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太后后,更是让他跪着听讲。当时年幼的万历只觉得害怕,但现在想来,却又是一次耻辱!

    凡此种种,万历在杨震这一句话的提醒下竟记起了诸多往事,每一件让他想起都会感到愤怒,只想着能有朝一日彻底摆脱张居正的束缚。但再一想如今整个大明帝国都是靠着张师傅在管理,他不但是自己的太傅,更是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那刚生出的恶念就又消散了,他实在没这个胆子和能力真个与张居正为敌哪。

    在有些矛盾地思忖了良久后,换来的只是一声长叹,万历以与他这个年纪极不相称的语气有些萧索地道:“杨卿,你说朕这个天子为何就如此难当?无论大事小情都做不了主,而张师傅又……朕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感受到皇帝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杨震心下反而笃定了不少。他最怕的是皇帝因为长期被张居正压制着,最后连反抗的念头都生不出来。但现在看来,他只是因为不知从何入手而畏缩不前而已,这就还有说服的机会。

    于是在略作沉吟后,杨震突然开口道:“陛下处境确实不易,但恕臣斗胆问上一句,陛下自以为眼下的处境与世宗刚即位时相比又如何?”

    “嗯?”万历闻言就是一怔。

    杨震口中的世宗便是万历的祖父嘉靖帝朱厚熜了,身为他的孙子,万历自然是知道这位祖父的过往战绩的。

    嘉靖是因为正德帝死后未曾留下子嗣,同时也没有嫡亲兄弟能继承皇位而以藩王的身份进京入宫为帝的。他那时也不过十五岁而已,但所面对的环境可要比万历凶险得多了。

    因为他能继承皇位是大臣们推选出来的,故而群臣对这个少年天子自然没有任何的敬意可言。尤其是当时的首辅杨廷和,更是不把嘉靖放在眼中,只将他视为一个提线木偶而已,能被自己随意操纵。

    但这个十五岁的小皇帝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坚忍在继位之初就与群臣展开了连番争斗。而这一番争斗,不但让他能名正言顺地以自己父亲兴献王儿子的身份走进皇宫,而且还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随后便是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凭此不但将自己的父亲给抬进了太庙,还将杨廷和这样的三朝重臣,内阁首辅给彻底斗得辞官归乡,由此拉开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独裁统治。

    虽然当时与后世的许多人都对嘉靖的如此做法大有异议,认为他这么做完全是自私的表现,但在万历眼中,自己皇祖所为都是让他顶礼膜拜的壮举,有时他甚至都幻想着自己也能如世宗皇帝一般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就目前来看,他所处的环境倒是有些像嘉靖——一样的少年天子,一样有个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压制着自己——但他明显做不到祖父那般能把朝政大权从张居正手里夺回来。

    现在,杨震如此直接地问他这话,在略作思考之后,万历无奈地说道:“真论起来,朕的处境是要好于皇祖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那时的嘉靖来京只是个藩王身份,在朝中完全没有根底。若是杨廷和他们一旦狠心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把他打发回安陆老家也是有可能的。而现在的万历,显然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了,有父祖两代人打底,他这个皇位可稳当得很。

    见他如此作答,杨震便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陛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您乃是天子,是天下臣民之主,难道连自己的大权都拿不回来吗?想世宗皇帝能从杨廷和手里夺回大权,秦皇汉武也能从权臣或是外戚手中把皇权抢回来,还有康……”说到这儿,他突然想到康熙斗鳌拜什么的是以后的事情,便赶紧住了口,一顿后才道:“那陛下也能效仿古之先贤,重振帝王之威严!”

    杨震所提到的几人,都是身为皇帝的万历所熟知的,也是他心中所崇拜向往成为的对象。现在听在耳中,也不觉让他心潮澎湃:“不错,朕既然身为天子,难道就不能像他们一般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势吗?到那时,就再没有人敢随意教训我,让我写那劳什子的罪己诏从而丢尽脸面了!”

    不过这种豪情却只能维持短短的一小会儿,很快地,万历却又苦起脸来:“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朕实在是想不出任何能从张师傅手里将大权夺回来的办法。想着皇祖那时还有张骢等人为奥援,而朕……虽然杨卿之忠勇朕已深知,但你终究不是朝臣哪。”虽然杨震之前没有提到要万历去与张居正为敌,但他所举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万历便随口把真实意图给说了出来。

    既然皇帝都把话挑明了,杨震也就没再继续隐晦地说话:“其实陛下也不必太过担心。虽然目前看来朝中皆为张阁老党羽,几乎没有可用之人。但臣相信,只要陛下肯下定决心,就有的是人会站出来与张阁老一斗。别看他现在风光得很,其实早已处处树敌,他所颁布的那些新法法令,已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官员和士绅是不可能无动于衷坐以待毙的。”

    说着,杨震又略一眯眼睛,笃定地道:“而且有一点,或许就是张阁老自己也不知道,其实他早已犯下了大错。只要时机一到,陛下以此为突破口,就不信不能夺回大权!”

    “杨卿所指却是什么?”万历有些诧异地问道,心里也是一阵激动。

    多谢书友拉风哥的打赏及月票支持!!!!!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与臣(下)

    “祖宗规矩!”杨震缓缓地吐出了这四个字来。自从他知道自己或许真有机会借万历这个皇帝之手来对付张居正后,就一直在暗自想法子如何借势借力,并找出张居正的把柄破绽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叫杨震找到了张居正的一个致命弱点。只是这却需要万历自身的强势作为配合才能产生效果,所以他一直都未曾表露。直到今日,当万历不断感到无力反抗,杨震才拿出来用以给天子打气。

    “祖宗规矩?”万历学着也念叨了一声,他对这个说法自然是很熟悉的。朝臣但凡有什么需要向皇帝进言让他改正的,就往往会把这说法搬出来,让皇帝不得不作出让步。

    祖宗规矩一向是个玄妙的存在,当你不需要它时,没有人会将它当作回事,仿佛它从未出现过;可一旦当你需要它时,它就又无处不在了。皇帝想要提拔某位亲近的臣子,官员不许时,就会祖宗规矩抬出来;皇帝想向户部要钱已补内库时,祖宗规矩又会被人提出来,借以拒绝皇帝的要求……

    在万历的理解中,祖宗规矩向来是用以约束皇权的存在,怎么到了杨震口中这还成了能用来对付张居正的杀手锏了?在任他如何琢磨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后,万历只得开口问道:“此话怎讲?”

    杨震心下一声苦笑,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跳不出眼前的框架,无法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看待事物哪。即便他是万民之主的天子也是有目光的局限性的。但既然万历这么问了,他就必须给出解释。不过在此之前,杨震还需要先问一点:“陛下可知道太祖曾做过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嗯?太祖皇帝英明神武,这一生做过太多了不得的事情,朕不知你所指的却是什么。”作为朱家子孙,对自家开国老祖宗朱元璋的光辉事迹自然是如数家珍的,所以他这么表示倒也不错。

    “是臣忽略了这点……”杨震赶忙道了声歉,这才继续道:“臣要说的是胡惟庸案之后太祖所做下的决定。”

    “你是指裁撤丞相吗?”万历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问道。

    “正是。看来陛下是记得我朝是有这一规矩的,本朝自胡惟庸案后,就不再设宰相一职,至于太祖的目的……”杨震说着便是一顿:“恕臣斗胆说一句,乃是为了大张皇帝之权威,毕竟宰相之存在,就是为了分帝王之权而设。”

    “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万历心里依稀已有了些想法,但一时又抓不住重点,只好模棱两可地说道。

    杨震可没有考校天子对历史认知程度的意思,便继续道:“不过这么做也有它自身的弊病。太祖皇帝精力过人,能力拔群或许还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后世来说,一旦没了丞相这个天子的附官,肩上的担子可就太重了些。即便如成祖之神武过人,也感到力有未逮。于是,他便设了……”

    “内阁!”这一点都不需要杨震提醒,万历便脱口而出。

    “正是。所以内阁自开设之始,就只是为了帮天子处置一些日常公务的文秘型机构而已。”杨震说着,忍不住吸了一口气,因为接下来他要说的,可就是本次对话的重点了:“可百多年的传承下来,内阁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机构,内阁首辅更早已成为了不是宰相的宰相。只此一点,就足以表明他们就是坏了祖宗规矩之人,说他们是僭越都算是轻的!”

    当杨震把话题彻底点开之后,万历顿时就惊住了,半晌都难以回过神来。身为天子的他,压根就没有细想过这些,可现在一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当初成祖朱棣创建内阁时,它只是个小小的秘书机构,不但没有多少权力,里面的阁臣身份也甚是低微,不过在五六品间,就是他们办公的地点,也是极其狭窄而逼仄的,已表现他们之卑微。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阁臣的地位就火速飞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都能和以往的宰相相提并论了。不,在有些时候,他们的地位甚至要远远高于以往的宰相,成为帝国实际上的主宰者,比如嘉靖初年的杨廷和,比如眼下的张居正。

    或许只有在嘉靖真正掌握实权的那些年里,内阁的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才是最小的。但即便如此,天下官员对严嵩、徐阶之辈那也是极尽谄媚讨好之能事,就是在面对天子时也没这么恭敬。

    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制度本身的问题。当官员的升降已不由天子决定而出自内阁,尤其是京察外察等一系列手段的充分利用,官员自然就会把掌握自己前程的内阁视为真正的效忠对象,至于天子,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所以自大明中叶以来,人们所能见到的都是官员上疏天子之非,将似乎是天下第一人的皇帝骂个狗血淋头。末了他们不但不曾受到任何的惩治,反而被人奉为忠贞刚直的表率。而那些在京的言官们,更因为职责所在,总会找天子的痛脚与错处,将皇帝批得一无是处,让人产生一个感觉,似乎明朝的皇帝都是些什么都不会,还总是不断犯错的白痴、笨蛋一般。

    而与此同时,帝国真正的主导者内阁辅臣却几乎不会受到来自底下官员的攻讦。最多也就被人戏称一声纸糊三阁老而已,或许唯一的例外只有那个当了数十年首辅的严嵩。但他也是政争失败之后才被人不断攻讦的,在此之前,却没人敢对他稍有不满的表示。

    因为官员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阁臣手里,而皇帝压根就没法拿他们怎么样。除非你遇上的是像嘉靖这样一意孤行,不把文人的褒贬当回事的皇帝,否则你就是直接斥责皇帝,也不会招来任何麻烦。

    造成这种满朝官员不惧天子反畏阁臣的,就是这个自创立之始就不断跑偏了的内阁制度。但身处其中的明朝君臣并没能看透这一切,直到它被闯王所灭,被满清所取代,在看到明朝皇帝的“悲惨”遭遇之后,清朝的皇帝便重新牢牢地抓住了一切财政人事大权,将文官制度狠狠地压制住了。

    而现在,当杨震以一个穿越客的身份向万历提出这一看法,确实让万历吃惊不小。但越想之下,越觉得这其中确实大有问题,也大有文章可做。

    既然太祖时就立下规矩,本朝自他之后再不得设宰相,那如今权力已然更在宰相之上的内阁,以及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首辅又算什么?只要抓住这一点进行攻击,他万历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那些官员在批评劝谏天子时,往往都会将祖宗成法之类的挂在嘴边。但就现在的万历来看,他们分明就是破坏祖宗规矩最为彻底的人。只要点出此点,万历深信没有一个官员能够与自己抗衡。

    这个认识让他极之兴奋,那张本来还显得有些青白的胖脸这时已隐隐有激动的红光了。只见他激动地在龙案后面挪动了几下身子,这才开口:“杨卿果然目光深远,竟连这等完全被人所忽略的事情都能洞若观火,实在是叫朕惊讶哪。”说着,又是一愣,想到了什么,奇怪道:“但杨卿你只是一介武人,即便好读书也不至于有此见识吧?”

    对于这个疑问,杨震确实不好作答。因为他所以能有此眼光,需要仰仗的还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五百年的见识。可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透露的。好在他还有另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有些尴尬地一笑:“陛下见谅,其实臣所说这些,并非出自臣之所思所想,而是家兄杨晨的一些看法。”

    “哦?杨卿还有个兄长吗?他现在何处,是做什么的?”对于这么个人物,万历当时就表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家兄杨晨现在为浙江布政使下绍兴府诸暨县令。”杨震恭敬地回答道:“而之前所言种种,多是家兄以往在闲暇之余和臣提出的一些看法。他往往都说,如今的内阁就与当初的宰相一般无二,既然如此,当初又为何要多此一举,罢黜宰相呢。”

    “真是个有见识的人才哪,朕真想见见这位杨卿家!”万历忍不住轻叹一声。

    “既然家兄也是大明臣子,陛下总有一日能见到他的。”杨震忙顺势说道。同时在心中对自己兄长说道,兄弟我已经帮你在皇帝跟前露脸,就看你能不能从此飞黄了!

    虽然这一番对话对于眼下的万历来说只能是心理安慰,毕竟现在的他还不具备与张居正正面对抗的勇气与实力,但这已足以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而杨震要的也只是这么一个结果,想必只要自己多出力,总有一日能让两君臣彻底反目。

    当然,效果依然还是有的。至少在杨震这番话后,万历对张居正的恐惧之情已尽去,刚才的消沉和落寞也彻底不见。当杨震出门,而孙海他们进去时,看到的,是一个明显开朗了许多,还大声让他们去准备饭菜的皇帝,这让孙海觉着自己把昨夜之事告诉杨震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

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保的焦虑

    万历本以为这次内宫之事因为罪己诏的发布必然引起轩然大波,自己这个天子必然会被群臣攻讦得体无完肤,他所以之前有些紧张与不安小半也是因此而起。可事情发展的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罪己诏被内阁发往京城各大衙门,此事为几乎所有官员所知后,百官的反应却是出乎意料的平静。除了少数几个因为身负使命,必须上书言事劝谏以尽职责的言官御史外,几乎没有一个官员上书说皇帝的不是,就像是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一样。

    面对群臣如此反应,万历一开始是有一种大大松了口气的感觉。无论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被人批评,尤其当他是一国之君,却要受到臣下的批评时,就更不是滋味儿了。但随后,当万历往深了想这事时,却又感受到了一种更深的不安。

    照道理来说,君臣双方虽非对立,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会盯着对方的失误与疏漏以谋求好处,而这一点在明朝的君臣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贤明如弘治、宣德这样的好皇帝,也总会被臣下已各种理由劝谏进言,挑他们的错处。

    万历这回所犯之错实在值得群臣好好规劝或是陈说一番利害了,他们却未曾有太过激烈的反应,这就太不寻常了。万历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这个天子在百官眼中实在算不得什么,他们甚至连在他身上浪费口水精力的心思都没有多少。

    因为眼下真正管这大明江山社稷的是张居正,而他万历只是一个提线傀儡而已。既是傀儡,骂了他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实质上和精神上的好处,官员们自然就不可能花心思在这上头了。

    当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就疯狂地在万历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开始不安,甚至是产生了恐慌。或许之前杨震与他说那番话时,他只是有些意动,但当感受到这种实实在在的来自张居正的压迫力后,即便他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也不得不想着如何夺回本该属于他的权力了。这是身为皇帝的自觉,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极少数的极品外,没一个皇帝是能够忍受皇权旁落这一事实的。

    但就像之前所说那样,至少在短时间里,万历对张居正那依然是没有半点办法的,甚至连一点与之反目的情绪也不能外露,不然他的处境就会相当不妙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敢不把天子不当回事,至少在皇宫之中,那些依附皇权而生的内侍们,就只能看皇帝的脸色过活,即便是权倾朝野,能与张居正称兄道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也是一般。

    在历史上,明朝的太监当政确实是深受后世所诟病的一个存在。因为在它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上,就曾涌现出数位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从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王振,到开设西厂的汪直;从立皇帝刘瑾,到如今的冯保,再到最后的九千岁魏忠贤,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叫人恨得牙根痒痒。而这,也成为了明朝君王被人冠以昏聩、无能等诸多贬义标签的重要原因。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虽然这些太监当权时权力极大,看似甚至连天子都不在他们眼里,可一旦当皇帝真要对付他们时,却只需一道诏书,这些看似无敌的存在就会如海滩边的沙雕遇到海浪般瞬间崩塌。

    究其原由,便在于明朝的这些权阉只是皇权的派生物,他们自身是不掌握任何真实权力的。别说让他们像唐朝的前辈那般杀戮天子如家常便饭了,就连汉朝的那些常侍,论自身实力也是要远远胜过他们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紧天子的大腿,做那些皇帝需要他们做的事情,直到天子不再需要他们,将他们丢弃,然后等待他们的便是各种罪名甚至是一死!因为他们只是皇帝的奴才,当他们的用处不再,皇帝就能轻松铲除了他们。

    在见识过这许多的前辈遭遇后,冯保即便如今可称是天下第二人也不得不紧紧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