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晨摇摇头,心中有些惋惜。

    “对了,这个投影‘木星’一共出现了多久时间?”

    “前期扩展显现时间一共六十分钟,‘木星’存在时间二十五分钟,消失时间五分钟!”

    “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被利用起来‘木星’内部的时间,只有二十五分钟!”

    周晨略微思考,轻轻地点了下头。(。)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进入“木星”()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适当的时机,用正确的方法,用合适的问题,问对了人,这就是通往每一个新发现的跳板。

    这里面时机、方法、问题、人,都是非常的因素,只有几者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地通向成功!

    在接下来一直持续几个月的观察中,周晨他们终于摸索清楚了“木星”投影出现的规律。

    它每隔二十八天出现一次,每次出现伴随光幕展开六十分钟,投影呈现二十五分钟,光幕彻底消散五分钟,合计九十分钟时间。

    在摸清楚了这些规律之后,周晨开始计划对投影内部进行探测。在预计的投影还没有出现之前,海神就已经提前贴在光幕不远的地方,等到光幕散去木星呈现的那一刹那,数百架小型探测器便从遥远的地方冲刺而来,在投影刚刚呈现的下一秒,就以非常快的速度一头扎了进去。

    地球舰队的指挥大厅里,巨大的屏幕此刻被分割成数百个小的屏幕区块,每一个区块都显现着一架探测飞行器的实时传输画面。

    其中有三个屏幕区块特别大,那是本次行动最为核心的三架探测器。

    由于“木星”投影的大小与真实木星几乎一致,所以从两极处要比从赤道线上距离中心点更近一些。它的两极半径为66900千米,若要在二十五分钟内抵达中心点,且不考虑撤离的话,每秒钟至少需要达到44。6千米的速度。

    这个速度非常快,只见探测器飞入木星投影之后,屏幕当中马上出现了一片黄蒙蒙的模糊画面,虽然没有捕捉到有价值的影像,但指挥大厅中包括周晨在内的人却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探测器在如此高速下没有立即烧毁,说明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这确确实实只是一个投影而已。

    “汇报相关参数!”周晨目光盯在屏幕上,一边下达着命令。

    “探测器传感器显示,探测器表面温度为零下四十度,温度曲线未发生变化……”

    “海神量子雷达显示,各探测器飞行轨迹正常,当前速度为每秒44。6千米,速度曲线未变化……”

    监控人员忠实地将探测器的各项飞行数据汇报过来。

    周晨微微点头,下达命令道:“启动一、二、三探测器的推动引擎,加速至50千米每秒,其余探测器保持原速!”

    “是!”监控人员迅速向海神那边下达着指令,很快从海神雷达构筑的三维球体中便看到了三个红色的标记点开始加速,其余数百个探测器则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向中心点逼近。

    二十分钟后,三个冲在最前面的探测器距离中心点只剩下7500千米,再过两分半钟,就将抵达中心点了。而其余数百个探测器距离中心点依旧有13000千米的距离。

    这时候周晨又下达了指令:“让剩下的探测器分出一半开始制动,另一半保持原速往中心点前进!”

    两分半钟后,最先抵达中心点的三个探测器一阵晃荡,从三维球体当中消失了。

    又过了两分半钟,后续百来个抵达中心点的探测器也陆陆续续从三维球体当中消失。

    接下来整个木星投影开始收缩,五分钟后投影完全消失,与此同时,那些在投影区域进行了制动的探测器因为没有中心点,而且也没能离开投影区域,所以在三维球体中显示出了坠毁的信。

    如此,周晨等人很快就得出了几个结论:

    一、投影区域内可正常实行加速或减速,不受外部干扰!

    二、木星投影开始收缩时,在收缩范围内的飞行器全部坠毁,说明投影收缩阶段对周围造成扰动,伴随高度风险!

    三、顺利从中心点消失的探测器,并未汇报坠毁信息,但却从量子雷达中消失!说明量子雷达的纠缠量子在裸露下发生了退相干,无法通过中心点!

    四、一百多个探测器的消失,勾画出了一个以中心点为球心半径为300千米的半球体,这个半球体实际应当补全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即通向未知领域的通道。

    “立刻对探测器进行联络,看能不能与它们建立联系!”周晨没有迟疑,当即下达了命令。

    如果彼此还能建立量子通讯链,那么后续工作便能有效展开,那自然是极好的,可是如果量子通讯链无法建立的话,那就麻烦了。这等于说与探测器失去了联系,我们无法再知晓探测器在另一端发生了什么!

    不过周晨他们在这次试验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每个探测器的内部都设置有相关的处理预案。如果通讯链无法建立,那么探测器就会根据预案对另一端进行探测记录,并在下一次投影展开的时候回到入口处,再高速冲回到海神所在的位置。

    由于另一端的情况完全未知,所以数百个探测器的预案各有差异,但总归都是怎么探测、探测多远的距离,以及怎么返回、何种速度返回的差异,细节之处便不再赘述。

    “量子通讯链建立成功!”

    监控人员报出的结果瞬间令预案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是设想当中最佳的结果,随着海神再次与探测器建立通讯链,整个指挥大厅立刻充满欢乐,大家彼此交流,一时间热闹非凡。

    “把探测器那边的画面过来!”周晨笑了笑,语气非常轻松。

    不多时,几百个画面便出现到了大屏幕中。

    这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地方,中央处是一颗硕大的恒星,这颗恒星的大小大约是太阳的1。4倍,为这片区域着光明,而且从探测器返回的画面来看,这颗恒星似乎还是这片区域唯一的一颗恒星!

    没有璀璨的星辉,更没有密集繁华的银河,周围有的,只有数量还不好估计的行星反光,密密麻麻的行星反光昭示着这片区域有着许许多多行星。

    “让探测器组成密集阵,开启量子雷达,我们要尽快拿到关于这片区域的第一手资料!”

    这时候的周晨心情一片大好,目前的迹象显示,这里应该是一片乐土,至少从行星如此密集来看,他有非常大的把握在这里找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这对现在的地球舰队来说实在太了。

    一百多个探测器聚集到一起,很快组成了一个简易的球体量子雷达面,旋即数不尽的纠缠量子释放了出去。

    八分钟后,纠缠量子行进了1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一个三维球体初步建成,共有七个行星天体到球体范围内。

    二十四分钟后,探测范围扩大到半径3个天文单位,中央恒星球体范围,同时发现了行星天体三十六个。

    一个小时后,探测范围达到7。5个天文单位,共计一百五十六个行星天体纳入探测范围。

    两小时后,探测范围达到15个天文单位,共计发现行星天体九百六十个。(。)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片天地() 
这个观察整整持续了一天时间,再之后,虽然陆陆续续还有许多天体纳入进来,但是周晨等人发现越是远离中央恒星,天体的密集程度便在不断下降,45个天文单位之后,几乎不再有稍大一点的行星天体了,外围均是小行星或者矮行星。

    而且到了90个天文单位之后,量子雷达的探测范围遇到了屏蔽,似乎这个空间只有90个天文单位那么大,再往外就是一堵墙。

    便像是须弥纳于芥子,自成一个世界,这片区域就宛若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周晨他们对这个小宇宙进行一番探索之后,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他们惊讶的数据。

    这个小宇宙的中央就是那颗中央恒星,大小是太阳的1。4倍,是主序星中一颗典型的G型黄矮星,形态上与太阳相似,年龄约为50亿岁,正值壮年期。

    除了中央恒星之外,小宇宙内一共有行星一千三百四十六颗,其中类地行星六百三十三颗,位于宜居带的便有三十六颗;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五百八十五颗,体型比木星还要大的就有五十六颗,其余均为远日行星,个别达到了木星大小,共一百二十八颗。

    此外,还有矮行星、小行星三千八百九十九颗,以及数量不等的环绕大行星运动的卫星,这些卫星普遍较小,大小只比月球稍大一些。

    这便是这片恒星系的家底了,那是一行行足以亮瞎眼的数据,周晨等人看着这些行星数据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但最终还是设法让自己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几千颗大大小小的行星是如何拥挤在半径为90个天文单位的范围里面的。这个距离也就跟太阳系的磁场范围相当,照理说这些行星的引力会对彼此造成干扰,最终应该呈现为杂乱无序、互相撞击的混乱场景才对。

    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这一千三百四十六颗行星竟是以一种极其惊人的排列方式分布在恒星系中的。

    若以上帝视角看过去,便会发现这个恒星系宛若一个巨大的棋盘,一千多颗行星星罗棋布地排列在棋盘上,衬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感来。

    以三十六颗宜居带中的类地行星为例,它们就像大户大家的闺秀,十分婉约地分布在六个轨道上,每个轨道约有三至九颗行星不等,这些不同轨道上的行星质量不一,彼此间距保持某种默契,竟然连丝毫的紊乱都没有发生。

    这**用轨道的奇特状况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可能天然存在的,就以我们的太阳系为例,那也是经过了数以亿年的混乱碰撞之后,最终才形成的以八大行星为基本面的稳态恒星系。

    数以千计的行星想要和平共处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还要几颗行星共用一个轨道这么夸张了,须知行星的绕日轨道是由它们的质量和绕日运行速度共同决定的,行星的质量越大,受到的引力也就越大,在相同轨道上的运动速度也就必须要大,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抵消恒星对它的拖拽。

    所以,几颗行星若想共用一个轨道,前提便要求它们拥有相同的质量。

    否则哪怕置于一个轨道上,一个运动快,一个运动慢,用不了多久就会相撞。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恒星系中出现两个质量极度相近的天体,岂是那么容易的?对于动辄万亿亿吨计的行星来说,质量相同是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

    偏偏这么不可能的事,在这片恒星系中却发生了!而且共用轨道的情况在这片区域中居然还是常态!仿佛冥冥中有一只手对它进行着操控,这一千多颗行星老老实实地遵循着特定的安排,竟然就这样诡异地和平相处着。

    感觉……就好像专门有人对它们进行了修饰,然后人为的将它们一颗一颗地放置到这个地方一样。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它们的运行参数会如此融洽!

    当然对于周晨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他们现在的心情已经无法用激动来形容了。

    这片恒星系中有着超乎想象的可以被利用,而且单单是宜居星球便多达三十六颗,其中有两颗更是无论在体积、质量,还是自转、公转参数上,都与地球相差无几,这简直就是天然的人类第二家园!

    “舰长,这一切都是真的么,我不会是在做梦吧?”

    当幸福来得太突然,曹江峰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仿佛饥渴的旅人突然在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绿洲,惊喜之余又抱着一丝疑虑——这片绿洲会不会是海市蜃楼?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周晨笑了笑,避免再次被量子雷达的虚假结果迷惑,他便下令让探测器解除量子雷达的密集阵形态,给各个探测器选定了目标后,就让它们朝相应的行星飞了过去。

    探测器实地考察是必须要做的,不然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

    接下来是漫长的,当最先一个探测器准确降落到类地行星的表面时,指挥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知道,这下子肯定不会错了!

    周晨的心情也很激动,但身为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必须让自己表现得沉稳。

    “开启岩质探测装置,对地表物质进行质谱、色谱分析!”抑住内心的喜悦,他沉着地下达指令。

    很快检测结果就出来了,这是一颗以硅酸盐、碳酸盐为主的岩质星球,地表含有水分,也有各类矿物质成分,总的来说是一颗算得上中规中矩的类地行星。

    接下来,一百多个探测器陆陆续续抵达各自的目标星球,也依次展开了相关的探测活动。

    三十六颗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是重中之重,经过探测,在这三十六颗行星中均发现了规模较大的液态水,其中还在十二颗行星上发现了大气层的存在,这十二颗行星中有六颗以二氧化碳为主,三颗以氢气、甲烷、氦气为主,还有三颗则以氮气为主。

    在以氮气为主的三颗星球中,又有两颗为富氧大气,氧气含量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只需稍加改造,就可适宜人类居住!

    此刻萦绕在指挥大厅中的忧愁情绪都已经荡然无存,一股前所未有的喜悦之情将这片庞大的室内空间覆盖了。

    “舰长,我想我们的计划可以最终敲定了,红星看样子是不用去了。”曹江峰脸上带着微笑,笑呵呵地走到周晨身边说着。

    周晨点了点头,赞同道:“是啊,既然神秘坐标点适合人类居住,那么我们的第一目标当然要选在那里。红星路途遥远,且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相较之下只能舍弃了。”

    说着他心里不由产生一阵感慨,同时埋于心底的那个疑惑又再度浮现了出来。

    看着科学院和社会院二十五个成员仿佛过节般拥抱在一起,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他将视线转向了大屏幕,目光凝了凝,却是殷切地渴望内心的问题能够得到解答。

    “神秘人,你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要帮地球舰队?”

    “你这么做的目的,对地球舰队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就好像人们弄不懂为什么一头狮子要去帮一群蚂蚁一样,周晨摇了摇头,索性不再去想这个问题。

    二十八天后,木星投影又一次呈现,这意味着通往那个恒星系的通道也再次敞开了。

    这一次前往通道入口的不再是探测器,而是庞大的海神!

    只见在木星投影出现的刹那,遥远方向上已经加速奔来的海神一头扎了进去,没一会儿它便通过入口,来到了那片神奇的恒星系当中。

    这个恒星系被周晨命名为海神星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相信这里会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来到海神星系之后,海神就直奔一个比木星还要大的气态巨行星而去,此时海神的能源已经用的只剩下最后一点点,如果再不进行补充,它就会成为星空当中的一堆破铜烂铁了。

    此时海神就像一个吸食着大烟的瘾君子,拖着他那瘦骨嶙峋的躯体,一脸欢快地朝着一片满满都是大烟的美好之地扑了过去。(。)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调整建造计划() 
海神星系的实在太丰富了,粗略估计,它所拥有的大约是太阳系的六千多倍。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能将这片沃土收入麾下,对地球舰队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益处。

    经过一段距离的跋涉,海神在那颗气态巨行星前停下,开启舱门,一艘艘小型开采飞船便如饥渴的蝗虫,扎堆朝气态巨行星扑了过去。

    接下来,海神将优先补充自身的能源,然后开始建造新的基地。

    于是海神这便在气态巨行星边上扎下根来了,由于飞船携带的工程机器人数量不足,直到一个月后,一个规模不算大的补给站才被建立起来!接下来得益于几乎取之不尽的,以补给站为基础的小型基地就像正处于分裂旺盛期的细胞,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工程机器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开始慢慢壮大!

    最终,一个的基地初见雏形,赫然漂浮于远离地球14光年的宇宙当中。

    经过一番休整之后,海神也变得焕然一新,重新拥有了挺拔的雄姿,如一个大将军,镇守着遥远的边疆。

    两个月后,地球驻地与海神星系基地之间建立起了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量子通讯,不再需要海神进行中转。从这一刻起,两个基地之间有了直接的指令下达渠道,周晨他们可以直接遥控海神星系的各种建设了!

    与此同时,对海神星系的各项探测也基本完成,周晨又有了惊喜的发现。

    虽然海神星系的宜居带中有三十六颗类地行星,其中有两颗更是各项条件都与地球相近,但进行铀铅衰变测定之后发现,这些行星的年龄都不高,大约形成于距今12亿年前,目前星球上只发展出蓝藻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也就是说海神星系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已经被排除了,这个星系将完全成为地球舰队的独家牧场。

    因为海神星系的重大发现,地球舰队的战略方向也要跟着发生彻底转变,这个转变不仅是搭载人数的变化,整个舰队的舰只组成也要相应的作出变化。

    在原定舰队编组中,地球舰队采取的是“5:5:5:5:5”的混编模式,即一支编队除了需要五艘大型居住舰外,还要对应配备五艘文明级战舰、五艘补给舰、五艘各类型工程舰以及五艘科学实验舰,这是维系一个文明在宇宙中生存的最佳配比模式!

    周晨原定的目标是在撤退时建成九支这样的编队,即到撤离时,地球舰队将拥有大型居住舰、文明级战舰、补给舰、各类型工程舰、科学实验舰各四十五艘,合计二百二十五艘舰只。

    先前的舰只建造都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截止到当前,地球舰队已经建成了各种类型舰只各十五艘,合计七十五艘,已开工的各有十艘,合计在建各种类型舰只为五十艘!

    虽然计划发生了改变,但由于已开工的舰只工期均已过半,肯定不能中途砍掉,所以目前规划中的各类型舰只已经各有二十五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