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5/45569/420493032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至此()
“唔……”忽然,阿加雷斯全身都僵住了,刚要打出去的一掌硬生生的停在了那里,准确的说除了他一双眼睛还能自由活动以外,其他部位都已经不由他自己的意志控制了。
只见他双目瞪大,对自己现在出现的情况显得既惊讶又疑惑而且恐惧,与他相比,原本被他控制的岳紫宸此时却是轻松加得意,她故作疑惑的侧过脸问道:“咦?你不是要动手么?怎么不动啊?”
随即她就得意的笑了起来:“嘻嘻!动不了了吧?你不动,那我可就要走了!”说着,抬手推开了阿加雷斯握剑的手,就这样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从他身边走开了,整个过程,阿加雷斯一动也不动,几乎是“目送”着岳紫宸离开的,这一幕也让巴奥雷特看直了眼,不明所以的他要是现在能动,非气得给阿加雷斯来一顿拳打脚踢不可!
霍云其实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这没关系,反正问题不在他这里,所以当看到岳紫宸走过来时脸上的笑容,他也报以了一个微笑。
岳紫宸走到霍云身边转过了身,问道:“现在该把他们怎么办啊?”
“怎么处置等会儿再说,”霍云笑了笑,“你先把这是怎么回事解释清楚,我想那位一定很想知道。”
岳紫宸先是看了一眼阿加雷斯,然后又看着霍云,笑道:“我看,是你想知道吧?”
霍云并不否认,笑道:“这不是顺便么?我看他一定比我想知道,不过你要是不愿意说也没什么。”
“有什么不愿意的?”岳紫宸再次看向阿加雷斯,道:“哎!你可要听好了,我这可不是什么妖法邪术,我只是把你身体里的水分给控制住了,要知道,生物是离不开水的,人体中有七成都是水,我只是尝试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成功了,你记住了么?”
“嗯,”阿加雷斯没有任何反应,霍云倒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我倒是记住了,不过这事儿太深奥了,以他们的脑袋恐怕是记不住的,更何况对于一个死人来说只要知道就行了,不需要记住!”
“死人?”岳紫宸显然没有想到,没来得及反应,霍云将长刀掷了出去,噗嘶一声,刀锋从阿加雷斯的前胸贯穿过去,刀上所承载的强大力量将他整个撞飞,最后牢牢的钉在了一棵大树的树干上。
堂堂的魔族亲王就这样哼都没哼一声便断了气,死后那双眼睛依旧死死的瞪视着,脸上布满了难以置信,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不相信霍云会这样杀了他,还是不相信自己轻轻松松的被岳紫宸制服,抑或两者都是?
岳紫宸本能的瞪大了眼睛,她当然知道阿加雷斯难免一死,而且她本就不是很关心这个魔族的生死,可她实在没想到,霍云的出手竟然可以如此平淡,事前完全看不出他要出手的征兆,而且他的表情淡然接近于冷漠,岳紫宸想到了以前霍云曾经说过的话:“……我杀过很多人,该杀的、不该杀的我都杀了……”
杀人或许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奈,岳紫宸相信,人不会是一生下来就喜欢杀人,其中肯定有很多让人无可奈何的原因,但是说到底造成这些原因的不是别人,正是在这个世上生存的人们自己,要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人们可能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想到这里,岳紫宸心里也就看开了,霍云杀的又不是手无寸铁的无辜之人,他们残暴背义,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所不齿,有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怎么了?”霍云看到岳紫宸脸上表情变化,就问道。
“哦,没什么。”岳紫宸赶忙摇摇头,看了看四周,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啊?”
“能怎么办啊?”霍云耸耸肩,指了指巴奥雷特,“我们现在回城,你来拖着这个家伙,我去把那具尸体背上。”
“哎?”岳紫宸看了看地上的这个大活人,她一个女子怎么拖得动啊?
“怎么?不愿意啊?”霍云嘿嘿坏笑道:“不然咱们换一换,你去背那具尸体,我来拖这个家伙,怎么样?”
“哎哎哎!还是算了!”一听霍云要让自己去背尸体,岳紫宸脸色立刻变了,低声道:“我还是拖他吧……”
其实岳紫宸有些太小看自己了,以她现在的力量拖一个大男人那是绰绰有余,所以她也就没有再埋怨什么,两人一前一后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才进城,但第一件事却是停在城门附近,霍云用御赐金牌找来了洛京城防将军方世豪,将那个房屋的位置告诉他,让他派人去那里清理,同时把巴奥雷特和阿加雷斯的尸体都送到锦衣卫镇抚使司去。
把这些事情交代完之后,霍云就送岳紫宸回到了杨家,一路上再抬头望去,此时洛京的上空已经恢复了原状,城中也归于平静,那震动也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在跟杨浩涵简单说明了几句之后霍云就离开了,至此这天晚上才宣告结束。只是,残留下来的问题确实不少,既然已经惊动了锦衣卫,那么皇帝自然也会知道。
所以,第二天,霍云就进入了皇宫,向皇帝说明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因为皇帝已经知道岳紫宸的存在了,那么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出来。
“你竟然杀了阿加雷斯?!”皇帝没想到霍云会这么做,对此霍云显得理所当然:“是啊,他难道不该死么?”
貌似该不该死也不是他这么用的,皇帝暂且不跟他计较这些,道:“你知不知道阿加雷斯是魔族的亲王,名义上还是特使,他死在洛京,魔族要是问责……”
“陛下,”霍云打断了皇帝的话,“魔族用心险恶,他们根本不是真心与我们交好,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他们心里也应该清楚,那我们又何必再掩饰这表面上的客气?问责?这哪里轮得到他们?”
“陛下,”他抬手作揖,正色道:“这层窗户纸迟早都会被捅破,现在已经没有继续伪装下去的必要了,难道陛下还不明白他们昨天想干什么吗?难道陛下还要继续纵容他们在我们眼皮底下做出这些不利于我们的事来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皇帝不是不明白霍云的意思,他慢慢收起脸上的震惊和急切,平静的坐回了椅子上,低沉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跟他们撕破脸的时候了么?”
://。。//45/45569/420481102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来日之敌()
“如何?”霍云问道:“陛下是害怕了么?害怕魔族会再次举兵入侵?”
“朕害怕什么?驱魔战争又不是没有打过?”皇帝虽然嘴上这么说,实际底气却没有那么足,“只是,眼下我们的情况,能够应付得了再一次的这种大战么?”
皇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以魔族的风格,能够这么长时间都在暗中活动实属不易,光明正大的来抢才更符合他们的作风,可以想见一旦知道暗谋已经不中用,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使用真刀真枪以实现他们这几千年来的野心。
都与他们为敌了这么长时间,夏朝当然不会示弱,可关键是现在四境不稳,若夏朝调动百万兵力前往天门山作战,难保其他国家不会再次暗生祸心,此时夏军急需杀鸡儆猴,也就是将这次四境之战的战果最大化,威慑这些蠢蠢欲动的国家。
“陛下,”沉默了片刻,霍云禀道:“正因为可能面临魔族的大举入侵,我们这次对四境之敌的作战战果应该越大越好。请陛下下令,调动大军分别前往四境,只要四境守军取胜立即乘胜追击,定要重创四境之敌!”
“你的意思是说,”听完这些话,皇帝大概了解了霍云的意思,“要通过这次征战,让这些暗怀鬼胎的敌国实力大减,这样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我军激战天门山之际施展手脚了?”
“正是!”霍云微一颔首,“以我军力想要一口气吃掉这么多敌国并不现实,而只要重创他们,让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袭扰我们便已足够。”
“话虽是这么说,”皇帝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朕还是怕有个万一!”
“当然,”霍云早已想到皇帝会这么说,“凡事都有万一,即便他们国力大损,见我军在天门山久战不归,时间一长必会再生歹心,我们必须有所防备。因此,微臣以为,若他们起兵,我军当立即以强力姿态回应,不让他们看出破绽,如此他们必会心生犹豫,加上此前损耗的国力尚未恢复,就不敢主动挑起战事了。”
“嗯,”皇帝先是点点头表示认同,但接着又道:“可是……”
“陛下,”霍云抬起手又打断了皇帝的话,“此时此刻我们尚未明确的肯定魔族有再次东侵之举,这些事还没有必要想得那么长远。我们第一步还没跨出,为什么就要急着去安排后面的三四五步呢?世事瞬息万变,陛下与臣都是凡人,料不得一切,若给每一个可能都想一个解决办法,不知道会想到猴年马月去?还不知道会不会用得上。”
“陛下,”他微微一躬身,“与其费力气去想那些,不如先把手头的事做好,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想了想,还是默认了霍云的意思,又点了点头:“好吧,那关于战胜后乘胜追击的安排,你有什么计划?”
“嗯……”霍云垂下眼思考了片刻,然后抬眼笑道:“那个,陛下,是这样的,这个计划我还只有一个大致的框架,详细的安排还没有。”
听他说得理直气壮,皇帝不禁翻了翻白眼:“那详细的安排你什么时候可以拿出来?”
“这……”霍云又想了一会儿,才道:“怎么也要等四境的捷报抵达之后,我看了他们的战事报告再说吧!”
“你……”皇帝有些气恼的指着霍云,看架势似乎想要数落他一通,可话到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只好道:“事到临头才开始想计划,你还让朕相信你?别人都是走一步看十步,你呢?边走边看!你还让朕怎么相信你?”
“陛下,”霍云无奈道:“这并非是微臣走一步看一步,若是一境之敌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可这是四境之敌,我军加上敌军参战总兵力直逼两百万人,而且我们又不能输,这需要考虑得就多了,陛下您说是不是?”
皇帝无法否认,霍云说得也是实情,正要说话,却听霍云又道:“不过,陛下若是不相信臣,大可以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去办,微臣也乐得清闲自在,陛下觉得怎么样?”
“混账!”皇帝重重的拍了拍桌子,“朕不过就是说了你几句,怎么?你霍云不能被人说么?更何况那个人还是朕,你的君臣之礼呢?有你这么跟皇帝抬杠的么?天底下也就你霍云有这个胆子!你想清闲自在是吧?朕告诉你,这件事还就非你不可了!你敢抗旨么?!”
要是换了别人,皇帝这么发怒肯定已经被吓得跪在地上了,只有霍云不把这当成一回事,还轻声咕哝道:“抗抗也没有什么不敢的。”他声音虽小,却还是一字不落的传到了皇帝耳中。
“你……”皇帝对霍云怒目而视,正要开骂,霍云赶忙抬手拦住了:“哎哎哎!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小心气大伤身!”他嘿嘿笑道:“臣是跟您开玩笑的,陛下是天子,跺跺脚就要山摇地动的,臣哪敢违抗陛下呀?陛下有吩咐,臣岂有不遵之理啊?”
看他一副讨好赔笑的模样,说他不是忠臣还真不像,皇帝顿时没了脾气,只好道:“行了,少在朕面前卖乖,做好正事才是最重要的!”
“是是是!”霍云连连点头,又问:“对了,陛下,敢问此次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条件支持臣呢?”
“你说呢?”皇帝不说是也不说不是,表情上还真是难以捉摸,不过按照以往来看,应该没有问题,于是,霍云躬了躬身,面带微笑道:“臣明白了。”说完,转身要走。
“去哪儿?”皇帝皱了皱眉,这次轮到他不明白了,“你明白什么了?回来!朕还没说你可以走呢!”
霍云只好回过身,恭敬道:“陛下的意思臣已经明白了,这天也不早了,臣就先告退了,还得赶回家吃饭呢!”
“这天怎么晚了?”皇帝听他胡说八道,满头黑线,“还没到中午呢,吃什么饭啊?”
“可臣饿了呀!”霍云理直气壮,再次拱手:“反正陛下的意思臣已经明白了,臣也会好好干的请陛下放心,这不就完了么?陛下还想听什么?总之臣饿了,要回家吃饭去,告退!”说完,转身快步离去。
“哎你……”皇帝来不及说接下来的话,霍云的身影就在殿门前消失了,皇帝只能无奈的坐了回去,气恼的一拳砸在了案上……
://。。//45/45569/420406985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东境之争(上)()
一天之后,北境捷报送入洛京,皇帝随即召来霍云商议,霍云说道:“北境定,天下定。北境的捷报来了,想必东境和南境的捷报也快了吧?”
事实证明霍云没有说错,又过了一天,来自东境的捷报也由快马送到了京城……
在夏朝四境中,以东境诸国土地最少、实力最弱,但他们的民风剽悍程度却直追北境的游牧部族,这与他们农耕与游牧两种习性的混合有很大关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如东胡、靺鞨、乌桓、库莫奚及鲜卑等半农半牧的民族。
早在禹朝,东胡、靺鞨的前身肃慎以及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濊貊合称为东夷三大古国,虽然称国,但他们本身的制度却还是原始的部落联盟制,这种制度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为了寻找更肥沃的土地,各自迁徙是常事。
比如说濊貊,他们曾经独霸东方,掀起了与禹朝的战争,在被重创之后,部分迁入禹朝、部分去了草原、部分去了更远的东方,濊貊就此解体。而这三部分最后的结局出奇的一致,迁入禹朝的被禹朝同化,进入草原的被其他游牧部落吞并彻底的变成了游牧民族,只有前往更远东方的经过了漫长的旅程最后到达了大海边,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国度,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扶余”,这就是东境百济国的前身。他们不约而同的抛弃掉了原本的族名,濊貊二字正式成为了历史。
再说靺鞨,他们也不再是曾经的肃慎,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古老的名字已经不再为人所提起,靺鞨是肃慎各部打散之后重新聚拢起来的国家,所以也不能说他们就是肃慎,只是在血缘关系上是祖先与后代。
东胡也是同理,他们在禹朝末年到炎朝初年的时候曾经强盛,后来为兴起的炎朝所败,部族四分五裂,乌桓和鲜卑便是在那时候从东胡中脱离出来的,这两个本是其中的大族,脱离后自立门户,也在东境闹出了不小的名堂,鲜卑更是曾经建立了能与夏朝和柔然抗衡一时的魏国。
现在的东胡虽已今非昔比,强盛一时的乌桓和鲜卑也没有了昔日的荣光,但他们仍念着祖辈们曾一起打猎、一起耕种的时光,相互之间这些年也是和睦共处,联合起来还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现在东境最强者,莫过于渤海国,它是靺鞨的一支粟末部所建,尽管现在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次他们共同出兵想必也有这层原因在里面。
渤海国建立之初,夏朝强盛,他们表示愿意归附,夏朝便按照炎朝的传统,赐封渤海国主为渤海郡王,允许他们自治,只要年年向夏朝进贡便可。
因为国土紧邻夏朝,与夏朝的关系又是臣属,因此两国之间的交往相当密切,渤海国学习夏朝先进的生产和管理制度,国力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东境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在国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渤海国的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到第三任渤海郡王时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和财富,他连连对外征战、扩充实力,渤海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引起了夏朝的警觉。
出于抑制渤海国力的想法,夏朝开始扶持与渤海交恶的靺鞨部落,渤海王感觉到了来自宗主国的掣肘,为了进一步取得本国的自主性,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意孤行对夏朝开战,此举导致和平了几十年的夏渤关系正式破裂,渤海国也与夏朝解除了臣属关系。
两国在东境连年征战,战况一时陷入胶着,向来与渤海不和的靺鞨诸部、乌桓、库莫奚等国亦发兵助夏,渤海国也因此战败,不得已向夏朝上书请罪。
夏朝接受了请罪,渤海国才重归夏朝的臣属国之列,只是经过此役,两国仅能保持表面上的和睦,之后渤海国历经两代郡王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美誉。
与渤海国的日渐强盛不同,夏朝则在走下坡路,一直不甘心做臣属的渤海国趁机发动了战争,这次他们打赢了,以胜利为要挟迫使夏朝将渤海郡王正式升格为渤海王,渤海国就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虽然几十年后,夏朝依靠复振的国力再度击败了渤海国,却没有再要求他们降格,不过在那些年攻占的东境土地上建立了安东都护府,这些土地中也有曾经属于渤海国的,他们可是一直惦念着,过去的时间里,安东和渤海没有少为这些土地大打出手,这些土地在双方的争来抢去中不知轮转了多少次。
江充当政的时候,夏朝国势倾颓,渤海国发兵抢夺了部分土地,本想再进一步时,安东大都护却换人了,新的大都护指挥军队连败渤海国,而且在这位大都护治下,原本已经兵无斗志、将无战心的安东军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杀气,恨不得将任何敌人都撕碎。
渤海军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遭受了九次惨败,而且次次都是全军覆没,逃回来的人寥寥无几,询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却都已被吓得失魂落魄,只顾瑟瑟发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在安东军的强大攻势下,渤海国很快就挡不住了,不仅占得的土地被抢了回去,自己还赔进去一片,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安东军求和,战事这才宣告结束。
这次渤海国可谓元气大伤,士兵和国力都损耗过度,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法再发动任何战争,倒是安东军利用这几年功夫对外征战、战无不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