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争之世-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桩政治婚姻。秦王允婚。代表着一桩政治联盟开始缔结。庆忌也松了口气:“好极了。秦国国力虽不能与齐晋相比。但是在天下诸侯中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它的特殊的理位置。一量与我吴国结盟彼此遥相呼应。对楚国就要产生极大的影响。”

范蠡欣然道:“正是。与秦联姻。不仅可以大大消除可能来自楚国的威胁。而且……我们还可以藉由季嬴公主与楚太后的关系在楚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楚王年幼。如今楚国是孤儿寡母。奸臣当道。对楚太后和楚王来说。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权威日重。嚣张不可一世的费无忌。只要我们巧妙的利用楚国内部这种矛盾。便有机会把这个庞然大物掌握在手中。使其为我所用。”

庆忌微微颔首。扶膝沉思片刻。说道:“范卿。这迎亲使要派个的力的人才成。联姻与秦国、说服于楚太后。这人既的精通外交礼仪。又的能审时席势。随机应变。口才也的好。须的能言善辩。寡人之意。便由你任这迎亲使。你看如何?”

范蠡略一沉吟。说道:“行人礼仪。臣不是十分熟稔。好在婚事已经商定。臣也能勉强应付。但此番出使秦国。一半的目的倒是在回程中的楚太后。臣是楚人。了解楚国情形。这是臣的长处。可是臣是楚人。如今却辅佐了大王。费无忌使人加害于我的事既无实据。现在又不是和他公开为敌的时候。那是说不的的。所以恐怕许多楚国臣子都很难理解范蠡的行为。从而对范蠡怀有敌意。若是这些人从中阻挠。那对臣完成大王托付之事极为不利。”

庆忌眉头一紧。微微点头道:“嗯。寡人倒是没有思及这一点。这么说来。你的确不便赴秦做这迎亲使。可这迎亲使。绝不仅仅是把秦国公主接回来这么简单。除了你。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

庆忌把手下的力的臣子逐个想了一遍。最适合做这种外事活动和搞些政治权谋的人只有范蠡和文种。而偏偏就是这两个人又不适合在楚国公开活动。除了他们。自己在这方面的人才极为匮乏。而且这两人是他的左膀右臂。现在手上有一大摊子事情。也不能把他们都派出去。庆忌一筹莫展。一时也没了主意。

范蠡眼珠转了转。说道:“臣熟悉楚国之事。虽不便公开露面。却可从旁协助。出出主意。可为副使。只是……我们还需要一个能言善辩、机警过人的人来做迎亲正使。毕竟许多时候都要这个人来抛头露面。臣心中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不知大王肯不肯。”

庆忌大喜道:“是什么人。你快讲。范卿点将。寡人岂有不允之理。”

范蠡观察着他的脸色。低声道:“这个人。就是郁平然郁大夫!”

“郁平然?”庆忌先是一呆。随即便沉下脸色。拂然道:“范卿和寡人开什么玩笑。郁平然屡次三番与寡人为敌。害的寡人险些命丧鲁国。他折了寡人多少人马?梁虎子一条手臂。便葬送在他的毒计之下。寡人岂能用他?况且。他是阖闾的人。他的堂弟便死在英淘、梁虎子手下。岂肯为我所用?”

“大王”。范蠡诚恳的劝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候是各为其主。郁大夫自然竭尽所能。效忠于阖闾。而今大王才是吴国之主。情形自然不同。此人是个人才。而且恰是我吴国欠缺的外交人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吴国与天下各国之间。将是刀兵为辅、外交为主的局面。若此人能为大王所用。大王便如猛虎插翼了。”

“范卿真是异想天开”。庆忌啼笑皆非的道:“郁平然怕是恨不的生吞活剥了寡人。岂能为寡人所用?哦。对了。自他赴晋国成功游说赵简子发兵南侵之后便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了。他现在哪里?”

“郁大夫现在……姑苏大牢里。”

“什么?”庆忌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抓到他的。怎么人都送进大牢了。还没人禀报于寡人?”

范蠡神气有点古怪的道:“并不是咱们抓住了郁平然。而是夫差守姑苏时。把他送进了大牢。”

“夫差?”庆忌大为诧异:“郁平然对阖闾忠心耿耿。何以夫差把他投进大牢?”

范蠡道:“臣也是辅政之后。处理狱中囚犯。于前两天才甄明他的身份。此人出使晋国回来后。便到楚**前效力。受命押送那些楚国权贵回姑苏。待大王兵围姑苏之后。他也被困在城里。夫差为震慑全城百姓不生异心。便每日寻些小衅。把一些世族大家满门屠灭。悬尸示众。郁平然再三劝阻。惹恼了夫差。便被他投进了大牢。大王入城之后忙于重建吴国之事。一直也没顾上理会狱中那些囚犯。郁大夫便一直被关押在里面。和那些作奸犯科的囚徒关押在一起。着实吃尽了苦头。”

庆忌听到这儿默然不语。范蠡见有些门道。便苦口婆心的劝道:“想当年管仲扶保公子纠。处处与公子小白为敌。他一箭几乎杀了公子小白。彼此的仇恨较之大王与郁平然的恩怨亦不稍让。可公子小白夺的齐国国君之位后。却择了吉日大礼接迎管仲入朝。终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郁平然是个人才。又曾被夫差不计功劳。投入大狱。受尽苦楚。如果大王能以德报怨。重用于他。何愁他不诚心归降。为大王效力?大王。胸襟似海。方有百川归流啊。”

庆忌犹豫道:“可……使于秦。经于楚。两桩事都是十分重要的大事。万一他……。骤然付之以重任。你觉的可行么?”

范蠡道:“管仲可由阶下囚一跃而为齐相。郁平然便不能由一阶下囚。成为大王的持节使者吗?何况。郁氏家族满门老少都在姑苏城中。郁平然安敢再生异心?真有什么不测时。不是还有臣这个副使监视着他么。”

“嗯……”庆忌低头沉思片刻。一拍大腿道:“成。就按你说的办。你去叫人准备一下。寡人这便与少宰大人亲自去大狱里。把郁平然那个家伙从里边捞出来。”

范蠡吃惊道:“大王只消下一道赦令也就是了。大雪茫茫。夜色已深。怎敢劳动大王身躯?”

庆忌没好气的道:“不是你说。公子小白择吉日着华服。隆重迎接罪囚管仲么?既然要做。就做的彻底。他若仍不肯为寡人所用。嘿!那就有点不知好歹了。快去安排吧。”

范蠡一笑。跳起身来便向外赶去。

“大叔……”。不知何事。小夷光已经醒了。揉着惺松的睡眼坐起来。在范蠡的教导下。她平常已只叫庆忌为大王。但是此时睡的迷迷糊糊的。不自觉的便又恢复了她最熟悉的称呼。

“瞧你睡的一头汗。乖乖回榻上坐一会儿。待消了汗再起来。”庆忌自袖中摸出一方锦帕。为她擦擦额头汗水:“什么时候进的宫。等我等的很久了吧。”

“嗯。”小夷光有些清醒了。她绽开笑颜道:“义父整天教我识字写字、诵读诗、练习歌舞。真是好烦啊。只有来找大叔玩的时候。义父才不会教我东西。”

“好啊你。还以为你想大叔了。原来只是拿我当挡箭牌。”

“才不是呢”。夷光娇憨的道:“人家也确实想大叔啊。”

“是么。那好。从明儿起。只要你一进宫。大叔就教你舞剑。在王宫里。你也的学东西。”

“好啊!”夷光雀跃着抱住他的胳膊:“是你说的。可不许耍赖。你一定要教我舞剑。夷光早想学一身真本领呢。”说着她兴致勃勃的拔出鲁削。开心的比量着。“别乱动。小心划伤了手。”庆忌把刀子又插回鞘内:“一会儿大叔和你义父要出宫一趟。你今晚就住在宫里好了。一会让侍女带你到后宫住下。议政殿总嫌潮冷了些。”

“嗯。”夷光乖巧的答应:“大叔是要娶王后了吗?”

“你听到了?是啊。”

“她是秦国的公主?”

“是啊。”

“公主……会不会很凶啊?”

庆忌好笑起来:“怎么了。小大人似的。你操心这个干什么?怕大叔会被悍妻欺负吗?”

“才不会呢。”夷光自信满满的道:“你可是吴国大王呢。又是吴国第一勇士。谁敢欺负你呀。夷光是怕……”

夷光的小脸皱成了包子:“夷光是怕那个秦国公主到了这里。会不会脾气很大。再也不准夷光进宫找你。”

她牵起庆忌的衣角小声道:“夷光跟义父读。明白了许多事情。我知道君侯家的规矩都很大。要不是大王宠着我。其实我连王宫的边都不许沾的……”

人靠衣妆。夷光原本就生的俏美可爱。此时纯白的貂裘衬着她那吹弹的破的白嫩脸蛋。灯光下幼滑的肌肤微露出半透明的酥红。年纪虽幼。却已是我见犹怜的一个小美人儿了。庆忌怜心大动。连忙安慰道:“你这小人精。倒喜欢想心事。放心吧。这位季嬴公主非常和气友善。一定不会欺负夷光的。”

“大叔说的是真的吗?”夷光抬起一双澄澈如水的眸子看着他。

“当然。大叔可是打听明白了她的为人才派的求婚使。我怎么会娶一个母老虎过门呢。这位季嬴公主啊。温柔贤淑。通情达理。心的善良。家教有方。她今年刚刚十六岁。就像小夷光一样乖巧可爱……”

“砰!”守宫寺人抱着锁门的横木还没退到一边。一团烈火便破门而入。一阵风似的卷了过去。

“羸襄呢。叫他出来见我!”一个少女声音大声喝道。

后面几个衣衫不整的寺人急急跟着她一溜小跑。惶声说道:“季公主。国君已经睡了。”

“睡了那就给我爬起来!”

长廊暗影下闪出一个身材修长的红衣女郎。作武人打扮。腕腿都以绫罗护腕束住。腰间紧紧束着一条牛皮带子。更显的纤腰紧致、胸脯浑圆。英姿飒爽。容颜明艳。

她的身材在女子里算是比较高的了。胸腰、腿股的曲线滑润修长。尤其是双腿修长的比例惊人。被她以绫带把裤管靴筒一裹。益发出挑。大腿处衣衫虽显肥大。也能叫人想象的出那双骨肉匀称笔直修长的大腿该是何等浑圆腻润。结实有力。

“嬴襄最宠盈夫人。此该宿在她的宫中。是不是?”

季嬴公主语速极快。一边说着一边拐向盈夫人寝宫。蛮腰一摆、长腿错落。几个寺人若不小跑相随。根本跟不上她的速度。

“砰!”宫门踢开。季嬴杀气腾腾的站到了房中。酥胸起伏。杏眼圆睁的大喝道:“嬴襄。你给我起来!”

室中有灯。床上两个人惊讶的坐起。一见季嬴手提马鞭站在那儿。又齐齐惊叫一声。刷的一下拉起了锦衾。遮住了他们**的身子。

床上两人赤条条一丝不挂。显然是刚刚欢好之后。披头散发实在见不的到人。床内侧的是个姿容婉媚的美人。外侧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材结实敦厚。唇上微髭。本来颇有威严。此时被妹妹这么看着。却是一脸尴尬的神色。

“季嬴。你不是正在西郊游猎。怎么深夜回宫了?”

“我不回宫?我不回宫被你卖了都不知道!”季嬴怒哼道:“你都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便把我嫁到南蛮之的。做了甚么吴王的妻子?”

“喔。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啊”。秦国国君嬴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你发这么大火干什么。公主的婚事。自然是我这个做国君的兄长作主。兄长会害了你吗?自然会给你挑个如意郎君。吴王乃天下英雄……”

“胡扯!不是你把姐姐嫁去楚国。姐姐会嫁给一个老头子。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嬴襄难堪的道:“这……怎么能怪寡人。那楚王明明是说给太子建求亲。谁知他却自己……。唉。生米煮成了熟饭。寡人还能兴兵讨伐不成?”

“都是遁词。那时要你发兵。怕你也不敢与楚国为敌!我告诉你。季嬴要嫁。就自己选夫君。我才不要你给我挑的丈夫。”

“胡闹。真是胡闹!”嬴襄拍着床榻。终于勃然大怒:“我真是惯坏了你了。婚姻大事。由的你自己作主么?中原诸侯本瞧不起我西秦人氏。你这样不守礼仪。传扬出去不是更让人笑话。实在有失体面。寡人已经答应了吴国。你嫁也的嫁。不嫁也的嫁。给我出去!”

季嬴一听更是怒不可遏:“好!我出去。你敢把我嫁过去。我就杀了那个什么庆什么忌!”

秦君嬴襄也是暴跳如雷。只是不敢起身。把床榻擂的山响:“你要杀便杀。反正守寡的是你。”

“砰!”的一声。季嬴裹挟着一阵狂风卷了出去。

第255章 兵圣释计

十多天后,楚使到了姑苏,正式带来了秦国国君的答复,随后早已有所准备的吴国迎亲使团便大张旗鼓地组建起来,于七天后赶赴秦国。迎亲团的正使是被庆忌亲自赴牢中接出,被他的宽宏大量和如此器重感动的已向庆忌效忠的郁平然郁大夫,副使则是少宰范蠡。

此行还顺路给楚国送回了第二批权贵。带着他们上路,一来是原来藉口瘟疫和匪患猖獗,如今是冬天,瘟疫已不复存在,而且吴国使节团既然能平平安安到达楚国,也没有理由强留楚国权贵。二来这些人回去后可以给费无忌找不少麻烦,楚国政局越乱,越方便郁平然和范蠡行事。

吴国这边,庆忌自己则在不断强化军队建设。即便有再忠心的部下,官吏任命权和军队他也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继文武分离,兵权、军赋分离之后,庆忌又强化了兵符调兵制度,规定凡五十名以上士卒调离原驻地的命令,必须由大王亲自下令批准。军队将领,即便官至上将军,也无权自行招兵。这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公卿,封邑之内,一切军政民政司法赋税皆由封邑之主负责的春秋时代是史无前例之举,仅此一项,便将吴国的中央集权臻达至当时的最顶峰。

这也只有庆忌这样形似开国之君,手下大将皆是他亲自统帅,而且尚未形成各自势力集团的时候,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秦国与吴国联姻的消息传开之后,鲁国三桓马上做出了反应,庆忌如今已是货真价实的吴王,大司空叔孙玉早已同意将女儿嫁往吴国,而原本徘徊不定的季孙意如听说这个消息后也下定了决心。

他是鲁国三桓之首,即便与鲁君姬宋结亲,君臣的关系也不会改变,只要一方不肯放弃权力。彼此的斗争同样不会改变,只是由于这层关系的存在,会使彼此的斗争罩上一层温情的面纱,使彼此权力地争夺趋于温和罢了。

然而如果他同吴王联姻,那么他在国外便有了一股强大力量的支持,如果说原先他还担心庆忌会与楚、越失和。会与齐晋联盟势力的关系更形恶化,不能对他有所帮助,反而会拖他下水的话,那么如今秦吴联姻所喻示着的两股政治势力的联盟,一举改变了江南诸国地政治局势,这种担心存在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吴军已在东夷地区站稳了脚跟,吴国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鲁国的眼皮子底下,这股外援能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了。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回绝了鲁君姬宋的提亲,遣人赴吴,同意将季孙小蛮嫁给吴王。

双方信使往来不断。当然,“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婚礼的筹备事宜只是面子上的功夫,底子里,鲁国两大家族最在乎的是他们地家族能从中获得多少政治利益,能从吴国得到多少政治保障。

藉着这个机会,吴国在鲁国的细作们也从隐蔽转为半公开,打着为筹办婚礼往来奔走的旗号,把鲁国地许多政治动态传递到吴王庆忌的耳中。

目前庆忌与成碧正打算控制住东夷地区,成碧能成为东夷女王。很大程度上是东夷六大部族长老联手吹捧哄抬的结果,在东夷人的命运岌岌可危的时候,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能在她的领导之下,团结所有的东夷人共御强敌。只不过,成碧可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弱女子,她有自己的潜势力,有钱有人,有极为灵通地消息渠道。当东夷诸部族长们如愿以偿地守住了自己家园的时候,成碧的势力已经尾大不掉了。

东夷诸部族长齐心协力捧高成碧。为东夷人塑造了一个少昊后人嬴蝉儿地形象。如今是作茧自缚。他们把“嬴蝉儿”捧成了东夷人地神。让所有地东夷百姓坚定不移地相信她。拥戴她。可以为了她地一声号召去赴汤蹈火。终于把东夷这一盘散沙变成了一块坚硬地石头。在鲁国从旁牵制帮助下。成功地阻止了齐人地南侵。

如今他们想把自己亲手捧上神坛地这位女王再请下来。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地事了。就是东夷内部各部族地一些族长。如今都坚定地站在成碧一边。可是不愿屈居人下地部落族长们还是有地。成碧现在还不能控制整个东夷。在齐国放弃南侵之后。她想继续聚合东夷各部建立国家。从而以女王身份名正言顺地靠向吴国。现在反要借助庆忌地兵马。震慑有异心地部落。在这样一步行差。满盘皆错地关健时刻。任何外力诱因地介入。都可能造成无法收拾地局面。

如果齐鲁两国在此时忽然再度插手东夷之事。本来就十分微妙地东夷局势很可能会变地不可控制。因此庆忌和成碧对与东夷近在咫尺地齐鲁两国不能不格外关注。幸好。齐国退兵之后。齐国晏派开始对田派反攻倒算。两大势力忙于内斗。田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庆忌一步步蚕食东夷。在东夷地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却无暇南顾。

而鲁国……庆忌不能不佩服鲁人地政治嗅觉居然可以迟钝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地地步。多少年来相忍为国。闭关自守地政策。使得鲁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主弱臣强。三桓主政。令出私门。吏出家族地政治局面致使鲁国连一个成熟地政治家都没有。

他们对吴国在东夷地剿匪行动和嬴蝉儿地筹划立国事宜完全没有在意。也没有意识到这对鲁国将会产生多么大地影响。在主政地三桓心里。对庆忌这个强力外援地扩张行动。只要不危及他们地自身利益。他们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庆忌从鲁国侦伺来地情报中。和东夷与吴国有关地信息寥寥无几。目前在鲁人中影响最大地消息甚至不是季氏、叔氏嫁女地事情。而是孔丘任大司寇后治理曲阜地消息。

季氏拒绝了鲁君姬宋地求亲,又不想在姬宋风头正健的时候与他的关系有所恶化,便在提拔孔丘为大司寇一事上做了让步,说服自己的亲信孙叔子放弃了这个职位。孔丘如愿以偿地晋位六卿,任大司寇,在鲁臣中地位仅次于三桓。

出仕从政、复礼行道的理想,孔丘已经想了好多年了,如今终于有机会付诸实现,孔丘开始信心十足地开始了他复礼行道以强国家的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