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好,不给年轻人添麻烦,就够了。”

    “是啊是啊。”底下一片附和声。

    一众老头从黄府出来,不多时就来到悦来茶楼。黄承彦下车,四下里张望了一下,说道:“我记得以前这里有个悦来酒楼,什么时候改成茶楼了。”

    小厮连忙上前说道:“三四年前的事了。酒楼只是单纯的饭馆生意,茶楼的业务就广泛多了,不但吃饭喝酒,喝茶下棋娱乐住宿都使得。”

    黄承彦问道:“不过是个名号,还能管着人家店里干什么?”

    小厮说道:“现在可不比以前,开店经营什么业务,是要在官里备案的,没有官里的备案,一经查出,是要罚款的。”

    黄承彦失笑道:“管的这么严了吗?”

    小厮说道:“不管的严,哪来的税收?现在我们襄阳城,靠农田里那点赋税,还不够塞牙缝的,赋税的大头就是商业。不管的严一些,偷税漏税的还不海了去。”

    黄承彦摇头道:“管的严了,人家商家干吗?”

    小厮说道:“不干可以不在襄阳开店啊。可是有一点,在别处,倒是管的不严,可隔三差五的来一帮地痞恶霸盘剥你,比缴税都多。在襄阳,交完该交的税,就不会再有额外的支出了。要是谁敢勒索商家,官里可是要出兵摆平的。”

    黄承彦噗嗤笑了,“怎么跟我们那时候的村霸差不多的作风?”

    (本章完)

第1188章 悦来茶楼() 
    小厮说道:“管他什么路数,管用就行。”

    这边说着话,悦来茶楼里面走出来三四个伙计,显然是看到了这外面的阵仗,知道来了贵客,特意出门迎接。

    悦来茶楼的伙计,经过这些年生意场上的锤炼,已经养成了以貌取人的习惯。黄承彦他们个个都是家常衣服,身上无任何象征富贵的物件,伙计们出门瞅清楚了,自然也就没了先前的那股子热情。

    “几位老头,可是要入店喝茶?”伙计懒洋洋的问道。

    黄承彦愣了一下,现在的小年轻,都如此不尊老了?老头是能如此随便说出来的称呼?

    还没等众老反应过来,一位小厮上去,伸手一巴掌就把那位说话的伙计横着打出三四步远。

    “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不要说你这么个小伙计,就是黄顺、马谡他们在我家老爷面前,也得毕恭毕敬,不敢炸刺蹦高。把你们店家掌柜叫出来!这事怎么没完。”

    一说出黄顺、马谡等人的大名,这些伙计知道来者不善了。在襄阳地面上,敢当众直呼他们真名的人还真不多,就是十姓中那些当家的,提起黄顺、马谡等人,也得称呼一声顺哥、谡哥。

    外面这么一喧闹,里面的掌柜的扔下手上的活计就跑了出来,陪着笑脸道不是。

    黄承彦被人奚落了一句,反倒觉得新鲜,丝毫没当回事,与众老一起谦让着往店里走。随行伺候的小厮跟在后面,最后一个正要跟进去,被一边上大气不敢出的伺候着的小伙计拉住,“进去的老爷们到底是谁?”

    小厮嘿嘿一笑,说道:“别人不敢说,反正那黄顺要是在他老人家面前,也只能乖乖称呼一声“爹”,叫的慢了,大耳刮子上去,黄顺也只能干挨着。”

    说完,小厮头也不回,高昂着头颅就进店了。留下小伙计张着大嘴在那里发愣。

    “还愣着干什么!来的是黄府的老太爷!还不赶快进去报信,让你们好生伺候着!”有人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脚,提醒道。

    小伙计这下动了,麻溜的跑进去,在掌柜的耳朵边上咬了一阵耳朵。

    掌柜的不愧见多识广,闻言并没有大惊小怪,反而吩咐小伙计,此事不要太声张,不能让满屋子客人知道。

    掌柜的自己,则悄悄离开柜台,向黄承彦那一桌走去。

    本来掌柜的是想在顶层给他们定下一个包厢的,黄承彦自己喜欢热闹,非要在大厅里就坐,掌柜的也不坚持。现在掌柜的知道了黄承彦的身份,想着黄承彦这是微服私访呢,自己可不能坏了黄承彦的大事。所以就特意走过去,想着献献殷勤。

    “几位老爷,城里面经常外面走动的那些个老爷,小老我都认识的全。几位却面生的很,想必是有日子没来店里坐坐了吧?”掌柜的很是小心的上前搭话。

    黄承彦点点头,说道:“是啊,几年没来,都不知道这里的门头都换了。”

    掌柜的一见黄承彦接话,心里那个喜:就怕黄承彦不接话,那就尴尬了。既然黄承彦接话了,那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争取过来的话头了。

    “小店的茶点都是市面上采买,怕是未必能够合诸位老爷的胃口。但有一点,小店却敢打包票:这襄阳成立信息最灵通的地方,肯定就是我们悦来茶楼,别无他处!”掌柜的连忙献宝,将自家店的最大优势向黄承彦挑明。

    黄承彦正是为此来的,闻言问道:“何以见得?茶楼四方来客多,自然是各处信息汇集交流之地。说贵店人流大,信息灵,我信。但要说你们最灵通,最及时,掌柜的是否太过自信了?难道襄阳城内就没有第二家茶楼了?”

    掌柜的显然已经把话题引到了自己最为熟悉的话题,不自觉的把腰脊一挺,得意道:“襄阳城内的茶楼不下百家!但只有我们悦来茶楼,与官府签有协议,与官府往来的生意人,都会被官府安排在我们茶楼住宿、歇息。你们想,能与官府打交道的生意人都是些什么人?肯定是各地生意最为成功的上等人!做生意靠的是什么?人脉!行情!

    这样一些人聚集在我们悦来茶楼,彼此间一交流,各处发生什么大事,就都包罗其中了。

    有这样一批精英顾客,其他想要在他们身上谈生意、打探消息的人,自然就会来到我们店里找机会。久而久之,就算没有明文规定,也算是约定俗成,不论是谁,在什么地方得到什么消息,要想散布出去,第一的选择就是我们悦来茶楼。所以,小老才敢这么放下这句大话。”

    黄承彦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今天来,就是要见识见识这襄阳城内第一茶楼,到底是如何光景。”

    黄承彦这句话,有谢客的意思了,掌柜的自然听得出来,微微一鞠躬,说道:“各位老爷用餐愉快!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小店一定尽量满足。”

    掌柜的离开后,黄承彦他们都闭了嘴不说话,每个人都慢慢的品着茶,支楞着耳朵倾听周围人的谈话。很快,众老就被西边靠窗位置的几位生意人打扮的说话吸引了。

    “关中战场,我们荆州兵屡战屡胜,为什么突然就退兵了?这其中的缘故,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可是,我就敢说句大话,知道其中缘由的有限的那么几个人,我就是其中一个!”一个西北汉子模样的人,拿着手里的酒葫芦,咕嘟咕嘟往嘴里灌了一口酒,唾沫星子乱飞的大言不惭。

    果然,很快就有人反驳他,“你以为你是谁?这显然是我们武威侯的最高军事机密,就能让你知道了?还有限的几个人,你咋不干脆说你是我们武威侯的心腹幕僚呢?这个说出来,或许有几个不长眼的,真信了你的话。”

    “什么不长眼,那叫不长耳朵。哈哈。”

    “去去,没跟你们开玩笑!”大汉急了,急赤白赖的辩解道,“我虽然是个生意人,但不是个普通生意人,青海到中原的生意,没几个人能做得到,我就能做到。打仗那会,我就在关中,恰好赶上!”

    (本章完)

第1189章 江湖谣言() 
    “赶上了又怎么地?只能算你倒霉呗。打成那样子了你还能做生意?”仿佛有人专门跟他过不去,他说一句就被抢白一句。

    那汉子也不生气,一边喝着酒一边乐得嘿嘿笑,“要是放在平日,我是要亏得裤子都不剩了。可我运气好啊!曹魏的前方兵马大元帅张既,一下就买走了我所有的毛毡,连同我的马车也一并给钱拉走了。”

    话刚说到这,马上又有人质疑:“全买走你的货?那么多银子,你拿什么装?就算你就家什装,兵荒马乱的,你敢带那么多钱走在路上?”

    那汉子嘿嘿笑道:“这你们就不同了。在这襄阳,要买什么东西,自然是现钱交易,卖什么东西,也只认现钱。但像我们这样做大买卖的,就不一样了。你要是给我现钱,我也不敢接!多少钱也不够路上土匪强盗抢的!我们做大买卖的,讲究的就是银票交易。我从西北带货来襄阳,卖给夏吟坊的铺子,拿到一叠银票。这银票在我手上,回到西北就能在票行里换成白花花的银子。但要是换到别人手上,那就是一文不值的废纸。

    而且,要是我手上的这些银票真个被抢了,也不要紧,只要两处票行之间走个文书,证明我这银票是存在的,我照样能在西北票行拿到真金白银。

    张既是什么人,那可是在西凉待过十年的边疆大吏!他手上能没有可兑换的银票吗?张既给我在银票背面背书,我拿在手上,谁也抢不走!不要说那点银子,再多十倍,也不过多几张纸的事情,多少我拿不动?”

    “是是,你拿得动!”有人附和着说道,“你还没说,我们武威侯那么机密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汉子嘿嘿笑道:“我当时就想,本来要去襄阳,这下也不用去了。要回西北,可货物没有运到地头,砸了自家的牌子,以后还怎么做买卖?我就想,反正手上多的是银票。不如就地取材,看看什么东西紧俏,采买一批物资,来一趟襄阳。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么大的战事,只要肯用心,一定能找到发大财的机会!”

    “真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儿。你就不怕乱兵把你宰了?”

    “我怎么不怕?所以,我便偷偷溜到蜀汉大军的后面去,等待机会。你们想,我们武威侯那是天神下凡,他的军队打仗能输吗?肯定是一往无前的往前打,战场只会往前推,断然不会往后退的。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这个选择,倒是难得的英明!”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还别说,时间不长,我还真等到了发财的机会!”大汉继续说道,“不过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本来我想着的是跟在大军后面,大军吃肉,我跟着喝点汤就成。没想到,军方的供需官找上我,却是因为大军要撤退了,一些不便带走的辎重要便宜处理。当地没有像样的大户人家能够接手,问我能消化多少。”

    “是啊,这大军怎么说撤就撤了呢?”众人中有人感慨了一句。

    “当时我也是这么问的!大汉来了精神,咕嘟咕嘟又是一大口酒,抹抹嘴,说道,“当时我可是急了:不是说前方一直在打胜仗吗?这怎么就撤兵了?难道我军打败仗了不成?

    结果人家供需官告诉我,我们武威侯发动这场关中大战,根本目的就不是抢地盘,而是抢人才!现在人才已经抢到手了,还打下去干什么?当然是要寻机撤兵了。这不,司马懿主动派人求和,又赔银子又赔人,武威侯正好就坡下驴,撤兵个球!”

    “啊?什么人这么厉害,值得武威侯如此大动干戈?”人们纷纷询问。

    大汉得意道:“我也是这么问的啊。人家供需官说,自古大贤最难得,一个姜子牙就能兴周八百年;一个张子房就能兴汉四百载。地盘算什么?我们武威侯想要关中,根本不用荆州和代郡出兵帮忙,只汉中一处兵马就足够踏平关中,活捉司马懿了。可这样一打,关中百姓势必十室九空,我们武威侯爱民如子,岂能干这样的事?多找几位大贤,坐在家里动动笔杆子,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拿到了关中,又少死许多人,岂不是皆大欢喜?”

    “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那人是谁啊。”

    “我也是这么问的啊。”大汉说道,“可是人家供需官不告诉我,我能有什么办法?反正我知道,武威侯又伸手从关中抢到了一位大贤,就够了!这关中,要我说,不出几年,就归我们武威侯所有了!”

    “就是!这才符合我们武威侯的作风!”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大汉的话,“当年武威侯在长沙,别的生意没做,就是各地招揽普通老百姓。听说只要肯去长沙定居的老百姓,武威侯给房给地给牛给钱。常人看,武威侯这不是赔本买卖吗?可现在你们看看,我们现在吃的粮食,一半都是人家长沙种出来的!武威侯算的是大账!不像我们,眼睛里只有那仨瓜俩枣的。”

    “我也听说,那王平这次出兵,每打下一处城,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把城中百姓往汉中搬。当时我还纳闷呢。这王平搞什么呢?现在看看,敢情是武威侯早就吩咐好了,地盘咱不好,只要人!”

    ……

    那桌人声音逐渐低了下去,开始说起别的来。黄承彦叹了口气,回过头来,这才发现,其他人跟他一样,也是刚从那边的故事中回过神来。

    “黄老,你家老三可真正出息了!照现在这动静,这天下都不够你家老三打的。等你家老三登基做了皇帝,你可就是太上皇了!”坐上一个老者,压低声音小声的对黄承彦说道。

    “知子莫若父,”黄承彦说道,“黄顺就不是当皇帝的料,他天生就坐不住。要是你们说我那女婿当皇帝,我倒是有几分相信。”

    “这可不好说,老三小的时候,你敢说你就知道他能搞出现在这般动静来?”马上有人不服,站出来反驳黄承彦。

    (本章完)

第1190章 请托() 
    “可是我听说,人家老三还真没那个心思当皇帝,”其中一人悄声说道,“你们想啊,现在老三跟孔明一起,都在成都,归人家蜀汉皇帝管。老三要是当皇帝,那不就是要篡位了吗?”

    “不是说老三就要回襄阳吗?等他回来,黄老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黄承彦说道:“其他事我可以不管不问,这件事,我必须得过问。我们黄家可不能出乱臣贼子。我可丢不起那人!”

    “不过说实话,就凭我们襄阳十姓的能量,完全没必要依附什么蜀汉。只要老三登高振臂一呼,天下魏蜀吴三家,谁还敢跟我们动兵不成?我们老三战场上还没输过呢。”

    黄承彦笑道:“还真是怪了,黄顺那小子,从小就没什么指挥打仗的能耐。怎么反而成就如今的不败神话呢?”

    “黄老啊,不是我们说你,你呀,不问世事太久了。你家老三,早已不是以前你眼中的老三了。说句实话,现在就说你家老三,是当今天下最具权势之人,丝毫不为过。别看现在天下有三个皇帝,可最风光的,还是数着你家老三!这天下第一门户,还得数着你们襄阳黄氏!”

    黄承彦惊讶道:“我知道你们一直只捡好听的给我听,可今天这话,是不是说的太过了?怎么说人家也是皇帝,我家三儿不过是小小武威侯。怎么可能比皇帝更有权势呢?”

    “黄老,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马上有人告诉黄承彦,“他们三个当皇帝的,手底下能有十几万兵马撑死了。而你家三儿,你算过没有?他手底下有多少兵马?有人粗略给算了算,你家老三能调动的兵马,不下三十万!不说别个,就光说这个,这三个皇帝加起来,都未必是你家三儿的对手!”

    黄承彦笑道:“我们荆州哪有那许多兵马?”

    “我们荆州的兵马,不过十万!这是肯定的。但有一点黄老得承认,我们荆州的兵马,论战斗力,可是天下之冠!

    当年祖渊尚在世时,曾经算过一个账。别人养一个兵,一年花上十贯撑死。可荆州要养一个兵,一年花上上百贯!单论兵的待遇,荆州兵比别的地多,顶多多出一倍撑死了,那剩下的那八贯钱花到哪里去了?都花在装备上了。真上了战场,你想,八贯钱的装备跟八个钱的装备能比吗?说荆州兵以一敌十,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除了我们荆州的兵马,代郡的兵马,你家老三完全能调动。这次关中大战,本来就有代郡的份。而且,你家老三家里,还有一位代郡的公主夫人吧?孔明也娶了人家的公主做夫人。有这个关系在,代郡那十多万兵马算在你家老三头上,不过分吧?”

    “河西那边,兵马到底有多少,没人说得清,有人说十多万,甚至还有人几十万!咱们不多说,也不少说,十五六万还是靠谱的吧?这么算下来,说三十万都是少的,得往四十万上数了。”

    黄承彦愣道:“还能这么算?谁家没个亲朋好友?要是亲朋好友的钱都算自己的,谁也是个小富豪了。”

    看黄承彦不接受,一众老人也不坚持,只是说让黄承彦等黄顺回来后,好好询问一下,就行了。

    接下来,桌面上一阵沉默。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尴尬的沉默,说道:“黄老,人说衣锦还乡,你家老三可谓名副其实。人还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们好歹也算是襄阳老乡,等老三回来,是不是提携提携我们老哥几个呀。”

    “是呀是呀。”有人把这话给捅了出来,马上所有人都点头附和。

    黄承彦笑道:“这事有什么难的。让小的们去找黄顺就是。要是黄顺真的变成了眼高于顶,目无下尘的家伙,你们就告诉我。”

    老人一笑,说道:“我们很想这么办,可是,你家老三的日程安排,哪能轮到我们见上一面啊?说不得还是要求到黄老的面前,给我们排上个号,起码能见上一面。”

    黄承彦哈哈大笑,说道:“这事简单,要是老三回来,我跟老三说说就是。”

    又一老者说道:“我们知道老三贵人事多,挨个见我们太浪费老三的时间,我们可以一起请老三出来吃个饭。有什么话,一块都说了。请黄老到时也作陪一下。有黄老在席,我们老哥几个心里才有底。否则,我们害怕到时候战战兢兢,连句话也说不好。那就反而不美了不是。”

    “我家老三又不是洪水猛兽,你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在他面前还有什么畏惧的不成?”黄承彦问道。

    “你家老三我们不畏惧,但他身上的权力让我们畏惧!”老者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实质。

    “好吧,谁让咱们老哥几个关系近呢。”黄承彦说道,“弄点家常菜就得。黄顺在外这么多年,这样的应酬多了,大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