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忍不住失笑道:“仲谋思虑果然周祥!只是,你就不担心,我的人,与四族合起伙来对付你吗?”
孙权自信的摇头,说道:“你的人,毫无兵权和地盘,怎么联合?我只想在以后的决策中,能及时知道四族的真实想法而已。
对四族,我愿意多作退让,以赢取四族信任。但有些东西,我也是有底线的。我的原则,也能通过你的人,让四族知晓。”
黄顺忍不住击节赞叹:“仲谋果然好算计!江东最大的问题,就是孙氏跟四族之间存在隔阂。如此安排,几乎不费半分气力,就轻而易举解决问题。高,高,实在是高哇!”
孙权笑道:“这都是三少的功劳!”
黄顺一下收起笑容,说道:“这个忙,我可以帮。只是,我帮你解决困扰多时的难题,你准备怎么答谢我呢?别跟我提江陵城。
那个江陵城,你们看着是宝,在我眼里,那就是带刺的玫瑰。若是单单为我自己,你愿意给,我还真不情愿收。我能收下江陵城,还是冲着消洱你跟刘备之间的冲突去的。我付出这么多,总不能让我白忙活吧。”
孙权笑道:“金银珠宝三少若是想要,只要我给得出,我一定不吝啬。再加上江陵城十年的使用权,总可以吧?”
黄顺摇头:“不够!金银珠宝,我是喜欢,却是人人都有,除却仲谋,我大可以自己挣。江陵城既然说好给我,怎么现在又加上期限了?给我就是给我了,如果有朝一日你想要回去,好办,咱们可以另行谈谈代价的问题。
我能给予仲谋的,可是天下独一无二,只有我能给予的宝贝,仲谋不能如此吝啬吧?”
孙权再道:“我那小妹,你也见过,国色天香,倾城倾国。我把小妹嫁给你,难道还不够?”
黄顺连忙摇头:“别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吧。好像我是冲着美人才肯帮你似得。娶你妹妹的彩礼,我一定少不了你的。”
孙权为难道:“那你还要怎样?钱你不稀罕,城你也不稀罕,女人你还要单算。你这人可真难伺候。”
黄顺长叹口气,说道:“既然你给不出来,我只好厚着脸皮,自己伸手要了。”
孙权没好气道:“你说,我听听,你能要出什么花来。”
黄顺扳着手指头,说道:“第一个,秣陵城被你收回,我的夏吟坊,肯定不会再留在秣陵城,给你上眼药。我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地盘,重新安置夏吟坊。”
孙权点头道:“这个没问题,你看上哪座城?”
黄顺说道:“我也不难为你。知道一些军事重镇,富庶大城,你也舍不得给我。我很识相,就看中姑熟城了。”
“姑熟城?”孙权起身,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方才找到姑熟城的位置,瞅了一眼,便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孙权的痛快,完全在黄顺的预料之中。这是黄顺为徐茂、全裕和韩生他们准备的,不会令孙权感到为难。比较棘手的是四族从秣陵撤出后,替代地的选择。这个,黄顺很乖巧的避开了,今天不谈这个,省得破坏两人畅谈的好气氛。
“第二个,夏吟坊江东分舵的舵主,我准备让徐慎担任。徐慎现在还在家里闲待着呢。我想,请仲谋给他一官半职,好歹头上有顶官帽,也有威望不是吗。”
孙权一愣,慢慢的点头。徐慎他见过几面,此人很是乖巧,给他办过几件事,孙权对他很有好感,也说起要他入仕。徐慎却没答应。敢情是有黄顺这个推介人在,在这里等着呢。
(本章完)
第524章 都非善类()
孙权很清楚,黄顺当推介人,一般的官位,就不用想了。堂堂夏吟坊分舵舵主,头上的官帽太小,人家还不稀罕呢。
“三少希望,徐慎做内官还是外官?”孙权问道。
“都说说,我替徐慎把把关。”黄顺很感兴趣。
“如果要做内官,我想,行宫主簿一职,很是合适。所有出入我手的公文,都必须经过行宫主簿之手。徐慎若不耐文牍,可选派合适之人担任。我想,这个职位,对夏吟坊还是很有助益的。”孙权说道,“如果做外官,既然夏吟坊迁址姑熟,索性就让徐慎担任姑熟太守,掌握当地军政大权,直属行宫。怎么样?”
黄顺一想:那些门户,想的就是如何明哲保身,自己的夏吟坊,在江东,也不适合沾惹兵权。还是行宫主簿一职,来的实在,手握第一手信息,又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
“还是行宫主簿更好一些。出任一方,万一夏吟坊做大,岂不成了仲谋另一个心头大患?还是从源头上掐死这个苗头为好。”黄顺略一思忖,便有了决定。
“好!”孙权拍手笑道,“三少还有别的要求吗?”
黄顺又扳起指头,说道:“我往来江东的商队,江东只能收取一次税费,不能到得一处收一次。”
孙权很爽快的说道:“这好办,只有我的税官能收你的税,其他人都不行。”
黄顺大喜,说道:“我就这几个要求,不过分吧?”
黄顺没跟孙权定下税费的标准。在黄顺看来,他已经赚的不能再赚。孙权的税官再多,能查到一半黄顺的商队就不错了。偷税漏税这么多,黄顺实在不好意思,再跟孙权限制下税费的高限。
“三少果然宅心仁厚,没有对我狮子大开口。”孙权也很满意,笑的很是灿烂。治理一方,靠的还是农业,走南闯北挣的那仨瓜俩枣的,孙权还真不放眼里。
平日对商户可以重税,是希望藉此逼迫他们改行回家种地去,别捣鼓这些歪门邪道。黄顺的夏吟坊靠经商起家,看重商税,孙权乐得送一人情。反正与我无用,与彼是活命之资,皆大欢喜。
正事谈完,黄顺便再也坐不住,起身就要告辞。快走到门口,又被孙权叫住。
“你不是说,我妹妹那边,你自己搞定吗?你准备如何搞定?”
黄顺回身笑道:“当然需要你这个做哥哥的,给我们制造邂逅的机会啦。”
孙权连连点头,表示包在他身上。黄顺这才转身离去。
一路上,黄顺不停的盘算着留下的人选。这还真不是个轻松活。一般的人,留下不足以服众不说,四族也未必买账。
留下之人,得使唤的动徐慎他们,又要四族认可,还得与孙权能搞好关系。这简直就是另外一个自己。要在黄顺的跟班中,找出这么一个人选,难上加难。
祖渊、董祀倒是合适,但他们都没跟着来。刘子羽倒也可以,但只黄顺这关,就过不去。黄顺还没实诚到把自己的整个江东版图,一下交到墨氏手上。合作归合作,留一手还是必要的。
剩下的,彭威他们都是武将,不合适这样的外交串联的活。黄门和荆家村的老人,经验上足够,却只是威望不足。
黄顺扒拉着手边的人选,扒拉来扒拉去,最后,只能从马谡、林卓、向充和庞尚之间,选择一个了。
他们四个,跟黄顺出身一般,都是襄阳十姓中人,是黄顺从小的玩伴,现在都是夏吟坊一堂堂主,身份够,威望够。得到四族和孙权的认可,也没有问题。
现在,轮到黄顺头疼,四个人中,选择谁留下了。
马谡鬼精鬼精的,四人中,数他最为黄顺看重。但黄顺心中那杆秤也很明白:不能让马谡独任一方。
梦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时时提醒黄顺,让马谡出个主意,给别人捣蛋,他是一把好手。但让他独当一面,他太容易剑走偏锋,不喜走平常路。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林卓办事果断,却容易冲动,关键是脑筋跟不上,很容易被四族和孙权耍弄,被人家使唤的团团转。黄顺既然要留下一个心腹,可不仅仅是帮着他孙权解决难题那么简单,黄顺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
江东夏吟坊,虽然名义上是徐慎主管,但黄顺留下的人,就好比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地位更在徐慎之上。
徐慎的任务,是发展壮大夏吟坊,收集江东上下的情报,及时报送黄顺。钦差大臣的任务,就是保证夏吟坊发展壮大过程中,黄顺的利益。不能钱全让江东赚了,黄顺白挂个名,却什么也没得到。
这个重任,林卓显然不能胜任。
向充,倒是有些主意,心眼够,能力有,但他太优柔寡断,往往能想出很多主意,自己却迟迟拿不定最后的主意。
这要他做孙权和四族之间的中间人,他倒是胜任,但还要完成黄顺交待的任务,就勉为其难了。
这个向充,留在黄顺身边,与马谡一样,能帮黄顺分担很多工作。但要是外放独任,还是不行。
用人,起码要知人善任。黄顺与他们几个从小玩到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秘密,太熟悉了。都不用过多考虑,直接就能做出判断:向充,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想想也是,当初六姓决定辅佐刘备,族内优秀的子弟,都跟着刘备走了,留给黄顺的,不是没有多大能力的,就是长辈眼中的刺儿头,惹起麻烦来,个顶个的强,真要拉出来干事了,就一个个怂的不行。
包括黄顺自己,当初也是不务正业的无业游民一个。若不是走了一趟江东,黄顺怕是现在,还在襄阳逗鸟玩女人呢。
剩下的庞尚,有抱负,有能力,是个可造之材。黄顺身边唯一这么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偏偏还不是黄顺从小玩到大的。
庞尚与马谡他们不同,他是庞德公推荐,让庞尚跟着黄顺干的。所以,这些玩伴之中,就数着庞尚,最像黄顺的小弟,什么事,都唯黄顺的马首是瞻。
这几年下来,黄顺也发现,庞尚还真与他们不同,谨慎不失灵活,稳重不乏洒脱。黄顺北上定襄,留下的一大摊子,都是庞尚亲自在为他打点,从不假手家里的管家。账目条条记的明,理的清。于生意上绝对是个内行,一般人,绝对糊弄不了他。
(本章完)
第525章 太阿神剑()
庞尚身上没有黄顺、马谡他们的一股子痞气,更像是科班出身的读书人。这样的人,与孙权、陆逊等人,肯定说得上话,合得来。庞尚又极有生意头脑,徐慎那边,他完全能够驾驭,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黄顺左思右想,越想越觉得,庞尚是留驻江东最好的人选。
黄顺一兴奋,忍不住大吼一声,把身边的白雪和程瑶吓了一跳。
黄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俩,俩人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大事解决了,黄顺放松下来,看着白雪和程瑶,这才想起:这俩人,刚才在孙权处,一句话未说,反常的很。
“你俩今儿怎么这么安静,在孙权那里不说话,出来也是闷葫芦。有什么心事?”
“你跟孙权,都是主公。主公之间说话,那是做决策,不是谈判。决策的事,我们哪能随便插口,损害少爷的主公形象呢?”白雪俏皮一笑,嫣然道。
黄顺气道:“咱们的对手,个个都是老狐狸,我事事带着你俩,就是怕被人骗了还替人数钱,让你俩时时提醒于我。关键时候甚至帮我顶上去。今儿你们不说话,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感觉孙权,很坦诚,没有藏奸呢?”
白雪笑道:“坦诚是有的,藏奸肯定也是有的。只是少爷就算知道了对方藏奸,还是会选择跟孙权合作,就没必要当场揭穿了。”
黄顺大讶道:“我已经很小心、警惕了,孙权的说法,跟我们此前的谋算差不多,难道这还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白雪笑道:“我们此前的谋划,是少爷出面做中间人,协调孙权和四族。但孙权提出的,是少爷派驻一人在江东,时时协调孙权和四族的关系。这一点点不同,就很有讲究了。”
黄顺摇头道:“我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同。我倒是认为,人家孙权,考虑更为周祥,更为长远呢。”
程瑶也在边上点头,表示她也是这么认为。
白雪解释道:“少爷之所以能够出面协调孙权和四族,主要是因为四族相信少爷。孙权别无他选,为了大局,也只能选择少爷。
四族相信少爷,可不是因为少爷的夏吟坊,而是单纯冲着少爷个人。少爷另派一人,常驻江东。孙权是无所谓,但四族能像相信少爷般相信他吗?
四族跟孙氏之间的矛盾,属于战略矛盾,具体事务上,两家之间的沟通,并不存在问题,只是在战略层面,两家互不信任。
战略上的考量,四族只可以对少爷交实底,绝不会轻易对其他人吐露实情。四族可以与少爷协商战略方向,并作出调整,孙权会吗?
孙权需要少爷常驻一人江东,不过是希望他的一些决定,在四族那里少一些阻力,执行更为顺畅而已。孙权的战略谋划,不会跟他讲,更不会因为少爷就做出哪怕一点点变更。
所以,常驻一人这事,看似于双方有利,其实,有利的只是孙权,于四族无任何益处。
相反,因为里面牵涉到少爷的面子,四族在一些事情上,反而更加的投鼠忌器。”
黄顺听得冷汗直冒,恨恨道:“这个孙权,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手腕,简直把我耍的团团转嘛!既然无益于四族,刚才,你怎么不拦住我答应呢。只要你一说话,我肯定不会轻易点头的。”
白雪笑道:“答应还是要的,只要少爷明了其中关节,与四族提前做好应对,不就行了。”
黄顺听得连连点头:“是时候去拜访四族了。”
这时,程瑶说道:“孙权让少爷常驻一人在江东,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黄顺看着程瑶,笑道:“你说说看,我看你跟着雪姐姐这么长时间,有哪些长进。”
程瑶说道:“江东地偏一方,物产丰饶上难与中原抗衡。虽然孙权有问鼎中原的雄心,至少短时间内,这个目标难以达成。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
既然如此,孙权就需要一个可靠的通商渠道,保证他能及时足量的获得所需的军需粮秣。这个渠道,现在来看,只有夏吟坊能够提供。
刘备仗着六姓的关系,直接就跟少爷要去一个堂会,自己经营;孙权跟少爷的关系,远没到那一步。所以,孙权先是以自己的亲妹妹联姻少爷,然后又让少爷常驻一人在江东。
按雪姐姐的说法,此人在协调孙权和四族关系上,作用有限。那我觉得,孙权的主要用意,就不是在这上面,而是想通过他,保证孙权能够第一时间与夏吟坊接洽,谈生意上的往来。
徐慎虽然名为夏吟坊江东分舵舵主,实际上,很是独立,孙权假手徐慎,交接夏吟坊,等若中间被徐慎盘剥一会。孙权是个精明的人,当然知道,做买卖,省去中间环节,才能更好的节省成本、快速高效。”
黄顺听后,高兴的称赞了程瑶几句,然后说道:“不管孙权作何考虑,我确实需要一人常驻江东,随时为我提供江东的情报。孙权先提出来,可谓正合我意。”
程瑶问道:“少爷为什么独独对江东如此上心?邺城那边,也没见少爷留下什么人,安插在曹氏身边。”
黄顺说道:“有许蒙在那里主持,足够。许蒙是头老狐狸,知道如何自保。我若派人,反而是对他的掣肘,属于画蛇添足。
再说,邺城那边,风云际会,曹氏、司马氏、西域墨门、长老墨门等等,各方都有超强的实力。我们在其中,能自保就很不错,强行出头,只会死的很惨。
但江东不同,孙氏虽然一家独大,却并不是无懈可击。四族有实力,却苦于没有抓手,实现他们的雄心。我们巧妙参与其中,让双方都看到一展抱负的机会,从而不会轻易互相妥协。
只要江东一直如此内斗下去,江东就始终是大而不强,自保有余,对外不足。就始终需要我们的介入。如果今后我们需要自己的基本,又不能吃十姓的老底,江东,就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程瑶恍然的点头:“我说呢,你在邺城,不过是结交了几个曹氏兄弟,对那边的大族,都不怎么上心。在江东,不但孙权、四族,连那些小门户,你都不放过,一一拜访。果然存在着一颗觊觎的心。”
(本章完)
第526章 傅婴现身()
“狡兔三窟嘛。”黄顺不以为意,“中原是非地,众人觊觎,我们当然不能去蹚浑水;西川为刘备所盯,迟早为刘备所有。碍于关系,也不好挖他的墙角。再说,西川天隔一方,近乎与外隔绝,也没什么意思;西凉、河西等地,远离中原,在那里做个逍遥王爷倒是可以,想以之干一番大事,难上加难。如此算来算去,还是江东合适。”
白雪笑着摇头:“我实在看不透,少爷将来的志向在哪里呢。”
黄顺笑道:“我自己都一头浆糊呢,何况你们。”
……三人说说笑笑,没有骑马,就这么在路上走着。此时,正是大白天里,大道两边,摆摊吆喝的小贩不少,只是少有行人摊前驻足,买卖冷清。
黄顺更没有丝毫兴趣,对这些外来的骚扰,在头脑里一概屏蔽,不听不闻。饶是如此,正走着,一声既响且亮的吆喝声,还是清晰的透过黄顺的耳朵,进入黄顺的头脑,打断了黄顺的谈兴。
“铸剑大师欧冶子贴身佩戴的名剑:太阿。静候有缘啦!”
太阿神剑?黄顺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去。太阿在黄顺的梦中,是鼎鼎有名的神物,后世但闻其名,无人见其形。以至对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样一把宝剑,人们都存在着很深的质疑。
相传太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联手铸造而成。剑成便去向不明。只有天降圣人,此剑才会重现人间。历史上,此剑出现过一次,正是大汉中兴明主刘秀河北遇难,前有大山阻隔,后有追兵紧迫,命悬一线。这时,天降神剑于刘秀面前,刘秀拿剑来看,剑柄清晰镶刻篆体小字:太阿。
刘秀持剑在手,只一剑,面前大山便被劈开一条缝隙,后世称之为“一线天”。再一剑,一条巨堑出现在身后,拦住了追兵。刘秀这才有幸脱身而去。
后来,刘秀掌管天下,为纪念太阿剑的救命之恩,凭记忆画出太阿剑形,命能工巧匠取北海精铁打制,剑成,取名太阿,刘秀亲自佩戴,后赐予伏波将军马援。马援战死沙场后,此剑便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