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皇帝和内阁知道后,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科学技术人员,源源不断的开始向帝都输送,李儒晋已经和他们说过了,联动机床的大文帝国的工业之母。

    只有联动机床的研发成功,才会有大文帝国的现代工业,新定型的坦克才能源源不断的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到那时候,不要说一个月十辆了,一个月百辆都能生产出来!

    一个月百辆!大文帝国的皇帝和内阁那是两眼放光芒啊!在这个条件下,大文帝国不介意举全国之力,来研发联动机床。

    人多力量大,但有的时候,人多也会活操蛋,侯大山是新来的民间科学家,这个时候让他负责齿轮构造的联动机床是不可能的,一无资历,二无威信。

    再加上这家伙和李儒晋差不多,也是属于技术宅类型的,做一名研发人员他很乐意,要他当领导,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差一点就成了摇头电风扇了。

    后来的科学技术人员也有一千多人,加上研究所本来的千把人,整个研究所里已经聚集了近两千名科学技术人员,可怜的孙大海同志已经是忙的脚不沾地,走路带小跑了。

    研究所的行政机构离崩溃也不远了。

    大文帝国的政府部门立刻展开分流措施,将聚集在研究院的人员分散开来,李儒晋也带领相关人员开始对外来的的技术人员进行筛选,合适的人员留下,不合适的还是返回原地吧。

    经过筛选,外来的一千多名技术人员留下了四百多名,然后又对院内的技术人员筛选,选拨出八百多名合适的人选,合计一千二百多名科技人员。

    李儒晋将这一千二百多名技术人员分成两个研发部,一个负责多轴联动机床的研发工作,一个负责齿轮结构联动机床的研发工作。

    在研发之前,李儒晋还要对这一千二百多名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联动机床对这个世界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大文帝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研究所的研发工作总算是有条不紊的展开了,为了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研究所和帝国政府商议出台了大量的奖励措施,从金钱到爵位,除了美女之外,能当做奖励的东西都被拿来当做奖品,就等这有人来把这些奖品领回了。

    ,

一百九十三。研发的难度() 
研发的初期总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大量的基础项目一项一项的被攻克,如光电探头,同步电机,伺服电机等,但随着研发的深入,难度的加大,研发的进度自然而然的慢了下来,各种问题和结症也都暴露出来。

    材料的不合格,设计理念的冲突,思路上的混肴,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出现在李儒晋和研发人员的眼前,李儒晋作为研发工作的总调度人,对这种情况早有准备。不断的抽调人手,集中科研力量,对一个个拦路虎发动了科技攻关。

    在总体的研究上保持齐头并进的进度,既不让那个项目过度的超前,也不会让那个项目拖住整体研发的后腿。

    时间在研发过程中不断的流失,大文帝国的夏天已经结束。

    当第一片属于秋天的落叶飘下时,秋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整个联动机床的研发项目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不间断的研发工作。

    这两个月的努力不是白费的,整个研发过程已经过半,但李儒晋很清楚,这两个月的努力只是为后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联动机床的研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量是极为庞大的,研发周期也是漫长的,如果能在两年内做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机床就算是上天大发慈悲了。

    研发的成果是丰硕的,虽然有些技术暂时还运用不到联动机床上,但解决大文帝国正在使用的机床上的问题是毫不费力的。

    例如重型巡洋舰上305舰炮的炮管制造问题,虽然305口径炮管的技术难度已经被大文帝国的科学家所攻破,但成品率一直是控绕大文帝国科学家的一个难题。

    20%的成品率,当相关的工作人员把这个数值汇报给李儒晋时,自己都觉得有点脸红,太低了,李儒晋亲自带领相关的科技人员,去了现场。

    305舰炮为50倍径,就是说炮管的长度为15米多一点,炮管外径为500毫米,简单的说就是在一根15米长,直径为500毫米的钢柱上钻一个305毫米的洞。

    要只是钻一个洞,难度不是太大,关键这是炮管,前后内壁公差不能超过3毫米,这个难度就上去了,而且是上到一个极高的高度。

    在15米长的炮管钢上钻洞,而且公差不能超过3毫米,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大文帝国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前前后后花费的资金超过了几十亿。

    难题被攻克了,但这个成品率上不去,再一次困扰着大文帝国的科学家,炮管钢本身就制造不易,成本较高,废品太多,大文帝国承受不起啊!

    李儒晋和他的工作小组到现场后,先了解一下整个炮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前世的差不多,都是先开个小孔,然后逐步扩大,最后达到设计的尺寸。

    前面的都没什么问题,就是最后几道工序,这个公差值就是下不去,其实原因已经找出来,一个是钻头在高速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总会有一些晃动。要知道一根几米长的钻头在旋转时,出现几毫米的误差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在切割材料时,热胀冷缩,这个公差不在意就超出了,一超出公差范围,这根炮管就费了。偶尔有合格的,这个数值也是在合格边缘上,2。8、2。9左右。

    这个问题在研发联动机床时也遇到过,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变旋转刀头为固定刀头,转动的是炮管本身,另外由一边单刀头改为双刀头,两头同时并进,一起向炮管钢本身钻孔。

    方案出来了,新的机床也设计出来了,大量的新技术也都应用在这台机床上,新的电机技术、新型的刀头技术、新的材料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在研发联动机床时突破的。

    现在就是看这些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了,但造一台大型的机床不是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的,没有个一年半载,想都不要想。

    李儒晋和厂家约定好了,等机床造好,李儒晋和他的技术小组再过来。现在他们还是返回帝都,继续联动机床的研发工作。

    机床的理论构架在研发之前就已经做出,但从理论变成现实,这个距离太大,现在研发项目就陷入了现实构架组装的难题之中。

    除了这个难题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机器语言的汇编问题,也就是控制机床运行的核心程序。这套程序是机床的灵魂,没有它,机床就是一个昂贵的玩具。一个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玩具。

    机器语言对大文帝国的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没有人涉及过,当李儒晋第一次提出时,在场的科技人员都蒙了,机器还有语言,他们是要和谁聊天?

    通过李儒晋解释才明白,原来是一道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来操作机床。指令或许好编译,但指令后面的那个庞大的数据库,却让大文帝国的科学家吃尽了苦头。

    0和1的转变,看似简单,当它扩展到8位或16位时,简直让大文帝国的科学家们痛不欲生,再加上函数的调用,让大文帝国的科学家们觉得编程序简直比生孩子还要困难。

    毕竟生孩子时,肚子里已经有了孩子,但编程序是从无到有,哪怕有个参照也好呀!可惜没有,一切从零开始。

    最让李儒晋头疼的是,机器语言最早是由老外编译的,现在要使用汉字去编译,这个难度又成几何级增加。前世地球,只有支持汉字的程序或编程工具。

    在这个世界里,李儒晋却想直接用汉字开发出一套编程工具,这是李儒晋的妄想还是在这个世界有实现的希望,现在都暂时无法给出定论。

    李儒晋把这个课题布置下去,让这个世界的科学家们去烦恼吧,如果能编译出来,那很好,实在不行,还是使用前世的吧。

    李儒晋又再次查看了机床的研发进度,现在最基础的研发已经基本结束。就像盖房子一样,钢筋、水泥、黄沙、砖石都已经准备完毕,连图纸和建筑工人都准备好了,就等李儒晋一句话,就可以开始盖房子了

一百九十四。数控机床。() 
李儒晋并没有开始联动机床的构建工作,这两个多月以来,李儒晋觉得想要直接把多轴联动机床研发出来,这个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步子跨太大,容易扯到蛋,现在李儒晋就有了这种感觉。一股蛋蛋的忧伤在李儒晋的心里升起。

    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但胖子肯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李儒晋决定暂停多轴联动机床的研发,将研发目标转为数控机床的研发。

    数控机床的研发肯定要比多轴联动机床的研发容易的多,也简单的多,大文帝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在技术和硬件上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唯一的难题就是机器语言的汇编了,李儒晋仔细的思考一下,决定数控程序依然沿用老外编译的程序,有了老外数控机床的程序为参照,再进行汉字编译的程序开发,可能就要容易的多了。

    李儒晋及时调整研发方向还是对的,依靠大文帝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哪怕有开了挂的李儒晋协助,想要把多轴联动机床研发出来,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李儒晋和各个研发小组的领导开了个小会,征求了一下意见,特别是侯大山,他可是齿轮型联动机床的开创者,在这个时候,调整研发方向有必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侯大山同意了李儒晋的做法,而其他人,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而且反对的人还不少,毕竟研发工作已经进行这么长时间了,可以说已经基本理出头绪了,在这个时候暂停研发,心里那能舍得呀!

    但李儒晋作为项目研发的总负责人,有权利停止项目的研发,再说,只是暂时停止,又不是放弃研发,而新的研发目标也是机床项目。

    所以在李儒晋的劝说和努力下,多轴联动机床项目暂停,开启数控机床的研发任务。等到技术积累和科技储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重启多轴联动机床的研发。

    数控机床的研发速度则要快的多了,特别是在李儒晋决定把前世数控机床的控制程序原封不动的抄袭过来时,数控机床的研发步入了一个恐怖的速度。

    一个月之后,大文帝国第一台数控机床正式研发成功,由于控制程序问题,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这台数控机床只能进行一些简单零部件的加工,对复杂零件和不规则形状零件暂时无能为力。

    但通过这台机床,数控机床的优越性已经展露无疑,和普通的机械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无论是在加工范围,加工精度、还是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上,都完胜普通机床。

    特别是效率提升,是普通机床的3…5倍,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适合持续生产。

    但数控机床也有一些缺点,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由普通机床的体力操作转为智力造作,对维护保养的要求同样也是。

    这台数控机床的研发成功极大了鼓舞了科技人员的信心,李儒晋和相关人员商量了一下,决定对参与这次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给予了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

    同时,也让所有的研发人员放个假,这么长时间的研发工作,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有极大的消耗,是时候让这些工作人员回家看看了。

    消息一公布,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些外地的科技人员来帝都也都已近三个月了,虽然工作繁忙,但空闲的时候,对家的思念却没有停止过。

    这些科技人员在帝都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李儒晋大笔一挥,每人五千的现金奖励,工资另算,来回吃住车票全包,让大家开开心心的过个假期。

    假期决定在三天之后开始,一共十五天,现在开始放假前的准备工作,资料归类,实验室的清洁、整理,李儒晋也派出负责后勤管理人员,对准备返乡人人员进行统计。

    这些外来科技人员来自大文帝国的各个地方,李儒晋充分发挥前世对人才的尊重,帮这些人统一购票,统一购置返乡的礼物。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小举动,但这个世界从没有过,感动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眼泪汪汪的,一股由内心而发出的自豪感,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放假的前一天,李儒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送会,帝国的皇帝,内阁的长老,军部的元帅统统被李儒晋请到了会场,集体向奋战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谢。

    会场沸腾了,帝国的皇帝,内阁的长老,军部的元帅,竟然集体向他们致谢,现场的人员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眼中的泪水,在座位上抽泣起来。

    不是因为悲伤,也不是因为痛苦,这完全是自豪的、骄傲的泪水!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数控机床的研发小组开始上台领奖,为他们颁发奖品和奖状的竟然是帝国的皇帝和内阁长老,在封建社会,这可都是无上的荣誉啊!!!

    没有上台的人,眼红了,有的竟然想取消假期,重新一头扎进实验室,帝国的皇帝亲自颁奖,这个荣誉太诱惑人了,上台领奖的人则都乐傻了,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完全抗不住啊!

    一个个傻呵呵的站在台上,皇帝和内阁长老和风细雨般的问候、勉励让这些人简直就是受宠若惊啊!站在台上已经是不知身处何处了。甚至有的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踏着犹如梦游般的步伐从台上走了下来,此刻,他们依然是恍如梦中,这个梦太美、太好,他们情愿沉浸在梦中,久久不远醒来。

    这次欢送大会是成功的,气氛是热烈的,更多的是一种凝聚力,李儒晋通过这种方式一个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科技人员的谢意,二来,李儒晋通过这些行动,希望在大文帝国掀起一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更有利于大文帝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军部的研究院一下子变得冷清了,回家的回家了,返乡的返乡了,李儒晋作为总负责人,再一次巡视了研究院后,关上大门,吩咐警卫人员,在假期内一定要做好警戒工作,现在军部的研究院可以说是大文帝国安全、保密级别排的上号的机构之一了。

    里面大量的科研成果,科学技术,称之为“国之重器”一点都不夸张。

一百九十五。假期也不闲着() 
李儒晋回到家,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又躺在床上睡了个昏天暗地,这一段时间,李儒晋比一般的科技人员更要繁忙,技术上的,李儒晋要关注,研发进度,李儒晋要调整,各个方面的琐碎事情,李儒晋同样是跑不了。

    特别是在要决定调整研发方向的时候,那几天李儒晋可以说是食寝不安,每天都在反复是思考,对比,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下的谨慎又谨慎,慎重又慎重,事关国运,不得不小心行事啊!

    当最终决定调整研发方向时,李儒晋也是在没人的时候,流下了惋惜的泪水,这么久的研发工作,就这样暂停了,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李儒晋能不难过吗?

    这件事也让李儒晋深刻的反省了自己,李儒晋是这次事件的主要负责人,盲目的自大和自信是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自从穿越过来以后,李儒晋的所作所行,基本上都是顺风顺水的,没有遇到大的波折。

    而这次被迫调整研发方向犹如一记当头一棒,把李儒晋打清醒了,虽然有点伤痛,有些难过,但却帮助李儒晋很好的调整了心态,即使是一名穿越者,在这个世界,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

    科学技术不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说穿了就是钱的事,如同一个人行走在路上,你可以走,可以跑,高兴了你还可以跳,不高兴了你还可以往后退几步,只要你不是瞎了眼,你总归可以让自己在路上。

    如果你要自己作死,跳下路去,把自己搞死了,也只能怪自己作死。所以经济上的跳跃式的发展是可以行得通的,只要选好路,自己有那份实力,不作死,就行。

    而技术发展却如同盖楼,你只能一层一层的往上垒,不可能说我有几层不盖了,直接盖上面的几层,空中花园是不可能存在的,科技上的跳跃式发展,是无法行的通的。

    技术上的跳跃式发展也只是做好足够的技术支撑,那几层我不盖墙了,但骨架还在,但到最后为了技术上的完整,那几堵墙,还要得补上。

    这种事前世共和国没少干过,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从苏联那搞到的大量的科研资料后,共和国的航空航海有着十几年的空窗期,这十几年共和国忙啥呢?

    忙着吃资料、消化资料,不断的夯实基础,十几年后,层出不穷的新型战机,新型舰艇,突突的往外冒,没有那十几年的空窗期,哪有共和国军事实力的大增。

    但发动机依然是共和国的致命弱点,为了弥补这一点,共和国开始回头盖墙了吧。各种的补,从俄罗斯买发动机,买生产线,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和金钱,关键,特么的人家还不买!

    到最后还是依靠自己,昆仑系、太行系两个系列的发动机同时发力,才解决了共和国的尴尬局面,但不少先进机型却依然是采购俄罗斯的发动机。

    想到了这里,李儒晋知道想要在机床上实现跳跃式发展是不可能的,这能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唯一可以缩短的就是时间。

    大文帝国的机床产业也李儒晋打算依然按照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到最后的数控多轴联动机床的顺序一路走下来,因为有清晰的脉络可循,李儒晋可以做出一个连续的发展计划,最大的缩短在时间上的浪费。

    躺在床上的李儒晋再也躺不住了,爬了起来,找来笔和纸,开始做连续研发计划。

    现在数控机床已经研发出来了,虽然只是最基本的型号,但随着技术的积累和科技的发展,肯定会衍生出更先进,用途更广泛的数控机床。

    这里,李儒晋就要为衍生型号机床的发展做出战略发展方向,生产出贴合生产,贴合需求,贴合实际使用的机床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