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藩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外,阎应元正带着十几个少年赤裸上身,背负荆条,跪在地上请罪。

    朱由楫等人赶到村口,问清楚原委,当然不会追究阎应元等人,哈哈大笑之后,便让阎应元带着众人村子。

    宁静的村庄涌进数百人来,顿时引起了骚动。看出皇孙的队伍并没有恶意,没见过世面村民都在围观这豪华的仪仗。

    一只手臂缠着绷带的朱由楫来到阎应元家,阎母正在为阎应元缝补衣服,听见太监在院子里喊:“皇孙驾到!庶民跪迎!”

    四周嘻闹的村民虽说没见过世面,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县里收税的差役,但面对皇家的仪仗还是充满畏惧,纷纷下跪磕头。

    阎母走出屋外,准备跪下磕头,被朱由楫用一只手拉起,还没谢恩,就听皇三孙小声说道:

    “本王受不得英雄母亲之拜!”

    没等阎母明白皇孙在说什么,阎应元的妹妹也跑出来,定眼一看——“杀鹅狂魔!”

    阎妹想起冤死在皇孙手下的大白鹅,也不管真凶是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飞奔回屋里“保护”心爱的大白鹅。

    ……

    “平身”

    朱由楫让周围的村民站起来,接着扶着阎母走进屋里。

    阎家是典型的农户,一间正房一分为二,阎母阎妹住一屋,阎应元住一屋。

    屋内除了摆放各种生活用具,还有各种动物装饰挂在墙上,鹿头、狼牙,熊指、蛇胆,还有一张硕大的野猪皮挂在墙上,这也让朱由楫更加认可阎应元的武艺。

    朱由楫不知道的是,阎应元之所以在村子里一呼百应,除了忠肝义胆之外,超强的狩猎技能也是百里无一。

    在征得阎母同意后,朱由楫来到阎母的主卧室,朱由楫抬头看见一尊雕像,愣在了当场——

    “岳飞岳武穆!”

    “怪不得阎应元能为保护汉家衣冠抗争到底,原来在贫苦之家还能祭拜岳武穆!”

    朱由楫不由自主的要祭拜岳飞雕像,旁边的王成恩悄悄拉了拉朱由楫的衣角,朱由楫向旁边看去,剩下的五名御史正拿着笔墨,露出贪婪、期待的眼神,像鱼儿上钩的渔夫。

    朱由楫明白自己的身份,朱家子孙,皇族成员。自己可以拜太祖、成祖,可以跪皇爷、太子,但是不能拜岳飞!

    别看朱由楫不怕御史弹劾,但这涉及礼数的“小事”,在礼部确是惊天的“大事”!

    一旦被礼部“疯狗”咬住,不死也要脱层皮!

    宋、元、明三朝,岳飞岳武穆在百姓之中声望极高。岳飞除了代表着精忠报国,超强的武艺更是被当做“武圣”祭拜,如果哪里的汉人不知道岳飞的事迹,肯定被当做笑话看待。

    螨清入关后,奴化汉人,禁止民间流传抗金英雄岳飞,反而用“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代替岳飞,变成新的“武圣”!

    朱由楫不能祭拜,不代表别人不能,至少东厂的太监可以祭拜,因为岳飞雕像也矗立在东厂大门口,日日受东厂的香火……

    待随行的太监、军士给岳武穆上完香,朱由楫拉着阎母唠起了家常,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希望带走阎应元为国效力。

    令朱由楫意外的是,阎母拒绝了。

    拒绝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阎应元走不开,这也和冯史等锦衣卫遇袭有些关联……

    原来在皮村不远,有个王家村。与贫穷的皮村不同,王家村较为富裕,其中的王员外更是附近的首富,称良田千顷、家资百万。当然,获得财富的手段可不那么光彩……

第六十五章 算计员外() 
这个王员外是典型的地主世家,家族势力显赫,祖上出过尚书级别的高官,王员外本人也是举人出身。

    因为无心仕途,年近五十的王员外便安心经营家产。

    由于举人特殊待遇,外加通过不断巧取豪夺,王员外营着不菲的家产,号称良田千顷,在通州也算小有名气。

    另外,砍盐商的时候,朱由楫邀请了通州商贾士绅观刑,王员外“偶感风寒”请假没来

    朱由楫通过近日的了解,知道在大明土地兼现象极其严重。

    地主士绅通过春季提高粮价(种子),秋季压低粮价的方法,不断吸取民脂民膏,挤压自耕农的生存空间,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失去土地。

    可是这些地主一般做的比较“隐蔽”,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吃”,很少引起民愤。

    像皮村这样组织全村老少对抗地主士绅,吊绳、粪坑,镭木、陷井一应俱全,好似抵御倭寇进村一般,还真少见!

    通过询问,朱由楫了解了大明另一个黑暗面——高利贷!

    这高利贷的利息有多高?皮村的农户去年春天从王员外那借了些银子,今年已经破产!

    要说皮村的农户本不应该借高利贷,坏就坏在碰见了良心被狗叼走的王员外。

    王员外欺负皮村的农户不识字,将三分年利率偷偷换成了二分月利率!借了一千文钱,原本年底要还利息三百多文,如果按照王员外暗自更改的借据,每月就要还二百文!

    起初,皮村的农户对王员外“降低”利率还感恩戴德,等到年底发现上当却为时已晚,按照契约,皮村的为数不多的农户除了耕地要给王员外,还要卖儿卖女抵债!

    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是收税衙役的村民跑去告状,根本告不过有白纸黑字契约,外加和地方官穿一条裤子的王员外。

    今年刚开春,王员外手下家丁来收地,本应置身事外的阎应元义愤填膺,带着村中青壮把家丁赶了出去。

    王员外哪肯罢休,前几日更是纠结了百十名地痞无赖,带着刀枪棍棒前来武斗。

    也该王员外倒霉,碰见了狠人。

    王员外的菜鸟“部队”,在敢跟螨清军队死磕的阎应元面前,不堪一击,直接扔下了几十具尸体落荒而逃,就连王员外也被阎应元一箭射中手臂。

    死了几十人,原本事情要闹大,结果没有结果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大明没有限制高利贷的法律,但有发生民变丢官掉脑袋的官员

    之前村民和王员外打官司,甚至明火执仗的抢田,地方官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帮助王员外,毕竟这只是民间私斗,官府不过问也不会追责。

    想当年戚少保发现义乌矿工械斗数日,死伤数千,官府照样毫不过问(也不敢、不想过问)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死了超过某个法定数字的人数,地方官那就只能“闭眼”加“闭嘴”。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这就是乱世真理!

    这死伤数十人的“政绩”一旦捅到吏部,那考核定是下级,若是遇见一些脑子不灵光的,立起大旗,揭竿而起,那官员就可以提前给自己备一套棺材板了

    在出现死伤数十人,械斗完全不是对手的情况下,王员外在地方官的弹压下偃旗息鼓,在武力上绝对不会找皮村的麻烦,但在其他方面,皮村就有的苦吃了

    比如,周围百里的商贾、士绅,绝对没人再借给皮村农户钱了。

    如若这样,在收、卖粮差价的潜规则下,皮村的百姓连借高利贷的机会都失去,交不上税就只能逃难当流民去了。

    朱由楫了解完情况,拍案而起,大怒道:

    “这狗员外,如此下作、如此歹毒,本王绝不会放过他!”

    朱由楫发完怒,开始冷静下来,想不冷静也没办法。

    朱由楫本想如法炮制,再次甩出苦肉计,干掉王员外。可这苦肉计总用终究会被看穿,再说自己刚刚受伤,没准今日便被拉回京师。

    朱由楫看看左面,是一脸笑呵呵的王成恩。这宦官忠义没得说,除了肯陪领导上吊,剩下的就是背后打打小报告,搞地主士绅那定是不行。

    右面?拿着镔铁大刀的刘招孙,让他直接去砍翻王员外一家,嗜血如命的刘招孙估计不眨眼睛就会冲出去砍人,可这砍人也得有理由吧?

    后面?京师来的锦衣卫?朱由楫在通州李三才家的时候就发现异常,隐约觉得这帮人保护是假,监视是真!

    别看那锦衣卫千户冯史大吃一斤不倒,猛灌二斗不晕,真要把“胡作非为”的皇孙缉拿回京师,估计也是当机立断。

    朱由楫灵光一闪,想起自己的新任老师——张允修。

    朱由楫原本希望张允修走科举之路,可被年过半百的张允修婉拒。在大明朝五十多岁考科举除了当地主,没有其他任何意义,认识皇帝除外

    之前张允修实在看不惯身为皇孙的朱由楫一手“绝世天书”,便吃点亏,主动请缨做了身价超过一百万两的皇孙的老师。

    朱由楫找到张允修,说明要搞掉王员外。

    张允修略微思考,便说道:

    “殿下要搬倒王员外,轻而易举!”

    朱由楫紧忙问道:

    “老师说说看,如何解决王员外?”

    张允修说道:

    “王员外此人阴险毒辣,敢于明火执仗的欺压村民,关键之处在于言路不通!村民受到欺压无处告发,当然,告到地方官也没用。”

    张允修品了口茶,背着手说道:

    “地方官员敢于偃旗息鼓,大事化小,关键之处依然在于言路不通!虽说各处官府对私斗视而不见,但绝对不是放任不管,一旦上面追究,这死伤数十人之案可大可小”

    “那先生的意思就是直接告发?”朱由楫递上热茶说道

    张允修道:“状纸若告至通州衙门,拿便如同废纸;若递到北直隶巡抚处,王员外最多破点财;直接捅到刑部,别看王员外有举人身份,若能坐实欺压百姓激起民变之罪,怕是人头不保!”

    “这么说最多只能砍王员外一个人的脑袋?”朱由楫想起王员外的“千顷良田”,不甘的说道。

    张允修对着朱由楫笑了笑,立起一根手指头,朝上指了指。

    朱由楫一拍额头道:“本王知道了!直接告到皇爷爷那!”

    朱由楫心中想的却是“别管王员外是什么举人进士,得了什么罪,凭万历皇帝对文官士绅的态度,王员外的千顷良田就是死罪!”

    就在朱由楫惦记便宜爷爷的时候,便宜爷爷惦记朱由楫的证据却翩翩而来,一个尖锐、细长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圣旨到!

    “完了,完了,全完了,肯定要回京了!”朱由楫哀叹道。

第六十六章 皇孙密奏() 
摆好香案,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的内容不少,除了斥责皇三孙品行不端,就是训斥随行护卫看护不周,至于朱由楫担心的被召回京师养伤,圣旨里面没明说。

    宣读完圣旨,先是锦衣卫抬上一副精致的担架,让朱由楫躺下,紧接着又冲上来几个御医给皇孙验伤。

    这几个御医顾不得赶了一夜路,骨头累的快散了架,上前对着朱由楫的伤口左摸摸、右看看,时而皱着眉头,时而奋笔疾书。

    知道要回京的朱由楫情绪低落,躺在柔软的担架上进去了梦乡。

    朱由楫梦见自己回京后,新上任的盐务太监被“义民”赶跑,盐纲再次被几个大盐商垄断,两淮各处依旧私盐泛滥,自己被圈禁在京师直到满头白发

    “殿下,该吃午饭了”

    朱由楫被王成恩叫醒,发现自己还在皮村,只不过周围的人少了许多。

    朱由楫问王成恩:“刚才的御医哪去了?”

    “启禀殿下,御医们回京了”

    “回京了?那从京师来的锦衣卫去哪了?”

    “也回京师了”

    朱由楫又问王成恩:“为何不带本王回京疗伤?”

    王成恩说道:“禀殿下,奴婢不知为何不带殿下回京,瞧瞧殿下这伤!这帮锦衣卫和御医是不是吃了豹子胆!”

    朱由楫并不希望回京师,锦衣卫和御医的离去令朱由楫安心不少。

    但是,朱由楫兴奋之余也有一些小小失落,孙子受伤爷爷不管不问,这可不符合常理,朱由楫甚至怀疑起了万历皇帝的心思

    吃过阎母做的农家饭,朱由楫开始照抄弹劾王员外的奏章。

    这份行文水平不及秀才、错别字满天飞的奏章,是张允修按照皇三孙的真识水平撰写的

    紫荆城里,愈加发胖的万历皇帝刚刚批阅了几份奏章就打起了瞌睡。

    最近的万历有点忙!

    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筹备对建州女真用兵,粮食、军饷、将领、士兵,每一项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令万历皇帝揪心的是军饷。

    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书申请一百万两辽饷,户部一毛不拔,工部、兵部一分不借,好在今年万历皇帝得了一笔“小财”,把这笔军饷发到了辽东。

    当然,万历皇帝看着一车车没捂热乎的银子被运出京师,总有种肉包子打狗的感觉

    另外也感觉满朝冷眼旁观的官员仿佛事不关己,好似国家是万历自己的一般。

    “陛下,探望皇三孙的御医回京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小声说道。

    躺在龙椅上刚刚睡醒的万历不紧不慢的说道:“宣御医吧”

    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刘若愚知道皇孙朱由楫在万历心中的地位,急忙让小太监出去传御医。

    等御医小跑到万历皇帝御前时,万历皇帝已经吃了不少点心。

    万历看完御医们写的“皇孙伤情调查报告”,又仔细询问了御医具体情况,得知皇孙的伤说轻也不轻,说重也也不重,。

    据御医的描述,皇孙右手臂关节和肌肉扭伤,没有骨折的迹象。除了短时间不能骑马射箭,右手的其他功能不受影响。

    这下轮到万历皇帝犯难了,要是往常,万历早就把朱由楫拖回京师了,可如今却有些不同。

    原本万历皇帝同意皇孙出京,主要是为了吸引言官御史火力,单凭皇孙出京后写奏章的宣纸价格翻倍,就知道皇孙超额完成了任务。

    令万历想不到的是,皇孙竟然能抄到三百万两银子!这几乎相当于大明满朝文武吃拿卡要、火耗漂没后太仓一年的收入!

    万历皇帝陷入了矛盾中,一边是最喜爱的孙子出行受伤;一边是言官御史的炮火和海量的银子。

    万历又流着口水睡着了

    虽说下面的御医知道皇帝年老体衰,可这也是头一次看见真龙天子如此窘态,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刘若愚朝御医轻轻挥挥手,御医们静悄悄的退出大殿。

    渐渐的,恢宏的紫荆城被湮没在夜色中。

    劳累的皇帝在龙椅上打瞌睡,繁忙的内阁加班处理政务,事不关己的“闲散文官”开始和小妾整夜讨论,弹劾一天的御史吐出一嘴的“狗毛”开始数家里的银子多了几两。

    皇亲勋贵过着猪一般的夜生活,商贾士绅仍然醉生梦死,贫苦百姓衣不遮体,流民乞丐瑟瑟发抖。

    当然,也有与原本的历史不同之处。

    某些“下岗文官”抚摸着屠奴宝剑,准备一展身手;

    某些待罪武将舞动着镔铁大刀,准备为国杀奴;

    几个勋贵家中的千百亩地瓜已经发出翠绿的嫩芽,待入冬便可接济灾民;

    某些屠夫、苦力偏离本行,苦练本领准备报效皇孙;

    更令人神共喜的是,有某些无良商家准备好了一车车用发霉粮食酿造的“八锅头”和各类霉变中草药,准备发往辽东。

    第二日,万历皇帝在乾清宫召见内阁,继续商讨辽东诸事。

    “陛下,皇孙急报!”

    刘若愚一路小跑递上朱由楫写的奏章。

    方从哲微微抬头,看见万历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这皇孙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朱由楫的密奏,前面说自己的伤无大碍,可以继续南行;后面就开始告王员外“十八条”罪状。

    前十七条罪状,什么欺男霸女、强买强卖、恶意伤人、偷税漏税,这是天下士绅的通病,对于巴不得士绅死光光的万历皇帝来说,杀与不杀仅仅在一念之间。

    可看到第十八条,万历动摇了。

    “通州王举人,搜刮民脂民膏数十年,良田千顷,金银数十万!不杀不足以泄民愤,不抄不足以充内帑!”

    “亲孙子啊!”

    万历皇帝看见这句“不抄不足以充内帑”时,感动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给万历皇帝干了一辈子活的方从哲,偷偷看见万历眼睛里透出贪婪的目光,紧接着又被冷漠掩盖。知道又有人要倒霉了

    “啪!”

    万历摔碎了一只茶杯,怒气冲冲。

    下面的内阁成员纷纷起身,等待皇帝训话。

    至于内阁诸人为何不跪?这也是明朝文人士大夫的规矩,除了祭司、朝拜等正式场合需要跪拜“天子”,其他场合大明的官员一般不需跪拜。

    像那种皇帝放个屁文官都要跪下闻闻香不香、一句“狗奴才”能让一品大员痛哭流涕感恩戴德,是螨清酋长的特色,不过是一种“奴隶主军事贵族集团”为了阉割人性的举措罢了!

    万历皇帝示意,刘若愚把皇孙朱由楫的“密奏”传递给内阁。

    皮村宿营的朱由楫当然不知道自己被亲爷爷卖了,正在和张允修热烈讨论王员外家产问题,丝毫没有顾及正在数银子的王员外的感受。

    朱由楫知道,万历收到密奏的时候,王员外就死定了。

    得罪天下士绅很危险,杀一个王员外却易如反掌!只不过是弄起多大波澜而已。

    朱由楫和张允修讨论的关键,是王员外死后怎么办?

    如果皮村村民得不到“高利贷”,会不会破产家亡;如果皮村乃至其他百姓,年年受士绅盘剥,会不会贫苦依旧?

    更令朱由楫和张允修想不到的是,这奇葩皇孙和奇葩“官二代”文人,搞出了一个纵横大明三十余年的奇葩组合

第六十七章 一分年利() 
第一个奇葩想法,是张允修提出的。

    作为大明改革第一人、少年天才张居正的第五子,张允修没有像大哥、二哥、三哥那样继承张居正的读书天赋,却继承了张居正的善断和隐忍。

    当年听闻风声有变,张允修就建议家人尽快收拾细软,做好打算。

    也怪张家太过自信,兄长们根本不相信张允修的话,结果到了抄家那天,只有张允修成功逃离京师。

    没跑的张允修的家人就遭了大难!

    大哥张敬修两榜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