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仙演义-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布局玄奥。暗合自然至理。

    伏羲将此二宝赐予杨昭。说道:“我却无炎帝大方,异日还要赖此二宝证道,因此不能相赠。你且待治水贤人行事之时,便将此二宝送与他参悟,于人于事,自然都大有稗益。待到大功告成之后,却须让他将此二宝归还于我!”杨昭欣喜难言,接过河图、洛书两件至宝,连声答应。

    杨昭修行,虽然仅仅十年。但洪荒旧事。听得不少,哪里不知道河图、洛书的威名?此二宝不但是先天至宝。攻防一体,尤利于推演因果。更能布混元河洛大阵,乃是洪荒顶尖大阵之一。二宝之神妙。当真是一言难尽,当年就连圣人也要相争!如此至宝,自己区区一个太乙真仙,居然有机会参悟,对于将来悟道。大有好处,

    炎帝此事已成,便与杨昭告退,再去见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听罢炎帝之语,也拿出乾坤弓、震天箭,与杨昭说道:。此宝是我昔日治世之宝,乃是以后鼻射日之弓箭为胚,再融合日月之灵气、五金之精华炼制而成,也是功德至宝。等闲不能拉开。你去将此宝赠与人主,留在人间,以昭彰人皇威德。震慑奸邪。”

    杨昭乃领命而去!

    杨昭火云宫之行。不但功德圆满,并且远远过预期,不但拿了三圣皇法宝,更有了参悟河图洛书的机会。不过事有缓急之分。轻重之别。当此之际。还是救母要紧,因此杨昭不敢怠慢,便遵师命。往玉小泉山金霞洞而来。

    却说这一日杨戬正在舞弄枪棒,突然玉鼎真人将他唤入,与他说到:”你上山学道。十年已整,如今机缘已至,正是骨肉团聚之时。且去与兄妹相会,一同救母去吧”。

    杨戬闻言,又是欣喜,又是茫然,问道:“不知我兄妹何在?。

    玉鼎真人说道:“你下山之后,自能得遇。待到救出母亲之后,可与你兄长一起,助贤人完治水之功!,

    杨戬问道:“却不知如何救出母亲,还望师尊指教!”

    玉鼎真人说道:“你那兄长杨昭所拜名师,神通只在为师之上。他既然要为此事,想必自有主张。你此次前往,只管相助,若有不明之处。多听你兄长之言!”玉鼎真人却是个老实公正人,虽然明知阐教与地仙不睦。只因当年喜爱杨戬,照样收其为徒,不避两派之讳。对于杨戬,也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杨戬乃说道:。师尊放心。弟子习得**玄功,颇知变化,定能助我兄长。救出母亲说罢告辞去了。

    他来到山脚。果然见一个年轻道士,虽然十年已过,各自长成。但眉眼音容。尤能相认,可不就是兄长杨昭?

    兄弟相见,不由又悲又喜。痛述离情。不过片刻,又一个女道前来。原来是杨婵奉了女妨娘娘之命,前来兄妹相聚,一起行事。临行之时,女妈娘娘并借了防身至宝宝莲灯,以助其成功。

    十年前家破人亡。兄妹之间舍命相护。可喜如今都有成就。倒不枉当时一番辛苦。

    兄妹三人述罢离情,相携来到桃山之下。果见山下有一洞穴。不知其幽深几何。顺洞穴进到此山腹心一看。正见瑶姬被压在石穴之中,动弹不得。石穴周边。画满符咒,汇集一山之力,正是玉帝手笔。

    此处正是桃山之根、阴阳交会之所,夜则阴风阵阵,日则地火熊熊,瑶姬身处其间,经受冷热煎熬,痛苦不堪,形销骨立,如同骷髅。一点灵识,已如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

    三兄妹见亲生母亲受此酷刑,奄奄一息。不知生死,当真是心如刀割。怒上指。杨戬忍耐不住,仰天怒声喝道:,“玉帝,你如此对待你妹妹,真是好狠的心肠”。猛掌心神雷,狠狠朝那符咒轰去。

    杨昭猛醒过来,待要阻止他时。已经晚了。

    玉帝还未立天庭时。便是大罗金仙,后来杀了盘王老怪,得了陆压道人身上的皇者之气。顺利入主天庭,身负功德,帝星照应,神通不知高到了何种地步。他亲自画下的符咒。哪里是杨戬能够破坏得了的?

    杨戬一击,不但无功。反而打草惊蛇。惊动了天庭玉帝。玉帝得知有人想动自己在桃山布下的符咒,急调两位天将前去查看究竟。

    眼看天将腾云驾雾,已朝桃山而来,杨昭顾不得责备杨戬,忙将开山斧给了杨戬,喝道:“二弟。快快用此斧劈山救母,三妹,祭起宝莲灯。保护母亲。我去阻挡天庭兵将!”不待二人答应,便独自一人。手持赶山鞭,朝那两位天将迎去。

    那两个天将见一个少年迎上前来,却不识得,喝道:“那少年。我等奉玉帝旨意,有要事前往桃山。你快快闪开道路。不要耽误了我们的正事!”

    杨昭冷笑一声。说道:”你们的正事,可不就是欺负弱草营人命?。

    那天将一听,惊道:“咦,你这小子似乎知情,莫不是与那罪囚有什么瓜葛?快快报上名来!

    杨昭也不隐瞒,说道:“小爷乃杨天估与瑶姬之子,杨昭是也!”

    天将喝道:“原来是十年前的漏网之鱼。今日抓你去见陛下。正是大功一件!”说罢双双挥剑朝杨昭杀来。

第208章 斧劈桃山年正少 力退天兵勇无穷() 
昭冷笑道!“却看尔等有天本事!“也持鞭相仰。与 逃陈 六

    才战得两个回合,大地上猛然霹雳一声震响,只见一个少年。双手持一把巨斧,犹如天神一般,将桃山硬生生劈做两半!

    那两位天将顿时明白了杨昭的用意,说道:“好啊,原来你协同他人,想要救你母亲。难道不知道你母亲是被玉帝亲自囚禁在此,你若救她,乃是违抗玉帝旨意,犯下不赦之罪?”

    杨昭怒喝道:“母受苦而子不救,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两位天将听了此语,知道杨昭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手上招招紧逼,只待将他拿下。

    哪里知道杨昭手上的赶山鞭乃是功德之宝,神妙无双,每一挥动之间,皆有移山赶海之力,与那天将兵器一碰,便能将其震退。两位天将虽是以二敌一,却也占不到便宜。

    这边战况一时胶着,那边杨戬持斧劈开桃山,就要将瑶姬救出。岂知仔细一看,瑶姬身上,还绑着一根精钢锁链,洞穿琵琶骨,连在下方石台之上,让瑶姬不能变化。

    锁链稍一抖动,便带出瑶姬创口殷红鲜血,其处新旧黑红相间,淋淋沥沥,好不凄惨!杨戬身的人子,生恐伤了母亲,哪敢轻动?

    却不知他们救母之举,已被玉帝知晓。玉帝见他们视自己与天庭如无物,感觉尊严大受冒犯,杀心已动,哪里还顾亲情?便在九天之上,暗暗运转太阳星,射出剧烈日光,照到桃山之下,瑶姬身上。

    瑶姬压在桃山之下,十年未见天日,如今骤然受烈日暴晒,哪里经受得了?眼看她孱弱之身,再也经不得折磨。就要被烈日晒死,杨戬心中大急,突神力,用双手托起劈开的两半桃山,挑在肩上,逐日而走,为瑶姬挡住太阳。

    他如此做法,虽然免了瑶姬一时之厄,但却不能再分身去救母亲,独留杨婵一人,束手无策。

    玉帝既要置瑶姬于死地,岂能如此便罢?这边运转太阳星,那边早遣了一部天兵天将,又从天庭追杀下来。

    杨昭独战二将,本来有攻有守。此时见母亲危殆,杨戬不能分身。而天庭援兵已近,时机稍纵即逝,徒然奋神威,觑个破绽,以赶让。鞭震开二将,又拿出乾坤弓、震天箭,运起神力,舌绽春雷,“嗨”的一声,张弓搭箭,勉力拉开些许。一箭朝那锁链射去。

    只听心丁”的一声,精钢锁链应声而断,瑶姬终于得回自由之身。

    杨婵见状,连忙用宝莲灯护住母亲。杨昭收了弓箭,再无后顾之忧,一手赶山鞭,更使得出神入化,威力倍增。杨戬见母亲脱困,也抛却两半桃山,拿起开山斧,来与众天兵交战。

    只见兄弟二人,正当年少,血气方网,一个是阐教高弟,一个是地仙精英,一个持治世之宝,一个有**玄功,恰似蛟龙入海,又如猛虎出笼,光灿灿招招致命,势汹汹谁与争锋。直杀得残花败柳无颜色,休兵罢战回天庭。

    这番交战,虽是二兄弟勇不可当,兵器法宝厉害,却也为天庭无有大将统帅之故。乌合之众,不能死战,是故一杀而散。可见英招、计蒙、雨师、风伯罢免之后,天庭兵将离心,一至于此!

    二兄弟杀散天兵天将,喜滋滋来与母亲团聚。但瑶姬受十年苦刑,灯尽油枯,命悬一线,又被太阳暴晒了片刻,哪能醒转?正无着落处,杨婵突然拿出一粒丹丸,其色青黄相间,就要喂瑶姬吃下。

    杨昭连忙阻止她道:“三妹,你那丹药看起来普普通通,却不知有何功效。如今母亲性命垂危,再受不得半点苦楚。

    你这纵然是医病良药,若是药性稍猛,只怕母亲也承受不起,却是要小心为好!”

    杨婵说道:“兄长放心,小妹在妈皇宫居住十年,再非年幼无知,多少明白些事理。何况事关母集安危,小妹若是没有把握,断不会贸然行事。”

    杨戬也问道:小妹,你如此自信,却不知这是何灵丹妙药 还望明言,也好叫我与兄长放心!”

    杨婵说道:“要说此丹,珍贵无比,与大哥还有些渊源,乃是大哥师祖镇元圣人所炼,只曾赐予女妈娘娘座下弟子九凤三粒。小妹在娟皇宫中,与九凤交好,她听了母亲遭遇,很是同悄。因此离别之时,赠我一粒仙丹,助我救治母亲。九凤言道:此丹叫做枯荣丹,能活死,人、肉白骨,只要有口气在,便能沉疴全愈,若是修行之士吃得一粒,即增一个元会之功。”

    杨昭说道:“既是师祖所出,想必神效不凡,快快让母亲服下!”杨戬也知镇元圣人之能,不再存疑,便帮杨婵扶

    瑶姬吃下枯荣丹,一时三刻,不但丝毫不见好转,反象灯尽油枯、已经殒命了一般,五衰齐现,呼吸脉象全无,毛枯萎,肤色干皱,探不到半点生机,如同一段朽木。

    杨戬大惊,哭道:“扛妹,你喂的什么丹药,如今害死母亲也”。杨昭见了,也不由得惊慌失措,杨婵亦悔恨交加,哭泣不已。

    三兄妹好不容易救出母亲,又逢此厄运,正在悲泣,突然一个声音说道:“我儿,莫不是梦中相见?为何你三人尽皆在此?”

    声音不大,听在三兄妹耳中,犹如惊雷,转头一看,只见瑶姬枯萎毛、陈皮尽皆脱落,犹如蝉蜕,露出新生面貌,生机勃勃,光彩动人,仍旧是仙子模样,且神通内蕴,道行大涨,哪里还有奄奄一息之态?

    三兄妹大喜过望,忙来与母亲相见,述说别后情形,自有一番悲喜,且略过不表。

    却说天庭之上,玉帝见杨昭兄弟二人如此厉害,也是十分震惊。不过事关天庭颜面,已成骑虎难下之势,更加不能罢手。好在他们二兄弟如今到底还显嫩稚,如同乳虎,爪牙未利,玉帝正待再派两部天兵天将,前去斩草除根,突然瑞鸟高鸣,异香袭袭,只见女奶娘娘,骑青鸾彩凤,款款而来。

    玉帝在娘娘面前,不敢无礼,乃下丹犀,上前问候道:“自从蝼桃一会,再未见娘娘仙颜,未知可还安好?”

    娘娘答道:“我隐居世外,无忧无扰,清净修行,自然安宁。倒是陛下身膺大任,劳心劳力,事务繁忙,倒颇有一番疲态!”

    玉帝叹道:“不瞒娘娘,天庭初立,威德不彰,洪荒众仙,视天庭如无物。如此何以统御诸天,教化万方?联即个以来,日夜辛勤,深恐有负鸿钧老师重托,不敢片利懈怠。只是劳心劳力,却常常事与愿违,实在苦恼!”

    娘娘劝慰道:“老师既立天庭,自有深意,不做无用之功。陛下虽然有心,实不宜操之过急”。

    玉帝乃说道:“多谢娘娘提点。不知娘娘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娘娘说道:“天庭剑拔弩张,想必是为瑶姬之事。我今日前来,倒想作一和事佬!”

    玉帝听娘娘提起此事,心中不快,又不能直言冒犯,不由沉下脸色。

    娘娘说道:“此事本为陛下家事,我不该多言。但如今瑶姬既然脱困,一家团聚,大势已成。陛下若是一意孤行,只恐在众仙面前,反失颜面!”

    玉帝愤然道:“娘娘莫非以为她一家四口,可挡天庭百万雄兵?”

    娘娘说道:“自非如此!陛下可知那杨昭、杨戬,师承何处,所拜何人,才在短短十年之中,有此神通!”

    玉帝说道:“天庭事务繁忙,此事却未来得及详查!”

    娘娘说道:“陛下想必不知!大郎杨昭,入了地仙门下,拜的乃是镇元圣人第五位弟子玄玉道人。二郎杨戬,入了阐教,拜的乃是五小清圣人高徒玉鼎真人!”

    玉帝闻言大惊,脱口说道:“原来如此!”垂头思忖不已。

    若是瑶姬一样的散仙,天庭自然肆无忌惮,便是炎帝与瑶姬有所关联,也不好出面。但如今牵涉到两位最护短的圣人,玉帝却不能不重新慎重考虑此事。

    娘娘趁机说道:“骨肉相残,原非幸事。陛下与瑶姬本是一家,总有亲情,何必定要刀兵相见?只怕洪荒众仙见了,不但难体陛下一番苦心,反以为陛下凉薄寡恩”。

    玉帝闻言脸色一暗,乃问道:“若依娘娘之意,该当如何是好?”

    娘娘说道:“陛下不如看我薄面,宽赦瑶姬一家,封瑶姬、杨婵以天庭职个,如此化戾气为祥和,既可显陛下宽宏大量,又能让瑶姬一家感念,为天庭拉来强援!”

    玉帝说道:“娘娘此言,甚是有理!只是若天庭封神,彼等不受,作何处置?”

    娘娘说道:“好事做到底,陛下若依我意,我便再去与他们分说利害,量他们也知轻重,不再悖逆天庭!”

    玉帝大喜,施礼相谢,说道:“就依娘娘所言!”

    娘娘便告辞玉帝,又驾青鸾彩凤,飞抵桃山之上,在空中显了圣像,与瑶姬他们言道:“瑶姬,尔不遵兄长之命,私配凡人,总有过错。天帝罚你虽然严厉,但他身负重责,也是不得不为。你如今既脱牢笼,便不宜再追究往事,沉迷仇恨之中。我已为尔等说和,天庭将宽赦尔等罪过,尔等却不可再冒犯天庭威严!”

第210章 瑞鸟方赠神针铁 蛇妖又喷紫毒涎() 
公禹听了,愁容不展,说道!”如今洪荒水道大乱,如,柑小。,

    应龙想了片刻,说道:“我闻火云宫炎帝手上,有一功德至宝。可以划地为河,撮土为山,且有功德镇压,不沾因果。炎帝曾为人皇,体恤生灵,你若前往求之,他多半会将此宝借你!”

    大禹听罢,先是大喜,转而又愁道:“便有至宝在手,我一凡夫俗子,却无法力。不能运用!”

    应龙笑道:“你既是应命治水之人,必有各路仙家前来相助,否则洪荒之上,颇多妖孽,你又如何能够应付?如今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自有高人前来

    大禹这才稍微安心!

    于是应龙果然如约,迁往西北,又以尾犁地,划 出一条水道,从其新居之处,通往大江大河之中。自此之后。西北虽然高寒,却不再干旱,反而常常有云雾笼罩,下为冰雪,堆积于高山之上。至于春夏之际,地气阳和,则化雪为水,顺流而下,注入东海,润泽沿岸生灵。

    后来封神之主感于应龙功德。封其为源始龙神。

    大禹得了应龙指点,乃欲前往火云宫,求借炎帝功德宝物。然火云宫在三十三天之外,大禹此生无有神通,难以到得。正在忧愁之际,突有两位年轻道者前来求见。并带来了火云宫圣皇宝物,欲助大禹治水。

    这两位道者,自不消说,便是杨昭、杨戬二兄弟。

    大禹大喜过望,与杨昭二人说道:“我正在想纵然求得圣皇宝物,只恐无人能够使用,辜负圣皇厚望。

    不想炎帝陛下早见于此,已经安排万全。今得两位高士相助。我可无忧矣”。二兄弟连忙谦逊了一番。

    杨昭拿出河图、洛:“伏羲圣皇陛下亦借出两件至宝,嘱我赐予应命之人。以助成治水之事。”怕大禹不知二宝奥妙,复解释道:“此二宝内含造化之妙,阴阳之理,能助长修行之功,更含山川河岳布局之玄奥。乃是先天至宝。伏羲圣皇借宝之时曾经言道:你参悟二宝,于人于事,都大有稗益,治水功成之后,可将二宝归还

    大禹又得至宝,大喜过望。忙答应了。

    杨昭又拿出乾坤弓、震天箭。说道:“此亦轩辕黄帝陛下治世之宝,威天下之器。黄帝陛下之意。乃是将此宝赠与人主,留在人间,以昭彰人皇威德,震慑天下

    夫禹肃然道:“既是如此。我当即刻将此物交与舜帝陛下”。

    杨戬不解道:“如今洪荒不但水患频仍。更有不少妖孽作祟,治水之时。不免多有恶战。此弓此箭,乃是杀伐之器。威力极大,正当作用之时。何不暂留此处,待治完水患。再交舜帝不迟?”

    大冉解释道:“你却有所不知。人皇之物,自该由人皇持有。若是部下得而私之,纵然有万般原因。只恐引来非议”。

    杨昭、杨戬听了,不由叹道:“江河日下,人心不古矣!”于是大禹将乾坤弓与九支震天箭,交与舜帝,并传达了轩辕黄帝之意。

    舜帝闻之大喜,筑高台以存之,并厚赏大禹,大禹皆不受。

    轩辕黄帝心意虽好,弓箭虽利,只是此宝传到后来,却奈何成为皇家私器!又因皇室之人,渐渐懒惰,不修神通,不会武艺,拉不开此等神器。于是不免宝弓蒙尘,流露地方,利箭散逸,不知所踪。当然此乃后话了。

    于是大禹听从应龙之议,率部前往东南。准备从东南诸江河入海之地开始。勘测水文,测度地形。

    来至东南海边,却见此地甚是奇怪,只见高地之上,天无点雨。土地辙裂,禾木焦枯。而低洼之处,却有好大洪水。浃浃汤汤,从西北滚滚而来。同一地界,既旱且满,民众更加苦不堪言。

    大禹询问当地百姓,才知东海边上,有一棵梧桐树,上栖双凤。恋栈不去。凤凰属火。驱散雨云,故至此地干旱,数年而无点雨降下。至于那洪水,乃是从高处而来,东流入海,下游各处,实是不可阻挡。

    大禹带杨昭、杨戬二兄弟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