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定定地偏过头,便看见了一脸不安的祝英台正攥着他的袖子,虽然有些害怕,却依然坚定着看向他眼睛的样子。

    面前这个“直言无忌”到让他生出逃跑*之人,此刻却毫不避让地对他道着歉。

    “抱歉,我说了谎。”

    她的表情认真,神色也再不是之前那种什么都无所谓,得过且过的“乐天”表情。

    “我不读甲科,是因为我无法出仕。”

第22章 不会妥协() 
“正因为我才华不弱于其他士子,所以我无法去读甲科。如果我成绩优异,我就无法掩饰我的才学;然而让我故意表现出拙劣的才学,则是对不起我曾经付出过的努力。”

    祝英台的语气中有一种早就看透的疲惫。

    祝英台原身的努力,并不因为她出众的天赋而就有所减少,她是个天才,却不因自己是天才而有所松懈。

    自己可以在价值观中表现的和她不尽相同,但如果她对不起她曾付出过的努力,便是一种对原身的侮辱。

    被千年传颂的祝英台,如果是个女扮男装不学无术,进学馆只是为了撩汉子找老公的low货,连她自己都饶不了自己。

    她会脑补,但脑补是为了分散她时刻紧绷的神经,她清楚的明白自己并不会因为脑补而真去妨碍到任何人。

    但她的话,好像真的伤害到马文才了。

    她和祝英台,从不会去伤害自己的朋友。

    “我不想被人看轻,可也不能出人头地为自己和其他人惹麻烦。马文才,我不愿出仕,也不能出仕,我不能告诉你我的苦衷,但甲科,我不能去。”

    她低下头,有些羞愧地说出了真相。

    “我开玩笑,是为了掩饰我的无措。”

    马文才微愕。

    他从没有见过认错如此之快的人。

    “至于鸿鹄的话,是我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祟,我以前听过那样的典故。我没有觉得鸿鹄的行为可笑,也没有瞧不起你努力的意思,我不是夸耀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别人努力的东西,更不是酸着我没有得到、只是因为我懒得去争取。”

    祝英台半天没有等到马文才的回应,声音里已经有些颤抖之意。

    “仪态闲适的天鹅尚且在水面下拼命的划水,哪里会有不努力就能成为天才的事情呢?哪怕真是鸿鹄,会表现未曾如何努力的样子……”

    “不过是担心自己是另一只鸿鹄之下的燕雀罢了!”

    即便是天才,也还明白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

    从小背负着“天才”之名,承受所有人的夸耀,一旦没有表现出众人期待的样子,就会落得个“才尽”的笑话。

    担心配不上自己的名声,担心表现的刻苦努力会显得笨拙,担心即便努力了还是比不上更有才华的人,索性便表现出“我什么都没做我就是这么厉害”的样子。

    这样做的话,如果日后落败,还能解释是“他很聪明但是就是没怎么努力”,似乎只要天才一努力,就能更加出类拔萃一般。

    祝英台不算是天才,但她有着原身留下的所有记忆和感触,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女子是如何痛苦又挣扎的生活在这个可怕的社会。

    她既不能展现出自己比男人还要出众的学识,又不愿犹如寻常妇人一般浑浑噩噩的渡过自己的一生。

    祝英台的高傲来自于天赋,祝英台的痛苦也来自于她的天赋。

    而她的高傲来自于她的来处,她的痛苦也来自于她的来处。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时人讲究风度,时人讲究清静无为,时人讲究“努力终究成空”,所以即便他有多么努力,面上也要表现出一副“嗤?努力?那是下等人才会做的事情”。

    似乎只要和普通人一样努力,就会沦入下品。

    就连马文才这样有才有能之人,也不敢承认自己其实拼了命的努力,生怕被别人看轻。

    这个怪诞的时代,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批判的一文不值,又将该唾骂的言行反倒高高拱起。

    这样的时代,能让祝英台产生什么样的融入感?

    她几乎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荒诞之中的。

    即便是真的见到了这些活在“传说”之中的人物,也无法让她产生真实感。

    “那你的乙科又是怎么回事?祝家家教再差,也不至于乙科这么弱!你在家没读过《晋律》吗?”

    马文才的火气已经被她慢慢安抚下去,但是一想到祝英台乙科成绩差成那样,火气又起。

    南朝宋齐梁的法律都脱胎于《晋律》,多有增减,大差不差,马文才原本还以为祝英台会露出羞惭的表情,谁料她却紧紧蹙起了眉头,似乎多想一下什么都是罪孽似的。

    “在家就看不进去,现在更看不进去。”

    祝英台难得冷着脸。

    她来的时代虽然法制上并不完美,可和这个时代一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她说她在家就看不进去是真的,祝家庄不许女子学律学,或者说,当世大部分人家都不允许女儿家学律学,所以祝英台起了来读书的念头时,是曾经想临时抱佛脚看看这个时代的律法是怎么样的。

    可当她看完开篇几章时,就气的浑身发抖,将《梁律》给抛了出去。

    法律规定朝官士族犯法能够赎罪,叫做“官当”;百姓有了罪,不但自己坐牢,还要株连全家老小。

    法律规定士族可以不用受到任何惩罚便侵占河泽良田,百姓却无立锥之地。

    法律规定士族不必交税,不必服役,国家危难时不必上阵当兵,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以血肉供之的百姓。

    士人血亲相/奸乃是风雅,只需要罚钱,庶民五服之内有了关系便要黥面砍腿流放千里……

    每条律法其实都很严谨和严苛,可制定者们在每一条严谨的条律后面都开了“后门”,以供特权阶级去寻找脱罪的漏洞。诸如此般还有很多,其法律双标之严重看的祝英台内心里破口大骂,再也看不下去。

    所以无论马文才也好,其他人也好,哪怕他们的颜突破天际,祝英台在看到他们的时候,无法不想到他们其实是吸食着民脂民膏甚至是民血民泪长到这么大的,而他们的风雅和风度,是在践踏着别人生存的权利的时候被“教养”出来的。

    只要一想到这些,祝英台就根本没办法对他们生出什么好感,偏偏她自己的身子也生在这个阶级,连表达出对普通人的好奇都是一种“不合时宜”,更别说想办法维护他们的权利。

    那被割了鼻子的可怜女孩,就是对她最好的抨击和警醒。

    她除了用“好歹他们还有颜能*”来麻痹自己,还能靠什么才能忍住不拔腿就走的冲动呢?

    有一段时间,祝英台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有那么多明明可以做很多事的名士却选择了归隐,过着“放达”的生活。

    难道这时代就没有聪明人吗?难道这时代就没有会生出怜悯之心的人吗?

    可他们能做什么?连这个国家的法律都是要求人们去剥削别人、苛责别人、伤害别人的啊!

    那些“不合时宜”的行为,放在了士族的身上,变成了旷达。唯有旷达,才能掩饰住他们内心不安而生出的惶恐之心。

    至于之后的“跟风”,便是让人作呕了。

    马文才问她为什么乙科学的那么差,这简直是个不用问的问题。

    有几个她这样经历的人,会热衷于学习如何去压迫别人,如何用礼教把自己包装成没血没泪只懂繁文缛节的怪物,如何可笑的骑着驴子当马拿着玩具弓乱瞄就算是学了“射”和“御”?

    祝英台第一眼看到“马场”那几匹比狗高不了多少的果下马时,她的内心是拒绝的。

    马文才又如何能想到,祝英台的“看不进去”,是这么多无法和这个时代任何士族解释的“原因”?

    所以当他看见刚刚还“诚恳道歉”的祝英台,此刻却一副“我不愿多提”的样子时,顿时生出一种“怒其不争”的可笑来。

    她刚刚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嘲笑他的努力,那现在这种“夏虫不可语冰”的态度是什么?

    看不起他吗?

    生性高傲的马文才无法直面这种两生两世的“轻蔑”,如果这祝英台是个真男人,他揍他一顿也许就出了气,可她偏偏是个女人,马文才看着面前的祝英台,只觉得自己快要被活活噎死。

    有才了不起啊?

    有才就能看不起人吗?

    未免自己情绪失控做出什么真的伤害到祝英台的事情,马文才站起身,用更“轻蔑”更“高傲”的姿态凝视于她,冷冷一笑。

    “你曾跟我说,来会稽学馆是为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原先还钦佩你的选择……”

    他“嗤”了一声。

    “现在我懂了,原来你是为了去丙科看那些下等人的。”

    说罢,拂袖而去。

    ***

    当夜,马文才没有回来,他的四个小厮风雨雷电也没有留在院子里,听半夏的话,马文才似乎是去了隔壁傅歧的院子。

    对此,半夏简直欣喜若狂,也对祝英台才没几天,就能把一位涵养如此好的贵公子气跑的本事赞叹不已。

    她就知道她家主子一定是自有办法,否则怎么会这么淡定!

    哈哈哈,只要让他讨厌就可以了嘛!

    看着半夏如此“兴奋”,祝英台的内心一团乱麻。

    也是,傅歧和马文才,才是一国的。

    就是不知道梁山伯如何自处。

    会和她一样,莫名其妙就把所有事都搞砸了吗?

    祝英台仰倒在地台上,看着左手边立着的那方素面小屏,内心有种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的惆怅和踏实。

    “这就是‘命定’的道路吗?即使换了一个祝英台,也不可能和马文才友好的相处下去……”

    祝英台眨了眨眼,想要把眼睛里的酸涩给眨回去。

    下等人……

    原来在马文才的眼里,那些踏踏实实生活,想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普通人,都是些下等人。

    那她又算什么上等人呢?来自于普通的工薪家庭,和所有孩子一样老老实实读书,高高兴兴上学,等着毕业后找份糊口的工作,顺便和心爱的人组成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家庭……

    就是下等人吗?

    “我不会妥协。”

    祝英台咬住了下唇,心中狠狠道。

    即便和马文才真的绝交,即便是在这个会稽学馆里再无志同道合之人,她也不要妥协。

    她绝不为取悦“友情”妥协,也不为取悦“爱情”妥协,更不会妥协……

    这吃人的世道!

第23章 光彩照人() 
“所以说,你和祝英台吵架了?”

    傅歧看着坚持在外房打地铺就好的马文才,眼睛瞪得极大。

    “那个祝英台看起来脾气很软和的样子,怎么敢跟你吵架?!”

    他怎么敢!

    不怕马文才一时火气把他给撕了吗?

    ‘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一言不合就手撕室友吗?’

    马文才心中有些无语。

    他摇了摇头,示意这个话题不想再多提。

    “真不知道你们两个搞什么鬼。”傅歧见马文才不愿再说也不勉强,“罢了,正好早上多个陪我练武的。我这地方还没你那大,你们最好还是趁早和好赶紧回去。”

    他们说话间,一旁正在抄书的梁山伯抬起头,笑着打圆场:“还没先恭喜马兄甲、乙两科都中了魁首,想来过几日去上课,一定备受瞩目。”

    他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起马文才脸色就黑了,哼了一声后,带着些发泄的意思冷声道:“甲科第一我是势在必得,可我不懂,某些人为什么非要去丙科上课。”

    马文才说罢之后,扫了梁山伯一眼。

    他记得梁山伯丙科第四,又是寒门出身,不知道会不会也去丙科上课。

    如果因此让两人有了接触的机会,岂不是大不妙?

    “我说你为什么生气,原来是这个!”

    傅歧很快就明白了马文才生气的原因,虽然他成绩并不算上佳,但若说他对成绩不屑一顾到看都不看那是不可能的,马文才两科第一,祝英台丙科第一的消息,他自然也知道。

    “也许他就是个金玉其外不学无术的人,就会那么点东西,你又何必生这么大气,你又不是他爹娘。”

    “人说字如其人,祝英台的字如此漂亮,算学又连祖助教都啧啧称奇,想必不是愚笨之人。”

    梁山伯见傅歧还在火上浇油,也是心累,“何况马兄生气,应该不是因为祝兄不学无术吧?如果祝兄是这样的人,马兄也不会和他成为好友了。”

    “你见过祝英台的字?”

    马文才没有被安抚,眼神却锐利的像是鹰隼一般向着梁山伯看了过来。

    梁山伯和祝英台还有他不知道的交集?

    “甲乙丙三科第一的题卷都被糊在榜单之前,以示公允,祝兄的字,我自然是见过。”

    见马文才如此,梁山伯也是一愣。

    “卫体易学难精,祝英台习字一定很是刻苦。而且我会稽学馆教算学的先生乃是祖家人,从《缀术》中选出的算题即便是在国子学中也算是难解,祝兄能给出四种解法,已经让馆中上下传播,名声不在马兄之下了。”

    梁山伯所说的祖家是范阳祖氏,最有名的就是齐时的名家祖冲之。祖家世代担任朝廷管理土木和历法的官职,祖冲之也不例外。

    《缀术》是祖冲之的杰作,当世之中公认算学理论之中最难的一本,时人评之“学者莫能究其深奥”,而从刘宋时起,各地私学和官学里有关“算”的部分,大多是祖家出的题卷,但凡对“算”感兴趣的世家,求的都是祖家私学里学算学的方法。

    虽说算学不登大雅之堂,可《缀术》公认比《五经》还难学,会稽学馆的士族里出了个异类,祝英台自然比马文才甲科第一还要有名。

    什么?

    只是会算个东西,就抵得过他几十载寒窗苦读后辛苦才得到的名声?!

    一直勤奋不辍的马文才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受到了“一丢丢”的打击。

    只有一丢丢!

    “不过……”

    梁山伯见马文才脸色又不好了,连忙找个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叹着气说道:“丙科那边人多口杂,资质才德又良莠不齐,祝兄乡豪出身,人又单纯,怕是待不到两天就……”

    “就是该让她知道吃点苦,她才会知道丙科不是那么好待的!”

    马文才冷下脸。

    他也不知道她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要和那些人厮混在一起!

    梁山伯无奈一笑。

    他虽然不知道马文才和祝英台为何会弄到分房而睡的地步,但察言观色之下,也大致猜出大概是为了祝英台选择读丙科的缘故。

    像他们这样的人,会觉得去丙科那种全是庶民的地方,跟去了猪圈也差不多吧?尤其马文才这种自持身份的人……

    就连傅歧这样放达的,都会觉得从丙科找个人为他洒扫都是轻贱了自己,更何况是去上课。

    他们这样的人家,会不会算账又算得上什么呢?

    有的是人为他们算。

    更何况,丙科那边……

    梁山伯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入丙科就读的时候,风气实在是算不上好,也不知道这几年过去,有没有好一点。

    也许祝英台确实是士族中的异类,对他们这样的寒门之人有种天然的好奇和怜悯,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是“怜悯”,也是一种让人愤怒的东西。

    不知道他在丙科绕一圈回来,是不是会成为和马文才一样的人呢?

    想到这个,梁山伯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个眼神清澈单纯的小少年来,眼中忍不住露出了同情的表情。

    马文才也是人精,看到梁山伯的表情,心中就微微一沉。

    是夜,虽然马文才宿在了外间,可是向来睡眠很浅的梁山伯,依旧听到了半夜里外间那人不停翻身的声音。

    ***

    马文才和祝英台吵架了,目测原因应该是祝英台抢了马文才丙科第一,让他没有三科魁首,所以得罪了马文才……

    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知为何在到处流传时,马文才活生生捏断了自己的笔。

    马文才想三科都第一是为了一鸣惊人,如今一鸣惊人倒是做到了,却是以他最不愿意的一种方式。

    走在教授甲科的东馆里,马文才总觉得路过自己的每一个人都在看他,而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是深深的探究之意。

    这绝不是什么错觉。

    这样的感觉让马文才越发将自己的脊梁挺得笔直,他原本就身形高大,相貌出众,即便和所有人一样穿着馆里统一发放的白色儒衫,也能让人感受到迫人的气势,不敢与之对视。

    马文才就这样维持着“骄傲”的姿态,端方地坐入了第一排最前方属于第一名才能入座的位置中,安静地等候着讲士们的到来。

    入座之时,马文才右手边相邻的士子打量了他几眼,引得他扭头相顾,那人明显也是士族出身,一脸脂粉一身熏香,见马文才看向他,微微拱手一笑示意:“在下吴县顾烜,孙吴丞相顾雍之后。”

    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却俨然一副大人做派。

    会稽顾氏是出了名的大族,但自前朝起顾家已经渐渐走下坡路,出仕者渐稀,所以能够蒙荫入国子学的人数也大不如前。

    想要博个“天子门生”的名头,也是寻常。

    马文才之前已经看过甲科所有人的名单,会稽顾烜是甲科第三,所以在他的右手边,左手边的是第二的褚向,目前还没前来。

    对于这种人情往来,马文才早已经轻车熟路,也笑着回应:“吴兴马文才,家父……”

    “兄台就不必报家门了,现在这东馆里,还有不知道马兄的人吗?”

    顾烜似是热心的套着交情,脸上的脂粉笑的嗖嗖直掉,露出鼻尖一点点本来的黄色皮肤。

    马文才本身不黑,也不好“弱质风流”这一口,知道如今天下还不算太平的他从小甚至苦练武艺,涂脂抹粉这种事是不做的。

    所以看到顾烜脸上掉粉,心中微微有些不适,但还是维持着脸上的笑意不变。

    毕竟对方说的是夸赞他的话,也确实值得人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