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平静了下来。

    李勋说道:“你们当中,谁的年纪最长,站出来。”

    冯基明在旁以大石语言翻译出来。

    “将军,有什么话,你跟我说吧。”

    一名须发皆白,年过七十的老人站了出来,开口说的却是汉语。

    李勋看了他两眼,此人的面貌带着一些汉人的痕迹。

    “老先生,你看起来有些像汉人。”

    老人说道:“老朽的母亲是汉人。”

    李勋看了看四周的百姓,这个老人站出来后,所有百姓都是静声不语。

    “你在百姓当中,看来有些威望。”

    老人沉默不语,枫基明在旁小声说道:“都督大人,这个老人叫哈格,曾经是武州总督府的平反院院长,做官几十年,非常正直,在武州这一带,官声名声都是极好,在百姓之中的威望很高。”

    李勋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看向哈格,说道:“哈格,官府已经纠正错案,给了德拉之妹一个公平的判决,你们为何还要在此闹事,聚众不散?”

    哈格说道:“将军,德拉妹妹的事情虽然解决了,莱兑弗的事情却是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他的冤情,众人皆知,你们不能任由凶手逍遥法外。”

    莱兑弗?

    李勋拉过一旁的周青,低声询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周青默默的把事情的经过给讲了一遍。

    莱兑弗是大石人,他的邻居曹涛则是汉人,两人毗邻而居,都是火爆性子,平日里多有纠纷,一个多月前,莱兑弗与曹涛两人结伴前往神池县办事,事情办完之后,回来的路上,莱兑弗却是惨遭杀害,身中五刀,而同行的曹涛则是不知所踪,莱兑弗的家人告到神池县府,认定曹涛是杀人凶手,当时的神池县县令空缺,是刺史吴恒审理的此案,他最终的判决,竟是判定莱兑弗属于自杀而亡,与曹涛没有任何关系。

    判决下达之后,因为莱兑弗与曹涛的户籍是在武安县,吴恒便把判决文书下发到了武安县县府,这其实就是一个程序问题,刺史府已经有了决定的事情,武安县县府照办就是,当时的县令还是朱林,他不敢得罪吴恒,却也觉得这个案子判的太过离谱,而且新的县令马上就要到任,朱林便是刷了一个小聪明,把当事人曹涛给放了,但没有在判决文书上签字盖印。

    wxi7

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么证据嘛() 
李勋回到都督府,范中允已经回来了。

    见到李勋神清气爽,心情显然是非常不错,范中允笑着说道:“看样子,吴恒今天在你这里并没有讨到什么好果子吃。”

    李勋做到范中允旁边,嘿嘿得意笑道:“我忍他很久了,今天有了这个机会,我不翻翻他的脸面,他还真以为我李勋怕了他。”

    随后,李勋把事情的经过,给范中允说了说。

    范中允点了点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李勋,你把这两个案子上报朝廷,恐怕意义不大,伤害不了吴恒什么。”

    李勋不解道:“皇帝姑父向来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更是痛恨,这两个案子,吴恒在其中的痕迹非常明显,皇帝姑父若是知道了,定会治其重罪。”

    “皇上对贪官污吏确实很痛恨,但也要看是谁。”

    范中允笑了笑,淡声说道:“吴恒的妹妹是楚王正妃,他算得上是杨氏一党的核心人物,陇右西部七州刚刚被收复,有大量的异族百姓,他们对大晋没有任何归属感,大晋对他们也是如此,冤死几个异族人,皇上绝不会为此大动干戈。”

    李勋摇了摇头:“不管是汉人还是大石人也或是西域诸国的百姓,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大晋的疆域之内,那么他们便是大晋的百姓,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整个陇右西部七州之地,近百万异族百姓,与其奴役他们,何不如海纳百川,让他们安居乐业,种其地,纳其税,这样对他们对我们岂不是都有好处?”

    范中允非常赞赏李勋的这种思想,但还是摇头说道:“李勋,你的思想很开明,但这种思想只能代表你个人,整个朝廷,乃至包括皇上,恐怕都不会这么想?”

    “他们怎么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勋仰着头发了一会儿呆,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话题太复杂,说也说不清楚,但如今实际情况就是,陇右西部七州之地,近百万异族百姓,该如何处理。”

    范中允说道:“吴恒曾经上书朝廷,准备在武州全面恢复汉制,强制百姓学汉语,摧毁所有除佛庙以外的寺庙,不准百姓信奉天兰教,对于他的提议,朝中大臣颇为赞许。”【!¥爱奇文学i7wx ~~最快更新】

    李勋摸了摸下巴,那段时间,朝廷是非多,自己倒是很少外出,对于朝中的事情,也是甚少打听,倒是没有想到,吴恒竟是就武州的民事,上书过朝廷,并且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

    “吴恒这个人,我在丰京倒是很少听到他的事迹。”

    “吴恒这个人很有才华,也很聪明,只是无德,杨道嗣用他,但不重用,这些年一直在外地为官,始终不让他回京任职。”

    李勋点了点头:“杨道嗣倒是很有识人之明。”

    “陇右西部七州之地的百姓,不管是大石人还是汉人,信教日久,天兰教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恐怕不必生命轻多少,简单粗暴的切断他们的信念,只会酿成大祸。”

    话题又转回来,李勋摇头叹道:“消灭一个人的肉体容易,但想消灭他的信念,却是极难。”

    范中允点头赞赏道:“你说的很精辟,非常在理。”

    李勋心情有些沉闷,站了起来,双手负于身后,来回走动了一会儿,最后看向范中允,皱眉说道:“我想在武州有一番作为,这也是你跟着来到这里的目地,可惜,有个吴恒横在中间,让我空有一番力气,却是使不出力气来。”

    “经过今天的争锋,可以看的出来,你与吴恒之间的,没有任何化解的可能。”

    李勋说道:“武州,我与吴恒,只能有一人存在,他走,或是我走,吴恒在这里,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范中允点头笑道:“看来你心中早就有数了。”

    李勋皱眉说道:“可是他有监军之职在身,对我进行掣肘,我虽为武州都督,却也指挥不动王图远他们。”

    范中允淡声道:“李勋,你别忘了,你除了武州都督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职位。”

    李勋愣了愣,这才想起来,自己确实还有另外一个官职在身。

    “陇右西道监察使?”

    范中允说道:“监察使的职责范围很广,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等等,朝廷对外族百姓不慎重视,所以说,你手中的这两份案卷文书,用处不是很大,但你可以从别的方面去下手嘛!”

    李勋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今天去县府跟吴恒争论,其实就没有这个必要,自己以监察使的身份,便是可以直接对武州任何刑事案件的判罚进行驳斥与退回重审。

    李勋叹气一声,苦笑道:“最近忙糊涂了,连这一茬都给忘记了,早知道这样,我直接以监察使的身份,驳回刺史府的判决,让其重审,何苦浪费那么多口舌。”

    “不能这么说,你今天与吴恒的这场争锋,其实很有必要。”

    李勋看向范中允,不解道:“怎么说?”

    范中允说道:“让我们看清楚了,吴恒对王图远等人的影响有多大。”

    李勋沉思片刻,说道:“王图远仅凭吴恒的一句话,便是毫无顾及的领兵进城,而王呈息对我则是一直不冷不热,我几次让其把兵马调回武安城,他却以神池县治安不稳,暴民残余还未完全剿灭为由,一直按兵不动,这两个人应该是完全倒向了吴恒,对其俯首听命,而元和与尤冲两人,应该属于中立,在不得罪吴恒的情况下,有选择的听从我的命令。”

    “既然你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武州目前的局面还算稳定,军队这方面,可以缓一缓,不用着急。”

    范中允说道:“吴恒调任武州刺史,兼任监军使,应该是皇上为了能够让你顺利任职武州都督,与杨氏一党所做的妥协,所以说,吴恒现在的这个位子与权利,并不是皇上想要给他的,如今,不管吴恒动不动,我们必须要动,皇上现在或许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拿掉吴恒的借口。”

    李勋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范中允说道:“吴恒不仅贪财,而且好色,据说他新纳的一位妾,一直不被吴恒的母亲所喜,吴恒最近请了许多名医到府上,应该是为其母治病,吴恒的母亲为什么会生病?或许就跟这位妾有关。”

    李勋脸上有了喜色,大晋向来以孝礼至上,以至于在这个世界,文人士大夫拜天拜地,跪父跪母,其余皆不跪,一个七品小官,见了皇上,都无需行跪拜之礼。

    “把证据给我,我立即上书皇帝姑父,让吴恒马上滚蛋。”

    不孝可是大罪,真要坐实了,吴恒不死也得脱层皮。

    面对李勋的激动,范中允却是有些吞吐:“这。。这个,有些事情,要不要证据,都是无所谓的嘛!”

    啊!

    李勋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是反应过来,范中允竟是让自己对吴恒行诬告之事。

    “老范,我怎么都是没有想到,你竟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范中允为人处事很懂得变通,也很开明,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如今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勋确实有些小小的反差。

    范中允有些尴尬,干咳两声,呵呵笑道:“我只是提个建议,做不做在你嘛!”

    wxi7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件事()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月。

    随着十五名各级官员的到位,整个都督府已经完整的运转起来。

    李勋身为武州都督,事情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总体上来讲,就两个方面,对内,保民固防,对外,御敌保疆。

    大晋的军权分为两部分,统军与调军。

    拥有统军权却没有调军权,你只能是统领军队,对军队进行训练等日常事务,为用于调军权的长官调用,无自主调用军队的权利。

    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保证了权利的分离,分割了将领的权利,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一般来说,军队都在各自的驻地训练、驻守,遇有战事,皇帝下旨给兵部让其调兵,然后以正式文书的方式传达给某位将领统兵,同时发给虎符印信。

    战事结束,将领缴印归朝,军队则各回驻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就是统军权和调军权分离的结果。

    这种制度很好,也非常有效,但是随着大晋国势的衰落,以及几场大规模民乱的爆发,为了更好更快的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把权利下放,给地方将领足够的自便之权,也正是借着剿灭叛乱这个机会,许多将领,大肆扩充兵备,任人唯亲,更是长年掌军一处,对军队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以至到了最后,形成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与朝廷进行对抗的局面。

    赵智继位之后,对军制有了一定的调整,对地方军事主将的职称与权利进行了一些调整与细分,同样是主管一州军事的主将,防御使的权利就远不如都督,防御使虽有统军权,却没有自便权,只能按照朝廷的指令,固守一方,不能做出任何超越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广元十五年的白巾军叛乱,晋阳城被围,河东道有六个防御使,三万多军队,在旁眼睁睁看着,也不敢出兵救援,因为在没有朝廷的命令下达之前,他们不敢,也不没有权利调遣军队。

    都督与节度使又有不同,两者都是有着自便之权,相比较于后者,都督更加专政与军事,就算兼任地方监察使,一般也是不能随便插手地方政务。

    都督有统军权,也有调军权,但调军权受到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在外敌的军队没有集结,或是进攻侵犯的意图非常明显之前,都督是没有权利调遣集结军队,率先进行进攻打击的。

    节度使的权利在所有将领之中,是最自由,也是最大的,他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也就是可以自行制定军事计划,先行实施,然后上报朝廷即可,如果受到朝廷的信任,兼任一州乃至数州的监察使一职,握有监察地方官吏的大权,同时又兼任屯田、水陆转运等有经济权的使职,这样的节度使,就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几乎是有了绝对的权利。

    但赵智当皇帝的这些年,对武将的管制非常严格,除了李忠在安北做节度使的时候,集所有大权于一身之外,就连另外一个很受赵智信任的洪安郡王赵柏安,也只是兼任了江南道的监察使一职,对于地方上的政务,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李勋最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招募了部分大石人充当都督府的翻译与低层小吏,毕竟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有时候往往会把好事做成了坏事,增加双方的矛盾与纠纷,对于这一点,周青也是非常赞同,也是有样学样,招收了一些大石人,百姓的上门告状与诉讼,以及县府官员的下乡办事,有他们在一旁,对于减少大石人敌视汉人的情绪,确实是有了一定的作用。

    李勋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立信。

    武州在大石帝国统治时期,并不是什么前方战略重地,所以在战备方面,不是很重视,城墙残破,道路不畅,李勋招募了大量大石人,修补城墙与武州境内的主要官道。

    在这件事情上,最开始却是受到了百姓们的冷遇,几乎没有人主动前来报名,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有前车之鉴,吴恒刚到任的时候,也是起了修补神池县城的想法,那时候的大石人对于陌生的大晋还不是很敌视,所以有许多百姓主动报名,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大晋的官员克扣钱粮,强迫百姓高强度做工,死伤数百人之多,这也是大石人开始敌视汉人的起点。

    不过李勋的做法很温和,并没有强征百姓,而是以高价招工的方式,在城内张贴官文,招募百姓。

    从张贴官文开始,一直到第五天,这才有寥寥七八个人前来应募,李勋统统收下,人少就做人少的事情,让他们把修城所需的物品,一点点的搬运到制定的地点,每天工作三个时辰,三餐管饱,每五天发放一斗米,二百文钱,这点钱粮并不算多,但是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争,普遍困苦的武州百姓来说,足以让他们心动异常。

    五天过后,当这些人从都督府领取到足额的钱粮,消息传开,顿时引起轰动,而官府只招收一千人,名额有限,开始有大量百姓前来应募,不到两天的时间,便是招收到了整整一千强壮青年。

    李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整治治安,先从武安县开始。

    大晋的军队恢复武州之后,出于一种优越感,也或是民族之间的轻视,对于武州的大石与西域诸国百姓,手段非常粗暴,军人横行街市,抢夺财物,动手打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周青任职县令不过月余的时间,审理类似这样的案件超过五十起。

    周青是个正直的官员,做事无畏,与军方进行交涉,希望把犯事的士兵送到县府进行治罪,却是遭到王图远等人的断然拒绝,周青随后带领衙役,在城中抓捕了几名闹事的士兵,随即便是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弹,甘图远手下的一名军官,竟是带着数十名士兵,强闯县府,劫走那几名闹事的士兵,周青勃然大怒,到甘图远的大营与其理论,最后。。。。却是被甘图远命人乱棍赶了出去。

    事情发生之后,周青数次到都督府找到李勋,气愤严词,大骂李勋治军不力。

    李勋由此下定决心,立即着手整治武安县的治安。

    wxi7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内部分化(一)() 
“都督早。”

    “都督早上好。”

    李勋步入都督府,一路上,许多人见到他,都是笑着打声招呼,李勋也是同样笑着点头回礼,按规矩,李勋作为都督府的主官,比他低三级以上的官员,见到他是要作揖行礼的,但李勋性格很随和,并不在意这些虚礼,这些官员来到这里也有大半个月了,跟李勋混熟了之后,在熟悉了自家都督的性格之后,也就放的比较开,非正式场合,大家见了面,也就笑脸点头打个招呼,都很随意。

    随着十五名官员的到来,都督府也是热闹了起来,至少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死气沉沉,李勋想找谁商量着事情都是找不到一个人。

    走入都督府主室,一名年过六十的老者正坐在桌前,静静看着手中的文书,范中允则是在旁,正在给他抓茶倒水。

    “司马别驾,看什么呢,心情看着不是很好呀。”

    李勋找了个椅子坐下,笑着说道。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衷,此人在大晋也算是赫赫有名之辈了,广元十五年的白巾军之乱,就是他以弱小之兵,死守河东重镇晋阳城四十余天,成功拦住了白巾军杀向丰京的进路,为朝廷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以至最后彻底扭转了整个战局。

    州分上中下,刺史的品级不同,都督府同样分上中下,品级也是一样不同。

    上州刺史,正四品,其下佐官有别驾一人,从四品,长史一人,从五品,司马两人,从五品,录事大夫数人,正六品,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主事各一人,皆正七品。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等。

    中州刺史从四品,下州刺史正五品,其佐官与上州等同,但不全置,中州与下州不设别驾,其余官员编制一样。

    大晋立国四百多年,国势随着国内的政治局势与民事变化,虽然时有起伏,但军事力量一直都很强大,与外国的战争时有发生,朝廷对立有军功的将领赏赐非常丰厚,导致将领的地位始终居高不下,所以地方节度使与都督府,比之主管地方政务的刺史府,其地位与规格要高出许多。

    武宗之前,主管一道的大都府,其主官大都督乃是从二品,比节度使的品级还要高出一个级别,与朝中六部右侍郎的地位品级等同,低一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