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满仓呵呵笑道:“那是,那是,我的种,不像我像谁?”

    这番话有些粗鲁了,宫里可没谁会这么说话,所以李狗儿当即很是不满的说道:“老头子,说话别这么粗鲁行不行?让人看了笑话,说你没修养。”

    李满仓怒道:“你我大字不识几个,泥腿子一个,讲什么修养,你小子找揍是不是?”

    李狗儿大声叫道:“我只是打个比喻,又不是说你没有修养,你急个什么急啊!”

    四周的太监宫女见两人在那里斗嘴争辩,都是捂着嘴低声笑了起来,李怡满脸温和的看着他们,两人这样的举动,看起来非常的粗鲁无礼,若是换做别人,李怡定然是大怒之下,对其重罚,但是现在的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亲弟,一个是自己的亲侄儿,看着他们在那里大声争吵,李怡没有任何的烦躁与生气,反而心中充满了一片温情。

第9章 与帝同食(中)() 
李怡与李狗儿第一次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李满仓为人实诚,话不多,李狗儿却是能说会道,虽然话语有些粗鲁,但对事物的观点与见解,却也颇为新颖与另类,让李怡对于这个多年不见的侄儿,有了深刻的印象。

    “娘娘,齐王殿下来了。”

    一名宫女走了进来,弯身通报道,她的话音刚落,一名青年已经快步走了进来,哈哈大笑道:“母亲,听说表弟进宫,我特来相见。”

    齐王赵询,李怡亲子,年方十五,身材挺拔,面貌英俊,气质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李满仓与赵询前几天已经见过几次面,此时见赵询到来,连忙站了起来,就要跪下磕头。

    “舅舅快快请起,询儿可不敢担此大礼。”

    赵询连忙上前两步,扶住了李满仓。

    李满仓说道:“你是皇子王爷,我只是一个白衣百姓,自然要给你跪下磕头。”

    赵询笑道:“我是皇子王爷,也是你的外甥,舅舅日后千万不要再行如此大礼。”

    说罢,把李满仓扶到位子上坐上,随即看向李狗儿,脸上有了笑容。

    李狗儿站起来,伸出手笑着说道:“我是李狗儿,见过表哥。”

    赵询惊讶道:“这是干什么?”

    李狗儿呵呵说道:“你既然不愿我们给你磕头,你我第一次见面,就握个手吧。”

    赵询惊异的看了李狗儿一眼,随即笑着伸出手,与他握了握手。

    李怡对赵询招了招手,轻笑道:“你父皇在勤政殿处理政事,不是让你在旁学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赵询来到李怡身边坐下,笑着说道:“儿臣想着表弟这两日也应该进宫了,所以嘱咐小乐子,一旦表弟进宫,便立即前来通知,父皇也知道了此事,说是处理完政务,中午来母亲这里吃饭。”

    李怡点了点头,颇为激动的说道:“我的亲人都到齐了,今日本宫要亲自下厨,我们一起吃个团圆饭。”

    李怡长的是很漂亮,琴棋书画,读书识字,都是后天学的,并不精通,在这后宫当中,比她还要漂亮优秀的嫔妃不是没有,她之所以能够受到皇上独宠这么多年,主要凭着两点,第一便是会烧火做饭,虽然只是普通的家乡平常菜,却往往让当今皇上吃的是赞不绝口,第二便是为人实诚,李怡是把皇上当作自己的丈夫,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身份,两人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很多时候,李怡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妇女,烧火做饭,洗衣打扫,对丈夫嘘寒问暖,爱说一些家常八卦,两人的生活方式跟普通百姓人家仿佛没有什么区别,当今的皇上,早年流落民间,是在贫困之中长大的,过了许多年的普通百姓生活,如今李怡这般做法,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一直到赵询十岁那年,受封齐王,李怡这才放下许多事情,长乐宫的宫女与太监也才慢慢多了起来。

    李怡走了,李狗儿与赵询两个表兄弟交谈起来。

    赵询谈吐不凡,气度宽宏大量,为人不拘小节,心胸颇为豪迈,他与其母李怡的性格很像,不以李狗儿与李满仓出身低贱有任何轻慢,而是视为至亲之人,真心待之。

    而李狗儿更是以曾经那个世界的知识,与赵询东拉西扯,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许多事情的见解独树一帜,往往让赵询听后,双眼一亮。

    “表弟你知道的真多,许多事情,连我都是不甚清楚。”

    赵询抚掌赞叹,随即轻声询问道:“不知表弟师从何人?”

    李狗儿撇了撇嘴,说道:“与姑母相认之前,我与父亲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读的起书,到现在,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啊!

    赵询非常惊讶的说道:“既然如此,这些知识你都是从何得知?”

    李狗儿愣了愣,随即暗骂自己一声,刚才一时兴起,有些忘乎所以了。

    “呵呵,这些都是我道听途说所知,也不知是真是假,说出来让表兄见笑了。”

    赵询奇怪的看了李狗儿一眼,心中有些疑惑,却也没有多问。

    李满仓在一旁说道:“那个。。。你别听这狗小子瞎说,他平日里就喜欢胡言乱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告诉我,我揍他。”

    李狗儿连忙扯开话题,不满的吼道:“老头子,你别动不动就要揍人,我可是你儿子。”

    “正因为你是我儿子,我打你那是天经地义,你吼什么吼。”

    赵询见两人在那里拌嘴,呵呵笑了起来。

    “皇上驾到。”

    一道高声传来,四周的太监宫女全部都是跪了下来,赵询连忙站起来。

    一名全身黄衣的中年男子慢步走了进来,面相严肃威严,身上有着一种非常浓重的高高在上,高贵的气质。

    四周的宫女太监全部高声喊道:“吾皇万岁。”

    而赵询则是快步上前,双手对齐,弯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满仓嘴唇哆嗦,拉着儿子一同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草民参见皇上。”

    李狗儿磕着头,高声喊道:“狗儿给皇上磕头了。”

    当今的皇上名叫赵智,他看向李狗儿,听他说话颇为与众不同,但又有一些熟悉亲切的感觉,严肃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摆了摆手,轻声说道:“不用多礼,起来吧!”

    赵智走到上座坐下,李狗儿扶着父亲起来,然后偷偷的看向赵智,这可是皇帝啊!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如今却是真实的出现在自己面前。

    “丫丫呢?”

    赵智没有看到李怡,于是出声问道。

    赵询笑道:“母亲说家人齐聚,要亲自下厨,一起吃个团圆饭。”

    赵智笑着点了点头:“上次吃丫丫做的饭菜,还是半月之前,今天朕有口服了。”

    丫丫是李怡的小名,若没有外臣在前,赵智一般都会叫李怡的小名,而李怡通常也是叫赵智为赵郎。

    李满仓低着头,脸色苍白,整个人战战赫赫的,他从前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丞,如今皇上就在跟前,怎能不惧。

    李狗儿则没有那么怕,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看向赵智,对传说中至高无上的皇帝,颇为好奇。

第10章 与帝同食(下)() 
当今皇帝赵智,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整个人显得非常严肃与严谨,他坐在那里思考着事情,什么话也不说,李狗儿等人也只能在那里干站着,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当然也是不敢聊天说话,房间里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与压抑。

    李狗儿那股好奇劲过去之后,整个人显得有些无聊,他看向赵询,后者的目光刚好也是看了过来,李狗儿嘴巴动了动,没说出声,意思却是皇帝怎么不说话?

    赵询笑了笑,显然是看明白了李狗儿嘴型所要表达的话语,伸出手指竖在嘴上,示意他不要乱搞小动作,让皇上看到了,那可是不太好。

    李狗儿低下头,没了精神,以前虽然穷,但自由,现在这种气氛,真是让人难受。

    李怡这时走了进来,手上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有着菜食,在她身后,跟着一名五十多岁的年老太监,手中同样端着菜食。

    “赵朗,臣妾做了几道你平日最爱吃的菜,快来尝尝。”

    赵智从沉思中醒来,笑着点了点头,起身走了下来。

    把酒菜放到桌子上,李怡让四周的太监退下,只是留下那名年老的太监。

    众人坐下,李怡放下贵妃之身,化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亲自为大家摆放着碗筷,李狗儿起身帮忙,为每个人都是倒了一杯酒。

    年老的太监笑眯眯的在一旁站着,并不插手。

    赵智看了他一眼,淡声道:“牧公,你有千里眼不成,竟是知道丫丫今日会亲自下厨,先行前去帮忙。”

    这名老太监叫做牧岩,自赵智当太子时就跟随左右,已经伴君数十年之久,是赵智最为亲信之人,如今贵为内侍省内侍监,掌管大内一切事物,就连李怡都得给他几分薄面。

    牧岩轻笑道:“老奴一进这长乐宫,便是闻到了菜香味,这才直接去了厨房。”

    赵智轻笑道:“你的鼻子倒是挺尖。”

    “陛下过奖了。”

    牧岩连忙躬身谦虚。

    赵智拿起筷子捻了菜吃了一口,点着头,轻笑道:“还是丫丫做的菜,最合朕的口味。”

    李怡拿起筷子捻起赵智爱吃的菜放到他碗中,笑道:“有些时日没做,就怕厨艺有些生疏了。”

    赵智摇了摇头:“味道一点没变,朕很喜欢。”

    一直到赵智吃了几口菜,大家这才拿起筷子,准备用食,皇帝不先吃,谁敢动筷子?

    赵智夹着菜吃了一口,然后看向李狗儿,淡声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狗儿连忙站了起来,紧张的说道:“我小名狗儿,大名李狗儿。”

    哈哈!

    众人都是笑了起来,赵智脸上也是有着很深的笑容:“你姑母乃是大晋贵妃,身为她的嫡亲侄儿,怎么能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赵询在一旁轻笑道:“父皇说的极是,不如请父皇赐一名给表弟,可好?”

    赵智笑了笑,沉思片刻,拿起手指粘了一些酒水,随即在桌面上写下了一个‘勋’。

    “功者,勋也!父皇此意极好。”

    赵询抚掌轻笑。

    李怡对着李狗儿说道:“狗儿,你有大名了,就叫李勋,这可是当今皇上亲自为你所取,还不赶快谢恩。”

    “谢皇上姑父赐狗儿大名。”

    李狗儿跪下重重磕了几个头。

    赵智觉得李狗儿这话说的很有意思,也很亲切,终于是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心情一时间大好。

    众人开始吃饭,赵智来的时候,显然心情不是很好,但是经过李狗儿这里的一些插曲,脸上的神色不再严肃,而是多了一些笑容,与李怡在那里有说有笑,就像平常的夫妻一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家常。

    李狗儿惊讶的发现,两人的话题有一些竟然是普通百姓人家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赵智谈到白叠布预冬保暖效果很好,就是太过粗糙,不华丽好看,李怡则是说可以在外面加一层锦缎丝绸,两者结合在一起,或许会好很多。

    李狗儿把心中疑惑对着身边的赵询说了出来,赵询小声解释了一番,原来赵智出生不久,宫中便是发生了政变,许多皇室子弟惨死,赵智侥幸逃过一劫,却也从此沦落民间,过了许多年的平民百姓生活,一直到了十六岁那年,其父被朝中大臣迎立登基,这才重返宫廷,十年之后,被立为太子,又是十年之后,平宗病逝,时年三十六岁的赵智登基为帝。

第11章 五年() 
广元十五年九月,朝廷以左武威大将军甘潜为大都督,领军五万出武宁关前往河东平叛。

    甘潜能力平庸,但为人谨慎,领军五万,稳扎稳打,一路顺利,三战三捷,不到一个月,已然全面肃清河东道白巾军,随即进军河南道。

    刘志恒主动退出河东道,示敌以弱,一让再让,甘潜被连番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率大军直逼兴州三原县,寻求白巾军主力决战,意图一战而定全局。

    刘志恒详敗而退,甘潜率军追击,在无佘山受到伏击,措不及防,大败,几近全军覆灭,甘潜战死。

    白巾军士气大震,刘志恒复占河南道,随即领十万大军再次兵围河东首府晋阳城,天下震动,朝野震动。

    十月底。

    河东道节度副使,晋阳留守,司马忠断然拒绝刘志恒的劝降,并把其派来的使者枭首示众,悬挂于城墙之上。

    刘志恒大怒,随即率军攻城,昼夜不停。

    司马忠一面派人前往朝廷求援,一面聚兵一万以及数万城中青壮百姓,拒城死守,竭力抗御。

    双方大战数日,皆是死伤惨重。

    十一月。

    晋阳城久攻不下,刘志恒命人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司马忠缚木加高城楼,使白巾军之计无法得逞。

    刘志恒随即改变战术,命人领军三千详攻南城,自己则是领五万大军,趁夜主攻北城,并让人挖掘十数条地道,双管齐下。

    司马忠识破其计,命手下将军领五百士兵,多做木人以充数量,守卫南城,以虚对虚,本人则是领军五千守卫北城,并挖掘长沟,切断白巾军的地道,待白巾军挖至深沟时,将其擒杀。司马忠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白巾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大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地道中的白巾军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以致数千白巾军活活窒息死于地道之中,其状惨不忍睹。

    城外,刘志恒一面率军强攻,一面让人用攻车撞击城墙,司马忠听从手下幕僚之计,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攻车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

    死守的同时,司马忠命人从城东悬绳而下,聚两千敢死之士,趁夜绕其白巾军身后,突然发起进攻,并高呼朝廷援军以致,白巾军不知有诈,真的以为朝廷大军到来,士气溃散,阵型大乱,被杀者数以千计,刘志恒率军退避百里,直到天明,才知上当受骗,顿时怒火攻心,昏厥于地。

    广元十五年,十二月中旬,当刘志恒久攻不下,被困晋阳城之时。

    楚州节度使王怀烈,领军两万,在徐州大破刘志恒手下大将李默安,其人被斩于军前,王怀烈领军北上,杀入河南道,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镇守河南道的白巾军主将黄百川,放弃所有城池,收拢士兵,得军五万,死守河南道重镇相州。

    另一方面,成、荣节度使唐世安,领一万精锐,借着大雪之际,忍受天寒地冻,一夜行军数百里,奇袭袁州城,一举而破之,据守此城的四万白巾军全军覆灭,随后仅用半月时间,基本肃清山南道境内的所有白巾军。

    袁州城距离丰京不过千余里,两天的路程,随着聚集此地的四万白巾军主力被剿灭,丰京的威胁顿时没有了,皇帝赵智大喜之下,当即下诏,封唐世安为山南道节度副使,赐爵蜀国公,赏黄金一万两,白银二十万两。

    局势开始明朗,白巾军冲不出河东道,无法动摇晋朝的根基,在此情况之下,各地一直按兵不动的节度使,相续出兵平乱。

    广元十六年,三月。

    刘志恒率领最后的五万白巾军撤离晋阳城,准备南下与驻守相州的黄百川汇合,以图东山再起,可惜,到了相州城外,这才得知,黄百川已经投降了朝廷,拒绝刘志恒进城,刘志恒悲愤交加,大骂黄百川背信弃义。

    当刘志恒继续南下,到达颍州之时,遭到楚州节度使王怀烈的大军迎面痛击,此时的白巾军已经无死战之心,士气低落,虽然兵力占据上风,却被打的大败,退军之时,青州节度使赵承领军两万杀到,阻住其退路。

    前有追兵,后有强敌,绝境之下,刘志恒依旧拒绝投降,最终兵败而亡。

    轰轰烈烈的白巾军叛乱被彻底剿灭,赵智当即下诏嘉奖各路出兵平叛的大将,并改元承平元年,以示白巾军被灭,天下重归太平。

    但天下真的太平?白巾军从兴起到被剿灭,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规模却是颇大,迅速波及河东、河南、山南三道之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各地权贵不思救济,反而趁机大量圈地,示百姓如猪狗蝼蚁。

    各地节度使对于朝廷的平叛诏命阳奉阴违,按兵不动,以观局势,若不是楚州节度使王怀烈与成、荣节度使唐世安这两人忠于大晋,在危难之际,不顾自身安危,举兵救难,稳住了局势,不然后果将会如何,谁又能知道?

    承平五年,五月十八,夏至。

    外面的世界或许充满了贫穷与死难,但是丰京却依旧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行人,车水马龙天南地北的商户,仿佛给人一种错觉,如今的大晋正处于盛世之中。

    城北,一座将近二十亩的中宅,油亮的大门上方笔画规整的写着两个大字‘李府’,门前两座气势张扬的石狮,使整个府邸显得颇为大气,但是与比邻的那些某某侯爵府、国公府乃至亲王府做比较,又有些苍白无力,仿佛一只野鸡挤进了一群凤凰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这个李府,正是李勋,曾经李狗儿如今的住处。

    李勋手中拿着两本书,正准备出门,李满仓迎面走来,问道:“狗儿,你不吃早饭?”

    李勋翻了翻白眼,懒散的说道:“心情不好,吃不进。”

    李满仓皱了皱眉头,呵斥道:“你看看你,年纪轻轻的,一点朝气都是没有,这几年书都白读了?”

    李勋打了个哈欠,不以为意的说道:“我们现在过不是挺好?书读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混个识文断字就行了。”

第12章 齐王伴读() 
见着儿子这幅满不在乎的模样,李满仓顿时有些生气:“不读书谁会看的起你?你看看这四邻八府的,哪个拿正眼瞧过咱们?在不好好读书,只会让这些人更加瞧不起。”

    李勋苦笑两声,不想与他争吵,心中却是暗道,咱们是泥腿子出身,就算书读的再好,那些达官贵族心中的轻视、不屑与嘲讽,难道就会消失?

    五年的时光过的很快,李勋感觉即幸福又不幸福,幸福的是自从与姑母相认之后,再也不愁吃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