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与黄顺的藏拙,赵统和赵广兄弟对李晴就显然热情了许多,纷纷将黄顺麾下玄甲卫的光辉战绩向李晴做汇报。有些李晴是听说过的,有些是李晴从未听说的。这让李晴听得有些欲罢不能,正好当事人就坐在这里,李晴有什么疑问,马上就能发问,在黄顺处求得答案。
黄顺虽然对满足李晴的求知欲兴趣不大,但有赵统和赵广这两个热心人在,黄顺也不好一直面冷下去,基本上李晴的问题,黄顺都能给予满意的回答。
“什么时候,我也能带领这么一支强悍的部队,纵横沙场,就好了。”李晴听到最后,满怀向往的如是表示。
赵统笑道:“这还不简单,你求求黄顺,让他同意接受你加入夏吟坊不就得了。”
赵广坏笑道:“何用那么麻烦,李晴直接嫁给黄顺,岂不是一劳永逸。哈哈。”
(本章完)
第951章 政治的天分()
在赵氏兄弟的调笑下,李晴丝毫没有害羞的意思,反而大方的笑道:“是呢,反正黄顺有那么多女人了,也不在乎多我一个。”
李晴这话一出口,黄顺还没来得及说话表示意见呢,李政先就坐不住了,“妹妹,你要想清楚,将来你可是要嫁给皇上做后妃的。如此轻浮的说话,成何体统?”
李政的话让黄顺瞬间明白,李严为什么要带着李政兄妹来到白帝城了。带着李晴,显然是冲着未来的皇后去的,带着李政,不消说,定是与赵统与赵广兄弟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求官而已。
黄顺已经感觉到,刘备大军的突然实力,然后刘备的突然染病,已经对蜀汉政权上层造成了地震般的影响,所有人,都在积极筹划着在新朝的前程。黄顺在白帝城只接触到了赵云和李严,就感受已经如此明显。可想而知,在成都,各处跑关系,求前程的人群,会是一副多么的壮观场景。
“李晴妹子想要做皇后吗?”赵统惊讶道,“不是我泼你们冷水,这事难办着呢,排在你们之前的人选有好几个,李晴妹妹怕是没戏。”
李晴没什么表示,李政着急道:“不会吧?皇后那边,不,太后那边,我们可是疏通了关系的。当今皇上的婚事,不应该是太后说了算吗?”
赵广嗤笑道:“明面上是太后说了算,但太后也不能随心所欲的确定皇后人选,是不是?当初先皇入川,为了拉拢西川一众大族,娶了吴懿老将军的女儿为妻。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代表西川的势力就此压过先皇的老底子去。
现在新皇继位,首先要拉拢的,西川势力就排不上号了,皇族的老底子,才是新皇首要的笼络对象。所以,皇后的出身,只能是从随后先皇的老人里面出,连像样十姓都排不上号,何况你们西川人?还是洗洗睡吧。”
李政不服气道:“太后自己就是西川人,不可能向着外人。难道太后说话,下面还敢有人反对不成?”
赵统笑道:“太后说话,自然没人去反对。但如果太后说了话,就再也当不成太后了,你说,太后会说吗?后宫就两个女人最有权位,一个是太后,一个是皇后,太后已经是西川势力的人,皇后如果也让你们西川占了,荆州人和皇族的老人帮会怎么想?说到底,皇族的真正倚靠还是在这帮老人和荆州人这里。严守本分还是很重要的品德。”
黄顺摇头笑道:“我总算知道你们兄弟俩为什么这么些年过去,一直没什么长进了。一身的机灵没用在正道上,全用在这些方面上了。对行军打仗,你们如果也能掌握的如此深入精到,有你们父亲的提携,你们早就是一方大将了。唉,想想我都替子龙着急,怎么生了你们两个这样的儿子!”
赵广嘿嘿笑道:“我娘说了,有我爹在,我们兄弟俩就是躺着睡,睡了吃,也能安安稳稳过一生。我们俩需要把握的,就是朝廷的动向,就是皇上的动向,其他方面,不用我俩操心。
我俩那么孝顺,当然要听长辈的话了。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对赵广的狡辩,黄顺毫不留情的揭穿:“那是你娘见你实在朽木不可雕,没奈何才如此说的吧。你们但凡有一点出息,你们的亲娘能愿意看着你们躺在老爹的功劳簿上,庸庸碌碌过一生?”
赵广脸皮厚厚的笑着,说道:“当初黄顺你不也是这副德行吗?你能成功,我们俩为什么就不行?”
黄顺噗嗤笑了,差点一口酒喷出来,“照你的意思,你这是在以我为榜样了?”
赵统说道:“稀罕!我们这帮人当中,哪个不是在偷偷的以你为榜样?别的不敢说,要说学你能学到几分神似的,也只有我们兄弟俩了。张苞、关兴他们都不成。”
黄顺嘴上嗤之以鼻,心里却也接受赵统的说法,俩兄弟如此剑走偏锋,确实跟自己有几分相像。
“提到关兴他们,他们现在也在白帝城,就在驿馆里。我们何不把他们一起叫来呢?”黄顺说道。
赵统摇摇头,说道:“他们现在不好请呢。我们两个,其实就是破罐子破摔,人家不同,大好的前程摆在那里,皇帝新丧,就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酒,传出去,我们俩没什么,黄顺你也不怕,他们的前程不就毁了吗?
都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这点子眼力价还是有的,要一起喝酒,有的是机会,今天就不必了。”
黄顺听了,满满斟满一杯,说道:“关氏兄弟的的前程,是在沙场之上,而你们赵氏兄弟的前程,却是在朝堂之上。在我看来,你俩将来的成就,未必就在他们之下。”
赵统和赵广与黄顺一起碰杯干了。黄顺问道:“我刚才的提议,你们俩有没有考虑过?想好谁干都尉,谁跟着我了吗?”
赵统笑道:“三少你是认真的吗?”
黄顺一本正经道:“当然是认真的,你认为我是那种说话不着调的人吗?”
赵统说道:“说实话,我俩都想跟着你干。如果你只要一个,还真有点为难。”
黄顺一听,立马说道:“这就好办了。我替你俩做决定,赵统做都尉,赵广跟着我好了。”
“为什么!”赵统大声表示反对。
黄顺笑道:“你是哥哥。当然要挑重担。既然你们都想在我这里做,那就只能委屈哥哥了。你当了二十多年的哥哥了,难道还没有这个觉悟?”
赵统愁眉苦脸道:“有倒是有,只是一时有些失落罢了。感觉就像天上掉馅饼,一下砸中了弟弟,没我的份。”
黄顺说道:“不是我小气,不肯收留你们兄弟俩。我也是为你们考虑。子龙就你们两个儿子,两个如果都跟着我做事,让子龙这个做爹的情何以堪呐。还是给他留下一个吧。”
赵广喜道:“哥哥,你也别丧气。咱俩可以轮换着来嘛。这样不就圆满了?”
黄顺笑道:“我这里倒是无所谓,只是你们道成都兵马都尉是你们自己家的,还你们兄弟轮班上岗?”
赵统说道:“这个就难说了。有爹和娘在,说不定能成。”
(本章完)
第952章 论兵()
黄顺与赵氏兄弟说的热闹,把在旁边听得李晴羡慕的了不得,“唉,看你们谈起前程的事,怎么这么轻松呀。我爹和我娘谈起这事,神色不知多凝重,还要多方求人,还未必能办成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呀。”
赵广笑道:“那是你们的爹娘所托非人。或者,你们爹娘托的人,还要再去托人,关系套关系。我们就不同了,直接就能跟皇上说上话,也能直接找上黄顺。这两位,可是我们蜀汉最有权力的人,什么事,是他们两个办不成的?
如果你也想活的潇洒,那就听我劝,当今皇上与黄顺,择其一套近乎就成。”
赵统说道:“恐怕没有二择一这么好的事了。皇上那边,晴妹妹是肯定勾搭不上了。黄顺这边嘛,既然都坐在一桌子前喝酒了,应该还有戏。就看晴妹妹懂不懂得抓机会了。”
李晴连忙端起酒杯,敬向黄顺,嗲嗲的说道:“顺哥哥,喝了这杯酒,小妹妹的事,你可以帮忙不?”
黄顺听后一阵激灵,一身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你换个正常的说话方式行不行?如果你想当皇后,我可爱莫能助,原因赵氏兄弟说的很明白了,你没戏。”
李晴跺脚道:“谁说要当皇后了。那只是我爹的一厢情愿罢了,没影的事,他便想一出是一出,只说带我过来,让皇上见到,说不定就有戏了。这不,面也没见,皇上先就去了。这就肯定没戏了吗,我爹也该知道这个结果,不会再纠缠这些了。”
黄顺松了口气,说道:“那你说说,你要我帮忙什么事。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尽力。”
李晴双手紧握放在胸前,一脸的憧憬,说道:“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那样,领兵上战场,做一个女将军!”
黄顺笑道:“这事,你跟你爹说不就行了?你爹现在掌管蜀汉兵马,让你带几千人的军队,还不是小意思。问题是,你有那个能耐吗?
别看赵统和赵广把自己说的十分不堪,我也在嘲笑他们,但真要上战场,几个普通小卒,还真奈何不了他们。他们可是有真本事的。你有吗?”
李晴说道:“少小看人,他们的爹厉害,我爹也不含糊好不好。枪棒功夫,我也是从小就练,只是女孩子力气不如男孩子力气大,打不过他们罢了。
但领兵主要看的是兵法,不是看武艺的,不是吗?论兵法,他们就远不如我了。连爹都承认,我对兵法的理解,很有一套。”
黄顺笑道:“那我现场考考你好了。你能回答的让我满意,我就答应你。”
李晴雀跃道:“你尽管出题。”
黄顺想了想,说道:“你既然研究兵法,最近的几场大决战,你一定做过研究。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我现在问你,如果你是袁绍,怎么才能在对阵曹操时,稳操胜券?”
李晴想了一会,说道:“当初的袁绍,无论兵力还是粮草,都远超曹操。但当时袁绍刚刚吃掉公孙瓒,上下都急需休整。但袁绍却一意孤行,仗着兵多将广,迅速发动了对曹作战,最终兵败官渡。
虽然从战斗的过程看,袁绍犯下许多兵法上的错误,导致大好形势被曹操逆转。但要我说,就算袁绍没有犯下那些错误,那场战争的胜者,依旧是曹操,而不是袁绍。
原因很简单,因为袁绍从战斗之初就是错的,袁绍兵多将广,不怕消耗战。最简单的办法,派出数路大军,分头出击,势必造成曹操的防线顾此失彼,首尾难顾。而袁绍却集中大军与一处,与曹军在官渡硬碰硬。这就给了精通兵法的曹操以机会。
但如果我是袁绍,我就不会轻易发动这场战争。那时候的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无论地盘还是兵力,都很不足,不服曹操的势力也大有人在。我大可放手让曹操去应对那些人,自己则巩固北方,蓄兵积粮,只在边境线上保持一支常备军,对曹操保持压力。
这样一来,曹操既要重兵防备我的偷袭,又要应付四周的扰乱者,又不敢与我撕破脸皮,这样的曹操,就相当于带着沉重的枷锁跳舞,他的舞技再好,也跳不出优美的华章。如此三五年下去,曹操就算不垮,也是内忧外困,不堪一击。”
黄顺一拍手,说道:“好,现在倒过来,假如你是曹操,遇上了刚才如你所说的袁绍,你该如何摆脱困局,转败为胜?”
李晴俏脸一红,轻声埋怨了一句:“原来这才是你真正的问题。”
黄顺说道:“能击败战场上的自己,才能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大将。”
李晴这回思考的时间明显比前面久的多,良久方说道:“曹操最大的优势,是朝廷在他手上,他可以代替皇上向天下发号施令。曹操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四面受敌,难以安心发展生产。要想摆脱在与袁绍战略比拼的劣势,就只能最大化的发挥优势,最大程度的避免劣势。
利用天子的优势,曹操可以给袁绍制造很多麻烦,让袁绍无法巩固北方,还可以为袁绍树立敌人,让袁绍常年处于打仗的状态。
避免自身的劣势这点上,曹操自己就做的很好,打破门阀制,破格录用人才。对周边势力,能拉就拉拢,不能拉拢就坚决消灭。曹操本身就是当今的兵法大家,我自认比不上,想不出比曹操更好的办法。
曹操的失误,是生活的不检点,与家国大事外的小事上得罪了不少人,从而减缓了曹操稳固四方的努力。如果没有那些阻碍,如今天下,应该早已统一在曹操之手。”
黄顺点点头,说道:“果然是真正懂兵的,我相信你有那个能力领兵打仗了。”
李晴喜道:“这么说,你是答应了?”
黄顺说道:“如果单纯想要领兵打仗,要帮你倒是容易的多,让你带领我么你襄阳的一支兵马就是。但你可是李严的女儿,在你父亲的帐下,你不缺仗打,而且还是恶仗、大仗。
你要做的,只需从现在开始,就为将来的带兵打仗做好准备,省得战事来到,你却措手不及,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本章完)
第953章 全是心机()
李晴说道:“我爹不过一方太守,能捞到什么仗打?”
黄顺笑道:“你们还不知道吧,你们的父亲李严,现在可是蜀汉三大顾命大臣之一,掌管天下兵马。现在正是蜀汉大败后军民士气低落的时候,再加上先皇去世,内外之敌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跟着你们的父亲,这个关键时候,还能少了仗打?”
李晴雀跃道:“原来如此呀,那太好了!”
赵统问道:“照你这么说,襄阳岂不是也危险了?”
赵广不屑道:“你现在才想到这点?襄阳孤悬在外,肯定是敌人的首要进攻目标。仗肯定少不了。你在成都,能不能捞到打仗的机会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跟着三少,我有大把的机会上战场。”
赵统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急于就任成都兵马都尉,先跟父亲说说,我们俩一起去襄阳,帮三少抵御外敌。”
黄顺说道:“外敌的威胁,我没有太过担心,蜀汉朝廷的内部掣肘,才是我最担心的。留你在成都,随时掌握朝廷第一动向,很有必要。”
赵统不解道:“这回孔明都是三大顾命大臣之一了,有孔明在,谁还能掣肘了你?孔明在蜀汉内部的威望,或许你不清楚,但我俩可是再清楚不过,那是仅次于先皇的存在!”
黄顺摇头道:“刘备素来顾忌孔明,这次不得已,才请孔明出山,稳定朝局。但我相信,刘备那老小子,不会就此接受现实,肯定会留有后招对付孔明和其背后的六姓。刘备的后招是什么,我暂时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勾结外敌对付蜀汉,只能是在蜀汉内部给孔明制造麻烦。
孔明对蜀汉皇室忠心耿耿,从来不会为自己考虑,为其背后的六姓争取些什么。孔明既然不做,那就只能由我来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六姓再次被人排挤。
但我毕竟远在襄阳,对成都的朝局鞭长莫及。你留在成都,就算不能帮到我,至少,能及时为我传出消息,让我好提前做出准备,不至于突发状况来临,自己先乱了阵脚。”
赵统不信道:“难道先皇会为了顾忌孔明,不惜从内部撕裂蜀汉的力量吗?我觉得还不至于吧?”
黄顺摇头道:“蜀汉发展的再好,如果不属于刘氏,对刘备来说,毫无意义。相反,即使蜀汉憋屈的待在西川苟延残喘,但只要他还姓刘,对刘备来说,就是能够接受的。对这一点,你没什么好怀疑的。”
赵统想了半响,说道:“好吧,我就留在成都。不过,襄阳那边,你确定能守得住?”
黄顺笑道:“对我来说,如果襄阳有了战事,能否守住襄阳,不在我的考虑之列。能否借助战事,伺机夺取江陵,才是我需要考虑的目标。”
赵统咂舌道:“这么有自信?”
黄顺说道:“你们俩知道我,没有金刚钻,绝不会揽瓷器活。我既然敢如此夸下海口,就一定有十分的把握。”
赵广说道:“万一那曹丕一时脑热,御驾亲征呢?”
黄顺说道:“曹丕不敢!除非他愿意在战场之上,与曹彰、曹植和曹宇三兄弟相遇。到那时,恐怕就是曹氏内部自相残杀的好戏,根本用不着我们上阵了。曹丕才不会做此蠢事呢。曹魏大营中,我唯一顾忌的人,就是司马懿。如果司马懿率兵前来,对襄阳,算是有几分威胁。”
“司马懿?”赵统和赵广显然未曾听说这个名字,“这是何许人也,三少如此高看于他?”
“一个天命眷顾之人。”黄顺说道,“与人斗,我谁也不惧,但与天斗,我还没有那个勇气。”
“天命眷顾?”赵统和赵广咂舌道,“这是形容皇帝的词啊,怎么能用在司马懿身上呢?”
“已知的天命,这个司马懿手上,会诞生新朝皇帝。”黄顺说道。
赵统不在意道:“以讹传讹罢了,当不得真。市面上还有人传言三少有天子相呢?照你这么说,你岂不是也是天命眷顾之人了?”
“司马懿其人,也确实有才,我与他隔空较量过几回合,丝毫没有占到便宜,实乃我平生大敌。”黄顺神情凝重的说道。
“能让三少如此顾忌的人,一定来者不善。”赵统和赵广也重视起来,说道。
“黄顺,”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政突然说道,“你刚才说这么多,在我听来,都属于绝密范畴,赵统和赵广是你的好兄弟,听了自然无妨,但我们萍水相逢,不过一面之缘,你难道不怕我们把你的这些秘密透露出去吗?”
黄顺看着李政,不由的有几分佩服:这个李政,看似寡言寡语,却思维敏锐,绝不是外表那般木讷。
黄顺当然知道李政兄妹在旁边听着,黄顺说这些话,与其说是说给赵统和赵广听,不如说是说给李政和李晴听来的更为恰当。
在黄顺看来,为刘备选中,牵制诸葛亮的人选,李严的可能性很大!黄顺远离成都朝局,不能对其发生直接影响,不如借李政和李晴的口,告诉李严,刘备暗地里玩的那些花招,他黄顺早已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