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表着自己的家族势力。
所以,皇后有此一劫,秦湘早已料到,只是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时间,也许真是天意吧。
想到这里,她望了望躺在床上睡得正香的小男孩,心道:我的儿啊,母亲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希望你长大以后不要恨母亲。
她轻叹了口气,一阵清风吹来,她觉毫无睡意,便将前两天没有看完的书拿到手边,书本的标题为《赵后秘史》……
霍云回到皋园时早已过了晚饭时分,为了那事儿他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他走进正厅的时候,裴钰他们还在等他,尽管早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可这就是规矩,主人没到,他们身为侍从的就不能开饭。
尽管如此,可像翠柳他们这些做下人的都已经在厨房吃过了,虽然只有今天是例外。
一看到霍云回来,石勇和狄光早已耐不住饥饿握着筷子,等在饭桌边了,裴钰显然要比这俩饿鬼强得多,他还是那样一副酷酷的摸样,双手抱胸坐在桌边,似乎对满桌的饭菜丝毫不动心——才怪呢!
虽然他掩饰的很好,但霍云却看到了桌下裴钰不断暗自抖动的双腿,要不是他控制得好,肯定也早被那俩吃货现了。
不过想来想去,今天也是自己的错,本来午饭已经晚回来了,晚饭又晚回来,以后肯定不能这样了——要是有机会的话。
要是知道他心里想的事情,三个人恐怕早就暗地里哭成了泪人。
晚饭之后,是照常的例会,前几次是三个人,而从上一次开始变成了四个人,霍云、裴钰、石勇和狄光,四个人集合在霍云的房间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
“今天下午的收获如何?”霍云双眼扫过三人。
“是,”依然是裴钰负责言:“属下等按照大人所吩咐的,已经查清楚了韩臣俊现在共有三处宅院,除了他的府邸和一处私宅以外,还有一处别院,占地面积较广。”
“凭他的俸禄,居然有三处宅院,实在是很有趣!”霍云托着下巴笑着道,可这件事实在让人想不出来有趣在哪儿。
“是,只是,”裴钰停顿了一下,又道:“那处别院并不在他的名下,而是一个叫做张文友的人。我们查过,这个张文友是他的内弟,目前在大理寺内供职,可凭他一个大理寺少卿,不过从五品下阶的官职,怎么可能买的下这么大一座宅子?”
“嗯,这其中肯定有猫腻,”霍云点点头:“所以我才要查他,对于他身边的人你们查到了什么?”
“是,根据大人所说的,我们查过了他身边的那些侍从,现其中有两人深受他的信任。一个叫王全康,另一个叫宋安。据我们推测,这两个人极有可能知道甚至参与他的那些黑买卖!”
听着裴钰的定论,霍云赞赏的点点头,对裴钰道:“这次你们做得很好。”
“是,”裴钰笑了笑,但很快就神情冷了下来:“只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掌握他所做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违法勾当。”
“没关系,”霍云站起身,“从明天开始,我会直接介入这件事,到时候肯定能从他们嘴里把秘密都撬出来。”他的语气听起来很有信心。
三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经过这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已经对霍云的能力深信不疑,石勇和狄光自是不用说,裴钰也是打心眼里佩服霍云。
本章完
://。。//45/45569/17567400
第115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一)()
四人又计划了一会儿,之后,霍云看天色不早了,就主动打三人去休息了,他们临走前,霍云叫住裴钰,道:“要开始了……”那意思其实就是让裴钰通知皇帝,新的计划即将启动。裴钰心领神会,朝霍云点了点头便离开了。
霍云从门口收回目光,从腰间取出一块羊脂白玉,上面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看它的样式与皇帝赐给自己的腾龙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名字也很贴切,名叫凤翔玉。
霍云伸出大拇指轻轻的抚摸了上面的凤凰,脑中回想起与她的一段对话:
“为什么把这东西给我?皇后到底是想做什么?”
“放心,娘娘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这是个人情,娘娘知道陛下很信任你,你的话陛下一定会听的。”
“呵呵,皇后娘娘过誉了,那么在下想问,娘娘赠我凤翔玉是想让我做什么?”
“娘娘知道,陛下现在对豪门大族很反感,这其中也包括玉家。所以,娘娘想请你在未来,玉家有难之时,伸出援手,娘娘必将对你感恩戴德。”
“呵,皇后也太看得起我了。如果陛下真的下决心要铲除玉家,那岂会因为我一句话而作罢,这凤翔玉乃是能号令玉家势力的东西,在下愧不敢当,还是请娘娘收回去吧。”
“娘娘早已料到你会有此态度,所以特地让我带句话给你:‘若能得谦弟一诺,必将结草衔环以报之!’就是这样。”
听到那两个字,霍云便明白了,皇后会找上他,肯定是已经知道了他皇子的身份,而告诉她的,肯定是皇帝。
皇帝想借着这件事,将玉家牢牢的跟自己绑在一起,同时也是想让玉家成为霍云的羽翼,看来那件事情没有瞒过他呀!
这次,算是又让皇帝得逞了,想到这里,霍云就有气,不过他只能接受下皇帝的“好意”。
他轻声叹了口气,脱下了外衣,躺到了床上,只是他并不打算就这样入睡,他右手垫在脑后,双腿缠绕,这是他最喜欢的思考方式。
但是,这次皇后突然派她找上自己,霍云还是很意外的,对皇后霍云了解得也不深,虽然是他当初极力推动两人的结合。
他一直以为皇后虽然独立干练,但内心纯净,没有那么多心机,不过这次她却得到了皇帝的暗示,想到了自己,也算是她在培养心机上迈出了第一步。
而更让霍云想不通的,是皇帝的态度,过往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事屡见不鲜,他也是历来禁止这种事的,可是,这次却一反常态,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用意?
他侧了个身,脑海中却又想起了别的事情,一个名字围绕在他的心头,始终挥之不去,那个让所有李氏子孙不愿提起、避之唯恐不及的名字:赵芳媛……
宫中,李弘躺在躺椅中,双目明亮,看着高挂的明月,耳畔淑妃的琴音缭绕,脑中却想起了幼时在书上看到的,那段被风沙掩埋的历史……
赵芳媛是益州赵家的第三个女儿,其父是益州刺史,其上还有两个兄长和两个姐姐,其下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赵家可谓人丁兴旺。
赵芳媛十六岁时,已是美貌出众,名满益州,那年恰好碰上皇家采选,她便以美貌入选。而在历史上,赵芳媛的才干和她的美貌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但当时并没有人现这一点。
当时的夏皇李承志只有十八岁,是其父夏平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历史记载,夏平宗在位时励精图治,宽诚待人,开创了太元之治。可是,在他晚年时,却在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致使在太元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分别生了其子为争位而爆的叛乱,太元治世不存。
而李承志正是在这两次叛乱之中才崭露头角,进入夏平宗视线的,于是在驾崩之前,夏平宗便拟好诏书,自己一旦驾崩,李承志便可于自己的柩前即皇帝位。诏书拟好之后,过了没几天夏平宗便驾崩了。
于是李承志也就奉诏于自己父皇的灵柩前继位,是为夏熙宗,但他当时才十七岁,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皇帝太稚嫩了些。夏平宗在去世前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便任命了五个辅政大臣帮助熙宗处理国事,其中包括李承志的皇叔,夏平宗的皇弟。
夏平宗为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一个富足且安定的天下以及一帮忠心耿耿的大臣,他什么都为继承人考虑到了,可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作为他的继承人,熙宗本人的想法。
在熙宗的心里,他的父皇一直是他最敬重的人,他也渴望能像他父皇一样,创造一个升平盛世,青史留名。
为此,他一直在努力,努力熟悉各种朝堂事务,认真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本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可是,直到有一天,他现原来自己下达的圣旨必须都要通过由辅政大臣所把持的中书省审核之后才能出。
当得知这一真相时,熙宗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一股不甘心的感情油然而生,有一个声音在他心中道:“我是朕,朕是皇帝,是天下的主人!可却事事都要被人掣肘、钳制,凭什么?他们到底有没有把朕当做过君主!”
虽然心有不甘,但熙宗也明白,那五个辅政大臣均是自己的父皇钦命的,每个人都有真才实学,且官场门道丰富,势力庞大,自己若没有可靠的亲信,势单力孤便无法与他们抗衡。
他一边继续对辅政大臣们言听计从,一边则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暗暗誓,总有一天,他要摆脱这些老臣们的控制,按照自己的想法治国理政。
可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些老臣一个个都如参天大树般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所以熙宗这个皇帝始终被他们压制着。
夏熙宗为自己迟迟打不开局面而苦恼着,直到他十八岁生日这天在御花园赏花时碰上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就是赵芳媛。
这年夏熙宗十九岁,赵芳媛十七岁。
按时间推算,赵芳媛早在一年前也就是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过皇家采选入宫了,没有时间差,因为每次皇家采选都只在春季进行,而他们相遇的季节正是春末夏初。所以,自赵芳媛入宫以来,还是头一次碰到皇帝,只是她自己并不知道。
关于两人的这一次见面,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更少人知道的,就是夏熙宗在晚年时,将这件事作为皇家秘闻写在了历代夏皇共同拥有的一份《帝王手札》之上。
在这份手札上,记录着夏朝历代皇帝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或是他们只想独自占有的回忆,一桩桩的皇室秘辛都详详细细的记录在其中。
而现在,这本手札自然传到了李弘的手上,他也打开看过,他记得李承志是怎么描述他与赵芳媛的初次见面的:
“……在摒退了左右之后,朕走过雨后的草坪,被雨水打湿的土地,踩上去松软无比。大概是因为早上那阵春雨,原本浑浊的空气变得清爽无比,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那是青草的气味。
朕沿着草地缓缓的向前走去,没有了世俗的喧闹,没有了大臣们的谆谆教导,有的只是此刻,此时,身心的愉悦。
就在这个时候,朕突然听到了不远处的声音,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让朕不禁竖起了耳朵,仔细倾听之下,朕大概能分辨出这是嬉笑声,自肺腑,而且还是来自一个年轻的女子。朕也听过不少女子的笑声,可这个声音却比较陌生,从没有听到过。”
从今天开始,将是连续六章特别篇,围绕百年前的两位风云人物。
本章完
://。。//45/45569/17567401
第116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朕循声走了过去,越是走近,声音越是清脆、悦耳,这让朕不觉加快了脚步,朕明白,这种心情叫做期待,朕在期待着这个神秘声音的主人会是副什么摸样。在潜意识中,朕觉得能有这副天籁般声音的女子,其容貌定是连天上的仙女也要逊色几分。
但当朕真的走到那里的时候,见到了那声音的主人,才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太俗了,实在俗不可耐!
面前的女子虽然身穿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宫女装,却生得柳眉凤目、清丽无双,此刻正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后宫也有不少善舞的女子,可在朕看来她们都没有她此刻跳得好看。
舞蹈不是刻意,而是天然,表演显得过于刻板就没意思了。而这个女子,她的舞蹈则浑然天成,她就像一朵牡丹,是万花之王,让这御花园中明艳的百花都成了她的陪衬。
周围的蝴蝶似乎都被她的舞姿迷住了,纷纷往她身旁飞去,绕在她的身边一圈一圈的飞,更有甚者,停在了她的肩头和指尖,那副情景可能只有画里才有,看来爱美之心并非是人独有的。
朕并不知道这女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来历,但朕知道,今生她是朕的,朕要她做朕的皇后!……”
就这样,夏熙宗在御花园中第一次遇见了赵芳媛,也是那时候,他便认定了赵芳媛一人做他的皇后。
而就在那天晚上皇宫举办的宴会上,夏熙宗才知道,原来白天见过的女子竟然是宴会上舞蹈的领舞,并知道了她的名字,赵芳媛。
确认之后,他更加高兴了,酒席间借着酒意,走上了舞台,与赵芳媛共舞了一曲。舞毕,他一把抓住赵芳媛的手,将她抱了起来,并在满堂惊讶的眼神中,堂而皇之的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寝宫。
至此,赵芳媛开始了自己的后妃生涯……
历史上,夏熙宗便以深情闻名,是夏朝历代君王中著名的痴情帝王,在娶了赵芳媛之后,便专宠她一人,甚至将后宫妃嫔都一一撤去。
两年后,正式册封赵芳媛为皇后时,后宫已无其他妃嫔,这一点是历代夏皇中的特例。
从传统上看,夏熙宗一改传统,打破了夏皇后宫妻妾成群的制度,只留皇后一人,并且之后的几十年,不曾纳过任何妃嫔,切实的践行了一夫一妻。
因为他的这个举动,成为后世崇尚一夫一妻的女子们所认可的好丈夫的典范。可同时,正是因为夏熙宗仅有的五个孩子都是同赵芳媛所生,致使后来赵氏外戚干政,甚至差点颠覆夏朝,所以熙宗独宠赵芳媛的这一举动也被后世所诟病。
而根据历史记载,两人的结合确实遭到了朝堂诸多势力的反对,当中就包括辅政大臣集团,其集团领、两朝元老侯阳懿,时任太尉、尚书令、吏部尚书等职务,同时为阁部宰辅。
侯阳懿是夏朝历史上的名臣,也是夏平宗太元之治的幕后,被称作太元之治的总策划师,更是当时朝堂老臣之,在官场上很有名望,加之更兼任吏部尚书,天下大半官吏都出自他的门下。
这也是夏熙宗忌惮他的原因,他也知道,侯阳懿是出了名的贤臣,绝不会起谋逆的心思,这一点夏熙宗是放心的。
可侯阳懿的势力实在太大,别说地方上,就连朝堂里多是以他马是瞻,自己这个皇帝根本没有一点威信。
原本有这样一个贤臣辅佐,做皇帝的更应该放心才是,这也是侯阳懿等老臣想不清楚皇帝对他们到底不满意在哪里的原因。
这一点,李弘倒是很能理解,大家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人就是有冲劲,敢想敢做,不怕失败就怕没有机会,所以他们不想过着事事都被人掣肘、被人安排好的生活,可是侯阳懿他们却不明白,因为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中,熙宗已经在朝堂上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人,属于他的臣属集团渐渐浮出水面,他们主要以豪门中不受重视或被某些重臣以这种那种的原因压制、怀才而不遇的人,以及寒门子弟所组成。
那时的朝堂,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尚不明显,但这件事总要有个导火索,于是,熙宗便决定从纳赵芳媛为妃这件事开始,正式向前朝老臣们宣战!
他要成为一个皇帝,便要真正君临天下,而其前提是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必须拥有决策权和主导权,要是这些权力都在别人那里,那他这个皇帝便是名不符实。
而如果,连在后廷这种问题上都不能自己做决定,那说实话,他宁愿把皇帝的宝座扔给别人。这样说虽然显得很不负责任,但根据手札上,他所记录的,当时的心情确实是这样,将心比心,李弘能理解他。
两派就这一问题在朝堂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终两派各让一步,侯阳懿同意夏熙宗将赵芳媛纳入后宫,而夏熙宗则打消原来直接封赵芳媛为皇后的想法,改封昭仪,为九嫔之一。于是,赵芳媛便从初入宫时的正八品采女,一下子升为了正二品昭仪,距离正一品的夫人,也就是后宫四妃只差一步之遥。
由于日后的变乱,使得宫中画有赵芳媛的画像均已失落,这个女子的美貌只有通过李承志的笔尖描绘出来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芳媛光彩的做了昭仪,赵家自然也沾了她的光。赵芳媛之父,在她被封做昭仪没两个月之后,就被调到了京城,封为武乡侯,不用干什么事,直接享受一品侯爵的待遇,其母受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赵家的门楣跟着光鲜亮丽起来。
在如愿纳赵芳媛为妃嫔之后,夏熙宗又再度投入到与前朝老臣们的斗争中去了,而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站着忠心且庞大的臣属集团,再加上一个站在幕后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
夏熙宗广平四年,元历1191年,突厥起大军三十万进攻疏勒,疏勒不敌求助于夏朝。正当朝堂上下为是否出兵而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夏熙宗却以“军情如火”为由,越过中书省和兵部,直接向驻守在北境前线的左骁卫上将军吕奉下令,命他即刻开拔援救疏勒。
当皇帝的这个命令传到辅政大臣们的耳中时,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并不是他们不想援助疏勒,而是此时夏朝正遭遇着罕见的粮食欠收现象,国家财政陷入了危机,这个时候起大军与突厥为敌绝不是明智之举。
可吕奉大军已经开拔,就算派出快马,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而让侯阳懿想不通的,是这次皇帝下令的时机居然如此快,快到他们来不及反应,这背后难道有人指点?
只怕侯阳懿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在后廷当中,有一个女子的胆色和决断力更胜于他们这些满朝大丈夫。
想到这里,霍云便不禁摇了摇头,这恐怕是侯阳懿一生中做出过的最错误的判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疏勒向来与夏朝交好,是夏朝的臣属国,而突厥则是夏朝的死敌,没理由臣属国被死敌进攻,夏朝却作壁上观,如果坐视疏勒被突厥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