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风流-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卫东又发挥出修公路时的顽强精神,他就大声地道:“我就不信,活人被尿憋死了,一定要想出办法,难道就让区区二万元钱破坏了我们的发财大计。”

    “实在不行就货款,白春城平时说得好听,到了关键时候就靠不住了,黄站长我不熟悉,听说也不太好说话,我直接去找粟镇长,请他出面为我们货款。”

    曾宪通道:“如果粟镇长肯帮忙。就完全没有问题。”

    他老婆听到货款,就在一旁低声道:“家里所有钱都用完了,货款利息又这么高。以后还不起,把房子抵了,我们一家人就睡到山上去。”

    曾宪刚本来就心烦,听到老婆的抱怨就鬼火冒,道:“爬一边去,去弄一盆火锅鱼,味道整好点。我和疯子兄弟边吃边聊。”他又对侯卫东道:“婆娘家,头发长。见识短,莫介意。”

    侯卫东笑道:“我的绰号就叫疯子,疯子从来不什这些闲气。”

    喝了酒,侯卫东就从尖山村。从另一条小道直奔青林镇政府,沿着陡峭的小道下山,沿途风景比另一条小道更为优美,可是他挂着货款,无心看风景,一边飞奔,一边就在脑子里琢磨如何才能货到款。

    第一次货款,就是为了私事,这一次货款。就纯粹是为了私事,如何开口,就需要技巧。

    走到下青林场口。侯卫东就想到了一个借口,刘维工程师的图纸尚差一万元,就以还图纸钱的名义,再货一万元。

    粟明却下村去了,并不在办公室,侯卫东不愿意在镇政府久呆。和杨凤打了招呼以后,便坐在粟明回家的必经之地。买了一包云烟,吞云吐雾地等着他。

    在四点钟的时候,就看见粟明提着包朝家里走。

    侯卫东连忙站了起来,道:“粟镇长。”

    粟明上午到了红河坝村,中午在杨支书家里喝酒,一人对两人,把村长、支书灌得大醉,他的头也微微有些昏眩,看到侯卫东,便道:“找我有事吗?走,到家里去说。”

    到了家,粟明就靠在沙发上,眯着眼休息几十秒,才道:“卫东,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粟明分管公路建设,知道侯卫东为了上青林费尽了心力,赵永胜那天的态度实在不应该,更难得的是,侯卫东受到如此待遇,并没有消沉,仍然坚持在施工现场,经过此事,粟明就对侯卫东高看了一眼。

    侯卫东装作随意地道:“就是图纸的事情,刘工催着要另外一万元。”

    粟明皱着额头,道:“又要货款还图纸钱,能不能让刘工缓几天?”

    侯卫东装作为难地道:“上一次和刘工约定,图纸钱分两次负完,取图纸时付一万,工程完工之时付另一万,如今公路毛坯已经拉出来了,他就打电话来催问这事。”

    这个借口合情合理,不由得粟明不信,他想了想,道:“若在以前,这事也好办,我给黄站长说一声,办了手续就取钱,如今镇里最近成立了一个财经监督小组,由赵书记任组长,凡是开支在五千员以上的大笔款项,要同时有财经监督小组组长和秦镇长的签字,才能够报销,基金会的相关手续也同样办理。”

    粟明又道:“赵书记对你有些误会,如果是以你的名义货款,恐怕通不过。”

    侯卫东心里明白:“历来都是镇长一支笔审批,赵永胜弄一个财经监督小组,实际上是把秦飞跃最重要的权利削弱了。”

    他有些不甘心,地道:“粟镇,能否搞一个变通,我这个月先货四千元,这样就不用财经领导小组审核。”

    粟明否字这个提议:“修路是公事,这笔钱应是镇里来出,前一次让你用私人名义货款就不合适,我找个时间把这事提出来,由镇里面把这两万元解决了,县里奖励了二十万,一分钱也不花在公路上,实在说不过去,你给刘工说,五月之前付钱给他。”

    听到粟明这样表态,侯卫东就暗自叫苦,连声道谢后,带着笑脸出了门,走到街道上,他自嘲道:“侯卫东啊侯卫东,谁叫你自作聪明,现在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碰了自己的脚。”

    想到二姐侯小英还想在青林镇货款,侯卫东只得苦笑,道:“当小人物事事都要求人,这滋味真他妈难受。”

    他漫无目的在下青林场镇走来走去,把自已认得的人全部过了一遍,他初出社会,认识的人极其有限,无人能帮他解决这部分资金,突然,他想到了远在广州的蒋大力,连忙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照着他上次留的电话打了过去,电话接通,却无人接听。

    侯卫东没有在下青林场久呆,有了救星蒋大力,他看到了希望,兴致勃勃地朝着上青林奔去,进了上青林场镇小院,他没有耽误,直奔院子角落的邮政代办点。

    蒋大力的电话仍然无人接听。

    侯卫东隔几分钟打一个,连打五个,仍然无人接听,此时已接近七点,按正常时间,沙州的小佳已经离开了办公室,找不到蒋大力,侯卫东就顺手给小佳打了过去,谁知,小佳仍在办公室。

    “侯卫东,你到底在忙什么,昨天为什么不给我电话。”每当小佳假装生气的时候,总会直呼其名。

    侯卫东心里装着太多的事情,昨天真是忘记给小佳打电话,连忙道:“昨天喝醉了,今天早上才起来。”这个谎话说得极为自然,一点破绽都没有,说完之后,侯卫东自已也吃了一惊,心道:“现在怎么了,说起谎话来滴水不漏。”

    电话另一头,小佳就上当了,忘记责怪侯卫东,心疼地道:“老公,少喝点酒,注意身体,我们办公室有一个老同志,年轻时喝得太多,前几天被查出来得了肝硬化,老公,我们还年轻,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一定要保护身体。”

    侯卫东就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以后我一定小心。”

    小佳这才满意,就高兴地道:“昨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大老板表扬了我写的发言材料,准备给我正式办调动,今天,组织处金处长找我谈了话,随后就发调令。”

    侯卫东当然也替小佳感到高兴,他有感而发地道:“到了建委,要珍惜工作岗位,好好干。”小佳撒娇道:“我当然努力,现在都在加班写材料。”

    和小佳聊了几句,看着计时器到了二分五十秒,侯卫东连忙说了几句亲热的话,就挂断了电话,刚还二米五十六秒,算三分钟的钱,若超过一秒,就要算四分钟了。

    刚刚放下话筒,电话就响了起来,杨新春一看来电,就道:“侯卫东,是广州的号码。”

    “冬瓜,你终于想起我了,主动给我打电话。”

    侯卫东喜出望外,道:“蒋光头,有事找你,你是我唯一的救星了。”

    电话另一头,蒋大力心情不错,高兴地道:“冬瓜,有屁快说,不要绕弯子。”

    “二姐下了岗,就在上青林独石村办一个石场,她已经和交通局谈好了一个供应片石和碎石的合同,现在还差约二万块钱的运转费用,你有钱没有,先借给我,估计半年之后能够还你,利息按银行同期货款来算。”

    蒋大力在电话里破口大骂,“狗日的,学了点法律,就用在了兄弟身上,你别忘了,老子也是学法律的,你的帐号是多少,我明天就给你打二万过来,有钱就还,无钱就算逑了。”他在广州作药生意,已打开了局面,这个月赚了近十万,听说侯卫东要借二万,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放下了电话,侯卫东高兴之后,陷入了沉思:蒋大力看来真是有钱了,我与其在上青林开石场,还不如到广州去闯荡一番,也好成就一番事业。

    想到“事业”两个字,侯卫东心道:“读书时代的远大理想真是虚无缥缈,事业有成,什么叫事业,什么又叫有成?”

    (第八十七章完)

    (,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十八章无心之柳(十)() 
第八十八章无心之柳(十)

    今天小桥很高兴,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官路风流的月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有了51票,在所有vip书中,月票排名第44位,这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小桥笑得很开心。

    小桥很好奇,不知官路风流的月票最终能走多远,能否创出更好的成绩,让我们一起等待吧!

    远在广州的蒋大力果然是信人,很快,钱就到了侯卫东帐上,而且,不是二万,是三万。

    蒋大力说得很直白: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都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泡着,专门陪医院的头头脑脑们花天酒地,除了毒品不沾,吃、喝、嫖、赌四毒俱全,赚钱快,花得更快,这三万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就算是支持好兄弟创业。

    而对于侯卫东来说,这三万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三万元在手,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侯卫东并没有一下就把这三万元拿出来,英刚石场毕竟是合伙企业,他和曾宪则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按照侯卫东的想法,两人利润平分,曾宪刚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因为困难就减少责任。

    这可能也是学法律带来的细致和冷冰冰吧。

    侯卫东实事求是把镇里面的情况给曾宪刚说了一遍。道:“我没有贷到款,回家又借了一万,家里也没有钱了。你还是要想办法,基金会的宗旨就是服务当地村民,你直接去找粟镇长,请他出面帮你贷款。”

    曾宪刚原本指望着侯卫东再找两万元来支撑局面,没有想到他空手而回,前期投入了这么多,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咬了咬牙,道:“为了开矿。我已经将所有家产全部搭进去了,现在只有拼了,我和黄站长有些交情,我直接去找他。”

    他是第一次办企业。一下子投入这么多,心里实在没有底,但是他相信侯卫东一定能想着办法把石场搞活,也就孤注一掷了。

    曾宪刚找黄站长贷款,尽管是熟人,前前后后还是花了一个星期,侯卫东还特意借了五百块钱给困窘的曾宪刚,让他请客吃饭,最后。贷下来一万元,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九千,另外一千元就给黄站长作了回扣。

    贷一万元。黄站长居然敢吃一千的回扣,这大大地让侯卫东开了眼界,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二姐侯小英对于贷款信心十足,同时明白了为什么同是机关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穿六七十元一双的皮鞋,而基金会的人就能穿三百元的皮鞋。

    同一个镇政府。同一座小楼,里面的人却过着不同的日子。有句老话叫做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侯卫东读大学时,还信了三分,如今活生生的现实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正是因为分工不同,才产生了高低贵贱之分。

    在侯卫东的坚持下,石场按时发放了二十三名村民的工资,准时得到工资,让村民喜出望外,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农村基本不缺粮食,就是缺现金,虽然每月只有四百五十元工资,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有一家夫妻俩同时在石场上班,一下就拿到了九百元钱,小两口很高兴,就去买了一个猪头,在自家的池塘里打了几条鱼,就在石场煮了,请侯卫东和曾宪刚喝酒。

    石场的坝子,曾宪刚的妹夫搬了两张大方桌,二十多人围在一起,吃肉喝酒,气氛极为热烈,看着拿了钱的村民高兴的样子,侯卫东也感到了丝丝满足。

    能够解决村民的困难,给村民带来欢乐,也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等到交通局工程队进场以后,英刚石场备料已达了七千多方,工程队的项目经理梁必发原本不情愿来修上青林公路,这种小工程即麻烦又没有多大搞头,只是当作政治任务这才带队上山,可是到了现场,现场条件出乎他的预料;

    一是上青林公路毛坯拉得极好,只比正规施工队略逊一筹,农村基本上没有施工仪器,能做到这一步,实在难能可贵;

    二是看到备料充分,片石、碎石堆成了小山,这就意味着施工进度就可以加快;

    三是片石、碎石质量上乘,而且基本合乎规格,用起来很顺手。

    现场条件不错,意味着工程能很快完工,梁必发这才露出笑容。

    梁必发父亲是山东人,也是刘邓大军西南服务团的一员,解放后,就留在了益杨,当了益杨县副县长,梁必发身上也有山东大汉的特点,身材高大,体形魁梧,又喜欢穿一件牛仔服上衣,说话直来直去,很对侯卫东的脾气。

    每天上了工地,侯卫东就专门给他泡一大杯益杨茶,然后,有事无事陪着他在工地上四处走地,侯卫东对于公路的每一段都熟悉,梁必发有问,他一般都能脱口而出。

    施工很顺利,五月初工程就结束了。

    当施工结束的时候,侯卫东和梁必发已搞得象兄弟一样,连工程队的人都戏称侯卫东是“侯副经理”。

    五月十五日,据说这是一个黄道吉日,上青林通车典礼正式举行。侯卫东工作组副组长的职务被免去了,但是上青林修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这个职务并没有被免去,在镇长秦飞跃的坚持之下,办公室杨凤还是通知他参加了剪彩仪式。

    十一点,在县长马有才,副县长李冰、交通局局长曾昭强的陪同下,沙州市人大主任高志远来到了上青林公路,下青林公路和上青林公路的交接处。彩旗飘扬,两个大气球下悬挂着两条大标语,一条写着“感谢县委县政府对青林人民的关心”。另一条写着“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青林人民的关心”,一队小学生穿着统一校服,手举着小旗,迎候着领导。

    车队一到,立刻锣鼓喧天,学生们一边挥动着小旗,一边在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地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赵永胜、秦飞跃并排站在一起,满脸是笑容。还不时交谈着,身后就是粟明、蒋有财等班子成员以及高乡长等几个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再后面就是唐树刚、欧阳林、侯卫东、秦大江、曾宪通、江上山等人。

    高志远下了小车,看到这个场面。眼睛不觉得有些湿润,不管官做得再大,他总忘记不了生他养他、曾经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上青林。

    整个剪彩仪式很程式化,不过半个小时就结束了,随后,车队就沿着新修的道路上山,视察新修的上青林公路。

    赵永胜的小车在前面带路,高志远、马有才、李冰等七辆小车紧随其后,最后是一辆公共汽车。侯卫东等人就坐在公共汽车上,上青林老百姓从来没有在家门口见到这么多车,所到之处。老年人依门而望,年轻人就涌到了马路边,小孩子和狗跑来跑去。

    整条公路,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马有才坐在高志远的车上,部着领导说话。

    高志远感慨万千,道:“马县长。我在上青林乡当过革委会主任,后来是书记兼乡长。当年就想修公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修成,深为遗憾,如今在马县长的领导之下,终于完成了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代表上青林七千人民,感谢益杨县委县政府。”

    马有才曾是高志远的下级,对这位严厉而富有人情味的领导很是尊敬,他汇报道:“94年是交通建设年,今年重点任务是修建沙益路和益吴路,两条路一通,将大大改善益杨的交通状况,95年的一项重点目标是将李山镇和青林镇连通,彻底盘活上青林的资源。”

    高志远不断地点头。

    上青林公路是泥结石路面,由于刚刚峻工,公路路面甚为平整,二十公里路,车队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场镇里满是烟花爆竹的碎屑,虽然不是赶场天,却是人山人海,上青林场镇的人几乎全部涌上了场镇,不少老人都认识高志远,“高书记”、“高乡长”“高主任”各种称呼都有,甚至还有个老人喊“高三娃”。

    高志远走到喊“高三娃”的老人面前,拉着老人的手,恭敬地道:“二娘,你的身体还是这么好,耳朵听得见不?”

    老人是高志远隔房的二娘,以前也和高家住在一个院子,比高志远大十多岁,高志远五十四岁月了,她已满过七十。高志远当乡长的时候,二娘曾经当过村里面的妇女干部,是一位“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女民兵连长。

    高志远对其扎着腰带,背着步枪的印象极深。

    岁月无情,当年的女民兵连长已变成了一位头发花白、牙齿掉了一半的老人,她拉着高志远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几句家长里短,高志远见县里领导都在旁边站着,不便久谈,就拍着二娘的手道:“二娘,你多保重身体,春节的时候,我回来看你。”

    二娘见高志远要走,就道:“修路的人是疯子,高三娃,你要提拔他当官。”高志远没有听明白,抬头看了看二娘身后的中年人,道:“你是小黑吧。”小黑腼腆地笑道:“三哥,我是黑娃。”高志远问道:“二娘说得是什么意思。”小黑解释道:“修这条路,工作组的侯大学使了大力气,二娘的意思要提拔侯大学。”

    高志远就想起了曾经见过一面的年轻人侯卫东,问道:“那为什么叫疯子?”

    小黑道:“这是侯大学的绰号,他天天泡在公路上,大家都喊他侯疯子。”

    二娘认真地道:“疯子为了修路,官都被整脱了,三娃是大官,要为他平反。”侯卫东以前当过工作组副组长,后来被解职,这事传遍了上青林,大家都为他抱不平,二娘就趁着这个机会,希望高志远主持公道,让侯卫东官复原职。

    高志远办事很慎重,他没有表态,只是点头道:“我去问问这事。”

    车队就沿着上青林公路往下,到青林镇去用餐,当然,坐公共汽车的众人就没有跟着了,他们在基金会旁边的馆子包了两桌,热热闹闹地大吃大喝。

    在村干部的围攻下,侯卫东理所当然喝醉了,然后被秦大江背回了寝室。

    天黑以后,所有的热闹就隐入在黑暗中,明天,生活又将继续。

    (第八十八章完)

    (,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十九章() 
第八十九章诱惑(一)

    特此报告:经过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官路风流的月票节节攀升,目前已越过好几位大神,到达了3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