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还能对她使用家法不成!
“妹妹怎么今天来了?”谢吟月直言不讳地问堂妹。
“姐姐天天忙,早该来看姐姐的。只是妹妹笨的很,怕再鲁莽给姐姐添乱,所以就听了姐姐教导,待在家里伺候相公。刚才相公去湖上作画,妹妹便偷空过来看姐姐。再问姐姐可有要妹妹出力的地方,妹妹一定谨遵姐姐指教,再不敢随意行事。”谢吟风也不敢太拐弯,委婉地表明来意。
谢吟月看着她没出声。
锦绣上了茶,和锦屏等人退了出去。
等人都走了,谢吟月才开口。
没有回答谢吟风的问题,却幽幽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妹妹既然选了江明辉,就和他好好过吧。虽然他上次在金缕坊驳了你的颜面,却是情有可原的。况且经此一节后,他已沉下心来努力奋发,将来必有所为。这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你因此事和他生了嫌隙,不但于情不合。且于理不通。——试想一个男子为了富贵和名利,转头就将昔日心上人抛诸脑后,且心安理得毫不愧疚。这样的人如何要得?这方面,江明辉倒有些可取之处,算你有些眼光。你只要一心一意照顾他,天长日久,自会姻缘美满。我言尽于此,妹妹仔细想清楚。”
她对江明辉的近况了如指掌,所以发了这番话。
谢吟风听得满心酸楚翻腾。又不知如何分辨。
便是姐妹,这夫妻之事她也不便对她说。
还有一宗:她也羞于启齿!
她自幼便觉得自己并不比谢吟月差,如何肯将这短处暴露给她?
当下也不多说。委委屈屈地点头受教,坐了一会便借口过母亲那边去,离开了观月楼。
离开后,她自去谢二太太那。却命锦屏去找李红枣。
锦屏没有找到李红枣。
李红枣其实就在织锦坊内。被谢天良找去了。
谢家父子也知道了李红枣的事。因谢吟月另有安排,所以不曾点破为难她。但是,随着郭家生意强势竖起,谢天良忍不住了。
织锦坊后仓库房隔壁的验货厅内,少年和李红枣静静对峙。
李红枣见他目光不善,本能后退。
谢天良步步进逼,将她逼得退无可退,靠到墙壁上。
他探手捏住她的下巴。将她俏脸捏得走了样,恶狠狠道:“小贱人。你敢祸害我妹妹为自己报仇,小爷剥了你的皮!”
李红枣使劲甩头,也挣不开他的钳制。
她便怒视他,眼神倔强,毫不畏惧。
谢天良被这目光惹火了;加上两人脸对脸,他发现这乡下来的村姑其实长得很鲜嫩,别有一番诱人的滋味,盛怒之下要压服她,内心忽然滋生一股邪恶的**来,遂凑上去狠狠咬住那红唇。
李红枣如同天塌地陷,奋力挣扎。
她眼中流出屈辱的泪水。
她力气也蛮大,双手抵住谢天良的肩膀,将脸扭到一旁,喘息道:“大少爷,你敢再动手,我便拗不过你,就死给你看。哼,你心里知道那件事到底怎么回事。我要死了,谢家还想干净?!”
面对谢吟风时她竭力周旋、抵赖;面对谢吟月时她绝对服从,甚至将所有罪责一肩担下;面对谢天良,她却坦诚不讳,还反威胁他。
这就是李红枣!
谢天良咬牙道:“小贱人,你敢威胁小爷!你不是会勾引张福田吗?在小爷跟前装什么正经!”
李红枣怒道:“我勾引张福田,因为我喜欢他!”
言下之意,她讨厌谢天良。
谢天良怒极反笑:“你喜欢张福田?那个蠢材!”
李红枣不为所动。
蠢材也是她的丈夫,她不会背弃自己的丈夫。
所有人都当她是轻浮的女子,可她不是!
她不是!!!
她含泪盯着谢天良,“你再不放手我就咬舌。”
谢天良愤怒之极,道:“你咬!你咬!你咬了老子就对人说你是见事情败露自己自尽的。贱人,你不是要报复郭家吗,怎么做下这件事就不管了?你怕了郭清哑?”
李红枣急忙道:“我怕她?笑话!我刚才还去见了大姑娘,就为了对付她。大少爷要是为了郭家的事来的,就放了我。我不用你逼,我这辈子都跟郭家不共戴天!你要逼急了我,反正我破罐子破摔,别怪我不客气!”
谢天良忽然有些佩服这女子,都这样了,也不见她屈服。
但他也不肯就这么放了她,努力凑近她脸问:“哦,你要怎么对付郭清哑?说给小爷听听。要说得好,小爷一高兴放了你不算,还帮你,要钱要人都随你;要是说不好,哼,看小爷怎么消遣你!”
这一会,他居然贪恋起她的气息来,说话时把鼻子轻嗅,神情颇为陶醉,又盯着她的眼睛不放,似勾引,似压迫,似震慑……
李红枣绷着脸道:“不用,我替大小姐办事。”
谢天良冷冷盯着她不语。
李红枣不想同他纠缠,眼珠一转,对他说了一番话。
谢天良便放了她,“这还不容易!我告诉你……”
也对她说了一番话。
李红枣深吸两口气让自己镇定,又整理衣裳。
谢天良在旁看着她,她也不时和他应答一两句,不知道的,看他们像一对私会的鸳鸯,哪里想到刚才曾生死相搏。
临去时,谢天良对她嘲笑道:“你真会装正经!我才不信你会喜欢张福田那个蠢东西。浑身上下看不出一点好,就为了他你跟郭清哑闹翻?”
李红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并不分辨。
她心里却道:“再蠢,也比你这绣花枕头强!”
一面匆匆走了。
她生恐被人看见,在屋宇间左躲右闪,跟做贼一样。
回到工坊,还不能露出一点行迹,强装无事人一样。
这时她才觉得,城里也不是那么美好。
忽然就怀念在家时水上荡悠悠的小船来。(未完待续。。)
第152章 断(二更求粉红)
李红枣离开时,谢天良望着她背影恨恨道:“小贱人!”
他安排了工坊的事,就回到自己院子。
少时,谢吟风来看他。
姐弟两个说了会话,谢天良就把李红枣的话告诉了姐姐。
谢吟风听后想了会,道:“你让她去做,你别出头。”
谢天良道:“那是当然。我去找她就为这个。”
因问谢吟风,“姐夫这阵子还好?”
谢吟风含糊道:“还好,天天埋头琢磨画稿、编竹丝画,手艺越来越精了。他编出来的东西,价格都要贵些,别人学不来的。”
谢天良听了高兴,说他哪天过去看看。
谢吟风没有接这话茬,坐了一会就走了。
这天晚上,江明辉回了田湖西街宅子。
谢吟风待他一如往常,江明辉也没怎样。
正是八月下旬,天上一弯明月。
晚饭后,谢吟风在院中弹琴。
锦屏燃了玉香炉,袅袅轻烟散出,然后站在一旁。
江明辉在书房读书,听见那幽怨的琴声,心情更低沉。
他想起清哑弹的琴音。
他虽不太懂音律,然听了清哑弹的琴,内心烦虑涤荡一空,说不出的安宁平和。而谢吟风弹的琴曲,要么充满缠绵,初听还能动情;这会子又满是哀怨,他正心中不好受,听了这琴音更加苦闷悲伤,一腔郁结无处抒发。哪里还有心思去安慰她!
谢吟风始终不见他出来,越发孤单。
除了锦屏,就剩天上一弯明月冷冷地照着她。
寒露透衣而入。凉入心底。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别人思念心上人,是因为远离。
她与他近在咫尺,却唤不来他。
这怎不叫她愈加幽怨?
想起白日那两个孩子的话,她恨极了郭清哑。
恨意一起,心情紊乱。再不能静心操琴,指下全无章法,就听“蹦”一声琴弦断了。伴着一声低呼。
原来是伤了手指。
锦屏急忙上前查看,又喊锦扇等人拿药来包扎。
乱哄哄的忙了一通,江明辉始终不见出来。
锦屏吩咐锦扇照顾姑娘,她自己气呼呼地往书房来找。
进门先闻见一股酒气。
定睛一看。江明辉醉伏在桌案上。旁边放着一坛开封的女儿红。
他竟然就这么牛饮,也不用菜肴相佐!
锦屏气得无可奈何,还要替他收拾。
谢吟风听说江明辉醉了,半响无言,神情呆呆的。
锦屏知她心思,将小丫头们都打发下去后,低声劝道:“姑娘别气着自己,这又不是头一回了。咱们不是说好要慢慢来么。姑爷是重情的人。对姑娘一向尊重,总有被姑娘感动的一天。就是那两个小孩子的话。我看也大半是胡说,姑娘别信他。”
谢吟风闻言抬头,对她道:“明天你叫两个人在郭家附近等着,看那两个孩子是不是郭家的。”
锦屏点头道:“这还用说,奴婢早就查明了,确实是郭家的。那他们的话也不可信,毕竟年纪小。姑娘别想这事了,且歇去吧。”
一面伺候谢吟风睡下了。
搅得江谢二人不得安宁的郭勤此时睡得可香了。
还有郭俭也是,笑眯眯的嘴角流着哈喇子,肥嘟嘟藕节似的一条小腿搭在哥哥肚子上,睡得呼天呼地,皆因这两日玩得太开心了。
第二天,他们便随郭守业和吴氏回乡去了。
郭大贵等人则留在城里。
郭家大院又在修整。因院内人来人往,太过嘈杂,所以郭大全命人将宅子外也砌了道围墙,将宅子和工坊彻底隔开,省得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郭家;又在后院起一路正房和两路厢房,让清哑和两个老的搬去后院住。郭守业两口子住上房东,清哑住在上房西。
如此一来,清哑所处环境就更安静了。
中秋节的时候,郭家杀了一头猪,给织工们开荤。
大院内欢声笑语,男男女女都喜气洋洋。
男人们觉得特别有劲,虽然看不见那些女织工,然隔着墙,耳朵里听着她们清脆的笑声和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那心里也十分满足,比平日在家过日子生动多了,每一天每一天都充满无名的期待。
酬劳高,气氛好,大家的干劲自不必说。
原本手生的经过这些日子锻炼,也成熟手了。
四百织工,每日稳定有六百匹棉布,一月量产接近两万匹。郭家根据这稳定的数据与各家履行合约,十分稳当。
郭守业心下算计,等再稳定些,再逐步扩招人手。
清哑见一切都按计划持续发展,十分开心充实。
有时候,她也会跟嫂子去西坊走走、看看。
每当她去了,都被小女娃们围住,叽叽喳喳说不完的话。
她总是面含微笑,静静听着。
听到些织布心得体会,她回去思索改进,很是收效。
闲谈说笑间,盼弟透露:陈水芹定亲了。
男方住乌油镇那边,家里好大一份家私,人长得也好。
“水芹如今拼命做,攒钱置嫁妆呢!”
众女听了轰然大笑起来。
陈水芹羞红了脸,低下头不敢看人。
盼弟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娘那么喜欢,逢人就说,你倒难为情起来。迟早还不是要嫁的。”
众人听了又笑。
陈水芹越发把头都低到胸口去了。
清哑见她虽害羞神情还算喜欢,可见对这门亲事还满意,也代她高兴。她知道她喜欢三哥郭大贵,常借口找她接近三哥。可是三哥对她不在意,爹娘又不看好这门亲,她也帮不上她。如今她有了好归宿,她自然松了一口气。
十一月半的一个晚上,清哑熬得有些晚,阮氏从外走进来。
巧儿一直跟着清哑,她是来看她们姑侄两个的。
清哑的房间如今可不比当初了,不仅床、箱柜桌椅等家具精致许多,帐幔帘栊雅致宜人,摆设也不一般:严未央来的时候送了许多礼品,沈家也带了许多上好的瓷器玉器来,她自然不缺东西摆。
清哑听二嫂说还要去西坊查夜,便站了起来,道:“我也去瞧瞧。”
阮氏没有劝她不去,只叫细妹帮她加件斗篷,说外面风大。
清哑做事一般都有道理,不会随便赶热闹。
当下,细妹留下来照看巧儿,她姑嫂两个便提了灯笼往前面去了。
冬夜寒风凛冽,西坊内却一片火热。
正是交班的时候,媳妇姑娘们穿插进出,说笑不绝。(未完待续。。)
第153章 死亡(二合一章求订阅粉红)
阮氏和几个管事媳妇各坊间门口站一个,监督察看。
乱了一阵,交班完毕,才好了。
大家坐下,继续织布,就听得织机嘎达嘎达响,说话声也没了。
清哑便走过去,一条条走道穿梭,两边察看众人。
走到一台织机前,定睛一看,织工是陈水芹。
她不禁停住脚步。
她记得盼弟早上说,她和水芹该上半夜的班。
陈水芹见她看着她,有些不自然地笑道:“我帮冬儿织一班,她晚上肚子难受,躺着起不来。”
清哑没出声,继续看着她。
陈水芹不知她为什么这样看她,又强笑道:“我还撑得住。”
旁边有个媳妇打趣道:“就撑不住也要撑,多织些攒钱买嫁妆嘛!”
众人闻言都笑,又不敢大笑,毕竟在上工的时候。
清哑目光来回扫了一圈,对水芹道:“我有个东西要送你,明早你来找我。”
水芹忙道:“嗳,明早我就去。”
旁人都羡慕地看着她,羡慕她和少东是好朋友。
水芹却不见欢喜,心头惴惴。
清哑出去后,对阮氏说了一番话。
阮氏目光一凝。
这晚,她就一直站在陈水芹所在的坊间门口。
陈水芹察觉后,面色苍白如纸,手脚僵硬,那布就织得不均匀了,和平常根本不能比。
次日清晨,她交过班后。阮氏对她笑道:“小妹叫你去吃早饭。”
陈水芹觉得眼前一黑。
其他织工还只管用羡慕的目光看她,觉得她太受少东家青睐了。
清哑卧房外间,陈水芹木然坐在椅内。
清哑坐在她对面。默默地望着她。
“谁让你做的?”终于她问。
陈水芹没有回答,却低声哭了起来。
清哑任由她哭,也不劝解。
不知过了多久,她道:“你走吧。”
陈水芹抬起泪脸,惊愕地望着安静的少女。
好一会,她忽然起身,“扑通”跪下了。
“清哑。我……我不是成心的!我……”
她惶恐解释不清。
再说要如何解释呢?
她给冬儿下药,让她闹肚子,然后趁机说帮她代班。这样两班交接的时候。她就不用出去了。然后,她利用早准备好的工具撬开织机下封闭的木板,偷看里面结构。
谁想今晚阮氏和清哑一同来了,织工们很积极。后一班很快就进了坊间。仓促间她只拔了三颗钉子,加上做贼格外心慌意乱,根本没来得及看清里面构造。
清哑心地纯净,感觉十分敏锐。
她本就觉得陈水芹帮冬儿带班有些蹊跷,须知坊子有规定:生病了可以告假,不用找人代班,不然任谁整晚织布,便是铁打的也撑不下来。再有。那陈水芹见了她神情极不自然,她就疑惑了。再对机器下面一看。哪有不明白的,没当场搜查闹开,算给她面子了。
但是,也仅限于此。
她绝不会心软留下陈水芹的。
这世道,太无情了!
李红枣如此,江家人如此,陈水芹也如此,叫她如何相信人?
陈水芹哭着求道:“清哑,你放过我这一回。我……再不敢了!清哑,看在咱俩个好的份上,你饶过我吧!我做牛做马报答你。”
清哑摇头,道:“你走吧。”
想想又补充道:“我不会对人说的。”
说出来,陈水芹这一生就完了。
恐怕还会影响到她的亲事。
不对,恐怕她就是受定亲的那户人家指使!
这门亲事来得实在蹊跷:男方条件优厚,却跑这么远找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姑娘;陈水芹又无特长,长得也不是特别出色;双方又没见过,也不是亲戚,这是为什么?
想毕,叫她走的念头更加坚决了。
陈水芹面上就现出绝望的神情。
待要再求,就听细妹在外叫道:“姑娘,老东家还在前面等你呢。”跟着走了进来。她如今是时刻寸步不离地跟着清哑。刚才清哑叫她出去,她在外等了半天,又听见里面哭声,到底不放心,还是进来了。
清哑就站了起来,望着陈水芹。
她有些疑惑,都这样了她还想留下,到底凭什么?
细妹进来了,陈水芹无法再求,只好站起来,木然走出去。
清哑也走了出去,发现吴氏也等在外面。
她笑着招呼陈水芹:“水芹走了!”
像不知道这回事一样。
陈水芹蚊子哼哼似的应了一声,匆匆擦了一把泪,走了。
清哑就和吴氏来到前面,郭守业和郭大全等在厅堂。
他父子母女商议一番后,阮氏便去西坊公布一条消息:陈水芹快要成亲了,不好再留在工坊做事,要回家置嫁妆待嫁。
众女全无怀疑,纷纷向陈水芹恭贺。
有人还打趣她,说大家好歹在一起几个月,成亲时她们都要去送礼的,要讨杯喜酒喝。
陈水芹强笑着应了,结了工钱后离开郭家大院。
这是清哑第一次插手管西坊的人事。
她听说和江明辉退亲事件中有李红枣的影子,自然是当初遗留的祸患,她心里便不打算严惩陈水芹。做事留一线,她做到问心无愧,别人怎么样,由得他去。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郭守业父子都认同了她的处理,没有驳回。
跟着,郭家第二天又发布一条规定:两班交接时,必须检查机器。确定无误才能接手,以便出事后好明确责任。
这规定一出,有些人心头隐隐猜测。只没有依据,不好乱说。
然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