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蒙只一眼,便锁定了遗书内容。重赏了侍从,自己匆匆回府。
来之前,许蒙已经跟褚仁想过对策,二人皆是束手无策,均感觉此事难以挽回。来这里,不过是报个信,让大家知道此番斗智,输在哪里,输给了谁。
“传檄定荆,遇水即止。东南一隅,更宜缓图。”
许蒙垂头丧气的断语,黄顺他们当然不服气,争着看许蒙带来的郭嘉遗书。
“哈,这个郭嘉,文采不怎么样,还不如我呢。”黄顺一看,先乐了。看其他人均对他翻白眼,这才悻悻住嘴。
祖渊沉重的说道:“郭嘉久病卧床,荆州形势,他不可能知道太多。显然,不是他机缘巧合获得天命提点,就是他自己,看破天道。此人端得厉害,若此人还在,我们捆绑加一块,也不是人家对手。”
“此言背景,我们且放一边,不去管它。”白雪说道,“显然,曹操受它影响,这才改变心意,决意回兵。如何能让曹操再次改变主意,才是我们现在急需考虑的事情。”
程瑶第一个摇头道:“既然是天意,谁敢违背?曹操即使号称战神,都不敢与之作对。我们又能做什么事,来改变曹操主意?就算我们跑到曹操那里说上一通,曹操都未必肯听,何况我们还得偷偷摸摸干活。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褚仁点头道:“这才是最棘手的。人力岂能与天命抗衡!再说,就算我们有把握说服曹操,谁去说给曹操听,都是个问题。”
许蒙笑道:“若你们真有犀利的说辞,那我就豁出去,我亲自去跟曹操说,但你们有说辞先说服我吗?”
没人回答,所有人,都在愁眉苦脸,眉头纠结成几个结。或闷头苦想,或来回踱步,或拿手指敲自己的脑壳。
许蒙一时竟有想笑的冲动:你们搜刮苦肠去吧,我才不做无用功呢。一下午的时间,我想的脑袋都不够用了,该轮到你们伤脑筋了。
一时间,整个书房内安静下来。许蒙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坐在那里百无聊赖,索性自己拿起茶壶伺候自己,怡然自得在那里品起了茶。
(本章完)
第140章 神篇问世()
过得一会,白雪出口道:“我们也不要漫无边际的去想。我想,曹操视郭嘉的遗言为天命示警,我们想让曹操改变心意,最起码,得拿出堪比天命的东西来,才能真正打动曹操。”
许蒙摇头笑道:“说的容易,难呐。为了让曹操过江,我们,你们,做了多少事。而曹操也几乎就做出决定了。
这个节骨眼上,能硬生生让曹操改变主意,郭嘉的这个遗言得有多大分量。另行制造一个天命?这种把戏,能骗过曹操去?”
褚仁赞同道:“装神弄鬼,糊弄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行,曹操那里,定是行不通。郭嘉的遗言之所以为曹操所重视,一面,固然是带有天命的光环,但更重要的一面,甚至是主要一面,就是郭嘉生前算无遗策。
他的话,由不得曹操不信。再加上,之前就有遗计定辽东的例子。而且,过江与否,本就是两可之间。即使我为曹操,也会选择采纳郭嘉的遗言,暂且退兵。”
程瑶听了泄气道:“就是说,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呗。”
许蒙说道:“不过一次挫败而已,曹操毫发未伤,但我们也未伤筋骨,而且,也没有暴露。方今天下大乱,有的是机会对付曹操。这次不行,就下次另找机会。
我知道,你们六姓的荆州大计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如今目标百里,已行九十九里半,就差这最后一步,却功败垂成,不甘心是人之常情。
但好在你们六姓势力,并未损折,也未出荆州。以后就蜗伏荆州,暗地积蓄力量,等天下有变,便奋起夺回荆州。”
许蒙丧气的话语,并没让祖渊他们放弃。几人一言不发,继续各自冥思苦想时的习惯动作,拼命想方设法以改变曹操心意。
第一个放弃努力的,是黄顺。本来他是主张曹操过江最有力的一个,有梦里的提示,他信心十足,也强烈感染着其他人。当然,曹操下令退兵的消息传来,他也是最受打击的一个,更是最不甘心的一个。
但黄顺却是一个往好了说是处事灵活,多机变、善权谋、不死板教条的人,往坏了说就是没有原则、随波逐流、八面玲珑、见风使舵之人。
所以,对曹操退兵,六姓荆州大计泡汤的事实,众人中黄顺第一个放弃努力,予以接受,并不出人意料。
而且,黄顺也为自己的逃兵行为想到了充足的理由:玩心眼、斗智谋,自己远不是那块料。
这里有老狐狸许蒙、祖渊和褚仁,还有多阅历的祖蓝和祖桂,更有自己最为信任的军师:白雪,程瑶的鬼精灵也可算上一个。这些人都想不出什么主意,自己那点心机,有没有无伤大局。
黄顺决定不再难为自己的脑袋,抬起头,眼珠骨碌碌转着看大家在那苦着脸拼命想,竟也有想笑的冲动。再看许蒙,一个人在那里怡然自得的品茶,眯着眼,晃着脑,自得自乐。
虽然跟许蒙没打过几次交道,但从褚仁的书信里,黄顺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江湖神棍!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老狐狸!而且,这人本身就是个故事,值得好奇之人如黄顺者去挖掘、猎奇。
身处如此空间,就黄顺和许蒙超脱于曹操撤兵一事之外,简直就相当于二人独处。如此好的交流机会,黄顺当然不会错过。马上凑过去套近乎,恭维几句后便缠着许蒙讲故事。
无独有偶,许蒙对黄顺也非常感兴趣:这小子,虽然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却是个风云人物。不过去了一趟江东,过家家似搞出个夏吟坊,没想到还真成了气候。
不但在江东、荆州,就是在邺城,也已经颇有影响。风声都能吹到曹操面前,可知现下的夏吟坊,是如何的风光、张扬。
许蒙很是好奇,单凭黄顺这么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就能白手起家,弄出这么大一摊子?
俩人互有交流需求,自然一碰头就谈在一起。许蒙到底老到,哄得黄顺先讲夏吟坊的故事。
黄顺就这点家底值得自傲,几乎逢人便讲,故事早已讲的溜熟。黄顺岔七岔八的开始滔滔不绝,许蒙仔细的听,不但听,时不时还插一两句嘴,点评点评。
讲到秣陵城时,许蒙忽然有些感慨,插嘴说起当年他也曾游历到江东,在秣陵待过一段日子。在那里,曾经有一段美丽的邂逅。
那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许蒙畅游钟山,谁知突然风雨交加,许蒙于山坡茅屋避雨时,遇一温婉娇柔的江东美人。许蒙一见忘情,外面风急雨骤,屋里许蒙大施三寸不烂之舌,成功骗的美人芳心,一亲香泽。
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不知当初豆蔻佳人,如今身在何方。
许蒙回忆着讲着,干瘪的脸上,泛起红晕,浑浊的双眸开始闪光,整个人的形象为之一变。
黄顺一点不解风情,乐得哈哈大笑,嘲笑许蒙老不正经。
突然,黄顺心中一动,脑袋里仿佛一道闪电划过,似乎有个非常重要的讯息跟着闪过。虽然没有及时抓住,但是,它非常非常重要,却是无可置疑。
黄顺呼的站起,不再理会许蒙,自己开始焦急的踱步,拼命回思,力图抓住方才的灵光一闪。可惜,灵机一去不复返,任黄顺怎么努力,还是没半点收获。
黄顺不肯死心,他隐隐觉得,如果刚才的灵机抓住,将会有石破天惊,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出现。
黄顺急的抓耳挠腮,一边踱步,一边懊恼的狠敲自己的脑袋。
黄顺的反常,把许蒙愣在那里:这小子,突然发什么神经?
不仅是许蒙,连其他几个苦思对策的,都抬起头,诧异的看着黄顺异常的举动。程瑶更是好奇更好笑的欣赏黄顺气急败坏的表现。
转了几圈,黄顺有了主意,灵感是许蒙讲他的艳遇时来的,说不定……
黄顺一转身,恶狠狠瞪着许蒙,把许蒙吓一跳:“你要干什么?”
“把你老小子当年在秣陵的糗事再说一遍!”
许蒙虽不知黄顺要干什么,却也知这对黄顺非常重要,嘟囔了一句:“什么糗事,这是美丽的邂逅,佳人有约,懂不懂浪漫。”
许蒙又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讲到钟山、风雨,灵感幸运的再次光临,虽然弱了很多,但这次黄顺全神贯注,还是及时的抓住了一部分。
黄顺兴奋的大吼一声,再次低头不语,绕圈疾走。
这下,所有人都看出,黄顺有收获!都停止了思考,饶有兴趣的看着黄顺,看他能整出什么动静来。
反正,这几乎就是个死局。不放弃的苦思,不过是尽人事罢了。
(本章完)
第141章 我是主公啦!()
黄顺绕屋走,时慢时快,脸上表情也是丰富多彩,一会皱成包子,一会又舒展放光,一会一脸苦相,一会又眉飞色舞。看的其他人都有笑的冲动,却偏偏神情肃穆的坐在那里看着。
黄顺定是有重大发现,否则,他不会如此失态。只是,他想到了什么?所有人,都在急等着答案。
终于,近乎一刻钟过去,黄顺猛的抬头,回到座位,兴奋的双拳重重擂在台桌上,震得桌面上的茶壶、茶杯、托盘一阵乱跳。
“哈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黄顺旁若无人的仰天大笑,状若疯狂。
“少爷,你怎么了?”黄顺疯癫的表现吓坏了白雪,忙柔声问道。
程瑶走过来,试试黄顺的额头,说道:“没发烧啊,怎么就说胡话了?”
黄顺推开程瑶,站起身来,眼睛血红,瞪着众人道:“我有办法了!让曹操回心转意,下令过江的办法。我想到了!”
许蒙噗嗤笑了,“我们几个想半天都没好办法,你这会功夫却说有办法?好啊,说出来听听。”
许蒙的话充满戏谑。相反,祖渊却带着几分惊喜说道:“顺少爷请说。”
黄顺大咧咧瞅了许蒙一眼,不屑的一撇嘴,说道:“我的办法说出来,你若觉得可行,如何?”
许蒙大声怪叫道:“还敢跟我叫板?好,我怎么也痴长你几岁,绝不欺负你。若我真觉得可行,我也不承诺别的,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小子了。”
黄顺得意道:“就如你所说。”
黄顺正要迈步,许蒙一把拦住,一脸狡黠的笑意,“等等,若我认为不可行,如何?你总得出点血吧。”
黄顺一摊手,反问:“我能有什么,是你能看上眼的?”
许蒙得意的笑,“我不要别的,你的夏吟坊,能让我参与就行。好歹也给个堂主当当。”
黄顺一听,这种不花钱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你喜欢,就给你。我这里就不缺这个。”
程瑶催促道:“你俩有完没完,快说说你的主意吧。”
“拿笔来!”黄顺一撸袖子,豪迈的大喊。早有白雪把笔墨纸砚备好。
黄顺走到书台前,自认潇洒的一甩头,便挥笔疾书,一首七律一挥而就。黄顺把笔一扔,目光扫视众人一眼,“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程瑶第一个抢过来,开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程瑶开头还在笑,念到后来,已换成不可思议的表情,嘴里喃喃道:“好诗,好诗,好诗!”
许蒙不满程瑶女声稚嫩,自己抢过来,以沧桑的声音再念一遍,又反复吟咏,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好,好,好!”
突然,几人仿佛心有灵犀,同时抬头,目**光:“若曹操看到这首诗,作何感想?”
绝望的黑幕似乎被撕开一条裂缝,透出久违的阳光!所有人,都感到脑袋眩晕。
祖渊摇摇手,说道:“大家不要着急。少爷这首诗,堪称神来之笔,很重,很大,你们别出声,听我慢慢捋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四句很好理解,钟山指秣陵,意指明显,说的是曹操挥军百万过江,打进秣陵城。曹操登临钟山,感慨万千:长江天堑,钟山险阻,都不能挡住曹军前进步伐。
拿下秣陵,夺取江东,从此天下,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意指曹氏即将取代刘汉江山。
再往下,点睛之笔是这两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曹操不是畏惧天命,不敢过江吗?这里就鼓励暗示曹操,不要止步江边,要鼓足勇气,奋勇过江。不能像当年楚霸王项羽一样,放过刘邦,酿成后来大难。
这里显然是拿曹操当项羽,拿刘备当刘邦了。这简直就是此时曹操的心境写照!少爷能如此传神精到的刻画出来,并成此千古绝句,令吾等膜拜,五体投地。
看到这,若我是曹操,也定要改变心意,决意过江了。
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在抒发感慨了。曹操奉旨讨罪,是代表正道一方。拿下了荆州和江东,天下将是正道的天下。
这诗,绝了!言辞不能形容其妙处。”
祖渊条分缕析的解析完全诗,就剩下赞不绝口了。
褚仁呆呆站在那里,此时方大叫道:“此诗简直就是为此时的曹操量身而做!若非亲眼所见是少爷所作,我宁肯相信,这是出自曹操的手笔。”
程瑶冷笑道:“就算他有这心境,也绝无此才气。这诗,只有我家少爷才写得出。”
黄顺借助梦中一诗解决了最为关键的过江问题,整个人得意洋洋,闻言不屑道:“曹操无此才气是必然的。就是心境,他也差几分,不,差的远!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俯瞰天下,胸怀宇宙,气吞万里的大气,他有吗?
不是我谦虚,这诗我是断断做不出来,这可是出自一千年方出一位的伟人之手,曹操比不了,我更比不了。我不过侥幸知道他的诗作,偶然想起,写出来献丑罢了。”
可惜黄顺后面的话,被屋里众人自动过滤掉,根本不入耳。
许蒙拿出郭嘉的遗言,跟此诗放在一起,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嘴里啧啧感叹。
黄顺凑过去,调笑道:“是不是我这首诗,才更像天命呢?跟这首比,郭嘉的那个,就是小儿涂鸭。”
许蒙一脸严肃,反驳道:“不是像,这就是天命!曹操见到它,不决意过江,我许蒙名字从此倒着写!”
白雪看着黄顺龙飞凤舞的字迹,看的眼圈泛红,说道:“曹操也算当时枭雄,他的内心,或许是寂寞的吧。读到这首诗,会不会有钟子期遇俞伯牙那种知音难遇的感慨呢。”
祖渊笑道:“不用替曹操发愁,我敢打赌,曹操见到它,只会惊叹天命垂青。因为曹操绝不相信,世间有人能做出如此诗篇,更不会相信,世间会有人如此懂他的心境。所以,曹操只会认为,这是神人所作,来指点他一举过江,成就大业的。”
“我们赢了!”所有人,都像孩子般,哈哈大笑,雀跃的欢呼。
“褚仁,如何将这诗不着痕迹的送到曹操案前,这事交给你,能办妥吧?”祖渊笑过之后,郑重的问褚仁。
(本章完)
第142章 进曹营()
褚仁笑道:“你该知道,这种事,我最拿手,保证办的神不知鬼不觉,事后即使曹操追查,也查不到来源。”
黄顺得意的看着许蒙,说道:“你看咱俩的赌注,怎么算?”
话音刚落,不约而同的,许蒙、褚仁、祖渊突然一脸的虔诚,站起来,来到黄顺跟前,恭恭敬敬跪了下去。
祖蓝和祖桂连忙也过去跪在后面。连白雪和程瑶也过去凑热闹,跪在旁边。
这下把黄顺吓了一跳,“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
黄顺过去拉这个不起,拉那个也不起,便去拉程瑶:“你个小姑娘,跟着凑什么热闹。”
程瑶吐吐舌头,笑道:“当然是跟他们一样,要抱你这条大粗腿啦。”
许蒙说道:“不错,咱俩有约在先。你的办法,我心服口服。我这把老骨头,这就交给你了。你不收也得收,这是你打赌赢的。”
祖渊跟着说道:“能做出这样的诗,少爷的境界,远较曹操为高。虽然现在少爷什么也没有,但以后成就定不在曹操之下。既遇明主,我们当然不会放过,愿就此追随,辅佐少爷成就大业。”
黄顺慌忙摇头,说道:“早说那诗不是我做的啦。那意境,那心胸,就我这吊儿郎当的样,怎么可能嘛。我可不是明主,更没有争雄天下的志向。我可当不了主子。你们还是快起来吧,这太折煞我了。”
褚仁说道:“就算诗不是少爷所作,但当今世上,谁还能做出如此篇章?”
黄顺噎住,点头道:“当世确实没这般人物。”
褚仁笑道:“着啊!少爷就算做不出这样的诗,那此诗就只能是神明所创。神明既然选择经由少爷传播人间,起码证明少爷也是不凡的。我们又没能耐追随神明,能追随到少爷这样的神明使者,也是我们的荣幸。”
黄顺还想说话,程瑶已经开始不耐烦,“顺哥哥,你还是快答应吧,我这里跪的快坚持不住了。”
黄顺一瞪眼,“你可是练家子,跪这会就不行了?白雪说这话还差不多。”
白雪马上跟着说话:“少爷,你还是答应下来吧。没人逼着你去打天下,不是还有个夏吟坊吗?好歹也是急缺人手啊!”
黄顺没奈何,先澄清道:“我可说好了,你们上赶着跟着我,我可什么都不会给你们承诺的。”
看众人纷纷点头,黄顺还是不放心,对祖渊说:“你那墨氏回归中原,东山再起的大业,我可不参与。”
祖渊点头说道:“既已追随少爷,一切当然由少爷做主。”
黄顺有对许蒙道:“你的复仇大业,我也不做什么保证。”
许蒙说道:“你成为我的主公,你让我放弃复仇,我也只能听着。”
黄顺再看褚仁,还未说话,褚仁忙道:“我浪子一个,没什么志向,少爷愿意收我,我一定听从调遣,绝无二话。”
祖蓝和祖桂也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