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鉴定师-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样的变化,赵卓一下子便联想起了孟虹等人所经历的事情,莫非这酒盏也是从那年轻人手里买来的不成?

    就在这时,侯云似也发现了酒盏的变化,他使劲的揉了揉眼睛,似乎没料到明明象真品的柴窑酒盏怎么一下子变了个样,这明显的乃是一件现代赝品uBii'!

    评委们也都纷纷私语着,都摇了摇头,直以为刚才都是看走了眼,并没有多想,毕竟,这柴窑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因为这件瓷器可能是柴窑而产生了眼力上的误差也极有可能,不过一镇定下来,便看到了瓷器的漏洞。

    柴窑的色为青如天,即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感,虽然这句古人的评语对现代人而言太过虚幻,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柴窑器的釉色相当温润古朴,而且其工艺水平比起越窑和邢窑还要高。

    然而,这对酒盏在釉色上却显然达不到柴窑的程度,甚至于老道的鉴定师很明显便可以看出这釉色是现代工艺制威。

    转眼间,灵光又消失了一颗,酒盏的破绽便越加的明显,侯云显然大受打击,一时间都懵住了,嘴巴张了张,硬是没有说出句话来,不待评委鉴定,他便转身下了台,脚步踉跄的朝着专用通道走去。

    赵卓连忙站起身来,一边跑上台去将酒盏拿起,一边朝评委说道:”我去将东西送给侯老。”

    评委们当然不会反对,任由着赵卓追上去,而赵卓一拿到酒盏,便伸出手指点在了酒盏尚存的灵光之上。

    一道画面从脑海中闪现了出来,这是一个地下广场,灯光显得有些昏暗,周围有着不小摊位,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玩,人来人往,在这个摊位上,一个帽子压得低低的长发青年正拿着酒盏看着,那指头上豁然有着一枚翡翠指环。

    画面一闪而过,虽然依然没有看清楚青年的面孔,但是赵卓却是暗吃了一惊,只因为那地下广场实在再熟悉不过,那里就是白城鬼市!

    而且,那酒盏的确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是一件赝品。

    赵卓不待犹豫,伸出手指点在酒盏的最后一枚灵光之上,场面再次显现出来,却是和之前接触元青花时的场面颇有些相似,戴着翡翠指环的手在酒盏上抚摩着,碧绿的翡翠散发着妖异的光芒,而这时,赵卓也终于看清楚青年的脸庞。

    这青年不过20来岁,相貌普普通通,的确没有任何让人在意的地方,不过,他整个人显得十分的邪气,一双手抚摩着酒盏,嘴角勾出几分戏谑的笑容,好似在嘲笑着即将上当的人们一般。

    没过多久,青年收回了双手,而这酒盏上豁然散发出了十枚灵光,灵光闪烁,极大的影响了普通人的视觉,足已误认为这赝品便是货真价实的真品,再加上盏底的“柴”字,自然也就会联想起柴窑来了。

第七十五章 唐青花

    赵卓也通过这酒盏的变化,确定这个长发青年的确拥有着让古玩充满灵光的异能。碰到这样的贩假者,也难怪象侯云这样的老江湖都要打限了。

    从酒盏上得完消息,赶上侯云之后,酒盏上的灵光也已经消失一空。

    侯云正坐在休息室的座椅上,大受打击,脸色显得阴沉沉的,一见到赵卓捧着酒盏赶上来,便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声,一脸颓废的道:

    “小赵啊,老哥我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亏啊,这一次,可真是让这脸丢大了。”

    赵卓一边将酒盏放在桌上,一边安慰道:

    “侯老言重了,做古玩这行谁都有打眼的时候嘛。”

    侯云苦笑了一声,瞄了眼酒盏,摇头叹道:“的确谁都有打眼的时候,不过把如此假的赝品看成是柴窑之物,就算是入门几年的人也不会犯这个错误啊。”

    说罢,他有气无力的摆摆手道:“小赵,你回去参加比赛吧,不用在这里陪我了。”

    赵卓也知道侯云的脾气,遇到这种事定然也不喜欢有人看热闹,还是让他独处比较好一些,而且他也已经从酒盏上得到了有用的信息,看来今天晚上必须前往鬼市走一趟,看能不能碰上这个家伙。

    赵卓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正义,所以纵然有着异能也没把自己当威个救世主,不过,象这种拿着异能到处生事,利用赝品骗人的人,比起那些造假的普通人更加可恨,所以赵卓怎么也得把这人给揪出来。

    等到他回到赛场的时候,童其州刚刚走上台去,一见到赵卓回来,纪小帆便小声说道:

    “赵大哥,你看,又是一件钧窑的花釉瓷。”

    赵卓朝着台上望去,童其州的藏品果然是一件花釉瓷器。

    在唐代的瓷器中,钧窑所产自勺花釉是独树一帜的,本来唐代的瓷器是分为两大流派,即南青北白,不过,在唐代的钧窑成功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之后,便发明了花釉彩斑技法,使得陶装饰逐渐象多彩化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也使得钧窑在北宋时期成为了中华五大名瓷之一。

    这一件花釉瓷瓶造型丰满庄重,同时也是施的两层釉,在底层施展着色彩较深的红釉,又在表面上施了一层透明釉,两种色彩相互对比之下,显得颇有美感。

    只不过,这一件器物在形制、工艺上并没有办法和童冬阳那一件虎斑釉火炉相比,最终估价也仅为800万。

    参赛者们陆续的上台,赵卓和纪小帆依1日关心着挖掘现场的情况,现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分为了两批,一批清理地窖并且将地窖里的东西全部运送到地上,一批则在地上对于储存的东西进行详细的检查、登记造册等等,从现场照片来,每个人都十分忙碌,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线索。

    参赛者们陆续登场,各种唐五代时期的瓷器精品也都陆续出场,一次次引发众人的唏嘘之声。

    唐朝和五代时期瓷业的空前发展,尤其是追求瓷器类玉的效果,使得匠师们对于制瓷的技术也精益求精,市场上年年都会出现不少庸五代时期的精品之作。

    而且,比起六朝时期和原始青瓷时期,窑口也变得更加的成熟,在数量上也有了大规模的增加。

    不过,瓷器的藏品虽多,但是在价格上仍然没有超过,甚至说逼近虎斑釉火炉的,就连上九百万的都没有一件,童冬阳此次可谓是遥遥领先。

    一个小时之后,方右铭上场了,方右铭此次所抱着的箱子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虽然看不见里面是什么东西,但是显然不是什么罐子瓶子之物,不过看他神情镇定自若的样子,便知道拿出来的一定是件好东西。

    待到他将箱子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小心翼翼的亮出来时,场中的人豁地吃了一惊。

    纪小帆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唐青花!”

    赵卓也微微眯了下眼,看了这么多,总算又见到了一件惊艳的物品。

    在所有的瓷器种类中,动辄几万甚至上千万的拍卖价,唯有青花瓷莫属。

    青花瓷是中华瓷器中相当独特的一个门类,它是以氧化钻为原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绘图案,再用透明釉覆盖,经过高温烧制而威的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蓝彩,千年如新,一直是历代瓷器收藏家首选的珍品。

    我国的青花瓷器创烧于唐朝,成熟于元朝,辉煌于明清两代,而从元朝开始,青花瓷便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销往中东欧亚等地区和国家。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潜力,比如一件普通的康熙青花瓷器,几年前仅花五千就能买到,但是三年之后却能够升到十万之价,正是这其中的利润让人对于青花瓷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其实,不止是现代人对于青花瓷如此痴迷,就连古人也是如此。

    据说在明朝正统年间,皇帝设宴招待外国使者,100多桌酒席的餐具全都用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使这些外国人惊叹不已,有些使节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宽大的礼服口袋。宴席结束后,清点餐具,被“拿”

    走的青花瓷竟然有580件之多,足见青花瓷的魅力已经到了让人爱不释手的地步。

    所以,如今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往往为拥有一件青花瓷而不惜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竞投。

    比起明清时代数量众多,如今价格独占熬头的青花瓷而言,唐代和宋代的青花瓷在价格上也可谓是毫不逊色,然而,唐代青花瓷的数量十分稀少,如今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手里的完整器总存量不超过50件,其稀少和珍贵的程度更是其它朝代的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眼前这一件唐青花,乃是山河如意枕。瓷枕在唐朝时期十分盛行,本来刚开始是用于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

    这件瓷枕上用青花勾勒出了一片大好山河的景象,笔法细腻流畅,又带着一种气势磅礴的气势,二者合二为一,又配合得恰倒好处,让入不由啧啧惊奇。

    瓷枕的造型也颇为独特,高有20来厘米,宽也近20厘米,青花发色绽兰优雅,保存得也颇为完整。

    纪小帆啧啧称奇完后,便不由叹道:“方右铭白勺手腕真够可以的,存量如此少的唐青花都能够弄到手。”

    赵卓淡淡一笑,并未多说什么,方家既然黑白两道通吃,手段自然高明,能弄到唐青花也并无不可能,只是不知道又是从哪座墓里挖出来的。

    罕见的唐青花面世,顿时让评委也都震惊不已,纷纷走上台来,对这件瓷枕进行鉴定,其认真程度丝毫不压于刚才那件虎斑釉火炉。

    好一阵子之后,评委们才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一直认为是唐朝越窑的精品之作,最终估价为1100万。

    又一件1100万的瓷器诞生,全场顿时沸腾不已,方右铭嘴角也勾出一抹笑意来。

    参赛者继续上台,两件一千一百万的瓷器可谓是各领风骚,尔后上台的瓷器中也终于出现了超过九百多万的瓷器,这便是来自陈才远所展出的邢窑精品瓷瓶。

    由于唐人尚玉,所以一直以来,都以类玉的越窑青瓷被定为唐代瓷器的最上品,而邢窑的白瓷则显得更逊色一些。

    不过,陈才远所展出的这件瓷罐乃是制作难度颇高的葫芦瓶,而且葫芦瓶在唐朝并不多见,葫芦瓶的外面还绘制着颇为不俗的侍女图,而这几样都完全符合了高价瓷器的标准。

    瓷器的价格,按器型来分,厅室的陈设器是最贵的,葫芦瓶便属于其中一种,按照制作难易分,成功率低的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价格就高,按照色彩来分,青花斗彩最贵,青花粉彩次之,按照纹饰来分,人物画尤以侍女画贵重,动物次之,花鸟再次之。所以这样来一组合,这件葫芦瓶获得九百多万的高价也就理所当然了。

    陈才远下台后没过多久,便终于轮到了赵卓上台,赵卓的名字一喊出来,全场本来沸腾的声音立刻就减了下去,一时间场内可谓是鸦雀无声,无论是童费宇、童其州、方右铭或者是任何一个老收藏家,实力非凡的鉴定师,出场都未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似乎赵卓的名字一出来,便能够立刻将众人震住一般,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个相貌平平的年轻人身上。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赵卓三场下来的藏品总价值虽然远不及位列第一的童冬阳,不过他每次一出场,所拿出来的东西总会让人大吃一惊,第一场的仿珐琅彩瓷器,就连评委们也差点糊弄过去,认为可能是古月轩真品。

    第二场的阳羡青瓷粗看上去也是普通得不能太普通,可能扔在个角落里都没人会发现,然而谁知道却是极为罕见的阳羡青瓷。

    第三场拿上来的青瓷莲花尊,让人真假难辨,更是引起了评委之间的冲突,所以说,大家都在想着,究竟他第四场所拿出来的又是件什么东西?

第七十六章 千峰翠色

    赵卓将木箱子慢慢打开来,众人便见到了一件青碧色的小罐。

    罐子不过十几厘米,器身刻划着莲瓣纹,罐盖为圆钮型,通体釉色青青碧绿,晶莹润泽。

    一见到这罐子,普通观众顿时便是一脸失望起来,本以为赵卓又要弄出一件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品来,但是这罐子造型并不惊艳,在莲瓣纹流行的年代,这样的罐子可能随处都能找到,只是因为其器型中透着几分尊贵感,所以可能价格上稍高一点罢了。

    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出有任何让人狐疑的地方,所以观众们都窃窃私语着,不少人已经给这个小罐子下了定论,价格到顶也就四五百万罢了。

    在如今已经有两件达到1100万高价瓷器的赛场上,四五百万只能算得上是中等货色了。

    不过,有一部分人却又心头起了疑惑,赵卓这连着三场所拿出来的东西都不是普通玩意,总会让人看走眼,那这一次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联想起上一场阳羡青瓷出现,大家还不是以为只是一件平凡无奇的东西罢了,谁知道一上手才知道那胎竟然是紫砂。

    于是,这疑惑便象个涟漪一样渐渐的少数人心头扩散,逐渐影响到了会场里大部分人,待到众人这仔细一看,很快便有人发现了一些蹊跷的地方。

    邢瓷类银,越窑类玉,因为似玉文化的影响,越窑青瓷的青色都呈现出碧玉般的质地来,为了达到类玉的色彩,越窑的瓷器颜色也在一直的改进着,最开始为糖黄色,后来才渐渐向绿色过渡,形成了青中带绿的茶青之色。

    有着茶青色的青瓷便在越窑中堪称上品,然而,这个小罐罩所呈现出来的绿色,竟然比茶青色更绿几分。

    这种绿荡荡漾漾,宛如倒映在湖水中的山林之色一般,绿得似乎要挤出水来。

    众所周知,水头越足的玉器价格也就越高,而这瓷器若是有了类似水头的感觉,那便几乎和玉相提并论了。

    评委们也不由得被这片绿釉之色所吸引,纷纷站了起来,其中一个一拿起这小罐脸上便立刻呈现出一丝异样,只因为这胎体出乎预料的薄。

    唐朝以前的青瓷一般都是胎厚釉薄,釉色青黄不一,光感很差,到了唐朝后,越窑选料很精,胎体也渐薄,并且加厚釉层,所以才使得威品瓷器在观感上葱翠莹澈。

    不过,这种薄胎体也只是相对于厚胎而言,然而这一个小罐的胎质却比普通越瓷还要薄上一层,但是仔细一分辨,这胎质又细腻致密,绝不象是一件赝品。

    几个评委分辨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个资历较老的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般,握着瓷器的手都猛地颤抖了一下,然后使劲揉了探眼睛,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阵,最后吐出了三个字:

    “秘色瓷!”

    这三个字一出,前排的参赛者几乎是一下子弹起了一大片,全都按捺不住了,尤其是一些老收藏家,眼睛更是瞪得浑圆浑圆的。

    唐朝青瓷,越窑代表着最高的工艺水准,其中类玉的青瓷为最上品,但是,在这最上品之上还有着另一种瓷器的存在,那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秘色瓷被誉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有着千峰翠色的美誉,更代表着唐五代十国时期瓷器的最高水平,其存世量不超过三十枚。

    而且,由于其极高难度的外表雕饰工艺和严格的釉面退火技术,使得秘色瓷成品率既低、加工时间又长,虽成为世上最为稀少珍贵的宫廷专门御用品,并严格规定:臣子和庶民皆不可用!

    秘色瓷的产生,也正代表着官窑雏形的兴起,一件秘色瓷足已价值连城。

    评委一经鉴定为秘色瓷,这个小罐子顿时从乌鸡变成了凤凰,就连刚才器身上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莲瓣纹也变得非比寻常了一般。

    童冬阳等人都不由愣了愣,没料到赵卓居然还能淘到这样的稀罕宝贝来。

    在评委们啧啧称奇的赞赏声中,开始了漫长的评估过程,几乎耗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评委们才得出一致意见,这件小罐为秘色瓷真品,估价为1300万。

    赵卓微微一笑,这样一来,便直接将童冬阳拉上的差距减少了两百万了。

    全场顿时沸腾无比,场中不乏传出尖叫惊嘘之声,对观众而言,虽然秘色瓷并非是自己的,但是却全然当成自己是发现者一般,兴奋不已。

    秘色瓷一现,第四场的比赛已然没了悬念,无论从工艺、釉色还是价值上来看,秘色瓷都代表着唐五代时期的最高水准,其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更何况,它的存世量可谓稀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超过汝窑之器。

    第四场结束之后,赵卓和纪小帆驱车赶往了西平村1日址,在半路上,纪小帆则将比赛中的事情告诉给了纪渊等人。

    一到了发掘现场,纪渊等人便纷纷迎了上来,除了纪渊、崔世烟和景瑶外,还有博物馆里几位老鉴定师。

    纪渊也忍不住急迫的道:“小卓,快把那秘色瓷器拿来瞧一瞧。”

    待到将秘色小罐拿出来,纪渊拿到手上,只见这瓷罐上的翠色果如千峰之上的松翠一般,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众人也都是鉴定瓷器的行家,在其他博物馆里也算是见过这秘色瓷,但是任何一件新秘色瓷的出现都足以让众人再次震撼。

    大家凑着头看着,不时发出啧啧惊艳之声来,纪渊不由赞道:“小卓你这关子卖得可够大的,我要是知道有件秘色瓷在我宅子里呆了这么久,还真会忍不住偷偷打开来看昵。”

    众人便都哈哈笑了起来,崔世烟脸上的笑意则更浓一些,因为比起纪渊等人来,他更知道赵卓手里还有着另一样杀手锏。

    纪渊笑罢,清了清嗓子道:“小卓,这秘色瓷是你的吗?”

    赵卓摇摇头道:“这倒不是,不过这件瓷器的处理权现在我的手上,因为这瓷器的主人也需要钱,所以大概是要进行拍卖的。’

    纪渊顿时大喜道:“小卓啊,你看要不然这样,这件瓷器拍卖的时候你通知我一声,咱们馆若是能够有这样一件秘色瓷,那可是件大喜事啊。“老鉴定师们连连点头,赵卓答应道:“纪爷爷放心,等拍卖的时候我会第一个通知你。”

    景瑶当然知道纪渊是打的什么主意,便问道:“不过若是定向拍卖给博物馆的话,这价格方面可就会少很多了,不知道你那个买家会不会有意见?”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