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谈判从21年初就陆陆续续开始接触,但截至目前还是一团混沌。主要核心就是美国要求和英国同等地位,而日本要求拿到英美的80%吨位。最让英美头疼的是,中国海军也提出自己的主力舰吨位必须等同日本,否则不予考虑加入条约。
英国对此很头疼,狡辩说这不是国家谈判,仅仅是海军谈判。中国没有海外殖民地,也没有海军传统,所以不应该获得那么大吨位。杨度和叶祖圭肯定不会被忽悠,没殖民地就不要海军了吗?从最南的钦州到最北的鄂霍茨克海东北海峡(上海公报从这里开始分割,尚塔尔群岛属于中国),整条海岸线长达7千公里,加上英美在上海公报中承认南海诸岛属于中国,中国海军有权和英美法一起维护南海地区稳定,所以海军需要承担约11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安全!所以至少需要12艘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0艘巡洋舰和200艘驱逐舰才能维护海防安全。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12艘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0艘巡洋舰这是绝不可能的!要是按照这个吨位给,直接就比肩英美了!岂不是又弄出一个拥有更广袤海域,资源数百倍,海岸线完全无法封锁德国?所以别说英美,完全无关的法意也直接摇头,日本更表示中国的统计法有误,所辖海域内有一半应该属于日本管辖。
杨度和叶祖圭也知道拿不到,真拿到国家也暂时养不起那么大支海军,之所以这样完全是不想弱于日本海军,否则回去无法交代。
面对咄咄逼人的中国海军,日本一边在谈判桌上叫嚣中国威胁,表示如果中国拿到同样的主力舰吨位日本就退出。又不顾国内经济压力,在中国1920海军计划开始后不久,也把八八舰队计划改成九九舰队计划,开工建造包括土佐级、天城级、古鹰等等一系列新战舰,试图保住海军地位。
美国当然不能无视日本海军疯狂的扩军计划,但本身国内孤立思想已经越来越重,且经济下滑连欧战中开工的十几艘主力舰都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对中国海军提出的要求非常暧昧,一边表示不该这么大吨位,但一边又表示应该尊重海防需要。
“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万里之遥的华盛顿谈判会场内,杨度悄悄进门坐到叶祖圭身边,笑着喷了句脏话。来美国两年也让这位国学大师开了眼界,思想上更趋同杨秋先压住国内思想全力建设国家的观点,所以此轮海军会谈中表现格外积极。
叶祖圭看到他来了,也呵呵笑道:“皙子才知道吗?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无果,欧战又没捞到好处,所以国内开始闹孤立思想,这时候让他们大力发展海军和日本对抗,光国会拨款这关就过不去。”
杨度刚来时美国就爆发老兵暴动,这两年因为欧战经济效应结束不少企业倒闭,所以也慢慢了解美国人的心态,笑道:“这是好事。美国国力早就超过英法总和,他们要是扩张,我国和南洋恐怕皮毛不存。现在既然不想插手,想让我们顶在前面撑几年,也正好拿些好处。”
“呵呵皙子你可是越来越像副总统了,做事总不忘弄点好处。”
杨度自己也笑了:“度不是餐风饮露之辈,更没打算归隐田园,黄白之物虽有污圣人却也是必需之物,一人在世尚且如此,一国想要壮大又岂能幸哉?”
叶祖圭同意他的观点,看一眼正在发言的美国代表,问道:“如此下去我们必拿不到多少吨位,不知国内可有消息来?”
杨度晚来就因为在联系国内,所以拿出电报给叶祖圭:“副总统的意思是,主力舰最好是25万吨,要是差点22万吨也行,总之不能低于法意。”
“那怎么行!”叶祖圭也是大海军思想的人,日德兰后更是坚定海上主力舰决战的信念,说道:“昨天我去拜访英国海军大臣,他的意思是日本拿英法的六成,也就是31。5万吨。我们拿25万吨的话就足足差了6万了!现在都算含水不含油的轻载,要是按这个吨位,就要少2艘主力舰了!2艘租借的内华达三年后就要归还,剩下4艘安海轻载是11万,2艘奥匈联合力量算4万,就只能造3艘。日本现在有2艘河内,4艘英国战巡,4艘金刚,2艘扶桑,2艘长门,14艘就算裁掉3艘我们也吃亏太大!”
杨度不太懂海军,只把杨秋的建议说出来:“副总统的意思是,2艘奥匈二手舰到25年就退役,2艘美国舰也归还,腾出来的吨位我们自己造几艘。至于和日本的差距他的意思是把6万吨转到航母上,确保拿到和美英同样的吨位。要我们保证争取特例,保住4艘超标重巡,允许我国继续使用210mm舰炮,把海岸警卫队列入海警行列,避开被统计进海军总吨位里。”
叶祖圭心底有些不舒服,杨秋这几年对海军虽然很积极,拨款扶持也很到位,可对战列舰总是不疼不爱,偏偏喜欢发展偏门的航空母舰。海军内部对此一项反感,因为航空母舰价值远低于战列舰。至于把国民警卫队和海军分开他是同意的,由于海岸线太长,所以海岸警卫队需要建造一批大吨位,可以长时间续航的巡逻军舰。
即使有很多不满,叶祖圭也知道既然杨秋决定,恐怕已经和萨镇冰他们商量过了,何况国会拨款权在人家手里,海军没钱可不行。所以深吸口气,看看不远的日本海军代表,咬咬牙:“我去见美国国务卿。”
中国海军代表团席位上的异动没引起多么大注意,倒是日本海军代表团中一位身材矮小的中佐眼睛一直盯着起身去找美国国务卿的叶祖圭,似乎很在意这种举动。
“高野君,你在看什么?让你准备的资料弄好了吗?”
中佐收回目光,将美国主力舰资料递给来开会的加藤友三郎:“海相阁下,这是美国服役和建造中的所有主力舰资料,包括那两艘租借给中国的内华达级。请允许我建议,如果继续争夺更大吨位,势必导致裁军会议流产,以我国的经济情况和美国建造中的战舰数量看,5年后将会落后12艘之多!所以我认为应该适当妥协,对帝国更重要的是战略纵深所以可以向英国妥协吨位,但应全力保住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只要我们控制拉包尔,就可以截断整个东方航线!另外,我还建议可是适当放弃主力舰,增加航母的吨位,确保和英美相同。”
加藤友三郎似乎很看重这个年轻人,但对他用主力舰吨位换航母却非常不满:“高野君的建议不错,拥有几内亚和拉包尔,我们海军就拥有广袤的纵深,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但主力舰是我大日本帝国海军决不能放弃的支柱,至于航母我不认为很重要。”
“可是”中佐张张嘴,但看到加藤友三郎望着中国代表团方向凌厉的目光,只得闭上嘴巴。很显然,日本海军内部无法接受主力舰比中国少或一样多的事情,更别提主动削减了。
日本内部不同意用战列舰换航母,叶祖圭却代表杨秋提出了这个建议,与会的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对这个退让比较满意,毕竟此时还没有一国认为航母能替代战列舰。但对于中国要求25万吨还是觉得太多,表示美国只能支持和法意大一样的17。5万吨。至于其它继续使用210mm舰炮,保住现有4艘建造中超过吨位标准的4艘重巡洋舰这些都可以接受,不过这样一来势必也要让日本继续保住2艘威胁极大的长门。
17。5万吨当然不行!这样的话就要和日本差14万吨,按照拟定的35000吨标准算,就是整整四艘长门的差距。经过和国内磋商,考虑到制造能力不足,叶祖圭又提出一个办法,就是拿25万吨,但1930年前只建造20万吨,剩余5万吨在30年后再择机建造,并愿意接受国际监督。
虽然英美还是觉得高了,但叶祖圭不愿意再退让。表示除非日本削减吨位,不然就退出和谈!退出肯定不行,日本同样以退出威胁不愿意削减,考虑到中日之间的关系,最后英美答应了这个特例。日本虽然极不情愿,但英国答应仿造库页岛例,继续让其保留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至1940年后,日本为这个控制太平洋当放航线的咽喉要地,最终答应。
这样一来美国就不干了,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战略位置太重要,尤其是拉包尔,更是控制西南太平洋和东方航线的咽喉要地!留在澳大利亚手中还能接受,毕竟澳大利亚没有工业,但留在日本手上威胁太大了!
叶祖圭后来也不知道英国是如何说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但结果是两国答应让日本控制到1940年,但只准在几内亚开荒,不允许修建进攻型军事设施。日本对此欢欣鼓舞,至于不准修建进攻设施反正海港和要塞都是防御性质的。
拿到拉包尔后,日本立刻在修建特鲁克基地的基础上,增加了修建拉包尔要塞的计划,为掩人耳目以开荒种植粮食和橡胶为名,建设海港和基地,修建防御性要塞,还一口气将台湾退出来的移民送到那里,又从国内和朝鲜运送劳工。
这是后话。
1922年5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华盛顿海军条约终于达成,叶祖圭和杨度以中华民国全权代表的名义,在合约上签下名字。
合约规定如下。
英美日中法意六国,不得建造(或替非缔约国建造)超过标准排水量35000吨(都是英吨),口径16英寸(406毫米)的主力舰,不得建造超过标准排水量27000吨的航母,所有现有主力舰都必须在建造下水后满20年舰龄才可替换建造(但不包括租赁和非本国建造的二手主力舰)。不得建造标准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口径8英寸(203毫米)的巡洋舰,且单艘的6。1英寸舰炮不得超过10门(5英寸127mm以下防空炮不算)。
按照这个标准,各国主力舰吨位为:美国525000吨(533400公吨),大英帝国525000吨(533400公吨)日本315000吨(32040公吨)中华民国250000吨(254000公吨)法兰西175000吨(177800公吨)意大利175000(177800公吨)。
航母吨位:美国135000吨(137160公吨),英国135000吨(137160公吨),中国135000吨(137160公吨),日本81000吨(82296公吨),法国60000吨(60960公吨),意大利60000吨(60960公吨)。
各签约国可以在不超出条约规定之航空母舰总吨位水平的情况下,利用未完成主力舰改造2艘不超过33000吨(33528公吨)标准的航空母舰。
由于中国无可用改装舰船,此项特例改为允许其保留4艘再建的重巡洋舰,继续在巡洋舰上继续使用8。27英寸(210mm)舰炮的权利,允许中法继续使用6。1英寸(155mm)舰炮,但单艘同样遵守(152mm以上)总数不得超过10门这个条款。
等
(未完待续)
第五六四章 要军费的美人计
@@@@@@“哈哈。”
一大清早,杨秋刚起床就听到楼下客厅响起了爽朗笑声,下楼后才见到萨镇冰和王光雄居然联袂而至,也不知道有什么乐的,嘀嘀咕咕半天嘴巴都没合上。诧异地问了句:“大清早有什么好事乐成这样?日本海军全沉了?”
萨镇冰也想日本海军全沉没,可那是天方夜谭。但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的消息却让他很开心,虽说1930年前只有20万主力舰总吨位,但现在的国内制造能力本身就不足以支持海军拥有长门级那样的主力舰,所以也无所谓晚几年。
让他开心的是,从六大缔约国各自的海军保有量算,中国海军居然是唯一吨位富裕的让人眼红的国家,各国忙着拆军舰,只有他在盘算又该添那些家当。掰着手指给杨秋算:“25万吨啊!哈哈撇掉2艘奥匈老船,2艘租借的美国船,我们还可以造4艘35500吨的主力舰呢!哈哈。”
萨老头是憋坏了,从世界末流一跃成为可以保有世界第四的海军规模,七十多岁的人了楞是一夜没睡,大早还拉上来南京述职的王光雄来报喜,眉毛胡子皱到一起的摸样,让才三岁的杨思思拉着苗洛衣角,很好奇的问了句:“大娘,你看老爷爷胡子会动耶,和小狗狗一样。”
“。”
苗洛掩着嘴角,拉住杨思思落荒而逃。王光雄和杨秋都抿住嘴巴,萨镇冰更是眼角直抽忍了,为了海军不和小丫头计较。
杨秋连忙岔开话题:“算错了吧?1930年前是20万吨,4艘安海和2艘内华达近17万,2艘联合力量4万,已经超标了。”
萨镇冰急了,我都被你女儿奚落了,怎么着也要拿点好处吧?拿起电报逐行解释:“没有超标。您看,非本国制造二手主力舰可以提前拆掉,租借的还回去就行了,这样一下就省出9万,可以造3艘了。”
“35500一艘,3艘就超过1万5了。”杨秋忍不住,提醒一句。
“这不是30年后有5万吨嘛,提前用一点英美难道还把刀架我们脖子上不成?实在不行,航母吨位减掉点。”萨老头违约了还理直气壮,明显是打定主意要让杨秋拨款,看得出对他用主力舰换航母也不满。
“没钱。”杨秋看看王光雄,明白这老头带他来的意思了,所以干巴巴把电报扔了回去。
“怎么会没钱呢!”萨镇冰直接跳了起来,用眼睛去看王光雄。王光雄论本事在海军内不算前列,但对杨秋忠心耿耿,多年来一手帮他撑起完全按照他思路建设的南洋舰队,没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萨镇冰才拉他来要军费。
但王胡子这事哪敢搀和啊,呵呵干笑两声就当做没看见。萨镇冰顿时暗骂所遇非人,干脆摊牌道:“副总统您别瞒我了,去年我们和俄国对峙时,为防意外国会拨款5千万特别军费,可对峙还没到百日就签合约。现在俄国人正裁军呢,听说要把陆军裁撤到50万,没四五年打不回来,陆军用不上这笔钱。”
果然!老头是没安好心。条约笔墨未干就伸手要钱了,偏偏还理直气壮地很。杨秋腹黑一句,让雷猛去楼上拿文件,暗道邝煦堃走了还真不习惯,陈果夫那帮秘书处的家伙也不知干什么去了,找个秘书很困难吗?
雷猛取来文件后,杨秋递给萨镇冰:“这是河南、河北两省旱灾的报告,参谋长看完后再说吧。”
四月起中原大地就普遍干旱,报纸上早已刊登过消息,萨镇冰还以为只是少部分地区,等看完报告后也倒吸口冷气。
杨秋在旁说道:“郑州以北一直到沧州,还牵连山西和山东部分地区,春耕青苗全部枯死,各地报告的受灾数字已近300余万,所以这笔钱我已经关照胡惟德拿去赈灾,向美国采购粮食。”
萨镇冰苦叹一声,眼看四野靖宇天下太平,正是海军补上欠账的良机,可国内这两年却灾荒不断。1920年青海甘肃大地震,20万人死亡数百万遭灾,为安置灾民前往西北就耗资数千万。21年黄河泛滥,安徽、苏北水患流疫,又是近百万人。才进入6月,河南中原一代又是旱灾,从趋势看最后还很可能波及陕西等地,五千万砸下去恐怕连油星都见不到。
老天爷是不是故意折磨人?
人祸可以预先防备,天灾是挡不住的。杨秋只知道1920年至1925年是国内天灾集中的时段,堪比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即使他知道也不可能记得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所以也只能多准备些粮食和救灾物资,还成立政府公共危机委员会来应付。不过虽然困难,但情况相比同样灾害不断的苏联好多了,只是军队建设肯定要缓一缓,必须为民生和国家发展让路。
杨秋也知道海军建设有周期性,现在投资说不定要到五六年后才能出成效,想想说道:“要不这样吧,巴里巴板油田你们海军想办法把他卖了,钱款一半留给西南矿业公司,剩下一半我让马奎以捐赠的名义给你们海军。”
“油田!”萨镇冰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杨秋决定下南洋开采石油的事情他知道,何况秉文作为海军代表参与也不可能瞒住他,所以再糊涂也知道石油的重要性,现在国内海军绝大部分舰船都开始烧重油,油田就是海军的命根子,哪能卖了呢!
杨秋却不怎么看重巴里巴板这个小油田,他的目标是米纳斯和周边的10亿吨储量,说道:“秉文已经发电报回来,英荷石油公司得知他们的探油举动,已经让荷兰殖民政府出面干涉。邝景扬说,这个油田不大,总储量也就在2千万吨左右,他觉得没必要死掐英荷公司让他们提高注意,不如故意退一步示敌以弱,悄悄去苏门答腊那边开发大油田。”
萨镇冰想想也对,为了一个2千万的小油田死掐不合算,何况英荷控制了巴里巴板港的海运,就算开采出来也未必能运回,还不如卖给对方让他们以为自己畏于压力放弃,否则人家要是限制外国公司勘探反而损失更大。”
“买地皮花了10万美元,估计储量在2千万吨左右,再折去探勘等费用,你们自己算能卖什么价格,反正留一半给矿业公司就行。”杨秋一边送两人出门,一边告知出售时的要领。萨镇冰暗道这还真是无本买卖,化10万美元买块地就能卖出至少几百万,也不算太亏。如果海军能拿一半的话,也有四五百万民元,够建造一批急用的驱逐舰,所以当即答应下来。
杨秋也是没辙,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是不错,但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也不得不动些“歪门邪道”补贴军队需要。他现在就看米纳斯了,那才是怎么都不能放手的战略油田。
刚送两人到门口,还没上车就看到雷猛在和一位领着欧式皮包的女孩说话。即使身边三个女人环肥燕瘦,各具风姿,杨秋也眼睛一亮。脸似鹅蛋,眉若青山,看起来二十三四岁左右,梳着齐耳短发,身材迥异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高挑修长,尤其是撇去传统的旗袍长裙,穿上刚在欧美流行的职业短裙装,胸口山岭顶端还别着一枚小小的青年会会徽,配合领口折边的白衬衫给人种非常清爽,干练的感觉。
“早上好,副总统!”
杨秋刚出现,女孩就如小鹿般飞快地跑了过来,大眼睛一闪一闪的,让杨秋更迷糊了。唯有萨镇冰和王光雄对视一眼,眯起眼睛好像非常满意的模样。
杨秋没注意两人的神色,扭头问道:“你们带来的?”
“萨总制,王叔叔。”
两人还没回答呢,女孩还真向两人问好。所以杨秋以为是两人的什么亲戚没在意。说道:“好了,你们回去吧。明天我和胡惟德启程去河南视察灾情,还要和松坡去西北转一圈,起码要7月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