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我是双澄。”她扶着身后的梅树站起来,单脚跳上前,隔着小桥看他。她从未见过那么标致的男孩子,可他眼里分明含着霜雪,冷澈透骨,让她自惭形秽。
“双澄又是什么人?”他睨着她,声音沁着夏日的水流,清凉干净。
她愣了神,指指自己,“当然就是我啊!你呢,叫什么名字?”
他不回答她的问题,却冷冷道:“这些天将踏雪摸得一团脏的人,就是你?”
“踏雪?”她扭扭手指,恍然道,“就是小白球?!我可没有故意弄脏她,前几天我在外面看到她爪子出血了,还给她敷药呢……我以为她没有主人,原来是你养的?”
小白猫跃到男孩腿上,他低头抚摩一下,旋即沉声道:“我的踏雪不需要别人照顾。”
她有些沮丧,觉得自己这些天来的苦心全都白费了,便踮着伤了的脚往回走。到了墙角下,却听他遥遥问:“你摔成这样了,还能爬墙出去?”
她不甘示弱地回头道:“这点小伤算什么?”说罢,忍痛攀到梅树的最高处,纵身一跃,便爬上了墙头。回望幽静庭院,小白猫不知去了何处,男孩子独坐在窗内,正一言不发地望着这边。她没有理他,费力地够到墙外古树,很快便从墙头消失了踪影。
原以为以后再也不会去自讨没趣,可几天后途经那座道观时,却又见小白猫蹲在墙头,那琉璃般的眼睛,粉嫩的耳朵,加之轻柔的一声声唤得她心泛涟漪。她鬼使神差地又爬上古树,这一次,这倨傲的猫儿倒是难得的听话,由着她摸来摸去,只偶尔间动动鼻子,打个呵欠。
她坐在树梢笑得开心,不经意之间往院内望去,竟见那男孩依旧悄无声息地坐在窗后,好似已经看了她许久。
窗下河流静静流淌,水中棂花倒影幽幽,蝉声忽起忽落。
她害怕起来,想要跳树逃走,他却垂下眼帘,很快关上了窗子。
……再后来,每当师傅外出的时候,她还是会按捺不住溜出门去。在她的印象中,每次去那座道观后院的时候都是黄昏时分,小白猫多数都会在墙头等着她。
也不记得是从哪一次起,她又开始与那个坐在窗口的男孩说话。
这个庭院里似乎只住着他一人,至少双澄来的时候,从未见过旁人出现。幽寂的院落中,他总坐在书桌边,不是在读书就是在习字。熟稔之后,她爱趁他未开窗时跑过石桥,蹲在窗口下学猫叫,他知道是她来了,便会将窗子打开。
她趴在窗口,与他只隔了一张书桌的距离。“你每天在这写什么呢?”
“经文。”
她点点头,“我看到前院有很多道士,师傅说他们会念咒消灾,你也会吗?”
他摇头,“不会。我是在祈福。”
“祈福?为谁?”
他不吭声了。她大着胆子去摸他的头顶,像对待那只小白猫一样,可他却偏过身子,躲开了她的手。她倒是不在意,趴在那儿睁着圆圆的眼睛,“你教我写字,好么?”
他打量了她一番,沉默了片刻,才点了点头。
于是她便持着树枝跟他学写字。她每次来的时间不能太久,天色一黑便得离去,临走时回头张望,总能看到他坐在窗后,点亮一盏油灯,为她照亮出去的路。
闲暇时他还会取出一串环环相扣的银环,解开一个,再串起一个。他说这叫做九连环,她不懂如何才能将之全部解开,只是喜欢看他在那静静摆弄,手指起落,甚是好看。
“能借我玩玩么?”她曾红着脸央求。他却拒绝了她,“别的可以借你,这个却不行。”
她略显失望,师傅的身体在慢慢好转,也许再过几日就要带她离开,但她却不好意思对男孩说出来。那天日落后,她情绪低落地离去,他在后面叫住她。
“明天晚上,你还来吗?”
“干什么?”她闷闷不乐。
他握着九连环,认真得近乎拘谨:“这观里有座映月井,据说月亮升起的时候,井水里会有极美的倒影。明天正是月圆……你,你如果想看的话,我带你一同去。”
她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你等着我。”
离开的时候,她一如既往攀上梅树,坐在枝头朝他回望。他正微微扬着唇角,在那儿拨亮灯火,光影在窗口跃动如波纹。
……
窗外起了风,双澄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睁开眼,却不知自己究竟是梦是醒。近十年光阴倏忽而过,以前的遗憾渐渐淡忘。
那时虽答应了他,但终究是没能前去。映月井究竟有多美,他又是否等了她许久,她都不得而知。若不是今夜提及,那座神奇的映月井,那个寡言的男孩,竟已被尘封如此。
第二十章 薄寒依依笼古径()
如九郎说的那样,离开雍丘后,马队便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不过,自从那夜之后,双澄总觉得九郎对她的态度有了些变化。
譬如途中休息时,冯勉会来叫她去车边伺候,说是伺候,其实也就是端茶送水。青缎帘子一挑,她躬身将茶盏送进窗口,九郎默不作声地接过去。她再一抬头,总会感觉他有意无意地朝她望上一眼。
目光相触之时,双澄便总是忙不迭地垂下头,不想让心底暗自晃漾的湖水再起波澜。
几天过后,随行人员看着她的目光起了变化。从开始的轻蔑高傲,渐渐变为虎视眈眈,再到如今的笑意迷离。好几次双澄觉得背后有人在看她,猛一回头,却只能望到一群低头急速散去的内侍。
她板起脸不加理会,直至抵达襄邑驿馆后,她忙完一切回到偏房门前,却听有人窃窃叫她。循声找了许久,才发现有个细眉细眼的人在躲在廊柱后朝她使眼色。
“什么事?”她认出此人就是之前跟在钱桦身边献媚的黄门,很是纳闷。那黄门见四下无人才谨慎上前,低声道:“这趟祈福完毕后,你可还会回到端王府?”
双澄不解其意,只敷衍道:“这个……凡事都由端王做主。”
黄门故作亲密地凑过来,附耳道:“大家伙儿都在猜测,九殿下会不会向端王讨了你,带回凝和宫去?”
双澄一惊,下意识后退一步,“这话怎么说的?什么叫做讨了我?”
“你就别谦逊了,殿下素来不近女色,这些天来却时常让你这小黄门随从伺候,可不是因你能博得殿下的欢心?”黄门低着眉梢窃笑,“我叫做李善,去年才到凝和宫去伺候九殿下……要是你能跟着殿下回去,到时候咱们也算是熟人了,彼此要多照应。”
这人声音绵软,说话时又总往双澄身上靠过来,呼吸都喷在她脸上,使得她浑身发毛。正想着要如何才能摆脱他的纠缠,远处忽传来一声咳嗽。她回头一看,竟是冯勉正望着这边,身后还站着一人,锦袍长裘,面容冷峻,正是九郎。
“正事不干,在这儿议论些什么呢?”冯勉难得板着脸,眉眼间倒也有几分威严。
“回高品,只是跟双成叙谈一些宫中的琐事……”李善匆忙跪拜,又向九郎问候。九郎寒声道:“宫中的事情何时能由着你与人随意叙谈了?”
双澄见李善吓得脸色发黄,不由道:“也没说几句话你们就来了……”
冯勉很快向九郎行礼致歉,拎着李善往偏院而去。双澄尴尬地站在长廊下,朝着九郎道:“你不是回房休息了吗?怎么又出来了?”
“房中阴冷,火炉才刚生。”斜阳脉脉,他的雪色狐裘亦拂上淡淡金辉。“适才此地官员说这驿馆内有暖阁,你随我去找找看。”
“暖阁?”双澄还从未见过暖阁是何等样子,九郎只点了点头,也不容双澄考虑,转身便沿着小径往西南方向走去,她无奈之下只得依照规矩低头紧随。
******
雍邑驿馆从外表看不甚起眼,占地却也不小,至少她跟着他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什么暖阁。树丛掩映,假山嶙峋,天际橘色云层渐渐褪去光华,笼上了暗蓝之色。
“要不找个人问问?这驿馆里不是有驿丞吗?”她好心建议,九郎却回头道:“什么都要问别人,岂不是太无趣了?”
“可这天色都晚了,绕来绕去也没找到啊!”双澄抿抿嘴,“你出来的时候说屋子里火炉才生,到现在也该暖和了,还找什么暖阁?”
她本是担心他累着,他却无端沉了脸,“你刚才跟那内侍谈得热络,怎么现在我叫你走走就推三阻四?”说罢,也不顾双澄,就独自往假山后走去。
“哎!”双澄一顿足,心底埋怨这人怎么这样不通情理,可脚下却生风,一径追着他上了假山后的石桥。
“乱说什么?人家跟我攀谈,我难道还像你一样冷着脸不吭声?”她愤愤说着,九郎这才放慢脚步。桥下寒池微漾,侧过脸望着那碧泠泠的池水,忽而道:“你喜欢这儿吗?”
她踮起脚尖望着池中倒影,水纹如银丝,两人的身影时聚时散,像一副洇开了的水墨画。
“嗯,如果是夏天就好了,池里应该会开满荷花。”她见水面尚有枯黄荷叶残留,便有了小小的感触。
九郎颔首,“凝和宫附近就有一片荷塘,到了夏日,妃嫔们便会去水榭避暑赏荷。”
她想到刚才李善说的话,“那儿是你住的地方?”
“幼时我是跟着养母德妃住在蕙真阁。”他顿了顿,扶着石栏道,“十二岁之后不能再随她而居,便搬到了凝和宫。”
“对了,上次端王说过,他们几个兄弟都出宫各自开府,那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大内?”
九郎侧身望着她道:“你希望我离开大内?”
“不是啊……”双澄诧异道,“我听说皇宫大内规矩森严,就想着如果像端王那样,也许会过得自在些。”
“开府并不是为了自在,譬如我五哥那样,每日也有许多公务要处理。再者,皇子开府之后便要正式纳妃了。”
他说话的时候显得格外严肃,双澄尴尬地笑了笑:“是吗?我倒没看到端王的王妃……是不是很漂亮?”
九郎摇了摇头,眼中含着遗憾。“前年官家与嬢嬢为他选定了文御史的第三女作为正妃,可惜年末的时候那文家三娘子染病亡故,五哥的册妃之事就此搁置了下来。”他说着,又往桥下缓缓行去。双澄追上几步,遥望见苍松之畔有玲珑楼阁,不由道:“会不会就是这儿?”
他信步上前推开门扉,小小厅堂陈设雅致,步入堂中,果然比外面要温暖几分。双澄站在墙边,觉得有暖意徐徐袭来,伸手一摸,讶异不已。“这墙壁怎都是暖的?”
“墙壁中镂了空隙,底下通道内燃着炭火,暖气便透过墙壁传满整间屋子了。”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来,双澄见他手中还握着杖,便很自然地替他将椅子挪了过来。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宫中也是用这个法子取暖,我自然就知道了。”
双澄“哦”了一声,觉得自己这十几年的生活与他相比,像是隔了九重云霄似的。他将乌木杖搁在腿侧,双澄低头望去,见青金锦袍下露出镶革玄色六合靴,这些天虽一直跟着他,却也未曾像现在这样靠得极近。如今看来,即便是坐着的时候,他的右足也是微微斜着,似是没什么力气。
她心里不免有些恻隐,但为了不被他看出,便又将视线移开。忽感觉他的杖子极为眼熟,不禁道:“咦,这不就是你上次借给我的那支吗?”
他点点头,“物归原主,不是很好?”
“上元节那晚我把它弄丢了,还有你的毡毯!”她忽而明白了过来,“是端王将它们收起来,又还给你了?”
他喟然道:“为什么你到现在才发现?”
“我以为你换了根差不多的啊,色泽乌溜溜的,我也分不出样式来。”她见他此时好像态度还不算倨傲,便大着胆子戳了戳杖子,“现在望到上面镶着的细细银边,才觉得就是我用过的。”
“这是嬢嬢赐予我的。”他端坐在她面前,“上回回宫后,我撒谎说是弄丢了。此次若能顺利回到汴梁,我便向嬢嬢说是你拾到了送还入京,她高兴起来,定能赏你。”
她却低垂着眼睫,“我只希望回到汴梁时,端王已经帮我找到了我爹。”
九郎怔了怔,“若是找到了,你就要离开汴梁?”
“自然是啊,要与我爹一同回山找我师傅……”双澄想到师傅,神色有了些变化。此时外面有人匆匆走近,扣着门道:“殿下可在阁子里?”
双澄在九郎的示意下将门扉打了开来。一身甲胄的季元昌看了她一眼,随即快步入内向九郎行礼,道:“殿下,汴梁有急信送至。”
他伸手,元昌以眼角余光瞟着站在一旁的双澄,意有犹豫。“无妨。”九郎微微点了点头,元昌这才从怀中取出火漆封缄的信件,送到九郎手中。
双澄识趣地往后退了几步,没有多看一眼。
浅黄信纸徐徐展开,九郎看了许久也不做声,元昌试探问道:“是否事情有变?”
九郎这才合拢信笺,低声道:“我们离京的第三天,邢州大牢便起了大火,死伤众多。”
双澄倍感震惊,元昌更急问:“那姓田的难道被烧死了?”
“田进德被秘密安置在别处,未曾受伤。”虽如此,九郎脸上却没有和悦之色,“看来那幕后之人始终在窥伺,现在更是急于要将相关之人灭口……我本想等去了太清宫再让你们转道亳州,如今却不能再耽搁时间。元昌,你今夜就带着双澄上路,此处离鹿邑还有三天路程,我尽量放慢行速,你们务必要在我抵达太清宫之前,找到田进德家人并安全带回,可曾明白?”
“但臣现在更担心殿下安危,他们连邢州大牢都敢纵火……”
“你离开后还有其他禁卫,我也算是郡王,对方总不至于明目张胆来截杀。倒是你们路上务必小心,谨防遭人暗算。”
“是。”元昌领命后便想离开,可双澄却还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望着九郎。元昌咳了一声:“燕双澄,莫非你怕了?”
她却像没听到似的,只用一双充满讶异的眼望着九郎,怔怔道:“你刚才说是要去太清宫?”
九郎这才意识到了她惊讶的原因,心中有几分懊悔,更多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悸动与不安。但他还是镇定自若地叫元昌先出去等候,待门关上之后,他有意抬起下颔,扬眉道:“怎么了?”
“可你先前说去的是鹿邑的玄元观!”她心头通通直跳。
他平静道:“玄元观是旧名,后来先帝御笔亲题了匾额,此后那道观就叫做太清宫了。”
“九郎……”双澄攥着手指唤他,掌心微微出汗,“还记得我说过的小时候的事吗?我常去的那个道观,好像就叫做太清宫!”
他依旧不以为意,只淡淡应了一声。“倒是巧了,不过这天下叫做太清宫的道观却不少。”
她越发急切:“那你能让我去看看吗?说不定我能找到那个教我写字的人……”
“等你回来,自然有机会。”九郎握着乌木杖转身望着她,“我会在太清宫里等着你。”
她略显忐忑道:“那你先去了太清宫,能帮我打听一下那个男孩子的下落吗?”
他左手负在背后,倨傲道:“连姓甚名谁都不知,我又怎么帮你打听?”
“他跟我说过他的名字啊。”她觉得多年来的遗憾终于有机会能得以弥补,便欢喜了起来,眼角眉梢尽是春意,靥边梨涡隐现,“我记得他叫阿容。”
他垂下浓黑眼睫,不经意间扬起唇角,“好,我尽力打探便是。”
第二十一章 夕阳衰草尽荒丘()
因情势紧急,她匆匆与九郎道别,随着季元昌从驿馆偏门而出。夜色如墨,万物寂静,两匹骏马嘶鸣一声,踏破寒霜驰向远处。
双澄原是为了寻到父亲才愿意跟九郎出来,一路上她甚少与旁人说话,没料到要去的地方竟很可能就是幼年时留下美好回忆之地。虽因年数久远,对阿容的样貌已经记不清楚,但那个穿着白衫坐在花棂窗后的男孩,却始终是她心存遗憾的一点朱砂。
一想到三天后如能顺利赶到鹿邑便可能再见到他,心中便有了几分憧憬。于是尽管风寒夜深,她亦伏身于马背之上,跟着元昌马不停蹄地赶往亳州。
为了不显露身份,元昌一身玄黑短装,做江湖人打扮,双澄则还是穿着男装扮作他的随从。这一路上风餐露宿,待等赶到亳州,已是次日傍晚时分。城门口来往之人并不算多,守城士兵倒是神情严肃,正一一盘查。
她记得田二曾经无意说过家住亳州尚古庄,但却不知究竟在何处,故此她与元昌商议后,便拦住一位正要进城的老汉打听起来。
老汉想了一阵,眉头直皱:“城南石弓山边倒是有个尚古庄,好几家姓田的都住在那儿,可惜你们只怕是来晚了一步!”
季元昌闻声上前,“怎么说?”
“一天之前也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强盗,趁夜进了尚古庄打劫。那庄子里的人本就不多,非但东西被抢光,还被放了一把大火,几乎将庄子都烧尽!”老汉指了指城门口,“这不,军爷们从早到晚一直在盘查,没事的人一到天黑也轻易不敢出门了。”
双澄向老汉道了谢,心里直犯嘀咕,元昌低声道:“正赶在这个时候忽然来了强盗……只怕不那么简单。”
“不会是有人知道我们想找到田二家人,所以扮作强盗先去灭口吧?!”
季元昌望了望渐渐阴沉的天色,“不管怎样,现在先赶去那里看看情形。”
双澄点头,随之上马掉转方向,直奔城南尚古庄而去。冬天的天色黑得甚快,之前天边还有淡淡霞光,才行了不久便已是低云重重,漫天压上了灰黑的棉絮似的。官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双澄依照先前老汉的指点,行了十里开外之后带着元昌自官道而下,拐进了一条通向远处的小径。
小径上犹有积雪,两边皆是高及人腰的荒草,时不时有大鸟被马蹄声惊起,扑打着巨翅飞向更为荒凉的远方。
“亳州也不是小地方了,郊外居然这样萧条……”双澄裹紧了斗篷,打量着四周。
元昌回过头道:“各处都有穷苦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