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好好培养他们,到时可以引为依靠啊。

    在他的心里,早就给陈宜中安排好了一个职位,让他去当监察御史!

    这个官位品级不高,仅为七品下,但是可以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低而权限广。

    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借用他的年轻气盛,来打击那些对老夫不满之人。

    陈宜中年轻而英俊,面貌要比法可指挥使肤色更白些……

    他在年少之时,家贫如洗,但是为人“性特俊拔”。

    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

    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

    作为太学生员之时,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

    但是,他现在醒悟了一些,那一次弹劾丁大全之事,现在看来有些毛燥了,除了让自己在建昌受了许多磨难之外,还得到了什么好处?

    其他没有参与弹劾的太学生现在已经有外放为知县了,而自己却带着妻子饱受流离之苦,幸好已经去世的宰相吴潜奏请官家将自己调回,又幸好自己审时度势,投了贾平章的门下,免了省试,直接在廷试中考取了第二名。

    现在,他担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考绩一直优秀,但是他知道,他必须要仰仗贾平章……

    贾平章贾似道同样微笑着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说:“你若是做了监察御史……你会如何做事?”

    推官校书郎陈宜中心中大喜,但是面容沉稳,他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在下当唯平章之令为命!”

    好,一个聪明的年轻人!

第一百一十章 等着卖给大宋纯硝() 
后来,法可指挥使终于明白了,其实贾平章贾似道并不关心这个火绳枪营会如何,而是关心自己在禁军中的人际关系。

    说实话,贾平章在军中的声望不算太好。

    当年鄂州城大捷时,有几个军将竟敢出言讽刺他,认为他的作战方式是偷机取巧,这也让他怀恨在心,等回到临安城时,他禀告了宋理宗,以其它的罪名处理了几个,当然,从这开始,表面上没有人敢惹他,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怕是在军中无助力。

    法可指挥使想,自己或是他的一枚棋子?

    不过,他也不关心这个了,因为他关心他的火绳枪。

    他现在的火绳枪明显要比殷地安大商们的粗大得多。

    他知道为什么,因为他的黑火药没有他们的好……那个有才华的铁匠都教过自己制取的方法了,他也教过火药局的工匠,但是还是没有他们的好。

    他已经把原先帮助他们打造火绳枪的铁匠,甚至木匠都调到自己的军器所了,好帮助自己继续打造。

    他原先的上级某某人对他这种行为是敢怒不敢言,当时法可指挥使也不在乎了,从他被钦定为御前火绳枪营指挥使后,他怕是这一生都要离开了工部。

    先前时,他们是按照给大商们的尺寸打造的,但是在试枪时,发现枪子儿的力量不足!

    一个铁匠头想了想,摇头说:“现在火药的力气不足,须要多放……多放了,管子又太细了。

    不如把管子打造得粗一些,可以多放!”

    法可指挥使还有些担心,说:“会不会有炸膛之虞?”

    铁匠头笑了,说:“这些都是精铁,比好铁还好,用手指一弹便知道,都是精心打造……”

    说完话,他用他粗大的手指一弹那枪管,铿然有声。

    “某还可以把装药处打上两层铁管……”

    法可指挥使一听就高兴了,好啊,这就让人放心了。

    所以他们的火绳枪要比那些大商们的重上许多,更需要支架了。

    重要的问题还是把**的药力提高一下。

    火药局的工匠已经按着他的方法试着制取硝,结果,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还不如用老办法。

    法可指挥使说:“那种霹雳炮的黑火/药,不如用他们的办法制成的,尔可以慢慢试制,不要着急……”

    火药局的工匠们只得慢慢来。

    霹雳炮,又称火药火毬,北宋末年所发展出来的火炮,威力巨大,声如霹雳,故称之。

    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1161年,大宋水军已经将霹雳炮装备在水师舰船上。

    但是这个是用机械力量弹射的,用纸包裹,内装石灰,声音巨大,然后用石灰来迷住对手的眼睛……

    当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伐宋时,虞允文在采石矶反击金军渡江,“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法可指挥使在闲暇时几乎把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都翻烂了,把上面黑火/药的三种制取方法都背在心里了,也没有找到像那些人说的方法。

    想必他们那里就是与大宋不同。

    他还正在书房里苦苦恩索时,他的小娘子高兴地进来了,说:“官人,贾平章又差人送来了新鲜的菜蔬……”

    法可指挥使暗自叹了一口气,自己欠贾平章太多了,将来可要好好回报。

    清河坊的这一处住房决不是不堪入住的房子,光是两进的院落,就让娘子喜不自禁了。

    正房三间,厢房六间,其中光是柴房都比自己原先住的地方大!

    自家娘子刚进来时,各个房间看了足有三遍!

    现在他们也雇佣了两个女佣,这都是贾平章给予的……

    他的娘子喜滋滋地说:“某家也派人来送了些生活用具,省下了不少钱钞!”

    法可指挥使心中苦笑,若是自己家族的人知道了,也不知道还会如何,自己现在哪里算是飞皇腾达了?

    法正指挥使说:“和娘家许久没有来往了,不要亏了他们,某现在正在忙于公务……”

    “官人,回家也要忙吗?”

    “是啊,一直找不到好办法来增加火药的药力。”

    “何为药力?”

    “呵呵,娘子感兴趣了……就是把**置于白纸上点燃,**烧光后,而白纸不得烧着……”

    他的娘子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说:“妾看官人自己忙碌,不如悬赏天下的能人来解决……”

    法可指挥使乐了,对极,何必自己和工匠们下苦力?就不信这天下没有人能解决此事了,若是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去流求大岛找那伙儿大商们!

    这时心中安定起来,他轻搂过小娘子,牵手以上了一下。

    两人嘻嘻笑了。

    ――――――――――――――――――――――――――――――――

    法可指挥使在想办法提高黑火/药的药力时,在流求大岛的八道河口地区,王德发也正在为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而忙碌着。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氧化钙、五氧化二磷。

    其中碳酸钾是可溶性的,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和结晶等步骤,可以把草木灰中的这种钾盐提取出来。

    海边植物的钾盐含量要比内陆高,所以,王德发敢断定这里草木灰的钾盐成分要超过百分之八,达到百分之十一也是不好说的。

    所以他开始时,只能用实验法试制取,当然,这里也有教会大宋工匠的意图。

    当然,大宋工匠们其实也会这种提取办法,但是属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王德发这样就开始两面跑了,第一架荷式大风车还正在建设中。

    提炼的工具很简单,一个可以装到一百公斤草木灰的大铁锅。

    王德发让人往里面装草木灰,并在铁锅中加水;当水没过草木灰半寸许后;然后用干芦苇当燃料来加热。

    同时让两个工匠充分搅拌;当到60摄氏度左右后,趁热先用麻布过滤;将大部分杂质去除。

    然后把得到的溶液;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沸腾,然后趁热再用多层棉布过滤,再加热!

    当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这时,随着温度降低时;就开始有碳酸钾析出了,只是颜色偏黄了些。

    还可以再提取的,不急了。

    他让人称了一下,足有十公斤,除了损耗,才刚刚过了百分之十。

    他心想,下次用海藻吧,让人打捞后晒干当燃料了。

    其实这个时候可以制作出香皂了。

    只是这个含钾比较高,皂化出来的肥皂比较软一些罢了,这时候再加入香草汁,就做成纯天然的手工香皂了。

    但是这一批次先不能用了,要先生产出硝再说了。

    王德发当时对两个大宋工匠说:“你们学会了吗?”

    两人拱拱手说:“小的学会了……那草木灰水烫手时,刚刚伸不进去时才开始过开始过滤……”

    王德发还想给他们温度计用呢,一见他们竟然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索性不给了,差不多就行。

    接着他又叫来两个大宋工匠,去和他进行重要的一步:建设硝田用的种菌田。

    这个其实是当年俄国用过的硝田法,那时俄国海军炮使用的**有相当部分是硝田法生产的硝酸盐。

    这个国家由于常年低温,天然的硝酸盐矿脉几乎没有,除了从智利进口之外就是用硝田自产。

    当年他们又与控制了智利硝石的大英帝国关系不怎么的,尤其是在远东国际问题上矛盾重重,所以只能自己解决了。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利用亚硝酸菌的发酵和分解作用。

    王德发事先建造一个硝池,底层用砖和石灰砌成,防止渗透,当然四周也用砖和石灰砌起来,形成一个长十米,宽五米,深三十厘米的池子。

    不能太深了,因为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活动。

    池子的内部要用膨松的黏土和细沙混合铺底,又适当的混入一些弱碱性的草木灰,因为硝化细菌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存活

    拌好后还要多多扎孔。

    王德发在池子的上面架起了大竹棚,铺了芦苇,而且在竹棚的四边搭了竹帘子。

    这是为了保证这个棚子不能透光,任何角度射进的阳光都会要硝化茵的小命了,那东西怕紫化线。

    这里的温度要保证在二十五度左右,这个王德发也有办法,他有温度计,温度高了,他打开背阳的帘子,夜间温度低了,他多加帘子。

    同时为了保证空气流动,保证足够的供氧量,便于硝化细菌繁殖,同时也抑制厌氧细菌的存活繁殖,他安排人手定时采用人力风箱往里面鼓风。

    由于一开始时只能先用人工鼓风……这个累活成了惩罚犯错人的工作了。

    这个硝田上,王德发用人工加水。

    他把不同直径的竹子打通,然后钻孔,定时加水,采用滴溉的办法供水,保证土壤湿润。

    至于要填加的原料,这里的鱼下货和人畜粪尿等要多少有多少。

    这个时候还可以定期在膨松的土质上撒入一些草木灰拌好,这样最后刮硝土以后可以直接得到**。

    一切弄好后,王德发开始等着刮硝土了,估计怎么也得七至十天吧,到时候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开始大力兴建,弄不好以后光卖给大宋就暴发了……

    但是现在也不能闲着等啊,王德发让工匠们去找现成的硝土。

    大宋工匠们会这个活了。

    硝土一般存在于厕所、猪、牛栏屋,庭院的老墙脚,崖边,岩洞以及不易被雨水冲洗的地面。

    现在由于他们的毁林开荒都烧到了山脚下了,便直接上山找岩洞或是山崖边……硝土潮湿,不易晒干,经太阳曝晒后略变紫红色。

    好的硝土放在灼红的木炭上会爆出火花。

    果然,他们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洞里找到了黄乎乎的硝土。

    这个时候,王德发欣赏起大宋版的制硝方法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适合当下的,才是最好的() 
王德发抱着膀子看大宋工匠们从硝土里提取硝。

    他们在竹架子上架了一口陶瓮,在偏底部钻一个筷子粗的小孔,然后将硝土倒在里面摁结实,还起名曰:摁瓮子。

    瓮的上半部分倒上清水,当小孔中渗出黄褐色的水时,这便是含硝的“卤水”了。

    待到滤出的水无色了,就将卤水倒在大锅里,他们又起名曰“熬水”。

    最后,他们把熬出的水倒在木盆里,冷却后结晶成硝,又起名曰“盆硝”,先期熬出的盐则倒在布兜里用沙土埋好,叫做“栖盐”,要过几天才能食用。

    这程序说来简单,实际过程要长的多。

    他们摁瓮子至少要半天,滤水要三五天,熬水需四五个小时,而最终结果不过是五六斤硝、七八斤盐。

    但是好在这硝土没有成本,但是算一算还是没有硝田法好,因为硝土找起来费事,而且**的含量不高。

    而且两个人干了五天多的活儿,收获太少。

    当然,他们提取出的**纯度还不算高,不会温控。

    他们所谓的栖盐,就是所析出的盐中还含有少量的**,他们想借此分化了……

    王德发亲自设计了一种方法,采用塔式分级淋洗过滤来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利用重力,让水流在富含钾盐的草木灰中缓慢移动时,迅速溶解其中的钾盐,并随水流在草木灰中的推进,不断有新的钾盐溶入而使溶液浓度逐渐增高。

    然后收集最初滤出的高浓度溶液用于蒸发浓缩,其后排出的中低浓度溶液则排入下一滤池用于继续浸提,至排出溶液钾盐质量浓度足够低时结束洗滤,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了。

    提取硝土的办法也可以用这个设备。

    这个设备其实就是一些铁锅、木桶和竹筒的组合,最先进的设备就是温度计了。

    这样,王德发有信心建起一座手工作坊式的原始型化工厂,在初级阶段里,可以日出一吨的碳酸钾和五百公斤的**。

    紧接着,他又去筹备他的硫酸厂了,有了硫酸后,哪怕一天才有个几十公斤产量,他也敢说自己开启了化工时代的大门……当然这路子还很长,他需要各个行业的配合,特别是宋子强的机加工上。

    上升到硫酸这个档次了,他可不敢用木头和竹子对付了,要求一定的铸铁设备,陶瓷罐子到可是以解决一定的贮藏,但是加工过程中可不能没有生铁设备。

    他去找宋子强时,宋子强正在忙着浇铸生铁锅,工作挺忙的。

    他今天的工作量是十口中型的,十口一米二直径的。

    王德发看到几个大宋工匠正在用细沙、石灰、砾石的原料,制作铁锅模具呢。这个铁锅模具根据铸造铁锅的大小不同而不同,一个铁锅模具最多能使用四五天。

    所以这道工序总要有大宋工匠们不停地在做。

    宋子强看到王德发来到自己的铸造厂了,便停下了打磨铁锅的工作。

    宋子强说:“怎么又要铁锅?前两天送的不够用?”

    王德发说:“够用了,我来看看,你这里什么时候能加工出低压反应釜……”

    宋子强愣了,说:“不是说等下批次才开始整硫酸嘛?我这还没有开始搞压铸技术呢!”

    “压铸很难吗?”

    “发仔,不难,但是那些大宋工匠只会用人力压铸,这样加工出的型件太小了,我们不能总要铁锤和铁斧吧……”

    王德发说:“等着吧,我多建几座风车……”

    宋子强笑着说:“大家都没有用过风车动力,你也只是看过视频……”

    “怕啥?总比没有用的强……”

    王德发这时看到一个大宋工匠正端着长柄钳锅勺具往模具里浇涛,这个大棚子里顿时充斥着一股子生铁的味道。

    现在大棚子外的冲天小烘炉在一头毛驴转圈拉动的风箱的吹动下,发出呼呼的声音,正在将他们所带的好铁熔化掉。

    现在陷入了一个悖论中,没有原动力,他们就加工不出原动力来。

    宋子强抹了抹自己的黑脸,说:“发仔,你别急,我们还算幸运呢,至少这些铁匠浇铸的水平不比我差,要不光是满足你的设备就得累死我了……”

    这是实话,王德发看到三个大宋工匠正在不断地将水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刷在铁锅模具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阻止铁水和铁锅模具粘合在一起。

    铁锅的生产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工艺还是很复杂,比如水和草木灰的混合比例是多少,铁水倒多少到模具适合,什么时间起模最好。

    这些全得靠大宋工匠们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

    宋子强说:“也不知道那面的世界变成啥样了,把这一批活儿赶出来后,大家回去看看吧……”

    王德发知道他又开始鼓动别人回去了,笑着唱道:“心若在,梦就在!……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宋子强马上说:“闭嘴!你别忽悠我……快回去过好日子,我都感觉我再呆下去,自己都要变傻了……”

    王德发正色地说:“你让张国安他们夫妻两个忙活这一些……能行吗?”

    “……好吧,不能超过四月份啊,这是底线……”

    六名时空走私贩确实定下了四月份必须回去了,要不然,他们又要担心那面世界里山后村的布局了。

    大规模的毁林烧荒现在告一段落了,借助了黑火/药和鲸油,他们在这个流求南部地区,烧出了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平地!

    向东他们烧到了山坡地了,北面是八道河,南面是一条不足三十米宽的溪流,这仅仅是指整个河道,而水面不足五米宽。

    这是一条季节性很强的溪流,从往年的水线上看,真要是到了雨季时,水势还是蛮大的,比在临安县城的红水溪还要猛的样子。

    他们现在还对付不了八道河,但是对付这条溪水还要有把握的。

    大家谁都没有搞过水利工程,但是对建一个二三十米长的水坝还是有把握的。

    吴大鹏除了全面主抓工作外,还自报奋勇地担当起监工了。

    但是人家杂役厢兵们中,干过这个的有好多,根本不用他操心。

    厢首们表示,只要吴市舶把工钱发足了,这些活计不用他管。

    吴大鹏市舶乐了,说:“诸位放心,钱钞是绝不会少的,三年之后的许诺,绝不会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