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风流-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小勇沉默一会,道“你和很多我认识的高官不一样,他们有太多利益纠葛,所以不得不顺着引力场的方向前进,否则有翻船翻车的危险。”

    侯卫东指了指头;道“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有太多人当久了领导,盲目自信,自我膨胀,所以犯下了许多低级错误。”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湖边,这一次双方都放松的少有的聊天式谈话结束了。

    “管厅长,有收获没有。”侯卫东来到管海洋身边,低头看了一眼极为传统的鱼蒌。

    管海洋道“还不错,我钓了两条鲫鱼。褚市长钓鱼不行,一直没有啥动静。”

    褚良作为常务副市长,平时忙得两脚不沾地,哪里有时间钓鱼,今天陪着管厅长是赶鸭子架。站在湖边,举着钓鱼杆,心思早飞了十万八千里。他很配合地道“管厅长是专家,我只能算是业余选手。水平差得远。”

    管海洋又道“卫东,你还真是敬业,如果全省行政一把手都象你这样。何愁工作做不好。我遇到过不少记和市长,平时口号喊得很响。是不深入实际,问起专业问题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明显是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些唱高调的领导反而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容易受到领导重视,做实事的老黄牛提拔得快。”他说这一番话也是对自己仕途的感慨,出任正厅级干部多年,主政过一方,在厅里工作多年,可是再往难如入蜀道,头顶有一个透明的天花板,平时看不见,每次遇到提拔时机硬硬地出现在头顶,宛如一部科幻大片。

    侯卫东的经历一直较顺利,没有管海洋这么多感慨,道“不知道厅里对农村小型污水处理项目有没有补助,这个项目虽然小,可是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减少面源污染很有好处。”

    管海洋笑道“卫东还真是工作狂。”他又对跟在身边的办公室主任刘宁道“没有人成功是侥幸的,厅里处长们如果有卫东市长一半的敬业精神,早提拔了。”

    刘宁笑道:“侯市长是厅里同志的榜样。”

    刘宁在多年前与侯卫东曾经有过小小的摩擦,当时他作为水利厅的副处长很瞧不起在县里工作的同志,谁知侯卫东这个县官长着天线,与吴英副厅长关系密切。这些年来,他终于从副处长爬到了正处长的位置,可是人人气死人,侯卫东成了主政一方的正厅级实权派,而自己仅仅走了半步,升级速度如乌龟一般缓慢。

    管海洋道“要教育厅里的同志,不要老想着当官,只要把事情做好了,组织自然会发现的。”

    刘宁一边应和着,一边腹诽道“这一番话,你都不相信,骗三岁小孩还行。”

    管海洋与刘宁说了两句,又对侯卫东道“小型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是由环保厅在负责,据我所知,他们应该有国家资金。”

    侯卫东在省政府工作之时与省环保厅接触得挺多,得到这一个信息以后便记在心,等到有了一个空隙时间,马给市环保局打电话。

    侯卫东道“关局长,你知不知道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关元岳被一下问懵了,道“侯市长,什么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侯卫东道“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面源污染,解决小聚居村污染问题。”

    关元岳这才反应过来,道“侯市长,我知道这个。”

    侯卫东道“你赶紧和管业务的副职商量,把情况摸清楚,省里和国家有没有相关补助?半个小时给我回话。”

    关元岳放下电话,快步跑出办公室,站在走道道“马通知所有处室负责人,十分钟到小会议室开会。”

    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了一句“有几个处室都出现场了。”

    关元岳吼道“不管在哪里,十分钟都要回来,平时不管他们,他们放羊,没有一点组织纪律性。还有,彭局长一定要回来。”

    彭局长是分管农村面源污染方面工作的副局长,业务很熟悉,关元岳估计只有他才了解真实情况。

    工作人员道“彭局长在市委开会。”

    关元岳道“开会的时候,你到会场候着,有什么问题给彭局长发短信。”

    第九百零二章完(。。)

    :

第九百零三章忍让还是冲突(下)() 
市环保局对农村面源污染课题没有认真做过深入研究,对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也陌生得很,猛然间听到侯市长问起,都有点发懵。   w w w 。  。 c o m12304;26368;26032;31456;33410;35775;38382;65306;65371;27604;22855;20013;25991;32593;119;119;119;46;98;105;113;105;46;109;101;65373;12305;

    等到环保局分管副局长老彭急匆匆回到办公室召集各科室商议后,又紧急与省环保厅的关系户进行了衔接,这才知道侯市长所言不虚,确实省环保厅新近一项专门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政策,国家和省里都有资金,当然也需要地方配套。

    得到确切消息后,关元岳赶紧给侯卫东报告。

    侯卫东接到回话时,抬起手表看了看,刚好过去二十六分钟。他较满意环保局的反映速度,道“今天你们做一个准备,没有时间做项目可研报告,但是要拿出茂云农村面源污染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城区沿河一带的面源污染情况。我的想法是争取省环保厅的理解和支持,把沿河一带的聚居区搞了。”

    关元岳道“我们尽快把报告拿出来。”

    侯卫东打断道“不是尽快,算熬夜都要在明天拿出来,我和赵厅长联系好了,明天午十一点到他办公室见面,关局长和彭局长一起过来参加。”

    安排完与赵厅长见面的事,侯卫东拿着电话回到管海洋和朱小勇桌旁。

    管海洋道“卫东还真是敬业。很多市长都把这些事情分解给副市长,一把手监督检查,这样可进可退。”

    与侯卫东相较,管海洋是临近退居二线的老资格正厅级干部,因此在与侯卫东谈话时变得很洒脱,颇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

    侯卫东在老前辈面前也不玩虚的,道“才到茂云工作,立足未稳,**不足,如果在政府坐镇指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能否真正做好工作很难说了。我现在还没有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和水平。”

    管海洋道“这是年轻领导干部的锐气。我们已经是暮气深重了。”

    侯卫东这一番话说的是真心话,可是只讲了一半真心话,更关键的一部分没有讲出来。他对于市委记段宜勇大力开发南城的决策是有看法的,可是作为领导集体的一员必须得服从常委会的决定。在服从的同时。他还是尽量利用能够争取到的资源有条不紊地推动北城建设。市政府不同于县政府,财政盘子大得多,在开发南城同时并不妨碍北城建设。

    特别是在国家和岭西省各种项目经费大量投入情况下,很多项目由市政府推动变成了政策推动,成为茂云市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侯卫东一直记得当年益杨县长杨森林任时锋芒毕露的情形。当时他告诫自己要避免这样外表过于强硬和锋利的状态,而是一种更理性、更温和、更强大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政治,必须要妥协。

    妥协,并非懦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坚持不懈。

    与管海洋、朱子勇和禇良分手以后,侯卫东没有回茂东,而是站在水库边,先给老婆打了个电话。

    “老公,你在哪里?怎么有闲情给我打电话。”小佳以前在市级部门工作,主要抓业务。相对单纯一些。如今当了分管教卫的副县长,每天都被各种琐事缠身,忙得昏头转向,仍然觉得事情堆积如山。

    侯卫东弯腰捡起一个石块,打了一个水漂,道“我在八一水库,没做什么,喝了点小酒,现在在打水漂玩。”

    小佳很感慨地道“你这个当市长的,应该坐办公室日理万机。为钱的事情焦得愁眉苦脸,怎么还有闲心躲在八一水库打水漂。”

    侯卫东道“这是修炼的结果。如果你二十八岁当了县委记,到了这个时候估计也在哪里打水漂。”

    夫妻俩在电话里闲聊了几句,都觉得很愉快。

    挂断电话。侯卫东觉得有些心神不宁,在湖边转了一圈后,拨通了楚休宏的电话。

    “休宏,周省长情况怎么样?”

    楚休宏声音很低沉,道“情况不太妙,今天午已经回到岭西。住在第一医院。”

    侯卫东便明白自己心神不宁的原因,道“我正在岭西,是否方便过来。”

    楚休宏道“周省长不愿意见其他客人,侯市长不算外人,随时可以过来。”

    侯卫东蹲在湖边,将手洗干净,坐车直奔省人民医院。

    这两年到省人民医院的次数颇多,进了医院都有了熟门熟路的感觉,对侯卫东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走到病房前,医院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不是消毒水的味道,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浮在空气的医院特有的情绪。

    楚休宏站在病房前面,目光迎着侯卫东。这一段时间楚休宏明显瘦了一圈,头发稍显凌乱,胡子在下巴变成黑青色。他以前的形象稍显有些表演,沉默和稳重是环境逼迫的,现在人变得憔悴之后,反而倒真有一种男人的深沉气质,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侯卫东问“严重吗?”

    楚休宏道“很严重。”

    推开门,侯卫东便明白“很严重”是什么意思。周昌全原本瘦,是典型的“筋骨人”,但是瘦得有精神,瘦得有气质。此时周昌全精气神完全垮掉了,脸似乎剩下一张皮,身骨头顶着衣服,用瘦骨嶙峋用在这里十分形象。脸呈现出淡淡的绿色,小腹部肿胀。

    母亲得病后,侯卫东恶补过许多有关癌症的知识,看见周昌全的状态,便明白周昌全的肝脏受到了癌的吞噬,病情很难控制了。

    周昌全在爱人帮助坐了起来,闭目养神片刻,才对侯卫东道“卫东,我命不久了。”说这话时,他神情十分平静,如在沙州主持常委会,对重大决策作出判断一般理智和平静。

    侯卫东违心地道“周省长,我们不能放弃,迹总会发生的。”

    周昌全靠着床,道“不用安慰我了。现在我是靠止痛药才能勉强不痛。”

    侯卫东道“痛吗?”

    周昌全又闭了一会眼睛,道“很痛,钻心,噬骨。”

    周昌全病情加重了。躺在床很少说话。大周见父亲精神好转,赶紧又拿了一把药,道“爸,吃药了。”

    周昌全道“吃罢。”将药片吃进去,他又道“我的人生路走完了。回顾这一辈子,总体来说还是满意的,一个农村娃儿能当到副省长,不容易。”

    大周见父亲愿意跟着以前的秘谈话,便给母亲做了个脸色,两人出了房门。

    “你爸说这么多话,等会又要疼。”

    “妈,我爸不说话也要疼,他愿意和侯卫东说话,让他说个痛快。”大周狠狠地抽了一枝烟。道“这些年我真不应该去美国,和爸爸接触得少,根本不知道他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平时感觉不到,这次在医院里,我们父子俩很难交流。反而是侯卫东来了,父亲有了谈话的**。我希望时间能倒退几年,我能守在爸爸身边,现在想尽点孝心都没有机会了。”

    “你还是不了解你爸,他哪里想儿子们守在身边,他是想你们事业有成。他这人一辈子都是干事业的人。一个农村娃如果不执着于干事业,也当不了省长。”

    大周深陷于悲伤,却还是想安慰妈妈,道“妈。你要有心理准备啊,医生说随时都有可能。”

    “人固有一死,我也想得开了。”大周妈妈这一段时间老了近十岁,头发完全白了,神情倒显得较淡然。

    在病房里,周昌全稍稍恢复了精力。用淡然的眼光看着微微鼓起的腹部,道“你别安慰我,我知道病情。在前一段身体还行时,我也注意在看有关茂云的新闻,研究了茂云的决策,开发南城不妥当啊。”

    侯卫东没有想到周昌全在这个时候还关心茂云,很是百感交集,他在老领导面前没有说假话,道“我打心眼里不赞成在南城大搞,必然会大规模拆迁。茂云原本是贫富差距较大的城市,不患贫而患不均,搞拆迁风险太大。但是,段宜勇作为市委记在大力推进南城工程,我作为新任市长,还得执行市委决定。”

    周昌全道“依着你的性子,也不会放任不管?”

    侯卫东道“搞城市建设和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我不是向老领导学习,另立炉灶,回避拆迁矛盾,同时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周昌全头靠在床背,道“北城不适宜建城。”

    侯卫东道“这个观点是传统观点,我是想利用综合手段,借用国家和省里对老矿区改造的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将北城废弃的矿井建成矿山公园,周围大片的无用的国有地立刻升值。只要资金到位,北城改造基本没有阻力,肯定能打造成一流的城区。”

    周昌全点了点头,道“你有这个思路,我放心了。其实一年前我到海、德国鲁尔区、英国康沃尔去看过,他们是你这个思路。”他稍事休息,道“我在岭西已经没有用了,你以后的日子或许会变得有点难,唯一的出路是出色的政绩。”

    说了一大段话,疼痛感又悄然袭来,他没在再绕弯子,道“开发北城是大工程,你要把大周带。他是海归博士,可是不如你。把他交给你,我放心。”

    这是周昌全第二次向侯卫东谈起此事,这一次谈话便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意味。

    离开医院时,侯卫东心情颇为沉重。一位受人尊敬的熟悉的老领导要离开他十分眷恋的人世间,无论再大的官职,再多的金钱,都不能挽回其生命。

    驱车回到茂云,侯卫东独自一人走隔断南城和北城的小山,沉默良久。

    第九百零三章(。)xh118

    :

第九百零四章转变(上)() 
晏春平能够理解侯卫东的感受,默默地陪在其身边。 ///

    在山站了一个多小时,侯卫东将烦乱思路抛在一边,终于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道“明天有什么重要安排?如果没有安排,我要抽时间回沙州,看看我妈。”

    晏春平道“明天午是市委扩大会,部署开发南城的战略。”

    侯卫东拍了一个脑袋,道“我差点把这件大事忘记了。”

    晏春平又问“您在会有一个讲话,是否需要准备讲话稿?”

    除非政府工作报告等正式报告,侯卫东在平时素来不喜用讲话稿,都是自己拟定一个讲话提纲,然后在会场临时发挥。他当了多年主要领导,对各方面情况熟悉,抛开讲话稿讲话变得生动活泼,同志们都不会在会场打瞌睡。晏春平只是随口一问,谁知侯卫东道“你去安排一下,让研究室的同志准备一份讲话材料,结合市委决定提点要求。”

    市政府研究室接到晏春平电话,顿时紧张起来。研究室主任刘勇将两位主力写手召集起来,道“我记得这是侯市长第一次让我们写讲话稿,大家打起精神来,一定把第一篇弄好,写扎实。”他对研究室黄副主任道“我们先研究提纲,然后由老黄执笔,晚十点钟送给我。”

    侯卫东压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消沉会给市政府研究室打起了鸡血针,在第二天刚班,刘勇拿着稿子进了屋。

    “侯市长,这是今天要用的讲话稿。”刘勇也有点摸不清侯卫东的路数,因此很郑重地亲自将稿子送了过来。

    “坐吧,我先看看。”

    侯卫东将讲话稿迅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道“写得不错,昨夜花了不少功夫吧。”

    得到了肯定,刘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笑道“侯市长本身是大笔杆子,我们写起来诚惶诚恐。我和老黄都研究侯市长以前的讲话材料,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又一针见血,这一点功力我们几个都达不到。”

    这个马屁拍得很有水平,因为全是刘勇的真心话,所以不让侯卫东反感。侯卫东道“我给你们研究室一个任务,南城开发以后。如何利用南城开发的热潮带动北城。南城和北城都是茂云的城市,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厚此薄彼。”

    刘勇大脑迅速开机,思考着侯卫东的任务,道“我马组织力量进行攻关。”

    “重点是南城大开发背景下如何发展北城,作为市政府来说,一碗水要端平,不能让北城人民产生市政府不管他们的感觉。”侯卫东又指了指稿子,道“这份稿子也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不管市政府重点在哪里,至少要让件得到大家认可。这要讲究技巧。”

    刘勇等研究室人员也暗自议论过大力开发南城是对北城的不公,只是未敢摆在桌面谈这个问题。另外北城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发出些不同意见。此时,侯卫东正式将“南城大开发背景下如何发展北城”的课题交给了研究室,让刘勇感到了肩沉甸甸的担子。

    十点,侯卫东来到会场。

    参加会议的除了市委委员以外,还有人大、政协领导以及不是市委委员的各部门各县的正职。

    会议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消除杂音,大力推进南城开发。

    会议有四个重要程序一是由开发南城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姬程详细讲解开发南城的工作方案,二是由市政府与各部门和相关区县签订责任,三是市长侯卫东讲话。四是市委记段宜勇讲话。

    这是所有重要工作开始之前的常用程序,唯一今参会干部感到新和惊讶的是市委记段宜勇的讲话。在同志们印象之,段宜勇作为市长之时,讲话从来不愠不火。甚至还给同志们留下“说话说半截、温吞水”的印象。

    在这次动员会的讲话,段宜勇初露峥嵘,口气严历,魄力十足,他提出的四点让大家印象十分深刻。

    其之一举全力市之力,搞好南部城区大开发。

    其之二南部开发事关茂云全市的兴衰和历史地位。高度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信心。谁影响茂云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

    其之三实行领导干部五包一政策,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责任区,在责任区内包调查、包协调、包督办、包结果、包稳定。

    其之四哪个部门哪个地区行动不积极,拖了工程后腿,要进行组织和纪律处理。

    侯卫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