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力 诗词格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后阕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蝶恋花(六十字,又名鹊踏枝)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前后阕同。)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柳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渔家傲(六十二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渔家傲(秋常)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记梦)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满江红(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1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势,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 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 秦淮碧。 
  水调歌头(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前阕后七句与后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宋'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羣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藳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纔饮长沙水,又食武悖?BR》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21'。 
  (这调一般用入声韵。前阕后七句与后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2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膻腥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依语法结构,〃浑认作〃应连下读;这和苏轼《念奴娇》〃故 垒西边人道是〃一样,〃人道是〃也本该连下读的。〃管〃字未拘平仄。) 
  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原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大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沁园春(一百十四字) 
  仄仄平平'24',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25',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26'。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都用较多的 对仗。) 
  沁园春(梦方孚苕)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斵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材。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催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回顾,慷慨生哀! 
  (〃铜〃字未拘平仄。)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轮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27',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这是根据《类编草堂诗余》所分小令、中调、长调而得出来的结论。 
  '2' 万树《词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体〃。徐本立《词律拾遗》增加四百九十五个〃体〃。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有二千三百 零六个〃体〃。 
  '3' 大中,是唐宣宗年号。 
  '4' 这是依照一般的说法。 
  '5' 原名《渔父》。 
  '6' 曲终叫做阕(que )。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 贯的。 
  '7' 字数不同如《菩萨蛮》,平仄不同如《浣溪沙》,详下节。 
  '8' 旧法,前后阕中间空一格。现在分行写,中间空一行。 
  '9' 但是改为横排。 
  '10'其所以不止举一首,是要显示词人依谱填词的严格。 
  '11'字下加小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不要按现代普通话的声调去了 解。下同。 
  '12'这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 
  '13'〃兴〃,去声。 
  '14'这句第一字可平,第三字可仄,但是不能犯孤平。这就是说, 如果第三字用仄,则第一字必须用平。后阕末句同。 
  '15'〃看〃,平声。 
  '16'〃漫〃,平声。 
  '17'〃昨〃字未拘平仄。 
  '18'双调用‖号表示前后阕同。下同。 
  '19'依语法结构,应该标点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 里是按词谱断句。 
  '20'这个词调的平仄相当灵活。前阕第三句、后阕第四句为一个 十一字句,中间稍有停顿,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但是近代词人 常常把它分成两句,并且是上六下五(参看张惠言《词选》所录他自 己的五首《水调歌头》)。毛主席的词也是按上六下五填写的。这调 常用一些拗句,如毛主席词中的〃子在川上曰〃,〃一桥飞南北〃, 苏轼词中的〃不知天上宫阙〃,〃起舞弄清影〃等。 
  '21'跟《水调歌头》一样,这个词调的平仄相当灵活,而且用拗 句。 
  '22'依语法结构,应该甑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这里是按词谱断句。 
  '23'依语法结构,应该标点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 里是按词谱断句。 
  '24'第一句可以用韵。 
  '25'调中有四句〃仄平平仄仄〃,都应该了解为上一下四,即仄 + 平平仄仄。 
  '26'这一句,依《词律》应分两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但是, 一般都作六字句。 
  '27'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名,不拘平仄。 
  '28'戈载《词林正韵》的韵目依照《集韵》,现在改为〃平水韵〃(即第二章第二、六两节所讲的诗韵),以归一律。 
  '29'具体的字见于附录《诗韵举要》。下同。 
  '30'十字句罕见,不讨论。 
  '31'豆,就是读(d òu )。句稍有停顿叫豆。一字豆不须点断,只须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就是了。 
  '32'关于词的平仄,还有许多讲究。如有些地方该用去声,有的 地方该用上声,又有人以为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这只是技巧的事或变通的办法,不必认为格律,所以略而不讲。 
  '33'诗也有扇面对,但不如词的扇面对那样常见。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诗词的节奏 

  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和 语法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把节奏问题放在这里来讲。 
  (一)诗词的一般节奏 
  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句的节奏, 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 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具体说来, 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口诀是 基本上正确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论;第二、第四、第六字在节奏点上,所以需要分明'1'。 
  意义单位常常是和声律单位结合得很好的。所谓意义单位,一般 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 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所谓声律单位,就是节奏。就多数情况来 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试把诗句按节奏来分开,每 一个双音节奏常常是和一个双音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形式相当的。 
  例如: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泽东)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毛泽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 
  应当指出,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个音节的结 合是比较密切的,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移动的。移动以后,就成为 下面的另一种情况: 
  三字句: 
  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试看,另一种诗句则是和上述这种节奏相适应的: 
  须晴日。(毛泽东) 
  起宏图。 (毛泽东) 
  雨后复斜阳。(毛泽东) 
  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钱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纔能没马蹄。 (白居易) 

实际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 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这是符合大多数情况的。但是,节奏单 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性也不能绝对化,有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这个方 式来概括的。例如有所谓折腰句,按语法结构是三一三。陆游《秋晚 登城北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如果分为两半, 那就只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个七字句如果要采用两分法,就只能分成二 五(〃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 《七律。赠柳亚子先生》〃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七字句也只能分 成二五(〃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还有更特殊 的情况。 例如王维《送严秀才入蜀》〃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临青塞〃、〃临万户〃、〃随平野〃、 〃向白云〃、〃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动宾结构作状语用,它 们的作用等于一个介词结构,按二三分开是不合于语法结构的。又如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按节奏单位应该分 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语法结构则应分为一四(〃名岂文章着, 官应老病休〃),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 


杜甫《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按语法结 构应该分成五二(〃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王维《山居》〃鹤巢松树徧,人访荜门稀〃,按语法结构应该分成四 一(〃鹤巢松树徧,人访荜?…稀〃)。元稹《遣行》〃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按语法结构也应该分成四一(〃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种结构是违反诗词节奏三字尾的情况 的。 
  在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 结构。事实上,诗人们也是这样解决了矛盾的。 
  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 变语法结构来迁就三字尾。 
  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我们把常例 和变例区别开来,节奏的问题也就看清楚了。 
  (二)词的特殊节奏 
  词谱中有着大量的律句,这些律句的节奏自然是和诗的节奏一样 的。但是,词在节奏上有它的特点,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节奏。 
  在词谱中,有些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说或按平仄说,都应该认 为一字豆加四字句(参看上文第三章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