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那条街上也是偶然之事,那就说明是有人在暗中跟随才能得手吧?”

    “不错。还有一点我也不想隐瞒……”洛成章的声音略微低了一些:“我已查出此事就是我漕帮中人所为。”

    “唔……”杨震明显吃了一惊,但很快就又接受了这个事实。像漕帮这样的大帮派内部出现你死我活的争斗也很是正常,毕竟有句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漕帮内部何尝不是个小江湖呢?

    “但我却未能查出做此事之人究竟是谁,还有他的目的何在。毕竟我身为漕帮副帮主动手查此事还是有诸多不便,甚至会惹来帮中其他兄弟的猜疑,这才想请你们锦衣卫的人在外帮我查探一下。”洛成章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微带苦涩的茶水,这才道:“就依洛帮主的意思办。只是漕帮人手众多,你应该有一些怀疑对象吧?”

    洛成章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写了不少人名的纸张递到杨震手中:“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虑之后所怀疑的人,你们可以先查他们,看有何发现。只要这人一天不被查出来,就一直都是我们的一个大隐患,拜托了。”

    “如此,就请洛帮主静候佳音吧。”杨震收下纸张,郑重拱手道。在解决了安离和沈卓之后,锦衣卫在杭州暂时是没有敌人了,正好趁这个时候帮着漕帮查查这件事情。

    当然,杨震和唐枫心里都明白能否真彻底将安、沈二人解决掉,此时已不在他们怎么做,而要看朝廷究竟是何心意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大明首都北京城。

    在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里,炎黄子孙早已养成了不变的习惯:吃五黄,包粽子,赛龙舟……虽然北京城并不兴赛龙舟这一活动,但整个四九城上自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都会在这天吃上几个粽子,饮上一杯雄黄酒。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你不时都会闻到粽叶裹着糯米蒸煮之下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味道,还有雄黄那有些刺鼻的气味。就是在九重宫阙之内的紫禁城里,此刻也与民间相类,飘出一丝粽香来。

    内阁值房中也不例外,在当今首辅张太岳面前的大案上,此刻也摆了一个紫檀木的托盘,里面放着一盘粽子和一壶雄黄酒。那是皇帝让御膳房特别作了赏赐给他这位张师傅的。

    但粽子已经送来了近一个时辰,都已放凉了,张居正却还没有动上一下。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忙得连休息一下,吃点点心的空闲都没有。

    皇帝尚小,太后又不怎么管朝政,这让整个大明帝国的重要决策都落到了张首辅的肩上。尤其是去年实施考成新法之后,张居正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要是他这个颁布法令的内阁首魁都不能以身作则,那还如何服天下数百万的官员之心呢?

    张居正能做的,只有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了。

    正因如此,虽然只有短短半年工夫,张居正比去年看着已老了许多,不但脸上的皱纹多了数条,深刻了几分,鬓边更是多了几丝白发。天子与太后见此曾几次让张居正保重身体,可他却依然如故,而且更加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君恩深重,他只有如此相报了。

    此刻,张居正刚听完一份广东的急件作出了批示,在揉了揉太阳穴,使自己不那么疲惫后,取过面前的一副以黄金为架,琉璃为镜片的老花镜戴在了眼前,这才取过最上面由通政司上午新送来的各地奏疏仔细地阅读起来。

    天下人都羡慕张太岳如今的地位,有人甚至想着各种方法来取而代之。可谁又知道坐在这把椅子上是如何艰难,每日要批阅数百奏疏呢?日理万机四字用在他的身上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好在张居正处理政事早已熟极而流,许多并无太大问题的奏疏,他往往只消扫上几眼就能作出决定与批复,倒也从容。

    直到他拿起一份从浙江送来,上面写着“臣浙江巡抚叶添祖,布政使崔羡鹤,杭州知府裴宣联名谨奏”的奏疏时,扫过其中内容后,脸色才慢慢地凝重起来,同时右手所提的毛笔也被他轻轻搁下。

    “动作还真是不慢哪,他们也确实很有一手……”口中喃喃念叨了两声之后,张居正才对一旁帮着处理文书的中书舍人秦纲道:“你去传个信,让冯双林来内阁一趟。”

    秦纲赶紧放下手中的活,答应一声就赶去传信了。

    虽然冯保如今权势极大,似乎什么人都不被他放在眼中,但唯独对张居正极其恭敬。一听说是张首辅请他去商量事情,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只一顿饭工夫,就已到了。

    在将冯保引进值房后,秦纲就很是晓事地退出房去,还把门给关了。

    见房中只剩自己二人,张居正也不拐弯抹角,将那份奏疏递了过去:“双林兄,你且看看吧。”

    冯保接过只看了几眼,脸色也变了。他啪地将奏疏拍在案上,哼道:“他们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颠倒黑白!真以为我的东厂就查不出真相来吗?”

    “其实前日当你将此事告诉我时,我就觉着事情可能会变成如此模样。毕竟那些锦衣卫要是没有个后手是不敢如此诬陷顶头上司和镇守太监的,而这封奏章就是他们的底气所在了。”张居正却显得心平气和,拍了拍那道奏疏道:“现在可是浙江数名官员联名指认安离和沈卓为银库失窃案的主谋,这事再想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冯保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这封奏疏本身的分量就已不轻,再加上里面已有了很全面的证据,甚至还有安离亲笔所写的供状,他要反驳这些的难度可不比直接给几名封疆大吏定罪要容易。

    可即便如此,冯保依然咽不下这口气,气哼哼地道:“难道我就任由他们欺到我的人头上来?”

    “双林兄稍安勿躁,其实这事还要不了他们的性命,你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脱罪,但这得等将他们送来京城之后。”张居正安抚着面前这位道:“还有,这次的事情也必然引来朝廷中有心人的关注,毕竟唐枫他们才刚在武昌闹出事来。所以你务必要忍耐,不要给他们有可趁之机。”

    冯保终究不是一般的宦官,迅速调整了心态:“我省得,就让他们再得意一些时日吧。本以为将他们调离武昌没了根基就闹不出事来,现在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他们的本事。待过个一年半载,我将他们调来京城,看他们在我眼皮子底下还能闹出什么动静来。”

    “是啊,现在他们虽然还没有造成太大麻烦,但看着还是个隐患,必须尽早处置了。”对此张居正倒有同样的看法,而后又提醒道:“其实除了不正面对付他们,你也可想些其他法子的,比如挑拨一二,叫他们自身闹出矛盾来也未尝不是个办法。”

    冯保听后,双眼一眯,目光落到那份奏疏之上,显然已有了什么主意……

第一百零二章 继续向南

    在进入五月之后,今年一直事情不断的杭州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安定与平静。无论是元宵节的火灾,还是四月间那起银库失窃案,都已成了百姓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在看似已经风平浪静的杭州城中,此时依然还有潜流涌动,只是寻常百姓乃至于官府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罢了。

    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名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正是六月时西湖的美丽景致。

    可那时候天气毕竟炎热了些,即使乘船荡漾于碧波之上,也着实让人难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触。倒是如今这个五月时节,气温正好,荷叶业已亭亭而立,荷花也到了含苞欲放之际,游人荡舟湖中才能领略到西湖的别样风姿。

    正因如此,这些日子来西湖的游客络绎不绝。而杨震与洛成章也选在了西湖的游船之中进行接头,如此既能掩人耳目,也最大可能地避免了被旁人听去了他们间的密谈。毕竟舟行湖水之上,身边是不可能多出一双耳朵来的。

    虽然一偏首就能欣赏到红绿交相辉映的西湖美景,可杨震却并没有分心旁顾,而是细细地叙述着这段时日里锦衣卫对洛成章提出那几个可疑之人的跟踪与查探情况:“其中六人,我们追查之后并未发现有何异样。只有那曹骅和贺威两人,却有些问题。”

    “哦,他们有什么不妥?”洛成章顿时显得很是紧张,这两人都在漕帮中身居要职,虽然不如他这个副帮主的权势大,可也不容小觑。尤其是那个贺威,更是帮主严闯的心腹,若此人与之前的事情有关,就难办了。

    杨震把一份誊抄下来的账册移到洛成章面前:“这是我们从杭州城几大钱庄中搞出来的账目,这里面有个叫韩翔的每月都会向钱庄存入一大笔银子,而据查此人就是曹骅的化名。也就是说,这几个月来,他一直都有秘密渠道收入不菲的银两。”

    洛成章拿过账目仔细看过后,脸色微微有些发沉:“十二万两银子……这笔钱可着实不少哪,不知他做了什么,竟能叫人给他这么多钱。”但他更关心的却还是那个贺威的人:“贺威那儿你们又查出了什么?也是金钱问题吗?”

    “不,他那儿我们倒是查不到这方面的问题。只是在跟踪了他十来日后,发现他每过三天就会出城一次,与某个行迹隐秘之人见面谈上几个时辰。我们的人虽然也想跟踪那人,却因此人行事小心,没能成功。”杨震说着,不无担忧地道:“而且前日我们再跟踪贺威时,似已被他觉察到了,最终他只是带着我们在城外绕了一圈,并未再与那人见面。”

    洛成章听了他的描述,眉头就更加的深锁起来。确实,这贺威的情况要比曹骅更加的严重,尤其是当其发觉有人跟踪后,只怕之后行事会更小心,而要是有什么阴谋的话,说不定会更快发动以防有变。

    在交代完这些后,杨震又道:“毕竟我在官府,而他们在江湖,想查得更细些,只怕力有未逮,故而还望洛帮主见谅,接下来……”

    “哦,这个我明白。能够查出这些,洛某已足感盛情!”洛成章听出了杨震话里的意思,锦衣卫是不可能一直为他们漕帮查事情的,毕竟他们是官府中人。

    “既然查出了这两人有些问题,还请洛帮主多加小心,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杨震出于好心,忍不住再提醒道。

    “唔,洛某心中有数。”在点头的同时,他的心中已有了一个决定。

    “爹爹,你要我离开杭州?”洛悦颍很有些不解地道:“既然已查出了这两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女儿岂不是更该留在您身边帮着你出谋划策吗?”

    洛成章的大手抚过女儿柔顺的长发,脸上却是一片坚决:“不成,这次的事情不同以往,我绝不能让你在此冒险。前番上元节,他们的目标或许就是你,幸好有杨震相救才保住了你的性命,我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二次。”

    “可是……女儿只要留在爹爹身边,不是比离开更安全吗?”

    “他们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我,是帮中某些不希望我改变原来的错误的人在用贺威这样的人,在我身边只会更加危险,你必须暂时离开杭州。”洛成章的话里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见女儿满脸的担忧,他又安慰道:“你也不用替为父担心,我从一个小小的帮众坐上今日的位置,什么凶险没有遇到过,这次也自然也能应付过去。

    “而且你也只是去绍兴老家暂时避避风头,离着杭州又不远,事了之后就能回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看到父亲一副坚决的模样,洛悦颍只好有些不情愿地点头答应:“既然爹爹你意已决,那女儿就先回绍兴去吧。”

    “你明日就出发吧,我会叫振英他们一路护送你回去的,你也不必担心自己会有什么危险。”

    “嗯……”洛悦颍轻轻应了一声,但眼中依然难掩担忧之色:“爹爹你在杭州也一定要万事小心。”

    当洛家父女二人因为将要分离而心中难免惆怅时,杨震却收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关于他兄长杨晨的,原来就在四月时,杨晨就已接到了吏部的委任,将去浙江省绍兴府辖下的诸暨县做一个正堂县令。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杨震都要觉着这是有人刻意安排的了。因为就在不久前,他们对那些被擒的白莲教徒进行了刑讯逼问,在锦衣卫诸多的手段之下,饶是这些人嘴再硬,也无法抵抗,最终只得招认,那些银子原来是将从水路运往南边的诸暨县境内去的。

    虽然不知道他们将银子运去诸暨后会否再有下一个方略,但杨震认为至少这个他只从蔡鹰扬口中听来的小县城必然有白莲教的隐秘窝点,甚至其中还有更大的势力隐藏其中。

    但这事毕竟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因为在官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银库失窃是安离等人所为,根本没有白莲教的事情。一旦将此事禀报上去,只怕会给自身带来不小的麻烦,唐枫便不准杨震再查了。

    可现在,一旦知道兄长居然会去那儿当县令,杨震心里自然就要担心了。不提他并不相信杨晨能应付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地方势力,就光是诸暨可能存在的白莲教势力,就足以让他这个新上任的七品正堂焦头烂额了。

    “不成,我不能就这么坐视兄长陷入到诸暨的泥潭里去,我得找个理由去那儿帮他!”在听到第一个消息后,杨震已暗自有了决定。

    至于第二个消息,则是关于朝廷对银库失窃案的最终裁决的。在诸多证据和人证面前,就算是冯保也无力改变这一切,只得承认失败,定了安离、沈卓等人之罪。至于在此案中立下不小功劳的锦衣卫诸人,自然是人人皆有封赏。

    唐枫作为查获此案的锦衣卫首领,功劳自然是第一位的,便就地提拔成为了锦衣卫浙江千户所千户。就此他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浙江地面上锦衣卫真正的一把手了。

    但让其他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对其余人的封赏中,杨震的功劳竟被摆在了第一位,仅次于唐枫。而他更被超擢,提升为锦衣卫试百户之职。倒是那些跟随唐枫多年的诸如魏长东、邓亭等人,这次只是被赏了些银子,依然做他们的小旗、总旗。

    在锦衣卫中混得久了,杨震自然知道这其中的不同。试百户虽然还不是百户,但比起小旗、总旗却已是另一个层次的事情了。要作类比的话,一如官场中四品与五品之间的鸿沟。有人当官一辈子,就只能到五品,怎都无法再进一步;而锦衣卫中也是一般,要不是立有大功,下面的小旗总旗想被提拔为试百户实在是千难万难,那不光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个身份!

    当杨震接过崭新的飞鱼服,金吞鲨皮为鞘的绣春刀和一面玉制的锦衣卫百户腰牌后,面对邓亭他们的恭贺时,他已明显能从这些旧日同僚的眼中看到了嫉妒之意。想来也是,他不过是个才加入锦衣卫不到一年的新人,这次却一下超越了他们几年,十几年的努力,换了是谁都无法接受。

    虽然唐枫看出上面的这一安排似乎包藏祸心,有意借此挑拨锦衣卫内部的团结,可一时也无法解释。不然只怕其他兄弟会更加不满了。

    杨震看出了这一点,心中更有了计较,此地已不宜久留了。于是在庆功宴上,他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千户,我想离开杭州去诸暨。我兄长在那为官,而那儿又有白莲教的踪迹,我总不能放心,还请千户允准!”

    这一回,唐枫没有拒绝他继续追查白莲教的请求:“这也好,你想带多少人去?”

    杨震看了看一众兄弟,笑道:“此事毕竟只是一个猜测,实在不必动用我们太多人手,就我一人去吧。再加上蔡鹰扬,他本就是诸暨当地人,有他也好办事。”

    “……好吧。去了那边后,一定要小心行事。”在沉吟之后,唐枫终于拍板决定:“你什么时候动身?”

    “事不宜迟,这两天我就出发!”杨震没有丝毫犹豫地道,他已急着想见半年未见一面的兄长杨晨了!

    第二卷完

第一百零三章 再救佳人(上)

    春夏之交的江南总是多雨的,一旦雨下得大而密了,更会延阻出门在外之人的行程。毕竟这时候的人们赶路多靠步行或骑着某些牲口,若没有什么急事,就不会顶风冒雨地赶路。

    今日杭州往南面各府县而去的官道,就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而显得很是空荡。尤其是接近傍晚时分,这条官道上就只剩下两名披着蓑衣,骑在马上的人还在赶路。

    头前一名年不过弱冠,模样英挺,尤其一双剑眉最是惹眼的青年擦了擦脸上的雨水,不无埋怨地回头对身后那条看着威风凛凛的大汉道:“鹰扬,我就说这雨天该在前面那小驿站里歇上一夜的。可你倒好,非要急着继续赶路,还拍着胸膛说前面不远还有可供歇脚的地方,我们都跑了近二十里地了,怎还不见你所说的客栈呢?”

    那大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许是我记错了吧。原来只想着时候还早,雨也不大,可以多赶些路,没想到……我也是有些急着想回家了,倒是连累二哥你了。”

    “你呀,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躁的习惯呢。”青年无奈地一笑,再次催马快行起来。

    这二人自然就是杨震与蔡鹰扬了。他们前一日从杭州动身,就一直南下往诸暨而去。因为蔡鹰扬离乡数月急着回家,这才错过了宿头,看情况今夜是要在野外住上一宿了。

    好在这雨倒是在天黑之前停了下来,两人这才略松了口气,要是雨不断下着,他们想露宿都很困难,看来运气倒还没有差到家。杨震见雨既停,就把蓑衣除下,放到身侧一个竹笼之中,那里面还放着一个不小的包袱和一柄包裹着布匹的绣春刀。

    他手上动着,嘴也不闲着:“鹰扬,你既然是诸暨人,就给我介绍介绍你这家乡吧,说实在的我还是从你口中听说这个地名的呢。”

    听杨震打听自己的家乡,蔡鹰扬顿时就来了精神,很是得意地一笑:“二哥原来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哪,我道锦衣卫应该什么都知道呢。提起我们诸暨县可了不得,春秋时的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的勾践你总是知道的吧?那时越国的都城就是咱们诸暨县了。还有传说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