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仁叹口气,说道:“就是难以做主,才请给位赏脸的。”
向家老头子点头说道:“曹将军请讲。”
曹仁说道:“当初魏王大人攻取荆州,与十姓约定:襄阳仍是十姓的襄阳。我作为襄阳太守,肯定遵守这个约定。只是如何遵守,还需跟各位老先生打个商量。”
林家老头子说道:“现在不就挺好吗?曹将军难道还有别的想法不成?”
曹仁说道:“不想不成呐。现在的襄阳,位于曹、孙、刘军事前沿,我作为军事长官,确保一方安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大家也都知道,我这个太守,就是个空架子。手上空有精兵五万,但给养军需,都仰仗在座各位。哪天在座各位不高兴了,停了我的给养,我的军队,当天就要饿肚子。
作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一名镇守朝廷边城的大员,面对这种状况,我当然是日夜焦虑,担心我们这种脆弱的关系,为敌所用,酿成大祸。
所以,现状必须改变。襄阳仍是十姓的襄阳,这条红线,我不会触碰,但我要掌握襄阳的安全,手上必须有充足的资源。这一点,也希望在座各位老先生,给予理解。”
庞老头说道:“曹将军想必已有万全之策,不妨言之。”
曹仁说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十姓属下的产业进行征税。但曹某在襄阳,孤身一人,征税就跟求着十姓施舍点钱财差不多。曹某也是血性之人,拉不下这个脸面。
所以,我的意见是,十姓把手上的产业交出来,由衙门统一运营。收成方面,十姓七,衙门三。如此皆大欢喜,不是吗?”
这句话,直接让席上炸了锅。饶是在座都是见多识广的老狐狸,此时也纷纷变色,言辞开始激烈起来。
“十姓的产业交出来?那十姓跟普通门户还有什么区别?这还叫不触碰红线?”林老头的嗓门最高,他的话,自然为众人听得最清楚。
“就是就是!”十姓众老头纷纷附和。
“这跟明强有什么区别?曹将军这是欺负我们十姓无人呐。”
……
面对十姓的群情激昂,曹仁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微笑,等一众老头闹腾的差不多,开始喝水滋润喉咙时,曹仁方说话道:“各位就是心急,我的话还未说完呢。”
“说吧。”马老头冷冷说道。
曹仁不以为意,说道:“十姓手中,土地、矿业很多,我即使全要过来,也没那么多人开发经营,还是需要仰仗十姓的人运营。这样,十姓的产业,仍在十姓的手中,不过名义上归衙门而已。
大家也该清楚,除却襄阳,在别处,没有哪家豪门能够有十姓的待遇,能够私家占有矿产,开采发财的。
我这样做,也不是强要十姓的产业,不过是保障我的税收利益而已。我那三成,就当是抽税。如此,大家总该没有意见了吧?”
(本章完)
第372章 说服(上)()
蒯良似乎听懂了曹仁的意思,小声问道:“你的意思,产业还在十姓手中,衙门不过是挂个名?”
曹仁笑道:“这样,即使十姓从中作假,我也看不出什么,我那三成,还是虚的,十姓想给多少,就是多少,跟施舍没两样。”
蔡青是座上唯一一个年轻点的。蔡家自从蔡瑁过世,其长子蔡青便承担起家族重担,这次酒宴,自然是他代表蔡家出席。
“那曹将军何以保障那三成是实的?”蔡青开口说话。
曹仁笑道:“十姓的产业,还是要经我的手,再从我的手上,转给十姓。”
黄承彦一笑,说道:“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曹仁笑道:“再度还给十姓,当然没什么不同。我一人与十姓打交道,精力照顾不到,当然不会再还给十姓。但我可以把这些产业,统一交给夏吟坊经营。这样,我今后只与夏吟坊打交道,就方便的多。
而且,夏吟坊本身就是十姓的产业,经过我的手,我有没有克扣,夏吟坊也清楚的很。如此公开透明,皆大欢喜。”
黄承彦疑惑道:“与夏吟坊打交道?难道将军不怕夏吟坊跟你玩心眼吗?我那小儿子,可不是什么吃亏的主。”
曹仁说道:“黄顺的魄力可比你们这些老先生强的多。不说别的,四万匹战马,你们谁能舍得白送出去,分外不取?这就是差距!就是我,也从黄顺那里,得到五千匹上等战马的好处。
与黄顺打交道,我相信,他不会为了蝇头小利,破坏我们之间的合作。所以,既然一定要与十姓合作,我宁愿选择只对一家夏吟坊,也不愿分头对着十姓。”
四万匹战马的事情,这帮老头还真头次听说黄顺全奉送了。这又是一个重磅新闻!
“承彦兄,你家三儿,也太大手了吧!四万匹战马呐!以之组建骑兵,纵横天下也有的剩了。”庞老头笑着埋怨黄承彦。
“前些天,你家顺儿给我送了三百匹,我还高兴的了不得,今天才知道,不过是人家一个零头!”马老头也笑着调侃。
“这四万匹战马再好,毕竟是顺儿千辛万苦从边陲带回来的,原本我们就无权过问。不过,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你还是回家过问一下才是。”林老头如此建议黄承彦。
黄承彦有些哭笑不得,曹仁一句话,便让这些老伙计们调转了枪头,冲着自己使劲了。
这样也好,曹仁说出的大事,确实够大,不宜迅速决定,需要各家回去,好好商议一下,统一意见,拿出个结果。只要十姓一致对外,即使十姓予以拒绝,曹仁绝不敢拿十姓怎么样。
“没想到,此事还牵扯到我家小儿。”黄承彦呵呵笑道,“这样,容我等回去商量,拿出个意见来,再来与将军说事,你看如何?”
曹仁满口答应道:“该是如此,本就没想着今日定下来。说起来,此事还是黄顺的主意,你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去问他。”
最后关头,曹仁再次放出一个大新闻。这次,十姓诸人没有再次言语鼎沸,而是用眼神盯着黄承彦,意思很明显:回去好好集体拷问黄顺!
此时的黄顺,正在徐莹那里,怡然自得的品着冰镇葡萄酒,听徐莹说着这些天,她与萧凝的来往,以及她的后续安排。
说到后来,黄顺终是把自己这次算计十姓的得意事说了出来,顺便与徐莹计划着,一旦十姓的产业到手,如何分配人手经营。
黄顺选择第一时间与徐莹分享此事,还是经过考虑的。陆吟霜一接触这些账目就头疼;白雪虽然足以胜任,但黄顺更需要她随时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不可能常驻襄阳;程瑶一身武艺,让她做这些事,等若好钢用错地方;其他人,如许灵、褚英、曹珊、呼延康等,连襄阳很不很熟悉呢,更不合适。只有徐莹,曾经管过大账,也热心于此事,而且,徐莹要管教黄武,不可能陪自己走南闯北。自己有事在外,有她帮着打理夏吟坊,再合适不过。
小小卧房内,徐莹布置的很有情调,红灯笼被巧妙设计成自转的那种,整个房间都被闪耀的红艳艳的。
开始的徐莹,还颇有几分女诸葛的才情,安置萧凝的事,处理的头头是道。再后来的徐莹,便有些走神,尤其酒劲上来,更是按捺不住。
这时的徐莹,纵有满腹经纶,也顾不上发挥,好容易等到这个机会,她不想错过。
黄顺说了几句话,发觉徐莹的回应敷衍,拿眼看过去,徐莹正含情脉脉的看着黄顺。四目相对,黄顺开始浑身燥热起来。
自从过了心中那道坎,黄顺每次见到徐莹,总是忍不住往那件事上想,想着与徐莹成就好事的情形。只没想到,春宵一刻这么快就来到了。
“我们俩,似乎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要互相探讨。”黄顺的声音有些发颤,尽量把话说得俏皮些,不让自己看上去那么猴急。
“是呀,都这个时候了,少爷还等什么呢。”徐莹红着脸,低着头小声的回应。
黄顺伸出手,刚摸到徐莹的玉足,外面便传来春燕的声音,“三爷,老爷回府了,要三爷马上过去。”
顿了顿,春燕又补充了一句:“老爷面色不善,三爷可小心着些,别冲撞了老爷,自讨没趣。”
黄顺猛醒,一拍脑袋,懊恼道:“我忘了!老爷从曹仁那里回来,肯定要找我商量。太煞风景了。”
徐莹脸色慢慢恢复,轻笑着说道:“老爷怕是正在气头上,你还是快些过去看看吧。”
黄顺略带歉意的看了徐莹一眼,想说什么,终是什么话也没说,匆匆下榻离去。
黄顺一走,春燕便胆怯的倚着房门,站在那里看着徐莹,小声的告罪:“我都说少爷喝了酒,睡下了。可来人说,老爷那边喊的急,还说,就是拿凉水泼,也要把少爷叫醒。我这才,这才……”
徐莹看着春燕大气不敢出的样子,乐了,笑道:“你这是怎么了?怕我责怪你吗?我早知今晚少爷不能留宿,早晚要被老爷叫过去,只没想到这么快而已。干你什么事?”
春燕一下睁大了眼,奇道:“你早知道?”
徐莹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说道:“把杯盘撤了吧。我想,少爷今晚不会再来了。老爷那边,一时半会不会放过少爷的。”
“嗷,好的。”春燕傻愣愣的回了一句,慌忙进屋收拾。
(本章完)
第373章 说服(中)()
黄顺走在路上,凉爽的夜风吹在脸上,脑袋清醒了不少:看来,曹仁已经跟十姓摊牌了。不然,老头子不会这么晚还叫自己过去。
也好,先争取到老头子的支持,再借助老头子的力量,说服其他各家,是事半功倍的主意。黄顺自己边走边想着。
说服老头子的说辞,黄顺早就想好,现在,不过简单在头脑里再过一遍,免得临时慌乱而已。
等黄顺跟着黄承彦身边的丫鬟来到书房,还未进门便被唬了一跳:里面乱哄哄的,显然不是一个人!
敢情所有人没有回家,全来这里了!黄顺倒缩脖子,倒没想过是曹仁出卖了他,还以为他自己很有分量,这些老家伙,遇到事情,第一次便想到他呢。
黄顺下意识的整整衣冠,清清嗓子,先大喊一声,提醒里面注意,然后便推开门,走进去。
“吆,各位长辈,今儿怎么这么齐全,都来了?”黄顺故作惊讶的打招呼。
“少来!”林老毫不客气的说道,“我们的来意,你会不知道?”
“我知道什么?我可没那么能耐,未卜先知。”黄顺继续装傻。
“你跟曹仁背地里的勾当,以为我们不知道?想耍我们,你还嫩着呢!”马老笑呵呵的说道。
黄顺这下真的大吃一惊,心道:他们怎么知道,我跟曹仁私下里有勾结?诈我?一定是诈我!
“马老,您老年高望重,说话别只说半句,好歹让我别闷在葫芦里自己胡乱猜呀。”
黄承彦铁青着脸,说道:“曹仁那小子自己都说了,觊觎十姓财产的主意,是你出的,你别说这是那个曹仁栽赃陷害。”
黄顺心里不禁大骂:好你个曹仁,竟敢公然出卖我!
本想躲在曹仁后面,既捞得实惠,又当个好人。这是黄顺的如意算盘。现在,曹仁摆明不想让黄顺这么如意,直接把黄顺从幕后拉到台前,变成曹仁跟黄顺联手对付十姓了。
这下可有些棘手了。黄顺是十姓中人,如此勾结外人,算计自己人。这事要是严肃处理,黄顺的脑袋都危险。
“嘿嘿,这话怎么说,我怎么有些糊涂呢。”黄顺捂着脑袋,开始拖延时间,脑子却在飞速转动,想着办法。
应付过今晚,只要拖过今晚,他回去与白雪、徐莹她们一商量,这俩人一定能给他完美的应对。
“我可能今晚酒喝多了,脑袋有些晕。今儿都这么晚了,什么事也不差这一晚。要不,各位长辈先回家休息,等明天,我亲自登门解释?”
“解释什么?”黄承彦把眼一瞪,看穿黄顺的缓兵之计,立即揭穿,“休想回去在白雪那里讨主意。这件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五一十,现在,在这里,把话说清楚。”
“对,不说清楚,休想离开。”众老纷纷出言,呵斥黄顺。
黄顺一看这架势,场面有些失控。自己孤单一人,有些势单力孤,最为关键的,黄顺还真有些做贼心虚。
“好吧,说就说!反正我一心为公,问心无愧。”黄顺心里越发虚,表面上越表现的慷慨激昂,一昂头,大声说道。
“还一心为公,问心无愧?”庞老一下笑了,说道,“我们且听听,你怎么能把黑说成百,颠倒乾坤。”
黄顺心里组织着语言,面上丝毫不露怯,先盘算着:故事得从头讲,慢慢说来,说不定,就有好思路了。
“那好,在我说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原来之荆州,实为十姓之荆州。而现在之荆州,却被曹、孙、刘三家瓜分。若算上我们十姓,等若四分荆州。造成现在这般局面,大家可想过为什么?”
黄顺先搬出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让大家思考,占住脑子,留出时间来给自己组织语言。
“这跟今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众老都是老狐狸,哪会轻易上当,直接反问回来。
黄顺早有准备,一挺胸脯,说道:“当然有关系!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弥补十姓此前的失误。”
“喔?”众老终于被黄顺的话吸引了过去,问道,“怎么个弥补法,说说看。”
黄顺硬着头皮,勉强说道:“十姓之所以失去荆州,根本原因,在于心不齐。好比一个壮汉,肩膀上却扛着十颗脑袋,每个脑袋都在想着各自的主意,坐在一起指点江山,固然是把好手,但真正要行动,却总是意见难以统一,导致机会一再错失,一错再错。”
黄顺说到这个,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十姓就是十个家族,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条心,这么说,谁也不能说黄顺说的不对。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你可以继续往下说。”向老点点头,表示认可,示意黄顺继续说下去。
黄顺还没理好思路,只好开始回顾历史:“先是袁曹相持之时,天下人皆能看出,这是荆州奋发有为的大好时机。
地利上远不如荆州的江东孙策,都看到这个机会,积极整军,准备越过长江,攻入淮海一带。只是阴差阳错,孙策遇刺,未能成行。
而我们荆州,却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荆州之衰,当从此始。”
黄承彦斜眼看着蒯良,说道:“当初是谁主张按兵不动,以观成败的?”
蒯良一张老脸涨的通红,说道:“又不止我一家如此主张,为何独独问着我。”
蔡青知道蒯良指的是蔡家,忙道:“此事我不知情,不便说话。”
黄顺看他们开始转移话题,心中高兴,想起一事,说道:“我错了,荆州之衰,还得前溯至刘景生初到荆州之时。”
“喔?说说看。”林老感兴趣道。
“当是十姓助刘景生略定荆州八郡,按家父的意见,趁着兵强马壮,士民习战之际,一鼓作气,直下淮扬。
不止江淮一线,为荆州所有,即使江东地面,也没后来孙策什么事。如此,十姓将掩有中国半壁江山。以此为基本,足可匡扶汉室,成就大业。
可惜,此议却被十姓所否。从此,荆州便失去对外拓展的雄心,不思进取。乱世诸侯相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失去了进取心,便等若被判死刑。死期不过早晚而已。”
(本章完)
第374章 说服(下)()
黄承彦触及往事,慨然叹曰:“此事实乃我毕生大恨。”
林老安慰黄承彦道:“承彦兄,当初,我可是力挺老哥的。只恨有人别有用心,咱们势单力孤,不得不低头哇。”
廖老说道:“刘景生不愿做乱世枭雄,只想治安一方。我们十姓,不过顺刘景生之意行事,倒也无需过于自责。”
“事已至此,难道我们十姓,连承担责任的勇气也没有吗?”林老不满廖老说法,当即反驳。
一时间,屋里议论纷纷,开始追述前情,剖析责任。黄顺乐的如此,自己躲在一边,紧急的想着接下来的对策。众老头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他必须争分夺秒。
果然,不一会,马老说道:“我们这是怎么了?只顾着追忆往事,把正事忘却一边。”
“对呀对呀。”众老反应过来,纷纷附和,眼睛看着黄顺,要他继续说下去,而且,只说重点,那些有的没的,不要再提。
黄顺此时已经有了大致的说辞,自信的笑着,继续说道:“后来,刘景生病重,荆州谁人继承上,我们十姓再次发生分歧。
再后来,十姓分成两派,一派拥护曹操,一派另立刘玄德。结果,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刘玄德在四姓支持下,夺得江南四郡。
看似都有所收获,但荆州,却从此成为战场,成为三家必争之地。荆州百姓,势必常年遭殃。你们说,这是谁之过?”
“这些都是陈年往事,此时拿出来追究,有什么意义?你还是继续说下去,我看你什么时候才能说到正事。”这回,没人再被黄顺牵着鼻子走,众口一词的催促黄顺继续说。
黄顺一笑,便继续往下说,“按说,十姓拥有荆州,若能集中力量,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首领,大家听从他的指挥,即使曹军压境,大家也能同仇敌忾,联合江东。据敌于荆州之外,完全可以办到。
可惜,我们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导致荆州力量分散。结果,荆州在别人眼里,就是盘中的肉,只想着如何分割,哪还想到我们十姓?
若不是曹操临时改变主意,想以襄阳为曹氏将来保障,我们十姓,此时怕早已被赶出荆州,流离他乡了。”
黄承彦疑惑道:“你这么说,这么做,不会想借此把十姓拧成一股绳吧?”
黄顺摇头道:“团结十姓的努力,相信各位长辈没少做过,但都没有成功。所以,借鉴各位的教训,我不会做此无用功。”
庞老问道:“那你此举,又有何意?”
黄顺道:“现在,襄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