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孙权那里,李尚表现很是低调,但人才终是人才,孙权同样发现了李尚卧底的天赋,于是,破格提拔,提升李尚为军前斥候,派往合肥一带,刺探合肥军情。
“等等,”黄顺听到这里,打断李尚,对陆逊说道,“这样一来,李尚岂不是成了两面间谍?你怎么确定,他是忠诚于你的?蔡瑁的教训,还不够你吸取的吗?”
陆逊笑道:“蔡瑁事件发生后,李尚已经别无门路,只有投奔于我,才能有条生路。别人,一旦知道他昔日卖主求荣,是害死蔡瑁的元凶,避而远之是起码,一刀宰了才是正常反应。
李尚不傻,他是个聪明人,他若想在世上活下去,不被人戳着脊梁骨,活着死了都遭受唾骂,就只能效忠于我。他已经没有再次变节,另攀高枝的本钱。
这一点,李尚看到明白。李尚的变化,我洞察无余。所以,这才交于他卧底重任。”
陆逊是名垂青史的名将名相,他的用人,自然无需自己指点。既然陆逊敢用李尚,就有十全把握。黄顺提了一句,便不再提及此事,想了想,笑道:“今晚李尚的行踪被我喊破,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孙权的耳朵里,这会不会给李尚带来麻烦呀?”
陆逊傲然道:“一个好卧底,一次行踪暴露,就被置身于险地,这是庸才。这点子小事件,李尚自然能够轻松搞定。”
李尚看黄顺看向他,连忙说道:“我这次回来,孙权也是知道的。很久没回来,从合肥带回一些土产。陆大人于我有举荐之恩,回到柴桑,过府拜见,送些礼物,是人之常情。
深夜避人,更容易解释,即使是去见孙权,我也是尽量避开白天,我的行踪,越少人知道,我就越安全。”
黄顺听得点头,一下想起别的,笑对陆逊说道:“都说你对孙权如何忠心耿耿,没想到,你也是藏着心眼,竟然对孙权用间,真让我意外。”
“用间是孙子兵法所力倡,是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的谋略,没什么见不得人。”陆逊解释道,“再说,我对主公用间,也不是为了对付主公,只是要掌握主公身边,有没有人挑拨离间,对我陆家不利的情报而已。
再说,李尚是我亲自向主公举荐。我的安排,根本就没准备瞒着主公。”
黄顺笑了笑,不再纠缠这些江东的家事,转过头来,对李尚说道:“合肥的军务,不是孙权主张的吗?你获取重要军情,不向孙权汇报,跑来跟伯言说,这是什么道理?”
李尚说道:“这个情报,我自然也要向孙权禀报,但先说与后说,我不能违了规矩。”
陆逊笑道:“李尚毕竟是我的人,与我们陆氏和孙氏都有关的情报,当然要先告诉于我了。”
黄顺说道:“既然大哥说事后还准备告诉我,那就是与我也有关了?合肥的事情,我想不到,还能牵扯到我。”
陆逊没有接话,而是示意李尚,继续说下去。
李尚辗转来到合肥,从码头扛麻包开始,凭着一股子机灵,被驿馆守官看中,让他进驿馆,做了一名仆从。
有重要人物来到,尤其是官方人物,都是留宿在驿馆。作为一名斥候,能够在驿馆扎下根,就能及时获知许多情报。
李尚来到合肥期间,已经数度送出情报,不大不小功立了不少。前不久,被提报为斥候长,手底下有了五六个听使唤的兵。
这回刘备和黄顺造访柴桑,自然是江东的头等大事,不但江东内部为此忙碌,在外的斥候,也都接到任务,严密监视曹军动向,一旦曹军有异动,立刻回报。
李尚知道,曹军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在巢湖一带生事,给江东捣乱。所以,接到任务后,丝毫不敢怠慢,城里城外的动静,昼夜监视。
(本章完)
第553章 李尚心服()
合肥城内外,并无异常,军队照常操练,照常作息。
直到前些天,驿馆的孔头目告诉李尚,赶紧准备出二十间上好房间,有贵客要来。
要是平日,李尚当即就麻溜的去办了。但这回,李尚多嘴问了一句:“孔头,也没个公文、信物的,一下就是二十间房。万一上面碰到,小的怎么回?”
孔头目左右看看没人,小声教训李尚:“咱们就是干活的,打听这么多做什么?这是张将军身边人亲自安排下来的,谁要问,让他找张将军去。”
孔头目口中的张将军,就是合肥城的主将张辽。在合肥城,张辽说一不二。听说是张辽安排下来的,李尚再没说话,立刻准备去了。心里却在嘀咕:合肥是军事前沿,战事频繁,从来只有官员巡视才会来合肥。这伙人,没有官方公文,显然不是官里人士。民间能够凑齐四五十人的队伍走南闯北,自然就是那些商贾人家了。
可合肥城城小财薄,什么商贾,会到合肥来?而且关系这么硬,直接通上了张辽这条线。
心中存着疑惑,李尚就对此事上了心,待到天黑,果然进来一批神秘的人物,李尚偷偷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人。
“敢情是一人一间房!”李尚暗暗咋舌,“这是何方神圣,谱摆的不小。”
李尚不是伺候茶水的,自然没法子接近他们。而且,他们自己的防备,也很是严密。除了来到的当晚,张辽进去过一趟,此后,就再无其他人能够进入。就是专门伺候茶水的,也是伺候到守卫线为止,里面,根本进不去。
这里面,肯定有情况,绝不是寻常商旅百姓那么简单。做出判断的李尚,迅速做出安排,调集自己的人手,全力监视这股子人。
谁知,两天后,他们便匆匆离开了。就像他们匆匆来一样,神秘中透着诡异。
他们是晚上悄悄走的,李尚直到第二天,才得知这个消息。为了获知他们的去向,李尚托关系询问昨晚的守城士兵,结果都说没有这么庞大一只队伍出城。
这就奇怪了!李尚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敏锐的意识到,这些人,来者不善,很有可能,就是冲着江东来的。
于是,李尚迅速将此情写下,飞鸽传书,传回柴桑。让孙权和陆逊提前做好准备,争取在江防线上,擒获这批人,防患于未然。
情报送出后,李尚并没有放下此事。这些人没有翅膀,不可能插翅膀飞了。晚上城门紧闭,他们只要出城,就一定能留下蛛丝马迹。
于是,李尚找借口来到朝向江东的一段城墙,仔细的寻找,终于在一处城墎上,发现攀爬用的抓钩抓过的痕迹。
痕迹很浅,若不是有心仔细观察之下,根本发现不了。有了这个发现,李尚已经可以确定,这批人,正是冲着江东去了。
但他们是什么人,去干什么,李尚还是不清楚。为进一步弄清他们的来历和动机,李尚又做了进一步调查。
得亏李尚平日的人缘好,与各处的士兵都处的很好。李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去了军库,找借口请守库吏出来喝酒,李尚假意说驿馆前段时间支取了一些物品,账目记得不清,怕上面月底查账发现不对,责罚下来,想委托守库吏,偷偷查查军库的出账,看看有没有规模二十人左右的装备出库。
这种小事,守库吏当然爽快的答应,特别是李尚为了此事,还搭上来一顿酒菜。守库吏很热心的在酒足饭饱之后,带着李尚回到军库,立刻就开始对账。
李尚此举,不过例行公事,也没想着就能有什么收获。他倚在墙上,正望着天边的白云发呆呢,守库吏就大叫其过去。
李尚凑过去一看,出库记录清清白白,就是前两天的事:出库百炼环首刀二十口,牛角弩二十架,牛筋弯弓二十支,另配箭矢五千支。另外还有秋衣和冬衣各百件,野战口粮十天量二十份等等。
守库吏笑道:“这是你们驿馆总管亲自来支取的,不知你们漏掉了哪一笔。”
李尚快速浏览了一遍,便牢牢记在心里,嘴上说道:“这些是上头的领用,如何能到我们头上,还有别的出库吗?一并看看。”
守库吏招呼李尚一起看,李尚看出十天以后的出库记录,这才合上账本,说道:“这里没有,我回去再问问,他们记茬了,也是有的。”
守库吏笑道:“没帮上什么忙,白叨扰你一顿酒。”
李尚已经开始往外走了,闻言笑道:“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挣来的钱,不花,捂着下崽啊。在这里,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抽调上战场了。有酒有肉的日子,能过一天算一天呐。”
这是一个大情报,通过这个出库记录,至少可以确定,这批装备,都到了那批人手中。这么点人手,去硬碰巢湖水寨,是不现实的。只能是偷摸搞些小动作。
要做小动作,仅仅针对巢湖水寨,就太小儿科了,李尚做换位思考,要是我,这个时候,正值黄顺和刘备在柴桑,潜入到柴桑,伺机搞破坏,才不枉我千里迢迢走上这一趟。
在心中确定了对方大致动机后,李尚马上回到驿馆,想办法询问那批人的一些面相特征。若能掌握住其中一两人的显著特征,对江东捕获他们,有极大的裨益。
小心问了一圈,收集上来的有用信息寥寥无几,其中一个,有一人左腮处有一个黑痦子,很是明显。但李尚很谨慎,这样的特征,极有可能是故意做出来,迷惑旁人的。拿不准的情报,不能轻易采信。
还有一个,蓝眼睛,高鼻梁,肤色很白的特征,引起李尚的注意。肤色可以作假,但蓝眼睛、高鼻梁,很难作假。这算是个明显特征。
除了这个,李尚再无其他收获。于是,李尚寻了个借口,陪同孔头目出城,途中遇到劫匪,李尚为掩护孔头目逃回城里,自己却被劫匪制住,带走了。
扮演劫匪的,自然是李尚的手下,以及他们临时招募的群众演员。李尚脱身后,对手下简单做了安排,就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奔向江东。
(本章完)
第554章 聚歼对手()
李尚说完,便小心的退回一边,抄手等着陆逊和黄顺说话。
陆逊拿手敲着桌子,沉思半响,方才说道:“这个李尚的推测,有些道理。区区二十来人,千里迢迢的,动机肯定不一般。按李尚的说法,这二十人的事,极有可能只有张辽知道,其他人,甚至李典和乐进将军,都不知此事,可说是高度机密。用来对付我们江东,有些杀鸡用牛刀了,多半,还是针对着你老弟或者刘备来的。”
陆逊和李尚,都已经锁定了幕后指使是曹氏,而黄顺,却另有考虑。尤其是听李尚说起,二十人中有人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这不就是西北羯人的长相特征吗!
如果真有羯人在其中,这二十人,来自西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矩子家族和西域墨门,都有可能是幕后指使。若是如此,目标也就确定了,非黄顺莫属。
他们能打通张辽的关系,让张辽为他们提供方便和补给。这说明,他们在中原的势力,已经非常雄厚。或者说,他们此行,得到了中原势力的支持。
黄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懿与西域墨氏走的很近,墨昆死后,横隔在他们之间的障碍已经消失,他们完全可以携手,精诚合作。
西域墨门要对付黄顺,通过司马氏的协助,走通张辽这条线,完全有可能。
若没有司马氏这样的中原豪门的插手,黄顺相信,就算矩子家族和西域墨门在西域的势力再强大,也绝对买通不了张辽。
这样推断,对方来自西域墨门的可能性最大。黄顺不禁感到有些挠头。来自矩子家族,黄顺还可以让刘子羽出面,试着与矩子家族化解仇恨。但若对方是西域墨门,双方就没有任何可以妥协的地方。
西域墨门是为了侵占中原,黄顺的志向是保住这方汉人的乐土。双方立场水火不容。
对付西域墨门的人,无他,只有痛下杀手,给予全歼。
这回,好在李尚提前获知对方的行踪,并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把情报送了回来。这让黄顺有充足的时间来布置、应对。
黄顺不禁对李尚的表现刮目相看。在这件事的处置上,李尚的表现堪称完美,不仅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致暴露,还充分调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力量,不动声色间,通过一些不起眼的信息获取,来侦知对方的意图。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斥候良才。陆逊和孙权,果然看人看的准。
要是当初蔡瑁,也能有如此识才的眼光,把李尚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悲剧了。
如此人才,就这么死在自己的屠刀之下,确实有些可惜。既然他已经为陆逊所用,看在陆逊的面子上,放他一马,也不是不可以。
黄顺心中拿定主意,看看白雪,询问白雪的意见。
白雪笑道:“别看他们只有二十人,肯定个个武艺高强,打起仗来,以一敌十不成问题。而且,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太过吃亏。要吃掉他们,又要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说不得,我们要与四族和孙氏联手合作,共同应对他们带来的威胁。
我想,就在今晚,少爷与大哥,带着李尚,去找孙权,商议此事。在柴桑,给他们布下天罗地网,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白雪的提议,黄顺感觉不是很妥当,有些过于心急。陆逊更是直接说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把李尚暴露了吗?不妥不妥,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白雪说道:“李尚从合肥出发,已是晚了他们五六天。论行程,他们脚程够快的话,此时应该已经进入柴桑城。行动就在眼前了,我们哪还有从长计议的时间呢。
李尚的安全,我认为不成问题。我家少爷与李尚之间的恩怨,相信孙权也是心知肚明,李尚在陆府被少爷撞见,被迫说出详情,在孙权那边说不过去吗?”
陆逊与黄顺对视一眼,开始认真思索白雪的话。李尚这时说道:“卑职也是认为,他们是冲着三少来的。若是在陆府被三少撞见,就势把此事告诉三少,让三少提前有个准备,在我的计划之内。不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见孙权。”黄顺一下站起身,说道。
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就被叫醒的孙权,哈欠连天的听完黄顺、陆逊、李尚一人一句的说话,终于得空插嘴了一句:“我这边,收到李尚的飞鸽传书,就开始加强警戒了。你们这时候来找我,有卵用?无非是不让我睡个好觉。”
黄顺嘿嘿笑道:“敌在暗我在明,硬怼太过吃亏,既然知道他们要对付的人是我,那就小小布置一个陷阱,等着他们往里跳,然后来个瓮中捉鳖。不就行了?”
孙权看着黄顺,说道:“你怎么这么肯定,对方是冲着你来的?我还说是冲着我来的呢。我要加强衙门的防卫。”
无奈之下,黄顺只好把他跟西域墨门的恩怨,做了一次删减版的复述。重点放在黄顺是为整个汉人抵御外族入侵的代表人物,而西域墨门是率领外族,入侵中原的领头力量。黄顺的存在,当然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黄顺说完,孙权和陆逊都走上来,围着黄顺转了两圈,开玩笑道:“没想到,在中原,不过是小小夏吟坊坊主的你,在塞外,竟然有如此影响力!照你这说法,西域墨门进入中原的最大阻力,就是你三少了?”
黄顺回应道:“你们扪心自问,现在的你们,是不是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统一中原?你们想过这段时间,北胡、西戎们在做些什么吗?你们想过他们的野心吗?我的关注重点,始终放在他们身上。一时半刻也不曾放松。
现在,长城之内的大片土地,早已成为鲜卑人的放牧草场;河西四郡,更是许久以前就沦落于西戎之手。
虽然现在的力量对比,这些异族,完全不是我们汉人的对手。但如果中原战乱连绵不休,打上个几十年呢?如果我们汉人在战乱之中,不足十万户呢?我们还守得住家园,守得住国土吗?
那时候,异族铁骑入侵,我们挡得住吗?亡国灭族,现在听来,是有些杞人忧天,耸人听闻,但几十年后,未必不能成真。
因为现在的西域墨门,就在孜孜以求的为几十年后占据中原做着准备,我们汉人可曾有人想过守卫自己的家园?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高尚,但抵御异族入侵,保我汉人血统,我责无旁贷。”
(本章完)
第555章 玄甲卫登场()
黄顺说话声音不大,却自带慷慨激昂的气势,孙权和陆逊,还有站在下首的李尚,都被震动了。
“直到现在,我才算真正看懂了三少你。”陆逊上前狠狠锤了黄顺一拳,“难怪我那妹妹,在家的时候,对我还算尊重,可自从嫁给了你,已经几次对我表示出不屑了。开始我还以为,是近墨者黑,是你小子带坏了我妹子。没想到,实际却是近朱者赤,黑的人是我呀。”
孙权也感慨道:“三少有此雄心壮志,权佩服之至。他日若有可能,我一定保三少为抚戎大臣,专事边事,保我大汉边疆安宁。”
黄顺笑道:“曹操也曾如此对我许诺。我当时能答应曹操,现在也能答应仲谋。汉室衰微,未必能扶得起来。以后不管谁主事中原,坐北朝南,总是我们汉人的家事,不过换个当家人而已。
只要是汉人,做我们汉人的皇帝,无论是谁,我都举双手拥护。我的锋芒,始终针对着的,是觊觎我们中原的那些异族。”
孙权和陆逊再次对黄顺肃然起敬。下面的李尚,上来到黄顺面前,扑通跪下,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直磕的额头带血,“坊主大人,我李尚小人一个,却自负才学,从未服过任何人。但今天,我服你了!”
李尚说完,站起来,又再次冲着陆逊和孙权跪下:“主公,陆大人,我李尚害主求荣,天地不容。是你们宽仁大度,肯收留于我,并委以重任。小人本该肝脑涂地,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此前的李尚,自怨自艾怀才不遇,总是抱怨老天待我不公。现在想来,小人一心想的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却从为天下社稷考虑过半分。即使后来被陆大人和主公收留,也不过是忠人之事,值守本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