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才能够从蓝礼的那双眉眼之间,捕捉到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爱情的失落与茫然,那种苦涩渗透到现实之中后,却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和领域,将这种孤独感进一步放大。
脑海里再次回想起最后一个镜头里蓝礼的眼神,心脏不由就收紧了起来。
第一次观影才刚刚结束,艾米莉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第二次观影了,电影里的细节片段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涌动着。这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反复琢磨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电影原声带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脑海深处。
“对了,原声带!”艾米莉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这不是一部歌舞电影,而是一部剧情电影;但电影里的每一首歌都是如此重要。每一首歌的出现时间点都具有特别意义,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的方式,与剧情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甚至更进一步地对剧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细细回想起来,勒维恩在电影之中演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而已,而是为了塑造角色和讲述故事,那些歌词、那些演绎、那些情感,全部都与故事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
想着想着,情绪就再次慷慨激昂起来,忍不住,艾米莉第三次拿起了手机,再次编辑发布了一条推文,“年度最佳原声带提前预定!好听到令人融化的一部作品!顺带一提,我现在就想要开始倾听’堂吉诃德’这张专辑了,上帝,蓝礼…霍尔真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
整个人都处于亢奋之中,艾米莉需要和别人交流,需要和别人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去,于是,她没有立刻放下手机,而是开始刷起了推特。
显然,刚刚结束观影的两千名观众,拥有相似想法的着实不少,短短不到五分钟时间里,“醉乡民谣”的话题就已经拥有了九百多条讨论推文,勉勉强强地挤进了关键词即时热度排行榜之中,一眼就能够看见。
“开场和结尾的两场戏,奠定了蓝礼…霍尔当今Y世代领军人物不可动摇的绝对地位!”
“‘醉乡民谣’无疑是一部杰作!截然不同的科恩兄弟,在凛冽之中居然带来了一丝温暖,不可思议!这是’老无所依’之后,最好的科恩兄弟。甚至于,就个人来说,我更加喜欢这部作品。”
“金棕榈!!!科恩兄弟隐藏在镜头运动和光影变化之中的韵律着实太迷人了,而蓝礼…霍尔的表演更是细腻而丰富,赋予了电影一种特殊质感!难以想象的出色!”
“置身于一个浮躁而虚无的时代之中,所有人都在奔跑着,却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知道自己正在奔跑的原因和意义,但恰恰是这群人,却是被社会遗留在原地的弃儿。六十年代是如此,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的科恩兄弟,令人着迷。”
“继’爱疯了’和’超脱’之后,蓝礼再次奉献了顶级表演,举手投足之间全部都是戏,不需要刻意,也不需要雕琢,所有一切都浑然天成,由内而外地赋予了角色生命,当镜头锁定在他的身上,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帝,哪一位导演能够拍摄一部蓝礼的独角戏,哪怕他只是坐在镜头面前两个小时,自说自话,我也愿意看!”
“本届戛纳电影节的个人最佳!科恩兄弟和蓝礼之间的火花让人浑身战栗。”
“我不敢相信这句话是我说的,但……请将影帝奖杯颁发给蓝礼…霍尔!秒杀全场!”
“音乐真的真的真的太美好了,新世纪以来,音乐与电影结合的最完美电影,这才是真正的大师作品。谁说蓝礼是一名业余歌手的?我怎么都觉得他是被表演耽搁的天才歌手!还有,拜托电影快点出原声带好吗?”
“上帝,我真的爱死电影了!”
“科恩兄弟横扫全场!再创职业生涯新高!”
“这部电影是一首诗,如泣如诉。”
“十分钟!足足十分钟集体起立鼓掌!我绝对不会说,我的双手都已经肿得像猪蹄了、声音都已经像破铜锣了,但依旧压抑不住想要尖叫的冲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第一个全场起立十分钟鼓掌,现场亲眼见证!”
官方场刊和专业影评人还没有来得及发表评论,但新时代的社交媒体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表达观点了,通篇刷屏的好评已经彻底点燃了所有网友们的热情,转发和讨论热度几乎是呈现出几何倍数地爆发式增长,相关关键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爬榜。
虽然说网络之上的语言总是稍稍显得夸张,六分可能夸张成八分,八分也就变成了十分,头脑过热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失去控制;但艾米莉还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股沸腾的热浪,正在从卢米埃尔大厅一路延续到了网络之上。
“我绝对不会说,刚才我看到李安泪流满面了!”
当看到这一条推特的时候,艾米莉忍不住就欢快地大笑了起来,完全感同身后,随后也再次编辑了一条推文,“相信我,李先生不是唯一一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先生是全场第一个起立鼓掌的观众,而且热泪盈眶!”
后来,根据推特官方统计,“醉乡民谣”结束播放之后,平均每秒钟推特之上就出现了五千三百三十七条推文,如此数据甚至超过了本…***/被击毙时的讨论热度,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第六十六届戛纳电影节揭幕以来的最火热时刻,书写了全新的历史。
刷推特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艾米莉终于等到了她苦苦等候的人群。
1309 集体狂热()
卢米埃尔大厅的门口,蓝礼的脚步缓缓地走了出来,他的身边围绕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瑞恩…高斯林和詹姆斯…弗兰科等其他几名演员。
显然,观影结束之后,在演员同行之中,蓝礼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人物。
无疑,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眼前这几位演员都是当之无愧的人气之王,任何一位单独挑选出来,都足以引发一场闪光灯狂潮;此时他们却齐齐聚集在了一起,耳边似乎已经可以模拟出山呼海啸欢呼声的冲击波了。
但艾米莉的视线却始终无法离开蓝礼。
今晚是“醉乡民谣”的全球首映式,所有人都盛装打扮出席,蓝礼也不例外。不过,蓝礼还是别出心裁地展现出了骨子里的傲气和挑剔。
一件浅蓝色的竖纹无领衬衫,放弃了领带和领结的束缚;一件天蓝色的西装外套和一条深蓝色的西装裤,搭配了一双轻便的帆船鞋。庄重之中又带着简单,严肃之中又带着随性,拒绝了传统的黑白两色而选择了低调的蓝色,浑身上下的气质变得沉静而忧郁起来。
寥寥数笔,艾米莉就可以幻想得出来,如果是勒维恩…戴维斯出席一个颁奖典礼或者一个音乐盛会,也许就是如此打扮了。
左侧是莱昂纳多,右侧是瑞恩和詹姆斯。
每一位演员都是盛装打扮,西装革履;蓝礼的装扮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甚至有些失礼,仿佛是误闯到戛纳的落魄艺术家;但是,那股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却让周围的其他几位演员都黯然失色了,所有的灯光和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了蓝礼的身上。
艾米莉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祟,因为刚刚观看了“醉乡民谣”的缘故,亦或者是自己想象之中的错觉,因为此时希望能够和蓝礼交谈的冲动,视线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蓝礼的身上……但事实就是如此。
此时此刻,苦苦守候在卢米埃尔大厅的网络自媒体们何止一个两个,十几个身影都迫不及待地蜂拥上前,熙熙攘攘地好不热闹。
面对如此场景,莱昂纳多和詹姆斯双双打了一个招呼,神情轻松地就率先离开了,只剩下瑞恩依旧陪伴在蓝礼身边。一个小小的细节,交情的亲疏远近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艾米莉连忙快步上前,加入了众人行列;但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提问狂潮之中,她着实难以寻找到一个准确的缝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就在此时,一个不大的声音传出来,却让周围所有的嘈杂都平复了下来,瞬间清净。
“蓝礼,请问一下,这部电影的灵感是关于海瑟…克罗斯的吗?”
不由自主地,艾米莉也屏住了呼吸,似乎就连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尽管她不是蓝礼的狂热影迷,但关于“冰桶挑战”的故事,她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足够了解蓝礼,同时理解了“醉乡民谣”的深意,所以才明白电影和海瑟之间的羁绊,进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这部电影;但从消极负面的角度来说,如此问题却是失礼而冒昧的,甚至是直挺挺地瞄准了爆点和噱头,着实让人不舒服。
那么,蓝礼应该如何回应呢?他又能够如何回应呢?
一时间,无数思绪在脑海之中汹涌着,众人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作为当事人的蓝礼反而是显得自然而淡定,没有刻意的神情,不是太过惊讶,也不是太过悲伤,只是嘴角勾勒起一抹浅浅的笑容,“乔尔和伊桑的灵感来源是关于民谣的;而对于我来说,在表演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则是关于梦想的,还有那些追逐梦想道路之上出现的人和事。”
没有正面回答,但内容深意却已经足够。
细细地品味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醉乡民谣”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时代,也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望过去,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投影,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底蕴和生活,他们都只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部分。
这才是最为美妙也最为动人的部分。
嘈杂的声响在电影宫外面涌动着,空气一时间就缓缓地安静了下来,即使是提出问题的那个人也没有再次开口,周围的气氛微微有些沉静,仿佛再次回到了“醉乡民谣”的故事里,侧耳倾听就可以捕捉到窗外的落雪声响。
蓝礼稍稍等待了片刻,没有等到后续的提问,这才礼貌地点头示意了一下,“那些就等待下一次的交流了。希望明天在新闻发布会之上能够看到你们。”
热闹人群徐徐地让开了一条道路,目送着蓝礼和瑞恩渐行渐远的背影,此时艾米莉才反应过来,连忙往前走了两步,扬声喊道,“蓝礼,谢谢。”这一句话让两个人同时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投来了困惑不解的视线。
艾米莉脑海之中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识地说道,“谢谢你成为一名演员。”
现在的蓝礼站在了背光的位置,光影穿过肩膀洒落下来,面部表情隐藏在了阴影之中,只能隐隐地捕捉到一个轮廓,但可以感受到,他的表情微微停顿了片刻,嘴角的弧度慢慢地、慢慢地上扬起来,而后开口说道,“我的荣幸。”
说完之后,蓝礼就再次转过身,和瑞恩扬长而去。
站在原地,艾米莉的嘴角也忍不住跟着上扬了起来,心情愉悦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耳边的议论声再次由小到大地嘈杂起来,每一个人都按耐不住自己的亢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讨论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还有刚刚结束的电影。
人人都说,戛纳是一座群星云集的城市;但即使是身经百战,那种热血沸腾的情绪也始终不曾平复。
今晚,注定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
“醉乡民谣”的首映式终于落下了帷幕。
当天晚上,戛纳小城的各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废寝忘食、奋笔疾书的媒体工作者以及专业影评人,他们都正在赶忙撰写稿件,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新闻以及后续评论,为真正的优秀作品送上赞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明天又将有三部主竞赛单元作品上映,工作内容和分量只会越来越繁重。
在一盏盏电脑屏幕亮灯面前,“好莱坞报道者”的迈克尔…菲利普斯也是其中一员。
其实,迈克尔不喜欢报道电影节。不仅仅是戛纳,而是所有电影节。
想象一下,在短短十二天之内,必须观看超过四十部电影——不包括短片,必须进行超过十场采访——不包括圆桌采访,必须参加超过五场派对——不包括私人行程,必须撰写超过三十篇稿件——不包括专稿,再扣除等待和奔波的时间,吃饭和睡觉都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迈克尔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之上疯狂透支过,连续十二天都只睡两个小时。严格来说,那不是睡觉,只是闭眼,以至于后来离开威尼斯的时候,双脚就如同踩在云端一般,一深一浅地站不稳,整个人都漂浮了起来。
任何一个电影节,对于体力和精力都是极致考验。
虽然说,现在的迈克尔已经成为了“好莱坞报道者”首屈一指的专属影评人,他的工作已经变得相对自由相对简单起来,他可以观看任何一部自己感兴趣作品,而后决定是否撰写稿件;他还可以合理挑选主竞赛单元作品和其他单元作品搭配组合,尽可能地好好享受电影节。
但迈克尔依旧提不起太多兴趣,置身于电影节的狂热之中,总是忍不住感到意兴阑珊的疲倦,比起电影来说,电影节的社交和派对开始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每每想到,他需要离开洛杉矶,长途跋涉地前往欧洲,就是一阵心累。
今晚,结束了“醉乡民谣”的观影之后,终于唤醒了迈克尔内心深处的激/情,他的情绪显得错综复杂,淡淡的哀伤和淡淡的幸福充盈着胸膛,始终挥之不去。
因为这部作品提醒着,他为什么如此喜爱电影,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前来电影节受虐,当观看到一部打动人心的佳作时,那种感动和满足是无法取代也无法言喻的。
还因为这部作品提醒着,他为什么开始感觉到疲惫,为什么优秀电影和杰出电影人正在渐渐消失,当利益至上的现实生活冲撞进来时,有人终究还是必须做出妥协。
恍惚之间,他就成为了勒维恩…戴维斯。
离开电影宫之后,迈克尔如同勒维恩一般,在戛纳这座小城之中漫无目的地穿行着,他甚至还专门前往观看了官方举办的印度百年电影回顾——
工作人员正在收拾着关门,但看到观众再次入场,还是暂停了手中的工作,一起闲聊了起来。
这不是戛纳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面,但却是戛纳电影节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一面,迈克尔似乎又再次感受到了第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时的欢快和喜悦。这没有星光熠熠的红地毯,却拥有着属于电影的悠长历史,静下心来,慢慢领略。
1310 心绪难平()
当迈克尔…菲利普斯抵达咖啡屋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午夜时分,但咖啡屋之中依旧熙熙攘攘地坐满了顾客,丝毫没有夜深人静的意思。
视线之中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几个同行的身影,不过,更多还是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新生代影评人——又或者说是记者。因为在自媒体之上,他们已经不会严格区分记者和影评人的职责了,一个人就可以身兼多职,甚至包括摄影师的工作。
每一个身影轮廓都是相似的,微微弯着腰,在电脑键盘之上快速地敲击着,忙不迭地疯狂赶稿,摆放在桌子上的三明治孤零零地躺在盘子里,根本就没有动过;但咖啡杯却已经见底,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续杯的结果了。
迈克尔却没有着急。
坐下来,静静地倾听着爵士乐在耳边流淌着,脑海里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却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一直到咖啡馆之中开始播放清新动人的民谣,缺少的一点灵感才终于恍然大悟,这就是缺少的那块拼图。
“你还记得梦想最开始的模样吗?”
迈克尔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之上击打了第一行字,反反复复地浏览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修改了一个词,这才轻轻颌首表示了满意。
“你还记得生活最开始的模样吗?”
这就是最终确定下来的标题,迈克尔这才快速地开始工作起来,久违的热情在血管之中快速地流淌着,灵感源源不断地往外冒,这种激/情澎湃的感觉是如此真实又如此确切,恰恰是电影节最宝贵的精髓。
“‘醉乡民谣’,这部由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执导的最新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关于民谣歌手勒维恩…戴维斯的一周生活,没有戏剧,没有转折,没有悬疑,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常平凡生活故事。
没有’大地惊雷’或者’老无所依’的强大卡司阵容以及复杂故事线索,这也许是科恩兄弟所有作品之中最为简单的一部。但正如电影之中勒维恩的音乐一般,来自于内心深处,折射出灵魂的清澈和错杂,这也许是科恩兄弟所有作品之中最好的一部。”
尽管用词谨慎,尽管平淡无奇,但迈克尔却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赞赏和肯定,开篇阶段就清楚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跟随着电影镜头,观众重新回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鲍勃…迪伦还没有崛起、民谣还没有沸腾的那个年代,所有视线集中在了勒维恩…戴维斯的身上。
他是一个失败者。
他居无定所,在纽约的冰天雪地之中四处流浪不断奔波,到处在朋友家的沙发借住;他努力创作音乐,希望成为一名艺术家,但到头来却被认为是娱乐大众的滑稽小丑;他借住在朋友家,却和朋友的妻子有了首尾,甚至搞出事儿来,以至于不得不参与自己不屑一顾的商业广告合唱。
他和家人关系疏离,为了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放弃了相对稳定的生活,面对姐姐和父亲也不愿意放下架子好言好语;他渴望在民谣浪潮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却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到其他歌手;他千里迢迢地前往芝加哥面试,却一桶冷水浇灌了下来,狼狈地离开。
他是一个失败的失败者。
短短几天时间里,他一件事都没有能够完成,甚至就连选择放弃都无法如愿,宣泄了怒火之后终究还是哭笑不得地垂下了头颅,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回到了原地,什么都没有改变,却又什么都已经改变了。
面对如此生活,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坚持下去,又或者说,到底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去?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