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都尽量的避免任何触碰的机会;显然安南王黎晖突然派人去和真腊接触;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的。
    下达了这个命令之后;安南王总算是松了口气;他现在依旧在等消息;等着事态发生变化……议政府仿的也是内阁的建筑标准;坐落于王宫的前殿靠东的位置;距离南门不过数尺之遥;这里的建筑仍是不太起眼;和金碧辉煌的宫室比起来显得有些突兀;不过里头的陈设却也照顾到了这些中枢大臣;虽不奢华;却也别致。
    此时柳乘风在议政府的正堂里就坐;领议政李东栋则是在下首与柳乘风着话;除了李东栋;还有两个议政大臣也在旁陪坐。
    其中一人名叫赵康;此人曾是个举人;随即外放为官;先是做了个县尉;此后二十年宦海沉浮;终于在四川做过一任知府;后来却不知是什么运气;竟是有幸进了兵部当差;只不过他的出身只是个举人;固然有天大的运气;此后也再难进一步;虽然到了后来;借调去了吏部;可是仍没有上升的机会;四年前因为母丧;所以回乡丁忧;这一去三年;等再回来时;便又调去了户部里公干;在户部里做的并不好;虽然长久的宦海生涯和历练使得他的理政能力远远高于同僚;可是终究还是前途无望。最后在李东栋的诱惑之下;一怒之下请辞来了这楚地;直接进了议政府里公干。
    赵康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没有实打实的根本;一个举人也不可能进京师的中枢衙门;比起那些清贵的翰林们显然技高一筹;这议政大臣的差事做起来很有条理;如今颇受柳乘风的信任。
    另一个议政大臣年纪比赵康大一些;须发已经白了不少;姓章名文;章文比赵康运气更差;只考了个秀才;后来是经人引荐才有幸进入了内阁做书吏;专门负责署理奏书;协助内阁大臣做一些杂事。
    在内阁里头耳濡目染之下;也渐渐能知悉政务;总而言之;这两个人都属于较为精干的人才;赵康有较强的决断能力;对地方的事务具有很强的洞悉能力;毕竟有主政一方的经验;不太拘泥于案牍。而赵康则不同;赵康属于那种文案的高手;下头的奏折递到议政府;他都能很快梳理出来;并且能厘清哪些奏折较为重要;哪些奏折可以暂缓定夺。
    这两个人;如今都成了李东栋的左膀右臂;在慢慢接触了议政府工作之后;二人很快便如鱼得水起来。
    这样的组合;要是放在大明朝肯定要遭人取笑的;议政府三驾马车里头出身最高的也不过是个举人;大多数人都会给予白眼;可是柳乘风却知道;这三人的能力;未必在大明内阁三驾马车之下;正是因为他们身份并不清贵;所以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往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比起那些翰林;他们的起点虽然低的令人发指;可是那种精明强干;却也不是夸夸其谈的翰林所能相比的。
    今日议政府主要商议的问题就是楚国的债务问题;当然不是楚国向人告贷的债务;而是各藩国赊欠楚国的债务。这笔债务是从钱庄转让而来的;单是本金就超过了七百余万两白银;七百万对柳乘风来不值一提;可是柳乘风却知道;这些债务对那歇国来却是庞大无比;若是再加上利息;这七百万就是上千万两白银;各国有的借的多;有的借的少;多则百万;少则十万;便是那国寡民的亚齐国;居然也赊欠了十七万;据柳乘风所知;这亚齐国的人口也不过四十余万而已。
    李东栋现在已经做足了功课;向柳乘风道:“殿下;根据微臣的了解;各藩国赊欠的欠款都是不少;九成以上的藩国都使用的是以贷养贷的办法;每年都要向钱庄告贷;再将这告贷来的钱拿出一笔来清偿上一年借贷的利钱;等到来年再借贷一笔;如此反复;所以以微臣之见;这一次钱庄突然停止告贷;那歇国只怕今年之内只怕还不清贷款利息的要超过九成以上。”
    柳乘风颌首点头:“这一点;孤王也知道一些;这歇王们是被钱庄养成了猪;总想着不劳而获;现在一旦教他们还账;这些人从哪里弄钱来?可是话又回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是?现在咱们楚国正在用钱之际;这些钱非还不可。”
    李东栋苦笑;柳乘风将藩王们比作是猪;话是难听了点;可是也确实是实情;现在大家都有了依赖性;只知道嗷嗷待哺;这又怪的谁来……第一章送到。rq
    (无弹窗)f(。。 )
 
 
    
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夷则夷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天理;谁也赖不掉的。”
    柳乘风沉默一会儿继续道:“所以不但钱庄不能再放贷出去;而且这债款也要及早收回;今日孤王和你们议的就是这个;孤王奉旨镇守南洋;代表的是大明天子建立南洋持续;这地方万国林立;各有各自的一套规矩是不成的;所以要先把次序建立起来;使我楚国的国法通行各国;如此一来;这南洋也就太平无事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孤王今日要的就是这个意思;先把钱袋子收起来是第一步;想要逼迫那歇王们就范;更要对症下药;先要让他们懂得怕;才会让他们知晓听话;听了话;这规矩就算立起来了。”柳乘风笑吟吟的看着三个议政大臣;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话都抖落了出来:“建立南洋次序;并非只是孤王一人的意思;这是上承朝廷天命;下顺商贾人心;朝廷要的是稳固的南洋;商贾们想要安心做生意;就必须将风险减少到最低;孤王听;在爪哇;曾有不少商贾被爪哇的匪徒绑架索要赎金;而爪哇官府无能;竟不能拿获凶徒;诸位想想看;这样的南洋;谁敢做生意?”
    柳乘风在这里顿了顿;眼眸中掠过一丝冷色:“所以楚国必须掌握各国的司法、治安、财政大权;没有这三个权利是行不通的;各国的王室;也必须给他们设立起规矩;他们治理他们的百姓。可也必须全心全意维护大明和大楚商贾的利益;否则;咱们要他们又有何用?”
    李东栋三人开始还是暗暗点头;觉得柳乘风的有理;可是越往下听;越是觉得不对味了;尤其是那一句若不能为何大明和大楚的利益。要他们又有何用?这句话怎么听;都觉得好像不太对劲;藩王们又不是楚王殿下的家奴。也不是大明朝的官员;吃的不是柳乘风的饭;也没拿大明朝廷的饷。怎么这话倒像是藩王们成了大明朝和柳乘风的傀儡一样?
    柳乘风含笑看着三人;道:“你们也不必猜度孤王的心思了;孤王的心思简单明了;其实就是加紧对南洋诸国的控制;规矩是控制的手段;不能控制;谈什么镇守南洋?前几日孤王看一些古籍;倒是颇受启发;这大周的分封制倒是很有些意思;可是为何周为秦取而代之?到底。还是周王未将权利收拢;没有足够慑服各国的力量;现在咱们就从三方面着手;这第一步;先是捏住各国的钱袋子。让他们巧妇无米、如坐针毡;没了银子;国库就要亏空;国库亏空就要大肆征收税赋;大肆征收税赋;那么这歇王们就等于是坐在火山口上。他们会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时候想必要生出恐惧之心了。”
    柳乘风把玩着一块璞玉;慢悠悠的道:“单单有恐惧还不够;人都有侥幸之心;咱们虽然捏住了他们的钱袋子;可是他们未必不会铤而走险;这世上从不缺赖账之人;一旦赖账;咱们楚国该怎么办?”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理是这么个理;可这是现实的世界;藩国们又是蛮夷;蛮夷还跟你讲理吗?
    李东栋眼睛眯起来;道:“那么下一步就该示威了。”
    柳乘风微微一笑;颌首点头道:“不错;先讲道理;但是该动干戈的时候就要动干戈;所以要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不听话的后果;等他们知道赖账的后果更惨时;这恐惧之心就会演变成求告之心。”
    一个人被人捏住了钱袋子;或许会铤而走险;可是一旦知道这铤而走险的后果时;那狗急跳墙的铤而走险就会演变成软弱求告。
    柳乘风呵呵一笑;很是轻松的道:“那么接下来;楚国提出任何条件;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
    赵康眼眸一亮;道:“殿下高明。眼下南洋的局面虽然还算稳定;却不是长久之计;楚国毕竟国寡民;要想收住南洋这么歇国;却也不容易;为今之计;还是如殿下所;先以慑服的办法;再建立起规矩;让我楚国凌驾各国之上;才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方才殿下要收拢各国的死法、治安、财政三权;微臣却觉得还差了叙候;若不能收拢各权;以上的三权也不过是摆设;只有有了军权;才能保证我大楚在各国的利益;微臣倒是有些想法;何不如趁机整编各马;收为己用?当然;这么做未免行得通;我大明这么做;阻力重重;藩国们未必肯就范;尤其是各国藩王;岂肯轻易坐以待毙?所以微臣的意思是;尽量收拢一部分军权;能多争取一些便多争取一些。”
    坐在一旁的章文双手搭在双腿上;却是暗暗摇头;道:“赵大人的建议是好;可是老臣却不同意;夷人毕竟是夷人;就算收编;只怕也是大大不妥;倒不如招募汉人扩编军马;威慑各国来的妥当。我大明有的是源源不绝的人力;只要楚国有足够的财力;建立一支雄师并不算难事;而在南洋有了足够的威慑;建立起了次序;这养军的银子岂不是源源不绝?手中有兵固然要紧;可是有些时候;单靠武力是万万行不通的;还必须能影响各国;令他们的贵族纷纷接受沐化;令他们想我大明之所想;思我大明之所思;如此一来;才能万无一失了。”
    章文沉默了片刻;见柳乘风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显然对他的建议很感兴趣;于是抖擞精神;继续道:“所以微臣建议;除去以贷款来控制各国之外;还要扩编军马;人数暂时可定为二十万;有这二十万雄兵;再招募南洋各族勇士;以我大明武官为骨干;建各国营;人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则难以控制;少了又不能为我所用;人数在二十万以内便可;而各国的军马也不能就地驻扎;譬如安南国招募的安南营不得在安南操练卫戍;却可以将他们调往真腊国;亦或亚齐国卫戍;他们身在异国;吃的是我楚国的军饷;控制他们的又是我大明的武官;接受的又是我大明的沐化;面对的却是外族的百姓;如此一来;自然也就能够顺服了。”
    柳乘风听了连连点头;虽然现在楚国还未能够行之有效的控制南洋;可是章文这未来的长远之计倒是让柳乘风颇觉得有意思;用安南国的兵来卫戍亚齐国;用亚齐的营兵卫戍在真腊;用真腊人来弹压吕宋人;这既能让那些远离故乡的藩兵们生出孤独感;从而完全以汉人的武官为核心;而且一旦该国有事;这歇兵们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法子倒是绝妙无比。
    而且汉人的军马和藩营保持一种均势;就算藩营有什么不轨企图;楚军也可以随时弹压;将风险降到最低。
    柳乘风兴致勃勃的看着章文;道:“章爱卿所言;深得孤王之心;此举甚妙。”
    章文满面红光;当年他在内阁做书吏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过什么想法;永远都是听人差遣;现在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得到了柳乘风的认可;这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让他不禁有些飘飘然;他继续道:“除此之外;就是沐化了;其实议政府可以鼓励读书人去各藩游历;给予他们足够的资助;既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同时也可以将他们的学识和圣人的道理传扬到南洋各处去;想要让藩人们知礼;首先就要打动他们的人心;所以需有恩休;因此一些没有生计的读书人;还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盘缠;让他们在各地开设学堂;教授些汉话;同时派出些大夫出去开些医馆;为夷人们治理疾病;夷人所处的地方瘴气极多;瘟疫不少;甚至许多地方依靠巫医治病;有这些大夫出去;不但能让夷人们知道我大明的恩泽;收拢他们的人心;还能让不少夷人纷纷学习我大明的医术;要学医术;就需从学习汉字开始;学汉字就免不了要读四书五经;圣人的教化讲究的是入夷为夷;入华为华;只要心存礼仪;则便是华;不明礼则为夷;如此一来;定能影响各国的才子和贵人;令他们对我华夏生出向往之心;往后若有利益纠葛;自然也就免不了站在我华夏的立场来考量了。殿下;此事若能成功;足以抵我楚国十万雄师;单凭武力;只会令各国离心;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柳乘风深以为然的点头;道:“章爱卿大才;这番道理孤王已决心采纳;只是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话问到这里;章文不禁傻眼;他久在内阁;也学到了七八成高瞻远瞩的大略国策;可真正如何施行;他却从未有过尝试;一时之间;竟是回答不出了。(未完待续)
    (。。 )
 
 
    
第八百九十七章 :有钱是大爷

  
    
    
    
  
    章文方才一席话大放异彩;只可惜这处理旁枝末节的事却是他的弱项;此时柳乘风发出疑问;他一时口不能言;老脸不禁通红。
    这时候;那方才灰头土脸的议政大臣赵康趁机道:“此事倒是容易;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吓住各藩国;借贷是手段;展示武力也是手段;先示之以威;不过单单示威是不成的;还需许诺诸多的好处;御人之道无非是恩德并施而已;要让他们就范;还得告诉他们肯听话的好处。微臣倒是有几个法子;还请殿下明鉴。”
    赵康咳嗽一声;继续道:“这其一;便是告诉他们;若是肯听话;大明和楚国保他宗庙不失;社稷稳固。对藩王们来;既要分他们的权;也要许以他们稳固的地位;现在我大楚要强军;要剥夺和削弱他们的军权;甚至从他们的藩国中招募勇士建立藩营;他们自然担心地位不够稳固;所以给予他们承诺;令他们能够安心做这清贵藩王却是必不可少的。”
    柳乘风不禁点头道:“不错;既要削权;却也要保证他们的利益;此举甚是恰当。”
    得了柳乘风的鼓励;赵康顿时老脸微红;道:“其二;便是在财力上给予补助;不听话;这钱庄非但不放贷;还要催债;可要是听话呢?以微臣看;我楚国国库丰盈;暂时可以给王室每年的赏赐;赏格可以商量;足够他们所需。”
    一点钱财对柳乘风来不算什么。而且若是能夺得各国权柄;柳乘风还真不在意那么点银子。毕竟南洋对柳乘风来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分出一点好处来也是应当。
    赵康又道:“再其次就是在此之前。咱们大楚的朝廷必须有所准备;可以暗中让人在各国活动;结交一些有名望和有权势的大臣和名流;打压那些对我大楚心怀不满的人;这件事可以让锦衣卫来办。而既然要扩军;也必须要提早有所准备。现在天朝的流民正在往楚地这边涌入;只要有足够的军费;这些应当不成问题;除此之外。军服、武器、营地都要事先由户曹和兵曹商量着来办;所需的武官也可从楚君中抽调出来;加紧培养。其实这件事穿了还是银子;有了银子;事事顺利;没有银子诸事不顺。殿下刚刚登基;国库里虽然还有不少银子;今年的盈余大致有七百多万两……”到这里;赵康不禁微微皱起眉头;道:“楚国每年入库的税银高达数千万两。可是花销也大;比如修建运河;建设和维护道路、港口;还有种种开销实在不是数目;若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倒也没什么;可是要冷这么多军马;又要一口吞下南洋;只怕这七百余万两的盈余略有不足。因此微臣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暂缓一些设施的修建;其二便是鼓励商贾筹资;只是这两条都有利弊;单这道路和河道的修建;现在楚地已是人满为患;道路若是再不理;运河若是再不修建;只怕于商贸有一定影响;表面上是能省下一些银子;可从长远看;对我大楚未必有利。”
    赵康咂咂嘴;看了柳乘风一眼;见柳乘风倒是神色轻松;于是便继续道:“再就商贾筹资;商贾那边倒是有银子;可是让商贾筹资;却有些站不着;毕竟这是兵事;虽然也是为了长治久安打算;可是商贾们未必认账;若是强迫;未免有人离心离德。因此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那便是挪用修筑道路、水道的一批款项挪来做军费;而道路和水路的一些建设让商贾们筹资一些;当然;商贾们筹了资;自然是要生利的;可以在新修的道路上设路卡;从中抽取路费;用以偿还商贾;商贾们一旦挣了银子;对开桥修路的事想必更加热衷;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柳乘风不禁苦笑;其实这种设立路卡的事早已有之;不过柳乘风却不太愿意;这倒不是他如何憎恨设卡收钱;而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身家;柳乘风微微一笑道:“赵爱卿;你直了吧;若是大肆招募官军;还有多少亏空?”
    赵康沉默了一下;道:“为谨慎起见;微臣只能往多里算;只怕至少还差五百万两银子。”
    柳乘风撇撇嘴;笑道:“这个钱;内库出了;孤王倒是有些私房钱;过几日让人挪一千万两银子去。”
    柳乘风财大气粗;只觉得自己有钱;腰杆子都比别人硬了几分;他甚至邪恶地想;先帝在的时候;总不会有自己这般的豪气吧;果然这世上银子才是最美妙的东西;莫是寻常的贩夫走卒;便是贵为帝王之躯;这银钱却也是万万不能少的;柳乘风有的是银子;若是赵康敢狮子大张口;索要个三千万、四千万;柳乘风也绝不会皱眉头。
    对柳乘风来;他爱财却并不惜财;赚银子的渠道多的是;每年几千万的各项收入;留着也是无用;倒不如拿出来救济一下国库;这也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打算。
    这三个议政大臣一见柳乘风肯拿出银子;一个个便眉开眼笑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从前的时候他们不觉得;现在大家才知道为何内阁每日都在算计着银钱的用度;所谓的议政大臣;其实就是每日讨论收来了多少税金;又打算将这些国库的银子用在哪薪面;可有些时候;银子毕竟有限;哪些地方的投入需要缓一缓;哪一些就必须得到重视;这就成了所有人最为难的事;现在楚王殿下肯掏钱;这种烦心事自然也就没了;甚至李东栋此时在思量;今年投入给学堂、修筑河道的银钱是不是再增加一些;毕竟河道的物流成本最低;要是能多开拓出一条运河;也是功在千秋的事。
    柳乘风打了个哈哈;显然已是乏了;他微微一笑站起来对三人道:“其他的事交给你们去办吧;讨债的章程要拟出来;这叫落井下石、逼人就范;情面这东西平时可以讲;可是涉及到了家国利益那就没什么可谈的了;孤王还有事要出宫一趟;你们忙着吧。”
    柳乘风刚要动身;这时外头一个太监道:“殿下;锦衣卫有密报。”
    柳乘风眉宇一挑;道:“呈上来看看。”
    这太监是张太后所赐的;一路从京师跟来了廉州;前些时日因为水土不服所以养了几日的身子;这两日身体一好也就开始当差了;宫里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至少很懂规矩;他心翼翼地佝偻着腰进来;将一份密报递给柳乘风;柳乘风大大咧咧地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