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张居正的目光迅速在冯保身上一转,见皇帝对自己如此恭敬,他还真不太想因为东厂和锦衣卫的争端而插手此事了。毕竟,如今朝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皇帝真正能直接掌握的也就这些个衙门了,若自己再插手其中,会不会惹来皇帝的不快呢?

    见张居正有所犹豫,冯保心里便是一阵发紧,赶紧冲自己这位盟友连打眼色,请他代为说几句话。因为他很清楚,只有像张居正这样的重量人物开口,皇帝才不敢有所偏私,让自己和东厂吃亏。

    见到如此情况,张居正只能在心里暗叹一声,启奏道:“陛下,臣是听说今日京城里出了一桩极其恶劣的事情这才赶来征求你意见的。不知陛下可曾知道了吗?”

    见张居正果然是因此而来,万历的心里也是一紧,脸色也微微一变:“张师傅你指的是?”

    “今日上午,东厂那儿发生了动乱,据说是锦衣卫的人与之产生了摩擦,而且还动用到了朝廷一向看管极严的弓弩等物,这确实过分了些。臣知道,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都由天子亲自掌管,臣作为内阁官员不该多加指责,只是这事实在太大了些,臣身为首辅不得不过问一下,还望陛下明鉴。”张居正当即就把事情给挑明了。

    万历面色再次一暗:“此事朕也是刚刚才得知,却不想这两个衙门竟还有如此大的胆子,实在是叫朕也很是吃惊哪。却不知以张师傅你的意思,又该如处置他们呢?”他笼统地将东厂和锦衣卫混为一谈,看着似乎一视同仁,其实却是在有意维护杨震那边了。

    冯保一下就瞧出了皇帝话里的意思,心下更不是滋味,赶紧又给张居正打了个眼色,希望他能开口请皇帝严惩真正闹事的杨震和锦衣卫。他相信,只要张居正开了这个口,皇帝肯定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而小皇帝心中也颇为紧张,要是张居正彻底站在冯保那边,自己还真有些不知该如何维护锦衣卫和杨震了。到那时候,难道真要把那个真心忠于自己的人给定罪吗?

    被这两人如此盯着,张居正心里却是一声苦笑。日常的朝政大事已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几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他实在不想插手这等小事。何况此事还与皇帝自身权威大有关联,自己已可能遭到皇帝的忌惮,现在再与之产生矛盾的话,将来可就……

    在略作思忖之后,张居正已拿定了主意:“臣以为锦衣卫和东厂都是陛下最亲信的衙门,既然他们之间产生矛盾闹出事来,由陛下亲自处置才最是妥当不过了。臣相信,陛下烛照千里,眼前这点对错还是能轻易分辨的。还请陛下圣裁吧!”

    好嘛,他一下又把皮球给踢了回去。不过这一下也暗藏另外的意思,这事既然他张居正已经了解了,皇帝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随意作出裁决吧?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他还是帮着冯保的。

    万历和冯保两个听他这么一说,都明显一愕,但很快地,两人又明白了张阁老的意思,心里都有些异样的感觉来。尤其是万历,都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了,毕竟这是少有的张居正肯让他这个皇帝做主的事情哪。

    不过这事儿却也不太好决断,对杨震他们下手轻了,必然会惹来冯保和张居正的不满,可要是重了,他自己又不舒服,这着实太也为难了。

    冯保却有些不甘心,他是希望张居正大包大揽,将惩治杨震和锦衣卫的意思给表达出来,甚至是由他亲自出手惩治对方。现在倒好,张居正居然把决定权还给了皇帝,这还怎么可能严惩杨震他们呢?

    万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少这总比把处置权交出去要好得多,便立刻就开口道:“张师傅说的也是,这都是朕亲信之人犯下的事情,若再让张师傅伤身,那朕就太过意不去了,毕竟您需要操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那不知陛下打算如此处置此事呢?”张居正也知道自己这么说有些叫冯保失望,为了补偿他,便又加问了一句。这样,在自己面前,皇帝总不能太过偏颇了吧。

    “这个……朕也感到颇为棘手哪……”皇帝搓了下手,由衷地道。他确实感到为难,尤其是冯张二人都如此着紧此事的情况下,他更不可能完全向着锦衣卫了。

    冯保见状心里才稍微平衡了些,只要让皇帝公然表态,此事倒也不算太坏。

    皱眉思忖了好一会儿之后,万历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张师傅,此事若由朕一言而决却也有些不妥,无论朕做何判断,都可能有所偏颇,叫外人产生议论。既然如此,朕索性就把此事交给宫外之人处理,你觉得如何?”

    张居正显然没想到皇帝会来这么一招,明显愣了一下:“陛下不准备钦定此案吗?”

    “正是。毕竟此事多有各种前因后果,要细查也不是那么容易,朕又不想因为自身对某人的好恶而决定了查处此事的方向,所以就还是让别人来代朕来断此事对错吧。如此才能更叫人信服,也更公正些。”万历越说越觉着自己的想法不错,小胖脸上都泛起了几丝红晕来。

    张居正对于小皇帝的这一决定倒也没什么意见,甚至有些对此有些欢喜,至少皇帝已开始有周到的思虑了。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点:“却不知陛下打算让哪个衙门来断此事呢?”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衙门可不是京城里哪个衙门都能得罪得起的。

    小皇帝既然敢说刚才的话,心里也早已有了成熟的考虑,闻言一笑道:“此事影响确实不小,无论东厂还是锦衣卫都身份特殊,若交由一般的衙门处置一者太过草率,二来也怕他们会有所忌惮,反倒不美了。所以朕以为,此事该当交由三法司共同审断为好。不知张师傅你以为如何?”

    “三司会审?”张居正闻言也是一愣,没想到小皇帝居然还能做出这等决定来。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看起来最公正的决定,便点头道:“臣以为陛下此决定甚为英明,就该三司会审此案!”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三司会审(上)

    三法司将一齐联手查处锦衣卫与东厂矛盾,大动干戈这事一经传出,迅速就在京城的官民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光是案子本身,就有足够大的话题性了。锦衣卫和东厂那都是京城里众人谈虎色变的存在,而他们居然起了如此之大的冲突,尤其是当吃亏的还是在大家眼中实力更胜许多的东厂时,就更惹人好奇了。

    许多人都开始打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一向老实听话的锦衣卫会突然干出这么件大胆的事情来?自然而然地,一些早就被杨震散播出去的说法便迅速被人所共知,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去年某个被冤死的锦衣卫千户哪。

    而三法司插手此案,则更让人们多了许多的谈资。

    三法司,便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合称。这其中,刑部管理着天下刑狱之事,而大理寺则有权复合刑部最终定下的判词,都察院则专门约束官员的行止,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一般来说能叫这三处衙门里的某一处加以审问的都已是大案了,更别提让三家联合查案,来个三司会审,那这案子的严重性更足可与谋逆这等严重罪行相提并论了。

    在北京城里许多百姓和官员的记忆里,这等三司会审的局面还真不多,依稀记得就是在万历初年间,曾有过某个冲撞了圣驾的疯子曾被三司会审。却不知今日这次的三司会审会是个什么局面,又会得出个什么结果来。

    当消息传来时,杨震这个当事人倒还算镇定,只是淡淡一笑:“看来我这比我原先预想的还要有利哪。我本就有意将此事往大了闹,让他们无法用手中的权力遮盖住此事,现在看来,此事是彻底传开了。”

    倒是他的兄长杨晨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二郎哪,你这次行事也太鲁莽大胆了些。居然将事情闹得这么大,你可要明白,论朝中势力,你是怎么都不可能和经营多年的冯保相比的。别说他背后还有张居正这样的大人物撑腰,光是其在朝廷里的同党,便不是你和锦衣卫能应付得了的。

    “现在别看朝廷摆出了一副公正的模样,要来个三司会审,但其中说不定早有人得了冯保的意思,要把一切罪名都栽在你和锦衣卫的头上了。即便这其中有人还算正直,只怕慑于冯保的势力,也要帮着对付你了。你……哎……”说着便又是一声不安的长长叹息。

    杨震知道这是兄长关心自己才会说这些个丧气话,便反过来安慰道:“大哥你不必如此不安,事情远没有你所想的那么不堪。虽然我在朝廷里确实没什么盟友靠山,但同样的,我不也没有政敌吗?你光想着说有人会帮他冯保,就没反过来想想有人会借机打击冯保吗?

    “另外,我已打听清楚,此次三司会审,乃是陛下亲口所决定的,他总不会害我吧?虽然表面上看来,三司会审似乎对我有些不利,但若真要对付我,根本不用搞得这么大,只需要让刑部或大理寺审理便是,那样倒方便他冯保操纵结果了。现在,来了个三司会审,三家互相间有了牵制,他们再想有所偏帮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听了杨震这么一通分析后,杨晨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看法确实有些道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改变之前的想法:“你呀,还是太孟浪了些。即便急着要为唐千户报仇,也该用些别的途径,这等大张旗鼓的做法,即便真成了,你锦衣卫也和东厂彻底翻了脸,到时候你将遇到的难处可就更大了。你可别忘了,你现在可还不是锦衣卫都督,还只是一个镇抚,上面还有刘守有这样的冯保亲信之人看着呢。”

    杨震嘴角一翘,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我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做出如此决定的。不把事情往大了闹,我就永远别想为唐千户报仇伸冤了。而且这一次我的目标也不光是东厂,还有你口中的刘守有。”

    “嗯?”杨晨闻言便是一怔,旋即明白了过来:“原来你早就把刘守有也视为对手了?”

    “正是。真要论起来,唐千户更多是被他给害死的。试问若不是他默许,东厂能那么容易设下如此简单的陷阱害他入狱吗?至于他死在诏狱一事就更不必说了,谅那袁泰东胆子再大,要没有刘守有的意思,他怎敢暗害了唐千户?所以这一回,我也得把刘守有给弄进这个案子来。即便不能真把他除去为唐千户报仇,也要他付出相应的代价!”说到最后,杨震已隐隐透出了丝丝杀意。

    杨晨见他如此笃定的模样,又听他说得如此头头是道,便知道他确实不是一时意气才做出的如此决定,心里便宽了不少:“那你接下来可就得尽量仔细和小心些了,三司会审可不容易过哪。”

    “放心吧大哥,我至少还是有几个帮手的,至少在都察院那边,钟大人一定不会叫我吃亏的。”杨震道出了自己最后的依靠。

    当杨震兄弟二人在为即将到来的三司会审伤脑筋的同时,东厂这边也开始有所行动了。而与杨家兄弟只是拿嘴说,用脑子判断形势不同,他们却是行动派。

    在皇帝给出三司会审的意思,而张居正也表示赞同之后,冯保就知道万历还是有些偏向于杨震的,即便当着张居正的面他不好明着做什么。三司会审,必然会将事态搞得进一步恶化,和脱离自己的控制,这是冯保最不希望看到。

    所以接下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地对这三大衙门施加影响,以使他们能站在自己这边,帮着自己说话了。

    所以在消息传出后不久,东厂以及冯保的心腹们就立刻行动了起来,将冯保的亲笔信,送到了刑部尚书刘应节(这位和刘应箕木有关系)、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以及大理寺左少卿刘思问的手上。同时,几笔数量不菲的银子也送到了这几位大人手底下官员的手里,虽然同样没有留下什么明确的要求,但其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虽然这封信里只和几位大人攀了下交情,做出了一些同僚之间应有的问候,但这其中包含的意思却已很清楚了。这分明就是冯保要几位大人高抬贵手,帮自己一把了。

    而在接下这些几封信后,几位大人的反应却又有些不同了。

    刘应节很快就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幕僚,与几人进行了秘密的商议:“你们觉着在此案上,本官到底该不该帮冯保呢?”

    “在下以为,在此事上东家还是该以中立为上。其实这样已不会得罪冯公公了,只要另外两家也同样得了信,他们自然也会想着如何帮东厂打赢这场官司的,到时候只要东家顺着他们的意思稍作附和,便可以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咱们还不会因此得罪了锦衣卫那边。”

    “唔,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那本官就派侍郎胡让节去审理此案吧。此人行事向来稳重,只要本官知会一声,他不会胡来的。”刘应节在沉吟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决定,他将保持中立。

    大理寺的刘思问的态度却很是明确,他本就有意交好冯保,只是苦于一直没什么机会。现在冯保抛来了这么根橄榄枝,他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了,所以只略作思忖,便有了决断,要好好向东厂那边表现一番,重重地治杨震和锦衣卫方面的罪。

    至于都察院的陈炌在看到这封信后,却露出了鄙夷的笑容来:“看来这事还真如敏之兄你所说的那般,另有内情了。”说着,他似有深意地冲面前所立的钟裕一笑。敏之,便是钟裕的字了。

    钟裕也勉强笑了一下,自从杨震干出如此大胆的事情来后,他可着实有些担忧,又知道皇帝下旨要他们三司会审,所以便有意来找自己这位上司说话。

    其实钟裕也不知道杨震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只是因为心里认定杨震绝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鲁莽匹夫,所以才会在陈炌面前为其说话。

    本来,陈炌对此倒还有所保留。可偏偏这时候冯保派人送来了这么封信,就坐实了他们心里有鬼这一事实。

    “想必此时其他两处衙门的人也应该拿到同样的信件了吧。”陈炌把轻飘飘的信件往桌案上一丢,似笑非笑地道:“如此看来,敏之你想保的人情况可不乐观哪。”

    “这……还请大人你出手帮上一把了。此事一定还有内情,那杨震绝不是肆意妄为之人,下官……”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陈炌挥手大断了:“这种得罪东厂的事情本官是不会出面的。不过……”说着他狡黠地冲面露失望之色的钟裕一笑:“要是你钟敏之不怕得罪他们的话,我倒是可以把这个三司会审的事情交你处置。”

    “下官自当竭尽所能,查出事情真相!”钟裕闻言大喜,赶紧抱拳表态道。

    无论三法司各家衙门是个什么态度,这次的三司会审还是定了下来,七月末的北京城,必然将再起一番风雨……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三司会审(上)

    三法司将一齐联手查处锦衣卫与东厂矛盾,大动干戈这事一经传出,迅速就在京城的官民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实光是案子本身,就有足够大的话题性了。锦衣卫和东厂那都是京城里众人谈虎色变的存在,而他们居然起了如此之大的冲突,尤其是当吃亏的还是在大家眼中实力更胜许多的东厂时,就更惹人好奇了。

    许多人都开始打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一向老实听话的锦衣卫会突然干出这么件大胆的事情来?自然而然地,一些早就被杨震散播出去的说法便迅速被人所共知,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去年某个被冤死的锦衣卫千户哪。

    而三法司插手此案,则更让人们多了许多的谈资。

    三法司,便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合称。这其中,刑部管理着天下刑狱之事,而大理寺则有权复合刑部最终定下的判词,都察院则专门约束官员的行止,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一般来说能叫这三处衙门里的某一处加以审问的都已是大案了,更别提让三家联合查案,来个三司会审,那这案子的严重性更足可与谋逆这等严重罪行相提并论了。

    在北京城里许多百姓和官员的记忆里,这等三司会审的局面还真不多,依稀记得就是在万历初年间,曾有过某个冲撞了圣驾的疯子曾被三司会审。却不知今日这次的三司会审会是个什么局面,又会得出个什么结果来。

    当消息传来时,杨震这个当事人倒还算镇定,只是淡淡一笑:“看来我这比我原先预想的还要有利哪。我本就有意将此事往大了闹,让他们无法用手中的权力遮盖住此事,现在看来,此事是彻底传开了。”

    倒是他的兄长杨晨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二郎哪,你这次行事也太鲁莽大胆了些。居然将事情闹得这么大,你可要明白,论朝中势力,你是怎么都不可能和经营多年的冯保相比的。别说他背后还有张居正这样的大人物撑腰,光是其在朝廷里的同党,便不是你和锦衣卫能应付得了的。

    “现在别看朝廷摆出了一副公正的模样,要来个三司会审,但其中说不定早有人得了冯保的意思,要把一切罪名都栽在你和锦衣卫的头上了。即便这其中有人还算正直,只怕慑于冯保的势力,也要帮着对付你了。你……哎……”说着便又是一声不安的长长叹息。

    杨震知道这是兄长关心自己才会说这些个丧气话,便反过来安慰道:“大哥你不必如此不安,事情远没有你所想的那么不堪。虽然我在朝廷里确实没什么盟友靠山,但同样的,我不也没有政敌吗?你光想着说有人会帮他冯保,就没反过来想想有人会借机打击冯保吗?

    “另外,我已打听清楚,此次三司会审,乃是陛下亲口所决定的,他总不会害我吧?虽然表面上看来,三司会审似乎对我有些不利,但若真要对付我,根本不用搞得这么大,只需要让刑部或大理寺审理便是,那样倒方便他冯保操纵结果了。现在,来了个三司会审,三家互相间有了牵制,他们再想有所偏帮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听了杨震这么一通分析后,杨晨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看法确实有些道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改变之前的想法:“你呀,还是太孟浪了些。即便急着要为唐千户报仇,也该用些别的途径,这等大张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