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百二十六。升官。() 
帝都也在热切的盼望着李儒晋回来,无论是李儒晋的家里,内阁,军部、还是研究院,甚至是皇帝,帝国的皇帝更是没有少念叨李儒晋,这小子在沪海不回来拉?

    李儒晋回到帝都在家里只呆了一天就被内阁拖走了,内阁有太多的疑问等着李儒晋去回答,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咨询李儒晋。特别是关于宝山钢铁厂的,内阁成员可是憋了好久。

    虽然内阁一直都有关于钢铁厂建设的报告,但没有李儒晋亲自诉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好像没有底。结果李儒晋在内阁当了一天的说书人,把宝山钢铁厂的建设从头到尾说了个通透。

    第二天内阁也没有放过李儒晋,宝山钢铁厂的成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在帝国的其他地方建设大型的国有企业。并做出了相对应的策划,但没有让李儒晋看过,他们依然觉得心里没有底。

    不知不觉中,李儒晋已经成了帝国做出重大决定时的主心骨了。

    对于内阁的要求,李儒晋是欣然接受,正好趁这个机会把他对帝国的工业布局说一下。帝国的策划没有出乎李儒晋的预料,依然是以帝都为中心,将好几家大型企业布置在帝都的周围城市。

    仅兰州一个城市,帝国就布置了两家大型国企。而其他地方,只有在城都布置了一家钢铁企业,别的地方就不再考虑范围之内了。

    李儒晋看着帝国内阁策划出来的方案,无奈的笑了笑,虽然心中不予置否,但表面不能露出来。李儒晋耐着性子把把集中与分散的优点和缺点都说了一遍,并把以前他在改革计划书中提到的工业布局拿出来。

    内阁的人有点面红耳赤,这个脸打的有点措手不及呀,人家早就在几年前已经做出了工业布局,而他们依然抱着老想法,做出了一份可笑的策划来,这个脸丢的。

    最后,还是李儒晋把内阁的这个脸面给找了回来,而内阁做的那份策划也随之报废,一切以李儒晋的策划为主。李儒晋也不假掩藏,把自己的计划给说了出来。

    从战略角度,从经济发展角度,把自己的这个策划的出发点和目的以及企业建成后对地方经济所起到的作用讲了个透彻,这个时候内阁成员才发现,自己与李儒晋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的差距,不敢说是天壤之别,但也差不多了。

    李儒晋讲完之后,大长老拍着桌子做出决定,李儒晋即刻辞去宝山钢铁厂的总指挥职务,内阁筹建新的部门,李儒晋将担任新部门的负责人。

    新的部门经过内阁商讨决定定名为‘大文帝国国有企业筹备发展中心’负责统筹大文帝国所有国有企业的筹备、选址、建设等一系列相关事物。

    做为总负责人的李儒晋,官拜正三品,也就是省委书记那一级,由于李儒晋是属于帝都内阁官员,这个官职比地方官员要高半级。

    古有连升三级,而李儒晋这是一步登天,正三品,可以说已经是帝国的高级官员了,再加上李儒晋是统筹中心的总负责人,这个手中的权力,可是大的出奇啊!

    内阁不但对李儒晋委以重任,在资金方面更是没有吝啬,大笔一挥,整整200亿的资金,归于统筹中心名下。200亿啊!这么一笔的海量资金。

    由于这一年多的时间,李儒晋基本上都是在沪海,对帝都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内阁的大长老向李儒晋说了这一年来帝国的发展情况。

    自洪灾之后,大文帝国的经济就陷入了虚弱之中,帝国上下倒闭、破产的企业达到了近500家之多,可谓是哀鸿遍野。那一年帝国的财政收入只有可怜的2000多亿。

    而战争和救灾把帝国的这点资金花的一干二净,帝国的财政可谓是捉襟见肘,眼见就要到破产的边缘了,后来是李儒晋从非洲带来了200吨的黄金,解了大文帝国的燃眉之急。

    在孙大海担任了掠夺非洲的主帅,孙大海可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的将军,对非洲的掠夺要比李儒晋残忍的多了,也就是这份残忍,挽救了大文帝国的财政危机。

    一年之内从非洲残忍的掠夺了近千吨的黄金,这近千吨的黄金为大文帝国的经济带来了足够的资金,帝国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原本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破产的企业在资金的注入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再加上大文帝国这一年多来年风调雨顺,农业改革实施顺利,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粮食和农作物都获得了大丰收,为大文帝国的农业税提供了足够的税源。

    这一年大文帝国的财政收入就接近4000亿,其中有2000亿就是来自于农村。大文帝国的经济也有原先的虚弱状态迅速的向健康状态好转。

    这样一来大文帝国就有了较为充沛的资金,能够支撑起大型国有企业的建设了。而宝山钢铁厂的成功,让大文帝国见识到大型企业的能力,帝国也有意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所以对李儒晋的提议是一拍即合,当场做出决定,成立“大文帝国国有企业筹备发展中心”李儒晋也毫无疑义的被委任为负责人。

    对于这个委任,李儒晋是想拒绝的,但却换来了大长老的一顿斥责李儒晋只有硬着头皮,接了官职,走马上任了。李儒晋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当官。但大长老的强压和期盼,李儒晋又拒绝不了。

    由于部门是新建部门,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大长老自己就担任了部门的副职,协助李儒晋帮这个部门组建起来。

    大长老深知李儒晋的性格,这家伙如果要做的事情是他感兴趣的,这小子会全身心的投入,孜孜不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宝山钢铁厂。

    如果这件事这小子不乐意做,他会想方设法的躲懒、磨闲工,这个可以在李儒晋担任内阁顾问后看出,整天到处躲,最后都躲到沪海去了。所以还需要大长老在后面拿个鞭子,不停的督促他才行。

    内阁的事还没忙完,军部又来找他了,李儒晋犹如火烧眉毛一般离开了内阁,内阁的文山会海,没完没了的会议对李儒晋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致命的折磨。

三百二十七。发动机的惊喜。() 
到了军部,依旧是大帅坐镇,李儒晋对大帅讲了一些他在沪海的趣事,也对大帅对他的帮助表示了感谢,说完之后,大帅拿出一份报告交给了李儒晋。

    李儒晋一看报告的封面就被惊喜了一下,封面上很清楚的写着“大马力发动机测试、定型报告”,李儒晋满怀欣喜的打开了报告,开始查看里面的内容。

    报告做的很详细,不但有大数据,如发动机的马力,转速,百公里油耗,气缸数量,总排气量等,还有大量详实的其他数据,如主要零件配合间隙,零件磨损极限、主要螺栓拧紧力矩等相关数据。

    仅从这一份抱告就可以看出,发动机研发小组的工作人员是何等用心,何等仔细。这些数据要通过多少次的实验才能获得啊!从这些数据就可以想象出,研发小组在得到新材料后是如何不眠不休的工作。

    要知道,新材料到研究所不过才几个月的时间,能够得出这么详实的数据,研发小组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别的人或许不清楚有的时候为了获得一组正确,有效,完整的数据,工作人员要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看守在机器的傍边,随时观察,随时主意。枯燥、无味,而且不能分神,对参与测试人员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种经历李儒晋是有过的,前世为了检验枪械零件的磨损极限,他就这样和同事守在机器的边上,一组测试完成,再测试另外一组,整整测试了数十组,才获得一个,正确、有效、完整的数据。

    后面还有整个研发过程,失败案例的分析,解决的方法。

    整整数十张的报告,李儒晋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整份报告全部为手写,正楷,蝇头小字,写的是板板整整,样图也画是一丝不苟,各项数据全部记录在上。

    李儒晋无声的把报告合了起来,心里已经为发动机研发小组点了一百个赞!这才是做学问,搞研究的人,整份报告过程严谨,数据详实,结论正确无误。没有夸大其词,没有水分注入,是一份完全可信的报告。

    李儒晋闭上眼睛,把各项主要数据从脑海里过一遍,以便对这款发动机做出评价。五分钟后,李儒晋在心里已经对这款发动机打了一个“勾”这款发动机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想。

    最大马力已经达到了580马力,这已经超出了李儒晋的预料,在他的估算中,能达到500马力就很不错了,这是一个惊喜。百公里油耗,嗯,李儒晋看到给出的数据,有点尴尬,250,这个数据真的让人有点尴尬。但和李儒晋的预料差不多。

    发动机总质量,1。3吨,这个数据也超出了李儒晋的预料,他的估计是应该超过2吨的,这也是一个惊喜,发动机体积,4。2立方米,也大大超出李儒晋的预料,他的预期数值应该在5。0…5。5这个范围。

    发动机是马力变大了,但发动机的质量和体积都变小了,在李儒晋看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要知道一款马力大,质量轻,体积小的发动机对一辆坦克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马力大,这个就不用说了,体积小,发动机更容易上车,无论是安装或拆卸都容易的多。而且节省空间,能够腾出更多的空间供于其他方面使用,如改善驾乘人员的活动空间,加装更对的设备等。

    质量轻,这个更不用多说了,发动机的研发人员为了能够减轻一公斤的重量,都会对发动机做尽可能的改动,这款发动机比李儒晋的预料一下子轻了700公斤,这个里面可做的文章就多了。

    简单的做法,多装点燃油和炮弹,加大战场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在战斗的后期,敌人的炮弹用完了,但你还有几发炮弹,这个时候,你就是战场上的王者,主宰着敌人的生死,这份感觉不要太好!

    想到这里,李儒晋不由自主的在那“呵呵“的笑了起来,大帅看到李儒晋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小子犯了什么失心疯,一个人在那笑起来。

    莫非这款发动机研发失败,让李儒晋觉得十分的可笑,想到这,大帅有点紧张,研发小组的勤劳和辛苦,他可是看在眼里的,李儒晋去了沪海,孙大海更狠,一下子跑到了非洲。

    研究所的两大负责人都跑了,虽然这两个家伙在临走前都已经对研究所做了妥当的安排,从新安排了负责人,但大帅却放心不下,要知道,李儒晋和孙大海都是大帅门下的,自己人用的放心。

    所以在这两个家伙走了之后,大帅就有意无意的盯着研究所了,不是自己人,还是不放心啊!再加上坦克和通讯技术在对欧罗巴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大帅也意识到科技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大帅就更关注研究所的事物了。

    所以大帅对发动机的研发过程比较了解,对研发小组的付出也是知道的,现在李儒晋笑的莫名其妙,大帅心里没底,有些发毛。

    大帅试探着问李儒晋:“莫非这款发动机有什么问题?”

    李儒晋没有注意到大帅的那小心翼翼的口气,随口回答到:“当然有问题,而且问题非常的大。”李儒晋说的是反话,应该是惊喜,非常大的惊喜。

    大帅听到李儒晋的回答,一声长叹,颓然的坐到在椅子上,心里百般滋味。研发小组的一番心血却是白费了!

    李儒晋听到大帅叹气的声音,连忙抬头,一看大帅那难看的脸色,再联想刚才自己说的话,立马就明白,自己说错话了,向大帅解释起来。

    等李儒晋解释完了,大帅狠不得把这小子抓过来一顿狠揍,不知道自己年龄大,受不了打击吗,还这样吓唬老人家,大帅板起脸来,就要好好教育一下这小子。

    李儒晋一看,马上找了个借口,说要去看看发动机和研发人员,李儒晋的心里确实有很大的疑问,这款发动机,研发人员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迫切的想要看到这款发动机的样机和研发人员,就这这个借口,李儒晋溜出了大帅办公室,一路向研究所走去。却不知道还有许多惊喜在等着他。

三百二十八。传统技术的应用。() 
李儒晋心里的疑问确实蛮大的,以现在的技术积累和材料,应该暂时无法研发出这么先进的发动机,研发小组肯定采用了一些应该是李儒晋没有见过或没用过的技术。

    想到这里,李儒晋的心里向有只猫在挠啊挠,挠的李儒晋心里直痒痒,又不由加快了步伐,快步向研究院走去。到了研究所,李儒晋发现,研究所比他离开是时候要热闹多了,许多暂停的项目已经重新启动了。看来大文帝国对研究所的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嘛。

    这是一个好现象,大文帝国不敢不重视,多尔镇的惨败,已经给大文帝国敲响了警钟,再加上有帝国大帅的关注,谁敢撸他老人家的虎须啊!

    所以内阁有了资金后,立马拨专款到研究所的账户上,重启以前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止的研发项目。

    李儒晋回到研究所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都是老熟人了,李儒晋一边和大家打着招呼,一边急急匆匆的向发动机研发小组所在地走去。

    过了好几道关卡,李儒晋进入了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在忙着工作,没有人注意到李儒晋的来到,李儒晋只好无奈的喊了一声:“嗨!大家都还好吗?”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才注意到,是李儒晋来了。

    又是一阵欢呼雀跃,工作人员对李儒晋还是很尊重的,并没有因为李儒晋年纪年轻轻而轻视他,他们知道正是眼前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年轻人。是大文帝国柴油发动机的奠基人,领路人。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大文帝国现在的柴油发动机技术,他们在后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在他提供的技术上延续、发展而来,说李儒晋是大文帝国柴油发动机之父,一点都不过分。

    如果没有李儒晋,大文帝国科学技术人员可能依然在和电力发动机较劲吧!

    李儒晋没有掩饰心中的着急,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那台创造奇迹的发动机,工作人员带李儒晋去了隔壁的实验室,李儒晋终于看到了这台发动机。

    李儒晋走进仔细的看着这台发动机,乍一看,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只是看起来更为紧凑,给人一种严丝合缝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

    要知道发动机再紧凑也不应该有这种感觉的,一台发动机是由若干个零件结合而成,由于作用的不同,造型的不同,即使研发人员再努力也无法把发动机做的很紧凑,总要有或大或小的空间或间隙。

    李儒晋低下头再次仔细的研究眼前的这台发动机,终于,李儒晋发现了一丝端倪,整台发动机,螺丝少的可怜,李儒晋只看到寥寥的几根螺丝。

    而上下气缸的合缝处,应该有大量的固定螺丝来固定和紧密接缝,而在这台发动机上却一根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李儒晋抬头看向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还有一副傲娇的表情。

    李儒晋暗道:“小样,还和我藏小秘密,我就不信看不出端倪来!”李儒晋再次低下头仔细的研究接缝处,左看看,右瞅瞅,可惜没有看出什么道道来?

    李儒晋一时迷惑了,这个是什么鬼?李儒晋走到发动机的侧面,再次仔细察看,这次,李儒晋看出点问题了,在上下气缸的接缝处李儒晋看到几道有规则的凹凸线。

    李儒晋看着这几道凹凸线,有着一丝熟悉感,脑袋里在不断的思索着,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终于李儒晋想到了,这种凹凸线曾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李儒晋曾经在这个世界做过一套明式家具,是他托大文帝国工匠做的,后来工匠告诉他,整套家具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部是卯榫结构,当时李儒晋对卯榫结构也感兴趣,就和工匠聊了起来。

    现在发动机上的这些凹凸线,很明显是卯榫结构中的卡榫相互卡在一起而造成的!李儒晋瞬间明白了,这台创造奇迹的发动机是采取了卯榫结构,取代了固定螺丝。

    想到卯榫结构,李儒晋在脑海里把有关卯榫结构的知识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才发觉,有关卯榫的知识,脑海里少的可怜,只有一些什么孔明锁,鲁班球之类的玩具。李儒晋对这台发动机更感兴趣了。

    如果这台发动机真的是采取卯榫结构构成的,那么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将改变发动机结构的发展方向。

    李儒晋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把发动机打开,好好研究一下他的内部构造,可是那群傲娇的工作人员。。。

    李儒晋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对工作人员说道:“你们采取了卯榫结构吧?”然后不理会目瞪口呆的工作人员继续说道:“来,把它打开吧!”

    工作人员的心头已经有一万只*****从心头呼啸而过,这才多长时间,这个妖孽就看穿了这里头的奥秘,工作人员心里哀嚎一声,他奶奶的,这次打赌又输了。

    对于李儒晋的吩咐却不敢不停,从工作台上拿起一把橡皮锤,又喊来一名工作人员,两人走到发动机前,从上面取出一根金属条,然后用橡皮锤有条不紊的在发动机上敲打起来,动作熟练,看来没少干过。

    一个个零件被依次取了下来,小一点的直接抱下来,大点的,两个人一起抬,整台发动机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已经被分解为一堆零件,中间是最大的一个零件,发动机的气缸组。

    这次是李儒晋目瞪口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台发动机就这样被拆解了,还且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前要拆解一台发动机,那次不是一个小时以上,而且至少要三四个人才行。

    现在倒好,两个人,一把橡皮锤,十分钟,一台发动机就这样被拆解开了!李儒晋头有点发晕,这个惊喜来的太巨大了,直接将他的脑袋给冲晕乎了!!

    李儒晋定了定心神,将晕乎的感觉从脑海里驱赶出去,现在他已经可以肯定,这台发动机完全采用了卯榫结构,李儒晋走到那一堆零件前,拿起一个零件仔细的端详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