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刘备面临的问题,非黄顺出马不能解决。既然黄顺一定要用,刘备别无选择,那就只好在夫君身上下刀,边缘化夫君,大事小情不让夫君插手。

    这样,只有黄顺这股外来力量,便不足以成事。刘备才可以安枕无忧。

    所以我猜,今天,刘备一定会对夫君横挑鼻子竖挑眼,左右看不顺眼。这次与黄顺的谈判,肯定不是以夫君为主。

    此前刘备大事小事无不咨询孔明,今天态度突然大转弯,我还担心孔明心理上无法接受。现在看来,还是我多虑了。这个情况,想来孔明早有预料,所以才表现的这么平静。”

    俟奴娇依然不明白,问道:“作为主子,难道不是希望手下越强越好吗?我爹就是这般,虽然他自己武艺很高,但底下有谁超过他,他总是很高兴。

    老爷有黄顺相助,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不是好事吗?怎么在姐姐嘴里,反而对老爷是件很糟很糟的事情呢?”

    黄婉贞笑道:“那是你爹自信,即使再多的手下,武艺上超过他,也不可能取代他这个酋长的位置。武艺再高的手下,也是给他卖命的。他当然乐见。

    但刘备就没有你爹那么自信了!他最大的倚仗,不过是刘皇叔这个身份。就是这个身份,质疑的人也很多。刘备必须折节下士,厚以待人,以笼络人心,建立威信。

    既然主公的位置并不是那么牢靠,刘备当然会时时刻刻担心,有人站出来,挑战他这个主公。为了保住自己的主公地位,刘备就必须从最初用人时就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也就是说,刘备敢用,能用的人,必须保证无法挑战刘备,至少一对一是如此。

    但孔明却是个特例。孔明自己,虽然智慧超人,却不是做主公的料,更没有那个心。刘备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

    可黄顺,自己就是夏吟坊坊主,跟刘备一样,都是主公。黄顺正是刘备无法掌控,必须防备的那类人。

    若说当初在新野,刘备还有心招揽黄顺,我信。因为那时候的黄顺,根本不成气候,对刘备构不成威胁;但说到现在,刘备还想揽黄顺归己,我就一万个不信了。

    不说别的,当今天下,提起刘备,一大把的士人会表示,没听说过;或者会说:有印象,就是那个跟在孙权后面,打败曹操的人物呗。

    但若是提起黄顺,我敢说,十人倒有九人会说:夏吟坊坊主啊!这谁不知道?

    就凭这个,刘备也绝不敢把黄顺招进来,引狼入室。”

    俟奴娇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继续问道:“那就防备黄顺一人呗。反正黄顺也不怎么待见刘备。可我们老爷,对刘备却是忠心耿耿,凭什么受这个窝囊气?

    不是有那么一句浑话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爷有本事,走到哪都不怕没人要,没事做。中原不行,我爹那里,对汉人谋士可是求贤若渴。凭什么非得在他刘备一棵树上吊死?”

    黄婉贞笑道:“谁让他这个姐夫,做的太好,太成功呢。在黄顺那里,他简直就是偶像!黄顺对他的老子,都没像对这个姐夫这么俯首帖耳过。

    在刘备看来,黄顺的东西,就是孔明的。而孔明,已经在刘备的阵营里。你说,把这样的孔明留在刘备身边,对刘备来说,可怕不可怕?”

    (本章完)

第429章 事情原委() 
俟奴娇吐吐舌头,说道:“一个人魅力太大,太受欢迎,反不是好事。我还是头次见识!”

    说完,俟奴娇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后,体贴的为他揉捏肩膀,娇声说道:“老爷,你不用太往心里去。要说这事,怎么也是那刘备不对,或者就是那黄顺不好,反正你是无辜的。”

    黄婉贞一听差点乐喷了,“俟奴妹子,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好好的人也给你安慰出心病了。”

    诸葛亮摆摆手,制止了俟奴娇的动作,看着黄婉贞,说道:“你刚才说主公只能用专才,不能用全才。这个说法有些新鲜,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黄婉贞扮了个鬼脸,说道:“我才没那闲工夫,研究这些男人呢。是黄顺告诉我的。”

    诸葛亮诧异道:“他说的?怎么我没听他说过?”

    黄婉贞笑骂:“谁不知道你的忠心耿耿,这种近似挑拨离间的话,黄顺当然不会跟你说了。其实也不是他主动告诉我,是在我再三追问他为什么不肯出仕刘备时,他不得已才这么说的。”

    诸葛亮若有所思,点头道:“黄顺与别人不同,他能梦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说着话,诸葛亮便陷入了思考,半响,始点头道:“本来不觉有什么,细细一想,这个说法,还真有些意思。”

    “有什么意思?”话是俟奴娇问的。

    诸葛亮说道:“主公最为崇拜的人便是汉高祖,处处以汉高为标杆,要求自己。但与汉高祖相比,主公还是有差距的。或许,这就是黄顺所言的用人观吧。”

    “有何不同,快说说。”黄婉贞兴奋起来,催促着诸葛亮快讲。

    “汉高祖能用小胥吏萧何,敢用仗剑行江湖的侠客韩信,重用声名狼藉的陈平,不弃一心匡扶韩室的张良。用人上不拘一格,什么人都敢用,荤冷不忌。当世豪杰,勉强能与汉高相比的,怕也只有三下求贤令的曹****。

    主公用人,偏重德行,曾有草莽英雄,慕名前来投奔,却被主公拒绝,就是嫌他们出身不正。

    品德高尚之人,虽然不易背叛、跳槽,忠诚上没有问题,但他们心中有着太多条条框框束缚,做事必务光明正大,阴谋诡计从来不屑使用。

    清平盛世,这些人固然可以正本清源,捍卫正气;但乱世之中,这些人的为人处世,难免迂腐、不知变通,容易一条路走到黑,头撞南墙也不知回头。

    我想,黄顺所言的专和全,区别就在于此吧。”

    黄婉贞失笑道:“一个专才和全才,黄顺从小人的角度去诠释,看到的是刘备的猜忌;而你,却从君子的立场来理解,眼里的刘备,便是一个淳淳长者。偏偏你俩还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我算服了!果然刘备手下,一群君子,而我那弟弟,却是真小人!”

    诸葛亮和黄婉贞说的酣畅淋漓,俟奴娇却撅起了小嘴,表示不满:“又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害我想插嘴都没话讲。你们也不知道照顾照顾我。”

    黄婉贞笑着安慰道:“引经据典你不擅长,道理上却是相通的。历史典故不知晓,就多动嘴问嘛。难道你还不好意思张嘴不成?”

    诸葛亮也说道:“你也别妄自菲薄,你现在的知识,已经远超常人。至少,黄顺那小子,就比不过你。”

    俟奴娇还是不开心,“可是,我还是跟不上你们的节奏。”

    黄婉贞立即说道:“这个就是夫君不对了,明知俟奴妹妹听不懂,偏偏还要在这掉书袋。就给你一个补救机会,你再说说你,今天的冷遇,你怎么看的?”

    诸葛亮笑道:“我可没你们那么刻薄,把主公说的一文不值。身为主公,必须平衡属下的各方势力,还要照顾故交勋旧的利益。

    主公为大汉天下奔波多年,如今追随左右的,都是主公的股肱嫡系,主公不可能因为六姓的加入,就冷落他们。

    六姓人加入后,表现确实过于强势,引起主公旧人的担忧,是人之常情。主公有意抑制六姓,给予旧人机会,理所当然。

    但眼下,件件大事,都离不开六姓支持。主公必须重用六姓,又要给予旧人交代,势必要做做样子,找一个人开刀。于是,这把刀,就落在我的头上了。”

    俟奴娇不满道:“凭什么就是我们倒霉呢?这道理说不通!你要是同意,我明天就找那刘备说理去。”

    诸葛亮笑着安慰:“总有人出来挨一刀的。谁挨都一样,你不要多事了。”

    黄婉贞笑道:“恐怕不是一刀的事情,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

    诸葛亮说道:“我有心理准备,哪怕是暴风雨要来,我自岿然不动。”

    ……

    再说黄顺,送走刘备一众,便拉着白雪躲进屋里,询问她的看法。刚才刘备公然表现出对诸葛亮的戒备,让黄顺很是警觉。

    若刘备真如自己所想般,是个不能容人,猜忌心很重的小人,那诸葛亮和刘备这对千古称颂的君臣关系,就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和谐。诸葛亮应该承受了很多委屈才是。

    现在,黄顺拥有整个夏吟坊,又人脉遍天下,岂能容忍一个小小的刘备,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相比黄顺的迫切,白雪倒是气定神闲的很,笑着安慰黄顺:“不要这么紧张兮兮,好像天要塌下来一般。事情,还不至于如你想的那般不堪。

    那刘备,是个城府很深的人。谈判过程中,少爷一再挑衅,刘备都无动于衷,面上根本看不出他的有任何的情绪波动。这样的人,会轻易在少爷面前,表露出对诸葛亮的疏远吗?”

    白雪一句话,让黄顺一下子顿悟,“你是说,刘备如我般,也是在演戏?他演给谁看?难道,他也想通过刺激我,来观察我的反应,从而对我做出判断?”

    白雪说道:“仅仅对你的判断,我想还不至于。你是什么样人,刘备该是做过判断了。而且,你跟刘备,交往不深,刘备就算对你试探,也不会使用这样的手段。刘备的演戏,该是针对别人的。”

    黄顺这下释然了不少,把身子往靠背上一倒,长舒口气,说道:“除了我,刘备还需对谁演戏?”

    白雪说道:“演戏嘛,当然是有些话不能当面说,有些事不能直接做,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采取旁敲侧击的做法,或者暗示的手法来实现。

    少爷对刘备,不就是想对刘备其人做一个判断,又不好过于直接,只好通过演戏来刺激刘备吗?

    刘备虽然贵为主公,有些人和事,他也是不能直来直去,譬如,若手底下一帮能力一般的老人与才能出众的新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作为主公,有时候就需要通过演戏来调和矛盾。”

    黄顺一下弹起身,喊道:“你的意思是,六姓的人跟刘备的那些旧人之间,有矛盾?”

    白雪只是笑着,没有回答。她知道,这个时候,正是黄顺脑袋在高速运转、思考的时候,她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等黄顺自己想出一个结果,再说话。

    (本章完)

第430章 刘备开始行动() 
黄顺确实在思考,他在回思白天里发生的一切。先前,黄顺心里先对刘备存了判断,一旦发现刘备的举动支持自己心中的定位,便立马认定判断正确,马上火力全开,冲着刘备就去了。

    现在经白雪一提醒,黄顺再想想白天里的情形,终于从牛角尖里走了出来:看来,自己是有些神经过敏了。

    与自己的合作,前期全是诸葛亮在负责,换成别人也做不来。现在,诸事谈妥,只差临门一脚,白天里的诸葛亮却明显被晾在一边,没有只言片语。倒是那个糜竺,滔滔不绝,与自己争得脸红脖子粗。

    自己只是认定诸葛亮被闲置,没有想过其他可能。现在看来,刘备如此安排,也是有他的苦衷。

    毕竟,糜竺等人,跟着刘备九死一生走过来,马上就要有奔头了,却发现,所有大事,自己都插不上手,****晾一边。心情肯定不会好,找刘备发发牢骚,也是正常。

    刘备为了照顾这帮老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让他们露把脸,合情合理。

    退一万步,就算刘备真的对诸葛亮心存顾忌,有意冷落疏远之,也断不该是现在。

    现在,正是刘备的生死关口,一步走错,万事皆休。这个时候,让刘备抛却生死问题不管,反在自己内部搞事。这不是作死吗?刘备好歹也算当世三雄之一,岂会如此不智?

    再说,现在的刘备,正是求着自己办事的时候,他巴结自己还来不及,不可能把自己得罪了,断绝生路。

    想到这,黄顺自顾自的点头,然后抬头看白雪,说道:“你说刘备,将新设巴蜀堂的堂主,交给糜竺,而不是姐夫,他是怎么考虑的?”

    白雪笑道:“巴蜀堂堂主,听着多威风!姐夫和糜竺,谁更需要这个名头,还用说吗?

    再说,三少常年在外,夏吟坊的内务,一向过问不多,堂主的位置,并不需要一定要跟三少有多么铁的关系。用这些堂而皇之的职位,堵住旧人的嘴,在刘备这里,很划算。”

    黄顺疑惑道:“经你一提醒,道理我也想通了。只是,先前我对刘备的一些判断,你也是参与的。现在,你又如此说话。难道说,先前我们的判断有误?”

    白雪摇头道:“是否有误,现在可说不好。但即使判断正确,刘备也不会现在就行动的。我们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黄顺点头叹息道:“反正不管怎样,姐夫也不会轻易背叛刘备,总是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的。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被白雪做通工作的黄顺,在巴蜀堂的事情上,态度立马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尽数答应糜竺的说法,还进一步答应,马谡他们的工作,由他来做,不需要刘备方面出头。

    刘备那边,本来还对黄顺的反复无常着急上火,哪知第二天,黄顺便主动派人来,应下了所有条件。刘备感叹诸葛亮的办事效率之余,更感慨黄顺的情绪化之严重。

    昨天,刘备与诸葛亮一顿双簧,连关羽、张飞、糜竺等人都看不过去,事后纷纷替诸葛亮说情,说诸葛亮劳苦功高,为人又好,主公不该对他过于苛刻,寒了众人的心。

    刘备心中得意,面上却装作被逼无奈,无可奈何的接受众人的谏言,表示不能过于偏向旧人,要一视同仁。

    这些旧人,武将还好,本身就能力超群,不存在********的感觉,但如孙乾、简雍、糜竺等辈,却深感饭碗不保,有着浓浓的危机意识。

    以诸葛亮、庞统、马良和廖立为代表的六姓子弟,能力太过出众,一来便几乎包揽了刘备的大事小情。孙乾、简雍和糜竺等人,都成了跑腿打杂的。

    与江东的往来,六姓介入很深,他们根本插不上手,为了证明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便主动向刘备提出,对接西川的事情,由他们负责。

    刘备知道他们的能力,怕是担负不起这副重担。但他们说的头头是道,有方略、有办法,听来很像那么一回事。

    刘备也不想这帮老兄弟,成天跟在六姓屁股后面打杂,也想让他们独当一面,考虑再三,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结果,过去一年多,西川方面毫无进展,投入的钱财,尽数打了水漂。刘备过问了好几次,都回说西川大族不配合,接受了钱财,却不正经办事,没一个可靠的。

    刘备心说:若西川那些大族,上赶着的求着我们入川,我们还用花钱、费人去做这事?在家等着他们上门就是了。本来西川这边的事,就是要争取在大族里面打开突破口。结果还是在强调做大族工作的困难。等于在原地绕圈。

    想归想,刘备不能过于责备他们。刘备知道,他们确实尽力了。为此花了大量的钱,却没取得半分进展,他们心里也不好受。但事情不能这么放置着,问题总要解决的。

    于是,刘备偷偷的,把马良找来,让马良带人入川,办理此事。马良此前一直在办理与江东的交涉,正陷入僵局,与鲁肃的交往,也是在徒劳的磨嘴皮子,早就不耐烦了。接到刘备的秘密任务,马良异常兴奋,当即便启行,离开江陵。

    马良果然能干,入川不到半年,就成功取得了突破。但马良没有很好的领会刘备让他偷摸进川的深意,没有再偷摸的回来,而是派人大张旗鼓的回江陵,跟刘备汇报进展。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刘备安排了马良在西川,解决了一直困扰孙乾、简雍和糜竺他们的难题。等若在当众打他们的脸。

    被打了脸,还不能说什么,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够,比不上人家六姓。这心里的憋屈,别提了。

    刘备身为主公,当然不能看着他们就此消沉下去,还不能言语上给予安慰。这事,只有让他们在事业上重拾信心才行。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般的事务,根本起不到作用,而刘备面临的这些大事,他们又确实胜任不了。

    没办法,刘备便找到诸葛亮商议。诸葛亮替刘备分析,几个难题中,只有黄顺这边,还算容易,而且,有诸葛亮在,黄顺不会过分为难他们。

    刘备完全赞同诸葛亮的说法,但真到了具体实施时,刘备又变卦了。黄顺手里的四万匹战马资源,太过宝贵,刘备可舍不得拿这些宝贝给他们提振信心。

    而且,刘备很清楚,没有诸葛亮参与,他们在黄顺手里,根本讨不到多少便宜。刘备的家底,全部拿出来,怕也只够买上千匹左右,远远不够。

    没办法,刘备又派出诸葛亮,全权负责与黄顺的交涉。诸葛亮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等黄顺来到江陵,刘备第一时间找诸葛亮,确认黄顺这边,一切都已搞定,不再存在什么变数的情况下,刘备终于决定,与黄顺的谈判,由糜竺他们负责,诸葛亮也要靠边站。

    (本章完)

第431章 平衡术() 
结果,谈判一开始,黄顺就给刘备来了个下马威,直言他与刘备一样,都是主公的角色,他需要与刘备对等的谈判,糜竺等人,不够格。

    刘备当时就愕然在那里:不是说黄顺这边,一切没问题吗?这一上来就这样,为哪样?

    还好,黄顺虽然如此说了,却没坚决的拒绝糜竺与他的对话,这让刘备松了口气。

    后面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尤其黄顺的表现,近乎狂妄,与之前新野相见时变化很大。

    新野时的黄顺,就是个富家子弟的派头,虽然不讨人喜,但心眼好,知道照顾刘备的难处,接济刘备的方法也很新颖,没有半分施舍的意思。

    现在的黄顺,更像一个得志的暴发户,自大、傲慢,谁也不放在他眼里。

    也是,连曹操这样的人物,都与黄顺和声细气的说话,宝贝女儿也嫁给了他。刘备算什么,根本不看在黄顺眼里。刘备心中有些苦涩的如是想着。

    好容易撑到谈判结束,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