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为女主哥嫂[穿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我孙子还能让饿着你吗?”麦奶奶看儿媳妇阻止孙子发财,看她极不顺眼。

    就算麦一山不给他妈钱,却没有不孝的心思。这两天早晨去田家早点摊吃饭,他还买了包子馄饨回来,让爸妈和奶奶都吃。

    麦奶奶:刚吃过孙子买的饭就不认人了。这是啥妈,啥儿媳哦?真怪她当初眼瞎,让儿子取了这么个货进门,看着像中用的,可惜脑子不大好使,一根筋……

    麦一山看奶为了他跟妈吵架,怕奶奶生气作病,赶紧说:“奶,算了,我不在自家地里种了,再找块地种。”

    麦一山说完,没理他妈,拉着奶奶去了奶奶那屋,跟她详细解释:“刚刚我妈不提,我还把这事忽略了,奶,我看我还是到支书家跑一趟,在河滩对面开一块荒地种菜,省得我妈有意见。”

    瞅瞅他妈那态度,还是现在分开吧,省得以后扯不清。

    麦一山本来就相中河对岸的荒地和荒坡,打算以后包地就在这片包,不管是种菜还是种果树都是好地方。

    现在不过是提前按计划行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麦一山把这事跟奶奶好好谈了谈,给压下了。不过麦奶奶还是不高兴,等儿子下班回来,她跟儿子告状。

    “你媳妇真是傻透顶了,一山赚了钱,能看着咱们挨饿吗,肯定不能啊,现在有钱啥还买不到,细粮粗粮随便买,还能缺她口吃的……”

    “那一山不准备在自家地里种菜了?”

    “不了,他已经找过支书了,说在对面开荒地。”

    当晚,麦爸跟媳妇说:“我看一山是个有心数的,做啥事都有计划,不是盲目行事。既然他想在家种菜,那就让他种,他可是咱儿子!”他可是看到儿子这次回来,还带了几本关于种菜的书。看来儿子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准备干场大的。

    就因为儿子种西瓜赚了两千块,麦爸对儿子也有信心。

    麦一山买了几本关于种菜的书籍,是为了不给众人留下话柄。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咋会种菜,人家跟书上学的,这就没问题了;要是没这书,肯定会有人觉得奇怪。

    “是咱儿子咋了,那他也没把赚的钱给我,我就不愿让他在地里种菜。万一种不成,他钱花光了,地也浪费了,我不是啥都落不着!”

    原来麦妈是怕两头落空。

    麦爸心焦了,“他要是种成了呢?”

    “种成就种成了呗,反正赚了钱又不给我,我能管得了他吗,他受我管吗?”麦妈想支配儿子,但是儿子不听她那一套。

    “算了,头发长,见识短。怪不得儿子不把钱给你。以后儿子赚了钱,你也别问他要,没那脸。”

    两口子为儿子的事闹翻了,各自翻身,背对背睡觉。

    本来麦爸看出儿子对媳妇有了芥蒂,私下劝媳妇对儿子好点,让儿子寒了心,别再等她老了不管她了。可是看媳妇行事一再犯糊涂,跟她说了白说,干脆不废话了。凑合着过吧,反正等老了有媳妇一口吃的就成。

    麦一山找到田支书,跟他讲要开荒地种菜。

    田大伯:“开荒种菜可以,只是成不成啊?”

    麦一山:“田大伯,我为了种大棚,可是特意出门跟人去学过的,应该没啥大问题。”

    田大伯好心提醒:“听你说种大棚可不像种西瓜,得投入不少钱,只要你心里有数,最后别亏钱就成。”

    然后田大伯说:“要是种成了,应该能卖不少钱吧。一山,如果……”田支书顿了顿,为了村里的发展,还是问出来:“如果你种大棚赚了钱,咱村里人想跟你学,你愿不愿意啊?”

    麦一山爽朗地笑着说:“大伯,看您说的,我可没那么小气。以后如果有想学的,尽管来找我。我一个人能种多少菜,城里多少人等着吃菜,就是咱村里都种大棚,也挤不垮我的买卖。我跟您说,这次我去的那个县城,人家那里好多种菜的,都快发展成种菜基地了。人家那里有蔬菜批发市场,好多外地人过去批菜卖……”

    村里人想致富,麦一山绝对不拦着,再说拦也拦不住,他可不想犯众怒。如果他把种大棚技术交给村民,还能得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将来他可不是只靠种菜赚钱。就算断了这条路,也没啥。

    这辈子,麦一山打算扎根本村发展,如果能带领全村致富,也是做积德的好事。如果能成,他的名声肯定比前世好,不会落得让人说他不孝顺的下场。

    没错,麦一山特别在意这件事。就因为麦秋有钱有名望,才比他落得名声好。如果他做得更好,麦秋再有钱,不给村里用也白搭。

    田大伯为了表示对麦一山的支持,让自家儿子田向国帮麦一山开荒盖大棚,顺便跟着学点技术,说不定明年自家还能用上。

    村里不乏聪明人,自从听说麦一山折腾种大棚蔬菜,有经验的老人派自家儿子给他白帮忙,估计跟支书打一样的主意。

36。第 36 章() 
很快麦一山这边聚集了十几口子大男人过来帮忙。

    有人帮忙干活; 麦一山当然高兴; 说明人家看得起他。像这样帮忙; 也不用给人发工钱,但也不能让人白干活,得管饭才行。他打算中午晚上管两顿饭; 就跟盖房请人帮忙时一样。

    麦一山虽然打算管饭,但是没找他妈忙活饭食; 因为他怕自己张口,他妈会拒绝,那他还不如直接找别人帮忙。他也没找他奶; 因为他怕累着他奶。

    在麦一山心里; 媳妇才是最熟悉可靠的人,于是他先知会奶奶一声,想找田园和田妈帮忙做饭。当然,他不会让她们白帮忙,打算给钱。

    麦奶奶:“咱家又不是没女人; 还找外人给做饭,传出去不丢人啊!”

    “奶,我不是怕我妈不干吗?要是您自己做饭; 我怕累着您,毕竟十几个人的饭呢。”

    “你不用管你妈; 我让她干; 她就得干; 不干不行。这地里没啥活了; 难道让她天天在家闲着玩。一山,你甭管了,哪天开始干活,我跟你妈给你们准备饭菜。”

    麦一山只好说:“明天就开始。奶,明天多买点肉回来,做大锅菜多放点肉,人家白给咱帮忙,咱别亏了人家的嘴。”临了他怕奶奶小气买肉少,不舍得放,于是说:“奶,要不明天我把肉买回来,您看着做。”

    麦奶奶哪能不明白孙子的担心,她一口保证:“一山,你放心,奶绝对不给你拉后腿。”

    麦奶奶想得开,知道大伙儿吃得舒心,才能干活更用心。反正孙子有钱了,不用计较块儿八毛的肉钱。以前会算计,还不是穷闹的。算计不到更受穷。

    麦一山只好把做饭的事交代给奶奶。

    第二天,麦一山一大早去荒地翻地捡石头和草根,很快帮忙的人在家吃过早饭也来帮忙。麦奶奶去菜市买了一大块肥中带瘦的肉回来,打算按照孙子说的炖大锅菜,多放肉。

    麦妈看到婆婆提着一大块肉回来,忍不住问:“妈,不过年不过节的,你买这些肉干嘛?”

    麦奶奶直接给儿媳妇下命令:“今天家里来人,等下你帮我做饭。”

    “来啥人,干啥呀?”麦妈一头雾水。怎么家里有事,丈夫没跟她吱一声。

    事到临头,麦奶奶才解释:“今天人家帮一山盖大棚,咱得做菜招待人家。”

    麦妈不高兴拉下脸说:“现在用着我了,怎么赚钱的时候不想着我?”

    还是在埋怨儿子不给钱。

    麦奶奶能让吗,立马怼她:“谁让你这当妈的不着调,还能怪一山。你干不干?你要是不干,以后不让一山给你养老。”

    麦妈憋屈地说:“干,我干还不行吗,我真是欠了你们麦家的!”

    她还没硬气到不让儿子养老。麦妈倒是想让贴心的闺女养老,可是女婿得愿意才行。

    这年头除了没儿子的人家,才让闺女养老。那些有儿子的人家,不管孝不孝顺,还真没几个非得让闺女养老的,都怕说闲话。

    麦奶奶回头叹气:唉,怎么让一山摊上这么个妈!

    十几个大男人一起上,整地好整。虽说全是用头和铁锨挖地,但是速度真不慢,半天下来,就整了一大块地。麦一山一看,今天应该能整完,明天就可以张罗盖大棚。

    麦一山:“还是人多力量大,我看今天一天,地就能整完。”

    田向国问:“一山,那明天不就能建大棚了?”

    “嗯。应该能。”

    三十多岁的建军哥插嘴问:“一山,你看你年龄不大,怎么脑子转这么快,赚钱的法子是一个接一个。我们就不行了,除了种地,没别的来钱出路。”

    “人家一山可是高中毕业生,比咱强,咱几个上学都不多。”

    今天来帮忙的,都是在家种地没有工作的人。一年到头,基本全指望地里那点出息。可惜他们这里人均地少,交了公粮后,地里根本没多少赚头。一年辛苦劳作下来,也就能混个吃喝。如果想有余钱,平时不忙了,就得出去做点零工,算是赚钱门路。可是做零工来钱不稳当,有时能赚,有时赚不到。所以,这些人的日子不算好过。

    来帮忙的这些人里,除了田向国,其他人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富裕,一家子生活全靠种地,一直没翻身的机会。要不看麦一山赚钱了,想来跟着来学学。

    麦一山早已知道这个哥哥们来的目的,他也没藏着掖着,笑着说:“我这也是没办法,谁让我没考上大学。各位大哥,如果你们想的话,跟我一起干也可以,只要不怕亏钱就成。如果怕亏钱,来年跟着我学也行。”

    种家常菜,一般大家都会种。可是怎么建大棚种菜,还是需要些技术。比如怎么控温、浇水、施肥等,肯定跟露天种菜不一样。

    其实,如果麦一山接着种西瓜,说不定他们跟风种一茬。谁想到人家一山能耐,又搞上不熟悉的大棚,他们只能干看着。如果看今年冬天卖菜的收益不错,他们或许能豁上积蓄,跟着大干一场。

    看不到收益,谁都不敢往里投钱,要是失败了,日子可是更不好过了。

    麦一山也是农村出来的,他哪能不了解这些人的心思,肯定是怕赔钱,暂时不敢跟着种菜。不过,他倒是没再劝,而是帮忙出了另一个法子:“你们家里不是都有菜地吗,不如弄点薄膜回去,在家弄个小棚试试,算是积累点经验,等明年想种的话,也能心里有点数……”

    “在家种小棚的话,用的薄膜少,还不用另外垒墙,花费较少。如果等冬天冷了,可以多盖几个草帘子啥的给菜保暖……”

    麦一山说得大家都心动了。

    “这样能行吗,菜不会被冻坏吧?”

    “头一年多种点耐寒的菜,少种不好种的。”

    “说的也是。”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商量今年要不要跟着种点。说不定种上点,跟一山说得一样,到年底菜贵了,还能跟风卖上一些菜,赚点钱好过年。

    田向国已经动心,打算回去跟他爸说一声,就来跟麦一山这里买点薄膜,再跟他学学怎么盖大棚,回头看看自家怎么弄。

    快到晌午头了,麦一山招呼大家去家里吃饭。

    建军哥:“这怎么好意思?”

    他们来帮忙,但都是抱着学一手的心思来的,哪里好意思再跟着一山回家吃饭。

    “去吧,去吧,我奶都准备好了,你们要是不去,家里的饭菜不就剩下了,一定要家去吃饭才行。”

    到了家之后,麦一山找到脸盆,让大家洗手吃饭。

    麦奶奶热情地招待大伙儿:“今天给你们炖的肉,等下都吃多吃点,别客气。”

    “奶奶,您可真客气!”

    麦奶奶笑着说:“多吃点,别剩下。”

    最后,大家伙吃得心满意足,下午干活更带劲了,还多给麦一山整出几分地来。

    地整出来,第二天开始盖大棚。塑料膜是麦一山买的,土坯和当支架的细檩条还得在家张罗点,因为他家没那些东西让他造。

    买这些不用麦一山出头,来帮忙的大哥们已经承诺,先用自家那些土坯,麦一山也别给钱了,看着给他们些薄膜,再教给他们种菜盖大棚。这样他们还欠了麦一山一份人情。

    说起来,他们提供的东西看着多,却没有麦一山提供的技术值钱。

    谁都不是傻子,都懂这个理。

    这些人还承诺,以后一山这里有活就找他们帮忙,只要有时间,保管来。

    麦一山雇车拉回来的薄膜,他估摸着能种几年菜,就多买了些薄膜,用不了,等明天再用。

    看来,恰好买多了,现在能匀给别人一些用。不过,他用的土坯多,也不愿意占人便宜,还是付钱买的土坯和细檩条等东西。

    等麦一山盖大棚时,特意垒了烟道,就为了给菜保温。万一赶上冬天冷,也不至于麻爪。

    一伙人修建大棚,大概用了三天时间才搭建起来。毕竟大家都是生手,只有麦一山看过大棚是怎么搭建的。所以全程靠他指挥,最后才弄好。

    大棚搭建完成,麦一山没有立马种菜,而是先肥地,打算等阵子再种菜。

    反正不管他干嘛,都受到村里人关注。

    “一山那大棚你看了没,真气派,没想到种菜也能用上屋子了。”

    “可不是,他可真敢干。这要是种不好,还不把卖西瓜那些钱砸进去了。”

    “人家连西瓜都种出来了,还能种不好菜。听说要是能成,明年好多人想跟一山学种大棚菜呢。”

    “真没想到麦家的龙凤胎这么能耐,一个上了名牌大学,一个特会赚钱,你说人家那娃是咋生的?”

    “哈哈,这事得问满田和他媳妇才知道!”

    话题扯着扯着,不由歪邪道上去了。

    “他们这一把有个出头的,还有田家的闺女,听说她家早点摊子,还是她主张办成的当初卖包子也是她提议的,就连现在田家卖早点赚了钱,她都能分到一半钱。”

    不知情的人说:“妈呀,田家婶子可真大方,她家可是有仨儿子,竟然还分给闺女一半钱,这也太向着闺女了。”

    没想到,麦妈偏向闺女的事还没传老远,田妈偏向闺女已经被众人说三道四,很快传到田妈耳中。

    田妈知道后,傲娇地说:“那是他们不知道我闺女的能耐,如果知道,就不会这么说了。”

    当然,这话也是说给俩儿媳妇听的,省的她们以为闺女拿钱多,出力少,闹矛盾。

37。第 37 章() 
秋收后; 地里没多少活干; 有心思学种大棚的人; 几乎天天跟在麦一山屁股后面学习。麦一山已经提前育好菜苗,等菜苗长到一定程度,可以移到大棚中种植。他们每天看麦一山有条不紊地做各种事; 越发觉得他靠谱,认为今年麦一山肯定能种好大棚。

    没有人因为他年龄小看不起他。

    除了种大棚菜外; 麦一山还有另一个活,趁着苗小,他赶紧上山上收集柴火; 以免冬天没柴烧。万一大棚温度降低; 他准备烧炉子,通过烟道取暖。为此,麦一山在大棚一头建了个小房间,冬天准备常驻。

    自从麦一山盖好大棚以后,大棚里就离不开人。他怕又淘气孩子进来; 不小心把薄膜弄坏。如果麦一山上山捡柴,会让奶奶替他盯着大棚。好在这活不累,麦一山不用怕累着奶奶。

    麦奶奶非常乐意看大棚。她觉得新鲜; 再说大棚里几乎天天不缺人,经常有人过来观看大棚菜的生长过程; 顺便和麦奶奶聊几句; 麦奶奶也不会觉得孤单。

    麦一山习惯起早干活; 如果他起床时; 他妈还没做好饭,麦一山就去田园家的摊位吃早点。然后他会趁机跟田园聊几句,这一切都被田妈看在眼里。

    臭小子,又来勾搭自家闺女。也许是因为麦一山种西瓜成功赚钱的原因,田妈并没有一口否定他,而是抱着观察的态度,看他是否适合当自家女婿。

    以前许是习惯了的原因,田妈没把麦一山当回事,不就是男孩吗,她家有仨,不稀罕。这会仔细一看,发现麦一山长得浓眉大眼,高高壮壮的,跟麦爷爷年轻时比较像,不像他爸,更不像她妈,看着还比较顺眼。

    麦一山呢,在等馄饨或者吃饱饭前后,会帮忙收拾碗筷,对上田妈,笑得那个殷勤,叫的那个亲热,田婶田婶的挂在嘴边,张口就来……

    麦一山为了顺利娶媳妇,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讨好前世岳母,让田妈不得不对他心生好感。

    私下田妈对闺女说:“虽然一山他妈不咋地,一山这孩子看着还不错。他下学后可是非常勤快,天天一大早去地里干活,很少闲在家里……”

    田妈对女婿的要求不算太高,相貌端正即可,关键是人品要好。比如说勤快、孝顺……那种喝了酒耍酒疯的,更甚者动手打媳妇的,绝对不要。

    田园抿嘴笑着问:“妈,您这是看着他又顺眼了?”

    “我看他顺眼不顺眼不要紧,关键是你看着顺眼才行。不过,还得继续观察一下才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得看到男方有本事赚钱养家,才能放心把你嫁给出去。”

    如果是没本事的男人,田妈坚决不愿意嫁闺女。让闺女嫁过去受罪吗,她闺女虽说不是特别娇养大的,也不能嫁到婆家当牛做马。

    所以前世麦一山没有混出名堂时,跟田园好上,双方父母谈崩了,后来因为父母们各种理由反对,才导致两人偷偷领证出去赚钱。

    现如今麦一山留到家里发展,还让田妈亲眼见到他有赚钱能力,继而转为考察他,有思考他当女婿的可能。

    如果按照麦一山的想法,赚了钱后盖新房搬出去住,想来田妈是不会反对的。

    田园给田妈甩下一句:“听他说,今冬等大棚菜卖了钱后,来年在别处选宅基地盖房,以后不跟他爸妈一起住。”她对重生丈夫信心百倍,乖乖在家等她男人来娶她就好了。

    不过,经历前世的田园明白,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事做,不能做男人的附属品,不然,有可能会在家庭中被淘汰掉。

    田妈听了眼睛一亮,“这小子会办事。要是他自己盖了新房,这媳妇真不愁找。那样的话,等他盖好房,对你有意思的话,让他找媒人上门提亲好了。”

    至于李香兰,根本不是事。她若敢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