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这等人家是不可能出章怀安这样有出息的子弟的,因章父章母偏爱幼子,事事以小儿子为先,章怀安性情忠厚,从不与弟弟相争,只一心读书,真让他读出成绩来了。
吴青梅出了这等事,吴尚书生气也没法子了。
这时空不像清哑前世元朝和明清时期,将宋朝的程朱理学发扬光大,还没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说,吴青梅姐妹能在大难中保住性命,吴大人很感激上苍,哪舍得责怪女儿失了名节。要知道,那天好多人家死了女儿呢,如今都哭得跟什么似的。
不过,该如何善后他却犹豫起来:是坚持将吴青梅嫁郭家呢,还是顺水推舟嫁给章怀安呢?
正犹豫的时候,他接到女婿夏流星的信。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吴青梅许给章怀安。
章怀安性情忠厚,将来过日子会包容吴青梅的。
吴尚书并未直言要章怀安娶自己女儿,他是这样处理的:他将章怀安叫来,问他家中可有妻室,可曾定亲,可有心仪之人,或者有什么难碍之处不能娶吴青梅,总之是征询章怀安自己意见。
吴尚书暗示章怀安:虽然吴青梅和他有了亲密接触,但当时情形特殊,若他不想娶吴青梅,吴家绝不会勉强他,绝不闹出谢家当年夺人女婿的事,叫他不要有负担,据实回答。
章怀安很感动,回说他尚未娶亲也未定亲,也没有心仪之人,更在言语间流露出对吴青梅的倾慕,但他话锋一转说:“学生虽有高攀之意,但吴姑娘她……让丫鬟来告诉学生……”
原来吴青梅让丫鬟去告诉他,她和郭勤之间一段渊源。
她不想嫁章怀安,又不敢对父母说,所以釜底抽薪。
吴尚书神色不变,从容道:“是有这回事。”
遂将吴青梅在江南织锦大会上和郭勤的冲突一节说了,包括此事后续发展,凡是明面上发生的事他一字没漏,至于吴青梅暗中对郭勤态度的转变则一字未提。
他又说,吴青梅回京后,他严厉斥责了女儿,并和夫人亲自去幽篁馆向郭织女致歉。若郭家此时上门提亲,他说不得便要将女儿嫁郭家。不过,看来是他想多了,郭勤和吴青梅彼此有了心结,两家能化解过节已经是万幸,结亲不可能。吴青梅之所以将这件事告诉章怀安,一是不想隐瞒前事,二也是想弥补过错的意思。
章怀安虽忠厚却不迟钝,听了这番话,立即起身上前,跪下磕头道:“请大人成全学生!学生定当好生厚待吴姑娘。”(未完待续。)
第1056章 再赏
于是,这亲事便做成了。
吴尚书命章怀安写信告诉他父亲,派人来提亲。
章怀安大喜,再三叩拜去了。
吴青梅得知此事,坚持不答应。
吴尚书冷笑,将夏流星的信掷给她。
吴青梅看后脸色大变。
原来,郭勤去了碧水书院后,某次救了书院范先生的孙女范馨怡,然后两家有了默契,就差定亲一步了,但此事已传开了。
吴青梅对范馨怡并不陌生,甚至可说是冤家对头。
范先生告老前原在礼部任职,与吴尚书是同僚。吴青梅和范馨怡自小便常见面,吴青梅聪慧、处事圆通,范馨怡个性高傲强硬些,一来二去,两人便结下了仇。当然,这个仇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小姑娘之间的攀比争斗、互相看不顺眼和猜忌罢了。
据夏流星说,范馨怡听说吴青梅当众踩踏郭勤,大怒宣告:非郭勤不嫁,她一定要让吴青梅后悔自己瞎了眼,错过了好姻缘。
吴家若还对这亲事报奢望,那只有一条路——让吴青梅给郭勤做妾,否则,郭勤愿不愿娶吴青梅且不论,范家是绝不会退让的。
这中间有个缘故:郭勤救范馨怡时和她有了亲密接触。
具体情形,夏流星在信中也没说,但这件事就是这样了。
吴尚书对女儿道:“你若坚持嫁郭勤,为父也不管,从此当没有你这个女儿。你可想仔细了,前程大事只在你一念之间。”
他的女儿他清楚,自毁终身的事是不会干的。
眼下若坚持嫁郭勤,那就等于自毁终身。
以吴青梅高傲的性子,屈居在范馨怡之下做妾,那还不如杀了她,所以吴尚书才那样告诉夫人,让夫人别担心。
事涉女儿终身,吴夫人怎能不担心!
好在吴青梅暂时没有妄动,一直跪在静室中,也不出声,倒惹得吴夫人几次三番差吴青荷去看她,怕她想不开出事。
吴青荷自己也烦——她也抱了一个男人呢,正愁呢,怎么爹娘不为她想想,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二姐身上?小姑娘觉得父母太偏心。
但吴青荷是个乖巧的女孩子,也担心姐姐,便去看她。
吴青梅外面平静,心中翻江倒海:要她放手,她这一辈子都别想在人前抬头了!对郭勤的不在意也因为他的决绝变得在意,又被范馨怡挑衅,觉得被横刀夺爱,要挽回郭勤的心成了她的执念。
吴尚书猜的没错,她执念再深,也不敢私奔投郭勤。
这样的话,太冒险了,等于自毁终身。
吴青梅陷入两难中。
次日,清哑果真没去慈善中心。
她也没赖床,起来和巧儿做细腰的衣裳。
早饭后,沈寒冰、盼弟带着婉儿来了。
方初和沈寒冰在前面书房去说话,盼弟来到清哑上房,陪她做衣裳,说些闲话,婉儿和适哥儿在旁玩儿。
盼弟叹道:“细腰那个脾气,清哑姐姐你和她处这么好,真是难得。我就不行,和她一见面就吵,还打。现在,想找她吵也不能了。”
说着,红了眼睛。
清哑也滴下泪来。
清哑道:“下午过去。”
盼弟低声道:“我瞧大伯这两天心情不好。”
清哑没吱声,内中缘由她也能猜到一二。
盼弟话锋一转,说起昨天的事来。
她愤愤道:“恨得我要跟那王妃大吵一场。”
清哑道:“你跟她吵,能得好?”
盼弟便撅起嘴,鼓着腮,低头捻线。
一时丫头送了果子和点心饮品来,婉儿忙跳下炕,先伺候适哥儿净手,然后端了一盅果子露给他,又给清哑和盼弟送上清茶,说:“姨妈,歇会儿喝口茶。别熬坏了眼睛。”
清哑道:“好。婉儿也吃。让紫竹她们忙。”
婉儿脆声道:“嗳。”
于是又上了炕,和适哥儿对坐吃东西。
盼弟对清哑眨眨眼,又瞄了婉儿一眼,意味深长。
清哑看着那一对小人,心里柔柔的。
婉儿在她面前特别乖巧听话,后来她听盼弟说,婉儿很想嫁适哥儿,所以十分努力,她不禁莞尔——这可真是两小无猜了!
午饭后,圣旨来了,送来了适哥儿第二座御赐牌坊。
这次是“忠义牌坊”,上次的是“孝义牌坊”。
圣旨还明示:这座牌坊就建在京城新赐的伯爵府前,连同伯爵府由工部一并建造修缮。随同圣旨一道送来了府邸图纸,让方家将需要修缮改进的地方告诉相关人即可,费用由户部承担。
除此外,还有一道圣旨是给清哑的:命郭织女随同钦差靖国公府的林世子和睿明郡王一同去往奉州教授当地妇女纺织,三日后启程。
最后还有一道口谕:方初定是要陪郭织女一道去奉州的,皇上让他们将忠义伯方无适送进宫去,交由月华宫敏妃照顾,和三皇子秦儀作伴。
来传圣旨的是佟公公,等清哑母子接了旨,方初打赏感谢,他掂量了下手中荷包,很轻,且摸着没有硬度,便估计是银票了,十分高兴,悄声道:“皇上今儿个发了大火,把睿明郡王骂了一顿。”
方初微笑道:“多谢公公。公公请入内喝茶。”
佟公公客气地推辞了,说他还要回去交差。
方初送他出去,一边低声问:“请问公公,可知织女这道旨意……是谁提议的?”
佟公公说他不太清楚,不过上午皇上在御书房就召见了那几个人:林世子、蒋大人、王大人,还有睿明郡王,后来就发了这两道圣旨。
方初不再问,送完他急忙转身回来。
回去刚坐下,对清哑道:“原本我想出了刺杀一事,请靖安大长公主代为请求,让你别去奉州了,就在京城教一批人,让她们再去奉州教导百姓也是一样的。谁知皇上却下了圣旨。”
清哑正要说话,人回蔡三奶奶来了。
严未央带着儿子蔡扬一块来看清哑。
适哥儿和婉儿带着蔡扬另去别屋玩,让大人们说事。
严未央先恭贺方初清哑,又得一牌坊。
她笑道:“皇上这是补偿你们呢。若将奉北还给你们,就太打睿明郡王脸面了,所以换了个法子封赏。唉,皇亲就是皇亲!”
清哑不满道:“要许多牌坊做什么!”
********
这两章是过渡章节,交代一些人事,很快进入下一情节。(未完待续。)
第1057章 婉儿的伤心
严未央急忙对外间瞧了瞧,然后收回目光,小声对清哑道:“你别乱说!这可是御制牌坊!朝廷那么些老臣,谁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能得一座?你儿子这才几个月,就得了两座,其中一座还是‘忠义牌坊’,那是身为臣子最高荣耀。你还这样说。小心人家骂你,说你嚣张狂妄、辜负圣恩。这可是大罪!”
清哑见她说得这样,急忙用手捂住嘴,心下后悔。
方初和沈寒冰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这牌坊与其说是赐给适哥儿的荣耀,不如说顺昌帝想通过适哥儿告诫天下人:要像方无适一样忠君爱君护君!
方初终究和清哑想法不同,道:“御制牌坊……当然好。恐怕朝中有许多人要反对,但也改不了了,圣旨都下了。”
严未央道:“怎么没人反对?我大伯父就不服,在家叹气说,蔡家多少代出了那么多官,也没人赚一座牌坊回来。说适哥儿命运两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那口气里的酸味,熏死人!”
清哑因为自己得了两座牌坊,不觉有什么特别,现在听严未央这么说,好像这个忠义牌坊大大有分量,不由和方初相视而笑。
她担心地问:“要是反对人多了,会不会收回去?”
严未央安慰道:“不会收回去。皇上有皇上的理由:古往今来救驾的人多的很,这么小又不拿朝廷俸禄的,适哥儿是头一个。石寒天差点把婉儿砸死了。婉儿吓得要跑,还叫适哥儿走。适哥儿不走,坚持留下救皇上。他才多大?就这等忠义无畏,还不配赐一座牌坊?婉儿因为说了一句‘我们人小救不了’,就没有适哥儿这功劳,白丢了一座牌坊。这么一对比,大臣们虽然不服,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来。毕竟适哥儿那么小,不顾性命的勇气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才说到这,忽听“哇——”大哭传来。
众人急忙转头一看,是婉儿,正站在里间门口大哭。
盼弟急忙走过去,拉了她手一叠声地问怎么了。
婉儿本来就因为皇上赐了适哥儿牌坊而自己却没有,正不自在呢,当着人强装没所谓,无意中听严未央说了缘故,顿时哭将起来。
沈寒冰和盼弟都围着她好一顿安慰。
严未央很后悔,道:“这可是我的不是了。好婉儿,别哭了。你当时表现也很机智,一个闺阁女孩儿能这样,算不错了……”
这话很苍白无力,婉儿听了更糟心,一直哭。
她想,自己很机警,当时还扔了香蕉皮在石寒天脚下呢;她也很勇敢,差点就被石寒天一锤给砸死呢,可是这些工夫都白做了,就因为那一句退缩的话,皇上给适哥儿赐建牌坊,却没有她的。
母亲说“言多必失”,真的很有道理。
她越想越伤心,恨不得打自己两个嘴巴子。
盼弟抱着她劝,说:“你救人又不是为了得封赏和牌坊,当时你们也没想到这个。你是女孩子,胆子小些也没人会笑你。”
适哥儿站在婉儿旁边,想安慰她又不知如何安慰,因为牌坊这个东西不比其他的东西,若是皇上赏赐的其他小物件,适哥儿就说送给婉儿了,可是牌坊没法送啊。
他只得道:“婉儿妹妹你别哭啊。”
婉儿原本是伏在盼弟怀里哭的,听见他的声音,悄悄移出半边脸,透过朦胧的泪眼看他,觉得适哥儿比以前更加神气了。呜呜,她觉得自己配不上适哥儿了。适哥儿都封了伯爵,将来肯定有许多女孩子会喜欢他,抢着嫁他。可自己呢,这“胆小”的污点将伴随她一辈子,嫁不嫁得出去都难说,更别说嫁给一个伯爵了。
婉儿觉得自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她心情晦暗,感到人生没了希望。
盼弟见她一直哭,急了,示意清哑安慰她。
婉儿把清哑当准婆婆,一向听她的话。
清哑便揽过婉儿来,眼前浮现一柄大铁锤朝婉儿砸去的场景……心里后怕又心疼,不由埋怨皇帝:两个孩子救你,你赐一个牌坊,另一个却不赐,这算什么?怎不叫孩子伤心!她不觉得婉儿有多自私,这么点大的孩子,会害怕很正常,适哥儿糊涂胆大才不正常。
她帮婉儿擦泪,轻声道:“姨妈知道婉儿是勇敢的好孩子。”
沈寒冰已经在心里把皇帝骂了千遍,“老子闺女为了救你,差点连命都丢了,就一座破石碑,你赐一个不赐一个,这是当皇帝干的事吗?太没气量了!赏罚不分明,下次碰上你被人杀死也不救!”
他不知道,这牌坊是象征意义极强的丰碑,赐给适哥儿已经有朝臣不忿了,若赐给婉儿肯定通不过,谁让婉儿在紧要关头弃君于不顾呢,那些人可不管婉儿是小孩子女孩子,他们只认死理。
最后,还是方初说了一番话,婉儿才止住哭。
方初道:“皇上让适哥儿进宫,这不合适。清哑你进宫一趟,去和敏妃说说,请求皇上收回这口谕。让适哥儿和婉儿一起,巧儿和二妹妹留下照顾他们两个。我们才好放心去奉北。”
巧儿道:“我和二姑姑都不去?那怎么行。”
盼弟也说不行,她和巧儿得有个人跟在清哑身边。
最后,大家商议定:盼弟跟清哑去,巧儿留下照顾二小。
沈家也运了粮过来,要利用商业手段赈灾,因此沈寒冰是一定要去奉州的,沈寒秋留在京城,顺便照应幽篁馆这边。
清哑帮婉儿擦干净泪,拜托她帮自己照顾适哥儿。
婉儿这才觉得好些,感觉人生又有了方向。
姨妈托她照顾适哥儿,是不是说明姨妈还是中意自己这个儿媳妇的呢?婉儿决定,不管怎样,自己都要努力。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不能再哭了。
女人哭哭啼啼的,不坚强,她已经落了个“胆小”的名声,可不能再让别人以为她不坚强,那这辈子算彻底完了。
于是,沈怀婉小姑娘迅速收拾起忧伤情怀,打扫打扫晦暗的心房,抖擞精神,要直面困难,奋起做人做事,争取摆脱困境。
刚把这事安排妥当,便接连有人上门来恭贺。
慧怡郡主和王夫人一道来了,感谢巧儿救命之恩。
其实她还有一项任务:要代王瑛探问方制的伤势。
通常人们不肯将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在人前,都死要面子地撑着,其实,适当地表现自己的脆弱和缺陷,更容易让人亲近。
慧怡郡主便是这样,经过慈善中心那场劫难后,和巧儿迅速拉近了关系,这关系在巧儿悲伤时抱住她大哭后,更贴近一分。
她先问候了方制伤势,悄声说是代王瑛问的。
巧儿便回了,说三叔伤势恢复很好,不必挂心。
闲聊间,巧儿有意探问那天后来情形,吴青梅到底有什么心思。慧怡郡主也没隐瞒,将巧儿走后姑娘们被刺客追杀,然后扑向书生怀抱一事说了,听得巧儿目瞪口呆,暗道怪不得呢。
慧怡郡主没在意她的神情,她有话对巧儿倾诉呢。
她三言两语将那事说完,立即转向下一节。
她说起石寒天对她的挟持,“虽然他家犯了事,我心里也没嫌弃他,还在大伯跟前替石家求情,看能不能求皇上网开一面。若能饶恕他家的罪行,便是没了爵位,我也不会退亲背弃他。可是他……居然那样对我……我一番痴心真是可笑……”
她一边说一边哭,哭得梨花带雨。
巧儿没想到看上去骄横不讲理的慧怡郡主有这样真情一面,又是同情又是意外,只好竭力安慰她。
听到后来巧儿觉得不对了:慧怡郡主怎么知道冰魄寒香湖那个地方有陷坑?莫不是她准备的?若是她准备的,是为谁准备的?
巧儿便问慧怡郡主。
慧怡郡主支支吾吾说不清。
巧儿大疑,扑过去挠她,压住她问:“说!你那天躲在假山后面,是不是准备引我过去,准备害我掉湖里的?”
谁知没来得及害巧儿,却用在石寒天身上。
慧怡郡主哑口无言,可怜巴巴地看着巧儿道:“那时候咱们还是仇人……我也没想害你性命,就是要你出个丑……”
巧儿气得叫道:“冰要是碎了,那么冷的水,我要冻死了!你……你怎么能这样做……”
慧怡郡主连连道歉赔不是,说了许多软话。
巧儿气不过,说:“不行!我不能就这样放过你!”
慧怡郡主便问她怎样才能消气。
巧儿也想不好,便道:“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慧怡郡主忙道:“你想,你想!不论你要什么,只要我有,都弄来给你,只求你别气了。其实你会武功,未必会掉下去。”
说起这个,她很羡慕巧儿。
不过,她又不服气,挑巧儿的短说:“会武功是好事,但你平日也太不端庄了!虽然你家经商,可你往后是要嫁严少爷的,他可是要做官的,你往来结交的都是官夫人,举止礼数不到,要被人笑话的。”
巧儿没反驳,撅嘴道:“我哪比得上你,从小就有专门人教。”
慧怡郡主心一软,道:“我来教你。也没什么难的,你又聪明,记住了多留意些就好了。”
巧儿道:“真的?既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