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让听得心服口服,五体投地道:“三少果然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我没有看错三少。”
黄顺笑道:“要做成这件事,我需要你的帮助。”
霍让矍然道:“义不容辞!不仅是铲除刘洋,司马氏与西域墨门狼狈为奸,三少想来也不会放过。对付司马氏,也算上我一份。我别的本事没有,留在司马氏,为三少做个内应,还是可以胜任的。”
黄顺没想到,自己能收获霍让。若在司马氏内部,自己能安插上自己的眼线,那就太好了。霍让这条线,一定要保住,不能出一点问题。
“你的任务,是在南阳辅佐刘洋,布局对付我们夏吟坊。若我出手除掉刘洋,会不会影响到你?”
霍让摇头道:“影响不大。司马懿对我的交代,是暗中布置,尽可能不惊动夏吟坊。我的任务,只是搜集夏吟坊的情报,并不负责行动。刘洋着急对三少出手,是他自取灭亡,与我无关。再说,不是还有张璜、段望两人承担责任嘛。我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出去。”
黄顺点头道:“那就好!我与司马氏,暗斗已久,双方却没有撕破脸皮。司马懿非常谨慎,要想打探司马氏的机密,难上加难。你肯留在司马氏内部做内应,可以说是我与司马氏暗斗的一大突破。我宁可放过刘洋,也不想你受到牵连。”
霍让感动的单膝跪地,向黄顺行礼。黄顺连忙下来扶起,说道:“接下来,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在南阳城,闹他个天翻地覆。你如何向司马懿交代,我们也要好好议一下。”
……
霍让睁着熬红的眼睛,告别黄顺,打马回南阳。霍让走后,黄顺也开始起营上路,结束休整。
南阳城里,霍让坐在刘洋的下手,大口大口的喝着水。刘洋见霍让眼睛通红,一身的疲惫,还以为霍让全身心的投入办事呢。心中一阵感动,上前嘘寒问暖。
霍让喝完水,说道:“黄顺那小子,半路扎营,根本就没什么事,下面的人,都放出去打猎,他自己,整天里烤肉、喝酒,没个什么正事。”
刘洋疑惑道:“那黄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霍让说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那个黄顺,我对他有所了解,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他现在停在那里,肯定是在暗中做着准备,准备在南阳城,与大人大干一场。准备的时间越长,证明黄顺要干的事越大。”
刘洋连连点头:“你的判断没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本章完)
第672章 全力调查()
霍让说道:“我们倒不必大惊小怪,自乱阵脚。毕竟,我们与夏吟坊,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我们与夏吟坊的交集,不过是我们奉命在南阳郡各地布局,监视夏吟坊的一举一动而已。
黄顺对此即使心有不满,也不会针对我们,只会针对幕后做决策的。我想,黄顺之所以要拐到南阳城,怕还是因为屏风山下和尚家村的事,两件事都有南阳城插手的痕迹,他怀疑南阳城里有什么情况对他不利,所以才过来一探究竟。
若真是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反正就没什么,黄顺就算把南阳城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出什么来。我们只需好好伺候着就行了。倒是屏风山下和尚家村的事,需要叔父大人动动脑筋,考虑好怎么个说法。”
刘洋嘴上称赞霍让考虑的周全,心里却在泛着苦水:他自己的身份,自己清楚。若让黄顺知道了这个,黄顺肯定是毫不犹豫出手,才不管他太守不太守的呢。
若真如霍让所言,刘洋根本就不担心,真正担心的事情,刘洋又不能跟霍让明言,只能闷在肚子里,忐忑度日。
虽然心中忐忑,刘洋多少还有有些底气的,自己的身世清白,即使查到祖宗十八代,也查不出他跟西域墨门有什么关系。而且,他是孝廉出身,根正苗红,仕途一路往上,一步步都有据可查。
就算自己私底下做的买卖,被黄顺发现,自己也不怵:黄顺做的买卖,就都能见人吗?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黄顺是个商人,不会因为这个,就对自己大开杀戒的。这点,刘洋很有信心。
虽然如此,到底心虚,刘洋还是做了万全准备。城郊的秘密基地,霍让已经知道,途径是自己的夫人泄露出去的,到底是女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知道夫人无意中泄露给多少人知道。反正那处基地已经不安全,里面的人,必须转移。
几天后,黄顺带人来到南阳城,受到以刘洋为首的南阳官员的热烈欢迎。黄顺没有跟刘洋多少客套,见面不久,就瞅个机会,对刘洋说道:“鄙人离开襄阳,前往邺城,途径南阳郡,可着实发生不少事。过程中,似乎与刘大人发生不少误会。
鄙人经商为生,最忌讳的就是与官府不睦。官府要想针对我们,太容易,能想出的办法也太多了,我们得罪不起。
这次来南阳城,就是专程来见刘大人一面,之前有什么过节,误会,我们当面说开了,和气生财,大家一起赚钱,皆大欢喜嘛。”
刘洋对此早有准备,拉着黄顺的手,不胜唏嘘道:“我也有我的苦衷哇。别看我是一郡之太守,表面上,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其实,我就是个空壳,就是个木偶而已。很多事情,我都是身不由己,没办法改变。
不说别的,就说地方上那些地痞恶霸,我作为一郡之长,早就知道他们的存在,但我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他们为祸一方,祸害百姓。三少一路上替天行道,铲除这些地痞恶霸,着实替我出了口气。
但我也只能心中高兴,面上断然不能表现出来,不但不能表现出来,还要表现出愤慨的模样,表示三少侵犯了我们南阳郡的治权,需要给三少点颜色看看。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屏风山下一战。这一战,我想的很清楚,就凭那些地痞恶霸,平日里欺负欺负百姓还行,要跟三少的亲兵干上,就是送死的货。我还想借助三少的手,铲除他们呢。当然就顺水推舟,答应他们的要求了。
武装他们,是必须的,不然,他们根本没有胆量跟三少掰腕子。我也担心因此对三少的人造成伤亡,所以,特意派了邹能过去,现场看着,别出什么意外。
三少亲兵的战力,虽然我已经很往高了判断,但事实证明,我还是低估了他们的战力。三少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那些散兵游勇。
后来的尚家村事件,那是他们见动武不是对手,就开始琢磨着用计算计三少。我当然还是满口答应。
三少既然一路上以替天行道为己任,与那些村里的地痞恶霸自然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三少会去赴他们的宴,在宴会上中毒身亡吗?这个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结果,果然在我的预料之中,他们又翻了一个大跟头。事后,三少没有为难尚家村的百姓,只是对几个领头的做了处理,足见三少的宽宏大量。只是这一点,就让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
黄顺早就料到刘洋会推卸责任,只没想到,他推卸的如此堂堂正正,冠冕堂皇,还顺带着恭维了黄顺一把。
“高人呐!能把黑硬说成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黄顺在心里悄悄的感叹。
通过霍让调查出来的事实,黄顺已经可以确定,刘洋就是西域墨门的人无疑,而且,刘洋的地位,还挺高。
只是这一点,黄顺就有充足的理由杀了他。之所以没有动手,黄顺有他的考虑:若能通过刘洋这一点,掀开西域墨门多年来在中原的布局,远比杀掉一个刘洋,收获更大。还有一点,黄顺也想通过刘洋搞清楚,西域墨门用了什么手段,能把他们的人,塞进中原的官僚机构里,而不为人所发现。
第一个问题,黄顺早在路上的时候,就做了安排,现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黄顺只能继续等;第二个问题,黄顺把他交给了刘子羽。那个家伙,整天跟着黄顺,无所事事,正好让他活动活动筋骨,省得生锈了。
“这么说来,刘大人对我,对夏吟坊,并没有心存芥蒂了?”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的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当然当然,在我心里,三少以及三少的夏吟坊,都是英雄。”刘洋连忙说道。
“这就行了,”黄顺轻松道,“既然来到南阳城,不住上段时间,好好享受享受南阳城的独到风景,岂不是辜负了我特意走上这一趟?我们会在南阳城住上一段时间,期间,少不了有麻烦刘大人的地方,叨扰了。”
“贵客来临,理当殷勤接待。三少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
?
(本章完)
第673章 审问()
之后,黄顺留在南阳城,每天不是应酬,就是带着白雪、程瑶、呼延康到处游玩,根本就没有什么正事。
刘洋根据霍让提供的情报,对黄顺以及黄顺身边所有有名号的人,都加以监视,日夜不停。可惜,那些人跟黄顺一样,整天里不是陪着黄顺到处玩,就是百无聊赖的带着手下一帮人,出城走马打猎。
这段时间,真正全负荷运转的,就那么几个人,刘子羽就是其中一个。刘子羽根本就没有随黄顺进城,而是在城郊处,找了一处地方,安营扎寨。
刘子羽的任务,就是查清刘洋的身份以及由来。刘子羽想的很好,分两路调查:一路通过长老墨门的关系,在墨门内部调查;一路是根据刘洋的籍贯,到当地的村子里调查。
按刘子羽的想法,这个刘洋,既然是西域墨门的人,而且还负责人口贩卖,地位一定很高。西域墨门通过寻常手段,在中原收买的那些人,不可能被授予如此重任。
地位如此高的西域墨门人,一定是从小生活在西域,为西域墨门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那么,刘洋在官籍上写着的籍贯,就一定是假的。
或许,村里真有一个叫刘洋的人存在,但此刘洋非彼刘洋,一定被人中途掉了包。
反正刘洋在外地做官,与家里极少联系,一般不会暴露身份。而且,按西域墨门一贯的行事风格,刘洋对他们如此重要,他们不会允许一丝一毫的风险存在,一定会将这些风险铲除在萌芽之中。
刘子羽的手下,有飞鸽传书做通讯,办事效率很高,他负责的任务,首先有了突破。派去调查村子情况的人飞鸽传书回来的内容,印证了刘子羽的猜想:刘洋的村子,前几年遭受瘟疫,全村人都死绝了,还连累了周边几个村子,那一带,已经是荒芜一片,不见人烟。
无需调查,刘子羽便在心中认定:这场瘟疫,定是西域墨门故意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认识真正刘洋的人,全部杀掉,以确保刘洋的身份安全。
刘子羽还想从推举刘洋孝廉的渠道入手调查,但很快,就被他自己否了:西域墨门既然能把整个村子的人都杀掉,还会漏掉如此重要的人物吗?
看来,想通过寻常手段调查刘洋的底细,是行不通了,必须另想办法。
这条路不通,墨门内部那条路,也好不到哪里去。长老墨门发给刘子羽的传书,只是告诉了刘子羽一个事实:西域墨门多年来,确实培养了一批汉人,为他们所用。
这个信息量几乎等于为零。知道了刘洋在做人口贩卖,就完全可以推断出,西域墨门在暗中培养忠实于自己的汉人。
刘子羽这边进展不顺,另一边,程郊的堂哥:程迁牵头的调查,也不顺利。刘洋做事,实在是谨慎,基本上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所有参与生意的人,都被刘洋集中在一处隐秘的所在,与外界隔绝。他们的家人,也只知道他们在为刘洋做事,其他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霍让没有参与生意,他能打探出刘洋的一处秘密基地,已经是冒了生命危险,难能可贵,再要求他更多,是强人所难。而且,黄顺对霍让,另有大用,不会在南阳城,把霍让暴露出来。
另一个人:张璜,虽然疯了,也被程迁的人盯上。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知道张璜疯的原因。若能把张璜偷出来,医治好他的疯病,或许,能从张璜那里,打开突破口也说不定。
可惜,程迁想到了这一点,人家刘洋也想到了自己的这处破绽,早就做了周密安排,程迁的人,根本找不到张璜。连张璜的妻子,都不知张璜去了哪里。
事情进展的艰难,本就在黄顺的预料之中。黄顺对有些沮丧的他们做了一番安慰后,自己便有了快刀斩乱麻的想法:再调查一段时间,再没有收获,就对刘洋下手,先除掉刘洋再说。
这时,白雪给黄顺出了个主意。黄顺一听,觉得有戏,还不暴露自己正在暗中调查刘洋的事实。于是,没有丝毫耽搁,黄顺立刻就吩咐了下去。
几天过后,南阳城内,就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说是城外的某处破庙里,竟然发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乞丐,模样长得跟张璜很像,几乎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马上就有人反驳:张璜可是刘太守的女婿,就算是疯了,也不可能沦落到城外乞讨,破庙安身的地步。
虽然很多人质疑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南阳城里悄悄传开了。
当天晚上,程瑶与荆恬,换上夜行衣,避过耳目,悄悄出门,熟门熟路的摸进太守府。荆恬头前带路,很快就找到了刘洋的所在。
此时的刘洋,没有待在卧房,而是独自一人,留在书房里,双手托着下巴,闭目养神。
荆恬和程郊轻轻蹦上房顶,各自找一处舒服的所在,小心的躺倒,拿出偷听神器,悄悄听里面的动静。只是听还不够,俩人还各自掀开一片瓦,居高临下观察着屋内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刘洋仿佛入定一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程瑶和荆恬也很有耐心,就在房顶跟他耗着。
直到三更过后,才有人敲书房的门。刘洋一个激灵,迅速起身,低声喝问:“谁?”
“大人,是小人。”外面如是回答。
刘洋立即开门,伸手把来人拉进屋,立马又关上门,连口水也不给来人,急切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
来人喘了口气,说道:“都办妥了。”
刘洋这才稍稍放心,放下来人,在屋子里转了两圈,摆摆手,说道:“你辛苦了,详细情形,慢慢说。”
来人毫不客气,直接拿起茶壶就往嘴里倒,将一茶壶水一气喝干,抹抹嘴,说道:“城外所有破庙我都派人查过了,没见过传言中的乞丐。城里城外,我派出不下千人搜寻,也没找到。
我自己,专程去了当初丢下张璜的荒山野岭处,在那里转了一圈,别的没找到,只找到了这个。”
来人说着,拿出一只破烂的单鞋。
?
(本章完)
第674章 霍让的收获()
原来,刘洋谨慎小心到这种程度,为了防止黄顺抓住他的小辫子,张璜虽然疯了,却仍然被刘洋认为是一个隐患,必须除掉。
但刘洋毕竟是自己的女婿,杀掉他,良心上总归是不安。于是,刘洋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把张璜带到人迹罕至的荒山地带,让其自生自灭。
如此换个方式,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刘洋却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那就够了。
所以,刘洋才会对白天里城里关于张璜的传言非常敏感。女儿也为此专门问过他,问他是不是真的。刘洋含糊了几句话就应付过去了。
女儿那边,不经世事,好糊弄,就怕有心人,特别是黄顺,提前他一步,找到张璜,那自己就不妙了。
所以,刘洋第一时间就派出自己的腹心去办这件事。这位腹心,就是当初把张璜带到荒山野岭,任其自生自灭的王胜。
王胜办事果然让刘洋放心,不但亲自去了荒山检查,还另行派人在城里城外大肆搜寻。得出的结论也是令刘洋满意的:张璜不可能还活着。
刘洋接过王胜手中的鞋,两根手指捏着鞋边,伸的远远的,看了看,便赶紧扔了,说道:“不错,就是张璜的。但这能说明什么?”
王胜说道:“鞋子旁边的树干上,隐约还能看到血迹。我猜想,肯定是张璜遇上了大虫之类的猛兽,即使是疯子,他也知道害怕。这是他拼命逃跑留下来的。”
刘洋点点头,说道:“你也辛苦一天了,快回家休息吧。这几天,不能懈怠,弦要绷紧了。”
王胜说道:“属下晓得。”然后,王胜就退出去了。
刘洋长长伸了个懒腰,很快也离开书房,回去休息。
这时,程瑶和荆恬两人对接下来的行动产生了分歧。
按程瑶的意思,跟上那个王胜,抓住他,严刑逼供也要问出点什么来。
按荆恬的意思,暂时不动他,知道他住什么地方,就够了。
俩人耳语了一会,程瑶妥协。反正要抓王胜,有的是机会。于是,二人撤退,回去报告黄顺发生的一切。
黄顺觉得,这个王胜,肯定知道刘洋很多事情,瞅机会抓住他,严刑逼供,然后像张璜那般弄疯了他,神不知鬼不觉。最好是趁王胜外出办事的时候动手。这样,王胜就算失踪几天,也不会引起刘洋的怀疑。
白雪却不同意这么快就对王胜下手。根据她的分析:既然王胜专程回去一趟,没有发现张璜的尸体,那就说明,张璜很可能还活着。派人去找张璜,才是最应该去做的。
虽然希望渺茫,毕竟张璜是确定的参与刘洋生意的唯一一人,黄顺听白雪的话,吩咐程迁派人全力寻找张璜。
城里面,程迁派人,全天候监视着王胜,生怕这个王胜再出什么意外。程瑶和荆恬,则时不时就夜里出动,监听刘洋的动静。可惜再无任何收获。刘洋实在是小心的很。
几天后,程迁亲自来向黄顺汇报:张璜找到了!
黄顺本来没抱什么希望,一听之下差点蹦起来。连忙询问究竟。
程迁的人手不多,要搜索方圆十里的山地,没个十天半个月,完不成。但他们运气不错,进入搜索的第二天,就有人告诉他们,村里新来了一个傻子,没人知道他是哪里人。
程迁的人连忙找到带张璜回村的老大爷,根据老大爷的说法,印证了那人就是张璜。于是,他们便把张璜的身份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