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为女主哥嫂[穿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春和麦夏合伙把小弟赞扬一番,让他以后好好干,说不定俩出嫁的姐姐还能跟着沾点光呢。

    还别说,后来麦春还真跟着麦一山干,成为小富之家。至于麦夏,因为抱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错过了好机会,不如麦春在麦一山心中地位高。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等姐妹俩吃过饭,带着小弟送的西瓜和秋桃等东西走人后,麦奶奶才把孙子叫到跟前,一本正经交代:“一山啊,我知道你卖西瓜赚了点钱,可也不能乱花,你还没娶媳妇呢。有了钱,你可别胡买八买的,都攒着,将来盖新房娶媳妇用。”

    说到最后,麦奶奶笑开了怀,“还是我孙子又出息,一下子就赚了那些钱。”

    麦一山趁机给奶奶灌迷魂汤,也是为了安他奶的心,“奶,我办事,您放心。以后我会赚更多钱,您跟着我享福就是。我跟您说,我还有好多赚钱的点子没用上,我啊,准备冬天种大棚菜……”

    麦奶奶知道种菜,不知道啥叫大棚菜,她听孙子解释一番才知道,不就是盖房子种菜。

    麦奶奶不由担心地问:“一山,能成吗,盖大棚得花不少钱吧?你到手的钱又攒不住了?”

    “奶,我这叫先投资,后赚钱。你想想,冬天没啥菜卖,要是我种出黄瓜、豆角、茄子、韭菜……也是头一份。谁家过年还不买点菜吃,到时比西瓜还好卖。”

    确实,西瓜吃了水饱,不当饭,买了会心疼;菜可是必须品,该买就得买,尤其是准备年货时,多买点是应该的。

    要知道这年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集市上根本没啥卖菜的,不多屯点货,家里没菜吃了,女人挨骂吧。因为刚过年就端菜断粮,这一年还有好兆头么。

    麦一山跟奶奶好好解释一番,麦奶奶没啥文化,但是觉得孙子能折腾也能赚钱,随他吧。她只要给孙子准备好吃喝,帮他看好钱就成。

    提起钱,不得不说到麦一山的西瓜钱。原来麦妈想了又想,又开口跟儿子要钱。

    本来麦妈看西瓜成熟后,还想帮儿子卖西瓜,把钱攥自己手里存着。麦一山哪会不知道,钱进了他妈手里,再想要可难了。他肯定不能把钱给他妈。

    麦妈这样说的:“你还没结婚呢,手里拿多了钱,我不放心。我给你存着,等你结婚用。”她早就算过账了,一个西瓜两块多,一地西瓜得多少钱?那不得卖上千的钱。

    儿子还没结婚,钱自然得让她这当妈的管着。

    麦一山还想用这笔钱当本钱,继续折腾大棚,他不可能把钱交给他妈,直接拒绝:“妈,这钱我有用,不能交给你。”

    “啥用啊,你干啥能用上千块?想糊弄我,不想把钱给我是吧?”

    麦一山看她妈越发不讲理,不耐烦地解释一句:“我这钱有用,不给你。”他可没耐心仔细给他妈解释。估计就算解释了,他妈也不会支持他。

    那他浪费那口舌干嘛?

    麦奶奶怎么可能让儿媳妇把管孙子手里的钱,她觉得儿媳妇年龄越大,越发邪性,脑子有点糊涂了。麦奶奶害怕儿媳妇把孙子的钱折腾没了,或者都让小孙女糊弄去,都给麦秋花了。

    因为前几天家里收到麦秋寄来的信,信里除了给家人问好,她还张嘴跟爸妈要钱。说在京市花销大,学校发的补助刚够吃,平时买点日用品、书本啥的,就没钱了。让爸妈再给她寄点钱过去,等她上班赚了钱还给家里。

    前世麦秋本就养成花钱比较随意的态度,不说大手大脚,起码不会算计着花。麦妈给她留的那几十块钱,她买点日用品,再逛街买点小吃解馋,不知不觉竟然快花光了。她忍受不了手底下没钱的日子,于是在钱花光之前,麦秋赶紧给爸妈写信,让他们给她寄点钱。

    麦奶奶才不相信麦秋的鬼话。谁知道依照她那个花钱法,啥时候能攒下钱给家里?

    麦奶奶因为孙子赚了钱,心里高兴,愈加老当益壮,“我孙子卖西瓜的钱在我这里,我给他攒着娶媳妇用,你就被跟他要了。”

    以前麦妈连生俩闺女,对上婆婆没底气,多年下来,心里已经对婆婆有点后天形成的畏惧,尤其是看儿子不跟她一条心后,心里更没底气。听婆婆撂了话,她只能灰溜溜地回屋憋屈。

    麦妈:婆婆还说小秋是白眼狼,我看一山才是白眼狼,好歹是吃我的奶长大的,咋就不向着我?

    麦一山才不管他妈咋想,现在想跟他要钱,没门。

    儿子的钱没要到手,麦妈不开心。她跟丈夫说了,麦爸也觉得儿子手里钱多,应该让他们暂管,等儿子结婚,再给他盖房或买家具都成。

    可惜麦爸说也没用,麦一山没把钱给他们。

    不过面对他爸,麦一山对他的态度不同,而是给他爸解释一下,“爸,我会用这笔钱干继续赚钱,暂时不能交给你们,不过等我以后赚多了钱,会给你们一部分。”

    为了防止爸妈把钱给麦秋,等麦秋大学毕业后,麦一山才打算给爸妈钱。在那之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麦一山是不会给的。

    “你行吗?可别把赚的钱都赔进去,那还不如把这笔钱留着。”

    麦一山:“肯定行。我种西瓜时,大家不是不看好吗,最后还不是让我赚了一笔。你放心,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拼搏。”

    看到野心勃勃的儿子,麦爸沉默了。时代不同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做生意,不管咋样,只要儿子能赚到钱,过得好就成,让他自己打拼吧,再不济还有他这个当爸的顶着。

    “行,那你好好干,我跟你妈说说,让她别老烦你。”

    出色的孩子更容易让父母信服。麦一山种植西瓜成功,让麦爸不再对儿子持怀疑态度,而是选择相信他。

    麦一山一听这话,非常高兴,赶紧把他给爸买的烟拿出来,献殷勤:“爸,这是我给你买的烟,你抽抽看好抽不。等你抽完了,跟我说,我再给你买。”

    “买着干啥,怪贵的,我抽点旱烟就行。”

    麦爸有点烟瘾,平时都是抽集市上买的旱烟,很少抽盒装烟。

    “爸,这个带出去有面子,你自己不抽,可以留着送人。”

    送人,他可舍不得。这一条烟,他省着抽,能抽很久呢。

    麦爸看到儿子给他买了大前门,特高兴,上班时带了一盒去跟工友们显摆,说儿子给他买的烟。

    “老麦,行啊,生了个会赚钱的儿子,以后擎等着享福了。”

    麦爸听完乐呵呵地直笑,一整天脸上都带着笑容上班,别提多高兴了。就连车间主任找他麻烦,麦爸都没觉得难受。

    钢厂的领导听说麦家把西瓜卖光了,本来还在犹豫买不买。这下好了,人家已经卖光,他们想买都买不到了。

    这年中秋节,大家都夸机械厂发的福利最好,尤其是那西瓜,又脆又甜,是吃过最好的西瓜了。很多人没有吃到,越发惦记着,因此,麦一山的西瓜竟然在卖光后扬名周边乡镇。

    麦妈看到丈夫整天在耳边夹着一支儿子给他买的大前门,不由嫉妒了。因为这,她都省麦爸的气,赌气不搭理丈夫。

    麦爸觉得媳妇整天莫名其妙生闷气,懒得理她。儿子赚了钱,媳妇还整天不高兴,不知道这娘们咋想的?

34。第 34 章() 
麦妈觉得委屈; 为自己和小闺女。全家除了她俩,全都收到一山送的东西。婆婆又点心,丈夫有烟,就连上面俩闺女都收到水果和西瓜……怎么她和小秋啥都没有?

    麦妈想不明白,为啥儿子眼看向仇人方向发展。她在儿子身上找不到当妈的成就感; 认为儿子彻底被婆婆拢住; 跟她这当妈的不亲; 她还能巴结儿子?

    于是,麦妈把心思放到远在京市的小闺女身上。上次闺女写信让给她寄钱; 丈夫还没让寄。还是问问孩子他爸,啥时候给闺女寄钱,免得闺女没钱花,饿瘦了。

    麦妈没上过学,只上过几天扫盲班; 她根本不会写信。如果给麦秋写信; 她还得求助于丈夫和儿子。她不惜的求儿子; 但是丈夫是孩子他爸,管这事应该的。要不她就得求助于别人; 好在她爱面子,还没好意思求外人给闺女寄钱。

    所以; 麦妈在不搭理丈夫的情况下,又找机会跟丈夫提及这件事。

    “小秋还等着咱给她寄钱; 你啥时候给她写信寄钱?”

    麦爸听了媳妇的话; 反问:“上次你送她去学校; 到底给她留了多少钱?”

    “不是给你说了吗,我总共给小秋了六十块钱。”

    “你都说了你给她留了六十块,她学校每个月还发二十多,怎么她这么快就把钱花光了?”麦爸对闺女要钱这事持了怀疑态度。

    麦妈还为麦秋找了借口,“可能刚开学,她需要买的东西多,把钱花光了?”

    上辈子麦秋也跟家里要钱花,可能那时因为她最有出息,麦爸麦妈舍不得委屈她,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可两口子存款不多,经不住麦秋祸祸,所以以至于后来,麦妈得从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那里要钱,补贴闺女。

    可是,也许因为这辈子麦一山争气赚了钱,麦爸眼里不再只是关注考上大学的麦秋,而是把很多心思放到身边有出息的儿子身上。

    麦爸:“你去干嘛的,不是都给她安排好了吗,她还缺多少东西,一个月就能花八十块钱。她老子我还没一个月赚八十,她就敢花八十,当钱是天上掉来的是吧?”

    因为最近被车间主任穿小鞋,麦爸心气不平,想到他受着窝囊气养家赚钱多不容易,小闺女确是个败家闺女,那么能花钱,谁给她的胆啊?

    以前麦秋要钱,都给的很少,少了几毛,多了几块,就算麦秋要多少花多少,也看不出她有败家行为来。因为钱太少,咋花都花不着数。但是麦秋手里钱多了,还是管不住自己,这不麦爸算算闺女忒能花钱,恼了。

    麦爸的话一出口,这下麦妈无话可说。谁知道闺女咋花钱的,竟然一个月能花七八十,顶丈夫俩月的工资。这些钱要是放家里花用,怎么不得用上大半年。

    麦妈可能也觉得麦秋花钱有点多,小心地问丈夫:“那不给她寄钱了?”

    “先不给她寄了,让她也尝尝没钱的滋味,知道钱得省着花才行。要是真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我可养不起这样的闺女!”

    能花钱和闺女和能赚钱的儿子一比,麦爸再想想儿子给他买的烟,心里已经开始把秤砣往儿子那边偏。

    麦妈眼珠转了转,提醒政府:“一山那里不是有钱吗?”她把歪心眼子都用到了儿子身上。

    麦爸呲了媳妇一句:“那你去问你儿子要钱,看他出钱养你闺女不?你也好意思!”

    按说,麦爸希望不管哪个孩子有出息了,最好拉巴一下其他兄弟姐妹。但那是在兄弟姐妹过得不好的前提下。现在小秋上大学,有补助,明明能过得很不错;人家别人上大学能省出钱给家里寄钱,闺女却把家里给她的零花钱一下子花光,还问家里要钱。这才让麦爸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闺女没用他想象中的那么听话能干。

    儿子也没有他认为的那么不懂事。总之,麦爸更理性些,慢慢把四个儿女的事情看明白了。

    麦妈被丈夫撅了一句,不服气地说:“一山那些钱,都给咱妈攥着,也不给咱点花,白养他了。”

    孝顺的麦爸:给妈怎么了,难道要把钱都给媳妇?

    他不可能鼓动儿子把钱都给媳妇。万一媳妇脑子不对劲,把钱都给小秋了,家里其他人咋办?

    麦爸想到这,突然对家里的存款有了兴趣,“对了,咱家还有多少钱?”

    “还剩四百多,咋了?”

    麦爸:一山把钱给妈管就对了,给你管只会越管越少。

    他听到媳妇没傻到把钱都给闺女,才放心些。今天要是麦妈真把钱都给麦秋了,绝对会失去家里的财政大权。

    就这样,麦妈本来想说服丈夫给麦秋寄钱,但她却被丈夫说动,暂时不给闺女寄钱了。虽然麦妈疼小闺女,但她也知道丈夫说得对。如果小秋太能花钱,她家存款就保不住了。在大事上,麦妈一般都会听丈夫的。这不两口子商量过后,给麦秋寄钱的事就算了。

    不过,麦爸抽空给小闺女写了一封信,刻意提醒麦秋。大概意思是:他工资不高,每个月只有四十多,过日子还有各种开销,如果麦秋太能花钱,他是供不起的。

    麦秋收到她爸的来信,本以为会同时收到邮局汇款,没想到除了她爸来信警告她少花钱外,一分钱都没寄来。

    麦秋没有收到家里寄来的钱,对爸妈怨念无比。可惜距离太远,她没法家去要钱。

    麦秋觉得爸妈太狠心了,竟然一点钱不给自己寄来。看来爸还是打算把钱留给麦一山,想指望儿子给他养老。

    麦秋气哼哼地想:哼,既然爸不给寄钱,以后等自己赚了大钱,别指望自己对他好。

    麦秋不相信一直偏向她的妈不给自己寄钱,应该都是爸的意思。她也知道妈不会写信,不懂怎么寄钱,要是妈在身边,肯定给自己钱。

    麦秋可是带着记忆投胎的小能手,从小没少因为先天优势哄爸妈,才让她妈对逐渐偏心她。麦爸跟儿女互动少,虽然后来因为她学习好偏心她点,但是没那么离谱。

    反正,这次麦秋没有在爸妈那里拿到钱,只能跟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过起比较拮据的生活,顿顿吃食堂,十天半月吃不上一回肉,可把她给靠死了。等寒假回家时,瘦高的麦秋不用刻意减肥,那时已经快瘦成了麻杆。

    麦一山不知道他重生后的作为给家里带来多大变化,却知道麦秋比上辈子过得惨淡。

    这也是她活该,欠被人的早晚还回去!

    手头赚到第一桶金后,麦一山不仅有了启动资金,系统还再升一级,获得了蔬菜种植大全。

    有了这个蔬菜种植大全,他今年盘算种大棚蔬菜的事更有希望。

    帮家里忙完秋后,麦一山跟田园偷偷见了个面,说了几句悄悄话。

    “媳妇,我得了本蔬菜种植大全,打算今冬种大棚蔬菜。”

    田园:“我也升级了,得到一本馄饨做法大全。以后我家早点不光卖包子,也开始卖馄饨了。我打算在家附近开个早点店面,以后多上些花样,吸引更多的人来吃早饭……”

    “媳妇,你肯定能做到,以后我天天上你那里吃馄饨。”麦一山现在手里有了钱,不用再问爸妈要钱,早饭自然是自己可以做主的。

    再说田园做的早饭,麦一山早已吃习惯。前阵子他没法天天吃到,还馋得慌。有钱任性,起码早饭可以自己做主,想吃啥吃啥。花自己赚的钱,更踏实!

35。第 35 章() 
既然想要种植大棚蔬菜; 麦一山张罗盖大棚的方法。他上辈子没种过大棚; 只见到过; 知道大棚大概是什么样子。一般南边阳光充足,南面和上面要用透光的塑料膜覆盖保温,背光的北面盖成土墙或砖墙。

    但是盖大棚的塑料薄膜; 麦一山特意去农技站打听过,城区没有卖。他想买; 还得去省城问问。

    材料好买,只要用心,总能买到; 可盖大棚的经验只能请教别人; 要不就得他自己瞎捉摸着盖。为了不浪费材料和钱,麦一山绞尽脑汁很快想起个事,前世他在省城卖包子听说过,后世形成种菜基地的某个县城,早在八十年代就有种大棚的。趁现在还有时间; 不如他出去看看,或许可以从人家那里取得一些经验。

    麦一山跟家人报备过,没听家人的劝阻; 只身去某县取经。他在外面连坐车加取经,大概用了两星期的时间才回来; 回来时还让人拉了一车塑料膜和其他用到的材料回来。

    麦奶奶看到归家的孙子; 忍不住说:“一山; 在外面没吃好吧; 我看你都瘦了。”

    “奶奶,你不用担心,有钱在哪里吃不了饭。不过我确实想吃你做的手擀面了。”

    “想吃还不好说,晌午奶奶给你做手擀面吃。”麦奶奶担心地问:“一山,你跟人家学到咋种你说的那种大棚了吗?”

    “学会了,奶奶,回头我就开始张罗,今年冬天我种了菜,你想吃啥菜都行。”

    “学会了就成,可别白忙活一场。我孙子就是聪明,看来啊,你没有上学当官的命,却有发大财的命……”麦奶奶觉得孙子肯定能种好大棚,一听说他学得经验,对他充满了信心。

    麦一山:奶奶高兴就成。

    回头,麦一山开始张罗盖大棚。今年他打算盖土坯墙大棚,不用砖墙。因为用砖墙投入大,人家还以为他卖西瓜赚了多少钱,再嫉妒他,回头有那小心眼的再偷偷使坏找他麻烦就烦人了。怪不得老人都说闷声发大财。

    不过,麦一山想在自家地里种大棚,却遭到亲妈的反对。

    “一山,你别以为你种西瓜赚了点钱就瞎折腾,还拿着自家地折腾,这要是种不成,咱家粮食都不够吃,到时候咋办?”

    现在一家人吃的粮食就靠家里这几亩地,交了公粮后,剩下的粮食刚够一家人吃。如果麦一山在地里种菜,肯定没法兼种粮食,那地里的出产少了,家里的粮食不就不够吃。

    麦妈一盘算,儿子赚了钱又不给她,再没了粮食,她不是啥都捞不着。这样盘算一番,麦妈可不就有意见了。

    麦奶奶一听儿媳的话炸毛了,“咱家的地还有我和一山的,一山怎么就不能用了?都种粮食,都是你的了,美得你!我把我的地给一山种,还有一山自己那一亩地,也能种大棚,你自己那一亩种粮食,养活你自己吧。”

    敢阻止她孙子发财,就是她的仇人,就是儿媳妇也不给面子。再说家里的地又不是都分给儿媳妇的,凭啥她说了算。

    孩子们的户口都随妈牵动,虽然麦爸是吃国粮的,但是几个孩子却是农业户口,所以能分到地。不过前几年随着麦春麦夏前后出嫁,户口迁走,地也被收上去了;今年麦秋考上了大学,秋收后,村里提出把麦秋的地收回。这样,麦家只剩了麦妈和麦奶奶、麦一山有地。

    “妈,你把地都让一山种菜,咱家吃啥,都喝西北风啊?”牵扯到一家人的口粮,麦妈忍不住了,跟婆婆呛上了。

    “哼,我孙子还能让饿着你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