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乡人家-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他任事不管,倒赶着要他哥哥做个什么‘琴案’,说是给清哑放琴。他两个哥哥便连夜赶做。兄弟几个赶了一天一夜呢,才算赶出来了,今儿才带来了。花这么大工夫,也不晓得清哑喜不喜欢?”

    说着话,眼看着清哑,心想这下该说句话了吧!

    清哑闻言看向江明辉,盈盈目光流转,连点头都忘了。

    江明辉被那纯净目光触动,柔情激荡,不能自禁,胡乱对她笑道:“没什么好谢的。我就是看见你那天拿着琴,我想一般的桌子放琴不合适,我就想帮你做一个。高矮都合适吧?”

    清哑点点头。

    那琴案不止合适,还很雅致,她真的很喜欢。

    她的心意,江明辉一目了然。

    这相知相爱的感觉真好!

    唯有一点遗憾:今天人太多太乱,没能听她弹琴。

    他想也不想原因,就觉得她一定会弹琴。

    想到这,他丢给她一个意有所指的眼神。

    江大娘看得气愤,听得气闷:

    没什么好谢的?

    人家开口说谢谢了吗?

    她怎么没听见!

    这个儿子,真是气死她了!

    这个儿媳,也气死她了!

    她放弃努力,丢开清哑的手,和江二婶等人上船。

    这时,清哑却开口道:“婶子走好!”

    江大娘回头,望着少女不知该笑还是该怎地。

    江明辉落后一步,最后上船。

    他凑近清哑身边,小声道:“过几天我再来。”

    这便是他刚才对清哑使眼色的用意了。

    他住在镇上看铺子,往后来郭家比回家还要近些和方便呢,所以眼下尽管不舍离去,倒也不急,早做好以后的打算了。

    清哑点点头,道:“我等你。”

    她心里想到一件事,正要跟他说,只是还没准备好。

    江明辉听了情动缠绵,再挪不动脚。

    那时,船上岸上,江家郭家一干人都看着他们。

    江大娘见清哑只动了动嘴,也不知说了什么,儿子竟一副被勾了魂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咬牙对江老爹道:“你看看你儿子,真是丢人死了!”

    江老爹也觉不妥,遂叫道:“明辉,还不走!”

    江明辉竟然没听见,依旧傻傻地看着清哑。

    清哑疑惑地看着他,心想难道还有什么事?

    郭家人见此情形,也不好意思,然心里却都很欢喜。

    郭守业咳嗽一声,道:“明辉,你爹叫你呢。”

    江明辉这才惊醒,羞红了脸,忙道:“嗳,就来了。”

    赶紧跳上船,又急忙回转头,对岸上笑着挥手。

    等船走好远了,江大娘才没好气地对犹伸着脖子向后张望的儿子道:“都看不见了,还招手?我瞧你想待在郭家了。干脆你当人家上门女婿算了。”

    江明辉听了不好意思,才进船舱坐着。

    江老爹喝得微醺,乜斜着眼道:“明辉定了好媳妇,当然高兴。”

    好媳妇?

    江大娘想起之前的事,很是不忿。

    因道:“清哑别的都还好,就是太木头了,见了人也不晓得喊一声。又不是不会说话。他郭家家教好,我就不信她娘连这个都没教。难怪人家背后说她。我先还当是那些人嚼舌根子,这两次看她,我算是看清了:她这不说话的性子,跟哑巴还真没两样!”

    江明辉顿时急了,道:“娘,清哑那是文静本分。”

    江大娘道:“文静本分?见了长辈也不招呼就是文静本分?”

    江明辉强辩道:“她叫了。她看人就是招呼!”

    江大娘瞪他道:“这真是新鲜,招呼人用眼睛?”

    江二婶笑道:“说起来还真是,我都没见她张口过。”

    江明辉忽然想起来,道:“怎么没张口?刚才送我们的时候,她不是对娘说‘婶子走好’么?”

    提起这事江大娘更有气,道:“我说得嘴巴都干了,她也没开口;等我一转身,她倒开口了。叫个人就那么难?跟拿刀杀她脖子还要难!”

    江明辉低头,不愿再说。

    他想不通,娘为何对清哑这般挑剔,明明她很好的。

    江老爹对老婆子道:“清哑不爱说话,这是人家生成的性子,你老挑这个干什么?先前说的王家闺女能说会道,你又嫌弃人家嘴喳喳的太伶俐,不乐意。现在又说这话。那王家闺女会说话有什么用?她有清哑会织锦吗?不是我说,所有咱们先前相看的闺女,都比不过清哑!”

    江明辉立即抬头附和道:“对,对!都比不过。清哑最好。”

    o(n_n)o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哟,求推荐和收藏!

第28章 起步

    要赶情节,是该加更了。求收藏推荐o(n_n)o谢谢!

    江大娘不服道:“怎么比不过,马家闺女就会织锦。”

    江老爹道:“那马家闺女茶饭比得过清哑吗?”

    江大娘想了想道:“曹家闺女茶饭好,也会织锦。”

    江老爹瞪眼道:“曹家闺女茶饭我吃过,比清哑差远了。会织锦又怎么样?瞧她长得那模样,跟咱明辉配吗?”

    江大娘哑口无言。

    这曹家闺女样样都还好,就是长相差了些。

    所以,江明辉见了一面后,死活不乐意。

    江老爹见她不说话了,又掰着手指数道:“马家闺女会织锦,煮饭手艺平常;王家的闺女能说会道这两样手艺都平常;曹家的闺女还算不错,可人长得差了些,你倒是找个十全十美的来我看看?还有,这几家哪一家能比得上郭家家底厚、能陪嫁二十亩田?不是我贪财,人家样样好,我当然要选好的了。比来比去,就数清哑好:人长得好,又能干,又斯文,又体面,又孝顺,又不爱说闲言碎语惹是非,这样的媳妇才是过日子的人。你不知足,还要挑三拣四。真要是再往上好,人家能看上咱明辉?咱们家又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明辉又不是什么秀才举人老爷。”

    江大娘这才算真的无言以对。

    可是,她心里就是不顺。

    面上不说,心里嘀咕:不就是要她喊一声吗,这也算挑?

    江明辉见爹说服了娘,总算松了口气。

    他丢开这事,望着外面不断后退的秋景,开始想清哑。

    再说郭家一干人,眼看着江家船去远了,才回身进屋。

    等本家亲戚也都走了,他一家人围聚在正屋堂间闲话。

    座上只有蔡大娘一个客,是吴氏刻意挽留的。

    吴氏对郭守业道:“明辉这娃真是不错!他爹和哥哥也都还好。就是江老婆子难缠,不像个和气的。亏得清哑嫁的是小儿子,往后让她跟明辉住镇上,不能住老宅,不然肯定受那老婆子气。”

    阮氏也点头道:“江大娘蛮挑剔的。”

    郭守业便问怎么回事。

    阮氏便将之前水边一幕说了。

    郭守业沉吟一会,问蔡大娘:“亲家母,这江婆子人怎么样?”

    吴氏也看向她,特意留下她就是为这个。

    蔡氏道:“江婆子人心肠不坏,就是性子严厉些。”

    说着,不经意地瞄了吴氏一眼,心想,要说严厉,亲家和她可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这不算毛病吧?要是这也算毛病,她把闺女嫁郭家岂不嫁错了!

    郭大全道:“她再怎么样严厉,咱小妹那好性子,要是还不能容,真是没天理了。娘,这事我们也别瞎操心。我看就像娘说的,将来让清哑和明辉住镇上,不跟他们一块住。就咱们陪嫁清哑二十亩田,也够他们过日子了,怕什么!”

    郭守业点点头,道:“就是这样。”想想又道:“亲家是个实诚人,不会亏待清哑。要是他们不好,我郭家也不是吃素的。”

    郭大全笑道:“那是。我兄弟三个,还能让人欺负小妹!”

    郭大有等人也都点头。

    阮氏又提议道:“爹,娘,小妹亲事定了,该准备的也要准备起来了。趁着冬天闲的时候,让巧儿她爹把陪嫁的家具一样一样做起来。攒两年,也差不多能攒齐了。咱们自己做,也能省一笔开销。早些准备,不慌不忙的,能做精细些。要是等成亲日子定了再做,怕赶不及。手忙脚乱的请匠人进门,多花银子不说,活计做的不精细,反不好。”

    吴氏见她考虑深远,很满意,道:“二媳妇想的周全。”

    蔡氏听了不服,又没什么好主意可贡献,只能干看着。

    郭守业对郭大有道:“大有,等农闲了你就慢慢给你妹妹做嫁妆。”

    郭大有道:“嗳。等萝卜和小麦种了就做。”

    郭守业又道:“大全,你往镇上看看,有好木料再买些。”

    郭大全也答应了。

    一家人又议论一会,才算心定,且不提。

    清哑定亲后,对未来不无憧憬。

    她眼明心亮,也看出江大娘不是好说话的,为将来生活计,自要努力。一是努力壮大郭家,二是努力壮大江家,否则,和江明辉在外生活的计划如何能实现呢!

    想罢,她又一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中去了。

    秋去冬来,转眼过了几个月,到了十一月。

    这期间,有两件重要的事须得详说。

    其一,清哑虽没在织锦方面有所突破,却和二哥做出了剥棉籽的搅机,以及三锭脚踏纺车。这都是黄道婆的发明,清哑融汇两世所学,比出构造,和郭大有一块琢磨做了出来,并未费什么心力。

    搅机结构很简单,却省了手工剥棉籽,速度加快自不必说。

    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股棉线,效率非同小可。

    郭大有做出来后,当即叫了郭守业、吴氏、郭大全和郭大贵来看。

    他们都惊呆了,至此彻底肯定清哑见神仙的奇遇。

    当问及下面该怎么做时,清哑只说了三个字:“先不说。”

    她是想等个好时机,然后为郭家谋利。

    具体如何操作,她并没有详尽的筹划。

    郭守业等人没有追问,他们依然对清哑的话自由发挥。

    郭大全觉得小妹肯定有大计划,要谋定而后动;郭大有觉得小妹还有新的创作,要等全部都弄出来,才一举成事;郭大贵没别的想头,觉得赚钱的东西当然要保密;郭守业考虑最全面,觉得闺女是想摸清外面行情,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将这些公开。

    这一次他们父子没有各行其是,而是慎重地凑一块商议。

    商量结果就是:先瞒着蔡氏等人,这些东西也不能拿出来用。

    不是不信任,而是人知道多了,想不漏风也难。

    他兄弟都郑重答应了。

    第二件事就是:江明辉每隔几天就会来郭家一趟。这日,清哑将一幅设计完善的竹丝编织图交给他,还有一些小钩针的图样。他本是内行,看了这图,便如打开一扇大门,闯入一个新天地。自此,他的人生便发生了巨大转折。

    清哑对他道:“你该去大城镇,竹丝制品要卖高价。”

    不是她故作高深,而是她只能说出这些。

    毕竟,她前世只开过书店而已。

    江明辉却领会到其中奥妙:如此精细高雅的东西,自然要卖给文人雅客,以及豪门贵族,在乌油镇是没有作为的。

    他便暗自计划:等一切齐备后,最迟来年春,便去霞照县城拓展,力争在锦商如云的繁华之地争得一席之地!

    他虽内行,艺术素养却不够。

    因此,在设计方面依然要请教清哑。

    来往之间、相商之余,两人愈加情深。

    清哑虽然心理年龄长于江明辉,然前世经历人事少,性格单纯;江明辉却是多情的,对她又十分爱重,百般俯就呵护,种种温柔体贴不消细数,因此两人情投意合,竟让清哑觉得比前世男友相处还有感觉。

    十一月初七晚,水乡降下入冬以来第一场雪。

    第二日凌晨,鸡才叫头遍,清哑便起床了。

    她换上一身宽松的衣裤,便在房内跳起舞来。

    她跳的不是劲舞,而是舞蹈,极舒展身姿的那种。

    这是前世养成的习惯,她生活圈子狭隘,活动少,运动更没处去,因此早晚在室内跳舞锻炼身体、塑身修形,不然容易生病。

    跳了半个时辰后,她收身停止,窗户上也明亮起来。

    她便换上紧身小袄和棉裙,外面又罩一件浅红对襟夹袄,然后梳头、在桶里舀了些冷水簌口洗脸,收拾妥了,才推开窗户。

    外面雪已停了,莹白刺目。

    田野村庄皆被白雪覆盖,凡有水的地方则呈黛青色。

    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这黑白二色了!

    她将目光收回来,落在门前。

    一样的寂静,一样的冰洁冷冽。

    这时,一个头戴厚棉帽,身穿大棉袄的身影闯入视野,他扛着笤帚走向水边,跳上郭家乌篷船,用笤帚打扫船上积雪。

    那是她爹郭守业。

    她看着那弓背的身影,忽想起一首诗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她回身在琴案前坐下,信手弹奏起来。

    如今天冷了,她晚上怕冷,不大弹琴。她前世在北方长大,冬天都是在有暖气和热水的环境中度过,眼下这等森森严寒,实在承受不住,织锦还行,弹琴的雅兴却被“冻结”了。

    因此,她弹琴的时间便改成了每日清晨,练身之后。

    床上,被琴声惊醒的郭巧睁着漆黑的眼眸,静静听着。

    在这寂静的冰雪世界,琴声似乎传得特别远,听着也格外清晰。

    景江上,方家船正逆流行来。

    方初坐在舱内榻上品茗,面前矮几上摆了两碟精致小点心。

    忽然,他端茶的手一顿,叫道:“昌儿,拐过去!”

    跟着放下茶盏,起身到窗边,推开窗户。

    刺骨的寒气便裹挟着琴声灌入舱内,他激灵打了个寒颤。

    于是回身,取下挂在榻旁衣架上的大毛氅衣罩上。

    外面,昌儿赶紧通知掌舵人将船拐向郭家那条水道。

    方初站在窗前,喃喃道:“怎么晚上不弹了,早上弹?”

    前次他特意晚间经过这里,等了好久也没听见琴声,还以为怎么了,谁知今早听见了。

    昌儿正进来回话,闻言插嘴道:“这老头怕冷。”

    方初瞅他道:“你怎么知道是老头?”

    昌儿很有把握道:“弹得这么好,肯定好老了。”

    方初想要说“你的意思少爷我年轻,就弹得不好了?”又怕耽搁听琴,遂懒得再理他,望着窗外静心倾听。

第29章 情义

    今天有加更呢,朋友们别忘了推荐票支持原野。

    皑皑白雪世界,天地一色,诸物灭迹。

    寒江边上,只余一艘孤舟,一披蓑戴笠的老翁,尚在盯着水中钓线。偶尔动弹的身影,昭示冰雪中还有生命在活动。

    琴声依旧纯净、不染红尘。

    譬如这首诗的意境,本带着孤寂寥落不屈之感,但琴音却没有透出这种感怀,清朗朗的白雪世界,只有安静,被雪净化的安静,扫净一切凡尘俗虑之后的安静!

    方初听着,微微笑,忽对这雪天喜欢起来。

    对方并没有像晚上弹那么久,只弹了几支曲子就停了。

    方初好一会不见琴音再起,犹自等待。

    昌儿不耐烦,道:“天冷,老人家身子不中用了,只能弹一小会。”

    方初没理会他,目光在窗外流连,仿佛搜寻琴音落在何处,也许与白雪一般散落田野,构筑成这琉璃世界。

    又想象一间茅舍内,一个模糊的倩影坐在琴案前。

    她大概手冷了,正双手互搓、呵气暖手。

    再不然,她记挂有事,所以起身了。

    嗯,看这时辰,恐怕她要做早饭。

    ……

    又过了不知多久,他才道:“走吧。”

    昌儿道:“是。”

    因出去吩咐将船转回来。

    待他再进来,方初已关了窗、去了大氅,懒懒地靠在榻上。

    见了他,命他重新煮一壶热茶来。

    又笑问:“刚才你说他是老人,为什么?”

    昌儿笑道:“大少爷这么爱听他弹琴,可见他弹得真好。像少爷,从小有名师教导,弹得好不奇怪;这地方都是些庄户人家,谁有那机会学琴。只有弹了许多年的,才能弹得好。不是说‘姜还是老的辣’么,活得年纪长了,经验总有一些。”

    方初笑骂道:“就你能!”

    遂吩咐快行,他要回乌油镇老宅一趟。

    回到方家老宅,他略歇息一会,即着手安排事务,至正午才完。

    因叫圆儿来问:“上回我定的那竹丝画,可做好了?”

    圆儿回道:“还没有。小的正要今天去问呢。那方家掌柜说,要按原先那样做呢,就能快些。可是他新近手艺有突破,将整体构思做了些改动,画的效果要好许多,就是日子要长一些。我听了赶紧说,只管慢慢做,我们要最好的。”

    方初点头,赞他处置妥当。

    一面吩咐摆饭,说吃完了他亲自去看。

    圆儿遂去安排。

    饭后,方初只带着圆儿,随意散步往江家竹器铺来。

    谁知到了地方,却是铁将军把门。

    圆儿纳闷极了,问隔壁掌柜的。

    那人说,江小掌柜的才离开不久,说是明天早上回来。

    圆儿抱怨道:“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动不动就关门。”

    方初倒不急,道:“那画原不易制作,本就没定交货日期,也不能怪人家。就再等几日又何妨。我又不急着要,今天来不过是想看看是何样人制作这竹丝画而已。既这样,你明日再来取就是了。”

    圆儿答应了,又告诉少爷道:“那江小掌柜的人很年轻,很斯文的一副模样,像个书生。怪道用竹丝也能编出那样的画儿来。”

    方初听了道:“我也猜他定是个雅致人物。”

    说着话,主仆二人转回家去不提。

    江明辉去了哪里呢?

    原来,他早早收工,去绿湾村看心上人去了。

    这段日子,他来往乌油镇和绿湾村之间好多趟,村里好些人都认得他了。他往渡口绿湾村的船边一站,就有人跟他打招呼。

    “江小掌柜的,又去看岳丈啊!”船家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