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藩王-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昌帝用力扣动扳机。

    “擦”

    燧石重重的撞在火门上,一股火星冒出,当然,这枪里肯定没火药。

    泰昌帝显然被这个燧发枪打动,问道:

    “三儿,这个燧发枪有什么好处?”

    朱由楫道:

    “父皇,这燧发枪靠着燧石击发火星,引燃火药击发,不但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而且提高了精度,射击时不用再吹火绳,如果安上照门,下雨天也可射击!”

    泰昌帝听到朱由楫介绍完燧发枪,大喜过望道:

    “三儿说的可属实”

    朱由楫道:

    “儿臣不敢诓骗父皇,今天有些晚了,不如明日到校场找些神机营的军士演练一下?

    泰昌帝道:

    “如此甚好,明日就到校场看看着燧发枪到底如何!”

    第二天中午,京师校场。

    今日来校场参观的人数众多,包括泰昌帝、瑞王等藩王、朱由校三兄弟,文官有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还有工部户部的一众官员。

    经过泰昌帝的允许,朱由楫昨日让人在神机营挑选了六十名火铳兵,其中,有三十人用的是之前大明技术含量最高的鲁密铳,另外三十人拿的是练了一天的新式燧发枪。

    前方一名旗手挥动小旗,两组士兵分别站成三排依次朝五十步外的木牌射击。

    “咚~咚”

    数十声爆炸声依次响起,众人目不转睛的观看。

    因为这是实验火枪,所以大家距离试验场有好几百步,众人虽然能瞧见前方烟雾缭绕,火枪依次射击,但是具体情况却看不清楚。

    朱由楫凑到泰昌帝旁边,递上一个长圆筒状的东西说道:“父皇,这是蚝镜一名叫加雷力送的望远镜,能远看千步之外之景象”

    在朱由楫的指引下,泰昌帝拿起望远镜,竟然真的看清楚几百步外军士们射击的情况。

    只见两队士兵依次射击,虽然手持燧发枪的明军士兵才接触一天,但是泰昌帝明显看出这些燧发枪的射击速度要略微高过鲁密铳,而且拿着燧发枪的士兵,站的距离非常接近,几乎是人挨人。

    另一边三十拿着鲁密铳的士兵,站的距离就比较远,大概隔了一步开外。

    泰昌帝很满意燧发枪的射击!

    当然,深处皇宫的他不知道朱由楫给燧发枪队用上了定装弹药!

    士兵先用牙齿咬开定装弹药包,将少量的引药导入火门,接着就将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这样将极大较少了装弹流程。

    “父皇,您看,燧发枪从装弹到射击,一共需要十七个步骤,而火绳枪则至少需要二十五步”

    朱由楫一边指向前边,一边给朱常洛做解说。

    “火绳枪必须时刻盯着火绳,一旦遇到雨雪天气,火绳枪肯定无法发射,并且因为火绳燃烧点燃药室,大量的火焰让士兵无法瞄准,开枪时几乎就是闭着眼睛!”

    射击了五轮之后,停止了射击,前面的校场烟雾弥漫。

    泰昌帝将望远镜递给朱由楫,说道:

    “这个望远镜实乃利器,要好好奖励这个弗朗基人!”

    朱由楫笑道:

    “那是自然,等这些弗朗基人到京师,我一定好好赏赐他们,就是加雷力这个名字太奇怪了”

    很快,有军士将靶子木牌拿过来,众人站起身,观看木牌上面的弹孔。

    双方的弹孔均是稀稀疏疏,并无法分辨好坏。

    朱由楫道:

    “使用燧发枪的士兵,才练习了一天左右,已经和火绳枪相差无几,若是多加些时日操练,肯定比火绳枪大的精准”

    如今的首辅方从哲已经不是独辅,上前说道:

    “这个燧发枪真是国之利器,一旦装备九边,定能大大提升将士战斗力,臣等先贺喜陛下了”

    泰昌帝微微点头,高兴的说道:

    “不错,这个燧发枪应尽快打造,工部要尽快打造一千把”

    工部尚书林如楚上前答应道:

    “臣遵旨”

    泰昌帝看了看傍边正襟危坐的朱由楫,转过头说道:

    “司礼监王安何在?”

    王安听见泰昌帝叫自己,紧忙跑过来跪下道:

    “奴婢在”

    泰昌帝道:

    “朕明你监督兵仗局,近期也要打造一千把燧发枪!”

    王安叩首道:

    “奴婢遵命,一定尽快打造!”

    泰昌帝一挥手,带着几位王爷和皇子移驾回宫了。

    剩下几个文臣见泰昌走远,互相望了望,摇头离开。

    其实让内监和工部同时打造燧发枪,是朱由楫出的主意。

    表面上的理由是比较一下工部和内监打造的速度和所需费用,这点,对文官不是太放心的泰昌帝立即答应了。

    另外一点,就是朱由楫想让文官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产生些裂痕,毕竟,皇帝交给的任务,王安无论如何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但是这肯定会得罪文官。

    宫里的家宴正在继续,泰昌帝高兴地多喝了几杯。

    “殿下,奴婢给您斟酒!”一名小太监蹑手蹑脚的上前给朱由楫倒酒。

    “放肆!”

    朱由楫一声大喝,将小太监吓得差点把酒杯掉到地上。

    所有人都看向皇三子朱由楫。

    朱由楫带着酒气高声喝道:

    “我只是皇子,并未封爵,汝为何称吾为殿下?这等不知礼数!说罢,便趴在了桌子上”

    当场的大多数人瞬间有些转不过来弯儿。

    太监们叫朱由楫“殿下”好多年了,怎么今天朱由楫突然发怒。

    瑞王朱常浩站起来,说道:

    “我说小三子不能多饮,看来是喝多了,快快扶下去”

    那边的太监们还没动手,朱由校和朱由检二人先跑过来一起搀扶着朱由楫出了宴会。

    瑞王朱常浩端起酒杯,对泰昌帝说道:

    “皇兄,几位皇子年级不小了,咱们大风大浪都熬过来了,外面的大臣该升官的升官,该奖赏的奖赏,可咱们自家人却莫要耽搁,我觉得该给几个侄儿名分了”

    瑞王朱常浩刚刚说完,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也应和道:

    “是啊,皇兄,就说三儿,有是种地瓜救灾民,又是发明那个什么枪,比外面的文官强多了,可不能委屈了咱们自家人”

    泰昌帝听完几个弟弟说完,惆怅了短短片刻,喝了一大杯酒道:

    “不错,不能委屈自家人!”

    ……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被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岁的皇三子朱由楫册封为齐王,九岁的皇五子朱由检册封为信王。

    其中信王朱由检年岁米一万石,齐王朱由楫年岁米零石……

    零石!

    户部众官员上书,要给齐王朱由楫定一万石的岁米,但是被一心为公的朱由楫严词拒绝!

    “笑话!盐税都快收到四百五十万两了,谁稀罕你那一万石的粮食!”

第一百零六章 泰昌病危() 
九月初三,刚刚封了王爵的皇太子朱由校带着三弟五弟来给泰昌请安。

    看着眼前身穿皇太子和亲王服饰的三个儿子,泰昌激动地几乎流下眼泪。

    正在父子四人重温幸福时光,有太监通报新任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有事禀报。

    朱由校等人本想回避,却被泰昌抬手阻止。

    这是刚过花甲之年的叶向高,之前的主要功绩就是帮助朱常洛保住太子之位,朱常洛登基,最感谢的人之一就是叶向高。

    叶向高进入大殿,看见三位皇子楞了一下,但是很快就目不直视,直接向泰昌请示道:

    “启禀陛下,运往辽东的二百万两饷银已经准备完毕,是否送往辽东?”

    泰昌道:

    “辽东欠饷已久,明日就将饷银送往辽东吧”

    叶向高道:

    “陛下圣明!真乃中兴大明之君……”

    一堆马屁不断拍来,让泰昌有些高兴。

    “一会,让户部再支出五千两银子!”

    叶向高没想到泰昌会说这个,也没想到这五千两银子是做什么的,反正都一样,漂没三成也有一千五百两。

    泰昌又说道:

    “这五千两是军饷的运费,作为沿途支用足矣!等到辽东,朕将会派遣官员现场清点,二百万两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叶向高听到泰昌的话,大吃一惊!

    这位东林大佬原本以为泰昌新登大宝,不会懂得文官们的花花肠子,没想到第一次下发军饷就直指要害。

    但是,这没有任何用!

    多派官员查探,无非就是多花银子打点罢了!如今的太明朝,不贪不腐的官员有几个?即使有如海钢锋这样的人,也早就被撵出朝堂到地方等死去了!除非是太祖再生,否则没人能改变这种状况!

    “臣领命!定将二百万两军饷原原本本送往辽东”

    等到叶向高离去,太子朱由校、信王朱由检均是一脸崇拜的看着泰昌。

    泰昌让皇太子听听与大臣如何议事,也是为了历练一下朱由校,同时也在显示一位君父的威严。

    “父皇,儿臣有个建议能否说出来?”

    泰昌听见朱由楫说话,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齐王有话就说”

    朱由楫道:“父皇让官员监督饷银,真乃英明之举”

    泰昌屡屡胡须,笑而不语,仿佛在说:“那是当然!”

    “不过儿臣在想,派去监督的官员,谁来监督?谁来保证他们不贪墨军饷”

    泰昌听到朱由楫的话,有些惊讶,暗道:“齐王说的对呀,谁来监督哪些去监督的官员?”

    泰昌对朱由楫道:“齐王的意思,莫非是派些宦官跟着去监督?”

    朱由楫道:“至于谁去,这都要父皇定夺,儿臣只是随便说所”

    ……

    “银子!银子!哈哈哈”

    随着几声大笑,昨夜睡在银库的官员纷纷醒来。

    “这可是二百万两!随便贪墨点就够花一辈子了,哈哈”

    如今这些银子,早就被数百文官武将盯上了,只待一启程,便要落入官员的腰包。

    昨天叶阁老带来话,说泰昌派些官员作监督,户部官员根本没当回事,不就是多花点银子罢了。再说这钱全是内帑,文官贪墨些是天经地义!至于前方欠饷的丘八,他们算什么东西?有口饭吃饿不死就是滚衮衮诸公给予的天大恩德!

    “哈哈哈,诸位大人真乃国之栋梁”

    随着一声尖细的笑声,众官员纷纷抬头,看见几个宦官走过来。

    那大笑太监是陈增,朱由楫举荐他作为监督太监。

    刚才还满脸憧憬的几个官员,大惊失色,话都说不出来。

    陈增对几个官员拱手施礼,说道:“诸位臣工,陛下派遣杂家跟谁诸位前往辽东,还望大家一路上互相关照,互相关照啊”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眉毛直跳,感觉不是什么好事,急忙赶到叶向高处询问。

    叶向高听闻有太监跟着去辽东,惊愕不已,这就是让太监去监饷!

    这好端端的一锅盛宴,竟然被这几个“老鼠屎”搅合了!

    “昨天泰昌明明只派遣文官监督,怎么今日竟然加了太监!这让两袖清风一心为国的衮衮诸公如何为大明尽忠!今天能去监饷,谁知道明天去监督什么?”

    “这是谁的主意!”

    ……

    “阿嚏……”

    站在地瓜堆面前的齐王朱由楫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今年的地瓜收成略微涨了一些,除了积累了一定耕种经验外,耕牛、农具的普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就比如去年,借着“职权便利”,朱由楫让宫里用废弃的粗铁打造了许多犁杖,将所属的耕地都进行了深翻。在这个铁器较为匮乏的时代,使用大量铁器农具也算是投入大本钱。

    另外,今年京师周围不少地主家也种了一定的地瓜,虽说收成没有朱由楫这高,但是较其他常规作物,产量还是高出一大截。

    对这些人种的地瓜,朱由楫一并收购!反正也是酿酒,这种烈酒味道干涩,但是卖到蒙古还不愁销路的。

    挑选了一筐大个地瓜,朱由楫一挥手,几个太监就抬着这筐地瓜,跟朱由楫进宫进行地瓜游说。

    通过最近对泰昌帝的了解,朱由楫觉得大明还是有些希望的,虽然朱常洛比较信任东林诸公,但是一直在努力搞平衡,并未让东林一家独大。

    而且,泰昌帝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

    朱由楫前几天翻出一篇建议改革武举的奏章,重新上奏给了泰昌帝,得到了泰昌的高度重视,并且下旨在今年年底前要开一次武举。

    兴高采烈的朱由楫带着地瓜来到泰昌的寝宫,却发现今天的泰昌没有胃口吃地瓜,因为生病了,而且是重的不轻。

    自打登基以来,泰昌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少太医看过了,均是没有起色,搞得泰昌越来越不信任太医院。

    其实泰昌心里更加着急,毕竟大明皇帝的平均寿命不长,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活了38岁,明英宗朱祁镇活了38岁,明景帝朱祁钰活了30岁,明孝宗朱祐樘36岁,明武宗朱厚照活了30岁,明穆宗朱载垕活了36岁!

    而如今泰昌帝朱常洛已经39岁!

    朱由楫进入乾清宫时,正巧碰见一个太监给泰昌诊脉出

    来。朱由楫认识此人叫崔文升,医术和太医不相上下,是内侍里面医术不错的一个。

    朱由楫上前叫住他问道:“父皇的病情如何?”

    崔文升犹豫了一会,叹息道:“陛下近几日朝务繁忙,急火攻心,数日腹泻不止,几乎无法饮食!”

    朱由楫没想到泰昌的病这么重,紧忙准备进入乾清宫看望泰昌。

    就在这时,宫外跑进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着鸿胪寺官服的人捧着一个盒子,急急忙忙冲进了乾清宫。

    而准备看望泰昌的朱由楫,竟然被挡在了乾清宫外。朱由楫离去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再也没机会见泰昌帝了。

    当天,朱由楫就接到京师紧急戒严的命令,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无召不得进宫!

    三天后,朱由楫接到太监的紧急传话,泰昌病危!

    这个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

    大明帝国在几个月前刚刚失去一位执掌者,泰昌难道也要离开?

    再大的帝国也经不起这种折腾!

第一百零七章 暖阁危机() 
带着万千担忧和惶惶不安,齐王朱由楫一路奔向乾清宫,刚到乾清宫大门,传到耳中的只有太监宫女们的痛哭声。

    朱由楫万万没想到,泰昌帝朱常洛仅仅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就驾崩,连续失去两位成年皇帝,对大明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好在经过简单了解,得知泰昌在驾崩前已经进行了托孤,基本将后事交代完毕,这样,至少朝政不会出现大的动乱。

    根据泰昌的遗命,继承人肯定是皇太子朱由校,朱由校的生活由李选侍照顾。

    当年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去世的早,万历皇帝直接指定朱常洛的妃子李选侍抚养朱由校,朱常洛也比较喜欢李选侍,前几天刚准备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不过手续没办完,朱常洛就驾崩了。

    李选侍生育朱常洛的第五子怀惠王朱由模,以及如今九岁的乐安公主朱徽媞,

    泰昌帝朱常洛昨天已经指定十五个顾命大臣,包括大学士方从哲、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及英国公张惟贤、尚书周嘉谟、李汝华、孙如游、黄嘉善、黄克缵、左都御史张问达、给事中范济世、杨涟、左光斗、顾慥等人。

    可以说,泰昌帝在弥留之际已经竭尽全力把后世托付好了,唯一的遗憾就是皇太子年幼!

    看着皇太子朱由校,或者说大明帝国新任皇帝朱由校哭的伤心欲绝,哭的几乎要背过气去,为了不让朱由校伤心过度,朱由楫便叫着信王一同扶朱由校和养母李选侍正准备离开。

    朱由楫叫过来王安说道:

    “我们扶太子去暖阁休息一会,不要让外人随便进来打扰!”

    ……

    乾清宫外,以方从哲为首的十四顾命大臣才刚刚赶到,缺少的托孤大臣是英国公张惟贤,正在组织京师戒严。

    大臣们刚走到宫门口,却被几个太监拦住了。

    方从哲道:

    “陛下驾崩,我等乃是托孤忠臣,你们为何阻拦?”

    几个太监显然没有见过这个阵势,吓得浑身直哆嗦,为首叫李朝钦的太监说道:

    “几位阁老,奴婢这就前去禀报,请稍后”

    方从哲点点头,刚要答应,突然,有人冲上来一把揪住李朝钦的衣领大吼道:

    “大胆阉贼!陛下已经驾崩,我等都是顾命大臣,奉命而来,你们算什么东西!竟敢阻拦?里面情况不明,尔等竟然敢擅自关闭宫门,到底想干什么?!!”

    李朝钦本来就害怕,被这个七品文官这么一吓,差点尿裤子,结结巴巴说道:

    “奴婢怎敢阻拦诸位大臣,但奴婢真没接到让诸位大臣进去的命令,待奴婢进去禀报……”

    “啪!啪!……”

    那七品文官照着李朝钦的脸上连续扇了几巴掌,大喝道:

    “滚开!”

    说着一脚将李朝钦踢开,回身对大家说道:

    “如今陛下驾崩,皇太子深处不明,我杨涟定要舍身为国,今日宁可丢了性命,也要见到皇太子!随我进去!”

    说完,杨涟就要带着托孤众臣进入乾清宫。

    旁边的方从哲听完杨涟一顿慷慨激昂的发言,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你TM杨涟算什么东西!

    本来大家急忙赶来,并未接到入宫召命,太监拦住大家也没说不让进宫,不过是要进去请命,这完全是太监的职责,你杨涟倒打一耙不说,还要带领大家闯入乾清宫!

    作死也没有这么干的!

    更何况你杨涟不过是个七品的言官给事中,凭什么代表托孤大臣!昨天“先帝”的托孤大臣是几位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你杨涟不过是给事中列席人员,说白了就是一个见证人而已!

    方宗哲心里这么想,脚下却不得不跟着往里走!

    因为杨涟、刘一璟、韩爌、周嘉谟等人已经带头进冲进乾清宫!

    自己如果不进去,明天指不定要被扣上各种帽子,就要遭到百官唾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