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贺说道:“上面怎么没有李勋的名字?”

    刘聪元嘿嘿冷笑道:“几天前,李勋私会黄詬,有违制律,我准备单独上书皇上,对其弹劾。”

    赵贺点了点头:“黄詬是关键所在,你一定要看紧了,不可出疏忽。”

    刘聪元笑道:“王爷请但请放心,大理寺我还是能够把控的住。”

    赵贺笑了笑:“这次,你立下大功,孤心里有数,日后自会对你有所报答。”

    刘聪元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起身拱手道:“为王爷效力,不敢言功。”

    赵贺摆了摆手:“既有功,岂能不赏,他日,孤若能够登上大位,六部尚书,定有你一个位子。”

    刘聪元满脸喜色,再次拱手道:“愿为殿下效死命。”

    wxi7

第一百五十三章 惊涛骇浪(十一)() 
御花园,一座凉亭。

    外面下着小雪,凉亭内却是煮着热酒,几道糕点,三个人围坐在石桌前。

    赵智手拿酒杯,轻啄酒水,眉头有些不舒,继刘桀之后,杨道嗣也是在七天前告病修养,闭门不出,而黄詬的案子却是越闹越大,牵连越来越广,现在就算是想直接杀了黄詬,了解此案,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应该说,不是赵智不想,而是有些人不想,事情的扩大,已经隐隐有些超出了赵智的掌控。

    “陛下,大理寺传来的供词,如何处置?”

    秦安明看了一眼皱眉沉思中的赵智,知道他在想什么,先前,数十名官员联合上奏保举黄詬,赵智大怒之下,以结党私盟之罪,把他们全部革职查办,这些人还没有审查清楚,不出半个月,大理寺又是出具了黄詬的供词,比上次更加震撼人心,牵连的官员多达七十余人,其中不乏朝中重臣,比如。。。。。参知政事。。。萧徵与礼部左侍郎杨御。

    赵智微微仰头,把杯中酒喝尽,看向秦安明,淡声道:“秦爱卿,你有何高见?”

    “不敢。”

    秦安明微微低了低头,小声说道:“陛下,黄詬先前一字不言,如今却是一下子供出这么多人,其中必有诡诈,若是处理的不好,恐怕会引起极大的震动。”

    听了秦安明的话,赵智没有说什么,而是把目光看向了秦安明旁边之人,这个人不是别人,竟是大理寺卿刘知古。

    刘知古轻笑道:“刘聪元绕过我,直接把黄詬的供词传奏给皇上,可想而知,这份供词必然有许多问题,不给我看,就是怕我看出问题。”

    刘知古年约五十,其父曾是平宗时太子赵元的死党,与赵智乃是敌对关系,刘知古为人非常低调,作为大理寺的最高长官,贵为九卿之一,正三品的高官,在朝堂上却是少有言语,其官声名声并不是很好,在外人看来,并不得赵智的看重,但谁又能知道,恰恰就是这样的人物,竟是赵智最为信任的几个心腹之一?

    赵智点了点头,轻声说道:“黄詬的供词你也是看到了,可有看出什么问题?”

    刘知古不急不慢的说道:“里面许多官员,与齐王殿下,走的比较近。”

    刘知古直言而道,并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其中的关键给说了出来。

    赵智不动声色:“知古,你觉得朕该如何应对此事?”

    秦安明羡慕的看了刘知古一眼,从赵智对其称呼上,可以看的出来,他在赵智心中的份量,要远远高于自己。

    刘知古喝了杯酒,冷笑道:“既然有人想要把水搅浑,成心把事情弄大,陛下何不顺势而为?”

    赵智微微一震:“你的意思是?”

    刘知古嘿嘿笑道:“把供词上的所有官员,全部抓起来。”

    秦安明脸露震惊之色,担忧道:“若是这样,局势的发展恐会一发不可收拾。”

    刘知古笑了笑:“黄詬被抓,刘桀劝阻不得,告病在家,不理朝事,官员联名上奏之事爆发,到黄詬的这份供词将要出来之前,杨道嗣也是告病修养,两耳不理窗外事,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秦安明听出了刘知古话语中的深意,惊讶道:“你的意思是说。。。刘桀与杨道嗣,都是已经早早看出,会有人借着黄詬之事,宣起一场政治风暴?刘桀不多说,杨道嗣作为朝臣文魁,他既已是猜到会有这个结果,为何不站出来阻拦事情的发生?”

    刘知古摇了摇头,叹声道:“有些事情,恐怕已经不是杨道嗣可以左右的了。”

    秦安明沉默不语,突然想到,最近右相一党,仿佛有些异常,尤其是杨道嗣的六子杨炳林,只是吏部郎中而已,却在最近的几次朝会上,高调发言,却能得到众多右相一党官员的附和赞同,比朝中几名相国都是要来的风采。

    赵智沉思不语,他已经明白了刘知古的意思,不是有人想要把事情闹大?那好,我就趁你的心,把供词上的所有官员全部抓起来,到时候,朝堂上的各方势力,不管愿不愿意,都要站出来,而不是像现今这般,犹如一池死水,左右相国一同告病,其余政事堂相国,皆是不敢擅自发言。

    秦安明小声说道:“陛下,何不把刘聪元抓起来,只要揪出其背后的黑手,黄詬的事情,应该会很快平息下去。”

    刘知古偷偷看了赵智一眼,随即低下头,继续喝自己的酒,什么话都不再说。

    赵智摇了摇头,身子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眉头紧皱。

    赵智一身坎坷,在残酷的诸子争嫡之中,取得最终胜利,如今已是坐稳皇位二十余年,这样的人物岂是泛泛之辈?他已经隐隐猜出,此次黄詬之事,其背后,有许多皇子的身影。。。。。

    赵智是经历过兄弟相残场面的,深知其中的残酷,所以自他登基以来,一直在极力防范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有些事情,就算是贵为天下之主的皇帝,也是无法阻拦的,到了自己的晚年,竟又是要重蹈先帝平宗时的覆辙了。

    赵智现在隐隐有些后悔,不该以私人情绪,简单的去对待黄詬,现在事情闹大了,想收手都是来不及了,刘桀与杨道嗣两人的告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不管是刘桀还是杨道嗣,都已经对其各自的势力集团,慢慢失去了控制,对于黄詬,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杀与不杀了,赵智就算现在下诏,立斩黄詬,恐怕也会被众多大臣所阻拦,到了最后,只会让事情更加的不可控制。

    牧公站在亭子外,小乐子这时悄悄走到近前,在其耳边,轻声说了一些什么。

    牧公点了点头,走进亭子,打破了赵智等人的沉默。

    “陛下,李贵妃请陛下前去共用午膳。”

    赵智依旧那个姿势,只是抬了抬手,牧公不再多说,躬身退了下去。

    秦安明与刘知古对望一眼,起身躬身告辞离去。

    到了长乐宫,李怡已经做好一桌饭菜。

    赵智坐下,看了一眼四周,问道:“询儿呢?”

    李怡为赵智添好碗筷,轻笑道:“询儿最近得了几本前朝孤本书籍,这段时间一直在家观书,哪都不去,我几次招他前来,都是以事推辞。”

    赵智点了点头,默默说道:“在家待着也好,最近外面有些乱,出来了也是徒惹心烦。”

    wxi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惊涛骇浪(十二)() 
赵智吃饭的时候,李怡什么话都没有问,只是陪着他聊一些平常之事,一顿饭倒也吃的轻松愉快,最近这段时间,朝廷中的事情很多很复杂,赵智烦心的很,今天到了李怡这里,难得轻松了一阵子。

    一顿饭吃罢,自有下人收拾残局,李怡扶着赵智坐下,端来茶水。

    李怡没说什么,赵智倒是先说话了。

    赵智轻啄了一口茶水,瞥了李怡一眼,淡声说道:“丫丫,狗儿找过你吧?”

    李怡在一旁坐下,轻笑道:“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狗儿上午进的宫,说了一些事情,便是离开,我留他吃饭,这臭小子说怕你对其责骂,不敢停留。”

    赵智淡声道:“既然怕我责骂,为何还要去见黄詬,做事之前也不动动脑子,若还这么不懂三思行事,以后有他吃亏的时候。”

    李怡看了赵智一眼,见他神色淡然,显然并没有因为此事,太过生李勋的气,于是轻轻抓着赵智的手,小声说道:“狗儿朋友不多,官场上的朋友更是寥寥无几,黄詬与狗儿年纪差很多,朋友肯定是算不上的,在战场上,黄詬对其多有帮助,李勋是个单纯的孩子,想不到那么多,那么复杂,如今见黄詬有难,去看望一番,在他看来,觉得也没什么。”

    两人夫妻这么多年,李怡岂会不了解赵智,所以并没有多谈李勋为什么要去探望黄詬,跟他说了什么,而是从侧面提醒赵智,李勋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朋友,不归属任何势力,这么一来,他去探望黄詬,就显得很单纯了。

    也不知看没看穿李怡的那点小心思,赵智笑了笑,喝着茶,没有说什么。

    与李怡闲聊了一会儿,赵智起身离去,明天是朝会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

    李怡坐在那里,眉头微皱,虽然大概可以肯定,李勋不会有什么事,但赵智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这让李怡的心情始终有些舒展不开。

    小乐子这时走到李怡近前,低声说道:“娘娘,牧公刚刚与我私下密语,说大理寺少卿刘聪元参劾李勋的奏折,皇上看都没看,直接做出搁置不理的决定,牧公让娘娘不必担心,李勋去探望黄詬的动机与目地,皇上心里很清楚,不会怪罪李勋。”

    听到这番话,李怡的眉头这才松懈,微微点头,看向小乐子,沉声说道:“这个臭小子,官都没有了,还天天到处惹祸,真是不成器,你出宫带话给李满仓,让其对李勋严加看管,最近一段时间,不许出家门半步。”

    “是,娘娘。”

    小乐子躬身退出。

    李怡虽然身居深宫,但朝堂之中的政局变化,还是有些了解的,消息来源,自然有着李怡自己的手段。

    李怡平常做事做人都很低调,从不仗着赵智的宠爱,插手朝堂之事,但这并不代表李怡就不懂政治,恰恰相反,李怡本人有着很高的政治头脑,半月前,那批联名上奏的官员被赵智全部革职抓捕,李怡马上就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立即让赵询闭门不出,谢绝任何来客,想要从黄詬的事件之中,抽出身来,但是如今看来,你不惹别人,别人偏偏要来惹你,想躲都是躲不开了。

    李怡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白纸,展开看去,竟是王启礼的那份供词,李怡只是随便看了几眼,目光便是移开,显然。。。这份供词,她已经看过了。

    这份供词,正是李勋上午进宫的时候,给的李怡。

    “赵贺,本宫不去惹你,你竟敢自己跳过来,真以为本宫不敢把你怎么样?”

    李怡脸上有了很恨之色,抬头喊道:“目鱼。”

    “奴才在。”

    一名年近五十的太监小跑了进来,跪倒在地。

    “本宫记得,杨道嗣的一位族侄,好像在东宫任职?”

    目鱼抬起头,说道:“娘娘说的可是太子宾客杨润?”

    杨道嗣与刘桀两人都是一代名臣,但可惜的是,两个人的儿子辈却是没有什么出众之人,不过刘氏与杨氏,都是天下有名的大族,族人数以百计,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酒囊饭袋,这个叫做杨润的,便是杨氏一族之中,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今年四十有六,在地方为官多年,官声名声与政绩都是极好,李怡都是几次听到赵智出言赞赏此人,东宫现在没有太子,杨润的这个太子宾客只是一个虚职,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这个官职只是一个过度,一旦朝中有重要官职落空,赵智定然会马上重用此人。

    “你过来,本宫有话对你说。”

    目鱼起身走到李怡近前。

    李怡凑上去,在其耳边细语良久,随后把供词给了他。

    “奴才马上就去办。”

    目鱼把供词塞进怀中,躬身一礼,随即转身离去。

    目鱼跟随李怡多年,是其身边资格最老的一名太监,只是为人比较笨呐,少言少语,早年得罪过赵智,不被其所喜,故李怡没有重用他,但整个长乐宫的数百宫女太监,心里都明白,要说谁最得李怡信任,那无疑就是目鱼,就算是小乐子,贵为长乐宫主管太监,但每次见了目鱼,都是极为客气尊敬,常常行后辈下官之礼,不敢有任何马虎。

    “既然你们想斗一斗,本宫奉陪就是。”

    看着目鱼离去的背影,李怡冷冷一笑,起身袖子一甩,转身去了内室。

    。。。。。。。。。。。。。。。。。。。。

    黑夜,杨府。

    书房内,杨道嗣正在注目手中的一张白纸,杨润低垂着脑袋,站在一旁。

    这份供词,杨道嗣看了整整三遍,这才收起来,眯着眼沉吟良久,这才低声说道:“至北,那名内宦还说了什么?”

    杨润躬了躬身子,轻声说道:“那名内宦只是说了三个字,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

    杨道嗣身子微微一震,点了点头,身子靠到椅背上,轻笑自语道:“好你个李怡,从前倒是小看你了,没想到竟是有着这般见识与决断。”

    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李怡此刻不就是把翼王、齐王与楚王比作这三个和尚?

    杨润看了杨道嗣一眼,忍不住低声询问道:“大伯,你准备作何打算?”

    杨道嗣摇了摇头,默默说道:“我没有什么打算,我只想过一个平静的新年。”

    wxi7

第一百五十五章 惊涛骇浪(十三)() 
十二月二十的这天朝会,赵智不经朝臣商议,直接下诏,把黄詬的那份供词,所牵连的七十余名官员,全部罢官逮捕,交刑部、御史台审讯议罪。

    赵智这种乾坤独断的举动,顿时引起满朝震惊,刘桀一党,全力劝谏阻拦,而杨道嗣一党的众多官员,则是大肆其道,历数黄詬诸多罪状,力劝赵智决不可有任何姑息,一定要一查到底,一个要阻拦事情的扩大,另外一个则是推波助澜,意图趁机打压敌对政治势力。

    吏部右侍郎郑仁杰与王仁锆两名政事堂相国,出来进言劝谏,却被赵智顶了回去,随即宣布散朝,整个朝会,出其快的结束,但随着以参知政事萧徵与礼部左侍郎杨御等好几名高官大臣被罢官逮捕,事情并没有因为朝会的结束而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激烈,许多大臣,趁此机会,浑水摸鱼,出于各种目地,纷纷上书赵智,弹劾各自的政敌。

    李勋在家里待了几天,既期待,又着急。

    范中允的伯父去世,已于前几天带着妻子返回老家,而朝廷上的争斗越发激烈,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连自己都是被扯入其中,虽然问题并不严重,但明显被别人给盯上了,这一次躲的过,下一次就说不定了,就目前而言,李勋只知道针对自己的幕后黑手,除了翼王赵贺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别人。

    范中允走了,没了人可以商议对策,李勋急的不行,不过还好,范中允临走之前,曾经跟李勋说过,若是局势越发不利,可以把手中的供词交出去,但一定不要亲自出手,刘桀、李怡、杨道嗣,这三个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也只有这几个人,有着足够撼动翼王赵贺的能力。

    李勋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把手中的这份供词交给姑母李怡,毕竟她是自己的亲姑母,肯定不会存着害自己之心,李怡拿了供词,详细询问了前因后果之后,呵斥教训了李勋一番,随即让李勋回家老实呆着,哪里都不许去,至于剩下的事情,李怡自会采取措施。

    “李勋,我毛安福来了,快出来见我。”

    一道大嗓门,打断了沉思中的李勋,李勋连忙走出书房,朝着外面走去,来到院落,毛安福与单仇两人却是到了。

    “两位哥哥,好久不见。”

    李勋笑着迎了上去,这几天,在家中呆着,被李满仓严加看管,不许外出,着实无聊的要死,不过虽然不能外出,但是可以找人到家里来喝喝酒,这不,今天上午,李勋便是遣人去找毛安福,让他到家里来吃午饭。

    单仇故作生气道:“李勋,为何只请毛安福,却不请我,难道看不起我单仇?”

    单仇今日去找毛安福喝酒,却是等到李勋派人过来请毛安福去家中吃饭喝酒,大家都是熟人,单仇也没什么好忸怩的,跟着毛安福一起到了李勋这里。

    李勋上前拥抱了一下单仇,呵呵笑道:“单大哥是何等人物,我李勋岂敢有丝毫的轻视?只是怕你腿伤还未痊愈,不敢劳你四处跑动。”

    “一些皮外伤,已无大碍。”

    单仇摆了摆手,笑道:“好几天没喝酒,馋的我不行,今天定要好好喝上一喝,李勋,你家中的酒可够?”

    李勋哈哈笑道:“单大哥只管敞开了喝,管够。”

    毛安福笑眯眯的看着两人在那里说笑,心中也是很高兴,单仇这个人,性子太稳,沉默寡言,轻易不交朋友,但只要得到他的友谊,便可以生死相交,以前李勋与单仇虽然交好,但只能算是普通朋友,经过此次的黄詬之事,李勋鼎力相助,最后被禁足在家,患难见真情,毛安福与单仇两人,都是开始认真看待李勋这个人,把他当作了真心好友。

    几个人正喝着酒,李骁也是闻讯而来,一问这才得知,李骁去找毛安福喝酒,听下人们说,去了李勋这里,于是便不请自来,李勋并不讨厌他,于是邀请李骁加入进来,四个年轻人,喝酒聊天,气氛倒也非常融洽热闹。

    。。。。。。。。。。。。。。

    “父亲,您真的准备把这份供词交给皇上?”

    翼王赵贺的那份供词已经到了杨道嗣的手中,这个事情,杨道嗣的几个儿子都是知道了,并且了解到父亲准备把这份供词上交给赵智,他们再也坐不住,找到杨道嗣,进行劝说阻拦。

    杨道嗣看了他们一眼,摇了摇头,心中有了很重的失望情绪。

    杨道嗣这一代兄弟九人,活着的亲兄弟,还有三人,老大杨道嗣,文官第一人,当朝右相,老五杨道安,蜀州节度使,手握五万精锐大军,老六杨道临,承平元年,以禁军左军大将军之职,调任河南道节度副使,郑、雍、漳三州节度使,同样手握数万大军,除去他们三人,其余的六个亲兄弟,则是已经先后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