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红还真拔腿就走,到门口又回过身来,朝着黄顺吐吐舌头:“信你才怪!”说完,一溜烟跑了。
徐莹在后面笑的弯了腰,辛苦的说道:“你跟姐姐的战绩,实在乏善可陈,我都不看好你。”
黄顺嘿嘿乐着往外走,边走边道:“这回不同。姐姐肯定是叫我早些动身的。我现在有这许多大事要处理,哪能抽出时间。只好让那个刘玄德等着了。”
徐莹在后面摇头,一边说着“未必”,一边跟了上去。
路上,曹珊、许灵、褚英、呼延康都得到消息,如小鸟般雀跃着赶上黄顺,几个女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笑个不停。
知道这次黄顺又要正面与黄婉贞对抗,都兴奋的围着黄顺,替黄顺打气:从小到大,一直被姐姐打压着,怎么着也得漂亮的赢一回。
(本章完)
第380章 入川的筹备()
萧凝得到消息,又惊又喜。惊的是没想到黄顺会主动邀请到她;喜的是,黄顺没有把她当仇人,外着她。这其中的复杂细腻的女孩心思,不可言表。
队伍凑齐,黄顺带着一众女将,一路嘻嘻哈哈,声势浩大的奔赴黄婉贞的小院。
一进房门,黄顺的耳朵就被黄婉贞揪了起来,“一大早就派人过去叫你,这早晚才过来!害我等这么久不说,还对小红出言不逊,你想做什么?造姐姐的反吗?”
黄顺的耳朵经过黄婉贞多年的“锤炼”,对这点小灾小劫早已不在乎。黄顺嘿嘿笑着,底下对着站在一边,得意洋洋的小红,狠狠瞪了一眼,“哪出言不逊了,不过是行贿未成,发几句牢骚罢了。小红怎么跟你学话的?”
这一幕,其他人都已习以为常,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有萧凝,头次见识,惊讶到小嘴都张圆了。她怎么也无法想象:一个主宰襄阳的强者,竟然被一个女人如此“欺负”!
黄婉贞也不纠缠这些细节,放开黄顺,热情的招呼黄顺身后的诸女入座,笑道:“知道姐姐找你有事,请来助阵的力量还蛮大的嘛。”
诸葛亮坐在一边,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此时插嘴说了一句:“换人了!顺儿果然财大势大,手下女将轮流着来,人数上还是稳压我们一头。”
这话顿时引发全场爆笑。连在一边矜持有加的俟奴娇,也不顾形象的笑趴在呼延康身上。其他人更不用说,边笑边辛苦的揉着肚子,表示肚子受不了。
萧凝双手捂着嘴,使劲憋了半天,小脸憋得通红,最后终于没憋住,躲在徐莹身后,笑了个痛快。
这顿笑,把黄顺笑的有些莫名其妙:姐夫这句话,不过实话实说而已,有那么好笑吗?
“吟霜、白雪、程瑶她们,显然早被你威逼利诱,通敌了。”等她们笑过,黄顺这才开口说话,“这回,我这边,至少人数上,不输你。再想着像上次般以多取胜,可不能够了。”
黄婉贞笑道:“傻弟弟,你别忘了,前段时间,你只顾自己在外面忙大事,抛下一众夫人不管。可是我,帮你带着她们,游山玩水、观戏赏灯的。她们里面,还有几个死忠于你,还真是个大大的问号唻!”
黄顺一愣,没想到,姐姐早有安排,自己的牌路,早被姐姐洞察,提前做了预防。
黄顺朝曹珊她们逐一看过去。曹珊连忙举手表忠心道:“夫君大人,我是坚决站在你这边的,绝不变节。”
许灵和褚英也连忙跟上,举手说道:“我们也是与夫君大人一边的。”,说完,想了想,又有些底气不足,失笑道:“可姐姐也不是外人嘛。这个,你们懂得,我就不说了。”
呼延康最直接,当即表态:“我与俟奴姐姐站一边。”
徐莹看她们都说话了,自己只好也说道:“那我中立好了。姐姐帮我那么大忙,让我跟姐姐作对,我可做不到。”
黄顺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至少,不是全军覆没的局面。
黄顺看着萧凝,替她说道:“你是裁判。待会我们争执不下,希望你能摒弃男女成见,秉公发言。”
萧凝郑重点头:“我会的。”
黄婉贞看着她们说话告一段落,这才说道:“搞这么大排场做什么,我不过是叫你来,问问什么时候出发的事。”
说到这,黄婉贞突然变了话题,夸奖黄顺道:“我的弟弟太能干了!整个十姓都被你收纳了。以后,我找你办事,就更轻松了。”
黄顺带着三分警惕,谨慎说道:“姐姐,你也知道我刚接受了一大批十姓的产业,现在还在清点,远未消化。我跟太守曹仁,也有一系列约定,需要盯着办理。这个时候,我是万万走不开。”
诸葛亮说道:“没说现在就走。叫你过来,不过是商议一下,如何上路的问题。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顺儿忙,我们在这里可清闲的很,商定了,也可以帮着提前准备。”
黄顺大咧咧道:“有什么可准备的!我又不是头一次出门,大家早就轻车熟路了。随时可以上路。”
黄婉贞道:“人没问题,可那么多牲口,总得提前准备下吧?”
黄顺疑惑道:“牲口?”
诸葛亮提醒道:“一万匹战马,总不能一直放在襄阳吧!这次回去,肯定要带着一起上路的。”
黄顺差点蹦起来,直接把脸涨红了,喊道:“一万匹战马?不是说好你们自己负责弄回去吗?关我什么事!”
黄婉贞奇道:“哪有这话,我记得当时你可是大包大揽,把这事揽过去了。”
诸葛亮也说道:“就是这话。否则我们怎能在这里什么也不做,干等呢?要是我们自己弄,早就行动了,还会等到现在?”
俟奴娇本来跟呼延康低着头,窃窃私语着什么,这时也抬起头说道:“是这么回事。我也可以作证。”
黄顺又有掉坑里的感觉,急道:“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当初可不仅仅我们在场,吟霜、白雪和程瑶都在……”
说到这,黄顺自己都有些泄气,“算了,问她们,肯定说忘了。”
突然,黄顺精神一震,想到一招,说道:“口说无凭!现在我们各执一词,难说谁的说法是真的。有白纸黑字的字据没?若没有,我们就重新商定。”
黄婉贞故作恼怒道:“跟亲弟弟谈事情,还要写什么字据!哪有如此赖账的?现在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说重来就重来,浪费的时间怎么算?”
诸葛亮倒是很平静,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说道:“我们当事人,各自站在自己一边说话,争来争去也争不出什么。不如让她们说话,如何?”
黄顺只好苦着脸,看向徐莹她们:“这事,你们怎么说?”
曹珊最爽快,第一个说道:“我当然支持你了。可这事,这段时间你太忙了,忘却了也是有的。”
许灵和褚英先私下里商议了一会,然后说道:“还是姐姐的说法更可信。要不,拖了这一个多月,什么也没做,怎么也说不通。”
呼延康也想说话,直接被黄顺打住,“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差你一个,你先闭嘴吧。”
呼延康扮个鬼脸,埋下头,又与俟奴娇,嘀咕自己的小世界去了。
徐莹最为冷静,说道:“刘玄德与曹氏,是敌对关系,姐夫替刘玄德买马,曹仁岂能轻易放行,只有寄希望于黄氏,从中周旋,想办法。这个任务,在我们家,只有三爷能够胜任。
再加上姐夫说的事实,怎么看,也是姐姐说的在理,这事,既然当初商定了,肯定是三爷答应帮着运送战马。否则,你让姐姐姐夫自己,怎么把战马运送出去?”
(本章完)
第381章 黄顺的推算()
所有人都振振有词的帮着姐姐和姐夫说话,黄顺这下真急了。
“你们的立场也太偏了吧!只想着他们的道理,怎么就没为我想想呢?白送那刘备一万匹战马,我已经亏得吐血了,怎么可能再答应帮忙运送呢?我不可能答应的,好吧?”
曹珊笑着安慰黄顺道:“这有什么,反正一万匹马都送了,也不差送上一程。什么大不了的事。”
徐莹则略带歉意的笑道:“你们怎么商量的,我们当然不知道。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可不是我们不向着你。”
黄婉贞笑着说道:“看看,我的这几个弟妹,都比你这个亲弟弟强。至少还知道替我考虑。这里是襄阳,是曹仁的地盘,他能让我们轻轻松松把马运回去?我们这趟,全冲着你来的,你要是再三推辞,你要我们怎么办?”
事已至此,黄顺就是浑身有嘴也说不清楚。要是放在一月前,他答应也就答应了,但现在,他已经与曹仁见过面,谈生意般把事情定好了。
曹仁本来就对黄顺赠送刘备大批战马非常不满,黄顺好说歹说才说服了曹仁。这还是有前提的:黄顺做过声明,不会帮着刘备运送。
曹仁能够痛快答应下来,黄顺大概也能猜到他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不过是想着在路上,打劫一把。
但黄顺觉得,既然姐姐和姐夫敢应承自己运送,不用自己插手。以姐夫的能力,肯定能够安排的妥帖。曹仁想要打劫,怕是打劫不成反被劫。
黄顺哪能想到,姐姐和姐夫如此图省力,全指着自己!
“要我帮忙运送,也不是没可能。只是,你们说的太晚了!都知道最难的一关是在曹仁处,但我已经与曹仁谈过生意,勉强达成一致。我与曹仁,彼此都妥协了很多,肉痛的不行。
现在,我再为这事,去求曹仁帮忙,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他肯定狮子大开口。若这是姐姐和姐夫自己的事,付出再多,我也认了。
可这是刘备的事,我有必要为他这么卖力吗?”
“刘玄德现在犹如龙困浅滩,虎落平阳,危难之处得顺儿帮扶一把,他定能念着顺儿一辈子。再说,六姓支持玄德公,天下尽知,顺儿辛苦一次,也没有便宜了外人。”诸葛亮苦口婆心的劝说。
姐姐和姐夫都如此说了,一屋子人,眼睛也全看着黄顺,等着他表态。甚至萧凝,都出口说道:“都是一家人,话都说到这里了,你再不帮忙,可实在说不过去。这在你,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俟奴娇也说道:“你看不上刘备,总不会把我们俟奴部也不放在眼里吧?这次就当是我爹求你帮个忙,总行吧?”
到这时,黄顺总算有了深刻的领悟:在这里,道义全是姐姐的,他的立场,没人支持!拉着一帮女人对付姐姐,根本就是个错误。以后,再有这样的事,说什么也得把彭威他们拉来助阵。
“刘备的出路,我大概也知道,”黄顺在心里做了妥协,但身为生意人,他得多要些回报才行。于是,黄顺换了话题,“就是西行入川,打开一片新天地。我想知道,刘备准备的怎么样了?若还是漫无头绪,只等着天上掉陷阱,那还是趁早算了。我也劝姐夫你,另想出路,别在刘备一棵树上吊死。”
黄顺的说法,还是有根据的。梦中提示,刘备入川,是西川的张松、法正等人,对刘璋失望,欲换个英明神武的主子。
人家起初看上的是曹操。可张松带着西川地图去见曹操,却因相貌不佳未得曹操重视,张松一怒之下,便离开曹操,结果被刘备等了个正着。从此有了内应,刘备入川的事,才真正提上日程。
据此推断,若没有遇上张松,或者,张松在曹操那里获得优待,就没刘备什么事了。当初隆中的三分天下之策,也就成了画饼。
本来,黄顺对梦中的事,是深信不疑的,但经过这几年的验证,再加上自己经历的多了,心智日益成熟,便开始对此事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既然诸葛亮能够于隆中时便定下三分天下之策,目标便瞄准了西川。在张松之前,岂会一点准备不做,干等机会降临呢?
除非诸葛亮是神仙,能够预知未来,否则,以诸葛亮凡事先预后定的风格,一定会多方筹划攻略西川之事。只是这些事,定是在暗中进行,甚至连黄顺神梦的主宰,对此都不清楚。
本来,黄顺对此,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即使有那么几分热心,也是想看自己一直以来的偶像:诸葛亮,如何施展乾坤巨手,帮着刘备一步步走出死阵,迎来生机。
但现在自己被姐姐和姐夫强拉进来,投入如此巨大,单纯从生意的角度上讲,黄顺也有理由过问一下此事。起码,黄顺需要知道,自己投资的这个对象,前景到底如何。
诸葛亮微笑着点头,赞道:“顺儿历练这几年,无论定力还是眼力,都强了不少。能看出刘备的唯一一条活路,顺儿已经堪与当世顶尖人士比肩。”
黄婉贞下意识的瞅了萧凝一眼,笑着说道:“现在的黄顺,已今非昔比,不是我们三两句话就可以说服了。你不拿出点真材实料,还真打动不了他。”
黄婉贞的顾虑,黄顺一下便猜到,说道:“这里又没外人,天大的机密,也不用担心外泄。只要我可以知道的,她们都可以知道。”
诸葛亮点头说道:“本来也没打算瞒你。你们都知道,溯江而上进川,一路险阻,以兵强攻,定然不行。必须有可靠的内应协助,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还在荆州之战时,我们便已经开始着手部署此事,派人与川中大族接头,争取他们的支持。
可是,对方认为我们实力太弱,根本不可能打进西川,更没可能站稳。所以,接触一直在进行,但谈判却一直僵持,没有进展。
直到江陵战役顺利结束,我们控制了半个江陵。川中那些大族,看到了我们的实力,态度开始有了变化。
与我们的合作,他们终于开始认真,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让我们全据江陵。
我们只有全据江陵,才有本钱谈进川的事情。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考虑刘孙联合的大局,我们不可能强取江陵,必须与孙权展开谈判。
谈判的事情,你已经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本章完)
第382章 说服曹仁(上)()
毕竟涉及刘备的最高机密,诸葛亮虽然答应透露,却只是点到即止,并不深说。
这里,曹珊、许灵、褚英、呼延康,明显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就是当故事听听,根本不会觉得其中有什么大干系。
萧凝只是个刺客加歌姬,这些高层谋略,即使明着告诉了她,她也是听得一头雾水。甚至,江陵在哪里,她都不清楚,更不可能对诸葛亮说的这些有什么概念。
唯一能够听得进一二的,是徐莹。但徐莹虽然聪明,却不是在这些军国大事的谋划上,她自己,对这些也不感兴趣。所以,徐莹也只是隐约知道,这是件大事。但也仅此而已。
若是白雪和程瑶在这里,尤其是白雪,一定能听出更多的弦外之音,举一反三,从中推断出刘备方的大概部署,该不是问题。
所以,屋里听得最是血脉喷张,内心激动不已的,只有黄顺。
现在的黄顺,虽然比不上祖渊的老辣,也不比白雪的心思绵密,但已经难得的高手。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黄顺至少领会了六成。而这些,已经足以支持黄顺眼下的决策。
入川的道路异常艰难,梦中的大诗人李白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普通人溯江而上进川,已是如此艰难,率领大军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内应,便几乎是每位进川将领首要考虑的问题。
诸葛亮既然早有进川之意,早早安排内应,是必须的行动。
所以,黄顺对诸葛亮说出的基本事实,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心中有几分窃喜:果然与我想的一般无二!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这是黄顺第一次独立思考世事,预测世事之后的发展。看到自己的预测与事实相符,黄顺大受鼓励,开始按照自己的逻辑,剖析诸葛亮的说话。
站在西川大族的立场考虑,即使对刘璋暗弱失望,想要更换明主。当今天下,最能进入他们视野的人,当是曹操无疑。
所以,虽然刘备和诸葛亮做了很多努力,但在黄顺看来,除非西川大族对曹操不再抱有希望,否则,那些大族,不会真正考虑与刘备的合作。
这一点,诸葛亮完全没有提及。黄顺有预感,诸葛亮故意隐瞒了这段故事。毕竟,即使现在那些大族决定与刘备联手,但只要曹操回心转意,西川大族定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刘备,投入曹操的怀抱。
这一点,黄顺确信无疑,相信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事情刚有眉目的时候,决不能轻易外泄机密。尤其屋里还有曹珊在,更不能给曹珊提醒曹操注意西川的可能。
可能还存在一种情况,江东与刘备,都在跃跃欲试的觊觎西川,西川有识之士觉察到刀兵临近,以刘璋之能,万万不能抵挡。
虽然西川钟意的是曹操,但曹操毕竟与西川隔着千山万水(当时曹操尚被挡在潼关之外),即使西川人属意曹操,但考虑现实的危险,也只有主动忍痛放弃曹操,选择刘备与孙权中的一位。
江陵之争中,孙权明显处于弱势,而且,孙权的攻略重心,放在以合肥为轴心的淮海一线,主张西进最力的周瑜,又箭伤在身。
而刘备一方,却是众志成城,全力西指。很显然,最有可能进入西川,与刘璋争夺西川之主的人,非刘备莫属。
西川人审时度势,做出与刘备合作的决定,也很合理。
而无论现实是哪种情况,刘备都面临时间的挑战。
前一种情况,必须赶在曹操认识到在西川安插内应,抢夺西川控制权的重要性之前,把生米煮成熟饭,让刘备的屁股坐在西川之主的交椅上。
后一种情况,就要与曹操的用兵抢时间,现在曹操已经打破潼关,占据关中,下一步,就要挺进西凉地区,对汉中的张鲁形成月形包围圈。
一旦让西川人认为,曹操打破汉中,是眼近前的事,那,他们是否还会选择与刘备联手,就是个大大的疑问。
所以,必须赶在这种状况形成之前,赶快进川,形成既定事实。只要君臣之位确定,在忠孝的传统压力下,西川人只有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与强大的曹操对抗到底。
刘备急于进川,但现实条件却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