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量。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
胡不经量?
南宋末年 (理宗后期及度宗时期),有一个奸臣叫贾似道,他因姊姊是
宋理宗的贵妃,就当上右宰相,威风显赫,作恶多端。当时南宋面临北方新
崛起的蒙古族的严重军事威胁,贾似道在强敌面前一味退让妥协,对人民却
拚命压榨、搜刮,以满足他那极度荒淫糜烂的生活。后被流放,在途中被杀。
这首词是针对贾似道发布“经量”土地的命令,给广大百姓带来严重祸
害的情况写的,揭露了南宋大小官员的丑态。
“宰相巍巍坐庙堂”。这个宰相就是指贾似道。“经量”即丈量,“经
量”的内容包括丈量土地的面积,鉴定土地的好坏,然后规定缴纳田赋的数
目等等。
当时贵族、官僚、大地主们一面大量占有土地,一面却把实际数字隐瞒
起来,以逃避赋税。为了查出那些被隐瞒的土地,增加田赋的收入,南宋政
府不止一次地推行所谓“经界”(也就是“经量”)之法。采取这个措施本
来是有必要的,但南宋官僚机构太腐朽,这措施又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们的
利益,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弊端百出,对广大百姓骚扰很大。量来量去,是那
些地位较低的中小地主加重负担,但他们还是把加重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穷苦
… 页面 63…
百姓身上。这首《一剪梅》所反映的,主要就是这些人的情绪。
词的上片说:宰相神气活现地坐在庙堂之上发号施令,说要“经量”土
地,马上就要下边动手。不知哪个下级迎合宰相的意旨,就上了一个奏章,
在奏章上开头说要经量,结尾也说要经量。这是写迎合宰相意旨阿谀拍马的
丑态。
朝廷上如此,地方上又怎样呢?词的下片便点出一个“轻狂太守”。“轻
狂”在这里是做事轻率狂妄的意思。“太守”是管理一个州(包括好几个县)
的地方官。“吾邦”就是我们家乡。“闻说经量,星夜经量”两句,是说这
位轻狂的太守一接到“经量”的命令,在星夜里就动手丈量起来。他为什么
如此起劲呢?不用说,准是因为丈量土地正是他们贪污受贿的好机会。
对于这种置金贵族入侵于不顾,却一味对人民加紧压榨的当权者,人们
自然极其痛恨。所以词的最后三句说:“山东、河北被金人占去那么多年了
(从北宋灭亡到这时已将近一百四十年),在金和蒙古贵族的蹂躏下,那里
的土地早已荒芜(即久抛荒),人民在受难。那里的大片国土才真应该从敌
人手里夺回来好好丈量一番,可是你们却为什么根本不管呢?“好去经量,
胡不经量”,就是本该去经量,为什么不去经量呢!“胡不”即“何不”,
是个疑问词。这样一来这首词的思想性就加强了。广大人民念念不忘收复沦
陷了的大片中原国土,贾似道之流却一味地对敌人妥协投降,而只在人民身
上打主意,两相对照,这些民族败类的丑恶嘴脸,不是就显得更突出了吗?
全词采用嘻笑怒骂式的嘲讽语调,不断重复“经量”的字眼,加强了这
种嘲弄的意味,使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别具一格。
一剪梅
无名氏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
消磨。《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
如何?民事如何?
前首提到,正当南宋王朝日益腐朽的时候,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族却日益
强盛起来。强大的蒙古骑兵随时准备南下夺取整个中国。这首《一剪梅》揭
露了在敌人军事威胁下,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但统治者仍然只知享乐,而根
本不顾国家危亡的情况。
“襄樊”指襄阳和樊城,在今湖北省。这两个城市隔汉水相望,是一个
扼守江口、保卫东南安全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也
正是蒙古军所选定的进攻南宋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攻下襄樊就可以派兵从
汉水乘船进入长江,然后沿江而下,南宋就很难抵挡了。
宋度宗咸淳三年 (一二六七),蒙古军侵扰襄阳,掳去五万人。四年,
蒙古军围攻襄阳。五年,蒙古军围攻樊城。南宋军队屡遭惨败。九年,蒙古
军攻破樊城,襄阳守将吕文焕向蒙古军投降。
词的上片写“襄樊四载弄干戈”,指襄樊被蒙古军围困了四年,南宋宰
相贾似道却没有发动大军去援救。本来,打鱼人和砍柴人唱着渔歌和樵歌,
… 页面 64…
在这一带是很普遍的,可是这几年却全都听不见了。在蒙古军的围困之下,
襄樊人民被困在城里,危险极了,还有谁敢下河打鱼、上山砍柴呵!所以词
中说:“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干戈”是盾和矛,“弄干戈”就是打仗。
“渔歌”、“樵歌”是打鱼和砍柴时唱的民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是作者问道:那么现在情形怎样了呢?襄樊被蒙
古军围困了四年,还在继续坚守。由于贾似道不去援救,也不去接济,围城
里面钱快花光了,粮食快吃光了。即词中所说:“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消磨”,消耗掉。这里指出围城很难坚守下去,含有对贾似道误国罪行的
极度憎恨。
在国家陷于危亡,人民在受苦受难时,掌握大权的贾似道又在干些什么
呢?原来,当襄樊危急之时,贾似道却躲在他的西湖葛岭别墅里沉湎在酒色
歌舞之中,不采取任何措施去援救襄樊,却津津有味地在同一群姬妾斗蟋蟀
玩耍。这怎么能不引起人民的痛恨呢?这首词的下片,一开头就是一声大喝:
“《柘枝》不用舞婆娑!”“柘'zhè'枝”是一种舞曲的名称,“婆娑'suō'”
形容舞姿的美妙。联系“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意思是说:不要再欣赏着
美妙的柘枝舞而醉生梦死了,你实在丑死了,坏透了!“能”是当时方言,
就是“恁”。“能多”就是那么多、如此之多的意思。
最后三句,作者愤怒地责问贾似道之流:你们只知道天天往家里买歌女
舞女,可是前方军情怎么样,后方百姓生活又怎么样,你们可曾有一点放在
心上?“朱门”,红漆大门,这里指贾似道之流的大官僚。“朱娥”,漂亮
的女孩子,这里指歌女或舞女。这个结尾是对那些只知吮吸人民膏血而根本
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无情鞭挞。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和感
情是十分鲜明的。
正因为上面两首《一剪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
的方式又是那样朴实直率,有些地方(如四组重复句式的使用)甚至带有民
谣风味,所以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是接近人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
酹 江 月
驿中言别友人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
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
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文天祥 (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省
吉安市)人,官做到丞相。元兵南侵,他起兵勤王,后战败被执,不屈,被
杀,是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所写的诗、文、词是他战斗生涯的记录和爱
国思想的宣言,是血和泪的结晶,不能把它们视同一般的文学作品。
这首题为“驿中言别友人”的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今北京市),
途经金陵(南京),在驿馆(官办客栈)中告别朋友时写的。朋友当是邓剡,
字中甫,这时住在金陵天庆观里。词牌 《酹江月》是《念奴娇》的别名。
… 页面 65…
文天祥写这首词时,抗元斗争已经失败,他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但
词中却洋溢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藐视强敌的豪情壮志。在艺术表现上,
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
前人诗歌的意境。
上片的大意是说: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
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
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
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
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
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
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
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
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
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
“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
“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
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 (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
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pínfēi'确实遭
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
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
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
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
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
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这仇恨和耻辱要靠谁才能洗刷掉呵!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
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
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
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大意
是说,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
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
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
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
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
经海路南逃的事。“那信”,哪里想到。“属”,托付。“江海余生,南行
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 (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 (扁舟)出
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
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
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
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nì'柱
… 页面 66…
吞嬴”用蔺'lìn'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
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
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
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
“嬴'yíng',秦王的姓。“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
“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
来追,蜀军突然回师 (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走”在这里作“使……
逃跑”讲。天文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
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
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
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无寐
'mèi'”,不能入睡。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
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催世换,更随我,
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
和明月,宿芦花。
邓剡'yǎ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
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
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古之作。
词的上片写景。傍晚,刚下过一场雨,晚霞映得水面分外明亮。潮水退
下去了,岸边留下层层沙痕。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
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在西风的催逼之下,季节已由夏入秋。同时,也使
主人怜惜这些飘零的秋叶,将与自己一样沦落天涯。“懊恨”,是懊恼可恨
的意思。“催世换”的“世”,在这里双关时世,借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朝代
的更替。“天涯”,比喻极遥远的地方。“落天涯”就是流落、飘泊于天涯
的意思。这时南宋灭亡了,广大人民处于异族的压迫之下,不少人流离失所,
无家可归,所以,风吹落叶的情景,就格外容易使人联想起汉民族的不幸遭
遇。邓剡用“懊恨”一词,表明了他对催换季节的西风(隐喻灭亡宋朝的元
人)的不满和愤恨。
如果说上片是在写景中隐含着亡国之痛,那么,下片就是更直截了当地
写这种哀痛的感情了。
“寂寞古豪华”以下四句,是剪裁和改写了唐人刘禹锡的有名诗篇:“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
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里的地名,是晋代大贵族王家、谢家世代聚居的地
方。随着王朝的变迁,这些原先声势显赫的大族,相继败亡。寄居在这里的
燕子年年飞来寻找原地筑巢,可是房子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王、谢大族,而是
寻常百姓了。邓剡写这首词时,正在南宋亡后的金陵,所以很自然地借用这
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在残破凄凉的金陵城
… 页面 67…
下,古代的豪华景象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惨淡的夕阳,照着乌衣巷口。南宋
灭亡后侥幸活下来的人,谈论着时代的又一次更替,慨叹又有多少人家破人
亡,竟使年年飞来的燕子,找不到栖身之处了。
词的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秋季来临,燕子都
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这幅
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
艺术效果。
柳 梢 青
春 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
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 (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
安市)人,是南宋末年的重要爱国词人。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曾在对
策中痛斥过宰相贾似道。一二七六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从此他便隐
居,直到逝世。当时一部分南宋宗室、官员和军队通过海路逃到南方,继续
进行抗元斗争,刘辰翁内心很向往他们。这首 《柳梢春》正表现了他的这种
心情。
这首词的题目叫《春感》。本来,春天总是叫人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
香的。可是,对于刚刚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欣
赏春天景致的心情的。
蒙古族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享受,便向南宋大举进攻,疯狂
掠夺和压迫南方的各族人民。元军占领临安后,给杭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这座繁华的南宋都城,突然变成了元军逞凶纵欲的乐园。词人看到此情
此景,真是悲愤交集,内心充满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首词的上片,正是表
现了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铁马蒙毡”以下三句说:南宋灭亡了,临安已
变成蒙古统治者的天下,元军的铁骑到处横冲直撞、为所欲为。看到的是一
片残破的景象,听到的是遍地哭泣之声。甚至,连那往日为人们照明的花灯,
似乎也在流着痛苦的泪水。阳光明媚的春天并没有能够使人们精神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