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方围绕着兵源的争端,一直没有涉及到江东另外一个拥兵大户:江东镖局。

    论财力,江东镖局背后是襄阳十姓,是夏吟坊,不输他们任何一方。既然他们可以砸钱拼凑军队,江东镖局照样也可以。

    而且,江东镖局是一个商事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严密,不像四族和东顺阁,甚至也不像孙氏般,以家族为单位,内部制约掣肘重重,有什么事也很难保密。所以,对江东镖局到底拥有多少兵力,无论是孙氏、还是四族和东顺阁,都是在根据他们的判断定一个大约数,没人知道的确切。

    江东镖局虽然身在江东,但却归属夏吟坊。动江东镖局,就等于动夏吟坊。孙权不笨,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不能把夏吟坊牵涉进来。一旦让夏吟坊全力投入江东,江东就没他们孙氏什么事了。得先搞定四族和东顺阁,才能腾出手来对付江东镖局。

    可以说,在江东,得以拥有私家武装的这几家,谁的屁股后面都不干净,都怕被揭开了查。现在严家的花名册一出,所有人心中都在胆颤,不知道自己这方有什么把柄捏在人家校事手上。

    徐平一阵败退,看不出有什么懊恼的意思,轻轻一摆手,让手下的校事继续。而徐平自己,则干脆闭上了眼睛,轻轻的摇头晃脑,甚是惬意。

    这个案子的由来,徐平当然清楚。此案的影响,徐平更是心知。在孙权那边,徐平早就分析过,通过抛出此案来打草惊蛇,看看四族和东顺阁的动作。所以,此案不必急于结案。拖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而在夏吟坊这边,可以通过此案的高压,逼迫孙氏和四族、东顺阁之间加快摊牌的节奏,便于夏吟坊从中分化挑唆。

    所以,此案的庭审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此案本身,才是徐平的目的所在。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徐平当然可以选择放松了。

    在徐平的授意下,校事们咬咬牙,又拿出另外一份重量级的证据:江东近三十个县城周边的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无论是耕种还是打仗,最可倚仗的资源就是人口。所以,无论是谁当权,都第一时间会选择进行人口普查,登记造册。孙氏在江东已历三世,人口工作早就走上正轨,谁家生了孩子,谁家的孩子夭折,谁家的孩子长大后离开当地,谁家里来了常住亲戚等,各处官员都有记载。

    这是各地方官的日常业务,数量庞大,如此规模的案牍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会有兴趣去翻看几页。

    因为数量大,校事也没有选择把这些资料全搬过来,而是用了十几页纸,凝练了三十几个县城周边的人口增减情况。

    根据报告的内容,这三十几个县城,适龄当兵的男青年有十几万,除去在家务农、经商糊口的,还剩三四万。朝廷征兵,拿走了不到一万。还剩下二三万的缺口,当地县城的人口档案,完全没有记载。

    而其中一些人的名字,就出现在刚才校事拿出来的名单中。虽然刚才的花名册已经被严家定为伪造。但其中的名字,却与严家拿过来的花名册能够对上号。也就是说,就算校事之前拿出来的花名册是假的,但其中的名字,却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十几个县城周边,都是朝廷的兵源地,严家从这里面招兵,已经是侵犯了朝廷的尊严!

    本章完

第1243章 不了了之() 
别看只是几个兵的事,一旦此事坐实,校事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要求彻查严家所有兵马的来源,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严家,翻看严家那些所有机密不得外泄的军事资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严家当然清楚。其他人,就算不清楚具体,但也知道其严重性。

    校事们一扫花名册失败的阴霾,个个目露凶光,恶狠狠的盯着严通,要严通解释。

    对此,严家倒是有所准备。在徐平主动申请延期的时间里,严家就想到了校事可能会在外围寻找证据,所以早就事先安排好了说辞。

    严通不慌不忙,说道:“我们严家家世不够,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不够,为了能够增加兵源,只能采取提高待遇的办法来招揽兵员。从我们刚才拿出来的花名册可以看出,我们家的兵,每月的饷银要比朝廷兵的待遇高出近一倍。钱虽然不多,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那些本属于朝廷的兵源,想方设法的投靠我们严家,难道我们严家还能拒绝不成?

    就算朝廷严令不许我们招揽那些兵。他们在入伍时随便撒个谎也就蒙混过关了。所以,我们严家招揽的兵出现本属朝廷的兵员,当然不是我们严家的责任。这个事实我们承认,但这个锅我们是不背的。”

    校事冷冷道:“说的好听。朝廷的兵源区,适龄青年的一举一动都在地方官员的掌控下。而现实他们的动向,地方官员却一无所知,这你们如何解释?”

    严通笑道:“这你们应该去问那些地方官员,问我们,与我们何干?再说,就算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告诉你们?”

    校事见严家防守严密,几近无懈可击,不禁有些着急。这时,徐平才叹了口气,自己开口道:“我们的任务,只是把我们收集到的证据一一摆出来。证据对严家不利,严家当然会逐一反驳。但反驳能不能站住脚,最后是否会采纳,却不是严家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说了算。此事关系重大,甚至不是主审官大人能够说了算的。所以,不必在意庭审的一些细节,按照既定的策略实施就是。”

    不愧是徐平,不痛不痒的一番话说出,立马将众校事心中的那股子急躁给安抚下去,而且还隐隐威胁着严家:有皇帝在校事背后支持,你们在这里蹦跶的再欢,也没有用。

    严家对此当然知道,所以家中话事人虽然也来到了现场,却并没有在庭审中说话,而是让族中年轻一辈的严通出面挑大梁。在他们看来,眼前这帮子校事,不过是孙权养着的一群咬人的狗而已。他们是不可能自降身价,去跟校事谈判的。

    眼前的庭审,不过走一个过场,庭审过后,才是双方交锋的重头戏。这个道理,不但严家这边明白,徐平也明白。所以,徐平虽然人也来了,却如严家的话事人一样,懒得现场斗嘴,而是把这些表面功夫交给了下属。

    这样的事情,下属会表现的更卖力,从而把这场戏演的更好。

    主审官阚泽,也知道这样的庭审,丝毫不能解决问题,但却是必须经过的步骤,忽略不得。所以,他也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

    对众人来说,唯一意外的,就是庞尚的来到。按说庞尚这样级别的人物,应该是直接对接四族、东顺阁和孙权的,庞尚来到这里,把时间全耗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演戏上,有些让旁人看不懂夏吟坊的出招路数。

    四族和东顺阁的几个高层人物知道,江东的夏吟坊,此时已经来了更高层的人物,而且正在接洽孙权。庞尚此时没有跟着一块,却来到这里旁观这场没有多少意义的庭审。显然其中必有深意。

    所以,四族和东顺阁的实权人物,这其中不下一次的接洽庞尚,想从庞尚那里得到一些内幕消息。而庞尚,也不止一次告诉他们,他来到这里,只是来听庭审。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这样的回应,连庞尚都觉得假的厉害,听的人更不可能会相信。而庞尚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只有让四族和东顺阁感知到威胁,感知到紧迫,他们才能有所动作。

    东顺阁在徐慎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动摇的意思,如果东顺阁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在夏吟坊这边,那就拿下江东来讲,四族的态度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丐帮加镖局再加东顺阁的力量,已经足以迫使孙权做出个人让步。

    这样演戏般的庭审,按说一两天就能结束,谁知却一连五六天,仍没有结束的半点意思。阚泽心中着急,却只能硬挺着。因为孙权那边,丝毫没有给他结束庭审的意思表示。

    此时的孙权,根本顾不上阚泽这边,他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与夏吟坊的谈判上。当初确定的五天时间很快就到,孙权要与夏吟坊坐下来谈判,事关江东全局,阚泽的庭审,当然就只能靠边了。缺少孙权参与的庭审,自然就是一直浮在那里,难以落地。

    这样的庭审,等于在消耗所有人的耐性。终于,十几天过后,陆逊找上庞尚,邀请庞尚当天晚上过府一叙。一直旁观的陆逊,此时终于有些耐不住性子,准备出手了。

    陆逊要出手,当然不是为了此案。而是此前陆琳偷偷告诉他,下一步,孙权就准备针对陆逊搞事情了。陆逊是什么人,陆琳心中那点猫腻能瞒过陆逊去?在陆逊三言两语的威逼引诱下,陆琳就吐露了实情,告诉了陆逊,夏吟坊准备离间孙权和陆逊关系的事实。

    这当然是重磅消息!陆逊与孙权是什么关系?那是能随便离间的吗?但此话是夏吟坊放出,就让人不信也得信了。夏吟坊既然有把握离间孙权和陆逊,就说明夏吟坊对江东朝局有足够的控制力。甚至,孙权的校事里面,已经混入了夏吟坊的人选。

    陆逊从一开始就怀疑校事里面有夏吟坊的人。原因很好解释,夏吟坊对江东了解的很深入,孙权又偏好外地人,作为外地人的夏吟坊,很容易利用这点,在校事里面安插自己人。

    本章完

第1244章 陆逊的转变() 
但陆逊也只是怀疑而已,并没有丝毫的证据。再说,校事这一块,向来是孙权亲自掌控,根本不容许旁人插手半点。陆逊就算有心帮孙权清理校事队伍,孙权也不会答应。

    孙权成立校事的目的,陆逊当然明白,心底里也是支持态度的。所以,对校事的一些倒行逆施的行为,陆逊比旁人有着更大的容忍度。但现在,陆逊却觉得,是时候跟夏吟坊好好沟通一下了。陆逊敏锐的感知到,夏吟坊的大动作马上就要来了!

    庞尚敢明言告诉陆琳,夏吟坊要离间孙权与陆逊,就说明,庞尚不怕陆逊知道此事。甚至,陆逊怀疑,庞尚就是要借陆琳的口告诉陆逊这一点。让陆逊认真的丝毫孙氏和夏吟坊之间,他的立场问题。

    从天下的全局来看,陆逊没有任何犹豫,当然更为看好夏吟坊。原因明摆着,夏吟坊眼中的棋局,是以天下为棋盘而布置,而且,夏吟坊没有不同戴天的死敌,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但孙氏就不同,孙氏虽然也是以统一天下为最终目标,但至少在目前,统一天下不过是口号而已,孙氏连江东都还没有摆平。但天下显然不会给孙氏太多时间,让孙氏慢悠悠的摆平江东,然后以江东为基点,推进天下。首要的,夏吟坊此时就把手伸进了江东,要准备与孙氏摊牌了。

    黄顺的意图和手段,陆逊都是知道的,陆逊从心里是认同黄顺的方案的,毕竟给予了孙氏足够的尊重,而且还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事破坏。但陆逊也是一位忠义之士,让他转投夏吟坊,他怎么都有些磨不过来。

    但是再磨不过来,也架不住家里人整天的絮叨。尤其是陆琳,只要一逮到机会就会拉着陆逊来一番语重心长。时间长了,陆逊的立场也渐渐有所松动,从开始的坚决拒绝到现在的似乎可以谈一谈。

    庞尚接到陆逊的邀请,也是一愣。陆逊是江东最死硬的几个之一,黄顺都对说服陆逊不抱希望。没想到,陆逊竟会主动找上门要求交流。这让庞尚一时间有些受宠若惊。

    “大都督,跟你座谈,当然可以。但我觉得,我的分量还不够,三位夫人就在建康,如果大都督不反对,我建议让我们三位夫人与大都督谈。她们直接代表着黄顺!”

    陆逊想了一下,说道:“好吧,就这么安排。”

    此时,程瑶、萧凝和徐莹三人正在孙权谈判的难解难分,已经触及到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兵权。

    孙权称可以答应孙武为太子,但夏吟坊必须做出表率,率先去兵。孙权这招可谓毒辣。要是去了兵,就相当于老虎被拔了牙,还能有什么作为?三女当然不会同意。

    这样一来孙权就得理了,可不是我不允许孙武为太子的,是我提的合理条件你们不答应。而且,我有理由怀疑,你们蓄意养兵,有其他的目的吧?

    程瑶、萧凝和徐莹见孙权如此卑鄙的寻求谈判优势,索性中止了谈判。这两天正闲着,恰好有时间去见陆逊。

    陆逊作为大都督,保密工作自然能够做到无懈可击。双方见面的地点安排在西湖。当然,此时的西湖没有宋之后的西湖那么有名,不过是一湾水泡而已。正因为西湖的不出名,这才让陆逊选在这里。见陆逊的是程瑶,萧凝和徐莹都表示没有兴趣,注定谈不拢的事,不值得她们去浪费那个时间。

    程瑶也没对陆逊抱有什么希望,不过是看在陆吟霜的面子上才勉强赴约的。话说整个四族,也是因为陆吟霜的面子,这才在夏吟坊这边有与众不同的一席之地,否则,就以四族做事自私的风格,黄顺早就把他们甩开,单独扶持东顺阁了。

    但现实就是现实,有时明知道有更好的选择,但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选择次优项。毕竟,陆吟霜的面子,所有人都要给的。不为别的,在黄家,黄顺的女人虽然不少,但谁都知道,陆吟霜才是黄顺的正经夫人,不仅仅因为陆吟霜才是走正常的成亲流程嫁给黄顺的,还因为一个显然的原因:只有陆吟霜自己是黄顺上赶着追的。仅此,就足以凸显陆吟霜的地位。最为关键的,陆吟霜还是那种大咧咧,没有多少心机的女人,家里的竞争对手虽然多,她从来没想过使手段中伤他人。这让陆吟霜在黄家拥有很高的地位。

    陆逊约的时间自然是晚上,船上除了他,还有陆琳在。这是陆逊很人性化的一个安排。知道自己在夏吟坊这边的人缘不如陆琳,安排陆琳在这里,至少能起到关键时候化解尴尬的作用。

    约得时间已经过去一刻钟、两刻钟,程瑶还没有出现,陆琳有些沉不住气了,看着气定神闲的陆逊,问道:“会不会路上出现什么状况?或者说,迷路了?”

    陆逊淡淡一笑,说道:“凭夏吟坊在江东的势力分布,他们要是能迷路,那才是怪事呢。不着急,该来的总归要来。我们且欣赏这里的夜景就是。没想到,小小一个西湖,夜景还真的不错。尤其是那点点渔火,真有些诗情画意……”

    “好啦!”陆琳打断陆逊的话,说道,“你还是想想待会人来了怎么说话吧。我可是早就告诉你了,夏吟坊的动作加快了,不会一直等下去。要是这次你们谈不到一块去,我只能撇下你单干。这样,我还有机会超过你这个哥哥呢。这对我是好事!”

    陆逊轻轻摇头,没有说话。他对自己这个弟弟太了解了,有什么说什么,肚子里藏不住话。虽然办不成什么大事,但因此而人缘奇好。黄顺喜欢他,陆逊也喜欢他。现在,陆琳就成了陆逊与黄顺之间最好的中介,真不敢想象,要是没有陆琳,陆家与黄顺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

    “对不起,我来晚了!”随着一声音响起,程瑶仿佛从天而降,轻轻落在船尾。

    陆琳怪叫一声,大声说道:“我说程小妹,你足足迟到了三刻钟!什么缘故?你不会故意晾着我们,跟我们耍心眼吧?”

第1245章 陆逊的内心() 
程瑶笑道:“路上有些事,耽搁了一会。”

    陆逊对此并不介意,只是一笑点头表示知道,陆琳却抓着这点不放,继续抱怨道:“什么事能有我们今天的见面重要?该不是你根本就不重视吧?”

    程瑶说道:“天大的事也不如人命重要!我半路上救人去了。难道你们要我见死不救,就为了你们不多等这三刻钟?”

    陆逊这才问道:“救人?发生什么事了?”

    程瑶说道:“不是什么大事。一个部落正在执行族规,要对一个女孩浸猪笼。正好我路过那里,问了几句,得知不过是与相好的私下接触被发现而已。虽然知道这样的事,禁绝不了,但发生在我面前,我当然不能不管。上前跟他们理论,没人理我。没办法,我只好强行动手,将女孩救了出来,略作一番安置,就耽误了些时间。”

    陆逊也摇头道:“这个世道,本来就对女人不公平。那个女孩能撞上你,算是她的福气。”

    陆琳说道:“也不能那么说。至少在襄阳,女孩的地位就不比男孩低。而且,女孩照样也能上私塾读书认字。说到底,还是官府的问题。如果官府重视这问题,这样的事情还可能发生吗?所以要我说,我们江东,就该让夏吟坊接手,这样,江东上下都能安定。这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我们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就阻挡夏吟坊入主江东。”

    陆琳拐着弯的说到正题,把程瑶给逗乐了,“这事你都能牵涉到今晚的话题上。看来平日里你没少在陆逊面前磨嘴皮子。以我们对陆逊的了解,你的功夫用的再深,怕也不济事。不过今晚我们能够坐在这里,还算是有些成效,你应该知足了。”

    陆逊严肃道:“我有我的坚持和操守,否则,我就不是我了。”

    程瑶说道:“明白!我们尊重你的选择。即使你最终仍然选择与我们对立,我们也会记得,你是黄顺的大舅子。”

    陆逊一摇头,说道:“我不在乎这些。”

    “那你在乎的是什么?自己的千古美名?还是陆家的兴旺发达?还是孙氏的帝王之路?还是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说实话,你心中最高的坚持到底是什么,我真拿捏不清楚,今天正好当面问问。”

    陆逊犹豫了,低下头思考。陆琳却不管不顾的说道:“那还用说,当然是千古美名了!我哥就是害怕后人指着脊梁骨骂他背主求荣,不忠不义。这话,心里想想没问题,但要说出来,我哥脸皮薄,说不出口。所以我帮他说了。”

    程瑶失笑道:“你真是坦率的可爱。不过,我还是想听听陆逊自己怎么说。”

    陆逊涨红脸,抬头说道:“我与孙权从小一起长大,我选择效忠孙氏,有错吗?”

    程瑶说道:“当然错!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误解不成?”

    陆逊问道:“何以如此肯定?”

    程瑶说道:“你出身陆家,从自私的角度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