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仁正色道:“我们可以协调行动。曹操若真要打荆州,并非无后顾之忧。关中马腾和韩遂,与我一直有联系。你们若能在荆州拖住曹***在邺城联络马腾和韩遂起事,曹操腹心受敌,必无心应战北归。你们就能保住荆州。”

    祖渊点头:“听来不错。冲着你的面子,我们联合!”

    本就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又有褚仁在彼处,祖渊便自作主张,与褚仁三击掌,定了盟友关系。

    (本章完)

第34章 墨氏故事() 
意外结交邺城许蒙,不但多了一股合作的力量,还在曹操腹心处有了坚实的眼线。为庆祝两家联合,虽然条件简陋,东西不多,祖渊还是凑出了一桌简单宴席,意思意思。

    酒桌上,祖渊和褚仁两个成了大家重点照顾的对象,他俩的过去成了宴席上的主要话题,直接碾压不可一世的共同敌人:曹操。

    几杯酒下肚,祖渊和褚仁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带大家走进一个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前汉初年,当时的中国,百家争鸣,其中的墨家,有着众多的信徒。加上墨氏独立严密的组织形式,使得墨家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门派。甚至让当时的皇族感到威胁。

    为了对付势力日益壮大的墨家,同时断绝第二个墨家的出现,皇族对墨家采取围追堵截的剿杀策略。

    到汉武帝时,在董仲舒建议下,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墨家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强。

    当时的墨氏,与皇族、官府周旋多年后,长老会判断:短时间内,中原无墨氏立锥之地。要保存墨氏一脉,只有痛下决心,远离中原,在异国他乡保存自己。

    跟随墨氏一块迁移的,还有很多同样受到迫害打击的其他派别,譬如农家、兵家、法家、阴阳等。

    全国徒众一起搬迁,这是多大的动作!当然瞒不过当时的皇族。为了斩草除根,官府一路前堵后追。墨氏中人,一路拼死抵抗,付出血的代价,终于穿过河西,来到汉家势力鞭长莫及的西域地界。门人十不存一,辎重损失殆尽。但毕竟保存了墨氏血脉,没有失传。

    墨氏留驻西域后,很快便凭借自己的手艺、技巧,积累财富,成为当地的人上人。后来张骞通西域,汉家得知墨氏在西域的消息,多次组织力量剿杀。但毕竟相隔太远,汉家有心无力。

    后来前汉灭亡,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墨氏回归中原,一振雄风。可惜当时的长老会押错人选,选择扶持巴蜀的公孙述。刘秀称帝后,墨氏只有再次黯然龟缩西域。

    相比前汉,后汉对西域墨氏不再一味剿杀,却也不许其回归中原。同时,墨氏内部产生分裂,力量削弱,于是,长时间内,相安无事。

    现在,中原再次大乱,回归中原的机遇再次出现。这回长老会谨慎了许多,不再轻易进场下注,而是选择静观其变,不见兔子不撒鹰。

    相比于老成的长老会,当时的祖渊,不,是王渊,年轻有为,要积极主动的多。以重振墨氏为己任,偷偷约了几个好友,秘密入关,进入中原,选择依附当时的最强者:董卓。

    可惜,董卓很快身死名裂,王渊几个好友也陆续被杀。王渊如丧家之犬,四处逃命中,改名祖渊,因好友黄承彦援手,屡次逃过危难,索性以黄家管家身份示人。

    心灰意冷的祖渊从此便跟随黄承彦,来到荆州,不再奢望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而是顺势随时,因势而动。

    而褚仁,不,孙仁,却是因为当年生意失败,为逃避债主追债,索性来到故土找寻机会。他很幸运,刚进玉门关,身无分文,走投无路时,恰好碰到许蒙,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从此结伴闯荡江湖。

    祖渊和褚仁讲的,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未见记载,直接颠覆他们的历史记忆。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以程瑶为首的那几个孩子,更是不住口的询问,想知道更多细节。

    在所有人还沉浸在祖渊和褚仁的故事中,不能自拔时,程瑶却起身拉着祖渊的胳膊,缠着他教武功。

    “我一个糟老头子,哪会什么武功。”祖渊已经有些大舌头了。

    “你别隐瞒了,我们都见过你施展轻功越墙而过的事。”程瑶得意道,“你肯定比盛叔叔他们厉害,就教教我嘛。”

    黄顺也跟着附和:“就是,依我所知,墨氏最厉害的不是兵法,该是武功才是。祖老,您老就别藏私了,收下瑶瑶这个徒弟吧。实在不行,认干女儿也可以。”

    有如此好机会,彭威他们岂能放过,也叫嚷着要跟祖渊学。盛方假作恼怒的抱怨:“当初瑶瑶跟我们学的时候,可没见你们这么上赶着。”

    祖渊愣了一下,豪放的哈哈大笑:“好,我就答应你们,做你们的师傅!”顿了顿,板起脸说道:“但是,你们必须遵守墨门规矩,否则,我是要门规伺候的。”

    褚仁大笑拆穿道:“别听他的,真论门规,我俩都得被抓回去示众。”

    ……

    (本章完)

第35章 心障() 
依依送别褚仁,黄顺他们又辛苦跟泥水打了两天交道,总算来到渔黎码头,可以好好休整几天。

    码头周边没几户人家,无法供给这么多人马吃喝。好在他们打渔、射猎,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有富余外卖。

    吃喝上的困难,在此时的黄顺看来,早已不是问题。他最希望的,就是每晚有干燥舒适的床榻供他入睡,他实在受够了每天浑身黏糊糊的,勉强维持最低睡眠需求。

    如此白天潜江水面撒网打渔,岸上布置陷阱捕猎猎物,晚上便围着祖渊讲述他年轻时候的故事,人们的日子过得,如世外桃源般闲适舒坦。

    与别人不同,这些天,黄顺却陷入了焦虑迷茫之中,不能自拔。

    自从离开襄阳,黄顺的梦中信息如爆炸般增长,借助梦的帮助,黄顺甚至已经梳理出未来七八十年的大事脉络、走向。

    这让黄顺自觉高人一等,甚至能够居高临下、指点江山。最不济,靠着这先知先觉的优势,黄顺可以挑选最高的大树乘凉,选择最粗的大腿傍靠,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水涨船高。姐夫就是黄顺目前挑中的大腿。

    这也是黄顺自信的最大资本。

    然而,祖渊和褚仁讲述的故事,给正在膨胀中的黄顺浇了一盆冷水。那是黄顺闻所未闻,甚至不能想象的故事。

    为什么自己的梦前后上千年的事件都能知晓,如此大事上却无半点讯息?带着这个疑问,黄顺这几天的梦,无一不在刨根问底的挖掘,不放过任何一点有关墨家的讯息。白天,黄顺再默默的梳理、汇总,得出的结论却是:梦给出的讯息跟祖渊的故事,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让黄顺很受伤:自己的梦竟能出错!墨家的故事,错了就错了,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可自己之后人生的规划,都是以梦中讯息为基础的!万一某一关键讯息出错了,譬如关于姐夫的部分错了,自己等于被自己的梦当白痴耍了一回。

    还该信不信梦?这个梦到底怎么回事?自己的前途在哪里?黄顺越想越想不通,每日魂不守舍。

    晚上,祖渊又开始给大家讲墨家先贤的故事。黄顺独自挑了个僻静处,看着满天的繁星发呆。

    “嘻嘻,猜猜我是谁?”一双柔若无骨的小手从背后蒙上了黄顺的眼睛。

    “雪姐姐,别闹,我正想事情呢。”黄顺没兴致跟白雪顽笑。

    白雪挨着黄顺坐下,顺着黄顺的目光望着天空,问:“想什么,想的愁眉苦脸的。”

    单独对着白雪,多日来的困惑化为满满的感慨,黄顺说道:“我在想,这满天的星星,他们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呢,还是每天晚上被迫着出来眨眼睛?

    我在想,光阴,不管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照样一分一秒流逝,不会因为谁留恋哪怕瞬间。我们在乎,守护的那些东西,在光阴面前,有何意义?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一生的命运就已经定格?之后的人生,不过是沿着别人画好的路线走一趟。

    我在想,我们千辛万苦的走这一趟,对荆州的命运,对我们的命运,终究有无作用?

    我还在想……

    哎呀,反正很多事,我都在想,却怎么也想不通,心累。”

    白雪扑哧笑了,扳过黄顺的身子,看着他,说:“我说这几天看你总是心事重重,无精打采的,原来操心这么多事情。

    你只是黄家三少爷,不是观世音菩萨,更不是三清。做好你自己就好。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人生就没白活。

    什么星星、光阴、命运,这些自有神仙费心,凡人硬要钻研这些,不是圣人,就是疯子!”

    白雪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把黄顺从牛角尖中拉了出来。

    黄顺从未奢望能成为圣人,也不想成为圣人。那自己干嘛还要去做疯子才做的无聊事?说到底,都这个奇妙的梦惹出的麻烦。

    黄顺释然的笑了:自己对梦的要求太高了,即使神仙,对大千世界也难做到全知全觉。自己能通过梦窥见哪怕一点点先机,就该感谢各路神仙百忙之中指点自己。得寸进尺的贪得无厌,只会让神仙厌恶自己。

    黄顺想起梦里的《渔夫与鱼》的故事:我绝不做那个老太婆!

    “梦啊,我感激你给我指点,却不能完全依赖你的指点。或许,这才是我对待你最好的态度。”黄顺在心中自言自语。

    (本章完)

第36章 抵达沔阳() 
“你们躲在这里说体己话,害我好找。”程瑶寻了过来,毫不客气的在他俩中间挤了个空坐下,左右甩头看看他俩,“我没打扰到你俩吧?”

    黄顺把头歪到一边,悄声嘀咕:“知道打扰还来,煞风景。”

    白雪柔声问道:“怎么不听祖老讲故事?”

    程瑶直摇头,“以前祖老讲些历史故事,我还愿意听。自从公开了墨氏身份,他讲的全是历代墨子如何奋斗,如何为民斗争的事迹。太乏味了。”

    说完,冲着白雪甜甜一笑,“雪姐姐,还是你上回给我讲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好听,你再给我讲一遍吧。”

    白雪把程瑶推向黄顺,“呶,他才是真正的故事大师。你喜欢听故事,找他去。”

    黄顺一下挺直了腰杆,感觉在程瑶面前有了尊严。清了清嗓子,卖弄道:“不是吹牛,你想听什么样的故事,随便提。我这里不但有,还包你满意。”

    程瑶白了黄顺一眼,“我就看不惯你自命不凡的模样。”

    “你真冤枉他了,他肚子里真有料。”

    “是吗?那就给我讲个碾压一切男人的女人的故事吧。”

    “想刁难我?可惜让你失望了。我这里还真有,她的名字叫武媚娘……”

    ……

    过了小半月田园般清新的生活,黄霸派人接他们的船队到了。带头的是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打扮的精装男子。老的叫傅盛,少的叫傅亮,父子俩,沔阳山区蛮族。

    二傅带来乌篷船二十多艘。按他们的说法,沔阳附近大河小渠,光有名号的就不下百数。很多地方过不了大船。黄老大吩咐,他这个弟弟爱排场,辎重肯定不少,所以,就是这么多乌篷船了。

    黄顺追问一句:“我哥就没跟你们说,我还爱享受呢。美酒佳肴的没伺候着?”

    傅盛点头哈腰的回复:“三爷,大城市里的那些名酒好菜是没有,但要说起我们这里土生土长的山珍、海味,您老随便点,我们都备着呢。”

    黄顺大喜,欢呼一声:“到家喽!”就带头冲上船去。傅亮慌忙追了上去伺候,留下傅盛自己在这边安排人手搬运、登船。

    在宽敞的船舱内,傅盛置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招待黄顺和祖渊。

    祖渊问了信使到达沔阳的时间,便翘起大拇指惊叹道:“二少爷果然干练,这么短时间便筹备出这支庞大的船队,东西备的也齐全。”

    傅盛点头笑道:“祖管家有所不知,老大准备这些,花了一个多月,事事亲自过问,点心、菜品都是他尝过了才让装船。从没见老大这么上心过。”

    祖渊面上笑着感叹,心里却在疑惑:这个黄霸难道未卜先知,知道我们要绕弯去沔阳?

    黄顺也在疑惑:“二哥以前没对我这般好过,是犒劳我一路辛苦吗?”

    乘船赶路就是快捷轻松。不出十天,他们已经一路沿潜江赶至沔阳芜澎码头,与前来迎接的黄霸会面。

    黄霸大黄顺十六岁,赶得上长辈了。兄弟多年不见,黄顺一见面就扑过去,抱住黄霸粗壮的脖子不松手,强忍着眼泪,不流出来。

    黄霸欣慰的拍着黄顺的后背,感慨的说:“我们家的千里驹,终于要扬蹄上路了。”

    黄顺擦擦眼睛,松开手,锤了黄霸一拳,“以前你总叫我‘我们家的四丫头’,嫌我没有男子汉气概。今儿怎么改称呼了?是因为我来到这里吗?”

    黄霸哈哈大笑:“以前的你,可不就是个丫头嘛。即便后来你在十姓的同年里闯出了名号,在我看来,也还是个丫头。

    不带上十来个护卫不出门,让家里大人头疼的也是你那些歪主意、鬼点子。就没见你阳刚过。

    不过,从现在起,我真要改口了,你就是我们家的‘千里驹’。”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我高兴接受就是。”黄顺不愿黄霸继续揭自己的老底,索性打住这个话题。自己现在怎么说也是个老大,下面还跟着四个小弟呢,得维护自己的形象。

    黄霸却意犹未尽,拍着黄顺的肩膀,自己在感慨:“接到老爷子的亲笔信,我简直不敢相信,关乎荆州命运,家族前程的差事,老爷子竟让你来挑大梁。看来老爷子一直对你是寄予厚望,是二哥我看走眼。”

    祖渊在旁敏锐的捕捉到黄霸话里的信息,插口问道:“老爷的亲笔信?什么时候?写的什么?”

    (本章完)

第37章 此行非你莫属() 
黄霸看了祖渊一眼,再看看无所知觉的黄顺,笑了:“不愧是祖老,我不过透露了一句,就抓住不放。正好,老爷子的信中,很多事说的不清不楚,祖老能受任辅佐三弟,定深入参与谋划,霸早想请教。

    酒宴早已备好,我们边吃边谈?”

    黄顺在旁听着,知道这次定有重磅内情透露,早按捺不住,不住口的催促快些。

    事关机密,原定只有祖渊、黄霸和黄顺三个。黄顺却耍了个心眼,知道待会要谈的,与此行有关,便执意要白雪加入。

    祖渊和黄霸都知道,这位大丫鬟,是黄顺的头号军师,是他的头脑。而白雪,对黄顺也是忠心耿耿,一心一意。所以,只是略作犹豫,便痛快答应。

    四人按次落座。白雪身份虽是丫鬟,在家时也时常被黄顺拉着上正席,此时并不忸怩,略作谦让便坐在黄顺下首。

    黄霸先把酒致辞,酒过三巡后,黄霸开始感慨:“我们兄弟三个,我跟老大年龄相近。现在,大哥把持家里所有产业,在整个荆州吃的很开;

    我呢,虽然不成器,书读的不怎样,但是老爷子照顾我,让我掌握家里兵马,镇守沔阳。这是老爷子苦心经营的大后方。就算我们黄家,在外面亏输的一塌糊涂,但只要全族搬迁来这,就能屹立不倒。这就是东山再起的资本。

    以前,我总觉得家里缺点什么,但总说不上是什么。自从我看到老爷子的书信,我一下明白了:我们黄家,就缺一个冲锋陷阵的人!而这个人,显然,就是三弟了。”

    黄顺正吃喝的欢畅,闻言忙澄清道:“二哥,你喝醉了吧?就我?遇事绕着走,人前一低头的个性,还冲锋陷阵呢,就是老爷子让我干,我还怕丢黄家的人呢。”

    黄霸拍着黄顺的肩膀,说道:“嗜杀者容易被杀,过勇者容易受挫。三弟谨慎小心,圆滑周全,正是先锋的最佳人选。我和大哥,都是在后面支持你的力量。”

    黄顺还是摇头:“我有自知之明,我更信奉老子的思想:不为天下先。”

    黄霸也不争论,举杯与祖渊一碰,笑道:“老爷子的信使,比你派的人提前半月来到沔阳。老爷子信中说,你们极可能改走陆路,绕道沔阳。让我做好远迎准备。

    正是看了信,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年,老爷子在襄阳丝毫没闲着,谋划了许多大事。你们这次去江东,就是其中一环。

    只是很多方面信中只是大略一提,不清不楚的。我想,祖老肯定知晓内情。还请祖老赐教。”

    祖渊并未立即回答,自己感慨了一句:“老爷远在襄阳,就想到改走陆路,以避开曹操追兵和蔡瑁的纠缠。我却一味坚持走水路。若不是孩子们再三提醒,此行怕要毁于我手喽。”

    一边说一边自罚了三杯。其他人都端坐看着,祖渊还是没有正面回应黄霸的意思。

    黄顺忍不住,自嘲道:“我早看出来了,说是我带头,其实我就是个傀儡,什么都不知道。祖老,都到这里了,你不会还打算瞒着我吧?”

    祖渊笑道:“之前瞒着你,一怕你拒绝,二怕你泄密。现在,这两点都不存在。当然可以告诉你了。”

    这下所有人都兴奋起来,菜也顾不上吃,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祖渊,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句。

    “哎呀,”祖渊揉了揉额头,“错综复杂啊,我得好好捋捋。”

    ?

    祖渊没有让他们久等,未已,便开始娓娓道来。祖渊所讲,再次颠覆黄顺凭梦得来的认知。但这次,黄顺没有迷惘,而是大呼过瘾。

    当初,黄承彦力主攻略淮、扬被刘表否决,黄承彦表面赋闲在家,其实丝毫没有放松对时局的掌控。

    在黄承彦看来,荆州虽险,以之争天下可,守成保境却不足。北有曹操雄心勃勃,东有孙氏世代死仇,西有两川占据上游,还有关中马腾和韩遂也是当世枭雄。

    荆州要长治久安,唯有主动出击,或淮扬、或关中、或两川,才能确保荆州战略上可攻可守,方为长远之道。

    很快,荆州便等来了天赐良机,北面曹操跟袁绍死掐,江东孙策突然横死。这时,荆州图稳,可以沿江动下取江东;进取则挥军北上争中原。

    如此机遇,黄承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