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风流-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前番试探,侯卫东知道段宜勇确实是下定了决心,这个决心后面应该有较复杂的理由。他不准备公开与市委记发生冲突,将自己的立场朝后退了半步,道“算决定的主要内容不发生变化,我还是建议表述要有改变,从政治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照顾到其他几个区干部群众的心情。否则在人代会、政协会、党代会会引起争议,不利于全市稳定大局。我建议名义还是从大局出发,在决定也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将南城的问题作为重点。讲深讲透。”

    段宜勇皱起了眉毛。作为市委记,掌控全局里其责任,如今各地群体性事件较多。在决策稍有不留意能惹出麻烦,从这个角度来讲。侯卫东所言是老成之言。他想了一会,接受了侯卫东的意见。道“刚才侯市长说的是什么名字。”

    “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化城市发展的决定。”

    “这个名字好,与当前的大形势给合得很好,到底是从省政府下来的,政策水平我们土老冒要强得多。”

    常委会在团结友好的气氛,暂定下了新市委的第一个决定《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化城市发展的决定》。等到市委研究室将稿子重新拟草,再一次常委会,便可以作为市委的正式件下发。

    件下发表面是件下发,但是件不仅仅纸的铅字,而是代表着市委的意志。全市干部群众要在件的指引下,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实现件提出的宏伟目标。

    件下发不久,段宜勇又与侯卫东一起前往省里开会,在金星大酒店住下以后,在宴请了财政厅领导之后,两人坐在一起喝茶。

    段宜勇道“开发南城要成立一个较固定的机构,特事特办,专门来抓,侯市长看哪一个合适。”

    侯卫东道“这人最好在市委和政府两边都能说话,这样才有权威性。”

    段宜勇道“按侯市长的条件,只有两个人合适,褚良和姬程。”

    侯卫东道“褚良是常务副市长,政府这边工作压得多。我初到茂云,依靠他的地方还多。”

    侯卫东的意见非常适合段宜勇的心意,段宜勇哈哈大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其实我最想的是褚良。褚良在本地工作了二十多年,非常熟悉情况,加又是一个有魄力的人,由他来开发南城最是合适。只是侯市长开了口,还是让他留在市政府。姬程长期在省政府工作,见多识广,又在沙州锻炼过,经历了非典考验,由他来管南城,也是顶好的。”

    侯卫东道“要开发南城,有一个工作必须做到前面,城区地下管非常老旧,而且清污不分,污水直接进入了河道。做三级管之事应该做在开发南城之时,或者是同时进行。以前管没有弄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当时客观条件造成的。如果我们开发南城,依然没有把管整治包括进去,以后会留下巨大的遗憾,会留下骂名的。”

    段宜勇是经验丰富的老基层,听到侯卫东这个建议,收敛了脸笑容,道“要弄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先把管弄好,再开发南城,时间又过了两年。每次看到岭西省下发的各地指标排名,我睡不着觉,没有超常规的发展手段,茂云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另外,弄管不是一点点钱能搞好的,财政这么点钱,手长衣袖短啊。”

    侯卫东道“一二级管已经实施过一部分,三级管优先考虑与完成的一二级管相连结部分。南部开发从动员到实施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间隙可以争分夺妙完成部分三级管的改造。”他强调道“开发南城总体规划里应该有三级管。”

    段宜勇抽了一口烟,道“钱,钱从哪里来?”

    侯卫东道“我正想谈这事,明天开完会以后,段记能不能抽出点时间,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管厅长,管厅长手里有钱,只要项目合适,央和省里的资金都足够我们把三级管建起来。”

    段宜勇在明天恰好约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明强,他笑道“你在省政府工作过,与管厅长熟悉。我明天不出面了,市委记和市长同时出面太正式了,太正式的情况反而不能敞开来谈。”

    侯卫东道“那我把褚良叫过来,让他参加明天的见面。段记说得太形象,财政是手长衣袖短,要办的事情一大堆,钱只有几个。”

    第二天,褚良来到了岭西省,在省水利局与侯卫东见了面。

    “老褚,三级管每公里有补助,再加国家的补助,地方的配套,应该够了。解决了钱的问题,事情要办好。”

    褚良笑道“只要不叫我负责南城开发,多做点事情无所谓,本来是本职工作。”

    第九百零一章(。。)

    。。。

    :

第九百零二章忍让还是冲突(中)() 
管海洋是蒙豪放任省委记时代的水利厅厅长了,资历很深。 。me资历深也意味着轮岗是跑不了的事,因此,他对于侯卫东所提的请求很是爽快,承诺同意将央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到茂东。

    “把资金投给茂云我是放心的,原因很简单,全省地市级班子里面,茂东班子是最懂水利的。侯市长曾经是水利干部,朱小勇是水利专家,把钱投给你们,能办成事。”达成了基本协议,管海洋坐在会客室与茂东两位市长闲聊。

    侯卫东道“小勇恰好在岭西,等会一起请管厅长吃个饭。”

    管海洋道“吃饭可以,不喝酒。”

    侯卫东笑道“这些年吃饭都吃起心理负担了,所以我们明吃饭,不劝酒。地点定在八一水库,我们到里面去钩几竿,同时还要向管厅长详细请教如何整治河道。”

    八一水库是岭西市的饮水源,不准人工饲养鱼,因此里面的水库鱼质量颇佳。

    管海洋搞了一辈子水利工作,眼见着要进入人大或者政协,工作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道“ 那去吧,八一水库也是水利厅的辖区,我这算是深入基层。你们都不要开小车了,几辆小车排成一串引人注目,坐厅里的考斯特。你们也不要安排了,让办公室直接安排。”

    侯卫东笑道“不必由厅里安排,小勇已经在八一水库等着。”

    管海洋也笑了起来,道“你们这是早有预谋。”

    侯卫东道“这说明我们心诚啊。”

    坐考斯特,车内人说话随意起来。

    侯卫东问道“管厅长。下一步是什么安排?”

    管海洋倒是直爽得很,道“象我这把年龄。唯一的去处是人大和政协了。如果早几年,还有可能当个副主任。现在能到专委会任个闲职算不错了。”

    早几年的意思是如果蒙豪放还在省里,管海洋有可能当副省级干部,现在只能到人大或者政协的二级班子任闲职,等着退休。

    侯卫东言不由衷地道“凭着管厅长的资历和贡献,应该任一个副职。”

    管海洋道“这些年我也看得透了,人的辉煌如花一样,只能辉煌一时,不能辉煌一世,所以国人喜欢昙花。开花时间短,开得特别美。我一个农家子弟,能当厅级干部已经知足了。当了几十年官,能够平稳过渡也很满足。”

    侯卫东在任沙州市农机水电局局长,是管海洋的下级,两人的关系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后来侯卫东职务逐渐提高,管海洋始终在原地踏步,终于两人成为平级。但是如管海洋这般直白地谈起人生感悟,还是很少见。

    侯卫东从工作到现在。随着地位提高和年龄增长,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最初在青林是从最基层挣扎出来,到了领导身边是想要混个好前程,自从当县委记以后。才真正有了“政治”的概念。成为茂东市长以后,心态更是发生变化,一方面自然有“更一层楼”的心思。另一方面执掌一方以后也着实想为地方办点事实,青史留名不敢奢望。只希望能对得起良心和国家授予的权柄。

    八一水库是一条前面宽后面窄的狭长水库,管理房设在部。管理房和厅里的疗养院是连在一体。疗养院从外观看很不起眼,由于厅长在夏天有时要来,里面设施设备还不错。

    还未到管理房,便见到等到公路边的朱小勇。

    茂东组织部长朱小勇是水利专家,极为熟悉岭西的山山水水。他站在公路边,朝着考斯特招手。

    朱小勇了车,道“管厅长,今天别去疗养院了,我们去个新地方。”

    管海洋道“什么新地方?”

    朱小勇道“再朝里面走,有一个新别墅,不是我的,是一个搞房地产朋友的。疗养院位置更佳。”

    过了管理房以后还有一条单行道,可以开到水库更狭长的地带。在水库底部,水体悄然放大,湖光山色,风景优美。在一个小山坡后面,几幢房屋掩于森林,一点都不引人注目。

    管海洋皱着眉毛道“八一水库是饮水源,怎么能在这里建房屋。”

    朱小勇道“这是刘公子修的房子,他这是打的擦边球,刚好在饮水源保护区之外,但是又能享受到湖尾。”

    侯卫东还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只觉得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似乎大城市的喧嚣也远了。

    管海洋道“生活污水怎么处理?”

    朱小勇道“刘公子也是搞房地产的老手了,他这方面细节处理得不错,化粪池的管道是朝着镇一边接的,然后集做了小型处理系统,处理以后便可以直排污水。”

    言之无意,听者有心,侯卫东闻言道“在这里建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效果怎么样?我们去看一看。”

    朱小勇道“效果还不错。”

    侯卫东道“我们要在城区搞三级管,但是在城郊有许多空白点,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是直排,如果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确实有效,很有借鉴作用。”

    管海洋是厅长,管大事的,对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感兴趣。一行人进了别墅以后,由禇良陪着,拿着鱼杆,沿着小道去湖尾甩两杆。

    侯卫东和朱小勇一起去查看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小型生活污水系统位于别墅区不远处,面积约有两三百平米。入水口有小股污水流入,在出水口变成了清水。

    侯卫东道“这个水达标了吗?”

    朱小勇道“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有许多指标,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粪大肥菌群数,都有标准。这种农村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污水进入量小,经过处理以后。基本能达标。但是要完全达标,每个指标都达到要求。这又有点难度。”

    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和动物粪便,特别猪圈清理出来的废水污染特别大,另外还有洗涤废水、厨余废水、自然降水等。

    处理的难点在于农家是散居、污水量不稳定、排水管几乎没有、经济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员,因此在农村的污水处于自由排放状态,在人口较为密集的村落,水污染更为严重。要开发北城,解决河道污染是一个关键点,而污染河道的除了城区污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农村面源污染。一直以来。搞城市建设的人都把目光集在城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相当忽视。

    侯卫东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决定开发北城以后,带着秘晏春平多次到沿途实地考察过。考察时,他没有坐汽车,迈开双腿,沿着河边不停地走。如今,他对北城河道污染构成情况了如指掌。

    两人站在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前,朱小勇道“目前搞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有很多方案。但是不管那种方案,前面必须要有沼气技术和厌氧技术。”

    在别墅区前面的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污水首先进入污水净化沼气池,再进入人工湿地系统,然后进入菌藻塘。从菌藻塘流出的水基本是清洁水。

    等到朱小勇讲解结束,侯卫东感叹道“朱部长是专家型领导干部,搞党务工作可惜了。”

    朱小勇道“以前觉得组织部长是一个好差事。权力大得很,现在才发现是记的傀儡。当然也有点权。这点权记有意无意漏出来的,或者说是记不愿意亲自掌管的。但是只要是记盯的位置,我这个组织部长基本没有发言权。”

    朱小勇是大学教师出来的官员,加又是前省委记的女婿,在侯卫东面前说话素来不加遮掩。在两人独处的环境下,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侯卫东是当过县委记的人,自然明白其诀窍,反问道“你若是市委记,会怎么办?说实话,不要假打。”

    朱小勇丝毫没有犹豫,道“如果我是市委记,肯定也会如此。如果你是市委记,想必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大权旁落,控制是必然,不控制是偶然。市委记控制全局的能力首先要体现在掌控人事大权,此权控制不了,市委记威权扫地。”

    侯卫东点了点头,道“这叫做换位思考,理解万岁。”

    朱小勇又道“我以前认为你要和段记有冲突。”

    “为什么这样想?”

    “记和市长有冲突曾经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朱小勇沉默了一会,又道“如果记所做的决策明显有问题,你怎么办?是附和,看着问题发生,还是反对,导致班子不团结?”

    侯卫东道“这是一个大问题。处置之道很简单,庸,或者叫做平衡。”

    朱小勇道“这还是国菜的做法,味精多少、盐多少、辣椒多少、花椒多少,全凭厨师的手艺。”

    两人站在人工湿地系统边,仿佛回到了往日时光,朱小勇是大学教师,侯卫东还是水利局长。在走回别墅之时,两人在湖边随意聊着天。

    朱小勇道“周省长病情很重,据可靠消息,恐怕拖的时间不会很长。”

    侯卫东道“当初我跟着老领导之时,他精神旺盛得很,每天工作连轴转,没有想到会得这种病。人生无常,千变万化,人到年以后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朱小勇笑道“侯市长正应该是春风得马蹄轻,为什么心境有点消积,不应该啊。”

    侯卫东道“当了市长应该得意吗,不见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身在局不了解其滋味。”

    朱小勇抬腿迈过一道坎,道“是的。每家都有难念的经。你别看我从大学来到地方任了副厅级的实权的组织部长,可是凭心而论。岳父离开以后,我在岭西的日子过得很不如意。老泰山以前主政岭西,行事风格很硬,得罪的人不少,包括现在省委的某些领导都曾经是老泰山的对手。我心里明白得很,随着老泰山渐渐退隐于政坛,我的仕途将止步于现在这个级别,至少在岭西将如此,而且位置很有可能还会被调整。”

    侯卫东知道朱小勇所言是事实,也不安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也不必太在意能做到哪个位置,关键是要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朱小勇竖起了大拇指,道“我以前一直认为侯市长是很会玩政治的人,到了茂东以来,我才发现你其实是很真实的人,我想象要优秀得多。”

    侯卫东道“你为什么会认为我会玩政治?”

    朱小勇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认识,省里不少人都有这种看法。你的经历在岭西省内领导干部算是异类。先后当过两位领导的秘,偏偏两位领导都很有作为。大家的看法是你的发展其实是与两位领导有关系。”

    侯卫东点头道“确实如此,没有祝部长和周省长,我可能还是一个乡镇干部。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机遇别人好一些。”

    朱小勇摇头道“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机遇非常公平,命运会给每个人十个机遇。机遇都隐身于暗处,但是绝对会有。只是有的人能抓得住机遇。有的人抓不住机遇。如我个人来说,考个大学是一个机遇。留校是一个机遇,遇到小蒙又是另一个机遇。我们现在谈这些机遇是回过头来看,成功了,才发现那是一个机遇。每个机遇又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我考不大学,则不会留校,不留校,不会认识小蒙。多数失败者怨天怨地,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机遇,其实每个人都有机遇,只是多数人没有抓住机遇,所以认为机遇根本没有光临。”

    侯卫东道“朱部长不愧为大学教师出身,理论是一套一套的。”

    朱小勇道“这不是大学里学的东西,全是生**验。刚才的话题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我是成也老泰山,败也老泰山,在岭西的发展空间被封死了。”

    侯卫东想起了蒙豪放以前的大秘,道“你也可以采取曙光兄的途径,到其他省去。”

    朱小勇道“这得看时机,象我这种副厅级干部到其他省有点难度。你如果有机会,可以想办法离开岭西,不论到央部委或是到其他省,留在岭西强。”

    侯卫东听朱小勇说得很直率,道“为什么?”

    朱小勇道“你和我的处境其实是接近的,你与周昌全、祝焱两位领导的关系全省皆知,祝记离开了岭西,周省长身患绝境,人走茶凉,甚至人未走茶先凉。”

    侯卫东在村、镇、县、市、省五级都工作过,对人情、政情有深刻了解,道“每个人的资源有限,所以剔除掉感情之后,理性人都会将精力、金钱用在最有效的地方,热茶当然冷茶要好。”

    朱小勇原本想讲一讲段宜勇与高义云、于明强密切的关系,随后想到侯卫东与组织部二处副处长关系极深,想必知道这些事,便没有讲出此事。

    走缓坡,侯卫东远远地看到了管海洋厅长在湖边垂钩的身影,道“进入了官场必然会被带入一个无法停歇下来的引力场,不停地向前,不停地向前,这样会让人失去方向感、使命感、责任感,只想着奔向引力场指引的方向。自从我母亲和周省长先后患癌症以后,我觉得这样不停地朝着引力场奔下去并非是一个最优的人生选择,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必定要有奔到一个瓶颈部位,到了瓶颈部位时,多数人会觉得强烈的人生挫败感,会失去幸福感和成感。我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青年,读于一所普通的地方的本科院校,能在这个年龄走市长位置算得祖坟冒烟了。我觉得不能过多地考虑自己的位置,要对引力场有抗拒能力,能认认真真做好茂东的市长。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很知足了。至于能否更进一层楼,则顺天意。不强求。”

    朱小勇沉默一会,道“你和很多我认识的高官不一样,他们有太多利益纠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