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7年的戛纳电影节就是最典型代表。
法国传奇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adjani)担任评审团主席,但她对于电影的审美品位着实不够,同时又不具备足够的强势和专业来压制其他评委,以至于讨论过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吵,完全崩盘。
在讨论会的时候,伊莎贝尔故作大方地要求所有评委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不是戛纳的官方规定,因为某些评委确实英语不好,允许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通过翻译器或者翻译员又或者是其他评委的帮助,完成讨论工作。
伊莎贝尔为了表示自己的大方,也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势,这才自信满满地选择了英语,但这却成为了她与其他评委争辩时作茧自缚的短板——
因为她的英语也不是非常好,思考速度和辩驳能力都远远不足。
更致命的是,评审团之中的几个“刺头”,蒂姆…波顿、米拉…索维诺(mira…sorvino)、迈克…李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评委。
同时,就读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米拉…索维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她曾经撰写过关于汉语的论文还得奖了。于是,她就成为了评审团之中另外一位评委巩/俐的英语翻译。
另外,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nanni…moretti)是一个难言善道的,深谙演讲和说服之道;而前一年刚刚摘下金棕榈的迈克…李更是气势高涨、目中无人,对于艺术的坚持和领域,在整个欧洲大陆都是顶尖行列,自然没有把伊莎贝尔放在眼中。
更糟糕的是,评审团讨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一上来,伊莎贝尔就表示“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随后,每一位评委都纷纷表示了反对,为这部电影送上了无数赞誉,甚至认为这是今年最好的作品之一。
伊莎贝尔顿时就下不来台,于是就开始发脾气。
在内部讨论结束之后,迈克…李在公关派对之上,丝毫没有避讳在场的媒体,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这是我所见过最愚蠢的女人!”
那一届戛纳电影节五十周年纪念盛会之上,伊莎贝尔最为喜欢的“莫失莫忘”拿到了评审团大奖,南尼力挺的伊/朗电影“樱桃的滋味”在大部分评委并不喜欢的情况下,成功逆袭,与迈克支持的“鳗鱼”并列斩获了金棕榈——
这又是一个双蛋黄。
电影节主席吉尔斯…雅各布对如此结果也十分不满,他们一直在努力避免金棕榈的双蛋黄,结果却偏偏来了这一出。但伊莎贝尔却无法压制住其他评委,最终吉尔斯也只能无奈接受,电影节结束之后,吉尔斯也是满腹牢骚、抱怨不已。
还有,“春/光/乍/泄”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后来,伊莎贝尔也成为了媒体的笑柄。
所以,评审团主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金棕榈是评审团主席审美品位的集中体现,他们的名字与每一届金棕榈密不可分地维系在一起。
那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到底会如何选择呢?
“确定了!确定了!”
媒体中心传来了一声呼喊,所有人的视线顿时集中在了一起,殷殷期待地落在了出声之人的身上,熙熙攘攘的讨论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一片寂静的环境让来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声音传播出去。
“‘穿裘皮的维纳斯’出局,他们不在名单之上。”
“啊!”艾米莉下意识地就举起双手开始欢呼庆祝起来,随后她就意识到,她不是一个人,周围其他所有记者都纷纷在击掌相庆,仿佛刚刚完成了一项壮举一般,那集体欢腾的气氛在媒体之中汩汩翻滚起来,眼神都不由明亮起来。
“‘花容月貌’也确定不会出席红地毯了!”
“哇。”所有人都长长吐出一口气,难以抑制地发出了劫后余生的释然。“劫后”,这个词汇似乎有些不太恰当,但此时此刻,每一个人心中都是这样的感想,就好像避开了粪/坑之后,又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水坑——如此形容似乎也不太恰当。
“但’绝美之城’和’赫利’还是无法确定。”
“噢。”几乎是全场一致,所有人都齐声发出了惋惜的感叹声,“绝美之城”和“赫利”都是最后两天刚刚上映的作品,整个剧组都依旧留在了戛纳,但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留下的,却无人能够得知,这也意味着,目前留在戛纳的剧组足足还有八支。
一共只有七个奖项,如果是八部作品,那么就意味着有一个双蛋黄?金棕榈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悬念也越来越大,那么,到底是哪一部作品将成为炮灰呢?
当意识到所有人的态度都如此同步,一种荒唐的喜感就扑面而来,所有人都集体哄笑起来。
今年不是一个大年,甚至可以说是小年,作品的平均质量只能说是达到水准以上,“阿黛尔的生活”和“醉乡民谣”两部作品以绝对优势领跑,当电影节落幕的时候,最终达到三分或者三分以上的作品依旧只有着两部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关注度都集中到了这两部作品身上,无论是哪一部作品赢得金棕榈,这都意味着另外一部作品将惜败;但如果仅仅只是如果,“绝美之城”或者“赫利”爆冷胜出的话,那么这两部三分以上的作品就可能双双沦为炮灰。
如此情况,在奥斯卡可能不会出现,但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却是习以为常。放在其他年份,大家的心痛和扼腕可能不会如此浓烈,但今年就是这两部作品独占鳌头了,一旦它们沦为炮灰,那就真的是痛心疾首了。
所以,所有记者们的反应才如此一致。
稍稍缓解过后,紧张的情绪还是再次开始蔓延了起来。现在,他们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只能静静地等候着,看看“绝美之城”剧组到底会不会出席今晚的闭幕仪式红地毯。
一旦出席的话
等待的时间无比难熬,就连一秒钟都显得格外漫长,媒体中心的记者们只能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第一时间分享着戛纳前线的八卦流言,然后刷一刷推特和脸书之上层出不穷的话题,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但对于艾米莉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就连社交网络之上沸沸扬扬的讨论热潮都无法让她分神,无奈之下,只能开始构思着,颁奖典礼结束之后的稿件到底应该如何撰写,可是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开始思考,如果金棕榈奖颁发给了“绝美之城”,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越想就越紧张,越想就越烦躁。
最后,艾米莉干脆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戴上耳机,开始倾听“醉乡民谣”的原声带。
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之上,科恩兄弟就提起过,电影原声带其实提早于电影发行上线,线上和线下都已经可以购买到了。
艾米莉第一时间就完成了下单,提前邮购了一张专辑,寄送回家,等结束戛纳电影节回家之后就可以收到了;并且还在线上购买了整张专辑,过去这两天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着,思绪完全沉浸在了电影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在专辑之中,艾米莉最喜欢的是蓝礼的歌声。与电影无关,也与电影有关。
一开始是因为“醉乡民谣”这部作品,总是觉得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一位叫做勒维恩…戴维斯的歌手;但渐渐地,艾米莉就爱上了民谣之中的那抹哀伤和苦涩,随后,她又在线上购买了“堂吉诃德”这张专辑,深深地沉迷其中。
她最喜欢的无疑是“野兽”这首歌。人人都说,这首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即使她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每一次倾听的时候,也还是不由自主地唏嘘起来,仿佛可以捕捉到那一句“所以草/你的梦想”背后的无奈和愤怒。
现在,她终于明白科恩兄弟为什么会选择蓝礼饰演勒维恩…戴维斯了。
循环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视线之中的人群突然就开始躁动起来,艾米莉摘下了耳塞,顺着所有人的视线投向了墙壁之上悬挂着的电视屏幕,一股脑地迅速站立了起来,因为她意识到——
红地毯开始了!
记住网址:
1324 无从分辨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325 八大剧组()
星光熠熠的红地毯终于揭开了序幕。
当然,即使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人气最高的戛纳,这里也无法和金球奖、奥斯卡相媲美,从嘉宾阵容到直播团队,再到围观群众,方方面面都落后了不止一个档次。
但与众不同的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闭幕仪式之上,这就是真正的“颁奖典礼”,每一个走上红地毯的剧组团队都可以确定得奖——
最后时刻结束首映、滞留戛纳、没有奖项的剧组团队出现在红地毯之上,这样的情况也曾经出现过,反正都留在了戛纳,出席闭幕仪式,增加曝光率、增加讨论度,进而吸引市场团队的注意力,这也未尝不可。
但终究还是少数。
每当一个剧组团队出现,媒体中心就开始熙熙攘攘地热议起来,他们可能获得什么奖项,对于金棕榈的走向又有什么影响;但预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往年的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等三个个人奖项,或多或少都可以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今年则是一个例外。
影后基本锁定了“过往”和“阿黛尔的生活”两部作品,就看后者能否冲击金棕榈以及编剧了,影帝则是一片混战,“醉乡民谣”、“内布拉斯加”、“天注定”、“如父如子”和“绝美之城”都有机会,一个奖项就可能彻底打乱其他综合奖项的走势。
当“绝美之城”剧组团队出现在红地毯之上的时候,整个媒体中心都发出了惊呼声,马克更是夸张地拍了拍脑门,发出了咕噜咕噜的懊恼声,仿佛遗失了全世界一般。
而当“赫利”剧组团队也集体出现在电视机大屏幕之上的时候,整个媒体中心都炸锅了,每个人都情绪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抗议和不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极度紧张和极度焦虑过后,艾米莉反而是冷静了下来,重重地吐出一口气,握了握拳头,暗暗为自己加油鼓劲,也为“醉乡民谣”剧组加油鼓劲,现在依旧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一共是八支剧组团队出席闭幕仪式,那也就意味着有一个双蛋黄而已,至少,“醉乡民谣”不是颗粒无收,而且现在也依旧具备着冲击大奖的资格,她不应该太悲观,更不应该太负面,她应该相信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审美眼光!
等等,万一“醉乡民谣”剧组没有得奖呢?
目前为止的所有猜测,全部都是基于一个既定事实:“醉乡民谣”剧组留在了戛纳,就是因为他们确定能够得奖。
但万一,剧组的逗留和奖项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只是蓝礼和科恩兄弟专程留下来观看电影呢?
之前蓝礼就提起过,他对于“绝美之城”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在大屏幕之上观看到这部作品;而且马克也说过,蓝礼去年在柏林就无比享受观看电影的过程,甚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众们的讨论行列之中。
上帝!
如果“醉乡民谣”一座奖杯都没有,完全沦为了炮灰,艾米莉觉得自己可能会嚎啕大哭。
“啪啪啪!”
耳边传来了一阵掌声,不是那种山呼海啸、激/情四射的掌声,只是礼貌性的致敬,双手轻轻拍打着,然后徐徐地将双手抬起来,在头顶之上继续鼓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期待和亢奋,朝着电视机大屏幕之上看去,然后——
是“醉乡民谣”!
艾米莉立刻也高高地举起了双手,开始热情洋溢地鼓掌起来,他们出现了,他们终于出现了!这是好事,这绝对是好事,至少今天晚上还可以好好地期待。
可以看得出来,蓝礼的心情十分放松,仿佛不是出席颁奖典礼暨闭幕仪式的重要场合,只是参与一个小小的派对;同行的贾斯汀和凯瑞反而还更加紧张,隐隐地期待着,科恩兄弟时隔二十二年之后能够再次赢得金棕榈。
事实上,科恩兄弟向来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
1991年的“巴顿…芬克”赢得了金棕榈、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1996年的“冰血暴”和2001年的“缺席的人”两次斩获最佳导演奖,今年又再次成为了最高奖项的强有力冲击者,尤其是评审团主席还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就越发值得期待了。
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两个人是轻装上阵,从神态和动作都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正在享受今晚的美好时光。
不过,今晚的最佳时刻来自于“阿黛尔的生活”。
说一千道一万,这是一部法国电影。
如果今晚“阿黛尔的生活”能够成功登顶金棕榈,那么这就将是千禧年以来,法国本土电影第三次登顶电影节最高荣誉。此前两部作品分别是2005年的“孩子”和2008年的“课室风云”。
相较于柏林和威尼斯,戛纳将更多视线放在了世界版图之上的同时,也没有遗忘本土电影的培育和支持,但目前整体的成效还是不够出众,那些活跃在世界影坛之上的法国电影人依旧是中生代成员,新生代的成长速度都还没有跟上。
顺带一提,“阿黛尔的生活”的导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Kechiche)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但事实上,他依旧属于新生代电影人的重要代表。
阿布戴是演员出身,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登上了大屏幕,参演了不少作品,但表现始终不温不火,没有能够真正地闯荡出一片天地;2000年,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他执导了处女作“伏尔泰的错误”,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了两项影评人奖项,一鸣惊人。
在那之后,阿布戴的导演生涯就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的“闪躲”,2007年的“谷子和鲻鱼”,这两部作品都横扫了法国本土的最高奖项凯撒奖,并且两次都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的全面包揽;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尽管没有能够揽获主要奖项,却在影评人口中收获了诸多肯定。
“阿黛尔的生活”仅仅是阿布戴的第五部长片而已。
故而,阿布戴依旧算是“新生代”。
如果今晚的颁奖典礼,阿布戴能够登顶金棕榈,对于法国电影来说,无疑具有更加长远的重要意义。
另外,“阿黛尔的生活”的两位女主角之一蕾雅…赛杜(Lea…Seydoux),她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绝对焦点。
自从2008年开启了自己的演员生涯以来,蕾雅就成为了时尚的宠儿,遗憾的是,始终没有遇到让自己闪光的那部作品,一直到现在;不过,真正让蕾雅成为焦点的原因,却是因为她的家世背景,和蓝礼一样,她也是来自于上流社会。
蕾雅的祖父是法国老牌电影公司百代的主席,而高蒙电影公司的主席则是她的叔祖父。换而言之,她是来自于一个电影世家的第三代。
所以,当剧组成员出现在红地毯之上的时候,全场记者都沸腾了。关注度隐隐地力压“醉乡民谣”一筹,成为了今晚的最大热门。
红地毯正式落幕的时候,前前后后一共八支剧组团队抵达了电影宫。
“阿黛尔的生活”、“醉乡民谣”、“过往”、“内布拉斯加”、“天注定”、“赫利”、“绝美之城”和“如父如子”。
今晚的七个奖项就即将在它们之中诞生,包括了一年一度最为瞩目的金棕榈。
……
颁奖典礼开始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率领着评审团成员走上了舞台,他们集体坐在了舞台右侧的红色沙发之上,每一个奖项都由主席史蒂文宣布结果,一到两位评委担任颁奖嘉宾,将奖杯颁发给得奖者。
没有表演环节,没有寒暄环节,也没有致敬环节,所有一切都围绕着奖项展开,整个颁奖典礼持续时间就在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简单明了,干脆利落。
率先颁发的是最佳女演员。
稍稍有些出人意料,但严格来说,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四个单项奖都是没有先后之分的,颁奖顺序应该是按照竞争激烈程度来决定的,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官方流程列表。
最终,“过往”的法国女演员贝热尼丝…贝乔成功胜出!继前年的“大艺术家”之后,她再次奉献出了一部万众瞩目的作品,这部由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执导的作品不负众望,延续了导演上一部作品“一次别离”的优秀口碑,在今年戛纳电影节收获了不少赞誉。
紧接着,最佳编剧奖,来自中/国的“天注定”在激烈的厮杀之中脱颖而出。
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不是冷门,而是意外。因为在编剧部门具有冲击力的作品着实不少;但换一个角度来想,“天注定”收获了该奖,而其他具备竞争力的作品则可能升级了,具备了冲击前三名大奖项的可能,对于“阿黛尔的生活”和“醉乡民谣”两部作品来说,这是好事。
随后,评审团奖。
在戛纳电影节的三大综合奖分别是金棕榈、评审团大奖、评审团奖,分别对应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但,没有人愿意做第二名和第三名,尽管这依旧是重要肯定。
艾米莉的心脏不由就收缩了起来,一方面在担心着“醉乡民谣”的名字出现;另一方面又在担心着错过了评审团奖之后,“醉乡民谣”颗粒无收,那又怎么办?
史蒂文没有制造悬念,直接就宣布了答案,“如父如子”。
1326 小小冷门()
来自日本的作品“如父如子”收获了评审团奖,这部颇受好评的电影,延续了导演是枝裕和在戛纳的受欢迎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攀升,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跻身前三名,以导演和制片人的身份收获奖项肯定。
最佳女演员,“过往”。
最佳编剧,“天注定”。
评审团奖,“如父如子”。
似乎不久之前,颁奖典礼才刚刚开始;转眼之间,奖项就已经颁发了一半,没有太多喘息和反应的时间,一个个奖项