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道嗣的内心,两人夫妻三十余年,感情和睦,从未红过脸。

    杨道嗣始终沉默,杨幼安以为他没有听到,于是再次说道:“父亲,葛涛求见。”

    葛涛这个人,李勋也认识,景元寺事件,尤敏险些遭到葛青峰的欺辱,葛青峰的父亲是原晋阳府府伊葛鸿,因为受到儿子的牵连,最终被调往岭南,任观察使,看似升了半级,但是岭南乃是边荒之地,去了那里,也就意味着葛鸿已经远离了政治的核心。

    而葛涛则是葛鸿的亲大哥,也就是葛青峰的大伯,葛涛这个人,非常有气度,文采飞扬,气质儒雅,很受赵智的重用,只是葛涛这个人,性格比较低调,所以不是那么显然罢了,但是他在工部右侍郎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整整十年,政绩非常不错,两年前,赵智重整政事堂,原本是有心思把葛涛给提拔进政事堂的,只是因为葛涛与杨家走的太近,最终只能作罢。

    杨道嗣叹气一声,妻子亡故,自己已经致仕,但还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紧紧包围着自己,或许只有死去,才能真正的轻松下来。

    “让他进来吧。”

    秦安明等人到来,杨道嗣都是没有亲见,但是葛涛不行,葛家与杨家的关系,到了这一代,已经非常亲密,葛涛长女便是嫁给了四子杨城久的儿子,而葛涛如今在整个右相一党之中,不仅仅是核心,更是标志性的人物,两年前,赵智重组政事堂,一直受到赵智亲睐的葛涛,原本是有机会进职政事堂为相的,但他最终选择了拒绝,只因。。杨道嗣是葛涛的授业恩师,更是他的知遇恩人,葛涛对杨家一直忠心耿耿,就连进入政事堂为相的机会,都是放弃了,这让他顿时成为整个右相一党之中,非常瞩目的存在,受到许多人的敬重,毕竟官场上,小人太多太多,而真正的君子,却是太少太少。

    房门推开,葛涛走了进来,拱手一拜:“拜见相国大人。”

    杨道嗣看向他,轻声说道:“我已不是右相,叫我老师吧。”

    葛涛点了点头,在杨道嗣的示意下,坐到他对面,注视着杨道嗣,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疲惫,葛涛心中难过,轻声说道:“师母已故,老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混在帝国当王爷》,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四章 遽变(七)() 


    杨道嗣注视着葛涛,久久不语。

    葛涛今日来找杨道嗣,是有事相商,但是看着恩师满脸疲惫苍老的神色,心中顿时有了不忍,嘴中的话语,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杨道嗣默默说道:“子文,从你随我学文,到如今,整整二十三年了,你我是师生,也是亲人,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葛涛神色有些恍惚,是啊,整整二十三年了,时间过的还真快。

    葛涛把心中的杂念抛开,看向杨道嗣,正色道:“六天前的朝会,老师想来已经有所耳闻,一旦皇上的建议通过,政事堂进行改制,杨道临相国刚刚就任右相一职,其权利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消弱,这对我们来说,将是极为不利的一件事情,老师您虽然已经致仕,但如此重要的事情,何故不闻不问?”

    杨道嗣摇了摇头,叹声道:“我已经致仕,朝堂上的事情,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葛涛急声道:“老师,您虽然致仕,但也不能什么事都不管了啊,杨道临相国刚刚任职政事堂,许多事情与关系还未弄清,这几天也未见他有什么举动,我等心中着实不安,不然学生也不会在今天这个时候,前来打搅老师您。”

    杨道嗣默默注视着葛涛,眼神之中,有着复杂神色。

    葛涛这个人,正直,有大义之气,这是他的优点,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性格太过偏执与固执,自己的大恩,得到了他的衷心,到了如今,已然是死忠与愚忠,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美德,但是杨道嗣却并不想看到这样的葛涛,这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太多的牵挂,会让他受到太多太多的牵制,曾经的自己,有过那么一段时间,选择忘记了家族,忘记了自己的姓氏,一心为国,这才能够施展全部才华,与赵智、刘桀等人通力合作,中兴了大晋,虽然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但自己已经尽力了,而葛涛,显然没有这种思想,一个没想思想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葛涛的这种性格,是他的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陷。

    杨道嗣淡声道:“皇上的这个建议,若得不到通过,也只是建议罢了,有什么好着急的?”

    葛涛神色一动,出声问道:“学生不明,还请老师明言。”

    杨道嗣一直都是杨家与右相一党的精神领袖,是他们的擎天大柱,如今他离开了,换了一个久在地方任职,且是武职的杨道临,这让整个右相一党与杨家,都是陷入到迷茫当中,遇到了大事,便是没有了曾经的那份淡定与自如。

    杨道嗣摇了摇头,叹气一声,六弟杨道临一直在地方为官,且是武将出身,刚刚接替自己的位置,这让所有人对他的能力,都是保持着一种怀疑,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杨道临不能服众,自然也不能轻松指挥整个杨家的力量。

    杨道嗣淡声道:“不要把皇上的这个建议看的太重,政事堂的改制,牵扯面太大,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便会引起整个朝堂的动荡。”

    葛涛出声问道:“老师,那皇上为何还要说出如此建议?”

    杨道嗣眯着眼,轻声说道:“他不是说给你们听,而是说给我听的,赵询被立为太子,他今后最大的威胁是谁?是我们杨家,皇上说出这番话,只是打一个前哨,为的是让我们杨家妥协。”

    “妥协什么?”

    杨道嗣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或许是楚王,翼王赵赫将会被调往地方,楚王或许也会如此,没了翼王、楚王在旁,赵询便成了最为年长的皇子,更能在京城从容发展势力,日后皇上仙去,他便能安然登基为帝。”

    听了杨道嗣的话,葛涛眉头皱起,他并不是庸才,赵智的这种安排,他顿时感受到了不妥:“皇子分封,早已经只是有其名而无实,皇上的这个做法,乃是祸乱之始,他们到了地方,定然会发展自己的势力,到了一定程度,便会与朝廷对抗,纵观经史千年,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其中道理,皇上难道就不知道?”

    杨道嗣身子后仰,靠在椅背上,默默说道:“我老了,皇上也老了,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思想上都会有着许多的变化,皇上如今的想法,谁又能知道呢?”

    “你回去吧,果断时间,皇上自然会主动召唤,那个时候,让杨道临与皇上说清楚就是了,我们杨家已经选择放弃楚王,他去了地方,反而会更加安全。”

    葛涛沉默不语,思考了一会儿,最终起身,对着杨道嗣躬身一拜,迈步离开,推开房门,一只脚已经迈出,这个时候,葛涛停顿了一下,扭头突然问道:“杨家的未来,会是杨吕望?”

    杨道嗣闭上眼,挥了挥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葛涛轻叹一声,出了房间,把房门重新关上。

    一阵无尽的黑暗袭来,杨道嗣陷入到睡眠之中,最近几个月,杨道嗣整个人越来越差,这种差,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很多时候,稍微疲惫了一些,杨道嗣便会不由自主的陷入到睡眠,也或者说是昏迷之中。

    杨家的丧事,已经进行了三天,这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守夜。

    杨炳林双眼通红,他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合过眼,生母的离世,让他悲痛欲绝。

    灵堂之中,杨道嗣也在里面,最后一晚,杨道嗣希望陪陪妻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曾经自己最为敬重、亲近的父亲,却是给了自己莫大的压力与恐惧,其中还有许多疏远与陌生,杨炳林跟杨道嗣在一起,仿佛连呼吸都是不畅,心中总是有着一种悸动之感,挨了好一会儿,杨炳林走出灵堂,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这才让烦闷的胸口,好上了许多。

    “六弟!”

    身后突然传来一道轻轻的叫声,杨炳林扭头看去,一片黑暗之中,站立着一个人影,借着月光仔细看了好几眼,这才认出,却是自己的五哥,杨幼安。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混在帝国当王爷》,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五章 遽变(八)() 


    “五哥?”

    杨幼安从黑暗中走了出来,看着杨炳林,眼神莫测的说道:“六弟好像有些紧张。”

    杨炳林皱眉道:“母亲病逝,我只有悲伤,哪里来的紧张,五哥此言何意?”

    杨幼安嘿嘿一笑,看了一眼四周,脑袋凑到近前,低声说道:“我已经把人都安排去了前院,今晚。。。后院会非常安静。“

    闻听此言,杨炳林脸色大变,眼中顿时有了慌乱,极为勉强的笑道:“五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嘛,都会有终点,有些人距离终点已经非常近非常近,甚至一只脚都已经是踩到了终点,这个时候,早一步迈出,晚一步迈出,又有什么关系?”

    杨幼安意味深长的说了这番话,随即拍了拍杨炳林的肩膀:“六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杨炳林已经稳定了心神,看着杨幼安,同样意味深长的说道:“五哥还是那般厚待兄弟我。”

    “六弟,你是知道的,哥哥我从来都是你坚定的支持者,属于我们的东西,就一定是我们的,外人不能染指,只是希望兄弟你有了成就之后,不要忘了哥哥就好。”

    杨幼安笑了笑,深深看了杨炳林一眼,随即转身离开。

    望着杨幼安远去的背影,杨炳林双拳握紧,眯着眼,眼神之中,却是迸裂出强烈的杀机。

    杨炳林朝着一处黑暗看去,一名身影走了出来,低着头,半跪在地:“请主人吩咐。”

    这个人的语气中,有着强烈的吴人口音。

    “跟上去,若有不轨,杀。”

    “是,主人。”

    做好安排,杨炳林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灵堂,在他的眼中,此刻的灵堂仿佛一张猛兽大口,正在朝着自己龇牙咧嘴,此时此刻,万事俱备,箭在弦上,已然不能不发了。

    人声鼎沸的杨家,慢慢恢复了平静。

    夜晚,杨道嗣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灵堂,晚上他难得吃了整整一碗饭,下午的时候也是睡了一会儿,但此刻的杨道嗣,脸上依旧有着一股难言的疲惫,对于杨道嗣来说,**上的衰弱并不算什么,真正疲惫的是其内心与精神,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杨道嗣陷入到一种迷茫之中,自己走后,杨家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大晋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赵智的思想与作为,让杨道嗣感受到了强烈的危险,他跟赵智交谈过,但说不通,杨道嗣真的累了,想要放手一切,永远的闭上眼,真正的好好休息一场,但是。。。。杨道嗣不甘心,大晋能够从灭亡的边缘起死回生,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是自己一生的心血,他不愿自己为之呕心沥血的大晋,在自己走好,快速走向灭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晋若是亡了,杨家又该何去何从?还有最重要的布局没有完成,杨道嗣不愿就此闭上双眼,他要利用生命的最后时间,去为大晋,为杨家,谋划一个退路,一个持久的未来。

    杨道嗣以极大的魄力,放弃对楚王的支持,坐看翼王与齐王的争斗,如今楚王彻底隐身,翼王失败,齐王正是登上太子之位,作为太子的重要外力,李勋的崛起,不可阻挡,若是杨家依旧支持楚王,观望翼王做大,有着赵智强力的支持,李勋逐渐掌握更多的军权,一旦赵智百年之后,大晋必然要经历一场惨烈的内乱,如今,在杨道嗣的把控之下,右相一党只是作为旁观,并一定程度上支持赵智,最终,楚王被抛弃,翼王遭受重创,齐王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杨道嗣回到书房,坐在椅子上,继续着思考。

    杨道嗣的想法其很简单,下一步,右相一党,将会全力打击赵赫,使其彻底失去手中的权利,而把楚王分封到地方,日后就算赵询登基为帝,只要杨家的权利依旧强盛,楚王又没有兵权在手,对中央形不成威胁,如此一来,他就不会有危险,可以平安的度过一生。

    这个想法,杨道嗣与楚王生母杨贵妃谈过,与杨道临谈过,也与许多杨家人谈过,支持的人很少,反对的人则是太多,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杨道嗣还活着,杨家就还是他说了算,别人反对也没用。

    杨道嗣与赵智,两人的一生,可谓荣辱与共,既相互扶持,鼎力合作,又相互防备,互有争斗,但不管如何,两人互相扶持的时候,是真诚的,相互争斗的时候,也是温和的,齐王的事情上,杨道嗣已经让了步,那么翼王与楚王的事情上,就该赵智让步了,杨道临刚刚就任右相,赵智便是提出了政事堂改制,这是他最后一次坚持,是想看看杨家的反应与态度,更是希望以此,在相互妥协之中,取得最大利益,而杨道嗣现在考虑的,则是应该付出多少利益,又在付出的同时,在今后得到多少回报。

    随着杨吕望在杨家与朝堂上,地位的一步步提升,前不久更是加职参知政事,蜀州杨道安对杨家,对朝廷的态度越发的温和,是时候该跟他谈谈了,蜀州与朝廷互相对立了这么多年,应该降降温了,牧公被赶出皇城之后,刘丛喜与王岸茂这两名宦官,逐步受到赵智的重用,用其中一人去往蜀州任监军使,或许可以让朝廷对蜀州放心很多,稳定整个蜀地的政局,也可以以此为筹码,促使赵智按照杨道嗣的思路,去完成最终的布局。

    想着想着,杨道嗣再次睡着。

    不知过去多久,感觉身上有着一些动静,杨道嗣睁开双眼,却是见到杨吕望正拿着毛毯盖在自己的身上。

    杨道嗣坐直了身子,轻声问道:“你怎么过来了,今日是最后一晚,你应该在灵堂守灵才是。”

    杨吕望虽然过继给了老三杨道安,但从血脉上来讲,甘氏是其大伯母,也是其亲生母亲,最后一晚的守灵,他不应该离开半步,而是守在灵堂尽孝才是。

    杨吕望轻声说道:“六哥刚刚经过这里,见大伯睡着,害怕您着凉,便让我拿着毛毯过来给您盖上。”

    杨道嗣点了点头,杨炳林过来了,为何不亲自为自己盖上毛毯?道理上有些说不通,但杨道嗣也没有多想,毕竟,随着杨炳林被调往地方,父子两人的感情,已经越来越冷淡了,有些时候,更是刻意回避独自相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wxi7

第三百九十六章 动荡(一)() 


    杨吕望看着一脸倦容的杨道嗣,心中难过,轻声说道:“大伯,您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我叫您就是了。”

    杨道嗣点了点头,把毛毯放到一旁,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说道:“不急,这几日太忙,也没有与你好好聊聊。”

    杨吕望坐下,说道:“大伯请说。”

    杨道嗣刚刚醒来,理了理思路,然后说道:“你已经兼任参知政事,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听闻此言,杨吕望心跳加快:“大伯,我还年轻”

    杨道嗣摆了摆手,说道:“年轻不是什么大问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你今年已经三十,三十而立,也不算年轻了,你六叔续任右相,其实只是一个过度,个中道理,我不说,你心里也有数。”

    杨吕望点了点头,这两年,有着杨道嗣的全力扶持,自己在朝堂上,越发得到皇上的看重,在家族里,其声望也是越来越高。

    杨吕望轻声说道:“大伯,有李忠在,右相一职,恐怕还轮不到我。”

    杨道嗣笑了笑:“你六叔武将出身,久在地方任职,右相的位置,本来就做不长久,日后这个位置,肯定要让出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杨家绝不能远离权利中心,政事堂里面,必须要有我们杨家的人,这个人,便是你,你六叔之后是李忠,两人轮值十余年,那时候,你也四十多岁了,若是能够做出政绩,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右相之位,你也不是没有机会。”

    杨吕望咬牙道:“就怕我做不好,辜负了大伯的期望。”

    杨道嗣呵呵笑道:“时势造英雄,这个势就在你身边。”

    杨吕望抿了抿嘴,拱手道:“还请大伯教导。”

    杨道嗣想了想,然后说道:“你父亲坐镇蜀州,拥兵五万,一直受到朝廷的猜忌,你应该在其中做到桥梁的作用,让双方能够进行沟通,避免误会。”

    杨吕望全身一震,明白了杨道嗣的意思,自己的父亲,久掌蜀州军政大权,说是五万大军,其实何止这个数字,杨道安在蜀州的权利太大了,其执掌的兵力,仅次于河北五大藩镇,这些年,与朝廷始终远离抗衡,对此,赵智一直猜忌甚深,但也不敢贸然行动,如今杨吕望在京城任职,这是一个机会,若有他在其中进行协调,以和平温和的手段解决蜀州之事,大家都是能够皆大欢喜。

    杨吕望看了杨道嗣一眼,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大伯,您经常说,杨家不能没有兵权,但也不能兵权过甚,不然连自保的能力都是没有,父亲年纪也是大了,将来蜀州的军权应该会传给我,到了个时候,我身为朝廷相国,皇上让我交出蜀州军权,我该如何?”

    杨道嗣摇了摇头,默默说道:“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不是让你交出蜀州的军权,而是让蜀州与朝廷有更多的联系,或者说,表达出一个态度,杨家忠于朝廷,绝不会做出叛乱之时,其中的力道,要有一个把握,你明白吗?”

    杨吕望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明白了。

    “我会写信给父亲,告知大伯的心意,让其不要在与朝廷进行对抗,合者两利,分则两害,这个道理,父亲应该能够明白。”

    杨道嗣脸上有了笑容,右相一党是杨家的盾,而杨道安手中的五万大军,则是杨家的利剑,两者结合,不管政局发生什么变化,杨家都能保持不败。

    两人正说着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