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多的犬吠也抵挡不过兵贵神速。

    部队士兵的行动效果那是杠杠的,整个抓捕行动持续了不到四十分钟,抓捕行动就顺利结束,一个个犯罪份子在士兵的枪口下,脸色苍白,瑟瑟发抖,到这时候,他们还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部队的士兵来抓捕他们。

    但他们的心里是绝望的,部队,那是纯粹的暴力机构,落到他们手里,没有什么是可以隐瞒的,就在这一刻,他们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

    果然,在押回驻地后,部队的士兵没用什么手段,那些犯罪份子就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儿全招了,所有的犯罪事实,经过,都做了详实,老实的交代。连后面的保护伞都没有隐瞒,统统供了出来。

    李儒晋把所有的案宗交给了董为智,李儒晋只要这个黑社会团伙的毁灭,至于政治上的,李儒晋还是交给董为智处理。

    董为智接到资料后也是满心欢喜,涉及到这个黑社会团伙的幕后保护伞的,仅警察系统的就多达数十人,级别最高的为一位副局长,还有一位处长,三名科级,若干警员。地方派出所的也没跑掉,正副所长,下面的警员,基本上这个派出所被买透了。

    这么一手好牌,再打输了,那董为智这几十年真的是活狗身上去了,第二天上午,就和纪委方面沟通好,展开雷霆手段,把海州的警察系统来了个大清洗,该抓的抓,该免的免,手段铁血,绝不手软。

一百七十二。一路西行(三)() 
事情处理完了,李儒晋又把留在海州的弟兄向董为智交代了一番,他,不在海州了,这帮子弟兄就交给董为智了,这帮兄弟年纪还小,做事冲动,还请董为智多加照应。

    时间不早了,明天就要出十五了,回海州的时间够久了,再不回去,会有人说闲话的。李儒晋把去帝都的时间和弟兄们说了,过完元宵,十六出发。

    十五的晚上,董为智再次来到了李儒晋家里,一个为了李儒晋送行,愿李儒晋此去一帆风顺,第二,是为了警察系统空出的不少位子,来问李儒晋是否有需要。

    李儒晋想了想,幸亏董为智提醒,要不然这么好的一个送人情的机会浪费了,董为智为李儒晋留了两个科级干部和六个普通警员的空位,这些岗位基本上是董为智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

    而副局,和处级岗位,则要通过常委会,董为智无法一个人说了算的,被董为智作为政治筹码交易出去了。换来了别的一些政治筹码和这些完全由董为智做主的空岗位。

    李儒晋立刻联系了驻军部队的最高长官,团长邵伟,李儒晋和邵伟也是老相识,老关系了,邵伟更是大帅朱其武的拥趸,所以才会对李儒晋提出的要求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

    李儒晋并没有在电话里透露出什么事情,只说是好事,让他快过来。

    半个小时后,邵伟气喘吁吁的出现在李儒晋家里,坐下以后,就连忙问李儒晋什么好事,李儒晋也不掩瞒,把警察系统空出的岗位对邵伟说了。

    邵伟一听,嘴巴都喜的没边了,在大文帝国,士兵退役后基本上都是返回原籍,不分配工作,有能力的军官则向部队的高层努力,但金字塔越往上,位置越少,还是会有大部分的军官满怀遗憾的离开军营。

    军官退役要好一些,能够找到企业接受,但能进政府部门或职能部门的是少之又少。警察,不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而且专业对口,是退役军人一个很理想的选择,平常,这种机会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

    今天“啪嗒”一个大馅饼落在了邵伟的头上,完全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还有两个科级位置,这个馅饼大的让邵为难以一口咽下。

    喜的嘴巴都没边的邵伟只会在那傻呵呵的直乐。李儒晋伸出手拍了拍邵伟,才把这家伙从梦里惊醒。

    邵伟一把抱过李儒晋,连声说道:“晋子兄弟,谢谢你了,你可帮兄弟大忙了。我先代我那些兄弟谢过了。”

    能当上一团之长的都不会是平凡之辈,又问李儒晋这些岗位李儒晋有没有需要的,李儒晋想了想,说道:“都给你了,你拿去吧!”

    李儒晋刚才在脑子里转了一圈,是否安排个把兄弟进警察系统,后来又放弃了,如果真的要安排兄弟进警察系统,以后通过董为智就行了,这次既然送人情,就一次送个足。

    三人坐在一起,又就军民共建工作展开了一番讨论,这件事做好,对董为智和邵伟都有巨大的好处,李儒晋也把前世的不少经验拿出来,供他们学习、借鉴。

    李儒晋又提出的一个建议,让这两位觉得大有干头,那就是成立武警部门,李儒晋发现这个世界里,警察就是警察,部队就是部队,缺少一个两者的综合部门。

    李儒晋提出了武装警察这个概念,不但解决警方在处理重大案件或暴力事件时警力和火力不足,还可以解决军队转业人员的安置问题。

    同时扩大了军民共建是范围,不再只针对普通百姓,还可以把政府的职能部门纳入共建的范围,如警察系统,税务系统,消防系统。

    这些职能部门在执行公务时都有可能碰到危险或暴力抗法问题,把这些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分批次的拉到部队里,经过一番简单的训练,将大大的增加执法能力,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三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件事做好,不但董为智的政治资本会大大的增加一笔,邵伟也可为自己的从军资历锦上添花,为自己打下更好的基础。完全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十点了,董为智和邵为另外约时间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明天,李儒晋则要离开海州,前往帝都。

    行李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次回帝都,李儒晋没有动用关系,坐军用飞机回帝都,而是坐火车回去,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的看一看大文帝国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

    海州火车站,显得有点破旧,李儒晋和前来送行的弟兄一一拥抱告别,董为智和邵伟也都过来了,李儒晋再三嘱托,海州的兄弟,你们要帮我好好照顾。

    火车汽笛鸣起,李儒晋和众人上了火车,由于同行的人员较多,李儒晋毫不犹豫的花了一笔钱,包下了一整节车厢,小小的奢侈一回。

    火车开动了,渐渐开始提速,海州也渐渐的消失在李儒晋的视线内,这一次离开,还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再次回到海州,回到故乡。

    离别的气氛总是让人忧伤,车厢里安安静静的,连熊孩子李儒虎在这一刻都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和李儒晋一同去帝都的四名兄弟也都安静的坐着,望着海州的方向,泪,悄然滑下。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有时一次离别,可能今生就没有机会再相见了。

    火车一路西行,向帝都驶去。

    时间总是能冲淡一切,年轻人对梦想的憧憬慢慢的取代了离别的乡愁,车厢又热闹起来,熊孩子李儒虎在车厢里跑来跑去,这次他跟随着哥哥一起去帝都,不再孤苦伶仃的留在海州了。

    熊孩子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时不时爬上车窗,把小脑袋探出窗外,看着陌生而用新奇的世界,问题也是多多,这一刻,熊孩子化身为好奇宝宝,问的李儒晋头都大了。

    李儒晋多么希望以前那个熊孩子快回来吧,把他从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中解救出来。可惜漫天神佛并没有保佑他,最后,李儒晋彻底的被好奇宝宝的问题给打败了。

    还是李儒晋的老妈帮他解了围,而方法,只不过是一块牛肉干。这一刻,李儒晋泪流满面,难道和熊孩子待久了,自己的智商真的会受到影响嘛?

    这个世界的火车速度不快,李儒晋大概的估算一下,速度也就是六十公里/小时,从海州到帝都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再加上转车,他们将在火车上度过五天左右的时间。

一百七十三。意外的访客() 
火车一路经江苏、安徽、河南风尘仆仆的到了陕西,抵达帝都,一路经过十几个车站,李儒晋一路也没闲着,仔细的观察着。

    大文帝国的人流量还是太少,这一路整列火车也没多少人,十几个站台啊!上下车的没有超出200人,这可是年后,应该是运输的高峰期。

    人流量少,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滞留于本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文帝国的人口红利白白的浪费掉了,看的李儒晋心里直惋惜,要在前世,这些都是一座座行走的金矿啊!

    客流量不行,货运也不行,除了拉点煤、铁等生产资料外,没看到几列火车是运输生活物资的,地方的经济发展了,产品和产量都提升了,但都属于地方性经济,自产自销,明显没有参与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流通领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流通,那会有大文帝国的经济腾飞,更不要说什么国家支柱性产业了。

    至于什么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大文帝国估计连几家跨省公司都没有。想到这些,李儒晋心里一片悲哀。

    他写的那些改革计划书从出发点上讲,都是好的,国家的领导层也都看到和实际体会到这些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变化,但大文帝国的民众不解放思想,那些改革只能达到实际效果的一成或两成的效果。

    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哪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没有劳动力上的解放,所有的改革只是一纸空文,任由李儒晋把改革计划书写的是天花乱坠,花团锦簇到最后没有落到实处,李儒晋的一番心思还是白费。

    如果再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大文帝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将极为有限,经济腾飞只是一个表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大文帝国的强大只是镜花水月。

    改革的根本还是转变民众的思想,转变民众的思想,这一点李儒晋实在是没有勇气去触碰,这些举动将触动封建社会统治的神经,哪怕李儒晋有“与国同休”的牌牌罩着,也逃不了被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下场。

    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只能由上而下的推动,从帝国的高层开始,然后在逐步向下推行,如果想要由下而上,那就和造反差不多了。

    李儒晋摇了摇有点发沉的脑袋,他不是政治家,对这些政治层次上的问题,他一时是无法想出一个好办法的,但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大文帝国的发展必将受困于此。

    火车顺利的到站了,一行人转乘电动汽车向李儒晋家驶去,由于回来的时候没有通知帝都方面,所以也不会有人到站台接车,一行人,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踏入了帝都的地界。

    回了家就不一样了,安静了这么多天的李府又热闹起来,丫鬟、仆人穿梭往来,管家更是派出了一个采购小队,前往菜场买菜,来的人太多了。

    接风宴,洗尘酒,李儒晋和弟兄们喝的是一醉方休。至于人员的安顿自然有别人去操心,李儒晋这个甩手掌柜的当习惯了,根本不问。

    一夜无话,第二日,李儒晋一大早就吃到了鱼片粥和蟹黄包,味鲜楼的厨娘终于被李儒晋的老妈拐骗到了帝都,李儒晋心里这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美味的早餐,让李儒晋的心情也是美滋滋的,和弟兄们打了个招呼,具体的安排先不急,让小伙伴们去帝都逛逛才是正事。

    管家是皇宫里退役的一名执事,本身在皇宫也是类似于管家的职位,后来年龄偏大,离开了皇宫,李儒晋在向赵元申找丫鬟时,算是附送,到了李家。

    忠诚度,李儒晋不用去管,出了问题找皇帝就行,哪怕他是皇帝安排在李家的探子,李儒晋都不会过问,第一,李儒晋问心无愧,一心只为大文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李儒晋自认做不到,但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李儒晋还是勉强做到了。

    第二。放点皇族的人在家里,皇帝放心,李儒晋也放心,能让皇帝安排到李家,肯定不会向表面那么简单,肯定都会有一些特别或者过人之处,对李家的安全也是个保障。

    这个管家,李儒晋还是很欣赏的,抛开身份不说,单说能力,到李家没几天,就把李府上下安排的妥妥当当,李儒晋的老妈操持一个小家还行,像李府,也算的大门大院了,李儒晋的老妈就明显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老妈的不足,老妈只要在院子里发号施令就行了,别的自有管家安排人选执行,几次之后,老妈就落得个清闲,将更多是心思放在李儒晋和他的两个媳妇身上,每天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

    另外这位管家的不论是谈吐举止,还是待人接物,都让李儒晋自愧不如,有许多问题,李儒晋都会像这位管家请教。李儒晋不止一次想要策反了这位管家,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

    有些事可能得不偿失,不能去做,但这些并不妨碍李儒晋对他的信任,将李府的上上下下都交给了他来打理,管家的表现更没有让李儒晋失望。

    这段时间,李府上下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李儒晋常常看着这位管家流口水,人才啊!!自己怎么就没遇到呢?而管家也常常被李儒晋看的心里发毛,这位爵爷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就在李儒晋回到帝都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出乎李儒晋意料的访客来到了李府,这位访客就是来自东山的门阀士族的宇文皓元。

    宇文皓元的到访,让李儒晋大吃一惊,这家伙在李儒晋大婚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只是派人送上了贺礼,李儒晋还以为人家看不上李儒晋这小门小院的。

    直到宇文皓元的一番解释才明白,门阀士族和皇族之间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士族起源于三国两晋,在唐朝,发展到巅峰时期,后来,由于士族的势力太大,几乎把持了朝政,引起封建帝王的忌讳,自打唐朝以后,封建帝王便不遗余力的不断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到了大文帝国,大文帝国的开国皇帝更是下了狠手,直接灭了一半的门阀士族,剩余的三家靠着于皇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才幸存了下来,延续至今。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就是,门阀士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这一招算是直接的抽了门阀士族的脊梁骨,将门阀士族给打趴了下来。

一百七十四。温泉会议() 
所以大文帝国的皇族和门阀士族之间相互不待见,而李儒晋的大婚却是由皇家主持的,这个门阀士族为了避嫌,更是不可能在李儒晋大婚时出现,只好派人送上贺礼,而人却不出现。

    而宇文皓元来的目的一个就是向李儒晋解释清楚,二来呢,就是想向李儒晋拜师,拜在李儒晋的门下,也算是为士族留条退路,毕竟李儒晋潜力巨大,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有时候李儒晋的一句话就可能改变门阀士族的困境。

    其实皇帝和李儒晋对门阀士族来说,都应该是敌人,皇族就一句:门阀士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就把以耕读传天下的门阀士族的“读”字给砍没了,读再多的书,不能入朝为官,空有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对门阀士族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李儒晋的一个农村改革,把那个“耕”字也给砍没了,算是断了门阀士族的根。以“耕读传天下”的门阀士族。“耕”和“读”都被砍了,还传什么天下,不被断了传承就算是万幸了。

    抗衡,大文帝国兵强马壮的,三个门阀士族团结在一起不够大文帝国一个小指头干的,分分钟就给灭了,既然抗衡无望,哪家妥协吧。

    向皇帝妥协,两家互不待见,门阀士族的脸也没地方放啊!选来选去,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李儒晋的身上了,原本向趁李儒晋大婚之时好好拍下李儒晋的马屁,结果,婚礼是皇族主持的,这个马屁没拍上,让皇族给拍了。这么一来,士族的心里更是火热,皇族都如此的重视李儒晋,士族还不拍马赶过来。

    人来了,李儒晋一家却去了海州,不在帝都,宇文皓元在帝都守了好几天,这才算是守得云散见明月,看到了活着的李儒晋。

    李儒晋明白宇文皓元的来意后,心里也在犯愁,接受门阀士族,怕皇帝那面不好交代,不接受,这么优秀的人才浪费掉了,李儒晋心有不甘啊!李儒晋想要发展,最缺乏的就是人才。

    而宇文皓元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比李儒晋从海州带来的兄弟要好上不知多少倍,环境不同,塑造出来的人才也不同,从刚才是讲述中就可以看出。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的是明明白白,调理的当而且做事大气,能把和皇族结了怨这种相对隐私的事情放在台面上讲,就让李儒晋大生好感。

    其实宇文皓元也是被逼无奈,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等到李儒晋接受了他们再爆发出来,而恼了李儒晋,不如现在把话说明,让李儒晋自己选择。自己也落了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哪怕李儒晋不接受他们,也给李儒晋落个好印象,也算是个香火情。

    以后有点事也好登门拜访,在必要时帮个忙什么的。

    宇文皓元把话说的直白,李儒晋也不好打马虎眼,直言而道,现在这种情况想要李儒晋接受士族,是没有希望的,李儒晋冒不起那个险,搞不好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门阀士族,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宇文皓元也很清楚,李儒晋说的都是事实,心中虽然有些遗憾,却又不得不接受,满脸的黯然,心中的小火苗也熄灭了。

    但李儒晋的一番话,又然他重新有了希望,儒家文化发展到现在,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他们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

    当不了大文帝国的官员,但还可以做大文帝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发挥读书人的优势,李儒晋这时也没掖着藏着,把前世地球上的哲学理论搬了不少过来,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充实这个世界的哲学理论,从而逐步改变这个世界的哲学思想。

    本来,宇文皓元就想拜李儒晋为师的,在见到李儒晋又抛出这么多的哲学理论,更是把李儒晋视为天人,连拜师的心思都没有了,能得到李儒晋的这份指点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到最后,就是李儒晋在那不停的说,而宇文皓元在不停的记录,李儒晋看到宇文皓元那一手极为出众的毛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