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剑山个子小了一些,但眼睛转得很快,他说:“某不明白,这铁轮子就算转动,又有何用?”

    王德发教授心里大怒,这还算是聪明一些的?!

    但是他压住了气,低声问大家道:“你们谁能说出这铁轮子转动了会有何用?!”

    张德培张口就说:“那第一堂课时,老师教过,可以传动的,莫不如用来磨米!”

    吴迪也张口就说:“还可以用来提水!它可以把绳索缠绕起来,那下面的水桶便可以提起……”

    侯东方高叫着说:“也可以在煤坑里拉煤……”

    古剑山顿时想明白了,这还可以用在车船上嘛,他见过的,怎的当时没有想到?

    他当时垂头丧气地坐下了,是啊,很简单的事情。

    王德发教授很高兴,还能有想到的,哪怕是有一个聪明些的也不算叫人失望,别说有两三个了。

    没有想到更大的惊喜在后面,梅乐芝站了起来,说:“王教授,若是将那蒸汽引到另一个盆子的凉水里会如何?”

    王德发教授乐了,说:“穆木举手了,你也说一说吧……”

    穆木轻声说:“那今后洗澡时,不用再烧水了……”

    王德发教授知道这个时空,大宋老百姓有洗热水澡的习惯。特别是在那个临安府里,他们可以洗热水澡的地方很多。

    王德发教授说:“用这个蒸汽加热好,还是烧水好?”

    “用蒸汽好,若想凉一些便可少引蒸汽,若想热些便可以多引。”

    王德发教授不依不饶地问道:“还可以做什么?”

    古剑山终于聪明一些了,他猛然想到,说:“还可以用来熬糖!熬盐!”

    王德发教授终于笑出声了,问道:“你是如何想到的?”

    古剑山这个时开始恭恭敬敬地说:“某是重庆府人士,景定二年时,鞑子战乱,随家人来到这里,煮糖,煮盐都曾经见过。”

    “如果用它来熬糖,熬盐,你以为会有什么好处……”

    古剑山看着那越来越响的蒸汽气流,又小心翼翼地说:“怕是不够热……”

    “古剑山,你放心,我会把它做得更大,更结实,火烧的更猛烈,那些会如何?”

    古剑山的汗都下来了,此时,屋里也充满了水蒸汽的味道。

    古剑山说:“会,会干净一些。”

    穆木在下面补充说:“还可以任意变凉热……”

    他马上又说:“对头,还可以任意变凉热……”

    这时在旁边的牙郎马云都不屑一顾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也可以称为“课”?

    王德发教授忽然笑着说:“有人害怕它,说它是妖魔鬼怪,你们信吗?”

    众人都笑了,连牙郎马云都露出嘲讽的神情,那得是何等的愚夫愚妇这般想?

    天下还会有怕此物之人,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了。

    牙郎马云真心希望王德发教授多上一些课,这样,他一天坐着,只动动嘴就能挣钱了。

第三十三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三)() 
其实王德发教授现在上的所谓课程,只是别有用心的科普课而已。

    他的险恶用心很明显,他要为上马红水溪工业园的原动力做铺垫。

    他们确实是要用水力,甚至他们还可能动要用畜力。

    为此他们都买了足足八头驴子,这一下子都让临安县城的牲畜市场产生了价格波动。

    市场上收税的市司都直呼是多年未遇到的大手笔,其实不值一面小镜子的价钱。

    这个可不能乱炫耀。

    但是这些原动力只是一些掩饰,在核心的原动力上,他们只能用蒸汽机。

    宋子强曾经建议直接用大飞轮柴油机,他笑呵呵呵地说:“那玩意儿你烧地沟油都是可以的,用处大着呢!抽水、碾米、粉碎,带上发电机它就发电,装上车它就驱动,皮实耐操,用不着一点电子设备!我闭着眼都能拆卸和安装,你信不?”

    万士达都要笑死了,说:“老大啊,你知道这个时候油料都缺到啥程度了?他们现在还没有以炒菜为主,只爱蒸啊煮啊之类的,为啥?缺油啊……”

    不过,南宋时期,整个时空里的世界各地都是缺少植物油的,原因不用解释了。

    他们观察过,这个临安县城里主要售卖的是麻油和动物油。

    宋代以前大部分都是芝麻油,其它油料的记录很少,这和产油率有关,其实主要和原动力有关。

    大豆,这个时空早都有了,产量也可以,但是他们哪里有能力压榨出豆油来?

    只能说是芝麻等麻类种子好压榨一些。

    当然了,技术总是会增长的,都是会非常缓慢的。

    好在到了宋代后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开始增多了。

    北宋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河东(今天的山西)食**油,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菜籽油),山东亦以苍耳子作油,颖州亦食鱼油。”

    刚才说了,这大豆在大宋种植历史很悠久,但是更本不是这一时期的榨油原料,原因表面上是大豆的含油低,只有16~19%,实际上还是压榨能力有限的。

    就算是到了几百年后的明代了,他们用压榨法来榨油后,这个出油率也仅为7。5%。,而这个芝麻含油较高,达到45~50%,而且还容易压榨,用压榨法能获得接近35%的出油率。

    另外一种出油率很高的桐子,但是它榨出的桐子油不能食用,只能用作燃料和涂料,而且原料产量还很低。

    所以除了芝麻,其它的食用油油料作物很少有超过25%的出油率,这就是芝麻油在很长的时期内独领风骚的原因。

    所以如果在南宋的大街上看见有卖大豆油的人,他差不多是明代穿越来的。

    花生的含油很高,约为45%左右,用来榨油也能获得较高的出油率。

    但是如果你遇到了叫卖花生油的人,那么他铁定是明末清初以后穿来的。

    抓起来吊打没有错的,都穿越这么久了,他还没有能改变了什么,你不吊打他还等什么?

    花生是美洲植物,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世界大陆传播。

    这个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6世纪,当时它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还很慢,所以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

    同玉米和辣椒一样,这个时空里都是大宋找不到的。

    在这里只能向一位笔名姓金的写手呵呵了,除了穿越者,所有人都是吃不到的,哪里可以随便在一个小饭店里买到?

    对了,还有蚕豆这个普通豆类,它是在元末时才出现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这个宋代人吃的食用油品种增加了,而且他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也是前所未有。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真是恨不得芝麻都要用芝麻油煎一遍再吃。

    这种爱好大概也传染给了周边的国家,游牧民族国家自产的动物油估计都不够吃了,他们就常常向宋朝索取。

    大宋政府每年不得不向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进贡岁赋以维持和平,据《宋史》记载,在进贡的物产里面,其中就有油。

    南宋时期曾出使金国的洪皓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金国对待宋朝来访的使团,在生活待遇方面,酒、肉、面、米每人都有供应,但只有副使以上级别的才每日供给油。

    你看看吧,在当时所谓强大的金国,油是多么宝贵的生活物资。

    至于用什么方法来榨油,历史资料里只有“炒焦压榨,才得生油”这般的寥寥数语。

    其实也就是这个方法了,所以就算上南宋本身,也不是食用油出产丰富的主儿。

    所以想用食用油做原动力的燃料,这个成本先不说,供应量都是问题。

    宋子强当时只得干笑着说:“我是技术大叔,不是供货大叔,我留着到时候做紧急备用动力不行吗?!”

    万士达说:“当然可以了……但是你要考虑穿越时空时浪费虫洞能源的问题。”

    宋子强这时候得意了,说:“你给我一个普通机床,铣床和磨床,中碳钢料材,我就可以给你加工出一台来,不用专门带的。”

    这个办法好,但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个时候宋子强开始认真起来,当时他看出张国安夫妇两个是极为认真的了,一脸的严肃,所以也主动参与帮助设计一套工业原动力的发展体系了。

    他们确定了以木炭为初期发展的工业动力燃料,没办法,临安县城周边不产煤,而且整个浙江地区都是贫煤区。

    或许有小煤窑?但是只有等着穿越回去再确定地址了,只能先设定木炭了。

    但是这个时空的木炭可不便宜,比煤炭又贵多了,咋办?

    宋子强自信心满满地说:“我给你们加工几台机制炭机械吧,把这里极多的稻草和容易都到的树枝条,甚至以后发展起农业后的花生壳和玉米芯材都利用上,这样的原材料不缺就行。

    我把那机械设计成螺旋预压,活塞冲压的二级压缩工艺,这样不伤害模具,更加节省动力。

    再说了,那个机制炭的产热性与抗炼性与中质煤接近,含硫还极低,一下子就能把这个木炭价格打下来了,关键是能供应上生产用了。

    我在那面的世界都不知道接手做过多少套了,门清呢。”

    吴大鹏说:“要那么多木炭干什么?我们总不能想着去卖炭吧?”

    宋子强冷笑了,说:“不懂了吧?我们一下子还可以上马两种原动力……锅驼机和煤气机嘛!”

    宋子强先介绍了一下锅驼机。

    这个锅驼机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锅炉和蒸汽动力机连在一起的动力机器,有的装着轮子,可以移动,也可以固定放置。

    锅驼机的用处大了,它可以带动水车、发电机或其他各种机械,用煤炭、木柴、油等做燃料,适于农村使用,特别适用于这个大宋的时空。

    锅驼机与水泵、水车相配可进行灌溉排水;与发电机相配可发电,提供电力;并可直接驱动脱粒、碾米、榨油、锯木、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中的各种工作机械。

    它是将蒸汽机安放在锅炉上面或旁边,并与水泵、阀门等辅机组成的一个紧凑的整体动力机组。

    从锅炉来的蒸汽进入蒸汽机,在汽缸中膨胀做功,使主轴转动而输出机械功。

    另外,大型锅驼机使用后的乏汽还可作为热源,供加热、蒸发、干燥和取暖等之用。

    锅驼机的功率一般为10~20马力(1马力=735。5瓦),很少超过100马力。它的类型较多;但基本型式不外乎立式和卧式,固定式和移动式。

    锅驼机的优点是:可燃用各种地方性的劣质燃料和可燃废料,操作、安装和维修简便,工作可靠,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是:升火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在暂时停车时必须保持锅炉在热备用状态;热效率较低,装置较笨重。

    直到21世纪初,锅驼机还会在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和边远农村得到应用,许多工厂都曾设计制造过多种类型的锅驼机。

    但随着小型柴油机的大量出现、电力网的普及和各种能源的综合利用,作为孤立动力源的锅驼机已基本上被淘汰。

    当然在石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燃烧各种杂料的锅驼机经过技术改造,有可能在局部范围内得到应用。

    吴大鹏吃惊地说:“这不就是给大宋准备的原动力嘛……我以前没有见过它。”

    宋子强依然冷笑着说:“这算啥?我还没有说煤气机呢!”

    煤气机一般由缸盖、缸体、曲轴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系统、点火系统等组成,由于它需要和煤气发生器联动,所以大多用于发电站和动力站作为固定动力。当然也可固定在船舶、车辆等上,做为输出动力。

    锅驼机用钢材和铸铁较多,当这两样产量还不多的时候,大批供应锅驼机是有困难的。

    这时候煤气机轻便,热效率高达15%左右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它用钢材少,成本低,搬运方便,所需要的材料自己都能解决,因此煤气机可以成为他们将来动力机械发展的重点。

    煤气机的结构与汽油机相似,按混合气点火方式分为柴油煤气机和火花点火式煤气机。

    柴油煤气机以煤气为主要燃料,煤气与空气通过混合室混合后进入气缸,在活塞接近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喷入少量柴油作为引燃燃料将混合气点燃。

    因此它也属双燃料发动机。引燃油量按热量计算,相当于煤气机全负荷运行时总热耗量的5~15%。负荷改变时引燃油量一般不变。

    这一种不合适他们,不要了。

    还有一种火花点火式煤气机,它在活塞接近压缩行程上止点时用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这个可以用,他们认为蓄电池技术不难……

    但是也要命的是,这个煤气机虽然灵活轻便,但不易操纵,管理保养比较困难,很容易出毛病,这就需要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水平了,教会大宋时代的技术员使用机器,并且在使用时注意安全;机器要注意保养,坏了要修理,这都需要掌握修配和保养的技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懂得煤气机的构造原理。

    这个到时候也慢慢培养吧,不是太难。

    当大家设计好原动力的发展计划后,信心都来了。

    但是,安静有些担心地说:“听你们说这样多,这要带过来多少设备啊……”

    宋子强哈哈大笑说:“不用大家操心了。咱们不是有宗申车三轮摩托车嘛,我先用它的柴油发动力当我设计的机床的原动力,加工出锅驼机来,先把机制炭项目整上去!带点砂轮、刀具和模具过来就开始工业化发展了……”

    安静吃惊了,说:“就靠这点东西开始工业化发展?!”

    吴大鹏指着头说:“还有这个呢……”

    万士达伸出手来说:“这个……”

    张国安说:“我们……”

    王德发说:“我们事先还要培养一批初级的技术员……”

    初级到什么程度,先从蒸汽机的原理说起……这不上几节课都是围着这个谈的,直到他们有了初级认识。

    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接受煤气发动机呢,这也都是王德发上课的险恶用心。

第三十四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四)() 
这一堂课上,王德发教授向大宋技工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小型煤气发生器的图画,这是他昨天晚上好容易用毛笔画出来的。

    呵呵,结构简单的,其实就是一个铁盒子。

    他本想找宋人铁匠铸造一个,县城里的铁匠铺有七八家的。

    但是考虑到时间上的问题,而且铸造好以后只能单纯做教具用可就太浪费了,便对着图纸直接开讲了,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就成,咱们这不是别有用心的科普嘛。

    讲这个的时候,他招的那些大宋技工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如何烧制木炭,他们大多见过,至少也听到过,但是能从木炭中制出炭气来,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王德发教授在上课时,直接把煤气称之为炭气了,这样叫的好处是,大宋百姓们都称煤为石炭,方便以后的通用了。

    牙郎马云在旁边心想,他们可真能想出办法,竟然能用火攻逼出炭气来,那炭气竟能燃烧煮饭,而且还有巨毒!

    只不过他没有看到实物,不知道真假,但是从上一次课来看,怕是真的。

    王德发教授还画了一个沼气池,又是讲解了一番将来要生产的沼气。

    大宋技工学生们也同样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对其中的科学道理,王德发教授则坚决不讲,讲了是给自己找病,只是告诉他们有这样一回事情就行了,让他们充分发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间科学精神吧。

    没有想到他们还会产生联想呢。

    郭子仁突然说:“粪便能生出沼气,亦能点火烧水……某也没有见过何人放屁能着火啊……”

    萧湘哈哈大笑,说:“正是,正是!马牛羊也会放屁,某未见过着火……”

    王德发教授没有生气,他淡淡地说:“放心,你们将来会负责沼气池的添料工作……”

    两人想了想,对视了一眼,感觉不好。

    有人趁机捣乱,王德发教授喝道:

    “古剑山,你给我站起来!你又在下面偷着讲话!”

    古剑山站起来说:“某不是乱讲……王教授,某在四川一地见过从地上打出气来,以竹管导之,用此来煮盐卤成盐。”

    王德发教授没有想到四川这样早就开始用天然气煮盐了,当即就高兴地说:“好吧,如果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我就不怪你私下里讲话了。”

    古剑山这个时候已经放开了心态,他看见王德发教授脸上乐开了花。

    他开始流畅地说了起来。

    这家伙还真具有说书人的天赋,众人在他的描绘中看到了四川井盐生产的繁忙景象。

    在那四周起伏的山峦间,有一个高大的竹子与木头搭建成的井架,有四人在用水井轱辘汲取盐卤水,提上来后,用木槽将那些盐卤引入远处的灶锅内。

    那里又有三人在灶旁操作。

    那灶锅处有几口大铁锅并排置于灶上,在下方的灶门处排列着数根打通的竹子,它们都是铜头的,直通那锅底,这些并排着的竹管子,输送的就是那地下打出的气,可以燃烧,那火苗竟有半尺高,是蓝色的,没有烟灰……它们在盐锅下不停地燃烧,慢慢煮开了盐卤水。

    此时此刻,天地间一片烟雾缭绕,灶台处人影绰绰,耳中只听得人语声和盐卤水的咕咚声。

    为时不久,待那烟气散去后,那白花花的盐便会出现在锅底了。

    这家伙讲得还真心不错,或者说那牙郞马云转述的更好。

    红水溪工业区的第三个原动力燃料就是沼气,当然,它也只是备用类别的。

    沼气池的原理,能看到这里的人都明白,不多讲。

    张国安笑着说:“在我老家的农村里,也曾经搞过沼气工程,但是农民不太接受,这个在技术上的问题一点也没有,关键就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