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若司马懿不能令曹操改变心意,那个时候,许蒙再出手相助,就是雪中送炭,司马懿还不得感激他一辈子!

    (本章完)

第506章 戴罪立功() 
对黄顺而言,保住司马懿,对他也是只有好处。黄顺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曹氏眼中的红人,个中原因许蒙最为清楚。正是许蒙,当初为了从曹氏的屠刀下救下襄阳六姓,这才借曹操的三马同槽吃草的梦,建议曹操以襄阳为保障。

    曹操采纳这一建议,此后对曹氏后代是否有帮助,许蒙不知道,但许蒙知道的,是此举获利最大的人就是黄顺。可以说,黄顺正是从此开始,扶摇直上,短短几年,便成长为海内瞩目的存在。

    黄顺要保持曹氏对他的另眼相待,就必须让曹操时刻保持对三马同槽吃草的警惕,时刻重视襄阳的保障作用。若曹操除掉司马懿,从此认为可以高枕无忧,首个倒霉的自然是司马氏,其次就是黄顺了。

    黄顺现在很多事,都是在走钢丝,曹操虽然不喜,却只因顾忌着三马同槽吃草的梦,对黄顺不断加以优容。若梦的威胁不在,曹操还能对黄顺保持多大的耐心,就是未知数了。

    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大概率是断然出手,掐断黄顺暗中发展的可能,强迫黄顺必须做出选择,中立就难以为继。

    所以,司马懿不能倒,在这点上,许蒙和黄顺的立场是一致的。

    事情的发展,一开始就出乎许蒙意料,曹操的果决,是许蒙未能料到的。本来,许蒙认为:司马氏是河间大族,司马懿在士层中也很有名望。曹操要对付司马懿,至少,也要听听司马懿的话,不会贸然下手,授人以柄。

    没想到,曹操为了消除家族的隐患,根本不惜名声受损,司马懿解释的机会根本没有,眼看就要被人装入布袋,沉入河底。

    这时候,许蒙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匆匆现身,制止了督察兵的动作。他要火速进府求见曹操,为司马懿说项。

    说辞许蒙早已准备好,见到曹操,不过是在腹案的基础上随机应变而已。

    “魏王,司马懿犯了什么大罪,要被督察兵缉拿伏法?”许蒙见到曹操,直截了当的表明来意。

    曹操此时早已视许蒙为心腹,见左右无人,也不瞒许蒙,简要把曹植的来信说了一遍。

    许蒙摇头道:“魏王差矣!三马归于何人,若能让魏王识破,从开头就破掉此劫,还有天命难违一说吗?天命之所以称为天命,概因人力所不能及也。

    魏王怀疑司马懿,大可以不予重用,再在曹氏内立嘱:后世子孙,均不得重用司马懿。只要保证司马懿远离军政核心,凭一个小小的司马氏,能掀起什么风浪?

    如此处置,就算冤枉了司马懿,世人不知原委,就不会在背后指着魏王的脊梁骨,骂魏王妒贤嫉能了。顶多是司马懿这个人倒霉,谁让他的姓中有‘马’字呢。怕是他直至终老,也想不通他为什么怀才不遇,碌碌一生。

    若魏王只因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就莫名其妙怀疑到司马懿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其中原因,又不能对天下明言,只能胡乱编排理由。天下士人岂是好糊弄的!魏王不怕就此寒了人心吗?”

    曹操醒悟,半响说道:“此事听植儿的意思,怀疑司马懿身份的人,是黄顺。那小子有些灵气,他的话,不由我不重视。”

    许蒙笑道:“黄顺?就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他现在如此得势,究其原因,概从魏王决定以襄阳为保障而来。魏王若先一步破除此劫,襄阳的保障作用,就变得可有可无,黄顺还能如此运势冲天吗?

    黄顺善于钻营,如此自毁根基的事,可不想是他能做出来的。他如此阴险的背后搞小动作,是不是有别的什么事,求着曹植?”

    黄顺和曹植要联手对付墨氏的事情,许蒙心里门儿清,但在曹操这里,他就该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许蒙说的很是谨慎。

    曹操心中一动,想起曹植的信中建议,正是让司马懿出头,协助曹植,对付墨昆。

    黄顺与墨昆,是死敌,这点,曹操非常清楚。黄顺非把司马懿也拉进来,在曹操看来,是黄顺对墨昆的报复,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墨昆此人,而是连带着把整个墨氏也捎进来。

    墨氏潜入中原,大量的人手布置在司马氏周围,虽然目的不知,但司马氏,显然在墨氏经营中原的布局中,处于关键的位置。

    让司马懿出面,对付墨昆,可以很好的离间司马懿和墨氏,打掉司马氏这个点,破坏墨氏在中原的布局。

    动了司马氏,还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如果司马氏果然与墨氏私底下有勾结。司马氏和墨氏为了应付这一突发状况,一定会有所行动。

    曹操相信,以曹氏暗影卫的能量,既然盯准了司马氏,只要对方有丝毫的动静,都逃不过他们的监视。这样,墨氏潜伏下来的暗线,就有可能暴露出来。

    掌握到墨氏的暗线,曹植甚至可以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大人物。由此把墨氏潜入中原的力量,一网打尽,也不是没可能。

    曹操之前还真没好好考虑曹植信中的建议,现在,曹操认真考虑了,发现曹植如此安排,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确实比简单杀掉司马懿,来的高明。

    曹操想毕,摆摆手,示意许蒙坐下,然后叫人进来,安排把司马懿带过来,他要亲自问话。

    司马懿直到被带进屋,看见屋里就曹操和许蒙两人在,还蒙在鼓里,不知自己什么地方碰触到曹操的逆鳞,差点就不明不白的过去。

    曹操看见司马懿,立马黑下一张脸,喝道:“司马懿,你做的好事!”

    许蒙看司马懿的反应,虽然被折腾的头发散乱,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狼狈,面上却无多少惊惶之色。在曹操的喝问下,也没有举止失措。

    “属下愚昧,不知魏王所指何事?”

    曹操冷哼一声,说道:“墨氏余孽重回中原,意图不轨,你可知晓?”

    司马懿这才面露惊讶之色。墨氏确实是司马懿久久担忧的一块心病。真不知墨氏看上他什么,硬要上赶着辅佐他成事,赶也赶不走,用又不敢用。

    虽然那些墨人中,有些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对中原形势的把握,也很是精到。但司马懿知道,他们费这么大劲,回归中原,断不是辅佐一个刀笔吏那么简单。他们能看上眼的,只有天下。

    (本章完)

第507章 追杀墨昆() 
现在,曹操已经封王,离禅让只剩一步之遥。怎么看,天下也是曹操的囊中物,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司马懿想不通,墨氏怎么会看好自己。

    对于墨氏,强硬拒绝是万万不行的,司马懿很清楚,得罪墨氏的后果,跟得罪曹氏的后果,相差不大。但一味服从墨氏安排,更是不行。

    当今中原大乱,论实力,墨氏好歹也是一方强悍的力量,若自己运用得当,因此成就一番事业,完全可能。

    只是如何利用墨氏的力量,那是以后的事情。当下,司马懿就一个任务:一门心思的蛰伏待机。

    可惜,墨氏的领头人:墨昆,性格强势,目中无人,大有天下唯我墨氏为尊的意思。按他的意思,既然墨氏肯出面支持司马懿,司马懿就该马上采取行动,上位路上的障碍,全交由墨氏去解决。

    对这个墨昆,司马懿真是有些哭笑不得。司马懿对墨氏的情形虽然不了解,但对方找上自己,而不是明面上的中原任何一方势力,很显然,墨氏不愿或者不能大张旗鼓的进入中原,必须采取偷摸潜入的方式。

    既然如此,墨氏起码该派一个稳妥的人才行。像墨昆这般,一看就是纨绔子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让这样的人待在自己身边,还不尽误事吗?

    司马懿的担心很快就得到验证,墨昆很快就举起他的屠刀,对中原人士开始下手。只是墨昆选择的对象,却让司马懿万万想不到:他瞄上了襄阳的黄顺!

    在司马懿看来,黄顺跟自己一样,也是有野心的人,但当今天下格局已定,再不是当初揭竿而起变成为一方诸侯的时候了。所以,黄顺跟自己一样,都选择了隐身市井,默默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黄顺确实是司马懿的“死敌”,但要说对付黄顺,与黄顺反目,现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墨昆放着那么多显而易见的威胁不管,为什么单单就盯上黄顺了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墨昆,还是很有眼光的。黄顺在定襄、榆林和襄阳的一系列动作,让黄顺的夏吟坊一飞冲天。任何人,包括曹氏,都需要正视夏吟坊的存在。

    也正是从墨昆对付黄顺的事情上,司马懿发现,墨氏的力量,并非他们自所说的强大。黄顺不过从襄阳带了二百人,就接连挫败墨昆的攻击,还给墨昆造成了沉重打击,迫使墨昆不得不回归西域,接受矩子和长老的质询。

    从西域再次回来的墨昆,虽然老实也不少,但司马懿的担心,一点也没有减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谁知墨昆什么时候,会再次心血来潮,弄出什么事来。

    不出司马懿所料,很快,墨昆又有了新动作。这回,墨昆没有针对任何人,而是看上了河西地界。

    没有与司马懿做任何商量,墨昆便兴冲冲带人,离开司马府,踏上去河西的路程。

    司马懿看来:墨昆离开自己正好,省得自己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他给自己弄出什么麻烦。

    墨昆这一走,就再没回来过。司马懿后来也就渐渐把这人放下了。现在,曹操这一问,又勾起了这些往事。

    曹操是如何知道墨氏与自己有来往的,这事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懿必须尽快向曹操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而且,必须简明扼要,曹操没有那么多耐心。

    司马懿很清楚,曹操本来对自己,就有所疑心,现在再扯上墨氏的事情,完全可以要自己的命!事实上,曹操也正是这么做的,自己能得到这次当面解释的机会,还得多亏许蒙拦下督察兵,进府说情。

    “魏王此话从何说起?”司马懿故作愕然道,“墨氏与大汉朝廷缠斗数百年,早已被撵至西域一隅,苟且偷生。就算这些年,墨氏恢复元气,准备卷土重来,也不至找上我这个小人物吧。”

    曹操冷哼一声,说道:“孤王若不是掌握切实证据,会派人抓你吗?”

    司马懿故意想了半响,然后说道:“回魏王,我府上确实曾住过往来中原和西域的客商,我父亲早年间周游天下,曾经远至西域且末国,在那里有些朋友。

    作为朋友间的往来,他们在我府暂住,才为我们父子所允许。若他们胆敢对朝廷不敬,我立刻就会抓他们报官,断不会容情。

    后来,他们住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此后再无音讯。这事,已是几年前了。若不是魏王今天问起,我几乎忘却。”

    曹操笑道:“你倒是推得干净。随你怎么说都好,反正也无人跟你对证。”

    司马懿多精明一人,他见曹操提起墨氏的事情,马上就意识到,肯定是墨昆在河西的动作,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站在曹操的立场考虑,墨氏回归中原,是与他争夺天下,必须给予迎头痛击。曹操既然得知墨氏的动向,就肯定不会无动于衷,肯定有后续动作跟上。

    司马懿啪的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跪倒在地,决然道:“魏王怀疑,司马懿无以自清,唯有主动请缨,参与剿杀墨氏余孽,以证清白。”

    曹操心道:这个司马懿,在自己面前,不卑不吭,说话清楚,反应敏捷,果然是个人才。若没有那个梦,倒是可以大用。

    “墨氏强于刺杀,高手如林,你一文弱书生,去了有何用处。还要派人保护于你,增添累赘。”曹操笑道。

    司马懿跪地不起,说道:“魏王的情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证实,在我府上住过的人中,有墨氏的人。我想,我跟着去,还是有用的。至少那些人,我都认识,还能说上几句话。”

    曹操点头不语:司马懿说的不错,司马懿认识那些人,有司马懿跟着去,至少不会弄错目标,搞出大乌龙出来。

    “也好,”曹操点头道,“既然你有此心,那孤王就准了。若能一举歼灭顽敌,孤算你大功一件。”

    “谢魏王给臣戴罪立功的机会,臣一定尽忠尽力,不负使命。”司马懿暗中松了口气,最难的一关,终于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本章完)

第508章 萧凝怒怼黄顺() 
自始至终,许蒙没说一句话,只是最后跟司马懿说了一句:“仲达此去奏凯,我在府中置酒,为仲达接风庆祝。”

    司马懿感激的看着许蒙,点点头,便下去了。许蒙说这句话,并不是客套。他既然知道司马懿就是曹操梦中三马之一马,以后肯定要跟司马懿走近。

    为防止曹操多想,就此当着曹操的面,说下此话。以后许蒙与司马懿凑一起,曹操就不会瞎猜忌有的无的了。

    司马懿一走,曹操就看着许蒙,笑道:“你对仲达,倒是十分上心呀。”

    许蒙早有准备,笑道:“正如魏王所言,黄顺那小子,有些灵气,他怀疑司马懿,确实不能等闲视之。我阻止魏王杀他,不是救他,是为魏王着想。同样,我与他结交,也是寻思近距离观察他的为人。”

    曹操笑道:“有你在,仲达那边,我就放心了。”

    司马懿非是口头上说说,对于剿杀墨昆的事,他是真上心。在司马懿看来,反正此事是曹植主持,他不过听命行事。墨氏要报复,也是曹氏在前面挡着。而且,司马懿还可以借此机会看看,墨氏为什么会选中自己。

    司马懿可不想稀里糊涂的被人利用,还帮着人数钱。司马懿也看出来了,曹氏一旦握有天下,他难有出头之日。

    若墨氏果真有志于天下,想在中原扶持个什么人,由此看上他司马懿,司马懿也不是一味拒绝,不敢接受。只是,这个过程,必须由他司马懿主导。

    有墨昆在,司马懿想主导也做不到。赶走墨昆,如果墨氏还愿意与司马懿接触,司马懿就有机会了。

    曹植知道墨昆身边多高手,所以,整整派出二百人,进入河西,与王珣会合。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墨昆主动上门。

    等墨昆二次见王珣,王珣的态度就好多了,会谈的气氛融洽了许多。墨昆提出的条件,王珣只坚持了一点:河西必须由他做主。

    对墨昆,王珣不过应付而已。在王珣眼里,墨昆已经是个死人。他之所以坚持河西自己做主,不过是藉此让墨昆不在凉州城久待,尽快离开送死而已。

    墨昆觉得,墨氏的实力远远大于王珣,怎么也该是墨氏为主。王珣便提出:如果墨氏非要为主,也不是不行,但得是墨氏大矩子出面谈。墨昆的身份,还是低了。

    王珣的提议,合情合理,而且,凉州城距离西域也不远。为了整个河西,来回多奔波几趟,很合算。

    墨昆于是很如王珣意的,没有在凉州城久留,不过半月时光,就再次动身,离开凉州城,往西域方向而去。

    送走墨昆这个瘟神,王珣的任务就算完成。具体动手,不关他的事,由曹植的人接手。

    曹植派去的人,虽然武功不低,也善于匿行追踪,但与墨昆的手下比,还是差了一截。他们跟踪墨昆没多久,就被人发现。

    墨昆以为是王珣的人,便想一战立威,打消王珣的杂念。于是,墨昆精心布置了包围圈,只等追踪的人全部进入,便来个瓮中捉鳖。

    墨昆的计谋差点就成功了。关键时候,还是放心不下,从后面跟上来的褚仁,发现情况不对,及时现身劝止。

    曹植的人,不认识褚仁,根本不听他的,恰好司马懿在场,他认识褚仁,加之褚仁说的又有道理,司马懿加入力劝,终于让队伍停止了前进。

    墨昆见对方只进入包围圈一半人手,便停了,只道自己这边暴露了,便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攻击。战斗迅速展开,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双方都是高手如云,一交手,各自心里都是咯噔一声。曹氏这边还好,只是暗叹对手实力果然惊人,远超自己想象。墨昆这边,心中的嘀咕就多了:王珣手下,哪来这许多高手?王珣也无可能把全部高手都派出来吧?

    难道,是襄阳黄顺那边,派人来报复了?墨昆疑虑刚起,猛见不远处,司马懿正好整以暇的凝神关注战场,不时的与身边的人交流几句。

    墨昆不禁咬紧钢牙:好你个司马懿,与我不对付,竟然暗算于我!

    墨昆不傻,看到司马懿,自然便知眼前的敌人,是曹氏的高手。而曹氏能如此精准的抓住自己的行踪,只有一人能准确提供,此人就是黄顺。

    王珣虽然也知自己行踪,但王珣在外的名号,是大汉皇族后裔,不可能与曹氏有接触,只有黄顺,为报复自己,能使出如此奸诈的手段。

    墨昆虽然自负,却没有自负到凭手下这些家伙,就能对抗曹氏人偷袭的程度。既然明确了敌人身份,墨昆马上就调整战术,准备战场偷溜。

    曹氏这边,虽然接战仓促,却在一开战,就形成对墨昆的人里外打击的优势。有了优势,当然要尽可能的利用。

    一番激战下来,曹氏这边,虽然损失惨重,却战力犹存。墨昆那边,除却兼、爱、非、攻四大天柱,还有郝木、骆信、荣传、刘力四大手下,保着墨昆,狼狈逃离战场远遁,其他人手,尽皆死在厮杀之中。

    司马懿看着眼前的惨烈景象,也有些惊呆,他万万想不到,曹氏派出如此雄厚的实力,竟然还没有拿下小小的墨昆!可知墨昆身边的高手,有多厉害!

    ********,斩草除根。这个道理司马懿很懂,他一下意识到:若让墨昆逃脱,曹氏仗着实力强横,墨昆不敢招惹,但自己,势必就要成为墨昆的报复对象。所以,为公为私,墨昆都不能留,他必须死!

    司马懿马上建议领头的,不管伤亡多么惨重,也不能放虎归山,必须马上追上去。

    自己将近一半的人丧失战斗力,却只取得击溃对手,没有全功。这个结果,领头的也无法接受,即使司马懿不说,他也要继续追杀。

    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