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新产品,而是立刻购置土地。最明显就是盛怀轩,此人领衔洋务运动之先河,汉冶萍得手后每年赢利可得数千万,但他不思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反而大肆在上海、江浙等地购置田地,最终当设备需要更新时不得不又向外举债度日,若非杨秋出现差点就毁掉了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体。
    欧美各国拼命发展工商的时候,中华大地的工业刚露出苗头就开始逐渐被土地慢慢吞噬元气,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几十年后工业建设依然原地踏步。反观日本,虽然土地问题比中国还严重,但国土狭小就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彻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转战工商,几十年来反倒是慢慢发展出一批纯粹依靠工业的资本家。
    对土地的追求会导致工商萎缩,资金积沉,还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太平天国、庚子年的拳民,再到武昌一声枪响,其深层的原因无不与土地过分集中国有关,甚至满清倒台也息息相关,但历朝历代土地问题就是个双刃剑,尤其是现在国民数量已经突破四亿,地少人多已经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导致土地改革彻底奔溃,无疑会让民国陷入动荡。
    杨秋耐心的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民国和国社想要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在土地问题上动脑经,只有惠及数亿农民才有可能真正站稳脚跟。中国是农业国家,未来数十年都不可能摆脱这个称号,就算发展起庞大的工业,工人们也需吃喝,一旦步入城市化建设的告诉截断,就能需要维护土地安宁,所以决不能就此罢手。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柄双刃剑,所以只暂时在河南与陕西进行试点:“总理、张部长可以放心,此事我已经交代下去,剿匪行动仅限河南陕西两省,但收缴枪支和全国性减租减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尽快向全国推行,起码中央政府摇摆出个姿态来,告诉老百姓政府再想办法帮助他们。”
    听完杨秋的详细解释后,唐绍仪和张季直虽然还是认为太过草率,但他们目前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而且从刚才那番话中也可以听出,他明显在施压国会和政府尽快针对土地问题进行立法,因为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河南和陕西树立起榜样,成为悬在其它省份头上的一柄大刀,他们将来谁敢在土地立法上太过纠缠,就可以借两地模式直接进行土改。
    见他保证只在陕西和河南境内实行,没一下子铺开全国造成不可收拾的下场,两人就知道这是要杀鸡儆猴,只得点点头:“辰华既然这么说了,等我和张部长回去后就试试尽快促成立法,以免造成全国性波动。”
    两人的满脸担忧让杨秋也深知其中压力,替他们重新斟满茶后说道:“总理和部长不妨更得更远些,土地改革仅仅是表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民衣食无忧才是关键,两湖和四川主要都是稻米,云贵在慢慢向蔗糖和烟叶等经济作物发展,广西稻米、生丝、茶叶基础很好,现在又增添了橡胶产业,所以我倒觉得应该利用河南和陕西这次改革,加速促进农业发展。”
    张季直是农林部长,又是大生纱厂的董事,虽然骨子里也没摆脱小农土地思想,但比一般迂腐之辈好了很多,加之他知道现在共和党和民党都不是国社的对手,即便两党联手也撼不动国社的霸主地位,贸然顶撞只会引来覆顶之灾,还不如好好合作借此次改革之机把河南和陕西的农业搞好,也能增加共和党的人气,说道:“河南地势平坦,田地保有量居全国前列,但黄河泛滥多年不绝,境内又大多为贫瘠旱田,两年重灾恐怕一下子很难恢复元气。”
    杨秋也知道,中原大地经过数千年耕种土地早已贫瘠不堪,尤其是山林损毁严重土地沙化迹象明显,后世河南能成为全国粮食大省很大因素是因为化工肥料的使用,但目前他可没那么多化肥资源,十万吨级的合成氨化肥工厂造价就算再便宜也要百万美元,最早建设的第一家四川化肥厂已经在去年八月投产,目前主要供应云贵两省的烟叶和甘蔗种植所需,后面几家氨肥和磷肥厂才下订单,等设备抵达开工至少两年后。
    所以还是必须在作物改良和机械化耕种上下苦工,幸好他早就想好了大致的对策,说道:“不瞒张部长,我已经致电汉格尔先生,请他代为联络美国克利夫兰财团,准备在河南推广机械化种植棉花。”
    克利夫兰财团?张季直虽然是大生纱厂董事,也算是国内棉花纺织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却第一次听说克利夫兰财团。但这也不怪他,现在中国有几人能真正了解欧美呢?倒是唐绍仪听说过这家财团,惊讶道:“辰华说的可是占据了全美八成棉花市场的那家公司?”
    “现在没有八成了。”杨秋说道:“反托拉斯法案后,克利夫兰财团被肢解成了数家公司,内部虽还有联系但已经很难在美国恢复当年盛景,所以他们一直想拓展外海市场。我的想法是由政府牵头,与他们合资组建河南棉花农垦公司,慕容翰已经答应拿出平顶山、乐川等地总计五块共700万亩荒地入股。我已经派人检查过那些旱田皇帝,完全可以种植美国最新的抗旱棉花,所需水源也可以从修渠引入,而且那里地势平坦,荒地连绵可以推广机械耕种,提高种植效率不说,还能带动我们国内的拖拉机和机械厂的发展。
    克利夫兰财团不久前已经回电,初步意思是由他们出抗旱棉种和管理,我们出田地、工人和机械,利润五五分成。不过我可不想让他们占这么大便宜,已经让汉格尔转达由他们援建两家五十万纱锭的棉纺厂和一家印染厂,他们的答复是可以援建工厂,但必须将生丝纳入合营。”
    唐绍仪和张季直听完后既激动又皱眉,激动的是真要达成这笔协议,国内棉花和纺织业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仅此一地三厂项目就能给河南增加至少三万个工作岗位,还能带动包括拖拉机,成衣制造、医用面纱等等一系列下游产业,皱眉的是美国人居然打上了生丝的主意。生丝是国内目前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出口例如来源,每年生丝出口可净得数百万美元,这么大笔利润要分给别人一半,说不心疼是假的。
    杨秋却很想达成这笔协议,先不说国内生丝主要是原材料出口,附加利润很少,更主要是如果达成这笔协议,就能借克利夫兰财团庞大的销售网络,彻底占据欧美生丝市场,从而打压日本最重要的生丝产业,进一步加深中美联系削弱日本在亚太的力量。但这件事他不能独断独行,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所以干脆交给唐绍仪和张季直去斟酌,不过他相信两人肯定挡不住棉纺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的诱惑。
    聊了一会两地农业改革,包括引入优质小麦种子和大豆,土豆番薯等种植产业后,唐绍仪又转到了正在进行中的关税谈判,约翰摩恩为首的各国谈判代表团咬死必须继续遵守辛丑条约中一切条款,包括支付赔款,确保各国在华利益,不允许在山海关至北京中间段驻军,不准许在天津驻军等等不平等条约。
    对此杨秋和面对土地问题毫无办法的两人一样,国弱就要被人欺负,自己要是有几艘战列舰往马六甲海峡一停,这些列强肯定会松口风,但现在嘛还必须忍着。
    想到这些他也不禁直捏眉心,国家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可束手束脚的事情不减反增,何时才能真正走出桎梏参与到世界大家庭的竞争中呢?
    (未完待续)


第三六二章 带回一座金山
    8月的江南厂异常繁忙,完成两艘驱逐舰任务后,船坞已经被大大小小的民船挤满,加上因为吴淞码头的好位子都被英法等国占了,这里又成为湖北和重庆接受外国设备的转运前哨站,每天都有海轮靠岸卸货。
    三艘悬挂奥斯曼国旗的货轮相继靠上码头,四十多岁有着一脸大胡子的奥斯曼船长懒洋洋钻出船舱,一边扣衬衫纽扣一边从大副手里接过清单向舷梯走去,他这次是替德国运送中国人采购的三千吨奥斯曼精镍矿石和五千吨甲苯,如果是德美英等国船长,一定会按合同送往大冶深水码头,可奥斯曼、意大利和荷兰这些船东才不愿意开入狭窄的扬子江水道,顺流而上既耽误时间也耗煤。
    海运虽然赚钱,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位奥斯曼船长第一次来中国,明显被江南厂的规模惊了一下,但借着办理手续时转一圈后又嘲笑起来,因为这里的规模和基础建设看似挺大,但远远看去几座船坞内居然都是四五千吨的小船。“嗯嗯,看来中国人喜欢摆谱的传说果然不假。”船长得出结论后,满脸倨傲要求立刻派船来转运,顺便让中国人把在九江应该带回德国的四千吨精钨矿也运来。
    奥斯曼船长的不负责任让设在这里的转运站负责人满脸愁容,矿石机械这帮洋鬼子偷懒还好说,但甲苯虽然都用铁桶装好,但毕竟是危险品,副总统这几天正在上海考察,储备在这里实在太危险,必须打电话让上面尽早派船来运走才行。
    就在这位负责人满脸苦容暗想从哪里能调来几艘船时,几声刺耳的口哨从奥斯曼船上响起,然后就见到一位头戴巨大遮阳帽,帽檐下露出一头波浪卷发,穿着奥地利百褶裙的女子在几个壮汉保护下走出了船舱,这女子面目如画,走起来路缓慢而优雅,顿时吸引了码头上的全部目光,那位奥斯曼大胡子船长更是立马冲了过去献殷勤:“菲丽小姐,为什么不多待两天呢?”
    “鲁尔船长,谢谢您一路的照顾,我已经回到我的祖国,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家了。”见到船长,叫菲丽的女人双眉不为人察觉的一拧,看得出一路上她没少被这个奥斯曼大胡子骚扰,现在到家哪还不找机会尽快离开。
    大胡子船长明显有些失望,一路上他都在打这个东方女人的主意,可惜后面那几个保镖很不好惹,而且这个女人好像还是个来头不小的大人物,上船时德国人就警告不要乱来。望着那具一摇一摆的美臀,大胡子船长心头躁动,立刻把移交工作交给大副,自己则和另两位船长一起去市内寻找酒吧,释放近两个月枯燥航行积攒下来的欲望。
    “小姐,出示证件。”
    江南厂码头虽然有单独通道连接市区,但为确保安全这条通道也是有关卡的,所以几个保卫士兵见到女人和大汉,立刻拦住去路要求检查证件和行礼。身后一位壮汉从兜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护照,士兵看到证件外表有些发呆,也不知道这家伙揣在身上多久了,居然已经破旧成这个样子,但等看清楚上面的印戳和外交护照后,连忙示意放行。
    “吕小姐,是先回家还是。”
    离家大半年后壮汉也有些迫不及待了,立刻扭头去问女人,女人心思玲珑,知道汉子陪自己无怨无悔跑了大半年后也早已是近乡情怯,微微一笑:“先回家吧,休息两天再去南京见副总统。”
    见到这几人气势不凡似乎是什么大人物,所以耳尖的士兵好意提醒一句:“几位,副总统这几天就在上海。”
    “哦,他在上海?”
    听说副总统就在上海,女人眼眉猛然一亮,微微抬起头露出了一张宜嗔宜喜的脸庞,正是带石油裂解技术赴各国注册专利的吕碧莲。
    杨秋并不知道吕碧莲已经回来了,依然趴在桌上审阅关于预备役人员的训练和开支报告。
    预备役是军队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早在主政西南时他就着手建立预备役制度,现在全国一统更需要好好经营。根据计划,1914年5月前国防军将要拥有23个陆军师主力,21个警卫队旅和30万预备役士兵。前两项已经就差一个师还在组建,但第三项也正在利用目前各地驻军和警卫队基地加强训练,还好中国从不缺乏人力资源和优秀兵源,每月训练一周就能拿到两块钱补贴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加入预备役训练中来。
    蔡公时见到他在看军队预备役文件,立刻挑选出两份奉天和北京发来的军方电报。身为杨秋的秘书需要涉猎的东西很广泛,因为他虽然是副总统,但全国上下现在谁不知道大权掌握在谁手里?随着河南土改节节深入,国社在北方的影响力也日渐加深,作为党魁他的地位愈加无法动摇,所以每天都会大量文件转来审批,从经济到工业,从农业到民政,再到最主要的军务,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开始蔡公时还很不习惯接纳这么多种类的文件,时常出现搞混的情况,但经过几个月的梳理后终于能应付自如了。
    说道:“这是奉天和北京发来的,岳鹏将军已经抵达奉天,因为奉天14师的装备种类繁多,希望能尽早换我军的制式装备。这封是段祺瑞发来的,他说袁世凯昨日已经举家迁回老家彰德养病,询问老总统府的处理办法。”
    杨秋皱皱眉停下笔,岳鹏的电报倒没什么,但段祺瑞这封电报意思就多了。中央政府确定后,北京的地位问题一直没确定下来,一些人认为应该建立陪都以便将来首都迁回北京,也有人认为干脆并入河北省成为省政府所在地,而杨秋的想法是将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等几个主要城市改为中央直辖市,只不过这个想法还没能在国会通过。
    现在段祺瑞来这封电报,明显就是想尽早给北京定位,心底里也有继续坐镇北京的想法。
    想到这里杨秋抬起头问道:“虎臣,你认为谁去北京最合适?”
    蔡公时从话语里也能听出他是不想让段祺瑞继续待在北京享福,但北京地理位置重要,加上失去首都地位后城市也逐渐没落,必须要一位干吏前往才不至于耽误,可国内又有谁具备这个能力呢?
    杨秋也在挠头,失去首都后的北京城落寞之快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平行世界里因为首都迁移至南京,短短几十年繁华的北京就陷入低谷,加上附近缺乏资源,等开国大典时竟然从紫禁城内扫出几百担子鸟粪,由此可见首都地位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坐镇北京的人不仅需要能守住目前这片产业,还需要有足够的手腕和能力,毕竟北京的北洋势力还很强,而且思想也比较保守。
    “如果可以的话,公时倒想推荐阎锡山前往。”
    阎锡山?
    不失是个镇守一方的好人才,从他在山西的表现来看首先就是比较善于理财,促进工商方面比较好,北京交给他最起码不会继续落寞下去,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但他现在是山西省省长,如果不提高北京的地位的话调往那边等于是降职,还需要想想办法。
    杨秋正要让蔡公时一会去问问直辖市划分有什么消息时,雷猛忽然敲门走了进来,见到蔡公时在连忙向杨秋眨眨眼睛。
    这块滚刀肉如今又壮了不少,挤眉弄眼的神色却和以前一样,让杨秋也乐了,放下笔笑道:“得了,虎臣又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就直说。”
    雷猛挠挠头,憨憨一笑后说道:“司令,是吕碧城小姐来了。”
    “她回来了?!”听到这个名字杨秋豁然而起。蔡公时也听说过淮南三吕的大名,本来还想留下见见这位据说才华横溢的大美女,但想到刚才雷猛的神色,心底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告辞离开。
    其实他猜错了,虽然杨秋和吕碧城的确有关系,但现在的惊讶完全是因为石油裂解技术专利的事情。
    片刻后,吕碧城走进了办公室,此刻的她已经换了身旗袍,西洋式的波浪长发和旗袍混在一起,不知是不是大半年没见,竟给杨秋一种惊艳的感觉。雷猛完成任务后也连忙飞速带门走了出去,想起等会郝文宝要来,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搅后自己又去门口准备堵住他,免得破坏了司令的好事。
    办公室里四目相对,半晌后杨秋才开口:“你瘦了,但精神好了很多。”
    吕碧莲狠狠剜了眼杨秋,后面那句不说该多好,不过她也不是寻常女子,说道:“是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若不是怕有人担心我私自拿钱走了,我才不想回来呢。”
    见到她安全回来,杨秋反而不急着询问专利的事情了,问道:“这一路还好吧?怎么回来前也不发封电报?”
    “本来是准备下月启程的,不过途中得到了一样小东西所以就急着赶回来。”吕碧莲坐下后,娓娓道出了出国后的经历。
    本来她第一站是美国,但抵达后发现美国石油公司规模都很大,急着出手裂解技术未必能成功,所以就绕道纽约前往欧洲,先花钱加入了西班牙国籍,然后又移民至瑞士,因为他听杨秋说过瑞士是中立国。花了三个月拿到身份后先在瑞士注册了华辰石油技术欧洲分公司,然后才以杨秋和这家公司的名义在欧洲各国注册了石油裂解技术专利。
    赴美也注册了专利后,才按照之前的约定联系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
    由于托拉斯方案,标准石油公司早已被瓦解成了数家企业,虽然目前还都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掌握中,但未来是否能长期掌握他们心里一直没底,所以听说这种能大幅降低成本的新石油提炼技术后立刻意识到用技术串联和巩固石油托拉斯的前景,立刻与吕碧城派去的人进行谈判。
    在此期间洛克菲勒家族想了很多办法,幸好吕碧莲聪明,一直住在中国驻美国公使馆内,还在谈判前早早请了数国律师组成律师团,最后还故意将要出售技术的消息捅给报纸,让洛克菲勒家族不得不收回那些小手段进行商业谈判。
    洛克菲勒家族不愧是石油行业的超级大亨,意识到石油裂解技术将彻底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后,立刻报出了2000万美元收购专利的价格,然而吕碧莲在杨秋解释后更清楚这项技术的价值,所以只答应合作而不是出售,虽然洛克菲勒公司一直将价格报到6000万美元,但眼看她不为所动,还开始接触欧洲石油大亨的诺贝尔家族后,最终答应以2500万美元现金购买华辰石油技术公司40%的股份。
    2500万美元卖掉四成股权并不合算,与十年后石油涨价和消费高潮到来后每年可以得到的专利费相比,这笔钱洛克菲勒家族最多两年就能赚回来,对杨秋来说虽然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但如果不拉他们入伙自己也无望收到这笔专利费,各取所需罢了。
    吕碧莲不想吃亏太大,所以又要求洛克菲勒公司免费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石油提炼残留物,因为她听杨秋说过这些在目前石油公司眼中反而废物可以提炼氨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