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仙演义-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了青丘山,因时日久远,多方寻觅,方至旧时青阳子修行洞府。玄素道人收了九翅天蚕,至洞门前,问讯道:“道友,今有故友远道来访,望讫一见!”

    过得半饷,里面并无回音。玄素道人自思:“莫非青阳子道友已经换了道场,不在此处清修?”便步入洞中,只见桌椅云床,光洁如新,一尘不染,显见得有人勤加拂拭,不是废弃之象。

    玄素道人自语道:“莫非青阳子道友出门访友去了?怎一个童子也不留下,洞府也未关闭,难道不怕凡人野兽误闯进来,坏了这些器什!”

    转眼间,突然见到玉桌之上,有壶有杯,还有一片玉简,玉简之上,还有字迹。玄素道人取来观看,只见上面字曰:“玄素道友如晤!道友远来,必有要事。然贫道族小力孤,当此大争之世,不敢擅闻大事,恐招祸患。面拒有伤盛德,只得避走。因感道友远来,未能相待,特备薄酒一杯,聊表敬意!”

    玄素道人因笑骂道:“这只老狐狸!”便将酒斟到杯中,尝了一口,只觉其味寡淡,极难下口,便把剩下半杯,撒在地上,自语道:“这是什么酒?这般难喝!”转身正待出洞府,眼角扫过地面,只见撒酒之处,地面浸湿,也有字迹,观之,也是青阳子所书,字曰:“酒虽寡淡,总是盛情!道友弃之于地,毋乃太过?”

    玄素道人不由狐疑道:“这青阳子,居然连这种小事都算计得这般准法,我一举一动,他如同亲眼所见一般。以此推算,其一身神通道行,岂非还在我之上?”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便望空行礼道:“多有失礼,望乞恕罪!”

    突闻哈哈大笑,只见桌上壶杯,俱都不见,顷刻间化作一个道者,却不是青阳子,还有何人?

    青阳子刚一现身,连忙赔礼道:“贫道聊以相戏,道友宽宏大量,万勿怪罪!”

    玄素道人怔得片刻,方苦笑道:“曾闻天狐一族,善于变化,洪荒独步。今日一见,方知其言不虚!”

    那一壶一杯,她都曾拿在手中,竟未发现是青阳子所化,虽是有些大意,未曾细究,亦可见青阳子变化之妙。

    青阳子忙道:“岂敢!岂敢!雕虫小技,贻笑大方之家!”

    玄素道人亦道:“贫道语出至诚,道友过谦了!”

    青阳子乃道:“多谢道友赞誉!不知道友远来,有何要事?”

    玄素道人因笑道:“道友你玉简留书所言,是真耶?是假耶”

    青阳子问道:“真又如何?假又如何?”

    玄素道人说道:“若是戏言,贫道便有事相请。若是真话,道友就不该现身,就是此时,贫道也转身就走,不敢叨扰!”

    青阳子闻言,说道:“道友不如先说,容贫道思量思量,再做答复,如何?”

    玄素道人叹道:“道友,你变化之术,贫道不得不服。然立身处事之法,贫道却不敢苟同。岂不闻首鼠两端,取祸之道也!贫道若说了,道友还有退路吗?”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288章 已乘变化居宫阙 再访真龙亦枉然() 
青阳子闻言,脸色数遍,终于对玄素道人深施一礼,说道:“道友指点,真是金玉良言!不知何事,请道友道来!贫道洗耳恭听。”

    玄素道人乃道:“今我地仙一派,意欲遣弟子下山,辅佐真命之主,整顿江山,一并斩将封神。因诸教与我地仙为难,恐事有不顺,特来请道友出山,助一臂之力!”

    青阳子问道:“地仙圣人大派,仙才济济,皆是神通广大,道行高深。却不知何事,定要贫道去做?”

    玄素道人道:“别的不敢说,但道友变化之术,确实乃是一绝,我师门同辈,无一人做得来。”

    又道:“道友此去,乃是乘变化之便,在人间行事,并非要与大教相抗。我师尊言道:道友若答应了,日后地书人书之中,不失尊神之位;若能安然度过此劫,则仍修仙道,可葆长春!”

    青阳子听了,遥遥朝万寿山一礼,说道:“圣人一番美意,贫道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之!但贫道并非孤家寡人,身后还有青丘狐一族,不忍弃之。因此贫道愿以一己之身,换得青丘一族永不绝嗣!道友,还请将此语拜上圣人,如此感激不尽!”

    玄素道人闻言,略一沉吟,说道:“护洪荒,存百族,乃是我师夙愿。青丘一族钟灵毓秀,天资不凡,岂可灭绝?此事无须问过师尊,贫道便可代师尊答你。但有我地仙在世,青丘一族便延绵不绝!”

    青阳子听了,大喜过望,长揖在地,说道:“如此,贫道但凭差遣!”

    玄素道人便叮嘱青阳子如此如此。青阳子听罢,当即下山去了。

    今日玄素道人代镇元子应下承诺,要善待青丘一族,其后地仙果然应诺,青丘一族遂为妖中大族。繁荣昌盛,延绵不绝。

    却说青阳子下山,到了赵国,乃隐去妖迹,化得人形,姓郭,名开。在赵都邯郸,经营数年,遂成巨贾。时赵王诸子争位,郭开出巨资以助之。遂有拥立之功。新王即位,将郭开拔为大夫。倚为左右,颇得信赖。

    是时七国之中,秦国为强,赵经武灵王改制,亦为东方大国,与齐并列。可与秦周旋。且秦地在西,东与赵接壤。因此东方六国之中,赵国实为屏藩。赵存则秦不能东向,赵若亡,秦便如猛虎出闸矣!

    不说青阳子化作郭开,混迹赵国朝野,待机而行。却说这一日,准提道人仰观星象,突见一颗巨星。凌驾于七杀、破军、贪狼三颗凶星之上,与尧帝时计都、罗睺、月浡、紫炁四星相比。亦不遑多让。那巨星在天际闪得数闪,俄而落下,其声如雷。

    其所落之地,视之,乃秦境是也。

    准提道人正在惊讶,突又见紫微帝星,大放红光,照耀天宇。顷刻,斗转星移,准提道人忙推算其照应之地,乃赵境邯郸是也!

    准提道人不敢耽搁,即刻来见接引道人,说道:“今凶星帝星齐现,凶星落于秦境,帝星移于赵境,不知主何凶吉?”

    接引道人说道:“天机已乱,贫道也推算不出。但真命天子即将出世,一统江山,当无疑意。”

    准提道人问道:“观地仙行迹,扑朔迷离,方位难辨。初似为齐,又似为秦,今又属赵。我已遣下两位弟子,都无功而返,却不知地仙究竟是何意!”

    接引道人说道:“这是镇元子故布**阵,真中有假,假里藏真。其中深意,岂是容易猜得出来的!”

    准提道人乃说道:“纵使其千变万化,不离其根本。地仙意欲一统江山,必寻真命天子而辅之。此次帝星移赵,总无疑议。贫道当亲往邯郸一行,寻访真命天子,制其根本。如此一来,地仙纵有千头万臂,本体受制,亦动弹不得。”

    接引道人思之,亦颔首道:“此是万全之策!”

    他二人这一番谈论,虽定下了应对之策,却不由自主,都将那颗凶星忽略,只是一带而过便罢。

    于是准提道人便化作一个道者,宽袍大袖,手执拂尘,徐徐往邯郸而来。

    待到了邯郸,准提道人暗思:“真命天子刚刚投凡,应还在母腹之中。且天子命贵,难居草野,当先在朝中寻访。”本当去赵王寝宫查访,但方外之人,到底不便,于是用一块千年桃木,刻了一枚六甲符,又暗暗施法,做下标记,这才往赵王宫而来。

    却说赵王这日,正与群臣议论娄烦战事。那娄烦,乃是北方胡族,不受教化,茹毛饮血,侵略中国。赵国西面向秦,北面邻胡,两边皆是百战之地。因此国虽不大,民多尚武,战力之强,于东方六国之中为最。只是冀州地薄,不合耕种,不如雍州富庶,国力才略弱于秦。

    庭上正议论纷纷,门官来报:“外面有一位道长,说有要事求见!”

    赵王正被朝政说得有些烦恼,闻报,便道:“宣他进来!”

    准提道人入内,见了赵王,也不行礼。赵王见了,就有些不喜,但既已宣进,不好就此打发,便问道:“那道者,是何名姓?从哪里来?”

    准提道人答道:“贫道从方外来,六根清净,名姓早忘!”

    赵王暗道:“你名姓都不肯相告,莫非是来戏弄于我?”心中有了怒意,便说道:“既然是方外之士,六根清净,何必又履红尘?你且退下吧。”

    准提道人拂尘一拂,说道:“且慢!贫道观大王面相,泪堂丰满,人中深长,眼角攒簇,当主今年得一贵子!”

    是时赵王有一妾确实刚刚受孕,时日尚短,朝野皆不知晓,于是赵王闻言乃喜,降阶而言道:“道长眼法无双,真是有道之士,方才多有简慢,还请勿怪!”

    准提道人又说道:“但大王印堂发暗,眉锋不聚,只恐此子怀得不能安稳,若处置不当,则有夭折之危!”

    赵王听了,不由心中焦虑,说道:“竟有此事?这该如何是好?”

    准提道人笑道:“大王不必惊慌!贫道今日前来,便为此事。大王,此胎不稳,乃为龙气冲煞,命犯孤星之故。陛下不如在后宫建一别院,广征邯郸孕妇居此院中,陪伴贵人,则孤星之煞自散矣。贫道再献一符,大王使贵人佩戴,必保无忧,母子安泰!”

    说罢,向赵王献上六甲符。

    赵王闻言,喜道:“道长所虑,甚是周全。”收了六甲符,又唤左右重赏准提道人。准提道人因笑道:“贫道行走人间,只为积些功德。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耳!”言罢,飘然而去。

    赵王见了,不由赞道:“真高士也!”

    时有郭开在旁,见准提道人来得突兀,所言亦甚是蹊跷,心中警惕,暗道:“恐不是好路数。”遂进言道:“大王,这道人藏头露尾,所言多有荒诞之处,不可冒然信之。”

    赵王道:“神仙之说,古来有之,不可不信。且道人之言,摒之无益,听之无损,试试又有何妨?”

    郭开说道:“不然。臣闻西南之地,有巫蛊之说,能借物代形,诅咒生人。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先将此符给我,待我问过高明之士,证实其确无祸害,再行佩戴不迟!”

    赵王颔首道:“卿之所言,乃是万全之策!甚好!”便将六甲符先给郭开,后宫别院之事,也悉由郭开筹划。

    郭开得符,回家后细细揣摩,暗道:“原来此符是要探查真命天子所在!这道人来历,不问可知。嘿嘿,此是镇元圣人布置,特命我在此周全,安得容你轻易破坏!”遂暗暗有了定计。

    却说秦世子异人,是时在邯郸为质,有一妾曰赵姬,也有身孕。突闻赵王下旨,命邯郸孕妇悉往后宫居住,陪伴贵人。赵姬也奉召前往,却被郭开暗暗安置到一农户家中,衣裳饮食,悉由心腹侍奉,并不露面,对外只称也在后宫别院居住。

    其时后宫别院,聚得孕妇上千,异人在邯郸又无地位,家中之事,根本无人关注。

    准提道人在邯郸等得月余,不见木符反应,又探得赵王确实已聚孕妇于后宫之中,暗道:“莫非真命天子是落在民间不成?”遂至邯郸街头,摆一相摊,立一旗,上书“铁口神算”,又贴一黄纸,书道:“贫者看相,分文不取;若家中有孕,赠送六甲神符一枚!”

    他准提道人是何等道行,区区卜卦之术,自然是手到擒来,所看者,吉凶祸福,言无不中。他又不收贫者分文,于是不数日间,名躁邯郸,市井小民前往看相算命者,堵塞于途。

    这天郭开上朝,经东市,见道中人流辐辏,车马不行,遂命左右:“看看前方发生何事?为何聚集得这许多人?”左右探讫来报:“是一个道人,在那里摆摊看相!”

    郭开暗暗称奇,下了马车,拨开人群观看,认得是上次进王宫的道士,又看了看那旗上所书,用意哪里还不明白?遂暗道:“你既然还不死心,我且让你再丢一次脸面!”于是进宫见赵王,言道:“大王,前次进宫那道者,果然是妖言惑众之徒!”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289章 二教主访龙被戏 黄石公拜地成仙() 
赵王奇道:“卿何以知之?”

    郭开道:“臣今日上朝,路过东市,见路边有一相摊,正是那道者所设,周围待其看相者,堵塞道路,不绝于途!”

    赵王道:“似如此,足可见其有不凡之处,为何卿反说他是妖言惑众之徒?”

    郭开道:“那道者写得告示,言道:贫者看相,分文不取;若家中有孕,赠送六甲神符一枚!如此一来,斗升小民,岂有不趋之若鹜之理?那道者给人看相,臣听其言,与上次宫中之言相差无几;观其符,亦与赠大王者一般无二。夫以大王之贵,子嗣怎得与草民同命哉?由是知其所言皆谬矣!”

    赵王闻言,大是反感,问郭开道:“果有其事乎?”

    郭开道:“大王可使人一看便知!”赵王使人查看,果如郭开所言,勃然大怒,道:“山野之徒,安敢戏弄孤王!”唤宫中卫士,要去拿人问斩,郭开暗道:“那道人非凡夫俗子,你斩了又有何用?到时若见得灵异,反生波折!”遂谏阻道:“大王,那道人虽然言语无稽,到底未成祸患。方外之士,敬奉神灵,杀之不祥。不若使人收了他相摊,将其赶出邯郸便了!”

    赵王听他说得有理,遂让卫士领命而行。

    那准提道人以教主之尊,来访真命天子,蹉跎数月无功,反受了这顿折辱,竟连作对的冤家都没认得,还以为是时运如此,没奈何,只得回西方教去了。

    且说苏秦卒后,经六道轮回,再转得人身,姓尉,名缭,乃是魏国人。他自上一世经历之后,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尽皆看破。待长大成人,因牢记十世之约,便望万寿山来。

    眼看万寿山在望,尉缭心头喜悦,不由加快脚步。待转过一座山峰,突见路边有一亭,四角高耸。其中有两个道者。正在下棋。一个赤面黑须,着皂袍;一个黑面红须,着紫袍。尉缭仔细看时,那赤面黑须道者。颇是眼熟,乃是前世引路之仙。赤松子是也!

    尉缭本要上前拜见,却见赤松子下棋正下得入神,浑然忘我。那黑面红须道者,也不知道是何方高士,胖瘦与赤松子一般,棋力也刚好与赤松子相当。两个道人正在中盘相互截杀。你来我往,好不激烈!

    尉缭暗思:“本待前去叩拜土地碑,但仙长于我有指点之恩,有缘路遇,怎可错过?且先等仙长下完棋,再上前拜见不迟!”便站在一旁恭候。

    这一等,从红日东升,直等到金乌西坠,棋局仍是胶着之势。二道者对身外之事浑然不觉。只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

    日升月落,至第二日。尉缭饥渴已甚,忽见亭外有一株桃树,生得红彤彤的好桃。尉缭取而食之,如饮琼浆,顿觉体健身轻,飘飘欲举,饥渴之感,一扫而空,于是继续等待赤松子。

    直等了七七四十九日,尉缭自吃了仙桃,不思五谷荤腥,也无饥饿之感。这一日,日正当中,只见赤松子将棋盘一拂,顿时棋局皆乱。只听赤松子口中说道:“不下了!不下了!不胜不败,甚是无趣!”

    那黑面红须道者笑道:“每次都是你耐不住!”便去收拾棋局。

    尉缭见他二人得暇,连忙上前拜见赤松子。赤松子问道:“少年,你今世是何名姓?”

    尉缭答道:“小子姓尉名缭。”

    赤松子点头道:“尉缭,你受我指点,数次转世,在人间积累功德,可喜如今终于圆满。你既食我仙桃,道体初成,又等我许多时日,可见与我有缘。不如今日就拜在我门下,如何?”

    尉缭闻言,心中大喜,正待答应,但转念一想,又记起十世之约尚未完成,便答道:“小子十世之前,与一位仙长有约,要拜十世土地碑。今九次已经拜过,只剩最后一次,不可不拜。待履约完后,方可再论拜师之事!”

    二道者哈哈大笑,说道:“既如此,你且去拜,自有人来收你为徒!”说罢消失不见。——毕竟尉缭虽有十世之诚,将来要担当大任,非同小可!此乃玄松道人考验尉缭是也。

    尉缭于是仍到土地碑前,诚心叩拜。待其叩首刚毕,突然一声霹雳,从天而降,劈在土地碑上,将那碑劈得粉碎。只见土地碑中,飞出一块牌子,呈土黄色,正面书一个“令”字,背面刻山河湖海、花鸟人鱼,甚是古朴。

    此牌一出,绕碑三匝,即飞入尉缭紫府之中。

    只听空中风雷震响,一位道者骑夔牛落下,可不正是玄松道人!

    尉缭上前拜见,玄松道人对尉缭说道:“十世之约,难为你今日功德圆满,实属不易。先前赤松子、赤须子之言,乃聊以相试尔!可喜你道心坚定,未为所动,才有缘分到此。如今还不拜师,更待何时?”

    尉缭大喜,乃叩拜在地,口称:“师尊!”

    玄松道人说道:“你既入我门,我便赐你一个道号。你是拜土地碑得道,便称黄石道人可也!”

    尉缭再拜道:“多谢师尊赐名!”

    玄松道人又说道:“你今入门,门中之事不可不知,待为师与你分说!”便把万寿山之事,与尉缭说了一遍。

    尉缭听了,喜道:“弟子得以列入地仙门墙,真乃万千之幸耳!”

    玄松道人说道:“名门大派,责任亦大。你入门虽晚,却是师兄,将来三代弟子,当以你为大,因此责任更是不轻!”

    尉缭闻言忙道:“门中数位弟子,入门都在弟子之先,便是师尊门下,亦有土灵圣母在前,弟子岂敢逾越?”

    玄松道人说道:“土灵圣母入门虽早,先天受限,根性到底不如你,争强斗狠便罢,恐非问道升仙之品。何况老师造化于她,实另有重任,日后还当在你麾下,不能居你之上。”

    尉缭不解,正待询问端的,玄松道人说道:“此中究竟,今日无须多问,日后自然知晓。你刚从土地碑中所得之物,非是凡品,乃为至宝,待为师为你指点一番,免得明珠暗投!”说罢,用手朝尉缭一点,那令牌法宝便飞出尉缭紫府,朝玄松道人飞去。

    玄松道人持宝在手,说道:“你十拜土地碑,并非空拜,实则世世皆在以心血元神滋养法宝。否则,此宝刚刚出世,安得能遁入你紫府之中,与你元神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